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是国家工作人员,妻子是农民,可以享受陕南旅游移民搬迁补助款吗?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关于全县陕南移民搬迁及农民进城工作情况的报告
旬阳人大网 www.&&& 16:17:50&&&来源:&&&作者:&&&点击:
──在旬阳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安排,受县政府委托,现将全县移民搬迁及农民进城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陕南移民搬迁及农民进城工作启动以来,我县抢抓机遇,精心安排部署,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六化进程&主题,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政策鼓励、市场推动、有序推进&的原则,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政策激励为支撑,以服务配套为重点,以集中安置、递次推进为途径,以改善民生为目的,深入推动工作落实,探索建立起了移民搬迁与农民进城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按照&推进县改市、建设万人集镇、千人社区、500人以上中心村和3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点&的总体思路,计划建设仙河镇、双河镇、蜀河镇等14个万人集镇、20个新型农村社区、100个中心村、200个集中安置点,积极引导群众有序向城镇、向集中安置点转移。
  在上级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县各级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1年市上下达我县移民搬迁安置计划人,实际完成3509户、13660人,其中:集中安置1872户、6818人,分散安置1637户、6842人,安置特困户196户560人。应兑现建房补助资金10514.95万元,第一批.57万元已兑付到户,第二批871户2561.38万元补助资金正在兑付之中,年度建设任务七月底已顺利通过了省上考核验收。2012年省市下达我县移民搬迁安置任务万人,规划建设移民安置小区和集中安置点76个,其中2011年续建项目40个,当年新建项目36个,集中安置3257户,集中安置比例达到80%以上。截止目前,集中安置项目开工建设65个,开工率达85.5%,主体在建和基本竣工3458户,占当年任务的86.4%。
  以陕南移民搬迁为载体,以推动有条件农户进城入镇定居为突破口,三年来,全县累计有名农村居民率先进城定居,其中2010年农民进城人数11098人,完成市上下达目标任务的170.8%;2011年农民进城人数16666人,占市上下达任务的126.2%&;2012年元至七月份进城人数9759人,占市上下达任务的73.9%。核发进城落户卡、进城居住卡7000余张,全县共有&双退户&82户。
  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有效实施,使搬迁群众居住条件空前改善,享有公共配套服务的水平明显提高。随着农民进城步伐的加快,为城镇、安置小区聚集了人气,我县以&三镇一体化&大县城为核心,以万人集镇为骨架,以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安置点为基点的城镇化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二、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5位县级领导任副组长,20个县直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专项工作办公室,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办公地点&四落实&。同时,制定了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移民搬迁及农民进城工作实施方案,为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工作推进中,多次召开县长办公会、工作推进会、培训会等,夯实任务,解决具体问题,推动工作落实。&
  (二)科学规划。我县结合实际,通盘考虑,合理布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全县布置了城关镇等14个集中安置重点镇,每个镇至少规划一个100户以上规模的安置小区,并由县规划局负责编制修建性详规,报市安置办备案。
  (三)示范带动。狠抓市、县、镇三级集中安置小区示范体系建设,启动建设了2个市级示范小区、14个重点镇安置小区和59个镇办集中安置点。各示范点设施完善,特色鲜明,为全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竖起了标杆。
  (四)跟进服务。注重有业安置,确保搬迁对象稳得住、能致富。把移民搬迁安置和农民进城工作与土地流转、产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建立稳固的产业增收体系,变传统农民为现代农业产业工人;把移民搬迁安置与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相结合,以项目为支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扶持龙头企业,变农民为企业工人;把避灾扶贫搬迁、农民进城与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相结合,加大&&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和农民实用技术等培训力度,提高进城入镇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把移民搬迁安置与新型社区管理、公共服务相结合,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全方位解决搬迁户家庭增收和安居乐业问题;继续深化户籍改革,消除农民进城障碍,对有条件、自愿进城落户的农民,在户籍迁移上尽量做到&零障碍&;做好各项社保制度的衔接,促进农民真正享受城镇居民的社保政策和社会福利,解除农民进城后顾之忧;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对符合城镇住房保障对象的进城落户农民,在申请廉租房和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等方面和城镇居民同等对待。对进城农民,实行税收减免和资金信贷帮扶;在&五保&扩面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五)整合项目。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与移民搬迁、农民进城相关的扶贫移民、生态移民、以工代赈、危房改造、灾民建房、退耕还林、地质灾害、残疾人危房改造、洪涝灾害治理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项目进行整合,规范管理,统筹推进。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移民搬迁和农民进城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省、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工作推进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础条件差,集中安置难度大。我县山大沟深,立地条件差,有8个镇的30多个村无法找到2亩以上的集中安置用地,集中安置选址难度很大。建设前期耗费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时间长,导致集中安置点建设进度缓慢。
  二是县本级财力有限,资金投入不足。移民搬迁安置补助户均3万元,市、县负担50%。按市上分担比例,县级财政每户要配套补助资金1.35万元,其中特困户要配套2.16万元,仅2011年我县要配套5400多万元,今年将达6200余万元,配套资金筹措非常困难;农民进城扶持补助资金不足,群众对政府补助期望值高,进城落户定居的农民后期帮扶尚无有力的财力支撑措施,影响群众进城积极性。
  三是配套项目尚未落实。由于省发改委负责整合的集中安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尚未到位,导致大部分集中安置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滞后,搬迁群众不能及时入住。
  四是工作经验仍显不足,部门协作有待加强。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在陕南山区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没有可以借鉴的现成经验,导致部门工作衔接脱节,配合不力。部分镇作为实施的责任主体,存在准备不足、措施不力等主观问题。
  五是建设规划有待优化。大部分农村群众建房看山向,讲风水的老观念依然存在,在工程建设中,落实规划难度较大,导致安置点特色不够明显。
  六是移民搬迁和农民进城工作量急剧增大,项目落实单位原有人力远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求。
  七是各镇工作进展不均衡,少数镇对移民搬迁和农民进城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底子不清,工作存在盲目性,任务完成有所欠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狠抓集中安置。把集中安置率必保&80%、力争90%作为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刚性要求,强力推进。从今年起,除特困户可因地制宜适当分散安置和鼓励进城入镇安置外,原则上全县不再安排分散指标。各镇大力宣传引导群众向移民安置点、安置小区聚集,集中力量抓好集中安置示范小区、示范点建设,努力建设一批规模大、质量优的示范安置小区。
  二是加快工程进度。督促在建项目算好时间账、任务帐,倒排日程、倒排工期,结合当年计划任务,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准症结,夯实任务,想方设法破解难题,千方百计促使工程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确保2012年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三是打破资金瓶颈。进一步加大项目整合力度,确保各类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资金聚合效应;在资金筹措管理上,通过财政预算安排、盘活土地、政企联建、吸引返乡企业家投资、本地企业垫资、农村能人统建等各种统规统建或统规自建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投资不足的难题。
  四是保障人力。从国土、住建、规划、发改、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抽调过硬干部,充实县移民搬迁和农民进城工作力量,做到&有人办事&。
  五是强化规划管理。在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原则,严格按照&一镇一色&要求,统一建设风格,加强施工监管,狠抓规划落实,将规划落实与补贴政策挂钩,提高群众自觉性,建设一批特色明显的移民搬迁安置小区。
  六是严格督查考核。敦促各镇和各相关部门一把手把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拿在手上亲自抓,经常性深入一线,督促进度,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相关干部切实担当起工程建设的协调者、推进者,把各类情况熟记于心,做到心中有数、底子清楚,确保工作有的放矢。实行移民搬迁安置绩效考评和单项考核的&双重&考核机制。同时,把农民进城工作纳入县对镇、对部门目标责任绩效考核内容,严格奖惩。县政府督查室、考评办和移民安置办每月督查通报一次工作进度,推进工作落实。
  七是加强组织领导。牢固树立&抓城乡统筹就是抓科学发展、抓农民进城就是抓改善民生&的思想,把统筹城乡、农民进城工作作为突破发展的有力抓手和工作重点,进一步夯实任务,强化措施,确保农民进城工作有序推进。同时,进一步探索建立移民搬迁和农民进城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沟通,互通信息,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形成推动工作落实的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 文章录入: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西乡两河口镇陕南移民搬迁多户冒名顶替套取国家补助款(2)_时政_新闻_汉中站_陕西网
西乡两河口镇陕南移民搬迁多户冒名顶替套取国家补助款(2)
核心提示:
日,记者一行三人前往西乡县两河口镇实地采访调查,在两河口镇黄家营村移民安置点记者看到,房屋设计风格为橘黄色、白红相间色、白色瓷砖三种颜色,都为2层建筑,面积大约每户200平方米。
两河口村移民安置点每户规划面积在170平方米以上,售价约20万元左右
镇政府:面积大前期移民工作存在漏洞
& & & & 国家的补助款3万还在村委会
为了弄清村委会是否具有建房资质和冒用他人名义套领移民补助款的现象。5月5日下午4点,记者在两河口镇政府见到了该镇党委书记胡万利,胡书记告诉记者,他们镇上一共有3个移民安置点,黄家营村和两河口村两个安置点都是委托村委会具体负责,确有未经正式招标确定建筑公司修建房屋这一问题,县移民办也对他们提出了批评。对于移民户反映黄家营村冒名顶替移民户现象,胡书记还打电话向黄家营村支书询问后,证实黄家营村确实存在3户占用非移民户申领补助款。其原因是省上政策规定30户移民户才可以建集中安置点,他们为凑够30户才虚报了几户,至于每户3万元的补助款,则由村上暂时保存,谁接手房子就把钱给谁。而房价的制定都是村民选举的代表与村上协商确定的,镇上只负责出钱做环评等建设评估,不参与房屋定价。对于房屋质量如何保证,采访中胡书记也没有提供村上修建房屋所需的任何资质等材料,只表示镇上经常派人到现场监督。镇上的公务员能否代替专业技术人员呢?胡书记承认,以前两河口镇移民搬迁工作确实存在漏洞,今后将会加强监管,工程进行招投标。因负责移民安置工作的相关人员都不在镇上,记者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也无从得知。
记者质疑:村委会变开发商无资质挂靠公司工程质量如何保证
& & & & & 虚报移民对象村镇县三级公示审核为何能层层通过
两河口镇位于西乡县东南方,属西乡县比较边远的镇,采访中还了解到,像两河口镇黄家营村这种安置点,建成后居住的移民户很少,记者采访证实了3户存在冒名顶替,是否还有更多,镇村没有提供相关资料,记者不得而知。村委会无资质挂靠一公司承建工程,而且工程没有有资质的监理监督,而镇政府作为移民搬迁的一级责任主体,理应规范和落实上级移民搬迁精神,却放手全权交予村委会,没有法定施工程序,就无法定质量保证。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第二十八条规定,&各市、县(区)、乡(镇)按照移民搬迁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做好项目图像、文字资料收集归档(包括搬迁户新旧居住房屋图片、搬迁户申请、迁入地户口、购房契约合同、搬迁农户花名册、验收意见等),做到&县乡有档、村有册、户有卡&,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对档案信息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但为何黄家营村移民户的确定程序却与省上的规定大相径庭?他们可以随意上报,随意变换,在村、镇、县三级的审核和监督下,为何冒名顶替现象仍然能层层通过审核验收,谁为虚报冒领开了绿灯?希望相关部门彻查此事,追究行政责任,杜绝冒名顶替套取补助款现象,纠正违规行为。本网将继续关注。
责任编辑:覃柳
联系电话:029- 新闻热线:029-21980 举报电话:029- 爆料信箱: 客服QQ: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号-2丹凤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暂行办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5页¥3.005页免费4页免费3页¥1.002页¥1.002页¥3.002页¥3.001页免费1页免费1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8页免费15页免费4页1下载券3页1下载券11页免费
丹凤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暂行办法|生​态​移​民​安​置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南绿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