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老年人通过哪些京东支付方式有哪些关注广告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龙口市举办老年人健康讲座关注老年人健康
  胶东在线网11月6日讯(通讯员 吕杰 高振伟)近日,龙口市卫生局邀请齐鲁医院南山分院心内科主任王少岩在南山老年大学讲演厅举办了《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家庭治疗》主题健康讲座,进一步倡导老年人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南山各社区居民、业主100余人参加活动。
  王少岩主任以生动具体、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身边的病例和医学知识结合入手,图文并茂地讲解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病因、进程、血栓的形成及如何预防等知识,使听众们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此外,还讲解了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人常见病等方面的防治知识。
  会后,老年听众结合自身的健康问题积极向王主任咨询,王主任都给予了耐心的解答。通过举办此次健康知识讲座,进一步增强了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激发了老年人关爱自己、关爱健康的自我保健意识。
责任编辑:
欢迎批评指正 联系电话: &责任编辑:刘津彤
&| &&| &&| &&| &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学子论文]论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权益保障
&&&&来源:&&&&
&&&&&&字号
摘要:在互联网迅速普及和老年网民总体数量不断上升的社会背景下,从精神层面关爱老年人、让老年人充分享受网络为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成为关系到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命题。文章从传播学角度出发,从网络文化环境、网络内容供给和网络应用开发三个方面考察了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权益保障状况,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老年人 网络使用 媒介权益保障
一、研究背景
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成为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①自此,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全部人口比重持续增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13.26%。据预测,未来20年是中国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2013年老年人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水平达到14.8%;2033年前后60岁以上人口将翻番到4亿;本世纪中叶,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上升到2053年的34.8%。②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老年文化建设成为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中,媒体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1999年问世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法律形式将国家有关老年人权利保护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稳定下来,其中,关乎满足老年人文化需求的一项不容忽视的权益就是大众传播资源的供给保障和媒介消费需要的满足。《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38条对此作了专门的规定,即: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应当反映老年人的生活,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宣传,为老年人服务。
该条规定中提出的“为老年人服务”的要求,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当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老龄维权宣传和敬老教育,报道和反映老年人的生活,介绍和表彰老龄事业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与事迹,增强全社会的敬老、养老和助老意识;二是应当办好面向老年人的报刊和专题、栏目、节目,积极创作、提供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③
伴随互联网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我国媒体环境和老年人的媒介使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上很多国家中老年人已经成为互联网使用者中增长最快的群体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体网民的比例为1.9%,约1174.2万人。⑤在互联网迅速普及和老年网民总体数量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从精神层面关爱老年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年人充分享受互联网为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成为关系到中国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命题。
二、研究现状
关于老年人与互联网的研究议题,国内外学者多以其所在文化背景下老年人为对象,分别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出发对此进行了论证研究,旨在理解具有不同特征的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动机、行为特征,以及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产生的影响等,对我们进一步研究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前传播学领域关于该议题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大的方面:第一,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基本情况研究;第二,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需求和动机研究;第三,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影响因素研究;第四,使用互联网对老年人的作用或负影响研究;第五,老年人的网络媒介素养研究。
这类研究多是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以老年人为中心来考察其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呈现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较少有文章考察网络媒体环境与内容供给以及已有网络应用在促进或者阻碍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方面的问题。尽管早期有关老年人与互联网的议题就开始关注互联网在老年人中的普及情况、如何设计适合老年人上网的网络界面和应用,以及互联网在老年群体中未来的市场前景,但是仅有少数国外研究者考虑到了当前已有的网络应用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做到了服务于老年群体。
老年群体与互联网使用这个议题,并非是老年人单向主导的,而国家在保障老年群体享受这一新型媒介带来的便利方面制定的政策,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在保障老年群体近用网络传播资源方面采取的措施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年群体使用互联网的行为除受到他们自身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外,互联网作为一种媒介,其当前的网络文化环境、网络内容供给以及网络应用开发等都是影响老年群体通过网络获享大众传播服务的重要因素,这是当前已有研究中较为忽略的内容。
三、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权益保障现状
(一)网络文化环境亟待净化
老年人是伴随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成长的一代人,互联网出现之前,老年人接触的信息多是经过传统媒体依据一定标准层层把关和筛选的。首先,由于版面和时段的限制,传统媒体所能提供的信息数量有限,因此,只有新闻价值较强的信息才能被报道并广泛传播;其次,由于传统媒体严肃、客观、公正的报道准则,信息的呈现方式和报道用语的使用较为严谨。然而,互联网出现以后,普通公众被赋予了随时随地传播信息的权利,传统媒体时代把关人的角色开始泛化,任何信息的发布者都是自己所发布信息的把关人。由于发布信息者个人兴趣、评判标准等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任何信息都有可能被发布并得到认可和广泛传播。
据CNNIC数据显示,老年人使用的互联网应用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网络新闻,使用率为86.3%,因此,规范网络新闻的报道、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是鼓励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和保障老年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权益的重要手段。综观当前的网络新闻,娱乐性内容泛滥,即使是严肃的事件有时也会被网友或媒体以调侃、娱乐的方式加以发布和演绎,如媒体在报道“陕西长治市公安局长樊红伟有8个身份证事件”时,倾向于将事件当事人称为“证叔”、“证爷”等,当“爷”、“叔”等亲属称谓语被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扭曲使用时,不可否认会造成受众尤其是重视传统尊卑观念的老年人反感,降低他们主动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热情。与之相应,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以增强点击率,媒体在网络上发布新闻时还倾向于使用其他各种生造词语,以增强信息的新奇性和陌生感,这无意中会增强老年人的焦虑感,并感叹自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此外,网络上各种信息混杂在一起,且不时有虚假信息传播,这无疑中也会增加老年人获取有用信息的难度和成本,而他们持续使用网络的时间长度却是无法与年轻人相比的。
如何规范网络新闻的报道、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保障老年人通过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权益,传统媒体应发挥关键性的作用。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传统媒体应该坚守自己的报道原则,而非为了迎合部分人群的喜好降低自己的报道水准。虽然说现在是人人都为媒体的时代,但是并非任何人发布的信息都能得到关注和传播,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只是被削弱而并未消失,在遇到重大事件发生时,人们多会选择传统媒体机构的网站或微博来获取较为权威的信息,老年人更是如此。面对与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竞争,传统媒体在网络上或急于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或大量使用新造词语求得关注,或大量报道缺乏新闻价值或格调较低的新闻,这些做法仅仅是为了迎合属于大多数受众的年轻人群体,而相对忽视了老年群体的信息接受习惯。因此,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保障老年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权益,传统媒体规范其在互联网上的报道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网络内容供给尚不平衡
虽然老年人网民的数量在逐步提高,但是年轻人依然是中国网民中的最大群体,根据CNNIC调查,截至2013年12底,10-39岁网民占79.2%。为了迎合活跃的年轻用户,大部分网站的主题和应用都针对年轻人设计,适宜中老年人使用的网络资源与中老年增长的上网需求相比还存在缺口。⑥以网络视频为例,随着网络电视台普及和网络视频节目中影视剧数量的快速增长,之前使用电视收看节目的中老年人将会越来越多加入网络视频用户的行列,然而,据一项调查显示,网络视频用户中超过半数的用户是中青年,视频网站提供的内容显著倾向于中青年用户,适合中老年用户的内容不多。⑦
随着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识的推进,我国出台的一些政策文件中无不强调媒体在实现老有所乐,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方面应发挥的作用,如“鼓励和支持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积极开设专栏,加大老年文化传播和老龄工作宣传力度”⑧等。作为老年人获取信息和服务的重要渠道,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理应从公益性的角度出发,提供符合老年人特点的精神文化产品。
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八条规定“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应当反映老年人的生活,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宣传,为老年人服务”,其中在传统媒体之外增加了“网络”,旨在强调互联网在保障老年人媒介权益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该条款中“为老年人服务”的应有之义就包含网络内容提供者有义务制作符合老年人特点和接受习惯的节目或栏目。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年人,发挥互联网作为重要媒体的责任,网络内容提供者应充分认识到目前网络平台上存在的内容供给不平衡的现状,并为之作出相应的努力。
(三)网络应用开发有待提升
与年轻网民相比,老年人在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如老年人的视觉功能开始老化,那些背景花哨、文本密集、字体偏小、图像闪动的网页,多是为适应年轻人的接受习惯而设计,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接收特点,不可避免地降低了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效果。近些年,伴随老年网民总体数量不断上升,逐渐出现了一些专门为老年人开发的网站,如中国老年网、中华老人网、快乐老人网、乐龄网、老小孩网、老年人之家网、晚霞网、枫网等,这类网站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老年人群体上网需求的关注和重视。
当前我国已有的专为老年人建立的网站,与其他网站的最大不同在于网站的内容,即集中提供一些中老年人关心的网络信息及资源。但是,在内容的提供方式和网页的设计方面与其他网站并未有较大的差异,如一些老年网站仅仅是起了集纳与老年人有关信息的作用,而点开标题进一步阅读时会发现,其对信息的呈现并未在信息来源版式的基础上作出适合老年人阅读习惯的调整,包括一些为老年人设计的搜索引擎,也存在此类问题,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老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50%的美国,有学者提出针对老年人的网页和应用应该在设计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把长篇文章分成多个小段、减少使用科技术语、减少滚动鼠标而选择翻页、在链接周围留出多余的空间供视力不好的老年人点击等等。⑨
日由中组部、中宣部等16部委联合发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多处强调要发挥网络媒体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如“引导老年网络文化发展,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优秀老年文化作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增强老年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注重发挥移动多媒体、网络等新兴媒介的优势,打造先进快捷、覆盖广泛的老龄宣传平台”等。其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增强老年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就传达了关于老年文化传播所设计的网络应用开发应契合老年人的实际应用需求的意思。
作为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在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而努力,研究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综观当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大多都强调了互联网在老年人中的普及情况及其未来的市场前景,然而,对于当前的网络文化环境是否会对老年人的网络接触行为产生负作用,以及网络内容和网络应用是否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群体的媒介使用权益等问题的探讨则较少。本文从传播学角度考察了当前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权益保障的现状,提出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平衡网络内容、开发适宜老年人使用的网络应用是鼓励老年人上网和充分享受网络服务的前提,亟需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论文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留金发()
① 国务院办公厅:《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日,中国网(.cn/policy/txt//content_.htm),日查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日,中国网(.cn/chinese/news/1134589.htm),日查阅。
② 吴玉韶主编:《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全国老龄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日,中国老龄门户网(/zhengce/19615.jhtml),日查阅。
③ 宋小卫:《媒介消费的法律保障――兼论媒体对受众的底限责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第156-157页。
④ Hart, T., Chaparro, B., & Halcomb, C.(2008). Evaluating websites for older adults: Adherence to senior-friendly guidelines and end-user performance.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7(3),191-199.
⑤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1999年6月底,我国60岁及以上上网人数约1.6万人;200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上网人数约98.4万人;200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上网人数约447万人;201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上网人数约868.3万人;2011年,我国我国60岁及以上上网人数超过1000万,并呈持续上升趋势。
⑥ 孟凡新:《中老年人上网率快速提升 相应网络文化建设有待加强》,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lwfzyj/fxszl/fxswz/70.htm),日查阅。
⑦ CNNIC:《网络视频用户29岁以下超半数 高年龄段人群满意度偏低》,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rchives/900.html),日查阅。
⑧ 中新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日,中新网(/gn//3349429.shtml),日查阅。
⑨ CNNIC:《斯坦福大学:为什么老年人市场是移动互联网创业的金矿》,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rchives/73011.html),日查阅。
参考文献:
[1] 季尚尚:《北京地区老年网民网络媒体接触研究》,《广告大关理论版》2009年第3期。
[2] 王萍:《新媒介使用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理论界》2010年第10期。
[3] 丁卓菁:《新媒体环境下老年群体媒介素养教育探讨》,《新闻大学》2012年第3期。
[4] 刘停竺涝啤⒘趼桑骸痘谄谕啡侠砺鄣睦夏耆嘶チτ贸中褂檬抵し治觥罚豆芾砥缆邸2012年第5期。
[5] 郭镇之、孟伦:老龄化传播研究的新趋向,《新闻战线》2013年第5期。
[6] 贺葸葸:《关于老年人权益法律保护的思考》,日《法制日报》,第12版。
[7] M.J. Brosnan.(1998). The Impact of computer anxiety and self-efficacy upon performance,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14: 223C234.
[8] Wright, K. (2000). Computer- mediated social support, older adults, and coping.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3:100-108.
[9] Nicole Wagner, Khaled Hassanein, Milena Head(2010). Computer use by older adults: a multi-disciplinary review. Computer in Human Behavior, 26:870-882.
[10] María A. Ramón-Jerónimo, Bego?a Peral-Peral, Jorge Arenas-Gaitán (2013). Elderly persons and Internet use,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31:389-403.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传媒推荐|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老年健康食谱网
三九天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寒冷的季节,因此三九天是冬季防病重中之重...
要做完美男人除了成功的事业,还要有健康的体魄,男性养生千万不可忘了“四个力”…
珍珠排骨是什么?珍珠排骨听上去好别致的菜名,珍珠排骨到底是排骨和什么做的呢?...
稻香扎肉是什么?稻香扎肉为什么叫稻香扎肉呢?稻香扎肉是怎么做的呢?...
藕条炒木耳的做法难吗?老年人吃什么好呢?年纪大了,胃肠功能减弱,牙齿也不好了。...
莴笋叶子你吃过吗?或者说莴笋叶子你常吃吗?莴笋叶子,原产中国、印度、日本等温带地区。...
南瓜百合爽清肺润燥没问题
药膳鸡汤能抗疲劳 养颜美容
中华酱龙骨涩肠止利 益气敛汗
南瓜百合粥润肺止咳 清心安神
银耳莲子百合羹滋补健身 润肤养颜
抗癌降血脂
干煸杏鲍菇丝抗癌 降血脂
山药紫薯粥很高的营养价值
红烧排骨滋阴润燥 益精补血
蚵仔煎减肥瘦身 养颜美容
功能养血滋肝 润脾补肾
牙齿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日三餐都要靠它,得了牙周病真是甩不掉的病痛。…
泡脚出汗是怎么回事?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不少的人会选择泡脚缓解压力,泡脚也有大大的学问。...
姜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从古到今,医书上以及保健书上都极力推荐生姜的保健功效。...
椒油扁豆是什么?椒油扁豆是一道川菜。椒油扁豆是老少皆宜的一道四川汉族特色名菜。...
英国饮食文化是什么?英国饮食文化之英国下午茶你了解多少? 时下流行下午茶(HIGHTEA)也传来自于英国。...
正是这烙饼的韧性、大葱的辣味、大酱的芳香,造就了山东人耿直仗义、豁达大度性格特征。…
蜜供是北京传统油炸小吃。具有色泽浅黄,上浆通亮,入口香甜酥脆,不粘牙的特色。...
中餐点菜礼仪是什么样的?中餐点菜礼仪通常上菜的顺序是,先上冷盘,热炒,主菜,...
“伴手”是伴人送手礼,也就是古人“伴礼”的意思。是为亲友买的礼物,一般是当地的特产、纪念品等。...★手机报纸订阅方法: 编写短信MM发送至即可订制(每天两条彩信,5元/月)
名升网讯 今天是第2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我国确定的宣传主题是&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 。记者昨日从市有关部门了解到,我市重症精神病人接近2万,而重症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就有约2000人。目前我市老年精神疾病就诊的患者正在逐年增加,老年抑郁症和老年期痴呆为两大主要疾病。精神疾病正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关注老年人健康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关注热点。
疾病初期易被人们忽视
有一名女患者,今年65岁,离休在家,丧偶。离休前为某单位领导。离休回家后便变得郁郁寡欢,一见到人她总是大谈她过去的辉煌,后来她总是反复谈论这一段,人们便不爱听了,她便显得很失落,情绪更低沉了。慢慢地,饭吃得少了,并常常失眠。去年她感到身体特别不适,便到医院去检查,结果被查出有高血压、冠心病。恰好在检查时听别人议论某某得冠心病突然死去了,回家后便陷入对死亡的恐惧之中,于是更闷闷不乐、焦虑不安,甚至莫名其妙地悲伤哭泣起来。
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刘锋副主任医师分析说,这是老年期抑郁症案例,患者由于离休的失落和疾病的疑虑使自己陷入情绪低落之中,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水平已经很低,甚至正陷入孤独、悲观、厌世的阴影之中,因此非常需要进行生活环境的调整和及时的心理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到了晚年,性格变得怪异、说话颠三倒四、记忆力减退、对子女漠不关心、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无端恐惧焦虑。同时,皮肤出现明显的萎缩、视力模糊、听力锐减、手脚震颤,刘锋主任指出,这是典型的老年期精神疾病的症状。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生存的压力日渐增大,子女们无暇更多地去关注老年人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也无暇去细心观察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如何,&导致老年人在出现老年期精神疾病后,得不到及时的诊治,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给老人们造成了晚年巨大的痛苦,使其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刘主任说。
精神疾病症状就在身边
曾经有一位老师,由于环境的变化,他感到每日教的学生多、情况复杂,工作起来比较吃力。后来因工作问题和同事发生争吵,他认为同事都瞧不起他,看到别人谈话也认为是在议论他,以致每晚脑子总在想事,不能入睡,之后逐渐出现头痛、头晕、心慌、口苦口干、不思饮食等。现在病情越来越严重,每晚不论服多少安眠药也只能睡一两个小时。但他又认为服安眠药会杀死白血球,自己活不长了。为此,整天忧愁不已,悲观失望,看不到前途,一意想自杀,闹得全家不得安宁。
刘主任说,精神疾病在发作之前,常出现一些前驱症状,这些症状往往模糊多变,难以捉摸,对诊断某一精神病而言没有特异性,具体表现有:1、性格行为改变:变得孤僻,不愿与同事、朋友交往,社交活动减少,沉默少语,待人冷淡,缺乏亲情,主动性下降,不注意仪表,生活懒散。2、情绪变化:易无故发脾气,易与别人争吵顶撞,无故紧张不安,担心害怕,无故烦躁,坐立不安,易伤感,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等。3、认知变化: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学习工作效率下降,头脑里无故出现一些奇怪的念头,敏感多疑,无端猜疑,警觉性增高等。4、躯体方面变化: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睡眠规律日夜颠倒,各种躯体的不适,如头痛头晕、食欲减退等。
出现以上这些症状时家属要特别关注,密切监护,定期去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咨询,以免耽误诊治。
科学饮食可预防
老年性精神病患者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如何才能早期预防这种疾病呢?刘主任介绍说,所有的人家里都有老人,所有的人都会老,我们可以通过饮食和锻炼的方式预防老年人精神疾病。
缺乏乙酰胆碱易致老年痴呆,这是目前医学界的一个共识。乙酰胆碱是神经元之间依靠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一种最主要的神经递质,它的缺乏可直接影响人的思维,记忆和全身肌肉的调控力、平衡力,使人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步履蹒跚等病态表现。卵磷脂是脑内转化为乙酰胆碱的原料,进入大脑后既会释放出乙酰胆碱,使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工作恢复正常,改善大脑供血,使症状得到改善。所以,专家把卵磷脂誉为老年痴呆症的克星。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很多,如大豆及其制品、鱼脑、蛋黄、猪肝、芝麻、山药、蘑菇、花生等。特别值得推荐的是豆腐。豆腐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还是卵磷脂的良好来源,对推迟老年性思维迟钝记忆下降动作迟缓很有帮助。此外,铝元素可以使脑组织退化,引起老年性精神病,因此应尽量避免应用铝制品烹调或盛放食物,少吃含有铝的食物,多吃营养脑细胞的食物,并且需要戒烟戒酒。营养脑细胞的食物包括胡萝卜、鲜鱼、酸牛奶、煮黄豆、水果等食物,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的食物也是有利的。
诱因来自生理和心理
刘主任说,导致不少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出现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为脑细胞的衰老。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身体的各个器官也逐渐发生衰退,特别是脑细胞的衰退更为明显,导致老年人的记忆力、应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明显减退,对事物的反应速度减慢,严重的会发生老年痴呆症等各种精神障碍;二是因为疾病的困扰。不少老年人,由于原本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诸多疾病,多年来疾病缠身,病魔给老年人的精神和肉体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压力,随着年龄的日渐增大,这种痛苦与压力变得更大,从而导致老年人出现老年期精神疾病;三是因为来自外界的压力。不少老人在青壮年时,曾经是职场的干将、商场的精英,一呼百应,而到了老年,赋闲在家,一些老人因为一时无法接受这种巨大的反差和失落,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日积月累,老人们的精神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发生。
适当锻炼老有所乐
作为老年人,要尽量保持心情愉悦,多与周围人接触,努力改变自己的性格,不要整天缩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织毛衣、弹钢琴、练书法、打字等,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对日常生活中发生不愉快的事,要学会向好朋友、家里人倾诉,不要独自一人钻牛角尖;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体育活动不光是锻炼骨骼、肌肉,也锻炼了身体各系统,其中包括神经系统,可以使之敏捷、灵活、坚强。精神健康与身体健康是互为影响的。身体健康了,心理也会随之好转的。再有,体育锻炼还可以达到积极休息的目的,使头脑能很好地&喘息&一下。因此,体育锻炼必须经常化。
作为子女,要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常回家看看&,多陪老人说说话,说一些让他们开心的话题,了解老人的所思所想,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对于患有老年期精神疾患的老年人,子女要及时带老人去正规的精神专科医院就医,得到专业、正规、系统的治疗,以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茂名日报& 记者& 张翠玲& 黄信涛
★★★复制、引用或抄录本网内容须标明出处,营利性网站使用需获得本社授权
<input type="hidden" name="content" value=" " />
茂名日报(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网站备案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家付款方式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