迟景丽的保单怎样查询支付宝的余额余额

来自子话题:
这个现象的背后是有深刻的国际博弈的。&br&&br&高福利是为了把劳动力价格维持在高位,形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价格落差。 劳动力和能源的供需曲线和普通商品不同,是价格越高,供给越少。 直观理解就是发达国家工资高,劳动者会花更多时间去休闲娱乐,而不是拼命工作;发展中国家工资低,反而要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工作。 除了福利,签证也是另外一个维持劳动力价格差的工具。 免签证地区多的护照,都是劳动力价格和发达国家接轨的,签证把劳动者画地为牢, 否则中国刷盘子的都去欧洲刷了。&br&&br&全球化贸易规则就是建立在劳动力价格差之上的。 中国卖给欧洲100块东西,又买了100块东西。 中国卖出的100块里, 95块是真实的资源和财富, 5块是劳动者的劳动, 而欧洲卖给我们的50块是劳动者的劳动,40知识产权, 真实资源和财富10块都没有。这样的贸易规则就实现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资源财富净流出。是一套超越殖民地体系的新剥削制度。看透了这点就明白欧洲为何要死保福利体系了。&br&&br&这种剥削制度不是没有后遗症,就是让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竞争力下降,并出现空心化。除了金融是所有发达国家必争之地,美国现在主导了IT和互联网行业, 欧洲是打环保绿色牌,且金融竞争力远远低于美国。 这套体系有点玩不下去了, 欧洲很危险,分化很可能&br&&br&推荐阅读 张捷 《定价权》
这个现象的背后是有深刻的国际博弈的。高福利是为了把劳动力价格维持在高位,形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价格落差。 劳动力和能源的供需曲线和普通商品不同,是价格越高,供给越少。 直观理解就是发达国家工资高,劳动者会花更多时间去休闲娱乐,而不…
来自子话题:
我试着从财务角度来谈谈吧。&br&我们平常人所熟悉的现金交易方式,就是会计上所称的&收付实现制&。特点是以现金的收取和支付作为帐务记录的基础,简单、直观、易懂。工资发了多少,吃饭花了多少,买东西花了多少,这个月还剩多少,银行卡上一目了然。&br&信用卡是一种个人小额消费贷款的工具。用这种工具进行支付,不需要及时付款,而是延期付款,就是背负了一个负债。在使用这种极其方便的贷款工具的时候,只熟悉现金交易的普通人就会因为延期付款的特点,而不留意将来的偿还能力。从而无节制的消费未来的收入,还款时才发现无力偿还,陷入信用卡危机。&br&然而我们应当因为信用卡这种&害人&的特点就放弃使用它吗?要知道,信用卡是非常方便的个人融资工具,只要使用得当,甚至可以为个人投资带来极低成本的资金。&br&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管理好信用卡,既防范自己陷入信用卡危机,又可以为个人资产增值助上一臂之力呢?&br&答案是引入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的观念来管理信用卡支出。这听起来非常专业和高深,其实是简单易懂的。简单来说,就是需要将当月的信用卡支出与现金支出一并考虑,并遵守“量入为出”的原则。实现这种管理办法的方法就是要记账。对自己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包括涉及现金的和不涉及现金的,都记账。每个月审视自己的收入和支出,确保即使在有许多现金结余的情况下,也要保证支出小于收入。&br&我自己编了一个excel的记账软件,已经坚持记了5年的个人帐。这期间虽然偶有支出超过收入,但接下来都努力节约,保证总支出不超过总收入。这样的结果是自己的财务状况非常良好,从来没有陷入信用卡危机。由于这个软件需要有专业的会计知识才能用,所以推荐大家去用网上的记账软件,非常简单好用。&br&坚持记账,并坚守“量入为出”的原则。有了这两点,你就不会陷入信用卡危机了。那么,如何让信用卡为自己带来收益呢?&br&信用卡打出的所谓理财功能,所谓积分抵消费,都是忽悠的把戏。这些积分能节省一些支出,但绝对不会带来理财收益。&br&&b&以下理财建议需在保证“坚持记账、量入为出”的前提下实施,否则将陷入信用卡危机。&/b&&br&信用卡一般都有20~50天的免息期,本月的支出越多的使用信用卡,就有越多的现金结余在本月,只需要在下月支付。如果每个月坚持多用信用卡结帐,那么实际上手中的现金可以多出一个月的支出来。这笔现金是银行借给你的,而且是不需要利息的!好好利用这笔钱,做一些小投资,很容易带来收益。&br&信用卡同样可以给个人带来附息贷款,最大优点是不需要审批,放款超迅速。一般来说,6个月费率4.5%,折合实际年利率大约要18%;12个月费率8%,折合实际年利率大约16%。也就是说,借款期越长,实际利率反而越低。有些时候,对于看准的投资机会,大可利用好信用卡,做一笔投资,很可能就能够给自己带来一小笔额外的财富。至于怎么利用信用卡的额度来投资,当然会有很多方法,常用的比如代购,如果正好碰上信用卡分期促销,利率还会大幅降低。&br&当然,借债投资会放大风险。投资之前要考虑清楚是否能够承受损失。一旦投资失败,损失可能会很难让人接受。&br&&br&需要下载Excel记账软件请移步:&a href=&/2012/07/how-to-make-good-use-of-credit-car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2012/07/how-&/span&&span class=&invisible&&to-make-good-use-of-credit-card/&/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我试着从财务角度来谈谈吧。我们平常人所熟悉的现金交易方式,就是会计上所称的"收付实现制"。特点是以现金的收取和支付作为帐务记录的基础,简单、直观、易懂。工资发了多少,吃饭花了多少,买东西花了多少,这个月还剩多少,银行卡上一目了然。信用卡是一…
这问题很好,够写一篇论文了。&br&&br&简单来说,通货膨胀就是产品相对货币增值。货币相对商品贬值。价格一百块的产品,通货膨胀10%的话,变成110块。当然里面的算法肯定不这么简单,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就高度抽象一下。&br&&br&如果通货膨胀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发生:假设全国全部的产品服务同时涨价10%,同时货币等比例增加10%——1块钱1袋的方便面现在1块1,5块钱一瓶的可乐现在5块5,1万块一平米的房子现在1万1一平,10万块1辆的车变成11万。你的房租从3000每月变成3300,同时你的工资从1万块每月变成11000每月,你银行里20万的存款变成22万——假设这一切都同时发生,还要假设一切经济活动都只是即时状态量,没有延迟属性:比如之前的债务,未结算合同款等等。&br&&br&那么这种瞬间达成的“通货膨胀”对任何人没有任何影响,只有数字上的意义,对吧?简单的想一下通货膨胀1000%就相当于把所有的价格和币值后面加一个0就好了。&br&&br&但是现实中的通货膨胀肯定不是这么发生的,所以通货膨胀才会对经济产生影响,也会对在整个环节当中的每个参与者——个人,企业,银行,政府,产生影响。具体产生什么影响,是好还是不好,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自身的经济状况和财务属性,以及在整个经济链条当中的位置。&br&&br&首先,多出来的货币,需要由上到下,经过一系列的传导,才会传递到整个经济实体当中:中央多批预算,多发国债抵押给央行,央行印货币,商行拿到之后可以多批贷款,贷款批给机构——企业或政府,企业拿到了之后扩大生产,政府拿到之后增加投资上项目,修公路建立交桥办奥运……然后这些项目资金,经过层层分包,最终变成每个基层员工的工资,个人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产品价格上涨。简单来说,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流程。&br&&br&可这个流程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的,需要一层一层的消化。&br&&br&那么谁会从这个环节当中收益呢?很简单,在整个链条当中,越靠上的环节,越能从通胀当中获益。这个很好理解,还是回到最理想化的例子:每个环节都涨了10%,所有的产品一天之内都涨了10%,唯独你的工资没涨——你是不是哭了?你肯定不干,你得找你老板谈谈:老板,你看,全社会统一涨价了10%,我这工资……是不是也得涨点?你老板还算是个通情达理的人,说小刘啊,你说的有道理,这样吧,下下个月正好咱们公司的工资就该review了,到时候我给你涨10%,好啦,安心去工作吧。&br&&br&你一听,虽然要等两个月,但是起码答应了,就安心了,两个月之后,你的工资也涨了,一切就回到平衡了。&br&&br&但是!(一惊一乍干毛!)&br&&br&这两个月,你实际上损失了10%的工资啊,你损失的部分,被你的上游:你老板给吸收去了。明白了吧?在整个货币流转环节当中,越靠上游的环节越收益。&br&&br&除了工资,你一想:不对啊银行我还有20万的存款呢?银行肯定不会给我变成22万啊。所以你的存款部分,实际上也是你的损失。&br&&br&你说还不对啊,我损失了这10%的存款,差不多2万块呢,如果从整个经济体来看一切都是平衡的话,那一定有人是赚了这两万块啊?谁赚了呢?&br&&br&也很简单,你存款的是赔了,假设你不是存款,而是从银行贷款贷了20万呢?如果是“理想状态”的话,你欠银行的钱,应该从20万变到22万……但这肯定也不是现实情况嘛,虽然银行可能之后会浮动利率,但是不会直接让你还22万的。通货膨胀了,实际上债务人是受益的。&br&&br&以上的模型是一个很简化很高度抽象的模型,但是基本上可以解释通货膨胀当中的损失方和收益方。通货膨胀有助于削减债务负担——我国现在债务总额超过GDP的250%,实际上就是从整个经济链条下游吸血,补给上游。&br&&br&当然,通胀也未必完全是劫贫济富。假设没有这超发的货币,项目不上马,经济活力不够。你失业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如果你之前是个赤贫户,没工作没存款,有了这些新的项目引进的就业机会,虽然你也被刮了一刀,但起码也好过没有。&br&&br&以上。
这问题很好,够写一篇论文了。简单来说,通货膨胀就是产品相对货币增值。货币相对商品贬值。价格一百块的产品,通货膨胀10%的话,变成110块。当然里面的算法肯定不这么简单,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就高度抽象一下。如果通货膨胀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发生:假设全国…
先说说操作,以前常用的技巧有&br&&ol&&li&对表格不同行列的分组,许多excel表格占地方但是内容暂时不想看,可以考虑分组折叠起来,win下的快捷键是alt shift -&&/li&&li&使用宏可以对excel的不同标签页的格式保持统一(另外需要注意不同单元格的放大比例可能不同,导致字体大小的显示出现问题)&/li&&li&记得最后检查好的excel表格都选择左上角的单元格(也就是把鼠标在左上角的那个A1单元格上点一下,这样下一个人在打开的时候单元格是从第一行第一列开始的,以免出现从底部开始阅读的问题,给别人省事是美德……)&/li&&li&excel中如果需要设置中文和英文的不同字体记得在先设置中文再设置英文,否则先设定英文再设中文则英文的字体会被中文字体中自带的英文字体覆盖掉。&/li&&li&推荐在制作excel的时候打开打印页面虚线,至少知道自己的excel表格是个多大的篇幅,具体打印的时候可以选择打印到一张页面上,excel会自动压缩到一个页面之内。&/li&&li&用不上的excel行、列要隐藏,以免别人误操作给你把光标移到了5000行之外的地方,很不爽的……&/li&&li&个人很不喜欢excel默认的表格线,认真做的话把背景设置成白色,那些表格的边框就会消失,真正需要边框的再自己设置,我觉得这样会看上去很清爽(个人意见)。&/li&&/ol&&br&关于分析&br&金融行业有多关注excel的分析?这个用的不多,现在只要是财经院校金融相关授课都不推荐excel做分析了,matlab的数据计算简单实用,操作也不复杂,满大街都是教程,真的已经走入千家万户了,指望用excel做分析的我接触到的是各种财务数据的分析,在会计这边用的多一些:&br&&ol&&li&关于趋势图,要会把实际数字和增长率画在一个表格里,左边的坐标是实际值,右边的坐标是增长百分比,清晰有简洁。&/li&&li&要各种财务数字的计算,建议你准备一个模版,到时候只需要把财务报表按照那个格式贴进去要的比率自动出来了。(记得红色表式负数)&/li&&li&office2010出现了趋势图,在一个单元格里直接画出过去几年的变动趋势,很实用。&/li&&li&另一个常用的是数据透视表,但是不限于金融行业,对阅读者的要求也有点高,一般年终总结经常会用到。&/li&&/ol&&br&大体先想到这么多,金融行业大家看excel时间挺长的,让看你做的excel表的人觉得轻松,方便,就是最好的结果,多和看你excel表的人交流一下,客户才是上帝。
先说说操作,以前常用的技巧有对表格不同行列的分组,许多excel表格占地方但是内容暂时不想看,可以考虑分组折叠起来,win下的快捷键是alt shift -&使用宏可以对excel的不同标签页的格式保持统一(另外需要注意不同单元格的放大比例可能不同,导致字体大小…
来自子话题:
1. 卢布大跌,俄罗斯央行加息至 17%,经济到了自 1998 年来最危险的时候...&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卢布于 2014 年 12 月 16 日凌晨加息至 17%,对俄罗斯和世界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 &/a&&br&&br&2. 石油大跌&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2014 年 10 月的 WTI 石油价格暴跌是什么原因? &/a&&br&&br&3. 美联储正式退出量化宽松&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 (QE) 会对中国造成什么影响?&/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美联储两年来实施 QE3 的效果究竟如何?专业人士是如何评价呢? &/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交易员对于美联储在 2014 年 10 月 29 日结束目前的资产购置计划都有怎样的操作和理解?&/a&&br&&br&4. 欧元区陷入通缩危险,央行施行负利率等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各种搞不定,准备施行量化宽松 &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欧洲央行使用负存款利率的争议在哪?对于储户和银行都有哪些深远的影响?&/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欧洲央行的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是什么?和美国的量化宽松(QE)政策一样吗? &/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为什么欧洲央行要通过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来进行证券购买计划?这样操作是否有什么潜在弊端?&/a&&br&&br&5. 日本央行施行更大规模的质化量化宽松政策&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日本央行更大规模地购买国债会给日本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美国退出量化宽松 (QE),日本今天就开始更大规模的量化宽松 (QE),这两者之间有逻辑关系吗?&/a&&br&&br&6. 阿里巴巴宇宙 IPO&br&&a href=&/topic/& class=&internal&&阿里巴巴 IPO 案 &/a&&br&&br&7.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跌至 2% 以下&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2014 年 10 月 15 日,为什么美国十年期债券收益率突然大跌至 2% 以下?会造成怎样的影响?&/a&&br&&br&8. 让·梯若尔 (Jean Tirole) 获得 201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201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Jean Tirole 对于经济学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a&&br&更多见:&a href=&/topic/& class=&internal&&让·梯若尔 (Jean Tirole) &/a&&br&&br&9. Bill Gross 离开 PIMCO&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为什么比尔·格罗斯会离开 PIMCO?&/a&&br&&br&10 伯南克离任,耶伦正式就职美联储主席&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的八年任职表现?&/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耶伦的经济主张如何?出任美联储主席将如何影响政策走向?&/a&&br&&br&11. 托马·皮克提(Thomas Piketty)的书《21世纪资本论》引发争议&br&&a href=&/topic/& class=&internal&&托马·皮克提(Thomas Piketty)&/a&&br&&br&12. 欧美各大企业纷纷赋税倒置&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税负倒置 (Tax Inversion) 避税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利用并购来追求税负倒置的情况为何现在越来越普遍? &/a&&br&&br&13. Michael Lewis 新书《Flash Boy》使得高频交易获得民众更多的关注&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 Michael Lewis 的新书《Flash Boys: A Wall Street Revolt》?&/a&&br&&br&14.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俄罗斯展开军事行动后,乌克兰局势走向可能会是什么?&/a&&br&&br&15. 2014 年上半年资本市场低波动性&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从现在看来,2014 年上半年国际资本市场低波动性的可能原因都有哪些?&/a&&br&&a href=&/node/9733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资本市场盛宴:全球主要资产经历20年不遇的齐涨现象&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16. 中国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跌&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 2014 下半年房价普遍下跌?&/a&&br&&br&17. 伊波拉病毒对金融环境的影响&br&&a href=&/delta/& class=&internal&&Notes: top of Mind - 流行病的综合影响&/a&&br&&br&&br&持续更新。欢迎评论补充。
1. 卢布大跌,俄罗斯央行加息至 17%,经济到了自 1998 年来最危险的时候...2. 石油大跌3. 美联储正式退出量化宽松
来自子话题:
分享一下我自己RSS Feed里的财经网站/Blog。根据风格大概分了一下类。&br&&br&1.&br&纽约时报DealBook栏目:&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华尔街日报Deal Journal栏目:&a href=&/deal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eal Journal&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NYT和WSJ下面的细分栏目,主要关注的是公司(Corporate)相关的话题:收购并购、上市、破产,当然也会谈到对企业有影响的政策制定或变化、以及对企业有影响的法律问题等。除了时效性,分析性也很强。相比来说WSJ的Deal Journal更hardcore一点,但是部分文章要收费。&br&&br&2.&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ealbreaker: Wall Street Insid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4/7 Wall St.&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综合性的财经网站/blog。文章涵盖了市场表现(Market)到宏观经济(Economy)再到业界动态(Corporate/Industry)。相比而言Dealbreaker更成熟更友好,也更全面一些,每天早上有“开市钟(Opening Bell)”介绍要闻简讯,晚上还有“Write-Off”简短总结一天新闻,比较适合经常刷。&br&&br&3.&br&&a href=&/blo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Big Picture&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rossing Wall Street&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这两个blog更侧重于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这两个都是个人blog所以个人风格更明显一些。两位都是知名财经博主,也是各个财经媒体特邀评论的常客或者专栏作家,个人风格较明显一些。俩人每天也都会更新自己挑选的新闻总结。&br&&br&4.&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alculated Risk&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Zero Hedge | On a long enough timeline the survival rate for everyone drops to zero&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这两个Blog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很重数据,尤其是Calculated Risk,看名字就知道。经常打开网站就是一列各种图表——这部分是因为这两个blog都比较偏重经济及市场方面的分析,所以更需要数据支持。这两个网站的侧重点比较像华尔街见闻(当然没那么全面,现在华尔街见闻做大了),事实上华尔街见闻刚做的时候经常编译Zero Hedge的文章。&br&&br&*&br&大概就是这些了,这些网站大多都是我还在读书的时候经常看的,那时候为了准备面试,没少看这些财经博客。经常要去Deal Journal里面背几个deal或者去The Big Picture里面看看人家对经济形势的观点。&br&&br&现在因为工作原因,反而看的少了。大多数时候还是会依靠Bloomberg/WSJ/CNBC这些主流媒体。我会在手机上设置这几个app的新闻推送,确保在第一时间得到重要新闻。然后有针对性的去单独搜索,深入解感兴趣的话题。毕竟,百分之八十的优质信息还是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主流平台上。对于财经新闻/信息来说,这个比例差距可能会更明显。&br&&br&上面列的大部分网站都是读书的时候在金融界工作学长推荐的。题主也可以去google &best financial blogs& 或者 &best economic blogs&找找,有不少推荐总结文章。
分享一下我自己RSS Feed里的财经网站/Blog。根据风格大概分了一下类。1.纽约时报DealBook栏目:华尔街日报Deal Journal栏目:NYT和WSJ下面的细分栏目,主要关注的是公司(Corporate)相关的话题:收购并购、上市、破产,当…
来自子话题:
其实很多银行业,金融业的人对这件事的原因都是心知肚明的:不发行500元和1000元面值的人民币,真正的原因是国家出于“反洗钱”的考虑,我国其实洗钱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发行大面值的人民币,洗钱的现象将更加猖獗。目前如果人和人不从银行过账,当面洗钱交易,交换人民币。在不引起路人注目的情况下,最多拿一个大的旅行登山包装钱,在最大面额100元地情况下,旅行登山包可以装200万元人民币现钞,这是最多最多了,再多装不下。很多洗钱都是洗千万元,上亿的人民币,这么多现钞不仅搬运非常困难,而且在过交通管卡的时候容易被发觉。如果有500或1000元面额的人民币,运输体积只有之前的1/5和1/10,洗钱会更加无法无天的。&br&其实所谓大面额引起货币贬值,真的没有什么必然联系,都是说说而已。反洗钱才是根本原因。
其实很多银行业,金融业的人对这件事的原因都是心知肚明的:不发行500元和1000元面值的人民币,真正的原因是国家出于“反洗钱”的考虑,我国其实洗钱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发行大面值的人民币,洗钱的现象将更加猖獗。目前如果人和人不从银行过账,当面洗钱…
来自子话题:
今天关于这事的消息挺多的,媒体报道吐槽的是以下几点:&br&&br&1、非法大额换汇,以前是地下钱庄的活,现在银行也做着和地下钱庄一样的事。&br&2、从找投资项目到换汇打款,银行超业务范围提供投资移民一条龙服务。&br&3、银行可能明知道资金来源不明,或者不知情情况下收到假的资金来源证明,会成为协助境内非法资金外流的帮凶。&br&&br&报道的言辞算是很激烈的,用了洗钱、监守自盗等标题。&br&报道中提到的优汇通,属于出国金融的创新产品,大致功能是为投资移民等活动中外汇汇款提供渠道,报道中把这项业务写得非常神秘且毫无限制,其实内部限制还是很多的:&br&&br&&strong&1、用途:仅限投资移民和海外购房。&br&2、客户身份:公务员及其家属不得办理,大型国企、金融从业人员从严审核。&br&3、单笔限额:1000万RMB&br&4、业务人员必须对对资金用途证明材料,和资金来源证明材料进行审核,保证其真实性。&/strong&&br&&br&&br&产品原理就是以上诸位提到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啦,就是讲人民币从国内汇往境外银行分支机构,在境外进行结汇,变为外汇再进行投资或者购房。&br&综合以上信息列几个槽点:&br&1、地下钱庄所做的非法大额换汇的确是违法的,而优汇通这个产品如果严格把控,达到的目的是在一定限额内的换汇用于投资移民和海外购房。这的确超过了每人每年等值5万美元的自由结售汇额度,但通过跨境人民币来操作的话,在境内并没有发生购汇,不在外管的监管范围之内。跨境人民币是很牛啊,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就必须要放宽这条路子,只是路开了监管还没有跟上。媒体是不太了解这个概念,用到的“学名是…”,“以前是被禁止的”这样的词显然是将其视为豺狼虎豹,其实跨境人民币是个大趋势,以后一定会应用得越来越多。银行做了和地下钱庄一样的事,可能是将违法的事规范起来的第一步,曝光了倒可能是好事。&br&2、银行提供了投资移民一条龙服务。好吧,这就是营销,单纯来说优汇通只是一个汇款类的产品,而推广的必须是一种服务才会有市场。与其跟原本乱七八糟甚至有些是骗子工程的海外项目合作,不如自己找靠谱的上下游。的确有可以指摘的地方,但是富人能得到的服务不是我等屌丝可以理解的,就像传说中的黑卡用户可以让火车停开飞机掉头一样,投资移民一条龙也不算什么。&br&3、资金来源不明,导致这项业务成为洗钱工具。有一定可能这中服务的确会被用于洗钱,但基本上要建立在审核不严或者员工道德问题的前提下。就以上提到的产品规定来说,控制好资金用途,进行额度限定,并且禁止部分职业人员办理该业务,已经很好地控制了系统风险,那么剩下的反而是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比较值得关注。如果银行员工对资金来源证明材料审核不严,那么就很可能让非法资金外流,或者说员工本来就知道这钱来得不明不白,那么这事就不用多讨论了。报道中引用的员工的话显得很暧昧,“不对外宣传”、“远程操作”等等,我基本相信这是出自销售人员的原话,这种业务都是面向资产千万以上私行客户,也确实不需要大范围宣传。轻则空若悬河,重则满嘴跑火车,是不少营销人员的基本技能,把产品说的简单直接牛到无边无际是正常的,所以说员工的嘴管不住,随便一抓全是槽点。因此,私以为道德风险反而是潜在的最大问题。&br&同意上头日天的说法:不法分子利用正规渠道干坏事,不代表这渠道是坏的。&br&还有,跨境人民币的监管需要加强也是随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才是该新闻的另一个重点吧。&br&&br&7.10早晨更新下:&br&看了完整报道视频,存单质押这样用我也是第一次见识到,我觉得这应该涉及到《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在大额资金进账的时候应该有可疑交易报告,做反洗钱调查,后续的调查就相对薄弱了。&br&&br&关于产品的限制,信息来自上海的培训材料,基于个人了解的情况分享下,尽量只陈述事实和个人理解。
今天关于这事的消息挺多的,媒体报道吐槽的是以下几点:1、非法大额换汇,以前是地下钱庄的活,现在银行也做着和地下钱庄一样的事。2、从找投资项目到换汇打款,银行超业务范围提供投资移民一条龙服务。3、银行可能明知道资金来源不明,或者不知情情况下收…
来自子话题:
1. 别人看起来简单的东西未必真简单。有多少人能准确的描述巴菲特的方法论呢?&br&&br&2. 这世界上简单的事情大家能做好的本来就不多。饭前饭后洗手,有多少人做的到呢?&br&&br&3. 你看到的结果是巴菲特把复杂的投资决策流程简化到一定程度,就像看到苹果把复杂的科技创新简化到一块3.6寸屏幕背后一样,这种被简化到极致的功夫是最难被复制的。&br&&br&接下来简单说一下巴菲特的行为有多难。&br&&br&a. 巴菲特的搭档芒格说的一句话很好:价值投资就像赌马,如果你赌的永远是赔率最高的马,那你没机会赚大钱,你唯一能做的是在别人标错赔率的情况下下重注。而巴菲特和芒格的能力,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被标错赔率的马/好公司。这需要复杂的知识结构和极其好的判断力。仅这一点,多数人已经被排除在外了。&br&&br&b. 既然说下重注,就必须有资本下重注。巴菲特的资本是什么?是他控制的大量的保险公司的浮存金。Berkshire Hathaway 并非这世界上拥有现金最多的公司,但它是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大量资金的公司之一。这几乎是独一无二的。虽然这世界上有很多一流投资人,但都是管理资金,管理资金和管理自己的钱及低成本调动大量资金是完全不同的。&br&&br&c. 自控。这方面已经说过很多了,不赘述。2007 年我见巴菲特,问的唯一一个问题就是,你是怎么自控的,他自己也说,自控这东西一部分后天培养,一部分天生。&br&&br&d. 坚持。巴菲特从十岁把奥马哈图书馆里所有关于投资的书都读光,从二十岁遇到本·格雷姆,过去六十年在一条路径上衔枚疾走,又有多少人可以比?
1. 别人看起来简单的东西未必真简单。有多少人能准确的描述巴菲特的方法论呢?2. 这世界上简单的事情大家能做好的本来就不多。饭前饭后洗手,有多少人做的到呢?3. 你看到的结果是巴菲特把复杂的投资决策流程简化到一定程度,就像看到苹果把复杂的科技创新…
本文所有论据均非作者原创,系分析各家数据论据后整理。如转载请务必将最后的一段加黑的标注附上。&br&&br&&br&以下为正文:&b&国际油价&/b&&b&走势分析&/b&&br&&br&&p&
布伦特原油价格从6月份115.19美元/桶下跌到最近的85美元,油价近期的连续下跌让大家重新意识到石油也是周期性产业,自1970年代开始到现在一共经历过7次超大油价波动周期,并且在超大周期之间还有不少小波动。因此对于此次的油价调整我们不应该感到恐慌,从长期来看不过是原油市场的一次价格调整。本文将试图探究油价调整的原因,并对油价将往何处去提出作者的看法。&/p&&img src=&/3ea2ef736a5a5fc61ffdb3_b.jpg& data-rawwidth=&357& data-rawheight=&2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7&&&p&
图表1 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大波动与小波动结合&/p&&p&
油价的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而&b&需求疲软是油价大跌背后的原因之一。&/b&根据2014 年10 月发布的石油市场报告,国际能源机构将2014 年原油的全球需求增长预测下调为70 万桶/天,同比增幅0.8%,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需求增长放缓是导致石油需求增长疲软的主要原因。中国是全球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a href=&te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年在所有出现需求增长的国家中,中国占到总需求增长的33%,同期需求净增长的53%。近5年来中国的GDP增长速度由2010年的10.5%逐渐放缓到2013年的7.7%,2014年三季度GDP增长率更创近六年新低。&/p&&p&
除了中国外,其他金砖四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沙特的经济增长率也对原油需求的增长率有着重要影响。而这些国家的经济也不容乐观:印度过去3年都在努力走出经金融危机的阴影,增长率在4.5%--5%之间徘徊;巴西央行于11月11日调低今年经济增长率至0.2%,为5年最低;穆迪将俄罗斯的主权信用评级已经下调为“Baa2”,距离“垃圾级”仅剩一级之差,评级前景保持在“负面”不变,预计俄罗斯2014年经济增长率仅为0.5%。&/p&&br&&img src=&/0a253e2b0f28dfb4a911db2_b.jpg& data-rawwidth=&337& data-rawheight=&2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7&&&br&&p&&br&图表2:所有原油需求增长国在总增长中的占比()&/p&&p&&b&与需求疲软情况对应的是石油供应量的逐年上升。&/b&在美国,页岩油产量的上升使得该国对进口的依赖下降。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资料,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之间美国七大页岩油盆地的原油总产量翻番至400万桶/天。至2014年7月,总原油产量进一步增长至470 万桶/天,占到美国原油产量的55%。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美国将超越沙特,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态石油产出国,这是自1991年以来的首次。&/p&&br&&img src=&/12d2dd2c939a3b59c6383ffe82ba4791_b.jpg& data-rawwidth=&342& data-rawheight=&20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2&&&br&&p&图表3:美国7个主要页岩油盆地的原油总产量&/p&&p&
和美国页岩油革命相对应的是美国的原油库存的稳定增长。和坊间流行的“美国动用原油库存压低油价”不同,美国近月的原油库存并没有明显下降,而是稳定在3.8亿桶左右(不含战略石油储备)。&/p&&img src=&/bbfe2ee883c826cde2b002c497ae5d7c_b.jpg& data-rawwidth=&335& data-rawheight=&2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5&&&br&&p&图表4 美国原油库存 (不含战略石油储备)&/p&&p&
由于全球需求的疲软和美国石油产能的逐渐上升,全球经和组织的原油库存也正在逐渐上升,目前稳定在10亿桶。&/p&&br&&img src=&/bc5f58ecd_b.jpg& data-rawwidth=&301& data-rawheight=&18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1&&&br&&p&图表5.
经合组织原油库存&/p&&p&&b&
因此,油价目前的低价是由市场疲软的需求和超量的供给决定的,而非一时的政治因素或者金融资本做空原油所能左右。&/b&虽然有人会希望以沙特为首的OPEC国家像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一样,通过减产来平衡供需提升油价,但是上个世纪相比,如今世界经济对石油远没有那么依赖,以海湾国家为代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垄断性议价能力也远不如从前。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非OPEC国家原油在世界原油贸易中的比重逐步增加,由不到30%上升到2014年的54%。加上OPEC组织内部日益加大的利益分歧,使得即使像沙特这样的世界第一大产油国也无法逆势改变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的事实。&/p&&p&
相反,沙特曾于年将原油产量由1000万桶/日减少到不到250万桶,试图通过减产提高原油价格,但英国、挪威等新产油国并未跟进减产,导致油价维持长期低迷,沙特因此背上了长达16年的财政赤字。所以,&b&对于沙特来说,接受供求关系改变的现实,并以低价原油挤压其他产油国和美国页岩石油开采的市场份额可能是风险最小的选择。&/b&&/p&&p&
而且,美国的复苏进程多波折,油价高企拉高通胀,对经济复苏不利;中国经济大幅放缓,也在制约着石油需求的进一步上升;欧盟经济的滞胀可能会延缓宏观经济的复苏速度。这些因素的相互博弈,将不会支持油价在短期内大幅攀升。&/p&&p&
因此,&b&我们的问题不是油价会不会上涨,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的问题是随着世界经济复苏,油价下一步的走势如何呢?还会继续走低吗?&/b&&/p&&p&
首先我们了解OPEC各成员国的实现盈亏平衡所需要的油价水平(Fiscal Breakeven Price)。对于沙特、俄罗斯和伊朗这些主要石油出口国,政府财政收入的大部分依赖石油开采和出口的税收,以至于这些政府的财政预算不得不在一个预测的原油价格基础上制定。这个维持财政平衡的预测原油价格又称财政盈亏线(Fiscal Breakeven Price),市场原油价格在这个价格以上则该国政府财政盈余,反之则有可能出现财政赤字。石油的财政盈亏线计算较为复杂,但可以简单理解为原油开采和运输的成本加上维持政府预算的赋税。比如,根据瑞士央行的数据,沙特的石油开采和运输成本仅为7美元每桶,但巨额的基础设施和外援所需的税收将沙特的石油财政盈亏线推高到了99美元。&/p&&p&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中东和中亚地区最新经济展望,2014 年该地区仅有三个出口国(即科威特、卡塔尔和阿联酋)能在80 美元/桶的油价水平上避免财政赤字,有6 个国家能在相同的油价水平上实现进出口账平衡。鉴于14 年上半年油价相对较高,大部分国家都能在2014 年余下的时间里应对油价在80 美元/桶下方的短期疲软。但是,更长期来看他们需要油价维持高位。沙特政府的财政盈亏线是99美元/桶,远高于目前的原油市场价格。全球咨询机构IHS副董事长丹尼尔o尤金近期撰文称,以目前的石油价格计算,沙特每年将因此损失约400亿美元财政收入。因此,OPEC国家在低油价面前增产已经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油价进一步走低对OPEC国家的经济打击将可能是这些国家无法承受的。&/p&&br&&img src=&/2efdaeafd87a3ae1e18e8e_b.jpg& data-rawwidth=&340& data-rawheight=&2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0&&&br&&p&图表6 中东主要石油出口国实现盈亏平衡所需要的油价水平&/p&&p&&b&
那么美国的“页岩油革命”是否对油价继续产生冲击呢?&/b&我们来看看主营业务在美国的上市页岩油和燃气生产商,并对其成本进行分析。根据中银国际最新报告对于23 家公司的数据点,得出了一个回归公式,显示页岩油生产商的全部生产成本为65.5 美元/桶,标准差为7.4 美元/桶。这表明在正态分布下95%的页岩油生产商生产成本在58.1 美元/桶至72.9 美元/桶之间。应因此,只有当布伦特价格达到70 美元/桶时,一般的页岩油生产商才能够生存,但在77 美元/桶的水平上部分公司会开始承压。&b&我们预测美国页岩油产量近期将继续上升,但是如果油价低于70美元/桶则会大大打击页岩油厂商的生产能力。&/b&&/p&&br&&img src=&/8fc93fa89505acddbaa59_b.jpg& data-rawwidth=&362& data-rawheight=&2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2&&&br&&p&图表7
对美国页岩油生产成本的回归分析&/p&&p&
被誉为“&a href=&/report/55368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原油&i class=&icon-external&&&/i&&/a&交易教父”的大宗商品交易明星AndyHall表示:&a href=&/report/146563.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页岩气&i class=&icon-external&&&/i&&/a&繁荣景象的消失速度将早于市场预期,最终将导致原油价格不长于五年的期限内稳步涨至150美元/桶。 AndyHall是少数成功预测2008年油价上涨和最终暴跌的&a href=&/yjbg/moref15f12f48ff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投资&i class=&icon-external&&&/i&&/a&者之一。 通过对得克萨斯州如何进行石油开采的细节,页岩气井迅速消耗以及开采商过度依赖借款等趋势的进行深入的眼界,AndyHall得出结论,今年页岩气的增长将开始放缓,2016年美国的产出将触顶。原因很简单,目前原油开采者已经在许多最好区域进行了开采,一旦这些地区开采殆尽,开采商将不得的移至更边缘地区,因此生产力将下滑。在AndyHall看来,会加速页岩气衰落的因数还有全球其他地区面临政治,环境和科技障碍。&/p&&p&
对此前对61家页岩气开采商的分析调查显示,页岩行业债务在过去四年里几乎翻了一番,但收入只上涨5.6%。十几家公司都表示销售的10%已经用于归还利息,而埃克森美孚只用了销售的1%。对于美国页岩油钻探商来说,油气产量增加的速度根本赶不上成本增加的速度。美国能源&a href=&/report/113737.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信息&i class=&icon-external&&&/i&&/a&署(EIA)早前更是将美国加州蒙特利页岩油可采储量预测下调了96%,给页岩行业热蒙上阴影。&/p&&p&世界能源研究所(WRI)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中国页岩气储量高达30万亿立方米以上,居世界第一,相当于美国所宣称的储备总量的将近两倍。&/p&&p&
对于身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的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个激动人心的消息。然而,受&a href=&/report/310558.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水资源&i class=&icon-external&&&/i&&/a&限制,尽管中国坐拥世界第一大可再生页岩气资源和第三大页岩油资源,将其全部开采会成为一场灾难。中国页岩油气资源中有五分之三以上都位于很难获取水源的地区,对于开采来说这可能是个很大的问题,原因是开采页岩油气需要采用水力压裂法。在美国,单是钻探一口油气井就需要使用20万到250万升水,而水力压裂法则需要700万到2300万升。即便开采后的大部分水都会回到地表,其中也会掺杂着有害化学物。如果这些用水不能得到认真仔细的管理,那么就可能会导致页岩油气开采当地的地下水遭到污染,从而带来额外的&a href=&/report/13239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供水&i class=&icon-external&&&/i&&/a&风险。中国并非唯一面临这个问题的国家。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称,许多储藏量最大的页岩油气资源都恰好位于缺乏供水的地区。&/p&&p&
因此,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油价和全球宏观经济紧密相关,受疲软的需求和不断上升的供给影响,石油价格短期内将无法大幅回升,除非经济增长率显著攀升;但是受开采成本和各国的财政盈亏线限制,油价不存在下行空间,而是会长期保持在80美元/桶左右。&/p&&br&本文所有论据均非作者原创,系分析各家数据论据后整理。&b&以上所有图表均援引自中银国际刘志成的《中国石油行业:进入新世代》 。如有不妥,请告知即删。刘志成前辈做了且翔实的数据分析,为我的论述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为我了解市场提供了充分的基础,感谢。&/b&&p&&b&某位不愿署名的前辈对本文亦有贡献。&/b&&/p&
本文所有论据均非作者原创,系分析各家数据论据后整理。如转载请务必将最后的一段加黑的标注附上。以下为正文:国际油价走势分析 布伦特原油价格从6月份115.19美元/桶下跌到最近的85美元,油价近期的连续下跌让大家重新意识到石油也是周期性产业,自1970年…
来自子话题:
《&a href=&/jrdd/66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AT并购争霸&i class=&icon-external&&&/i&&/a&》中有几个简单的数字:&br&&br&过去十年中,腾讯累计买了537亿元的企业,其中2014年上半年买了300亿。&br&&img src=&/bb8d2b53b1d0ccb6ae9ea1ba79bfc9b5_b.jpg& data-rawwidth=&429&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9& data-original=&/bb8d2b53b1d0ccb6ae9ea1ba79bfc9b5_r.jpg&&&br&过去十年中,阿里巴巴累计买了了价值618亿元的企业,其中2014年上半年买了455亿元。&br&&img src=&/bfaaf2b7f45104d1ead744_b.jpg& data-rawwidth=&426&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6& data-original=&/bfaaf2b7f45104d1ead744_r.jpg&&&br&上半年阿里和腾讯加起来投了750亿元。&br&外行对这个数字可能不好把握,这么说吧,同期整个A股市场IPO金额是353亿元,中概股在美国上市大概融资了260亿人民币,港股好一点,上半年IPO金额650亿元人民币。&br&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家公司相当于自己办了一个香港IPO市场,或者两个A股IPO市场,或者一个中概股+A股IPO市场。&br&&br&这俩企业大笔投入之后,市场估值水涨船高,所有人都揣着钱包杀进来了。做煤炭的、做房地产的、做钢铁的,人人都想在游戏、移动互联网、影视传媒领域捞一把。&br&但是2014年腾讯和阿里的投入有不可复制的原因,以后不可能每(半)年都掏出750亿元巨额资金。少了不计成本的战略投资人,游资热钱也不可能长期支撑这个市场。&br&市场应该会冷却,只是看什么时候,到底有多冷而已。&br&&br&我看到的大多数人也都认可张颖讲的趋势。
《》中有几个简单的数字:过去十年中,腾讯累计买了537亿元的企业,其中2014年上半年买了300亿。过去十年中,阿里巴巴累计买了了价值618亿元的企业,其中2014年上半年买了455亿元。上半年阿里和腾讯加起来投了750亿元。外行对这个数字可能不好把…
没任何深度思考的必要,原因太简单了,钱和虚荣心。&br&&br&如果一份工作的起薪比比其他工作高三倍五倍十倍,而且好年头奖金是100%+,不管干的是什么所有应届学生都会去排大队。工作地点在城市黄金地段,穿定制西装,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出差都是商务舱4星酒店,接触客户都是高层,虚荣心而以,具体干的什么,几点下班,健康损害多大,知道的人比表象少太多了。&br&&br&如果一个国家最优秀的毕业生,不管是工程师还是科学家都去做金融了,对这个国家长期发展肯定是有很大危害的,看看08金融危机,看看冰岛。过了几年现在缓过来点了,大家又都去投行扔简历了,人性就这样子没办法。&br&&br&Build stuff, don't trade stuff,喜欢自己的专业就应该去坚持,中国基础商业和行业能力达到世界水平了是最有意义的事情,金融是附在实体经济上的,发展好了相辅相成,商业基础不行光搞一个世界级的金融行业就是空中楼阁,没意义的。&br&&br&中国工业制造业服务业比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在这方面基本每一行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且是实实在在创造就业促进技术发展的潜力,这个潜力不体现在你第一份工作的起薪上,不过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建一个empire不比混投行刺激?&br&&br&国资对几乎所有传统行业的垄断是对这种远景的威胁,朝廷意识到越早越好,你以为投资人都天生爱搞互联网?都是中国的环境逼的。&br&&br&最讨厌鸡汤,传统行业出头不易,不过没有能人去做以后所有“资源配置”的行业配置什么去?利益相关金融从业,真心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工程师科学家,而不是更多的banker lawyer。&br&&br&“Vanity,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
没任何深度思考的必要,原因太简单了,钱和虚荣心。如果一份工作的起薪比比其他工作高三倍五倍十倍,而且好年头奖金是100%+,不管干的是什么所有应届学生都会去排大队。工作地点在城市黄金地段,穿定制西装,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出差都是商务舱4星酒店,接触…
来自子话题:
谢邀。&br&&br&中国信托业在82年、85年、88年、95年、99年前后经历了五次大的整顿,从近800多家缩减成60多家。每次宏观调控后,信托业都会出现大的问题(这一轮房地产调控也可能造成部分地产信托兑付困难),可谓“屡教不改”。关于其中的潜在风险,@海洋 兄的分析很有道理。&br&&br&我想推荐一篇信托业内人士孔方的文章“无从信任,何来托付?”,可以解释信托业各种乱象的根源:&br&&blockquote&笔者进入信托行业的第一天,就听说信托业有“金融行业的坏小子”之戏称。当时觉得这是人们对信托敢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觊觎,对信托业大赚其钱“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一种心理,但是从业三年来亲历的种种行业乱象,使人无法不从“信托”的根本命题来思考这一评价。&br&&br&业者都知道,&u&目前国内主流的信托产品,其实都是融资类金融产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托,我称之为“反向信托”&/u&。信托的本源,是“正向信托”,即“我信任你,我把某些资产托付给你去运营和打理,到约定时间你给我一定收益”,受托人背负着信托责任。而“反向信托”呢,则是一个房地产商、一个矿主、一个企业家、一个上市公司等等,找到信托公司,要融资,拿一定资产抵押或信用担保,信托经理设计包装一番,然后向投资人发售一般100万元一份的投资份额。形式上,是这些购买份额的投资者信托了资金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去运营和打理。背后实质很明显:帮那些融资人融到了资。&br&&br&请注意: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信托公司从谁手上赚钱,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从哪收钱,就天然的要协助和维护谁的利益,&u&信托公司无法中立,而是和融资人穿一条裤子&/u&。信托公司及其信托经理经常为了促成某些业务,赚到可观的信托报酬和业绩提成,甚至收受融资人的“好处”,而放松对项目资质的审核、甚至弄虚作假,利令智昏。&br&&br&某些信托经理的尽职调查马虎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某信托公司刚成立的2亿元规模的山西矿产信托,被业内质疑,记者跑到融资方的所在地,走访并调阅该融资方公司的工商资料、年检信息,发现该公司连续三年零纳税,零收入,巨额负债,这样的公司也能发信托,实在是挑战了信托行业及其监管的底限。一位信托老总对笔者说,某些信托产品对融资人完全不设防的风控,是对投资者最大的亵渎。&br&&br&信托公司与融资人穿一条裤子到什么程度呢?某上市公司股票质押信托,由于已经跌破补仓线了,按照信托合同应该要求融资人,也即上市公司大股东往信托计划里补现金或补相应的股票。但该融资人不愿补,就和信托经理商量,“宽限我们几天,我们找人把股价做上去”。笔者认为,这是严重违反信托合同的,到补仓线就必须补,没得商量!否则数十个投资人的利益谁来做“看门狗”?他们没有融资人财大气粗,无法像融资人那样请吃请喝,但他们才是信托的真正的衣食父母。而且大股东的做法涉嫌操纵股价,这需要另文讨论了。&br&&br&当前艺术品信托所呈现出来的乱象,由于一些信托行业以外的原因被率先激活和释放,比如“38号文”(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清理整顿交易所导致艺术品变现交易的重要渠道受阻,或使艺术品近年疯长的价格进入一个自然的调整周期,整个资产价格泡沫进入破碎的通道。可以想见的是,房地产信托、矿产信托、林权信托、股权信托的疯狂走俏背后,越来越多的“问题信托”会浮出水面。&br&&br&希望从业者看到自己的产品被揪出来质疑、被监管机构处罚的时候,不要骂娘,因为是你们率先为钱出卖了灵魂。信托业发展的基石不是去喝酒拉客户、跑银行私行卖产品,而是亿万投资人的信任。&br&&br&无从信任,何来托付?&/blockquote&
谢邀。中国信托业在82年、85年、88年、95年、99年前后经历了五次大的整顿,从近800多家缩减成60多家。每次宏观调控后,信托业都会出现大的问题(这一轮房地产调控也可能造成部分地产信托兑付困难),可谓“屡教不改”。关于其中的潜在风险,@海洋 兄的分析…
&p&答案:极少的人(好多纠结这个2%,其实就随便一说),能,不仅能养活自己,还可以凭借此收益,买房买车。绝大多数的人,不能。&/p&&p&
99年开始投资A股,经历过几轮大牛大熊,参与过期指,玩过窝轮。07年开始,在深圳的一家小私募做过(我自己有职业的,投资完全是爱好,还有我的投资收益很一般)。指导或者目睹身边投资的人几十个应该是有的,各种背景,有海归,有搞金融的,有机关的,有下岗大妈,更多的是一般的职员。这十几年来,这么多人,无论多大的牛市,最终没有一个人通过投资股票和期货市场,改变生活质量的,没有一个通过股市赚的钱买房子的,到是不少人把买房的首付挪来股市的,结果挺惨的。股市和期货差别在于,股市赔钱,期货死人。有好几个专职期货的,自杀了。&/p&&p&
虽然,接触的投资者千差万别,数量不算多,但是,结果都一样,没有人能够持续稳定盈利。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因为08年的那次暴跌改变了人生。&/p&&p&
所以,我现在几乎都会劝新入市的小朋友,股市不是一个养家糊口的地方,股市这种反人性的机制,99%的人都不适合玩的。硬是要参与的话,少量参与,或者养点股基。&/p&&p&
越是看似简单轻松的事情,越是复杂困难。&/p&&p&
不少人想全职投资股票和期货,内心深处理由几乎惊人的一致,就是逃避现状,上班累,压力大,来钱慢,前景黯淡。以为,投资股市,只要一点点本钱,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颗聪明的脑袋,就可以过上财务自由,身心自由的日子了。这些人,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很多都是loser,既不聪明,也不勤奋,又读了太多的股市励志书。然后就傻X一样的窝在自己40㎡阴暗的小房子里,对着球面显示器下单。&/p&&p&
如果你是人中龙凤,天资过人,有惊人的抗压和耐挫的能力,可以考虑试试看。如果只是为了逃避现状,那石头到哪里都不会发光的。&/p&&p&还有一点也挺重要的,除了经济收益外,就是家人的态度。&/p&&p&家里条件好点还行,就多双筷子的事情,饿不死,但是,周围的亲戚的那种眼神,感觉好像炒股的和吸毒的一个档次的,父母内心强大点还好,否则,天天看着老爸叹气,老妈流泪的日子,谁过谁知道。&/p&&p&没结婚的话,要娶媳妇还有难度的,除非家底殷实,否则,相亲上来一问职业,立马走人。&/p&&p&结了婚的,老婆要买个包了,没钱,套着呢。孩子要上学了,没钱,套着呢。老婆唠叨了,人家谁谁谁的老公,月薪虽然只有1万多,但每月都来啊。这里呢,行情好,多空把握准确,干一票30%,行情差,黑天鹅,头寸没控制好,爆仓都是有可能的。&/p&&p&这种长期的不安全感,让人很不舒服,时间一久,人会变的怪怪的,脑子里全部K线,波浪,市盈率之类的东西,去超市买个避孕套都会联想到人福医药的ROI。普通上班族,下了班就有自己的业余生活,但是,很多职业股民,我看就没有下班的时候,一起吃饭也拉着我数浪,生活不应该是这样子的,我身边有好几个人最后就离婚了。&/p&&p&日增:最近的一波牛市,翻倍的票一抓一大把,有人总资产(是总资产,总资产,不是账户总金额)翻倍了吗?已经翻倍的,有全部兑现了吗?&br&
所以,牛市熊市,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样的,区别可能在于,牛市的懊恼多一点,买菜钱多赚点。熊市的恐慌多一点,买菜钱多亏点。&br&
肯定有民间高人赚大钱了,我之前也说了,我非常崇拜这样的人,真正的牛人。&/p&
答案:极少的人(好多纠结这个2%,其实就随便一说),能,不仅能养活自己,还可以凭借此收益,买房买车。绝大多数的人,不能。 99年开始投资A股,经历过几轮大牛大熊,参与过期指,玩过窝轮。07年开始,在深圳的一家小私募做过(我自己有职业的,投资完全是…
来自子话题:
谢邀。只搞过 sell side,没搞过 buy side,只能算“实时交易”,算不上“高频交易”。工作以来一直在跟延迟做斗争,勉强可以说上几句。&br&&br&要控制和降低延迟,首先要能准确测量延迟,因此需要比较准的钟,每个机房配几个带GPS和/或原子钟primary standard的NTP服务器是少不了的。而且就算用了NTP,同一机房两台机器的时间也会有毫秒级的差异,计算延迟的时候,两台机器的时间戳不能直接相减,因为不在同一时钟域。解决办法是设法补偿这个时差。另外,不仅要测量平均延迟,更重要的是要测量并控制长尾延迟,即99百分位数或99.9百分位数的延迟,就算是sell side,系统偶尔慢一下被speculator利用了也是要亏钱的。&br&&br&普通的C++服务程序,内部延迟(从进程收到消息到进程发出消息)做到几百微秒(即亚毫秒级)是不需要特殊的努力的。没什么忌讳,该怎么写就怎么写,不犯低级错误就行。我很纳闷国内流传的写 C++ 服务程序时的那些“讲究”是怎么来的(而且还不是 latency critical 的服务程序)。如果瓶颈在CPU,那么最有效的优化方式是“强度消减”,即不在于怎么做得快,而在于怎么做得少。哪些可以不用做,哪些可以不提前做,哪些做一次就可以缓存起来用一阵子,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br&&br&网络延迟分传输延迟和惯性延迟,通常局域网内以后者为主,广域网以前者为主。前者是传送1字节消息的基本延迟,大致跟距离成正比,千兆局域网单程是近百微秒,伦敦到纽约是几十毫秒。这个延迟受物理定律限制,优化办法是买更好的网络设备和租更短的线路(或者想办法把光速调大,据说 Jeff Dean 干过)。惯性延迟跟消息大小成正比,跟网络带宽成反比,千兆网TCP有效带宽按115MB/s估算,那么发送1150字节的消息从第1个字节离开本机网卡到第1150个字节离开本机网卡至少需要 10us,这是无法降低的,因此必要的话可以减小消息长度。举例来说,要发10k的消息,先花20us CPU时间,压缩到3k,接收端再花10us解压缩,一共“60us+传输延迟”,这比直接发送10k消息花“100us+传输延迟”要快一点点。(广域网是否也适用这个办法取决于带宽和延迟的大小,不难估算的。)&br&&br&延迟和吞吐量是矛盾的,通常吞吐量上去了延迟也会跟着飚上去,因此控制负载是控制延迟的重要手段。延迟跟吞吐量的关系通常是个U型曲线,吞吐量接近0的时候延迟反而比较高,因为系统比较“冷”;吞吐量上去一些,平均延迟会降到正常水平,这时系统是“温”的;吞吐量再上去一些,延迟缓慢上升,系统是“热”的;吞吐量过了某个临界点,延迟开始飙升,系统是“烫”的,还可能“冒烟”。因此要做的是把吞吐量控制在“温”和“热”的范围,不要“烫”,也不要太冷。系统启动之后要“预热”。&br&&br&延迟和资源使用率是矛盾的,做高吞吐的服务程序,恨不得把CPU和IO都跑满,资源都用完。而低延迟的服务程序的资源占用率通常低得可怜,让人认为闲着没干什么事,可以再“加码”,要抵住这种压力。就算系统到了前面说的“发烫”的程度,其资源使用率也远没有到 100%。实际上平时资源使用率低是为了准备应付突发请求,请求或消息一来就可以立刻得到处理,尽量少排队,“排队”就意味着等待,等待就意味着长延迟。消除等待是最直接有效的降低延迟的办法,靠的就是富裕的容量。有时候队列的长度也可以作为系统的性能指标,而不仅仅是CPU使用率和网络带宽使用率。另外,队列也可能是隐式的,比如操作系统和网络设备的网络输入输出 buffer 也算是队列。&br&&br&延迟和可靠传输也是矛盾的,TCP做到可靠传输的办法是超时重传,一旦发生重传,几百毫秒的延迟就搭进去了,因此保持网络随时畅通,避免拥塞也是控制延迟的必要手段。要注意不要让batch job抢serving job的带宽,比方说把服务器上的日志文件拷到备份存储,这件事不要在繁忙交易时段做。QoS也是办法;或者布两套网,每台机器两个网口,两个IP。&br&&br&最后,设法保证关键服务进程的资源充裕,避免侵占(主要是CPU和网络带宽)。比如把服务器的日志文件拷到别的机器会占用网络带宽,一个办法是慢速拷贝,写个程序,故意降低拷贝速度,每50毫秒拷贝50kB,这样用时间换带宽。还可以先压缩再拷贝,比如gzip压缩100MB的服务器日志文件需要1秒,在生产服务器上会短期占满1个core的CPU资源,可能造成延迟波动。可以考虑写个慢速压缩的程序,每100毫秒压缩100kB,花一分半钟压缩完100MB数据,分散了CPU资源使用,减少对延迟的影响。千万不要为了加快压缩速度,采用多线程并发的办法,这就喧宾夺主了。
谢邀。只搞过 sell side,没搞过 buy side,只能算“实时交易”,算不上“高频交易”。工作以来一直在跟延迟做斗争,勉强可以说上几句。要控制和降低延迟,首先要能准确测量延迟,因此需要比较准的钟,每个机房配几个带GPS和/或原子钟primary standard的NTP…
好热闹啊,忍不住出来胡说两句。&br&&br&我基本上同意孟潇说的东西,这是央行给的一个下马威,但是我们要问问,为什么央行要给下马威?这两年有个很热的词,叫做影子银行,现在都快给媒体炒成阳光银行,说白了,影子银行就是就通过银行实现的表外融资和贷款,理财产品就是资金池。&br&而这里面的工具,大部分都是信托吧,中国的信托是反向信托,只认钱不认风险,为什么会这样,这跟我们的信托牌照垄断有关系,信托给的利率似乎十几吧?试问一下,哪个大规模融资的企业能够承受如此之高的利率?当然就是我们人人都认为不会跌的房地产和靠土地溢价获利的基建了。&br&但是这类企业,资金回笼非常的慢,到期的债务怎么还啊?哎呀,去借点钱先还着吧,于是就成了新债还旧债。&br&慢慢的,整个资金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大,终于到了某天,银行有点坐不住了。&br&&br&银行是个什么样的企业呢,银行是真真正正的高负债企业,他的净资产就是大楼啊、电脑啊,员工啊利息啊一类东西,资本负债率90几是常事,但别看我净资产小,我赚钱能力一流啊,去年我们银行五兄弟日赚十亿,今年光我们大哥工行,就日赚7亿,风光得不得了,可是再有钱也有困顿的时候,反正,每年总有那么几个日子不舒服。&br&&br&那天,银行的债权人来要钱了,银行五兄弟手里也暂时没现钱,还好自己本身就是债权债务双重身份,于是屁颠屁颠的去找他的债务人,“亲,这钱到期了,该还了吧,我们说好了哦,我那边也急啊?”&br&可是总有那么些个债务人说,&哎呀,这形式不好啊,房子没卖,再等等啊。或者,哎呀,这块地等我再修条大路,肯定就是卫星城了,到时候赚翻翻,你再等等,反正我现在手上没钱。&&br&这下,银行泪流了,“妈的,这群狗,我怎么办啊,我也要还钱啊。“&br&&br&无奈之下的银行,屁颠屁颠的哭着去找妈妈央行,求他给点零花钱,央行妈妈一听,不高兴了,她奶奶的,这地价不降,房价怎么降?这房价不降妈妈怎么跟广大屁民群众负责?你狗日的背着老娘这些年都干了不少好事啊?要钱?不借!滚滚滚。&br&&br&这下五兄弟是真急了,马上债权人就要找上门了,到时候没钱还,怎么办啊?房子还不给人家拆了?&br&于是工行大哥哥关切的望着二弟说,“二弟啊,你现在手上闲钱最多,大哥我平时待你不薄,那天还送你一箱五粮液,你先借我点钱应应急啊?虽然咱们是亲兄弟,但是大哥也不占你便宜,我给你5分的利如何?”&br&三弟一听,急了,妈的,我这车子房子都抵押出去了,顿时脱口,“二哥,我给你7分的利,你先借我解了燃眉之急,好吧?”&br&四弟、五弟听了也按捺不住了,怒道,“甭废话了,我给10分利。”&br&大家就这样吵来吵去,吵来吵去,价格越吵越高,终于财大气粗的大哥工行发火了,“妈的,都别废话了,我给30分的利,你们出的起?”&br&众兄弟沉默,只好咬咬牙,捏着裤腿,低下了45度的头颅。&br&大哥又说了,“兄弟们啊,咱们这次是吃亏了,惹妈妈不高兴了,以后我们还是要听妈妈的话,对吧?赚钱的事情来日方长,这样,我们先把王五的帐收了,也别借他钱了,把这消息告诉妈妈,然后买点水果如何?”&br&众兄弟齐声说好,于是,大家又肩并肩的,唱着歌儿欢快离去了。&br&&br&&b&PS.大家别当真,我都是胡说的。&/b&
好热闹啊,忍不住出来胡说两句。我基本上同意孟潇说的东西,这是央行给的一个下马威,但是我们要问问,为什么央行要给下马威?这两年有个很热的词,叫做影子银行,现在都快给媒体炒成阳光银行,说白了,影子银行就是就通过银行实现的表外融资和贷款,理财产…
来自子话题:
作为一个村官,这道题我也有话说。&br&&br&题主你主要是有两个问题没有搞明白。&br&&br&第一,高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么一种并不特别先进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br&&br&第二是用现在的要求去要求当年的生产关系。&br&&br&我来举个栗子~&br&&br&我们先假设小岗村的土地极限出产率是每亩1000斤。&br&&br&学大寨的时候,农民随便种种,反正大锅饭,于是亩产只有200斤。&br&&br&大家都很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为自己种田,变成了400斤,这时候!注意!&br&&br&这时候别的村也就300斤,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br&&br&但是,大家有了农药化肥,可以种出700,800,甚至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更好的地方可以种出1500了&br&&br&小岗村脱了裤子也追不上啊。&br&&br&&br&我再举个栗子,&br&&br&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饿死了很多人。杨继绳写了一本书,叫墓碑,说他们那里因为放卫星啊之类的,上交了不少粮食死了很多人,并猜测全国都死了很多,这其实不对。&br&&br&比如他们信阳的极限是亩产1000,放了900 的卫星,那就只能吃100了。&br&&br&但是我们江苏土壤条件好,气候条件好,极限是2000,我们放1500的卫星,还能吃500呢。&br&&br&希望题主理解我的意思~&br&&br&楼下说了那么多理论的,讲的特别好,我在来弄点活生生的事例补充下&br&&br&为什么小岗村不挣钱呢?&br&&br&因为首先,小岗村除了种田也没有什么别的营生了;第二,种田这个事就TM不挣钱~&br&&br&我们来算笔帐:&br&&br&这两天稻谷刚涨价,140一包,一包也就是100斤,我们这一片亩产斤这样,那一亩地收收卖卖也就1960,算2000好了。&br&&br&我们一年两熟,种完稻子种麦子,麦子产量低,价格略微高一点,一亩地收收卖卖,1600这样。&br&&br&也就是一亩地毛利也就3600。&br&&br&成本包括农药,化肥,种子,水:水还是大头,因为稻不喝水分分钟死给你看,还有开闸放水的人工钱,插秧的人工钱80一天加两顿饭,夏天拔稗草的人工90一天加两顿饭……&br&&br&于是一年一亩地纯利润1500都很勉强……&br&&br&一般来说,一户人家有6到7口人,土豪一点的村按人头一个人能分2亩,正常的村也就1亩3分到1亩5分。一家人也就8亩4分这样。&br&&br&家庭年纯收入就是12600块。。。&br&&br&还不如一个人我年终绩效多。。。&br&&br&玩毛!种毛田!全家喝农药算了!&br&&br&有人说你胡扯吧,这么少怎么过,知乎上肯定是不够的。但是你想啊,我们这把田包给大户,一亩也就700块一年。&br&&br&拆迁掉的,土地换社保260一个月(记不清了,存疑)。。。&br&&br&那怎么办呢?&br&&br&回头看成本部分,其实唯一能变化的就是人工,要是能把人工变成机工,成本就能大幅降低了。但是十亩地都不到机工个毛,一脚油门下去收割机冲沟里了。。。&br&&br&所以TG非要搞集约农业不可。&br&&br&我们这的大户,一般都是90到150亩这样,,刨去给地主的700块,利润大概1100一亩,这样一户人家3到4个壮劳力几种农机,对付100亩松松的。&br&&br&家庭年收入瞬间增加成110000这就好接受多了啊!&br&&br&家里剩下的2到3个妇女再打打工,日子就能过起来了。&br&&br&小岗村那一套归根结底还是自家种自家的,一个壮劳力的生产力没有通过机器大幅度压榨出来,所以收入就不行了。&br&&br&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br&&br&显然是风险,田多了,风险就大了,且不说遭灾,插秧和除稗草是非人工不可的工作,机器又不认识草和苗的区别。&br&&br&田多了,雇的人多,万一死一个,麻烦就大了。别笑,稗草是三伏天最旺盛,近40度的地表温度下,在密不透风的稻田里面拔草,不死两个合适么。。。&br&&br&去年我们村就死了俩,一个是晚上死的,这算倒霉,一个是死在田里的,大户赔了10万块。&br&&br&等于这一年白干。&br&&br&&br&下面发两句牢骚啊~&br&&br&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刷知乎,肯定觉得中国早就地球第一宇宙前三了,在上上铁血,我勒个去,次元第一。&br&&br&有本事下地看看啊。&br&&br&&br&小岗村在知友的眼里肯定弱逼成渣,但是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就现在,我感觉还是名列前茅的。&br&&br&that is all thank you
作为一个村官,这道题我也有话说。题主你主要是有两个问题没有搞明白。第一,高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么一种并不特别先进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第二是用现在的要求去要求当年的生产关系。我来举个栗子~我们先假设小岗村的土地极限出产率是每亩…
来自子话题:
题主这个例子完全就是错的啊,这不是信息不对称,是你消费的自我选择问题&br&&br&在题主的例子里,一个移动电源,如果我在家乐福,它卖200元,我拿手机刷一下条码或者搜一下,发现天猫卖99,我有两个选择:图省事,急用,那就得承受200元的价格,或者不着急,我现场从京东下单,比如109,第二天早晨就送到了。&br&&br&题主的这个信息不对称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信息不对称指的是非公开披露的某信息被知情人知道之后拿来做交易,而不知情的人因此蒙受损失,这种损失是危害极大的。&br&而题主的例子里,超市报价,电商报价,都是公开披露信息,不存在不对称,只是你自己不会查而已。&br&&br&而金融上的内幕交易,是真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非公允,非道德交易,内幕信息知情人利用信息非公开化的特征赚取利润,这种行为将导致交易的非对称性,所以才会被严厉打击
题主这个例子完全就是错的啊,这不是信息不对称,是你消费的自我选择问题在题主的例子里,一个移动电源,如果我在家乐福,它卖200元,我拿手机刷一下条码或者搜一下,发现天猫卖99,我有两个选择:图省事,急用,那就得承受200元的价格,或者不着急,我现场…
来自子话题:
&blockquote&路边有家做包子的小店,1年赚10万块,老板人也勤快,希望扩大生意。这时候钱不够,想找人投资。有个眼光长远的投资人A跑来,说「我用20万入股你家一半,按你现在的赚头,我每年能赚5万,要4年才回本,你也不算太亏。」老板想着挺好,就达成交易。结果这个包子店经过两年发展,共开了3家分店,当年赚了40万,生意特别红火。&/blockquote&&br&如果把这个看成一个正常的股票交易,每年赚得10万块就是公司的Earning,A入股后预计每年能赚的5万,就是Earning Per Share即EPS,回本需要的年数4就是P/E。&br&&br&&blockquote&这时候有投机型的投资者B看中了包子市场,也想参一脚。A就对他说:「你看这包子铺前年赚10万,去年赚20万,今年就能赚40万,按这个趋势明年能赚80万,后年赚160万,大后年就是320万。我这一半股权卖你280万,你用3年就能回本,我当年还是按照4年回本的价格卖来的呢。」B一想确实不错,就花了280万买断了A手上的股权。&/blockquote&&br&还是用股票交易来看,这一年包子公司的Earning是40万,EPS是20万,B开价280万每股,这时候P/E值实际上是14倍,是A买进时P/E值的3.5倍。A卖出了他手上包子店的股票,两年内赚了14倍,而公司在这两年间的利润只增长了4倍。对应戴维斯双杀效应,A手上的股票价格增长不仅因为公司的Earning增长了,还因为投资者对公司的盈利预期的增长的乐观估计,使得交易时的P/E值也增长了。A的投资收益,是EPS和PE都增长带来的乘数效应。&br&&br&但实际上如果B更精明一些,就知道A所说的每年翻倍的成长是不大可能持续性实现的。但投资者在面对高成长性的公司时,也时常会搞不清哪些增长是可持续性的,哪些是不可持续的。&br&&br&在公司进入衰退期时,把这个故事反过来说一遍就好了。&br&&br&PS:谢&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韦昌明& data-hash=&2eed28af19afe& href=&/people/2eed28af19afe& data-tip=&p$b$2eed28af19afe&&@韦昌明&/a& 昌明邀。我发现我好喜欢用包子来打比方啊╮(╯_╰)╭。&br&&br&包子铺收藏夹请戳:&a href=&/collection/& class=&internal&&财务包子铺 &/a&
路边有家做包子的小店,1年赚10万块,老板人也勤快,希望扩大生意。这时候钱不够,想找人投资。有个眼光长远的投资人A跑来,说「我用20万入股你家一半,按你现在的赚头,我每年能赚5万,要4年才回本,你也不算太亏。」老板想着挺好,就达成交易。结果这个包…
来自子话题:
&b&请勿转载分享&/b&&br&&br&&br&陈天桥......资本市场的高手啊!&br&&br&当初盛大分拆上市,母公司捞了一圈钱,然后超级便宜的就私有化。接着第二个上市公司,盛大游戏,还留着这么一个后手,不得不让人叹服。&br&&br&盛大游戏是个很奇怪的公司,他每年要输出20%的利润,给盛大的两个子公司,盛展和盛景。这两个公司是干嘛的呢?简单的说,盛展专门负责给盛大游戏所有的业务,提供客户、技术,也就是业务维护。而,盛景,在全国有18万个渠道终端,专门负责帮助盛大游戏的所有业务,提供点卡的销售和广告推广。&br&&br&看到了吧,原本属于盛大游戏的两个附属业务,维护和渠道,居然给陈天桥拆分出来,归属于母公司盛大,于是,每年盛大游戏就要交出20%的利润,理所应当给母公司输血,同时还能保证盛大游戏的股价稳定,不让股东们发牢骚。&br&&br&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大概是桥哥今天心情好,想在新加坡买房子了,突然就提出了,让这两个一直都在为盛大游戏服务的子公司,盛展和盛景,8亿美金出让给盛大游戏,对外宣称的是,拓展盛大游戏公司移动平台业务,并且提高公司盈利,EPS提高40%。&br&&br&听起来很美好是吧?移动概念,40%EPS,可是,那可是花8亿美金买来的啊!其中还有3亿,来自盛大另外一个子公司,盛大互动的应收账款。而且,最重要的是,一个公司收购,就意味着业务上的合并,和人员上的合并。但是这两个子公司呢?一直都在为盛大游戏服务,根本不存在交易成本,所谓的收购没有造成任何形式上的业务变动,人员变动,甚至连公司电话号码都不用变动,唯一变动的就是公司账目上的数字。&br&&br&这就是典型的掏空上市公司现金的作法,“其手段之娴熟,其后招之高明”,叹为观止。接下来,投资者用脚投票,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今天盛大股票暴跌了。&br&&br&另外,陈天桥的这次做法,已经让美国投资者对这种分拆上市公司心惊胆寒。而畅游刚好有65%的股权是归属于母公司搜狐的,也是母子公司分拆上市,再加上其季报业绩不及预期。也跟着暴跌了。&br&&br&这次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法,真是让美利坚人民见识了我们A股市场的花把戏啊,对未来中概股的影响,难以估量。&br&&br&&b&请勿转载分享&/b&
请勿转载分享陈天桥......资本市场的高手啊!当初盛大分拆上市,母公司捞了一圈钱,然后超级便宜的就私有化。接着第二个上市公司,盛大游戏,还留着这么一个后手,不得不让人叹服。盛大游戏是个很奇怪的公司,他每年要输出20%的利润,给盛大的两个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查询别人的话费余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