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高考改革方案被指拉不开差距

新高考改革被指拉不开差距,部分家长担心孩子吃亏
来源:环球网校(edu24oL)
  根据上海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起,高考不分文理科,高校录取的依据是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等级性考试成绩在计入高考总分时,细化为11级,其中最高等级为A+,相当于满分70分,最低等级为E,相当于4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
  张女士担心拉不开差距的,主要是3门等级性考试。
  她和丈夫均毕业于复旦大学,是一路挤着高考独木桥走过来的,原本打定主意让儿子也挤一挤这个独木桥,锻炼一下。但现在她有了新想法,“教育部门一直在强调新高考的平衡性、公正性,错是没错,但我们担心过分强调‘非差异化’,对尖子生没好处,等级性考试怕是很难拉开尖子生和普通学生之间的差距”。
  张女士觉得自己儿子在未来的“新高考”中会“吃亏”,“他的物理、化学很出彩,以前选一门课,值150分,拔尖儿的孩子很容易和别人拉开差距,但现在,不行了。”她分析说,就算儿子三门等级课全拿了A+,也只比其他得A等的孩子高出最多9分而已,而语文、数学、外语拔尖儿的孩子,一门课一下子就能跟别人拉开十几、二十几分的差距。
  尽管能够理解高考改革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深远影响和意义,但张女士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第一拨儿“尝试者”,“万一考题很简单,连统考3门都拉不开差距,怎么办?孩子伤不起”。
  张女士的担心,得到了上海另一所普通市级示范高中的化学老师米开(化名)的印证。米开告诉记者,新高考方案对一些偏科的理科生尤其不利,确实有一部分理科尖子生家长在考虑送孩子出国念高中,“以前他们可以靠理、化成绩弥补语文的不足,现在确实不行了”。
  在一所普通高中教语文的张老师说,他所在的学校,也有偏科生家长打算送孩子出国读书,但他认为家长不必过于焦虑,“原来的尖子生肯定还是尖子生,除非学生偏科很严重”。
  想不好未来高考选哪3门,现阶段就“门门都补”
  而在一些普通高中,更多家长和学生因为“还没想好选哪三门”,就选择在现阶段把6门等级考试科目都先“补一补”。
  杜女士是上海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一学生家长,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她的女儿主动要求补习了英语、数学两门课,“这两门课能拉开分数差距。一定得补”。此外,她还在其他家长的建议下,给女儿报名参加了生物、物理、化学三门课的补习班,“我还算好的,没全报,有很多家长都报了6门”。
  杜女士说,孩子刚上高一,还没想好未来高考要选哪3门,只能要求她“每门都学好”,而且每一门课都要求跟往年“学得一样难”。
  米开告诉记者,他的化学课已经从以前的每周4节,被缩减至每周3节,“新高考的物理、化学难度可能会下降,所以没必要开那么多节课。”尽管如此,米老师对高考改革持支持态度,“这样没什么不好,让学生(学习的)功利方面能去除一些。有兴趣的,你可以多学一些。”
  米开坦言,目前阶段,家长、学生、老师都处于有些“茫然”的状态,“现状是,三大课的关注度很高,但6个小科目也没放松,家长们因为担心、焦虑,让孩子们学得比以前更多了”。
&&&&[2]&&&&&&
您现在的位置:
&& 新高考改革被指拉不开差距,部分家长担心孩子吃亏
更多点击>>
高一数学优惠套餐
高一英语优惠套餐
高二物理优惠套餐
高二地理优惠套餐
高三数学优惠套餐
高考频道导航Hi,这是的腾讯微博,立即登录并收听,新鲜动态尽收眼底!
正在加载...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新高考改革被指拉不开差距 家长担心孩子吃亏
来源:中国青年报
  想不好未来高考选哪3门,现阶段就“门门都补”
  而在一些普通高中,更多家长和学生因为“还没想好选哪三门”,就选择在现阶段把6门等级考试科目都先“补一补”。
  杜女士是上海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一学生家长,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她的女儿主动要求补习了英语(课程)、数学两门课,“这两门课能拉开分数差距。一定得补”。此外,她还在其他家长的建议下,给女儿报名参加了生物、物理、化学三门课的补习班,“我还算好的,没全报,有很多家长都报了6门”。
  杜女士说,孩子刚上高一,还没想好未来高考要选哪3门,只能要求她“每门都学好”,而且每一门课都要求跟往年“学得一样难”。
  米开告诉记者,他的化学课已经从以前的每周4节,被缩减至每周3节,“新高考的物理、化学难度可能会下降,所以没必要开那么多节课。”尽管如此,米老师对高考改革持支持态度,“这样没什么不好,让学生(学习的)功利方面能去除一些。有兴趣的,你可以多学一些。”
  米开坦言,目前阶段,家长、学生、老师都处于有些“茫然”的状态,“现状是,三大课的关注度很高,但6个小科目也没放松,家长们因为担心、焦虑,让孩子们学得比以前更多了”。
  去年9月,在新高考方案公布之后,上海市教委曾对“新高考火了培训机构”的报道作出回应,呼吁家长应鼓励孩子把最珍贵的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全面发展上,盲目补习完全没有必要。
  上海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也反对“门门补”,“改革细则还没出来,补什么?”他说。
  中学更加青睐“全面均衡发展”的学生
  忙着应对新高考的不只是学生和家长,中学也在调整和改变。
  张志敏告诉记者,去年9月,格致中学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意向摸底,并着重在3个方面进行应对。第一,在师资安排上,由于学生们所选的“小三门”组合不同,班级建制要重新排、师资也重新排;第二,摸索实行“走班”,让学生自主选课,并出台不同的课时组合供学生选择;第三,重新安排大小教室的空间使用。
  上海进才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孙翔老师告诉记者,虽然课程标准尚未下发,但高一语文教学已经就新高考作出改变,“课外阅读现在作为重点课来上。”学校现在每周一节阅读课,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摘抄点评,并每月要求学生看一本推荐书,去年12月的推荐书是《苏菲的世界》。
  一个基本判断是,未来上海高中会实行“走班制”。“学生每天来上课,没有固定的教室,把书包往衣柜里一放,按照自己的课表去各个教室上课。”张民选乐见这样的改变,“英国高中给学生提供60多门课,我们还是这些课程、这些老师,形式变一变而已,肯定能做好。”
  与此同时,高考改革的风向标也在影响着上海高中的中考招生理念。
  据上海媒体报道,最近,上海一些示范性高中开始为中考自主招生“预热”。上海交大附中校长徐向东坦言,在今年的招生中,会“锁定”那些初中学校潜在的“10A”生,对偏科生说“不”。他眼里的“10A”生就是在各区初三一模考排名前列的学生,各科成绩优秀,全面均衡发展,基础扎实。
  复旦附中自主招生中有4条标准,第一条就是“学业基础要好,大概在同龄学生中排名前5%左右”;上海中学则明确提出“淡化竞赛,关注潜能”。
新闻热线:7 &&&投稿邮箱: &&&责任编辑:张会英广东广播电视台 现代教育频道>>图文新闻>>现代教育快讯
青春期更应引关注 初中前后孩子最易“想不开”发布时间: 点击:2515昨天,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著名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傅宏教授表示,在江苏青少年心理健康普查中,初中前后孩子出现自残的比例最高。升学期的孩子则通常会出现失眠等心理波动,青春期更应该引起家长和学校的关注。年龄VS心理初中前后的孩子自残率最高外地案例&&成都五年级男孩跳楼“老师我做不到,跳楼时我好几次都缩回来了。”10月30日,四川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五年级某班的10岁男孩军军(化名),在语文课本上留下这句遗言后,从30层高的楼上跳下。事发前,语文老师曾因军军不遵守会场纪律批评了他。这起悲剧给所有人都带来伤痛。11月1日上午,语文老师见到孩子的遗体后晕了过去。江苏调查&&自残自杀更多发生在青春期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著名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傅宏教授表示,南京师范大学和江苏省心理学会在2008年、2010年两次对江苏青少年心理健康进行普查,年龄段涵盖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两次调查结果均显示,读初中前后的孩子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初高中升学前后带来失眠、焦虑的问题比较多,但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并不多。”傅宏注意到,严重心理问题跟青春期的关联度更高,“比如有的孩子会自残,用刀片伤害身体,轻一点的在手背上划,重的在肉多的地方划,更严重的用烟头烫。”从调查数据来看,自残、自杀、情绪低落、反社会行为更多的表达在青春期,跟升学的关联度并不高。“这个问题过去是被忽视的,社会更关注升学带给孩子的压力,其实升学本身带来的压力是有限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要。”给家长的话&&“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欲望变得强烈,肉体上有欲望,可灵魂还是个孩子,像新手驾驶赛车,必定横冲直撞,不知道如何控制,就会出现焦虑、痛苦的情绪。”傅宏教授认为,如何平衡青春期能量的释放才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比如给孩子创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让他学会融入社会的方法,实现自我价值。学习VS压力每周补习超8小时,一成孩子会有心理问题补习时间和心理问题发生率关系外地案例&&&云南女孩不想补课上吊自尽今年8月5日早上,家住云南景洪市东风农场前哨生产队第五居民点的胶工余某和孔某夫妇上山割胶后,回家时四处找不到女儿,最后却在屋顶发现12岁的女儿已经在太阳能支架上用丝巾上吊自杀了。在急忙将女儿解下来的同时,夫妻俩还看到了女儿写好用橡皮筋绑在手指上的一份遗书。大意就说她对读书很讨厌,更不想补课,但是父母的安排不去又不行,只好自杀一了百了算了。江苏调查&&&过度补习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专家们发现,一周内补习时间不到1小时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4.7%,补习1~2小时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降为2.7%,3~4小时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4.3%,5~6小时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3.5%,补习7~8小时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升为4.9%。补习8小时以上的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高达9.2%。给家长的话&&&傅宏教授建议,首先应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消耗能量,而不是整天坐在教室里写作业。第二,请家长减少对孩子的说教,“家长应提早接受孩子的成长。高三男生大一女生,失眠最严重补习时间和心理问题发生率关系外地案例&&&一做功课就头疼,晚上睡不着福建学生小A上高三,发现时不时就头疼。刚开始,只是偶尔头痛,小A也没多大在意,但过了几天,他发现自己头痛的程度越发严重,而且每回都是偏头痛。小A每每想转移注意力到功课上,头痛就会越严重,他开始紧张起来,“难道是病了?”虽然小A回家自我调整了几天,偏头痛却已经影响到睡眠。江苏调查&&&女生失眠率明显要超过男生江苏调查发现,中考、前后学生的失眠发生率会明显上升,出现失眠后部分家长选择给孩子吃安眠药。女生失眠现象显著高于男生,女生在初三以前表现出随年级上升而增高的趋势,之后开始下降,进入大一后失眠现象最严重。男生则在高三和大三时期失眠现象最严重。给家长的话&&&傅宏教授认为,失眠是面临升学考试的孩子们产生的应急反应,“准确地说是一种适应方式,因为碰到高考会紧张,因此睡不好觉,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必因为担心睡不好影响考试而服用安眠药。”傅宏解释说,实际上睡不好觉有时反而有助于孩子考试,“好比小狗要跳过一堵墙,一开始怎么也跳不过去,你假装要打它,它一害怕受了刺激马上就能跳过去了。”家庭VS心态两成中小学生想过离家出走傅宏告诉记者,在离家出走率一项中,24.6%的中小学生曾想过离家出走,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23.7%和25.3%,无明显性别差异。专家们发现,离家出走意念与和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处境呈显著负相关,即有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学生,不太可能会产生离家出走的意念。“就像你一个人在路上走,很多人在看,你走着走着就会不自在,从心理学角度看,独生子女心理有先天‘缺陷’。”父母关系差,孩子容易出问题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与父母之间关系好坏有极显著的关系。中小学生的父母关系极为重要,父母关系越差则儿童越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父母关系从和睦到离婚不同水平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依次为2.9%、5.2%、8.7%、7.4%、9.3%和4.4%。总的来说,父母关系差会直接导致儿童产生心理问题。大学生受父母关系影响较小,心理问题发生率与父母关系无显著关系。重组家庭男孩最易“绝望”调查数据表明,江苏10.5%的孩子曾长时间感到伤心绝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9%。小学阶段,女生表现出随年级上升而下降的趋势,进入初中显著上升,初中阶段,女生报告率高于男生,高中阶段,男生报告率显著高于女生,进入大学阶段,男生报告率在大四达到顶峰,女生在大三时期报告率显著上升。男生来自重组家庭的报告率最高,这与全国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达到32.1%。“暴力”孩子多有心理问题与人打架次数多的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概率高。在中小学生中,从不与人打架的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3.5%,打过1次的为5.2%,打过2~3次的为6.3%,打过4~5次的为13.5%,打过6次或更多的则高达17.7%。结果显示,攻击和暴力倾向儿童的心理问题发生率更高。傅宏认为,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慢慢没人愿意跟他玩了,他就慢慢会改变。“儿童在欺负与被欺负的环境,比学习知识重要的多。”(记者 蔡蕴琦)(扬子晚报 蔡蕴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省新高考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