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联合学院天天酷跑路西法,是真的吗,老百姓的救命钱在哪里

新华网兰州12月6日新媒体专电 近期,兰州市连发30余起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跑路案”,涉案金额高达5亿多元,案件集中、连续爆发,引发社会关注。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我国民间融资行为日趋活跃,但制度设计等诸多因素制约和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活动缺乏有效监管,导致涉嫌非法集资案件频发不绝。
三月内连发30余起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跑路案”
11月21日,兰州市又发生一起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的公司老板“失联”案件,兰州汉方食品经销部通过买保健品返还高息的方式非法吸储,目前兰州市报案人数已达1000余人。11月24日,甘肃鑫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老板“失联”。进入12月份短短几天,已有2家投资公司“人去楼空”。
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兰州集中连续爆发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跑路案”。据统计,目前已发生30余起,涉案金额高达5亿多元。
兰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王永胜介绍,从发生的此类案件来看,大都是一些外地人到兰州注册空壳公司,用虚假的投资项目或者不具有实际价值的商品,精心设下骗局,通过鼓吹高回报的方式进行传销式运营,吸收社会资金,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维持运转,一旦资金链断裂,公司法人或者负责人便立马“跑路”。
据王永胜介绍,已发生的投资跑路案有以下几大特征:一是高额回报、诱惑性强,二是隐蔽性强、潜伏期长,三是领域广、犯罪高发,四是受害众多、损失惨重,五是资金外流、追缴困难。
老板跑路引发投资“挤兑潮”
王永胜介绍,非法吸收存款及集资诈骗案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有实体,向社会吸收资金是为了发展,主观上是非恶意犯罪;一类没有实体,用虚构的项目或者不具有实际价值的商品骗取社会资金,属恶意犯罪。从兰州目前已经发生的案件来看,绝大部分属于后者。
“因为是恶意犯罪,案发时资金早已被转移或者挥霍,导致受害人的资金损失难以弥补,很多人倾家荡产。”王永生介绍,目前已有多起涉嫌集资诈骗告破,公司法人和高层管理人员被抓获,但由于涉嫌诈骗的公司没有实体,涉案资金难以追回。
涉嫌非法集资案件受骗者多为普通群众,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老年人,不少人因轻信高额回报最终倾家荡产。82岁的市民顾学涛是一名受害者。此前他了解到,兰州市今朝汇元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珠宝店全国连锁、证件齐全,投资不仅安全,而且利率高,想多赚一份养老钱的他,先卖掉了房子后搬进养老院,将80多万元积蓄全部投资给今朝汇元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珠宝店。不料,该公司老板近日被抓、公司被查封,顾大爷目前血本无归。
“这些投资公司为什么会有执照,都盖着公家的章子,如果不开这个门,我们也不会进去,所以大家现在都怀疑工商和投资公司是一伙。损失的是我们老百姓后半生的救命钱,如果还见不到钱,我们一定不会就此罢休。”75岁的受害者李瑛说。
还有不少受害者表示,他们不是没有考虑到投资的风险,所以很多人并没有选择一家公司投资,而是把积蓄放在多个公司试图降低风险。如今,发生数起类似事件让他们开始担忧,打算收回所有投放出去的资金。
甘肃一家投资集团总经理孙浩日前向记者表示,由于“跑路案”频发,客户们担心资金安全,纷纷前来要求退款。这波“挤兑潮”让很多公司措手不及,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这种情况在当地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
监管力度跟不上改革步伐 打击非法集资还需完善制度
今年以来,陕西、四川、山东、广东、浙江、甘肃等地频发此类“跑路”事件,涉案资金动辄上亿元。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兰州市共有各类投资公司1800多家,大多以直接吸收资金为主。兰州警方表示,根据我国法律,除银行外,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如果向社会不特定人群吸收资金、存款,都涉嫌违法。
“政府对非法集资活动历来很重视,也下大力气进行过整治,但由于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的投资公司在处理相关业务时,手段和方法非常隐蔽,使监管难度增大。”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贾洪文说。
王永胜介绍,根据2010年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对投资公司这种无需经过行业特殊许可的机构,一般由负责市场准入的工商部门进行监管。
“但是许多民间借贷通过私人关系网联络,隐蔽性很强,投资公司超范围经营,监管工作存在发现难、认定难、取证难。”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杨小顺说,工商部门缺乏先进的侦查手段,对投资公司的金融行为必须得到银监会、公安机关等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有效监管。
杨小顺说,根据1998年《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国务院令247号)和2007年《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规定,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由银监会、公安部、工商总局等十多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但实际日常监管中,存在着各部门缺乏有效联合的情况,无法形成监管合力。
采访中相关部门领导介绍,自从国家放低企业注册门槛以来,成立一个公司面向社会经营变得更加容易,数量猛增的公司和原地踏步的监管措施形成尖锐矛盾。同时,以前要开办一家公司,首先要有足够的资本,然后还要取得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就是所谓的“先证后照”;今年6月份开始,逐步由“先证后照”变为“先照后证”,改革本意是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但配套监管措施没有跟上,这就给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留下空白。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贾洪文等人认为,当前国家对非法集资的监管体系还没有完善,下一步亟需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行为的表现形式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同时,各部门在治理相关问题上分别承担哪些职责,如何提高监管的操作性不强,这些都需要在改革中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当前位置: &
女婴出生12天被查出先心病 亲妈带2万救命钱跑路
发表时间: 14:17:32      来源:南昌晚报      发表评论
  无奈:不能上户口,女儿享受不了医保
  小姜说,他女儿11月5日出生,第12天就出现呼吸困难,哭不出声音。随后他送小孩到省儿童医院检查,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从检查出患病到现在,已经花了六七万元,医生说接下来手术治疗等还要花10万元。&小姜说,他之前的积蓄早已花光,还向家人和亲戚借了不少钱。
  由于小姜是未婚有女,女儿目前还没有上户口,也享受不到国家的医疗救助政策。女儿满月过后,李某说她要回一趟家,拿户口去领取结婚证,然后给小孩上户口办理医保。小姜心想,这最好不过了,于是就让她赶紧回去。
  &她是12月9日回安徽老家的,最后一次联系上是16日,一个星期内从来没打电话说一下&想宝宝&、&宝宝情况如何&之类的问候话。&小姜告诉记者,李某走了一个星期杳无音信,他就让家人按李某身份证上的地址找上门,发现李某不在家,她的家人对此事也是不闻不问,&我们到当地派出所一查,发现李某的婚姻状况一栏确实是&已婚&。&
  决心:贷款也要治好女儿
  昨日下午,小姜领着记者来到省儿童医院二楼的PICU(儿童重病监护病房)。&宝宝在里面基本上都是护士照顾,我也不能进去。&小姜告诉记者,据主治医生说,宝宝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身体每况愈下,要赶紧做手术。
  &为了省钱,我舍不得住40元一夜的旅馆,天天睡医院的走廊,但她的亲生母亲却狠心撒手不管,还带着宝宝的救命钱失踪。&小姜看着手机里的宝宝照片,眼眶湿润,&我不能怨天尤人,女儿毕竟是我自己的,就算是贷款也要把女儿的病治好。&
  小姜说,目前他还遇到很棘手的问题,虽然他之前已经为宝宝做手术进行了预约,但院方心脏中心称前面患者很多,如果做手术要等到半年之后。&我是外地人,又没有关系,现在当务之急是给宝宝做手术,医生也说不宜等这么久,我希望医院能视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提前为宝宝做手术。&小姜说。(记者 汪清林 魏勇剑)共2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注明"出处:×××"(非福建之窗)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福建之窗 . All rights
联系电话:7 传真:0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兰州连发非法集资诈骗跑路案
网-西部商报
  兰州连发非法集资诈骗跑路案
  不到3个月已发生30余起,涉案金额高达5亿多元
  据新华网 消息近期,兰州市连发30余起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跑路案&,涉案金额高达5亿多元,案件集中、连续爆发,引发社会关注。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我国民间融资行为日趋活跃,但制度设计等诸多因素制约和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活动缺乏有效监管,导致涉嫌非法集资案件频发不绝。
  A投资公司&跑路案&
  三月内连发30余起
  11月21日,兰州市又发生一起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的公司老板&失联&案件,兰州汉方食品经销部通过买保健品返还高息的方式非法吸储,目前兰州市报案人数已达1000余人。11月24日,甘肃鑫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老板&失联&。进入12月份短短几天,已有2家投资公司&人去楼空&。
  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兰州集中连续爆发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跑路案&。据统计,目前已发生30余起,涉案金额高达5亿多元。
  兰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王永胜介绍,从发生的此类案件来看,大都是一些外地人到兰州注册空壳公司,用虚假的投资项目或者不具有实际价值的商品,精心设下骗局,通过鼓吹高回报的方式进行传销式运营,吸收社会资金,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维持运转,一旦资金链断裂,公司法人或者负责人便立马&跑路&。
  据王永胜介绍,已发生的投资跑路案有以下几大特征:一是高额回报、诱惑性强,二是隐蔽性强、潜伏期长,三是领域广、犯罪高发,四是受害众多、损失惨重,五是资金外流、追缴困难。
  B老板跑路引发投资&挤兑潮&
  资金链面临断裂危险
  王永胜介绍,非法吸收存款及集资诈骗案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有实体,向社会吸收资金是为了发展,主观上是非恶意犯罪;一类没有实体,用虚构的项目或者不具有实际价值的商品骗取社会资金,属恶意犯罪。从兰州目前已经发生的案件来看,绝大部分属于后者。
  &因为是恶意犯罪,案发时资金早已被转移或者挥霍,导致受害人的资金损失难以弥补,很多人倾家荡产。&王永生介绍,目前已有多起涉嫌集资诈骗案告破,公司法人和高层管理人员被抓获,但由于涉嫌诈骗的公司没有实体,涉案资金难以追回。
  涉嫌非法集资案件受骗者多为普通群众,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老年人,不少人因轻信高额回报最终倾家荡产。82岁的市民顾学涛是一名受害者。此前他了解到,兰州市今朝汇元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珠宝店全国连锁、证件齐全,投资不仅安全,而且利率高,想多赚一份养老钱的他,先卖掉了房子后搬进养老院,将80多万元积蓄全部投资给今朝汇元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珠宝店。不料,该公司老板近日被抓、公司被查封,顾大爷目前血本无归。
  &这些投资公司为什么会有执照,都盖着公家的章子,如果不开这个门,我们也不会进去,所以大家现在都怀疑工商和投资公司是一伙。损失的是我们老百姓后半生的救命钱,如果还见不到钱,我们一定不会就此罢休。&75岁的受害者李瑛说。
  还有不少受害者表示,他们不是没有考虑到投资的风险,所以很多人并没有选择一家公司投资,而是把积蓄放在多个公司试图降低风险。如今,发生数起类似事件让他们开始担忧,打算收回所有投放出去的资金。
  甘肃一家投资集团总经理孙浩日前向记者表示,由于&跑路案&频发,客户们担心资金安全,纷纷前来要求退款。这波&挤兑潮&让很多公司措手不及,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
  C监管力度跟不上改革步伐
  打击非法集资还需完善制度
  今年以来,陕西、四川、山东、广东、浙江、甘肃等地频发此类&跑路&事件,涉案资金动辄上亿元。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兰州市共有各类投资公司1800多家,大多以直接吸收资金为主。兰州警方表示,根据我国法律,除银行外,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如果向社会不特定人群吸收资金、存款,都涉嫌违法。
  &政府对非法集资活动历来很重视,也下大力气进行过整治,但由于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的投资公司在处理相关业务时,手段和方法非常隐蔽,使监管难度增大。&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贾洪文说。
  王永胜介绍,根据2010年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对投资公司这种无需经过行业特殊许可的机构,一般由负责市场准入的工商部门进行监管。
  &但是许多民间借贷通过私人关系网联络,隐蔽性很强,投资公司超范围经营,监管工作存在发现难、认定难、取证难问题。&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杨小顺说,工商部门缺乏先进的侦查手段,对投资公司的金融行为必须得到银监会、公安机关等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有效监管。
  杨小顺说,根据1998年《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国务院令247号)和2007年《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规定,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由银监会、公安部、工商总局等十多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但实际日常监管中,存在着各部门缺乏有效联合的情况,无法形成监管合力。
  采访中相关部门领导介绍,自从国家放低企业注册门槛以来,成立一个公司面向社会经营变得更加容易,数量猛增的公司和原地踏步的监管措施形成尖锐矛盾。同时,以前要开办一家公司,首先要有足够的资本,然后还要取得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就是所谓的&先证后照&;今年6月份开始,逐步由&先证后照&变为&先照后证&,改革本意是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但配套监管措施没有跟上,这就给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留下空白。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贾洪文等人认为,当前国家对非法集资的监管体系还没有完善,下一步亟需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行为的表现形式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同时,各部门在治理相关问题上分别承担哪些职责,如何提高监管的操作性不强,这些都需要在改革中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
最新播报:
“投资”成“抽资” 兰州连发多起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跑路案”
新华网兰州12月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姜伟超 梁军)近期,兰州市连发30余起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跑路案”,涉案金额高达5亿多元,案件集中、连续爆发,引发社会关注。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我国民间融资行为日趋活跃,但制度设计等诸多因素制约和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活动缺乏有效监管,导致涉嫌非法集资案件频发不绝。
三月内连发30余起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跑路案”
11月21日,兰州市又发生一起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的公司老板“失联”案件,兰州汉方食品经销部通过买保健品返还高息的方式非法吸储,目前兰州市报案人数已达1000余人。11月24日,甘肃鑫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老板“失联”。进入12月份短短几天,已有2家投资公司“人去楼空”。
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兰州集中连续爆发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跑路案”。据统计,目前已发生30余起,涉案金额高达5亿多元。
兰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王永胜介绍,从发生的此类案件来看,大都是一些外地人到兰州注册空壳公司,用虚假的投资项目或者不具有实际价值的商品,精心设下骗局,通过鼓吹高回报的方式进行传销式运营,吸收社会资金,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维持运转,一旦资金链断裂,公司法人或者负责人便立马“跑路”。
据王永胜介绍,已发生的投资跑路案有以下几大特征:一是高额回报、诱惑性强,二是隐蔽性强、潜伏期长,三是领域广、犯罪高发,四是受害众多、损失惨重,五是资金外流、追缴困难。
老板跑路引发投资“挤兑潮”
王永胜介绍,非法吸收存款及集资诈骗案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有实体,向社会吸收资金是为了发展,主观上是非恶意犯罪;一类没有实体,用虚构的项目或者不具有实际价值的商品骗取社会资金,属恶意犯罪。从兰州目前已经发生的案件来看,绝大部分属于后者。
“因为是恶意犯罪,案发时资金早已被转移或者挥霍,导致受害人的资金损失难以弥补,很多人倾家荡产。”王永生介绍,目前已有多起涉嫌集资诈骗告破,公司法人和高层管理人员被抓获,但由于涉嫌诈骗的公司没有实体,涉案资金难以追回。
涉嫌非法集资案件受骗者多为普通群众,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老年人,不少人因轻信高额回报最终倾家荡产。82岁的市民顾学涛是一名受害者。此前他了解到,兰州市今朝汇元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珠宝店全国连锁、证件齐全,投资不仅安全,而且利率高,想多赚一份养老钱的他,先卖掉了房子后搬进养老院,将80多万元积蓄全部投资给今朝汇元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珠宝店。不料,该公司老板近日被抓、公司被查封,顾大爷目前血本无归。
“这些投资公司为什么会有执照,都盖着公家的章子,如果不开这个门,我们也不会进去,所以大家现在都怀疑工商和投资公司是一伙。损失的是我们老百姓后半生的救命钱,如果还见不到钱,我们一定不会就此罢休。”75岁的受害者李瑛说。
还有不少受害者表示,他们不是没有考虑到投资的风险,所以很多人并没有选择一家公司投资,而是把积蓄放在多个公司试图降低风险。如今,发生数起类似事件让他们开始担忧,打算收回所有投放出去的资金。
甘肃一家投资集团总经理孙浩日前向记者表示,由于“跑路案”频发,客户们担心资金安全,纷纷前来要求退款。这波“挤兑潮”让很多公司措手不及,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这种情况在当地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
监管力度跟不上改革步伐 打击非法集资还需完善制度
今年以来,陕西、四川、山东、广东、浙江、甘肃等地频发此类“跑路”事件,涉案资金动辄上亿元。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兰州市共有各类投资公司1800多家,大多以直接吸收资金为主。兰州警方表示,根据我国法律,除银行外,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如果向社会不特定人群吸收资金、存款,都涉嫌违法。
“政府对非法集资活动历来很重视,也下大力气进行过整治,但由于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的投资公司在处理相关业务时,手段和方法非常隐蔽,使监管难度增大。”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贾洪文说。
王永胜介绍,根据2010年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对投资公司这种无需经过行业特殊许可的机构,一般由负责市场准入的工商部门进行监管。
“但是许多民间借贷通过私人关系网联络,隐蔽性很强,投资公司超范围经营,监管工作存在发现难、认定难、取证难。”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杨小顺说,工商部门缺乏先进的侦查手段,对投资公司的金融行为必须得到银监会、公安机关等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有效监管。
杨小顺说,根据1998年《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国务院令247号)和2007年《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规定,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由银监会、公安部、工商总局等十多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但实际日常监管中,存在着各部门缺乏有效联合的情况,无法形成监管合力。
采访中相关部门领导介绍,自从国家放低企业注册门槛以来,成立一个公司面向社会经营变得更加容易,数量猛增的公司和原地踏步的监管措施形成尖锐矛盾。同时,以前要开办一家公司,首先要有足够的资本,然后还要取得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就是所谓的“先证后照”;今年6月份开始,逐步由“先证后照”变为“先照后证”,改革本意是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但配套监管措施没有跟上,这就给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留下空白。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贾洪文等人认为,当前国家对非法集资的监管体系还没有完善,下一步亟需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行为的表现形式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同时,各部门在治理相关问题上分别承担哪些职责,如何提高监管的操作性不强,这些都需要在改革中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投资”成“抽资” 兰州连发多起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跑路案”
日 16:47:50
新华网兰州12月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姜伟超 梁军)近期,兰州市连发30余起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跑路案”,涉案金额高达5亿多元,案件集中、连续爆发,引发社会关注。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我国民间融资行为日趋活跃,但制度设计等诸多因素制约和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活动缺乏有效监管,导致涉嫌非法集资案件频发不绝。
三月内连发30余起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跑路案”
11月21日,兰州市又发生一起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的公司老板“失联”案件,兰州汉方食品经销部通过买保健品返还高息的方式非法吸储,目前兰州市报案人数已达1000余人。11月24日,甘肃鑫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老板“失联”。进入12月份短短几天,已有2家投资公司“人去楼空”。
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兰州集中连续爆发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跑路案”。据统计,目前已发生30余起,涉案金额高达5亿多元。
兰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王永胜介绍,从发生的此类案件来看,大都是一些外地人到兰州注册空壳公司,用虚假的投资项目或者不具有实际价值的商品,精心设下骗局,通过鼓吹高回报的方式进行传销式运营,吸收社会资金,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维持运转,一旦资金链断裂,公司法人或者负责人便立马“跑路”。
据王永胜介绍,已发生的投资跑路案有以下几大特征:一是高额回报、诱惑性强,二是隐蔽性强、潜伏期长,三是领域广、犯罪高发,四是受害众多、损失惨重,五是资金外流、追缴困难。
老板跑路引发投资“挤兑潮”
王永胜介绍,非法吸收存款及集资诈骗案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有实体,向社会吸收资金是为了发展,主观上是非恶意犯罪;一类没有实体,用虚构的项目或者不具有实际价值的商品骗取社会资金,属恶意犯罪。从兰州目前已经发生的案件来看,绝大部分属于后者。
“因为是恶意犯罪,案发时资金早已被转移或者挥霍,导致受害人的资金损失难以弥补,很多人倾家荡产。”王永生介绍,目前已有多起涉嫌集资诈骗告破,公司法人和高层管理人员被抓获,但由于涉嫌诈骗的公司没有实体,涉案资金难以追回。
涉嫌非法集资案件受骗者多为普通群众,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老年人,不少人因轻信高额回报最终倾家荡产。82岁的市民顾学涛是一名受害者。此前他了解到,兰州市今朝汇元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珠宝店全国连锁、证件齐全,投资不仅安全,而且利率高,想多赚一份养老钱的他,先卖掉了房子后搬进养老院,将80多万元积蓄全部投资给今朝汇元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珠宝店。不料,该公司老板近日被抓、公司被查封,顾大爷目前血本无归。
“这些投资公司为什么会有执照,都盖着公家的章子,如果不开这个门,我们也不会进去,所以大家现在都怀疑工商和投资公司是一伙。损失的是我们老百姓后半生的救命钱,如果还见不到钱,我们一定不会就此罢休。”75岁的受害者李瑛说。
还有不少受害者表示,他们不是没有考虑到投资的风险,所以很多人并没有选择一家公司投资,而是把积蓄放在多个公司试图降低风险。如今,发生数起类似事件让他们开始担忧,打算收回所有投放出去的资金。
甘肃一家投资集团总经理孙浩日前向记者表示,由于“跑路案”频发,客户们担心资金安全,纷纷前来要求退款。这波“挤兑潮”让很多公司措手不及,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这种情况在当地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
监管力度跟不上改革步伐 打击非法集资还需完善制度
今年以来,陕西、四川、山东、广东、浙江、甘肃等地频发此类“跑路”事件,涉案资金动辄上亿元。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兰州市共有各类投资公司1800多家,大多以直接吸收资金为主。兰州警方表示,根据我国法律,除银行外,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如果向社会不特定人群吸收资金、存款,都涉嫌违法。
“政府对非法集资活动历来很重视,也下大力气进行过整治,但由于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的投资公司在处理相关业务时,手段和方法非常隐蔽,使监管难度增大。”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贾洪文说。
王永胜介绍,根据2010年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对投资公司这种无需经过行业特殊许可的机构,一般由负责市场准入的工商部门进行监管。
“但是许多民间借贷通过私人关系网联络,隐蔽性很强,投资公司超范围经营,监管工作存在发现难、认定难、取证难。”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杨小顺说,工商部门缺乏先进的侦查手段,对投资公司的金融行为必须得到银监会、公安机关等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有效监管。
杨小顺说,根据1998年《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国务院令247号)和2007年《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规定,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由银监会、公安部、工商总局等十多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但实际日常监管中,存在着各部门缺乏有效联合的情况,无法形成监管合力。
采访中相关部门领导介绍,自从国家放低企业注册门槛以来,成立一个公司面向社会经营变得更加容易,数量猛增的公司和原地踏步的监管措施形成尖锐矛盾。同时,以前要开办一家公司,首先要有足够的资本,然后还要取得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就是所谓的“先证后照”;今年6月份开始,逐步由“先证后照”变为“先照后证”,改革本意是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但配套监管措施没有跟上,这就给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留下空白。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贾洪文等人认为,当前国家对非法集资的监管体系还没有完善,下一步亟需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行为的表现形式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同时,各部门在治理相关问题上分别承担哪些职责,如何提高监管的操作性不强,这些都需要在改革中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跑路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