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核算中的初始摊余成本是否包含交易费用?

"税务"问题分类
"会计"问题分类
"财税产品"问题分类
热点问题:
问题已关闭
持有至到期投资
提问者:回答数:0有人关注提问时间:该问题已结束
假定日,甲公司预计本金的一半625元(1250÷2)将会在该年末收回,其余的一半本金将于到期时即2004年末收回,则表明甲公司该项金融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将发生变化,此时有两种处理方法:
一是仍采用初始确认时的实际利率,根据未来现金流入量调整2002年年初的摊余成本,并计人当期损益。则表1中的相关数据经调整后如表2(表中2000年、2001年数据不变,不再列示)。
则甲公司账务处理(各期收到票面利息会计处理同前)如下:
(1)日,调整期初摊余成本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2
贷:投资收益52
此账务处理中的1138如何得来的?
我来说两句:
(看不清,点击图片刷新验证码)
最多输入10000个字符
相关内容:
费用的账务处理
一般纳税人
等待您来回答
大溪地一直很多人内心向往之地,有一首叫歌就叫《大溪地》:“约……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选推荐专题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  摘要:2006年5月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正式颁布,作为一种新的会计形式,摊余成本第一次出现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 />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议摊余成本法在会计核算中的合理使用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2006年5月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正式颁布,作为一种新的会计形式,摊余成本第一次出现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从一开始其定义、原理,如何正确运用就成为广大会计人员的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新准则实施已近6年,这些年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创新也层出不穷,在股市跌宕起伏的今日,货币基金、短期理财债基持续大红大热,摊余成本更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对摊余成本的定义、原理、会计核算做了个系统的阐述,方便会计从业人员包括金融投资者对摊余成本有个正确的认识。 中国论文网 /3/view-4809172.htm  关键词:摊余成本;计算及账务处理;摊销   2006年5月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正式实施,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要求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进行计量的结果和其变化的情况都需要包含在那时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中,并且能够有助于出售金融资产的后面计量价值的进行,若是拥有一些金融负债相关的贷款、应收款目等需要依据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摊余成本作为一个新的概念首次在会计准则中出现,从一开始其定义、原理,如何正确运用就成为广大会计人员的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本文希望对摊余成本做个简明而又系统的总结,方便会计从业人员包括投资者对摊余成本甚至运用该方法的相关金融产品有个正确的认识。   一、介绍摊余成本   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就是通过下面发生的情况对初期金额进行调整形成的结果:   1.对于已经偿还或者回收了的本金进行扣掉;   2.通过对金额在初期到终止期所形成的差额通过实际利率法的运用进行加上或者减去摊销金额,最后积累成的摊销额。   3.对因为价值降低而造成的损失进行扣除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通过第二步金额的计算需要利用实际利率法来获得。这个方法是用来计算摊余成本和各个时期有关利息的收支,这个过程需要依据金融资产(负债)的实际利率来进行。金融资产或负债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有关将来资金的变化,就是实际利率,这也是用来将金融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兑现的依据。   二、论述摊余成本的运用   金融资产(负债)的后期计算都是依照摊余成本的定义来进行的,另外通过对金额在初期到终止期所形成的差额通过实际利率法的运用所形成的摊销额,其和摊余成本是有着一定的关系的。若是摊销金融资产(负债)也是通过摊余成本的定义和实际利率法进行计算的话,那么其金额的账面价值相等于金融资产(负债)摊余成本。现实中情况中也确实是这样的。企业通过依据现行的会计准则所形成的在资产负债表中显示的计算结果就是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若是已经预计了因为价值降低而形成损失,那么账面的价值就是计算金额减去损失的金额。   我们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作为例子进行分析,其可以分为;成本、应计利息、利息调整进行计算分析。得到结果对于最初金额的确认需要依据公允价值和其他有关的交易金额,可是并不包含到期之后没有取出的应得利息金额,所以“面值”明细账户需要包含投资面值,但是我们所知道的“利息调整”账户的明细是明确规定需要包含初始确认额度与面值的差额。这个时期的实际利率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未来现金流量和现在账面价值进行兑现产生的利率。并且在这个时期的任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需要依据实际利率进行“利息调整”明细账户金额的摊销。在贷款购买资产的金融管理业务中,“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未确认融资费用的累计分摊额;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长期应付款”账户余额经过“未确认融资费用”费用账户余额调整后的金额,也就是说长期应付款在资产负债表上所显示的额度;分期付款信用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折现率。   拥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期初摊余成本;站在债券发行方的角度考虑,期初摊余成本也就是讲自己本身欠了多少债务。站在双方的角度来讲,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样的情况下,表面上的现金流入或流出,也就是根据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额外金额或应付额外金额,并不是双方实际所得到的利率,而实际利率法摊销正好完善的处理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三、会计核算的处理   有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需要依据实际利率法对摊余成本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实施后期计量。分别是以下内容:   借:[面值(本金)×票面所得的额外金额]   贷:(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即投资收益   借/贷:利息调整差额   上面模型中“应收利息”一般是一些利息债券进行分期付款形成的利息收入,这不是固定资产,如果是一次付款利息债券,所产生的利息则不是流动资产,应该记在“金融资产——应计利息”项目中。上述模型适合于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债券和贷款等。   有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负债,需要依据实际利率法对摊余成本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实施后期计量。分别是以下内容:   借:(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百分比)   贷:[面值(本金)×票面利息百分比]即应付额外金额   借/贷:利息调整差额   上面模型中“应收利息”一般是利息债券分期付款形成的支付额,是流动负债的一种形式,若果是一次付款利息债券,所产生的利息则不是流动负债,应该记在“金融负债——应计利息”项目中。。上述模型适合于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等。   四、一个运用的实例   某一个公司在去年的开年初就批准发出了六千万的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并且在每天的最后一天支付债券利息,6%的年利率就是债券的票面利率。如果在发行债券时期的市场利率是5%,那么这个公司的发行价格应该是:
  ×(P/S,5%,5)+%×(P/A,5%,5)=.0×6%×4.0(元)   这个公司通过相关信息,对于利息费用的计算则是根据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来进行。   尾数调整:2.33=(元)   根据上述资料,这个公司的相关账务处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1年1月1日,发行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面值   ——利息调整2596200   (2)2×11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费用时:   借:在建筑工程中的财务费用312981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470190   贷:应付利息3600000   (3)2×11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3600000   贷:银行存款3600000   2×12、2×13、2×14年确认利息费用的会计分录与2×11年相同,金额与利息费用一览表的对应金额一致。   (4)2×15年12月31日,归还债券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费用时:   借: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   应付债券——面值   ——利息调整   贷:银行存款   五、小结   实际上,账面的价值适合摊余成本的金额是相通的,并且这两个方面都不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所规定的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之中,它们二者的差异体现在:通过在后续的金融资产(负债)计量中所显示的摊余成本主要表现的是摊销额在实际利率法的依据下所变化的情况,它是每一期摊销形成的余额。   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主要是通过摊余成本的定义进行的,若是扩展了摊余成本的定义,从其直到其他资产(负债)的计量过程的话,那么上文中所列出的分录模型就可以扩展到计量其他业务的过程,像是融资租赁、分期付款购买资产等。所以,站在根本的角度上讲,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原理是相互说的通的,保持了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处理,之后的贷款、应付债券、融资租赁、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购买或销售商品涉及到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处理方面的问题就可以很迅速的解决了。所在每一个资产负债日并且是在付款分期的界限内所没有确定的融资费用的分摊额=“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折现率。(作者单位: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红.谈实际利率法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09(12)   [2]王吉,章维烘.巧释摊余成本简化实际利率法核算[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04)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T字账户法”核算--《财会通讯》2011年34期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T字账户法”核算
【摘要】: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企业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公式表示如下: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本期收回的本金和利息—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其中本期期初摊余成本=上期期末摊余成本。其后续计量的核心在于摊余成本的确认,笔者认为,摊余成本实际上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使用T字账户法来列示更适合摊余成本的计算。[例]20×0年1月1日,XYZ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年利率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275【正文快照】: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企业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公式表示如下: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本期收回的本金和利息—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其中本期期初摊余成本=上期期末摊余成本。其后续计量的核心在于摊余成本的确认,笔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延红;;[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09期
谢新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年06期
徐倩;;[J];财会通讯;2009年31期
国建红,任国昉;[J];鞍钢技术;1999年09期
费书杰,王重洲,于黎;[J];一重技术;2000年01期
杜军,顾培亮,焦媛媛;[J];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02期
胡峰,程新章;[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11期
汪长江;[J];价值工程;2003年05期
郭晓曦;[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6期
王秀丽;;[J];商洛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东江;;[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陈轶群;;[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2009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卢炳琪;;[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张艳;丁静之;;[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李智;黄荣坦;;[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王慧军;;[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刘震宇;宁钰;;[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廖宗魁;孙卜雷;;[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5()[C];2008年
张古鹏;姜学民;任龙;;[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郭荟;;[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黄惠权;蔡兴龙;[N];中国化工报;2003年
秦辉;[N];海峡财经导报;2007年
;[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王立佳;[N];海峡财经导报;2008年
武汉新兰德
余凯;[N];中国建材报;2006年
刘淑敏;[N];财会信报;2006年
曾亮亮?实习生
郜国强;[N];经济参考报;2007年
罗庆;[N];财会信报;2008年
;[N];证券日报;2011年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N];财会信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嘉明;[D];重庆大学;2004年
林正龙;[D];湖南大学;2006年
张星;[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蔡永明;[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徐志翰;[D];复旦大学;2007年
赵国儒;[D];辽宁大学;2009年
蓝发钦;[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马永强;[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杨怡;[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晓明;[D];苏州大学;2005年
陶宏君;[D];天津大学;2005年
吴曼;[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杨泉;[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赵辉;[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阮成发;[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伍传财;[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谢灵斌;[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熊强;[D];江苏大学;2005年
严炼;[D];浙江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债券摊余成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