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均工资行政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并轨后已退休人员的工资会增加吗

甘肃省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意见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9页免费2页免费3页免费4页免费1页免费1页免费3页免费1页免费1页免费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页免费36页1下载券6页免费3页免费4页2下载券
甘肃省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意见|甘​肃​省​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意​见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58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财政厅关于贯彻国家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三个实施方案有关问题补充规定的通?
&&纯文字版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财政厅关于贯彻国家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三个实施方案有关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各直属机构:
省人事厅、财政厅《关于贯彻国家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三个实施方案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贯彻国家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三个实施方案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事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的三个实施方案》(国办发〔1999〕78号,已翻印发至县级政府)。为落实好国办发〔1999〕7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调整工资标准和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提高机关、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工人的学徒期、熟练期生活费标准。提高后技术工人学徒期第一年生活费为每月275元,第二年为每月295元;普通工人熟练期生活费为每月275元。
二、提高省直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工资标准(调整后的工资标准见附表),各市、州、县(市、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的工资待遇,可参照此标准执行。具体发放办法,按照省人事厅《关于提高吉林省省直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工资标准的通知》(〔1995〕第16号)规定执
三、机关已达到本职务最高级别的人员,符合增加倒级差条件的,增加级别工资从日起执行。已经列入这次增加离退休费范围的人员,均不执行这一政策规定。
四、民办教师工资待遇,按照公办教师同职务人员增资幅度的2/3相应提高,具体调整办法由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确定。
五、1993年工资改革前离退休的人员,按照1993年工资改革时确定的职务增加离退休费;1993年工资改革后离退休的人员,按照离退休时确定的职务增加离退休费。
离休后根据有关政策规定享受相应职务待遇的人员,按照其相应的职务增加离休费。
六、无职务的离休人员,这次可比照在职正科级人员的增资额增加离休费。
七、“依照国家规定退职的人员”,系指根据国发〔号文件规定退职的人员。
这次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筹措资金,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的有关政策。各级人事部门要
积极认真地组织实施,在9月15日前,将绝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新增工资和离退休费予以兑现。个别单位在9月15日前兑现有困难的,可暂按人均70元发放,并尽快将不足部分补齐。
吉林省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工资标准表
--------------------------------------------------
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
|---|--|--|--|--|--|--|--|--|--|--|--|--|--|--|--|
|日工资|18
|18.5|19
|19.5|20
|20.5|21
|21.5|22
|22.5|23
|23.5|24
|24.5|25
|---|--|--|--|--|--|--|--|--|--|--|--|--|--|--|--|
|月工资|432 |444 |456 |468 |480 |492 |504 |516 |528 |540 |552 |564 |576 |588 |600 |
--------------------------------------------------
日检索更多更新的法律法规请到: --购买法律图书请到: --原 创 推 荐
本站PR为4,PR<4的已移至频道内面您现在的位置:
事业单位频现提前退休 担忧并轨后退休金降低
& ()&|& &&
记者:王晓慧
身未动,心已远!实施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尚未满月,内部已有人在准备退路了。
7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其中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社会养老保险这个方向性问题,即养老金并轨,但如何落实及何时落实并未言明。
但恰恰是“并轨”这个被视为改革亮点的内容,灼伤了事业单位人员的心。
“新政实施后,我们曾做过调研,结果是在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老医生、老教授等事业单位人员扎堆儿申请提前退休的现象。”7月22日,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后,内部人员最担心的则是薪酬以及退休金是否会降低等问题。
但记者从一位接近人社部的人士处了解到,此次改革虽然不能与涨工资完全画等号,但并轨前,事业单位工资大体上来说肯定是要上涨,其中主要涉及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扎堆儿提前退休
每次改革都会触动部分人的利益。
曾有数据统计,中国财政供养人数已超过6000万。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规模庞大、种类繁多,接近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80%。仅国务院就有社科院、中科院等直属事业单位14个,财政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29个,税务总局、工商局等直属机构18个。沉重的财政负担以及对养老金多轨制的拷问,终将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推向试点这一步。
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原则通过,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试点事业单位养老制度及分类改革。但由于担心改革后事业单位人员待遇水平有可能大幅下降,改革进展缓慢,先行试点的广东甚至出现以高校教师为代表的事业单位人员,掀起的提前退休潮。
为此,多年来,事业单位工资水平虽然夹在公务员和企业之间,但体制内的优越感占据了上风。如今,事业单位一旦并轨,“铁饭碗”将被打破,而对于未来退休金以及薪酬的不确定,终于使得部分事业单位人员申请提前退休。记者采访获悉,某县城甚至出现十几个事业单位人员扎堆儿申请提前退休的现象。
“过去,事业单位人员都是终身制,有利于培养职工的忠诚感、安全感以及职业感,薪酬一旦有所下降,对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无疑是个沉重打击。”竹立家强调,事业单位人员并非真的抵触政策上的并轨,关键是,既然是改革,首先要把问题捋清楚,其次要按劳分配,不能总拿民工和教授的薪酬作比较,毕竟两者知识结构和社会贡献不同,改革的结果必须是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据竹立家介绍,他们调研的青海等地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提前退休的现象。
其实,早在2012年《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发布之时,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就曾预言,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后部分单位会出现提前退休潮,以享受事业单位的退休待遇,有些单位甚至可能出现技术骨干的流失。
而就在5月份,国务院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之初,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副所长贾洪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同样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涨薪压力在哪里
事业单位人员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就在7月初,人社部官员还曾对事业单位人员涨工资一说进行了否定;尽管种种迹象表明,事业单位上调工资势在必行。
“多年来,公务员通过规范津补贴之后还涨过几次工资,但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却从未涨过。”上述接近人社部人士表示,个别谈论事业单位涨工资的现象基本都是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那部分事业单位,但全额拨款部分的事业单位工资多年来分文未涨。
以具体部门为例,2008年,人事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并成为今天的人社部,那时,该部门下属的相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已属冻结状态,自此工资从未有过上涨。
尽管都叫“事业单位”,但根据经费来源不同,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类型,相对应的单位性质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以及经营类。
“分类改革虽然尚未完成,但大部分都已落定;其中,薪酬改革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影响最大。”上述接近人社部人士表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费用大部分由财政拨款,但也有部分已走向市场,因此工资上涨也有相对的自主权;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已完全走向市场,他们的工资调整完全根据企业自身的效益,养老制度也早已纳入社保;因此,此次改革对这类事业单位没有任何冲撞。
这一说法,在竹立家处也得到了验证:“其他类型的事业单位大部分都已是半市场化,工资上涨过多次,但作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我们已经多年没有涨过工资。此次事业单位相关改革,受影响最大的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有专家估计,教育、卫生机构和农技服务从业人员,共占到全国事业单位人数的3/4;其中,医疗卫生机构属于差额拨款类型,教育系统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单单教育人员数量就已达事业单位总数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工资一旦有所上涨,至少有一半事业单位人员将会完全受到影响。
记者采访获悉,就目前来看,尚未有开始签订聘任制合同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大都在等待相关细则的出台,而先涨后并,也已成为大势所趋,之后的绩效改革也将会随之跟进。(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莫昕
■ “烟台资讯365”让您随时随地用手机轻松掌握烟台最新鲜的事儿
■ 订阅方式:发送ytzx到&&
■ 取消方式:发送qxytzx到
■ 资费:0元/月 &&
■ 仅限山东移动用户
>>相关新闻
07-02· 07-02· 07-01· 07-01· 06-30·
·····
·····
········
48小时排行榜
&&增值许可证:鲁B2-号&&广告经营许可证:鲁工商广字08-16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举报邮箱: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烟台星云信息传讯有限公司 本站官方网址 鲁ICP备020006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休金并轨最新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