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港澳地区合作内地

1. A2. D3. C4. B试题分析:1.港澳地区具有的优势是该地区有丰富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2.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的关系非常密切,其合作形式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香港为珠江三角洲提供丰富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控制产品的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营销,扮演“店”的角色,而珠江三角洲为香港提供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3.香港矿产资源贫乏,钢铁部门不适合在香港发展,工业部门以服装、玩具、电子电器为主。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4.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民工潮”的最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地区就业机会多,劳动报酬相对较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本题考查香港的经济发展状况;澳门的经济发展特点;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开放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条件。点评:香港和澳门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北与深圳相连;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南,北与珠海相连。香港为了克服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原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的这一系列限制性因素,发挥资金雄厚、技术发达的优势,采取“上天“和“下海“的方式,扩展生存空间。香港矿产资源贫乏,经济以国际贸易为基础,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拥有天然良港,香港是世界上进出口船舶最多的商港之一。香港的经济以加工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为主;澳门的主要经济支柱有:博彩业、旅游业、加工业、建筑业等,近年来博彩业比重有所下降;台湾省的经济以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澳门回归的时间为日,香港回归的时间是日。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地理
读“珠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各题.(1)珠江三角洲南临南海,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2)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的两侧,其中位于西侧的是②是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的赵鑫今年暑假计划乘坐火车到北京旅游,他可以从香港经过京九铁路到北京.(3)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形成了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前店后厂”.试分析这种独特的分工合作模式对两地区经济发展各有何积极影响.(4)香港与澳门人多地狭.为解决该矛盾,两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填海造陆、建设高层建筑.港澳地区的第三产业发达,其中澳门地区的支柱产业是博彩旅游业.(5)改革开放以来,香港的工业不断向内地转移,其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3点)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读“珠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各题.(1)珠江三角洲南临南海,位于______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2)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的两侧,其中位于西侧的是②是______特别行政区,香港的赵鑫今年暑假计划乘坐火车到北京旅游,他可以从香港经过______铁路到北京.(3)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形成了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______”.试分析这种独特的分工合作模式对两地区经济发展各有何积极影响.(4)香港与澳门人多地狭.为解决该矛盾,两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港澳地区的第三产业发达,其中澳门地区的支柱产业是______.(5)改革开放以来,香港的工业不断向内地转移,其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3点)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会考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珠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珠江三角洲南临南海,位于________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的两侧,其中位于西侧的是②是_______特别行政区,香港的赵&&&鑫今年暑假计划乘坐火车到北京旅游,他可以从香港经过_______铁路到北京。 (3)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形成了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_______”。试分&&&析这种独特的分工合作模式对两地区经济发展各有何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香港与澳门人多地狭。为解决该矛盾,两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港澳地区的第三产业发&&& 达,其中澳门地区的支柱产业是_______。 (5)改革开放以来,香港的工业不断向内地转移,其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地理
读珠江三角洲略图,按要求做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海洋M&&&&&&&&&&&&&&& ;省区:N&&&&&&&&&&&&&&&&&& 省;铁路线:C&&&&&&&&&&&&&&&&&& 线
图中字母代表香港的是&&&&&&&&&&&&&&&&&& ;代表澳门的是&&&&&&&&&&&&&&&&&
(2)珠江三角洲濒临海洋对该区的发展有什么有利条件(一条即可):
(3)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我国重要的沿海经济开放区&&&&&&&&&&&&&&&&&& 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利用其紧邻&&&&&& &&&&&&&&&&& 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办法和工商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加工制造企业,如纺织和服装制造业、& &&&&&& 等等。产品主要销往香港、台湾地区,及&&&&&&&&&&&&&&&&&& 国等地,形成典型的&&&&&&&&&&&&&&&&& 型经济。
今年一月中旬开始的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南方雨雪冰冻自然灾害曾使贯穿我国南北的重要高速公路交通干线&&&& &&&&&&&&&&&&&&&&&& 高速严重阻断,给我国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4)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读珠江三角洲和全国人均GDP增长曲线图,分析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珠江三角洲同全国相比,珠江三角洲一直&&&&&&&&&&&&&&&&&& 全国水平,它们的变化趋势是&&&&&&&&&&&&&&&&&&&&&&&&&&&&&&&&&&&&&&&&&&&&&&
科目:初中地理
读珠江三角洲略图,按要求做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海洋:M___________ ;省区:N&___________ 省&& 铁路线:C___________线
图中字母代表香港的是___________;代表澳门的是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濒临海洋对该区的发展有什么有利条件(一条即可):
(3)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我国重要的沿海经济开放区_______________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利用其紧邻_______________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办法和工商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加工制造企业,如纺织和服装制造业、_______________等等。产品主要销往香港、台湾地区,及____________国等地,形成典型的____________型经济。
今年一月中旬开始的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南方雨雪冰冻自然灾害曾使贯穿我国南北的重要高速公路交通干线___________高速严重阻断,给我国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4)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读珠江三角洲和全国人均GDP增长曲线图,分析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珠江三角洲同全国相比,珠江三角洲一直_________全国水平,它们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请将它们各自的有利条件填入框图内.A、资金
B、_百度知道
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请将它们各自的有利条件填入框图内.A、资金
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请将它们各自的有利条件填入框图内.A、资金&&&&B、土地&&&&C、面向市场广阔&&&&&D、管理经验&&&&&E、能源&&& &F、劳动力&&&&G、对外贸易发达&&n穿唬扁舅壮矫憋蝎铂莽&&&&H、技术港澳提供______,内地利用______优势,港澳利用______优势,把产品销往国际国内市场.
提问者采纳
港澳提供资金、管理经验和技术,内地内地利用图、能源、劳动力丰富优势,港澳利用对外贸易发达优势,把产品销往国际国内市场.故答案为:ADH;BEF;G.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 A2. B3. C4. C5. A1.祖国内地(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香港有丰富的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两地可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但并不是说香港所有的生产生活资源来自祖国内地、工业也都转移到内地,这根本是做不到的。2.珠江三角洲就近接受香港的产业扩散,引进大量资金和技术,形成“前店后厂”的区域合作模式。3.博彩业发达的是澳门而不是香港。4.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是中国大陆。5.素有“海上花园”之称的是澳门。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地理
读我国局部图,回答问题.(1)兖州市的小华乘火车到上海、广州出差,想计划先到上海,再从上海直达广州.根据图,请你帮助小华规划一下他依次所走的、距离最短的铁路干线.A、京广线--沪杭线、浙赣线--京九线&& B、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京广线C、京九线--沪杭线、浙赣线--京广线&& D、京沪线--沪杭线、浙赣线--京广线(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交通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的优势是.(3)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据图和学过的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优势.(答出一项即可).(4)图中甲岛的名称是,隶属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5)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三沙市位于南海,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请从位置、资源、交通、旅游等某一方面简要分析三沙市的重要性..
科目:初中地理
读我国局部图,回答问题.(1)兖州的小华打算乘火车到上海、广州出差.他计划先到上海,再从上海直达广州,根据如图请你帮助小华规划一下他依次所走的、距离最短的铁路干线A.京广线一沪昆线一京九线B.京沪线一陇海线一京九线-京广线C.京九线一沪昆线一京广线D.京沪线一沪昆线一京广线(2)图中字母A为铁路枢纽,C为珠江三角洲所在省区,其简称是.(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交通方面,B长江三角洲地区与C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B长江三角洲的优势(答出一项即可)(4)C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据图和学过的知识分析C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优势(答出一项即可)(5)图中甲岛的名称是,隶属于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6)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三沙市位于南海,管辖南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的岛屿及海域,请从位置、资源、交通、旅游等某一方面简要分析三沙市的重要性..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年山东省济宁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地理
读我国局部图,回答问题。
(1)兖州市的小华打算乘火车到上海、广州出差。他计划先到上海,再从上海直达广州,根据上图,请你帮助小华规划一下他依次所走的、距离最短的铁路干线
A.京广线-沪杭线-浙赣线-京九线
B.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京广线
C.京九线-沪杭线-浙赣线-京广线
D.京沪线-沪杭线-浙赣线-京广线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交通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的优势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
(3)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据图和学过的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优势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
(4)图中甲岛的名称是________,率属于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5)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三沙市位于南海,管辖南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的岛屿及海域,请从位置、资源、交通、旅游等某一方面简要分析三沙市的重要性。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学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济宁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局部图,回答问题(15分)。
(1)兖州市的小华打算乘火车到上海、广州出差。他计划先到上海,再从上海直达广州,根据上图,请你帮助小华规划一下他依次所走的、距离最短的铁路干线(& )
A.京广线-沪杭线-浙赣线-京九线&&&&&&&&&
B.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京广线
C.京九线-沪杭线-浙赣线-京广线&&&&&&&&&
D.京沪线-沪杭线-浙赣线-京广线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交通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
(3)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据图和学过的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
(4)图中甲岛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率属于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5)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三沙市位于南海,管辖南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的岛屿及海域,请从位置、资源、交通、旅游等某一方面简要分析三沙市的重要性。
科目:初中地理
题型:解答题
读我国局部图,回答问题.(1)兖州市的小华乘火车到上海、广州出差,想计划先到上海,再从上海直达广州.根据图,请你帮助小华规划一下他依次所走的、距离最短的铁路干线______.A、京广线--沪杭线、浙赣线--京九线B、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京广线C、京九线--沪杭线、浙赣线--京广线D、京沪线--沪杭线、浙赣线--京广线(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交通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的优势是______.(3)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据图和学过的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优势.______(答出一项即可).(4)图中甲岛的名称是______,隶属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5)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三沙市位于南海,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请从位置、资源、交通、旅游等某一方面简要分析三沙市的重要性.______.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协作座谈会
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协作座谈会
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定于8月1日上午8:30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协作座谈会”,主题为“创新 合作 共赢——构建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体系”。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定于8月1日上午8:30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协作座谈会”,主题为“创新 合作 共赢——构建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体系”。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主持人 黄友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服务于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中国外文局今天在这里举行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协作座谈会,探讨新形势下高层次翻译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为我国各领域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外文局对各位领导和来宾出席今天的大会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主持人 黄友义: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他们是: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第一常务副会长郭晓勇同志,原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项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明明大使,项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首席专家鲍川运先生,有年轻有为的外交部翻译室主任、项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建敏同志。让我们对各位领导和专家拨冗出席今天的会议表示欢迎和感谢!
主持人 黄友义:
出席今天大会的嘉宾还有:来自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中央纪委、中联部、中央政法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国防部、科技部、农业部、审计署、国资委、国家新闻广电总局、国务院法制办、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信访局等中央国家机关,中国作协、中国残联、宋庆龄基金会、中国记协和中国译协等社会团体的代表,以及来自部分中管金融机构、中央媒体、一些省市自治区外事办的有关领导和代表。中国外文局机关有关部室和局属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项目专家委员会的部分专家代表也出席今天的会议。再次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
主持人 黄友义:
我本人是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友义。
主持人 黄友义: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翻译事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全国翻译事业发展迅速,仅7月份就有两家中国翻译界的公司发布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的翻译服务项目,一个是7月5日传神公司在武汉推出的“语联网”全球发布活动,更多的是基于文字的翻译;一个是7月30日由中译公司推出的“译云”上线,电视台有专门的报道,有更多的全球呼叫系统和共享之外的全球传译服务。当然,它们各自还有其它的增值服务。在7月内,还有来自全国高校的200多位青年翻译专业教师,参与了全国翻译协会和全国翻译教育指导委员会举办的暑期教师培训班。另外,社会舆论也对翻译界显示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仅在7月份下半个月,我从自己所能看到的有限的几份报刊上就发现关于翻译的报道有3篇,一是第15期《读者》杂志,发表了外国一些关于翻译的趣谈,文章是外国人写的;二是27日的《文摘报》——《光明日报》的一个子报,文章题为“翻译的传奇故事”的文章;三是27日《环球日报》发表了“法兰克福机场增加多语种服务”的报道,可见媒体界对翻译非常关注。在这种需求面前,高层次翻译人才特别是中外高端人才的短缺仍然制约着我国经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也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外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主持人 黄友义:
按照中央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推动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要求,中国外文局在国家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的支持下,决定在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今天为此召开一个座谈会,就是要与全国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同志们一起商讨加强协作,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推进我国高层次翻译人才的队伍建设,提高我国对外翻译的总体水平。
主持人 黄友义:
下面请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中国译协第一常务副会长郭晓勇同志,就开展全国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协作的主要思路和举措作主题报告。大家欢迎。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欢迎各位莅临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协作座谈会。
今天,中国外文局在这里举行座谈会,与全国几十家单位和部门一起探讨高端翻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中央国家机关的国际合作与外联部门,有中央新闻出版和外宣单位,有中管金融机构,还有省级政府外事部门的代表。这么多来自方方面面的单位和部门同志共聚一堂,专门围绕高端翻译人才培养进行共同交流与探讨,据我所知在我国翻译领域还是第一次,因此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
本次座谈会的主题是“合作 创新 共赢——构建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协作体系”。希望通过这次座谈会,我们能够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凝聚共识,拓展合作,以项目为依托,构建起互利共赢的协作体系。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全国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的相关背景和意义以及项目的主要思路和举措,同时也为开展项目协作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引发大家的共鸣和思考,共同为推动高端翻译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使翻译工作更好地服务中外交流大局。我讲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关于基地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是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在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于2012年申报并获批的国家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开展这个项目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在这里归纳了三个方面:
(一)加强高端翻译人才培养是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迫切需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加快融入国际体系,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可以说无处不涉“外”,各种大型国际活动、国际会议、国际赛事在中国举行,各类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开展业务,日益发展壮大的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势头强劲,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大,这些无不需要翻译作为沟通的桥梁。可以说,在中国与世界日益交融的今天,翻译已经渗透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尽管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交往越来越频繁和密切,但是我们仍然看到,国际社会对中国和中国产品的误解和偏见仍然大量存在,中国的声音、中国的意图也常被误读、误判、误解,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的格局上所占的比重与我国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国力依然不成比例,我们还需要花更大力气跨越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向世界生动而且形象地说明中国,提升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这更需要翻译特别是中译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译外在翻译行业中的比例仅占总业务量的30%,在2012年的调查中这一比例已经达到54%。在某种意义上,中译外的重要性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翻译工作的问题,而是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家利益的战略问题。
由此可见,随着中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走出去”的任务越来越重,对翻译特别是中译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二)加强高端翻译人才培养,是解决当前合格翻译人才严重短缺、促进翻译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翻译行业和翻译人才队伍建设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对翻译工作有着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翻译工作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无疑是合格的翻译人才短缺问题,而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短缺,是极度短缺,尤其是能够承担日益扩大的对外文化交流任务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翻译人才严重匮乏。
目前我国翻译人才从数量、质量,到培养方向都远不能满足需求。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截止2010年底,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职专业翻译人员,也就是获得翻译职称的人员不足3万人;通过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的人数也仅仅是2.7万人;起步不久的翻译本科和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迄今为止培养出来的翻译专业毕业生据估测也只有几千人。这样一支规模有限的专业队伍难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的需要。从翻译的巨大需求和当前有限的获得翻译资质人员的数量来看,目前从事翻译工作的主体是不具备翻译专业资质的“业余翻译”或“兼职翻译”,而不是“职业翻译”。这些业余和兼职翻译的水平千差万别,翻译质量难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外交流的有效性。这在中译外领域体现的尤为突出,由于中译外人才培养周期长,高端中译外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与文化的大国,直到今年才有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缺乏翻译大家的译介。
此外,目前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尚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缺乏实践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方式,这也是造成高素质人才缺口,进而制约整个翻译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才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基石,人才培养处于整个行业的上游环节。因此,抓好高端翻译人才培养,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翻译行业快速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对翻译工作的更高的要求。
(三)建设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是外文局自身使命的进一步延伸,是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翻译培训工作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外文局作为新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专业的对外传播机构,自1949年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神圣使命。60多年来,萧乾、叶君健、杨宪益等一代代翻译大家汇聚在外文局,也形成了一支人才荟萃、薪火传承的外文局翻译人才队伍,尤其以中译外力量见长,在党和国家对外传播和软实力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作为中国翻译协会的业务主管部门和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实施单位,外文局也担负着参与推动中国翻译事业发展的责任,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外文局翻译工作统筹能力,为我国翻译事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是外文局直属的专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50年的历史。1964年,中央为解决符合外宣工作需要的外语翻译干部短缺的问题,组建了外文局培训中心,当时叫外文局香山外语干训班,为各条战线培养了一大批外语翻译干部,也形成了翻译和外语培训的优良传统。近十年来,培训中心认真总结外文局翻译干部的培养经验,配合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的实施,逐步开始面向社会开展高质量的翻译培训,并与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建立长期合作,连续十年开办中美蒙特雷高级翻译培训班,与国务院国资委外事局合作,连续六年为中央企业外事翻译人员开展高强度翻译集训。十年来,累计培训中高级翻译人才近万人次,培训对象遍布于中央国家机关、地方政府部门、中央企业以及驻华使领馆、大型跨国公司等,形成了日益成熟的以实践性、应用型为特色的课程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为进一步建设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可以说,开展基地项目,既是从党和国家对高端翻译人才的客观需要出发,也是为了切实解决我国翻译行业人才短缺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有外文局和外文局培训中心自身的良好基础作保证。
希望以上的几点介绍能让在座各位对这个项目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二、基地项目的主要思路与举措
基地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部署,自觉服务于软实力建设和对外工作大局,依托外文局60余年来在对外翻译实践领域的资源和优势,充分利用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多年来在翻译专业技术人员后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上积累的丰富经验,整合国内外资源,以课程研发为中心,以师资建设为先导,围绕我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的人才需求,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走出去”,打造基于实践需要的、产学研相结合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和输送平台,形成以人才培养为龙头的可持续发展的翻译培训服务产业体系。
具体来说,基地建设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建立以应用型和实践性为特色的高端翻译教学体系,打造翻译专业后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的教学平台。
在项目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立足于高端翻译培训的专业化、技能化,坚持以翻译技能应用训练为主线,形成以“内知国情外知世界”,“中国故事 国际表达”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大纲,在培训实践中开发高端应用型翻译教材或教辅读物;坚持翻译技能培训与翻译工作实务特别是翻译岗位实践相结合,适应各专业各领域最新的发展变化,对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进行灵活及时的调整,形成满足不同需求、紧随实践发展的翻译课程。此外,要在国内外积极开展合作,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二)建立互利创新、合作共赢的项目协作机制,打造一批精品培训项目,创新高级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专业化、职业化、技能化的翻译产业发展方向,与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需求较大的单位和部门在人才开发、培养、交流、使用等方面建立多边互利协作工作机制,实现人才、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协作机制以人才培训服务和人才库共建共享为协作的主要载体,融合专家师资和课程资源支持、特定行业语料库合作开发、高端翻译人才队伍建设解决方案等多种形式的协作内容。
外事部门、外宣单位、中央企业由于使用翻译人才数量较多,因此适于作为首批项目协作对象。随着协作机制的逐渐完善,还可尝试向对外经贸部门、金融机构、大型外向型企业、大型语言服务企业等拓展协作,进一步推动专业化翻译人才的培养。
(三)搭建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在线教育平台,开发高端应用型翻译培训数字化教育培训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融专业资讯、在线课程、教学语料库应用、翻译实践及语言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网络平台,为在职人员的不脱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便利。
同时,与高端应用型翻译培训核心课程开发相结合,开发建设适应不同行业和专业需求的专题化教学语料库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不断丰富高端翻译培训的教学手段。
(四)建设以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为骨干的翻译人才库,以人才交流和语言服务为基础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积极和用人单位建立行之有效的产学研结合模式,进一步完善翻译专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造就不仅有良好的中、外文语言基本功,同时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以及广博的社会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技术运用能力的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争取在三年内,重点培养一百名左右高端口笔译人才,使其成为高端翻译领域中的领军人才;从所培训的学员中评估选拔出一千名左右能够胜任国家重大翻译任务的多语种口笔译人才,成为高端翻译领域的骨干人才,初步构建起“科学评估选拔,分级分类管理”翻译人才库。同时,不断加强入库人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人才库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人才保障能力,向社会提供有资质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和有品质保障的语言服务。
基地项目既是一项高端翻译人才培养项目,也是一项翻译产业发展项目。做好人才库建设,才能具体实现人才培养与语言服务的有机结合,才能为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这是第二个方面的情况。
三、对基地项目协作的建议
基地项目还是个新生事物,尤其是是项目协作,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循。这里对实际中开展项目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坚持服务大局,突出重点。
自觉服务于我国“大国是关键,周边国家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对外战略布局,积极顺应中国文化“走出去”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趋势,重点围绕与周边国家、大国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关的语种和地区开展培训协作,重点针对我国目前各地区各部门承担的重大国际活动国际会议的翻译人才需求开展定制式专题培训。
自觉顺应中国文化“走出去” 及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趋势,以党政文件与中国特色词汇翻译、跨文化翻译等为主题,可重点培养中译外领域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以文化、时政、历史、新闻等专业领域为主,可重点培养高端笔译人才和翻译定稿人;以外事外交、国际经贸、金融、法律等专业领域为主,可重点培养多语种高端口译人才;以翻译所涉及的中西方文化背景和国际化运作为重点,可深化翻译学习的跨文化内涵,加深对中西方在思想、语言、宗教、社会习俗等深层次的理解。
2、坚持合作共建,开放办学。
利用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整合国内、国外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通过建立协作机制和人才库实现人才需求、人才培养、人才交流、人才使用的有机融合,推进基地共建共享,发挥基地平台效应,实行开放式办学,使基地的优质培训资源能够为我国高层次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最大效用。
在全国范围内,通过专题讲座、短期培训班、在线学习等不同形式,努力扩大高端翻译培训的覆盖范围和辐射人群,让全国广大翻译工作者能够通过参加此类培训了解高端翻译人才基本标准,不断提高全社会对翻译人才和翻译工作的正确认识。
3、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以基地为平台,围绕高端翻译人才培养使用需求,连结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的相关单位和部门,凝聚多边优势资源,互通有无,互助互利,创新人才培养使用合作模式,真正实现与利益相关方实现共赢发展。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实际,在开展项目协作的过程中,应注意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开展培训协作。
4、坚持公益性与产业化相结合。
要正确认识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的公益性特征,用好国家财政资金,在基础课程研发、教学资源库建设、在线教育平台搭建及高端精英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又要大力探索产业化发展道路,在人才培训、人才交流及语言服务等方面积极利用市场机制的活力,疏通产业链,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人才培养和输送平台、语言服务供需平台等,将通过培训凝聚起来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翻译产业体系。
同志们,高端翻译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积极付出努力。希望今天这个座谈会,能是一个好的开始,外文局愿与在座的各位携手合作,互利共进,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共同推动我国高端翻译人才队伍建设,为国家共同培养一批高端翻译人才,为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增添动力,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和中外交流合作做出新的贡献。
我就讲这么多,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 黄友义:
感谢副郭局长做主题报告。郭副局长的报告深入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翻译事业和翻译人才队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具体介绍了基地建设及项目协作的主要思路和举措,特别是在第三部分,对今后建立良好的长效协作机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愿景,这些都是一个框架性的设想。下午大家还有机会在小组讨论如何建好这个基地,为我所用、为大家所用,为公司、部门、地方翻译人才建设服务,请大家在这些框架下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主持人 黄友义:
为了确保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我们组建了由数十位国内外资深翻译专家和知名学者构成的翻译委员会,为大家服务,作为这个项目的业务指导和具体服务的机构。我们特别聘请了美国蒙特雷国际翻译学院鲍川运教授担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和首席专家。鲍老师自己毕业于北外的“译训班”,后来在联合国长期从事联合国的翻译工作,后来又投身于教育,在蒙特雷大学从事翻译教育。最近这些年,特别是他担任翻译学院院长期间,每年回国参加翻译界、教育界的翻译人才和翻译教师的培训,也为中国翻译界的国际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我们欢迎鲍老师发言。
谢谢黄局长。各位领导,在台上的和在台下的都是领导,各位领导好!刚才两位局长对这个问题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我想从具体的方面把中心的定位说一说,我从三个方面讲一讲:一是为什么这个事情高等院校不做,或者是高等院校做不了;二是在高等院校之外为什么由外文局来做;三是什么样的培训体系是可行的。
现在各种各样的基地已经很多了,我们现在又办了一个高端翻译人才培训基地,对它的定位,很多人会提一个问题,它是不是在大学之外并行的这样一个体系?是不是觉得大学培养的人不够,我们再另外培养?实际上这个定位应该很清楚,在大学、在现有的高等院校体系下,严格意义的高端人才不一定能够培养出来。它不应该是并行的,它应该是对高等院校之后毕业的学生,包括研究生、翻译专业的毕业生再加把火。刚才两位局长都说了,高端人才、高素质人才极端缺乏,我们现在缺的不是人,而是高质量的。大学高端教育的体制,特别是翻译教育,这些年来已经理顺了,原来的翻译教育依靠于本科,后来在翻译界人士多方的推动下,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本科、研究生、博士这样的完整体系。
近年来,光是MTI翻译专业硕士,全国就有159家,每个地方如果招十人二十人的话,每年毕业多少人?数量不是太大的问题,但质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大学教育有两个局限性,一个是学制,比如说本科,是打基础。MTI硕士阶层应该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国内少数院校也的确能够做到这一点。但大多数的学校是做不到的,学生从本科直接进入硕士,学两年,慌慌张张过去了。再有就是很多院校上课上不了四个学期,第三个学期大多数就要写论文、找工作,有的学校甚至只开两个学期的课,上一年,第二年就让学生实习、找工作、写论文,教育从学制上不能保证,即使是三年的,少数学术型的研究生课程,第三年也是不上课的,头两年的课也比较偏理论。第二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比如说知识和能力的问题,在现在很多研究生的课程重视学术水平,比较着眼于讲理论的东西,包括现在的MTI的情况也是有一些局限性。比如有的学校开课,我们看成绩单,这个课的种类非常多,几十门,一看这个人就非常有能力,光是翻译课的话,科技翻译、法律翻译、文学翻译、文本翻译等多少门课。如果每一堂课都开得那么细,每一个老师为了体现他的学术水平,要准备关于这门课的理论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对这个类别的翻译讲一套理论,结果学生就重复听了很多不同的理论,知识比较多,但能力比较弱。就像郭局长说的,有些翻译培养与实践脱节,就是这个问题。很多课程的设计,观念上还没有转变过来,所以培养的更多的是学到知识,但翻译能力没有建立起来。
举一个例子,前几年联合国在全世界招聘口译,在全世界有上千人报名,最后挑选了十个人,这十个人没有一个是应届毕业生,包括高级翻译学院的,全都是在职场上工作了七八年、八九年出来的人。这说明一个问题——当然我们不能拿联合国的标准作为高端人才的标准,但也说明一个问题,现有的翻译人才培养的体制,大多数情况下还不能够培养出各个单位所需要的独立完成翻译工作的高端人才的需要,所以在高等院校之外需要进行这样加一把火的培训。这也符合目前世界教育的趋势,从世界教育趋势来看,继续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要,终身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也是能够帮助我们改变人们的一种心态,就是不要急躁、不要浮躁,小学要做中学的事、中学要做大学的事,大学的时候恨不得把研究生的事做完,应该慢慢学、慢慢累积,从高等教育来讲只能够做到这一步,能培养成什么样就什么样了,毕业就走人了,后来的事就要通过院校体系之外来做。这是第一点。
第二,由谁来做。院校体系外的翻译培训机构很多,多如牛毛,但从高端培训、继续教育角度来讲,从世界范围来看通常有四个方面,高校提供、政府提供、行业组织、公司,这四个方面各有各的职责。一般来讲,高校所做的是基础教育,到社会上以后,如果不再培训,那就是用人单位在工作中学,培训成本由用人单位来承担。再有就是政府通常会组织这样的一些培训。行业组织,像地方组织的培训。还有公司,公司主要是着眼于公司内部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讲,外文局有外语干部培训的长期历史,当然它也是政府机构的一个部分。一般来讲,要符合几个条件:一是一个全国性的机构,一个地方性的机构做不了这样的事情,二是要有号召力、影响力。要有雄厚的资源,同时也可以调动各方面资源,这点非常重要,不管什么人在世界任何地方,需要的话可以把他调来,这样就保证了师资的力量。
三是什么样的教育体系是可行的、靠谱的,如果说这个训练脱产训练两个星期,过两个月再训练两个星期,这样肯定是不靠谱的。这个与很多短期的培训没有什么两样,关键是要形成体系和跟踪。刚才两位局长都谈到,在具体的实施中,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有面对面培训,之后有一个跟踪,只能通过现在的技术和网上跟踪,规定一定的时数、一定的作业量,由老师辅导。面对面的训练之间还不能短于一定的时间,要考虑到学生的消化吸收,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时间。比如说第一次到第二次之间,起码得隔一段时间,我的作业,我讲的东西能够消化了,然后再第三个月或者是第四个月再来一次,要有适当的消化练习的时间,这样形成一个体系,这样是比较可行的。线上非对称的学习方式,并非是实时的作业布置给你就完成。
其次是入学条件。这不是一个普及性的项目,而是一个高端培养。进来的学生要有测试,学生要有培养潜力和资质,在这个基础上培养一个真正顶用的人才,培养一个是一个,进行测试。这样经过有体系的培训、经过测试、经过考试,应该说是比较可行的。
第一个是作为定位,这个培训不是和高等院校平行的为了增加人数的培养,而是在高校毕业之后再加把火进行高端人才的培养。第二个是有这么多的机构,为什么由这个机构来做?有几个方面的条件。第三个是课程怎样设计能够做到切实有效、务实,真正重于实践,而不是做华而不实的东西。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 黄友义:
谢谢鲍老师从三个方面作的阐述。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去年全国翻译高级职称评审的时候,去年是第一次评一级翻译,也就是副议审,采取新的形式,先通过考试,然后再评。评的时候有几个年龄很小的青年翻译被评上了一级翻译,我参加评审的时候,有几个年轻的翻译是科技部科技交流中心的,他们也很有自信,他们提供的材料里都有自己的录像,比如说给刘国委当时做现场翻译的。我们当时很惊讶,这几个小孩的工作年龄不太长,为什么他们提供的材料是本人的录音录像,还有文字的,这么好?我们几个评委分析这几个人,一个是这些人毕业于正规院校,接受了专业的外语教育。还能够看得出来科技交流中心给他们提供了很多的实践机会。后来我们看简历,发现他们都参加过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的短期培训。我们自己也得到了安慰,觉得这也真为社会做了贡献。某种意义上说现在建设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对很多人来说天下掉馅饼,突然国家要给一笔钱,外文局要整合全国的资源,为各个单位培养人才,我觉得这从总体上来说是对大家有利的,刚才鲍老师从几个方面又阐述了一下。实际上我们每天头疼的事情很多,昨天有企业的一位年轻翻译给我们说,我们要“主公布”,我们叫“群公布”。三月份习近平主席访问莫斯科,在电视上看到有一米厚的积雪。我不知道习主席是不是念的稿子:“大好的春耕时节,我们来到莫斯科”。三月底莫斯科一米厚的雪,不可能是大好春耕时节,但是稿子就这么写的,对翻译实时的挑战就在了,所以挑战在,培养就需要跟上。
主持人 黄友义:
下面我们请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张建敏同志发言,大家都很熟悉,估计在电视上常见他,我们不做过多的介绍,请张司长讲话。
谢谢黄局长。首先,我很高兴代表外交部翻译室出席此次座谈会。刚才听了郭局长的报告,我有两点突出感受,一是倍感振奋。这个项目是由国家财政专门拨款来做的。现在国家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政府楼堂馆所一律停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财政还专门拿钱来用于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我觉得这充分体现国家对翻译工作的重视,因此感到非常振奋。第二点感受是满怀信心。因为我今天早上才看到与会人员的名单,看到专家委员会的名单,确实让我感到惊喜,这么多的专家、这么多的单位,有国家的部委,也有地方外办,参加今天的座谈会,确实体现了方方面面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我想有外文局有力的组织和领导,大家热情的参与和积极的贡献,我们这个项目一定会达到预期目的,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翻译人才。我对前景充满信心。
对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来讲,翻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还需要让更多的人充分了解和认识到翻译的重要作用。新时期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世界也更加重视中国。中国的地位、影响在不断提升。翻译的内容也在不断拓展,形式在不断丰富。
前不久外交部部长王毅在“世界和平论坛”的演讲中提出,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他指出不仅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还要打造中国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升级版,与世界共享机遇、共创繁荣。这也意味着翻译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机遇、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翻译水平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对外形象和我们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效果。随着对外交往日益增多,提高各部门、各地区的翻译水平、培养高端翻译人才的任务应该说是刻不容缓,所以这个项目的出台,我们这个座谈会的举行确实是时机非常好,因为这会有助于我们推进全国高端翻译人才的建设、促进对外交流,进一步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和科技影响力。
说到外交部翻译室,我们主要负责国家重要的外事活动、外交文件和文书的英语、法语的翻译工作。我们是一支应用型为主、实践性很强的翻译队伍,中央领导、部领导和社会各界确实对这支队伍的表现颇为关注,我们现在对每年到翻译室工作的年轻同志,在入室以前就进行岗前培训,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也不间断地对所有的在职同志进行在职培训,多年来积累了行之有效的做法。根据部领导的指示,我们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帮助地方外事系统提高水平。我们也到高校做一些翻译讲座,今后我们也愿意在这个项目的框架下,更多地参与、积极介绍我们的一些好的做法。
最后,我想讲让我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我感到很惶恐,但我也认识到这是对外交部翻译室的看重。我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多向大家学习,也通过自己各方面的努力,带好翻译室这支队伍。我们现在非常有幸,社会上叫“啃老”,我们翻译室也在“啃老”。陈明明大使等其他几位大使是我们翻译室的专家,每每遇到工作上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会向老领导讨教;在笔译工作中遇到一些翻译难点,也会向老专家请教。我也给同志们说,虽然我们是在啃老,我们是依靠,绝不依赖,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快成长。所以我想表个态,对这项工作,我们觉得是非常有意义,我们也愿意积极参与。我相信随着我们全国高端翻译人才数量的增多,水平的提高,我们翻译室的工作也会从中受益,也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加入外交部的翻译队伍,使我们的工作再上一个新的水平。所以我们期望通过各界,特别是兄弟部委、外办、高校等方方面面的精诚合作,让我们为提高中国的翻译事业,提高中国对外交流的水平一起努力,谢谢大家!
主持人 黄友义:
谢谢张主任讲话。我们这个基地的建设有外交部翻译室的参与,有原主任、现主任的加入,我觉得从培训的师资队伍层次,从培训的角度和行当方面讲都非常重要,我们也非常感谢陈大使、张主任都欣然同意参与基地项目的建设。
下面我们请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赵丽君同志发言。有请。
各位同仁,大家好!刚才郭局长作了翻译人才主旨报告,对基地项目及未来的考虑作了全面的报告。蒙特雷翻译学院鲍川运教授和外交部翻译室张建敏主任的发言对我局的翻译人才培养工作启发非常大。外文局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对外传播机构,事业发展需要大批外向型国际化的专业人才。下面我受外文局人事部的委托,结合外文局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工作向大家作一简要的汇报和交流。
一、外文局关于翻译人才培养的举措。
从2003年起,中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干部培训工作,为我局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外文局也制定了一个培训计划,逐步加大了对翻译等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这个力度逐年加大,培训工作进入规模化、系统化、专业化的阶段。目前,十年来,外文局涉及各个领域的规模培训工作已经进入到了系统阶段,大规模培训工作也整整运作了十年。这些人才的培养全力支持了我局各方面事业的发展。
一是对全局翻译人才进行分层次、系统化的培训。我局开展大规模培训以来,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是分层次、分批次进行的。翻译类的培训已经成为外文局全年培训计划中一个常规的计划项目,自2005年起,培训中心联合蒙特雷翻译学院八年举办中美高级翻译培训班,主要是邀请蒙特雷翻译学院的一流师资前来授课,主要内容为口笔译能力提升,每期均有11名青年翻译骨干参加。自2008年起,培训中心连续举办了五年定稿人培训班,外文局的定稿人,其中四期为英文定稿人培训班,一期为多语种定稿培训班,通过持续系统的培训,大力提升了各单位、各语种编译骨干的整体业务素质,审定稿水平及带队伍的能力。
二是定期组织专业翻译人员赴海外培训学习。自2004年以来,我局共累计选派了200名外语和翻译骨干赴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士、德国、澳大利亚、埃及、墨西哥、日本、香港等海外知名院校学习翻译、新闻出版和管理专业知识。我局海外培训从最初的每年2-3个项目选派1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每年10余个项目选派约30人,其他下属各个单位也普遍开始利用自身驻外机构和有关资源开展海外培训。近十年来的实践表明,海外培训在培养外向型人才队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对于促进学院提高外语水平,特别是熟悉对象国的国情和民意,了解对象国文化,学习先进的传媒经验,了解海外媒体如何对外报道等方面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每年我们海外培训回来的人要做汇报会,大家感觉提升和收获非常大的。
三是举行全局性翻译比赛。外文局从2008年开始举办全局性的翻译比赛,到今天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主要是在全局营造良好的业务氛围。翻译比赛调动了翻译人员对业务的钻研精神,他们也能通过比赛充分了解自己的实际翻译水平,也加强了全局整体翻译业务能力的建设。翻译比赛我们会选出前14名的翻译人员。
四是实施导师制,开展岗位练兵。从举办系统培训,派往海外学习,举办翻译比赛,外文局还实施了导师制,因为外文局的老专家非常多,以老带新,主要的导师制是突出岗位练兵,尤其是刚入职的新员工,老翻译专家丰富的翻译经验和细微指点,既是最快捷的学习方式,同时又是一个针对性最强的培养方式。
五是制定外语人才补贴政策。为激励和留住翻译人才队伍,从2009年起外文局实施了外语人才补贴制度,由局专拨资金定向补贴外语干部队伍,根据不同的外语水平补贴不同金额标准,既照顾到面,也突出了对高端业务人才的倾斜。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政策,但刚开始实行的时候,也面临不少的阻力,但局领导一直坚持。制度实施效果很好,导向作用也是非常突出的,很多对外语专业毕业的年轻人也积极加入到外语专业学习,参加翻译资格考试,考取资格证书。这为我局国际化发展储备了人才。这是非常好的补贴政策。
六是承担国家级翻译任务。外文局每年承担大量的国家级翻译项目,比如政府白皮书、国家级对外出版项目等,这些项目对翻译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政治性要求高,时间紧、难度大,翻译人才的最终锻炼还要体现在众多的项目当中,锻炼翻译人才,尤其是骨干人才,通过一系列承担国家的重要项目,也成功锻炼出一支出色的国家级的翻译队伍。
这是外文局在翻译培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二、关于翻译人才培养的几点设想。
今年五月,中央外宣办主任蔡名照同志到我局调研的时候提出,要持之以恒地关心、帮助、支持外宣干部成长,尤其是外语等核心人才。我局人才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国际传播外语人才队伍培养目标是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专业知识、工作作风严谨、能够胜任各项对外传播任务,在业界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知名度的国际传播外语人才队伍。
外文局将充分发挥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平台及资源优势,以及培训中心多年来在翻译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上的积累的丰富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力争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核心竞争优势突出的翻译人才队伍。
围绕这支队伍的培养目标,特别是结合基地项目,有以下几点设想:
第一,建立高端翻译研究交流的机制。要组织外文局内的定稿人和离退休专家定期围绕以外宣、时政、文化等专题的翻译进行研究、研讨,梳理最新的翻译案例,开发紧随实践发展的翻译课程,确保我局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始终站在全国的领先水平。
第二,建立并进一步梳理、细化外文局的翻译人才库,将外文局的翻译人才进行重新梳理和细化,初步建立全局多语种翻译人才库,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奠定基础。
第三,开展翻译人才轮训及继续教育工作。按照翻译人才成长的规律,结合我们翻译人才库的建设工作,每年对纳入人才库的翻译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分批次的继续教育的轮训。刚才鲍川运教授也讲到,翻译确实是一个长性的工作,我们在这个方面要做持之以恒的努力,尤其是要将最新的翻译研究成果在轮训当中体现出来,进一步巩固大家的翻译水平。
第四,进行口译人才选拔和培养。通过翻译基地项目,开发口译人才选拔系统和培训模式,坚持每年选拔局内优秀的青年笔译人员进行口译训练,利用三年的时间,努力为每个单位培养2-3名优秀的口译人才,这样口笔译能够综合型、复合型地发展。目前外文局的口译队已经组建起来。
第五,坚持开展多语种的翻译培训。通过翻译基地建设项目,每年坚持开展法、德、俄、日、西、阿等语种的培训,为外文局多语种翻译人才培养整合优质资源,创造学习交流平台。同时,根据外文局的事业发展需要,时机再成熟时,再开展韩语、斯瓦西(音)语、印第语、捷克语等小语种的培训,这也是服务和围绕我们国家外交的大局。
第六,针对翻译干部开展跨文化和对外传播的系统培训。以提升翻译人才的文化素养和理论素养为目标,继续加强与海内外高校的合作,探索新的培养渠道和模式,继续与社科院、研究生院、人大新闻学院合作,开展国际传播方向研究课程班的项目。这是外文局推的很重要的项目,主要是外文局招收的外语人才在工作之后直接进行新闻采编一合一的工作,需要补新闻和国际传播方面的课程,所以我们和社科院、研究生院,也正在和人大新闻学院合作,对外文局的外语人才进行这样的培养。也与人社部高研班为基础,组织研发高端跨文化交流的课程,更好的国家外宣人才培养工作。多年的教育培训工作,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翻译人才不仅是语言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熟悉对象国的语言文化、价值观,做一个跨文化交流的,能够跟对象国真正打交道的全面复合型人才,所以以语言为基础,服务于跨文化交流的课程和培训。
第七,开展领军人才选拔与培养。研发翻译人才选拔机制,对高潜能人员进行培养,建立理论人才后备库,建立翻译领军人才研究交流平台,帮助他们提升理论研究,重大翻译项目实施能力,同时我们创造更多的国际交流和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国内权威,在国际翻译舞台上很知名的领军人才的队伍,也能够带领外文局翻译人才队伍在外宣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第八,进一步开展翻译导师制的工作。通过进一步整合国内外的翻译专家资源,尤其是以外文局离退休专家资源为主,选拔优秀有培养前途的翻译骨干,指定导师,通过导师的传帮带更好地促进翻译骨干人才的成长。在激励项目里也有导师制,在激励高分班上要推导师制的举措。
第九,做好翻译资格考试考前培训和翻译岗前培训的工作。目前全局七个语种翻译的初中级职称评选,基本上是以考代评的方式,结合全局翻译职称考评工作,通过举办英语在内的部分语种的翻译资格考试考前的培训班,提高翻译人员的考试通过率。同时也加强对其他语种人员的培训,主要的目的是扩大翻译人员的队伍基数,也包括其他外语的人才,甚至不是外语的人才。因为外文局外向型的国际化队伍的导向型要求很多,还有一些非外语人才也加入到了翻译资格考试的过程当中,同时对于取得翻译职称,正式上岗前也进行了专门的岗前培训。
翻译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渐进的过程,需要持续坚持才能看到成果。外文局一直将翻译和中译外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核心能力来抓,并将以翻译人才为核心的外向型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培养作为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伴随着外文局的改革发展,外文局将在翻译人才,特别是高端翻译人才队伍培养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以上是外文局关于翻译人才队伍培养方面的举措和未来的设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想与大家进行交流。在此我也代表教育培训中心感谢各位在百忙当中出席项目协作座谈会,并衷心地祝愿和全国的各位同仁一起携手为全国高端翻译人才培养作出贡献,一起携手支持我们国家的国际化进程。谢谢大家!
主持人 黄友义:
谢谢赵主任发言。按照会议安排,现在是茶歇时间。
主持人 黄友义:
各位同行,现在继续开会。
经过上午前半阶段的会议,大家对我们想要建设的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外文局承担并实施的一项国家级的项目,也是高端翻译人才培养领域里面的一个项目,是为全国各界的翻译人才培养服务的。因此要做好这个服务,除了外文局自身要付出的不懈努力之外,更需要全国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支持。我们今天特别邀请几位来自国家部委和地方外办的同志们,在这里跟大家就如何发挥好高端人才培养为各界服务的主题做一次交流。
首先请国务院国资委外事局副局长徐爱波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尊敬的郭局长、黄局长、建敏主任、鲍老师,各位专家、各位同行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国务院国资委外事局徐爱波,根据会议安排,今天由我来地区国资委外事局参加这个座谈会并做交流发言。
首先要感谢主办方邀请并举办这次会议,为各部委、省市自治区外办的负责人进行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刚才聆听了郭局长、鲍老师、建敏主任的报告和主题发言,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都是我十分敬佩的老师,有几位专家还是我们中央企业高级外事翻译班的授课老师,我也借此机会代表国资委外事局感谢外文局教培中心,感谢各位老师,尤其是鲍老师对中央企业高级外事翻译培训班给予鼎力支持。
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公益性的项目,它的突出特点是高端和应用,其主要目的是整合国内外资源,围绕各行业、各领域的人才需求,构建高端应用型翻译教学体系,创新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进一步提升我国翻译实践水平更好地推进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服务中国文化和中国企业“走出去”。
我们对这个项目非常期待,也很有信心,相信外文局教培中心有能力、有实力实施好这个项目。
2008年以来,国资委外事局会同中国外文局教培中心,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共39期中央企业高级外事翻译培训班,已经有近千名中央企业外事翻译人员参加了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个培训班已经办成了国资委的一项精品工程,得到了我委领导和中央企业负责人的充分肯定,广受中央企业外事翻译队伍的欢迎,为中央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为了培训外事翻译人员,我们当时也想了很多办法,早在2005年我受外事局局长的委托,就北京市的翻译培训市场进行了充分调研,根据国资委分管外事工作的黄副主任的指示,我们的工作是要抓重点、做精品、出亮点,后来经过甄选和比较,最后选定在外文局教培中心培训我们局的翻译干部。
2006年7月,我个人也在外文局教培中心参加了一期翻译培训班,亲身感受到了鲍老师和施晓菁老师等专家高超的教学和实战水平,领略了他们身为联合国资深译员的风采,本人受益匪浅,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通过亲身经历,我们决定与外文局教培中心联合举办中央企业高级外事翻译培训班。这几年国资委外事局的翻译干部每年的七八月份都会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参加培训,他们的翻译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为国资委有序有效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作出积极的贡献。
我们这个班以师资雄厚著称,以外文局教培中心为平台,权威性毋庸置疑,国资委外事局与外文局教培中心的合作堪称强强联合,在师资配备上,我们的授课师资阵容豪华,集中了国内外翻译教学水平高超,实践经验丰厚的名家大师,代表了翻译界的最高水准。包括坐在主席台上的黄友义老师,经常给我们做讲座,外文局资深专家林国本、徐明强、美国蒙特雷国际高级翻译学院的鲍川运老师等老师,施晓菁老师,还有外交部前驻外大使任小平、鲁培新等,以及国际译联前秘书长佛兰斯(Frans De Laet),还有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对外经贸大学、人民大学等高校翻译专业的知名教授,鲍川运老师是我们这个培训班的课程总设计师。
在课程体系方面,培训班的功能模块、训练科目的设计不断合理化,内容设计涵盖了翻译学习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主要的技巧、技能,注重结合中央企业的外事工作实际,突出实战应用。培训期间,我们还在学院开展中间开展了中央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专项调研,为进一步掌握学员的需求,深化中央企业外事翻译培训,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培训班实现了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标。
为了实践“十二五”期间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国资委制定了国资委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五大战略——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和谐发展五大战略,我们培训班的目标正好贴合了五大战略中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和人才强企战略。
大家知道,中央企业是共和国的“长子”,大多处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行业和关键领域,肩负着发展国民经济、推动社会发展、创新科学技术、增加人民福祉,增强国家实力等重要责任和使命。自国资委成立十多年来,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12年底,国资委监管的117家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达到了31.4万亿元,2003年3月份国资委成立的时候,196家中央企业的总资产只有7万亿美元。2012年底,这些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2.3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266.71亿元,实现净利润9203.4亿元,上缴税费18362.8亿元,截止到2012年底,我们有106家中央企业在境外和港澳地区投资设立了7000多家境外单位,其中境外子企业有4500多户,境外机构有2489个,中央企业的境外经营单位资产总额为3.7万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4万亿元,占中央企业总收入比重接近了20%,实现利润总额1359亿元,净利润是932.4亿元。
中央企业在境外承揽的合同金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就有34个,项目预计总收入1.3万亿元。这些成绩的背后,我们的中央企业有一批既懂业务,外语水平又好的骨干力量在支撑着。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虽然中央企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不少中央企业的境外资产出现了重大损失,有的还造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原因是多样的,包括不熟悉国外的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环境以及急于进入国际市场而对风险评估不足等方面的原因。我们中央企业领导反映比较强烈的是缺乏各种人才,特别是具有语言交流能力强的国际化精英人才,多年来的外事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翻译工作之不易。
黄局长曾经说过,外语专业出身,不一定就能当好翻译。一个优秀的翻译人才需要具备跨文化的能力。鲍老师曾经把翻译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付型翻译,第二类是熟练型翻译,第三类出神入化型翻译。我们做翻译的都希望通过各种翻译培训,从对付变成熟练,并逐渐从熟练变成像主席台上坐的各位专家老师一样,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此乃翻译的最高境界。
各位同行,中央企业外事翻译人才培训,为整个中央且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系统性、长远性等特征,为此我们也希望中央企业的外事翻译队伍能够成为高端应用型、公益性项目的受益者。谢谢大家!
主持人 黄友义:
谢谢徐局长发言。国资委对翻译培训是下工夫最大的一个单位,刚才已经介绍了,外文局教培中心的培训项目已经30多期了,好象是在去年还是前年,媒体上有报道,苏丹中水公司29个员工被武装分子劫持作为人质,后来媒体上有报道,29个人里有一个人是翻译。我想那几天被绑匪绑在一块,29个人的生存主要是靠翻译跟绑匪沟通的。如果没有这个翻译,我估计那28位会受更多的皮肉之苦,所以央企的翻译贡献特别大,有些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他们在做着。非常感谢徐局长发言。
下面我们请国家审计署国际合作司罗泉处长发言。大家欢迎。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首先作一个自我介绍,我是国家审计署国际司的罗泉,今天的发言本来应该是由我们的副司长姜海鹰同志来做,但刚才因为有一个紧急的公务临时离开了会场,所以我根据他的发言提纲对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刚才我们听到了外文局的郭局长、黄局长、鲍教授以及陈大使、张主任介绍的关于建立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的情况,刚才国资委外事局的同志也对参加外文局做的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做了非常深刻的阐述,对此我们深感赞同,而且我们认为这些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今天我的发言主要谈一些例子,主要谈一下为什么我们希望能够参加外文局做的培训项目。
我主要从审计署开展国际合作,培养翻译的经验和不足来具体谈谈我们还有那些需求,这些需求如何和外文局的培训项目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审计署在培养翻译人才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在介绍前,我先用几分钟时间说一下审计署的特点。
大家都知道,审计署是国务院部委中一个年轻的部委,目前正好是审计署成立30周年的日子。对于这样的一个年轻单位,我们在翻译培养、国际合作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1983年成立国家审计署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外事司,也没有相应的翻译。我们一方面是从外交部,还有其他的部委借用一些翻译,承担有关的外事工作。在那个时候,审计署处于初创阶段,相应的审计法规也都没有,这方面我们需要和国外进行大量的交流,所以在初创的时期,外事工作相当艰难。但正是由于有了外交部等部委提供的大量翻译,我们才成功地度过了这个难关,并且和西班牙等各国开展了合作的交流,帮助中国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审计法律体系。所以从这点来说,翻译非常重要。
在过了十年之后,我们开始自行培养有关的翻译干部,第一批翻译干部,我们是从在审计和会计专业的工作人员中培养,因为根据审计工作特点,对业务要求比较深,所以当时我们派出了一些专业的审计和会计干部到国外进行培训,直接在现场来学习,用英语、德育、西班牙语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成功培养了第一批审计署自己培养的翻译干部。从这点来看,实战培养对翻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进入20世纪以后,我们翻译的培养逐渐走向了正规化,我们开始从正规的外语院校培养我们的翻译干部,也确实在这十年中形成了非常好的发展态势,也非常好地完成了有关的任务。但是从这二十多年的经验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一点,无论哪种方式培养的干部,在实战中都存在一些缺点。刚才几位老领导、老专家都提到这一点,在这几种方式培养干部各存在一些弱点,从外语院校培养的干部,对审计的业务了解不足。而从审计专业培养的外事干部,可能在基础上又存在薄弱之处。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们逐渐认识到在职培训,在工作中锻炼提高翻译能力,对于我们培养一个高端应用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谈经验的过程中,我谈的不是什么经验,更多谈的是我们的不足,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参加外文局培训的重要原因。这是我谈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我想从另外一个方面说一下在二十多年翻译培养中有什么样的体会。
第一个体会,我们意识到翻译的培养需要传帮带、需要导师。有了更好的导师,有助于我们提高翻译能力。
第二,需要实战培养。需要在实战中有锻炼的机会,提高大家翻译的能力。
第三,需要学习和交流。必须不断地参与培训,特别是高端的应用型的培训。
第四,我们要大力培养一些年轻的翻译干部。特别是在他们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上,派他们参加高端培训,更利于他们的成长。
我们还有一点体会,翻译是一种持续提高的过程,在这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向其他的部委来借鉴,包括我们现在经常组织观看外交部,包括人大的新闻发布会,观看总理发言的新闻发布会,我们从中吸收他们成功的经验。从这几点,我们谈到了在翻译培养过程中的几点体会,所有的体会可能归结到一点,需要高端的应用型培训。
我想说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我们有什么样的需求,这些需求怎样和外文局的培训结合在一起。
首先,我们认为翻译这种复合型的人才需要具备比较强的英语和汉语的沟通能力,帮助包括其他语种的翻译,同时都需要具备中文和外语的沟通能力,但翻译作为一种复合型人才,需要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的情况,需要做到复合型的培养模式,我们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
第二,我们认为翻译是一种高精尖的人才。这种高精尖更多的是需要通过实战培养,也就是说在学校中学到知识,在普通的外事交流中获得提高,都不足以完成我们所面临的艰巨任务。所以在这么多的国际交流合作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一般的翻译是好培养的,但高精尖的人才,我们真的是需要具备专业素质的培训项目。
第三,在翻译的培养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一点,就是翻译的诚信、道德素质。我举一个例子,我们今年要办一个世界审计署大会,这个大会全世界190多个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都会参加。我们首先办了一个小的理事会会议,相对比较高水准的翻译公司承担翻译任务。这些人的简历看上去都非常令人满意,但是通过我们在会场上的监听,在半天的活动之后就对他们提出了批评。因为同传水平非常高,但是可能做多了以后,有的人也会变的比较油。他在翻的过程中,可能没有注意我们之前提供的有关资料,对大量的术语没有提供最正确的翻译。所以我们希望无论多么高水准的翻译,必须有一种诚信和道德,能够更好地对待每一项工作都以最认真的态度来完成,这一点是我们对翻译的另外一项需求。这方面结合起来就是我们外文局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的期待。这是我们的一些需求,用这种大白话和大家汇报一下情况,非常感谢、非常高兴,也非常期待着在下午的交流中能够和各位同仁进一步的交流。谢谢!
主持人 黄友义:
谢谢罗泉处长。刚才他谈到最后一个问题是译德的问题,现在全国有3万多家大大小小的翻译公司,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的,一些老店,自己拉活儿干的,没有统计进去,所以这里面什么水平都有,有的公司一开始名声很好,干几年,名声不好的,也有。所以大家在使用翻译、选翻译的时候,我们的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有一个不可少的内容就是怎么寻找翻译,怎么使用翻译,经常是用错了人、用错了行当,就说这个翻译不好。其实根本不应该用他。你看西医,就不应该找中医看。口译、笔译,分项目管理,这也是我们今后培养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谢谢罗处长发言。
下面我们请北京市外事办翻译中心孟红杰主任发言。大家欢迎。
尊敬的郭局长、黄局长,尊敬的陈大使、鲍教授、张主任,各位领导同仁们大家好,很荣幸参加今天的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协作座谈会,与各位领导同志们就高端翻译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交流。
我们北京市外办翻译中心是一个比较年轻的队伍,刚刚于2011年6月成立,两年多的时间,是一个比较年轻,属于快速成长期的集体。北京市作为全国的首都,外事工作本身就有一定的特殊性,首都外事要求配合国家外交的工作大局,再加上近期北京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高端大型活动不断向北京聚集,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和国际组织落户北京,这样无疑对北京的外事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这种大背景下,北京市领导决定成立北京外办翻译中心,把首都的外事翻译工作专职化、专业化,翻译中心的全体译员来自于全国性的公开招聘,经过层层选拔考试,优中选优,目前已经有英、德、俄、法、日、韩等6种语言的12个翻译。
在短短两年内的时间里,我们承担了大型活动的翻译认为,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国际电影节、草莓大会、京交会等等,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市领导逐步的认可,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只有以优秀的翻译人才为保障,翻译中心才能迅速成长,为此翻译中心在人才培养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像最近外交部翻译室的经验,坚持让译员每天进行语言训练,2012年和北京外国语学院高翻学院攻坚了翻译人才实训基地,今年6月份也正式聘请了五名翻译界的知名专家作为翻译中心的译审,专门对重要文件的翻译为译员把关。专家还将不定期的以小课堂形式向我们的年轻译员传授经验,当然我国还有幸请到了陈大使给优秀的翻译进行十八大词汇的讲解。
此外,我们也刚刚制定了翻译中心未来的五年计划,其中翻译人才的培养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我们发现在人才发展和翻译人才培训方面遇到了两大问题:一是我们的译员年龄结构比较趋同,他们都非常年轻,这对翻译中心来说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就是他们年轻有活力,学习能力强,都来自翻译学院。但他们的经验非常不足,有待培养。二是我们缺乏有高端的翻译平台和培训机会,能够促进译员的快速成长。由中国外文局主办的基地项目,有数十位翻译界的资深专家和知名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作专门指导。有外文局培训中心在翻译人才教育方面的丰富经验做坚实后盾,恰好是我们需要的理想的培训平台。
这个培训计划构建高端应用型翻译教训体系,创新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目标与我们的愿景不谋而合,可以说这个项目的启动实施,对外事工作单位而言,是一次让年轻干部汲取营养的宝贵机会,是一个增进业内交流,互建交流的实用平台,更是整个全国外事翻译队伍建设的福音。
今天参加本次项目协作座谈会,我也想借机作一个广告,我们倡导成立一个“全国省市外事翻译中心联席会”,在翻译中心的管理方面互相借鉴经验,而且在人员的培养方面,我们也互通有无,这也是对基地项目的有利补充。如果大家想了解详情的话,大家下午分组讨论的时候可以充分交流,我们愿意与大家共同协作,为中国复合型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 黄友义:
谢谢孟主任。最后这个广告很实用,政府两级的翻译室的主任都在这里,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
下面我们请远道而来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外事办翻译室主任赫小练发言,大家欢迎。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今天非常荣幸、非常高兴作为西部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代表来参加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协作会。中国外文局配合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的启动实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件盛事,是全国翻译界的一件大事,同时也给我国西部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希望和信心。借此我代表宁夏外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祝贺!我也愿借此机会利用这样的平台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就如何加强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进行交流,借以抛砖引玉。
近年来,随着全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实施,我们宁夏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快,特别是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的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国内外隆重宣布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宁夏综合保税区,为宁夏扩大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战略任务。
此外,随着经贸论坛——今年升为中阿博览及前三届中阿经贸论坛的成功举办,宁夏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对外友好交流、经贸和旅游和文化活动日益频繁,所有这些大型对外活动的举行和人员的互访、交往,也充分证明了我区翻译产业也已经初步形成,翻译工作由原来的政府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单一管理的模式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翻译的服务工作作为新型的现代服务产业也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因此对翻译工作的质量、翻译队伍的建设,所需的各个语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迅速发展的对外发展趋势,我区翻译工作感到了很不适应,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我区翻译人才队伍重点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第一,翻译人才远远落后于需求,高端人才尤为匮乏。我区的大专院校缺乏专业领域的翻译课程,比如法律和医学、术语的管理、翻译项目的管理、翻译技术等等。
第二,翻译服务业不多,规模小、服务能力不强,市场拓展能力有限,在体制机制上较其他现代服务行业有明显差距,与外省同行的竞争处于劣势,前三届的中阿经贸论坛的翻译服务市场,每年近300多万元的市场份额中,有绝大多数的部分被国内省区兄弟同行获得。
第三,我区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和部门对翻译人才进行持续提高的培训教育,如何就培训开发,整合我区翻译人才资源缺乏系统的调研。
如何解决这些突出的问题?我们认为:一是要把翻译培训的市场定位,坚持培训特色和人才培训模式的多样性,对高端翻译人才的需求,关注现实的紧迫性,而且要放眼国际化的远大眼光,高端外语人才需求旺盛,及其需求专业结构的多样性,不仅仅是一种市场的现实,而且是社会对语言人才的大趋势,从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景看,随着国家层面的多项国际大型活动在地方举行,必然大大刺激地方人才市场对高端人才的旺盛需求。在这种大背景下,同时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翻译教育语种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就是必然要求。根据外语需且市场地位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二是要根据市场需求,认真把握翻译人才的市场定位,对不同语种、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需求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其次是要注重不同结构的高端培养,实现高端外语人才的多样化,在实施高端翻译的培训中注重各类专业外语的培养,以满足我们地方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的前瞻性需求。
三是建立翻译人才库。依托中国外文局在实践领域的资源优势和行业的领导作用,需要地方政府部门和中国外文局、地方外办联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多语种、多行业、多层次的高端翻译人才库,在急需用人时可以给予人才支持。为给我区举办大型国际性活动提供翻译人才支持,提高涉外单位和青年志愿者的阿语翻译水平,今年4月22日-24日,我们举行了阿语培训班,在国家外文局培训中心的大力协助下,参加培训学员,外文局培训中心给我们邀请的老师具有丰富的翻译工作经验,讲课通俗易懂、课程设置合理、内容丰富,参加培训的学员一致认为学到了非常的翻译专业知识。同时,我们也希望自治区和国家外文局培训中心今后协作多举办这样的培训。我们也热切希望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能够在西北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能够搭建平台,促进我们地区和外事部门的翻译人才培养和学习交流合作机会。
通过多种渠道力争培养一批具有比较丰厚的外语语言功底,有比较广泛的专业知识面,有熟练技巧的外语翻译人才,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建设贡献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中国外文局出版发行事业局为培养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作出了大量工作表示感谢!预祝各位领导、专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我们也祝愿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计划健康发展,谢谢各位。
主持人 黄友义:
谢谢赫主任的发言。
在今天上午大家的发言当中,大家都是围绕高端翻译人才培养以及基地建设项目如何办的更实用提出了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我个人感觉,通过大家上午的发言,恐怕已经明确了我们的工作,不管是部委的还是外事办的,还是公司的,还是其他一些事业单位的,的确需要队伍不断壮大、水平不断提高的翻译队伍,全国各行各业都存在这样的需求,现在高端翻译人才基地实际上是一个整合教师资源为大家服务的机构。
主持人 黄友义:
下一步我们需要认真做好工作,怎么样办得对我们更有用。刚才茶歇的时候有很多同志讨论,比如说,我们要考虑到各种需求,政府外事办,有的有翻译中心,有的没有翻译中心;另外很多事业单位有外事机构、外事办公室,很多人既做日常的外事,又要做翻译,这种情况很常见。很多单位不可能像外文出版社的翻译那样只做一件事情,只做翻译,大多数还要做外事。这种情况下的翻译培养在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上都不一样。而且有的单位一个处只有三四个人,外事活动越来越多,让他抽出一个礼拜或者是十天上课,领导也不敢派,他也来不了。周末的课如何?行不行?当然,对师资组织者是一个挑战。
主持人 黄友义:
前段时间我参加一个活动,到云南和广西,在云南红河州,他们说越南人现在特别注意学中文。一个是派越南人过来,小学、中学、大学生到我们学校来学中文。然后红河州每年派教师到越南培养20个大学生学中文。像广西防城港市现在缺粤语翻译,越南人学中文很厉害,我们这边没有人学,也没有这种机制和培训,会一点的,整天在那儿忙外事。后来到广西自治区的外事办,和他们领导座谈的时候,他们说也遇到这种情况。
随便举一个例子,像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以后,交流更加频繁,涉及的语种又很多,这部分人的翻译怎么提高?刚才赫主任谈到,培训中心已经和他们合作,把阿语的一个短训班办到宁夏。所以希望大家下午的时候敞开思路,好事就要把它办好,既然是一个国家项目,用人都是我们用,难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设计好一个方案,也可能有的时候力量达不到,但只要我们一块努力,把这个国家项目做成长期的,一期是三年,我们将来再加三年、再加三年,翻译队伍需要不断培养。我们这个项目做好了,我想国家也会给予支持的。所以从专业、语种、地区、不同类型的干部,多设计一些适合大家需求的方案,因此大家下午的讨论非常重要,办得好不好,取决于下午的讨论。
主持人 黄友义:
外文局作为会议的主办单位,我们将会继续努力,在高端翻译人才培养上发挥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和各个部门、各个单位携手深入合作,为我国的翻译事业及对外传播事业的繁荣发展,对促进中国文化、中国经济走出去,加强国际交流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为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训基地,外文局培训中心制订了协作方案和培养方案,已经提交给大家了,也是希望大家提出各自的意见。郭局长讲话全面介绍了这个项目和一些设想,我们在会议上要把郭局长的讲话发给大家作为参照,他也同意了。其他的讲话也很重要,中国网直播,各位的讲话已经有了。
下面是会议通知,下午一点半在4层406、407分两个组讨论。
原来外文局的周局长想和大家一起座谈,他也是学英文的,但又有另外的重要会议,他来不了了,所以向大家表示歉意。
上午的会议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次会议直播到此结束,谢谢关注。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协作座谈会中国网 杨楠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黄友义中国网 杨楠
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第一常务副会长郭晓勇中国网 杨楠
原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项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明明中国网 杨楠
基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美国蒙特雷国际翻译学院教授鲍川运中国网 杨楠
基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张建敏中国网 杨楠
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协作座谈会 中国网 杨楠
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赵丽君
国务院国资委外事局副局长徐爱波作交流发言中国网 杨楠
国家审计署国际司处长罗泉作交流发言中国网 杨楠
北京市外办翻译中心主任孟红杰作交流发言中国网 杨楠
宁夏回族自治区外办翻译室主任赫小练作交流发言中国网 杨楠
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协作座谈会中国网 杨楠
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协作座谈会中国网 杨楠
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协作座谈会中国网 杨楠
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协作座谈会 中国网 杨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开展校企合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