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秋色街道殷巷自来水厂女职工退休年龄谁定??为什么同一年退休的年龄相差五,六

牛首社区介绍_江苏南京江宁区秣陵街道牛首社区资料简介
江苏南京江宁区秣陵街道牛首社区
行政代码:身份证前6位:320115长途区号:025
邮政编码:210000隶属政区:行政级别:社区 车牌号码:苏A 牛首社区相关网站:???????????????
  牛首社区
牛首社区位于秣陵街道北面、牛首山脚下,东至将军大道,与太平社区相邻,与青源社区隔牛首山河相望,南至诚信大道,与长山社区为邻,西与谷里街道东善社区接壤,北至瑞景文华小区北围墙与南京市雨花台区高家库村相接。社区境内宁丹公路贯穿南北,佛城路横贯东西。南距禄口机场18公里,北距江宁区政府驻地约8公里。社区办公地点在利源南路55号牛首工业园内,南距街道驻地秣陵集镇12公里。区域内有了统宝光电,中电光伏,复地朗香,华瑞工业园,江南青年城,山水华门,瑞景文化,西铁电子等十余家企业,开发小区及河海大学分校。社区总面积10.23平方公里,总户数为1200户,总人口为3420人,社区内总劳力1908人,已就业14010人。
  [沿革及主要领导]
由原水阁村民委员会于日改名成立。1996年之前一直隶属于江宁县东善桥镇,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5年成立牛首山文化佛教城(也就是牛首山风景区),1996年将水阁划入该风景区,隶属江宁开发区农村工作局管理。1998年江宁区政府将水阁村划入江宁区东山镇管辖,2002年划归江宁区百家湖街道。2004年6月改水阁村为牛首社区。2006年3月新一轮区划调整中,随百家湖街道划为秣陵街道辖区。
  下辖马家、官塘、赵库、庙塘、水阁、菜塘、西汪、新民、印长、印塘、碾坊、阴墅、阮家、颜圣、高家庄、史家井、陈家花园、凹子、青年(五贵村)、西家善20个自然村。
  [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
旧时水阁村民靠种田、帮工、打猎为生,生活水平很低。新中国成立后,村民吃饱穿暖,到勤劳致富,再到建设小康,生活质量逐步提高。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以后,通过上级扶持及自身努力,建造翻水机站,大兴水利,同时开荒造田、格田成方,不断改善自然条件。1994年水阁村投入近100万元,在新民组马场处修建一座大型秦淮河引水高架灌溉渠。埋设4米深地下进水涵管近1000米,引水高架凹槽最高达6米以上,省、市、区三级水利部门检验认可,彻底缓解境内10个自然村的农田灌溉问题。
农业发展带动工副业迅速兴起。1964年水阁村创办水阁大队林业队,利用闲置荒山种植桑树,利用水面养鱼,蚕茧和成鱼都获得丰产。1965年大队投入资金创办小窑。1974年以后又相继创办水阁沙厂、采石场、机耕队、建筑队、塑料厂、涂料厂、石粉厂。1986年,南京市环卫处征用该村姚凌山1200亩土地,作为垃圾填埋厂,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也有村民竟利用有机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喂猪,发展副业生产。同年水阁村经济收入已达到110万元。1989年与南京市殡葬管理处合作,利用200亩荒山联营创办南京市隐龙山墓园。同年南京市中级法院征用本村废弃采石厂20亩作为市中级法院的法场。
1991年以后,村办工业大步前进。经市场调研投入资金创办隐龙山砖瓦厂、预制厂、自来水厂。1992年全村可支配收入达320万元。2001年江宁开发区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划拨58亩土地作为水阁工业园区(即现在的牛首工业园),资金投入3520万元,兴建标准厂房9幢,宿舍楼一幢,共计28500平方米。2005年社区投入500万元,在太平花苑东侧兴建了一座三层4800平方米的商贸楼。
2006年牛首经济已步入全新发展阶段,以墓园经济、标厂经济为抓手,着重强抓三产发展,发展商贸经济,2006年社区可支配收入达654.2万元。2006年社区人均收入8600元。是1980年人均收入不足400元的20多倍。原居村民因开发全部搬入太平花苑小区,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以上,拥有私人小轿车、面包车等126辆,拥有私人挖机、推土机等26台(其中挖机17台)。每百户电话拥有218(含移动电话)、电脑40多台,有线电视入户率100%。1995年以来,水阁村多次被评获为南京市综合实力百强村。至2006年底成为秣陵街道首富社区。近几年分别获得百家湖街道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秣陵街道双创有功单位,无刑事案件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宁区文明社区,江宁区“十五”期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江宁区老龄工作先进集体,江宁区先进党支部,南京市综合实力百强村,江宁区党风廉政建设进社区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
水阁村历史上贫穷落后,旧社会没有学校。1950年由全村人民集资出稻草、木料,盖起4间土墙草屋,建起水阁第一所小学。当时由江宁县第三区区政府派来1名教师,办起一个复式班小学,有学生30多名,1958年后发展为初级小学,有2个班2名教师,50多学生。1968年为普及小学教育,办起水阁大队第二所学校:史家井小学。该校有1个复式班1位教师,30多个学生。1970年又在水阁大队中心点附近新建20间校舍,建起水阁大队完小。1975年开设戴帽子初中,当时全校有小学10个班320人,中学2个班65人,教师19人。该小学还附设幼儿园2个班,幼儿教师3人,入园幼儿45人。1978年初中并入东善农业中学。1997年大队投资130多万元,翻建成全县一流的三层教学大楼,添制12台投影仪、15套现代化办公桌椅、12张多功能讲台,更换120套课桌凳,给幼儿园添制床和课桌凳及大型玩具。全校有10个班级,教职工18人,学生420人;附设幼儿园2个班幼儿48人。2002年该小学拆迁,学生和教师并入翠屏山小学。
1991年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开始实施,村民参保率较很低。后随着思想观念转变,每年参保率都在80%以上。2007年全面推广新型合作医疗,社区居民参保人数3351人,参保率达98%。2006年社区为解决一些因病致贫困难户,出台大病救助办法。即以人为单位,凡生病治疗费用全年累计超过5000元以上者,最低给予500元救助,最高将给予万元困难补助。1967年,水阁大队用林业队蚕房1大间作为医疗站,有经过培训的赤脚医生3人,1969年又从知青中留用1人。1977年大队新盖三层大楼,医疗站搬入大楼一层二间约100平米方内,医务人员3人,可收诊一般常见病人。2000年6月在新小学校门口建一座面积为130平方米村卫生院,医务人员发展到5人。2002年改称为东善桥卫生院水阁分院。2004年卫生院搬入太平花苑,改为秣陵街道牛首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医务人员7人。
2006年牛首社区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下,实行系列惠民政策。从股份制、老年生活费发放到合作医疗配比结算,承担居民小区的物业费用等,使居民物质生活大大提高。1992年投入90万元为20个自然村安装自来水;1993年开始每年投入37万元免去全村农户两金一费;1996年投入85万元安装有线电视。2002年社区大拆迁时,为方便上学学生交通问题,社区租用两辆大客,免费接送学生上学;同时对社区老、病、死者给予免费便用大客两趟并给予400元补助金。2001年针对“老有所养”问题,社区拿出30万元对男60、女55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老年人生活费,即女55,男60每月40元,70岁以上60元,80岁以上80元,90岁以上100元。随着社区经济总量逐年增加,近年对老年生活费同时逐年提高。至2007年,社区拿出62万元,提高老年人生活费补助标准:女55、男60每月为70元,70岁以上90元,80岁以上110元,90岁以上为150元。
据2007年统计资料显示:百户电脑拥有量达35%,合作医疗、低保、五保人员保障实现全覆盖,儿童入学率、中学升学率、有线电视普及率均符合创建要求。刑事案件发案率为零,社区居民全部入住复建小区。小区环境均符合创建工作要求,社区居民管理制度健全,社务公开率为100%。重大事务均由居民代表参与决策,民主管理工作达到示范村标准,社区居民对社务公开及民主管理均反映良好,满意率在95%以上。社区建立图书阅览室、健身室,成立老年大学、关心下一代协会、钓鱼协会、红十字协会等,每年组织放映12场电影,各项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文物遗存]
将军山古墓。将军山,相传明代葬有七十二位将军而得名。山南麓葬有朱元璋义子、黔宁王沐英将军墓。1959年春沫英墓被发现,出土一批精美文物,为沐英和元配夫人冯氏、续弦耿氏合葬之墓。近几十年来,又相继发现五六处沐英后人的墓葬。2002年10月,沐英家族群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另有陈家花园民间传说为反元义写首领北汉王陈友谅的后花园。当初陈友谅原打算在此建造行宫,因战争日紧、资金缺少和而告吹。原址还存有金池小鱼塘(养鱼的人)、温家山(用土堆的一个假山),皆因拆迁而不复存在。
牛首社区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牛首社区怎么看? ---说两句吧!
全国地名搜索
??????秣陵街道行政区划: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江宁区秣陵街道办事处欢迎您!
欢迎您访问江宁区人民政府秣陵街道办事处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办事指南 > 便民服务
秣陵中心幼儿园
&&& “一代江城新雨后,杏花深处秣陵关”,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中心幼儿园就座落在千年古镇秣陵关的中心,是一所由秣陵政府主办的教育公办园。幼儿园始建于1956年,于2006年8月异地新建,2014年6月新班扩建,幼儿园占地面积18亩,建筑面积6335平方米,总投资1400多万元。幼儿园内设有幼儿活动室、盥洗室、寝室、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保健室、幼儿厨房、多功能大厅、幼儿科发室、图书室、美工室、特色室,班班有钢琴、彩电、DVD、空调、消毒灯、消毒柜。户外还为孩子们设置大型玩具区、嬉水池、60米跑道、草地、鹅卵石小路、种植园地、铺设了4200平方米的安全性能高的软质地,力求为孩子们创设安全、舒适、愉快、自主的活动空间。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雅,是小区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秣陵中心园现有20个班级,674名幼儿;下面社区有三个办学点,132名幼儿。教职工86人,教师58人,专业达标率100%,其中大专学历58人,占有100%,本科(含本科在读)53人,区德育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13人。
&&& 幼儿园本着以“规范管理创效益,科研兴园促质量,全面发展加特色,整体水平创一流”的办园宗旨,以《幼儿园工作规程》、《纲要》为指南,着力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开发每一个幼儿的潜能。幼儿园先后获得了“江宁区双为先进集体”、“江宁区巾帼文明标兵岗”、“江宁区学习型组织”、江宁区学习型组织“、江宁区三八红旗集体”、“江宁区先进学校”、“江宁区平安创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经过全园教师的共同努力,成功的创建成南京市优质园、南京市示范园、江苏省优质园。幼儿园还参加了各级各类的文艺比赛,多次获奖,张煦、李心月两位小朋友的绘画作品获“全国首届推新人大赛”十佳、十优的好成绩,充分体现了让幼儿在学习、生活中获得自信、快乐,个性得到张扬,专长得以发挥。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以今天为起点,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开创秣陵幼教美好的明天!
秣陵中心小学
&&&&&“一代江城春雨后,杏花深处秣陵关”。座落在千年古镇秣陵关东南边的一所现代化的优美校园,它就是闻名遐迩的秣陵中心小学。这所小学创建于1929年,三次易址,1996年定位于秣陵街道娘娘圩。学校占地33374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5550平方米,五幢教学楼错落有致,遥相辉映,拥有设计新颖,功能各异的自然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微机室、多功能室等18个专用教室。配有激光打印机、激光复印机、传真机、摄像机、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平台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建成校园电视网、校园局域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系统,修筑了200米标准运动场,篮球场、排球、乒乓球等体育运动设施一应俱全。校园内树木葱茏,绿草如茵,四季花香,荷花睡莲池,书画艺术围墙,紫藤长廊,雕塑假山,人与自然结合,文化与艺术相融,是一所功能设施齐全,高标准、高质量,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学校,现为江苏省实验小学。 &&& 经历了近80多年的巨变和发展,学校现有41个教学班,1870名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在编教职工86人【外借7人,其中成教6人,教育局1人。实际在岗在编79人】;教师达标率100%。区语文学科带头人2人,区数学学科带头人1人,区德育带头人1人,区教科研带头人1人,第二届区青年骨干教师15人。 “建设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老中青结合的一个好班子;造就一支品行高尚、磨练有素、工作扎实、教有专长的好队伍;构建决策民主、系统全面、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一套好制度”是学校治校之策,也是保证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初步探索出一条凸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的育人新路,并以学科课程为基础,充分发挥活动课程,社团活动的多元化育人功能,坚持不懈地实践着“以关注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通过华杯赛和数学报赛、“金钥匙”知识竞赛、创造发明小制作、书画艺术、文艺小队、器乐演奏、校园集体舞、想象文艺习作、小报制作、小田径队等活动形式,构筑舞台,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实践、学会创新、学会做人。近年来,学校获德育先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年先进学校、文明单位等区级荣誉;获优美校园、体育传统学校、口风琴实验学校、红旗大队等市级荣誉;获绿化达标学校、科技竞赛先进学校、书法竞赛先进单位等省级荣誉。学校办学成果深受家长好评,社会各界赞誉。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在这片洋溢着喜悦和希望的沃土上,“写字教学”已成为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久负盛名。10多年来,学校以“练好汉字”为主题,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体现、全方位实施”的原则,要求“头正、身直、肩平、足安”,从描红和仿影入手,训练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技巧,以强化非智力因素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心神专一、一丝不苟、“落笔无悔”的良好写字习惯,进行启德、益智、健体、审美教育。市农村小学写字教学的试点校,市区观摩现场会,外国留学生来校参观交流,罗志军、张桃林、张连发、徐传德、汪暇义、吕界超、高吉祥、朱慧等领导曾亲临学校指导过工作,使师生信心百倍,更加坚定了“打造精品,提升品位”的决心。 &&& 我们的历史,经历了沧桑与磨砺,我们的成就,凝聚着关爱与汗水,我们教育的未来,并存着荣耀与艰辛。& &&&&新的世纪机遇无限,新的征程重任在肩,展望未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把学校建成管理以人为本,科学先进;教师崇德博学、敬业重教;学生明礼诚信、乐学善思;设备一流、理念先进;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品牌学校。&&&&&
百家湖小学
&&&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原名新区小学,位于江宁经济开发区庄排路8号。
&&&&近年来,百家湖小学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市模范学校、市第三届师德先进群体、市优美校园、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南京市儿童文化研究中心等,共有4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学校“九五、十五”省级课题圆满结题,国家级“十一五”课题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立项。教师立足本校研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学校京剧艺术团演出节目多次在省市调演中获一、二等奖。《打虎上山》参加中国第六届艺术节演出获优胜奖。
&&&&该校为江宁区教育局直属学校。
南京市翠屏山小学
&&& 南京市翠屏山小学座落于翠屏山下的百家湖畔,环境优美,设施一流,为省级实验小学。学校创建于2001年,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绿化面积7200平方米,活动面积18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建有多功能厅、少先队室、心理咨询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网络学习室、体育活动室、体育器材室、标本陈列室、科学实验室、语音室、图书室、电子备课室、教师阅览室等近20个专用室。学校有图书24000册、电子书400余册,配置112台学生电脑,35台教师电脑,实现教师办公自动化。现有26个教学班学生986人,其中外来务工者子女186人。在岗教师65人,其中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5人,区级青年标兵及骨干教师16人,市、区优秀班主任2人,校级骨干教师10人。
&&&&学校坚持走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先后承担4项省级课题和7项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教师编著或参与编著名作30余本,教师发表论文500余篇。学校先后被评定为南京市教科研基地、南京市数学课程改革基地、江宁区课程改革试验学校。先后10多次承办市区级教学专场研讨会。2006年秋学校率先在全区开始小班化教育实践与研究。
&&&&此外,学校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验,得到市、区以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度评价,学校的武术特色队应邀多次在市区级大型活动中展演获得广泛好评。学校先后被评为江宁区四五普法及依法治教先进单位、平安江宁建设先进单位、南京市体育与健康教育普及性特色学校、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南京市绿色学校、南京市无烟学校、南京市红旗大队等荣誉称号。&&&&
&&& 2006年学校通过江苏省二级档案室验收,成功创建江宁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被中央教科所吸收为德育课题研究单位。
&&&&该校为江宁区教育局直属学校。
南京科学园小学
&&& 该校位于天元路与莱茵达路交汇处。2000年12月,南京民营科技园将境内原桥头小学。成山小学、高山小学合并成立南京民营科技园小学。2002年4月,南京民营科技园小学更名为南京江宁科学园小学。同时学校开始扩建。2003年5月,江宁科学园投资3000万元建成占地28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800平方米的新校区。新校设19个教学班。在校生876人专任教师53人。校长李军。2004年,学校发展到23个班,在校生1166人,专任教师62人。2007年,学校发展到32个班,在校生1437人,教师总数达95人。教师中,中学高级职称2人,小学高级职称58人,学历达标100%,大专以上学历者占教师总数的78.6%。该校秉承“科学教育创品牌,教学行为上规范”的办学要略,坚持素质教育,打造科学教育,构建以机器人实验室为主,航模计算机为两翼的科学特色活动。学校机器人项目先后在国家、省、市中小学机器人大赛中获奖。其中2007年10月参加香港机器人邀请赛获一等奖。同年11月参加第五届奥林匹克机器人世界大赛中国区选拔赛,该校学生徐自然、周生等获全国亚军,将于2008年代表中国赴日本参加国际大赛。学校先后被确认为全国青少年素质发展示范基地。南京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获江苏省绿色学校,南京市示范学校,江宁区文明单位,江宁区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 该校为江宁区教育局直属学校。
秣陵高级中学
&&& 坐落于秣陵关原桥北大戏台旧址。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制定的教育方针,学校认真抓好教学,广泛开展学科小组和文娱体育活动,整个学校出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局面。
&&& 2007年江宁区高中布局调整,秣陵高级中学保留续办,确定办学规模为30个班(每年级10个班)。以张昌军为指导老师的“浪花文学社”,向各种刊物投稿录用率高,获“全国百佳文学社”称号。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开展“两史一情”、“三热爱”、“寓德于教”、“寓德于活动”、“寓德于管理”、“寓德于环境”教育;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团支部”、“文明宿舍”等活动,都取得丰硕成果。现任校领导对师生思想工作抓得紧抓得新,教师敬业精神提高,学生违纪现象大为减少。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先进教育单位”、“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先进实验学校”、“南京市国防教育先进集体”。游钧老师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模范,周芷祥老师被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
&&&& 秣陵中学建校半个世纪来饱经沧桑,几代人的心血汗水和智慧为社会哺育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中有教授学者名流或高级将领金德华、詹世富、于本友、任振振、王宝富、王良旺,有市区领导干部张连发、葛汝伟、高吉祥等,更有一批科技精英、体育健儿、祖国卫士,以及奋斗在全国文教卫生、工农兵商各条战线上的优秀分子。五十春秋,花香四海;万千学子,业壮世界。
秣陵初级中学
&&& 2003年生源进入高峰期,根据发展需要拆除教工住宅楼,建造第二幢教学楼,当年竣工启用,建筑面积2396平方米。是年有班级36个学生1829人,教职工93人。学校注重活跃校园文化,美化校园环境,优化育人氛围,投资50万元进行校园绿化美化。2004年学校被市政府授予“南京市绿色学校”称号。共青团南京市江宁区委员会授予该校“青年文明号”称号。
&& 2006年翻建学生食堂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同年被省政府授予“江苏省绿色学校”,被市政府授予“南京市艺术教育普及性特色学校”。2007年学校“立足常规,规范管理,打造特色”,紧抓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学历达标100%(本科率46%,在读研究生4人,本科29人),高级教师7人,中教一级教师49人。当年10月,秣陵街道又投资2500万元改建学生体育运动场,添置一流运动器械,设有足球场、排球场、环型标准田径跑道200米6道及直跑道(120米6道),2008年竣工启用。2006年秋季免收学生杂费,2008年春又免收课本费。2008年1月学校被江宁区教育局、司法局授予“江宁区依法治校示范校”荣誉称号。、年被评为“江宁区先进学校”;2003年被江宁区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江宁区教育系统首届‘五一’巾帼标兵岗”。1995年以来已有13个班级评为“南京市先进班级集体”。1998年12月该校承担南京市“语文学科”研讨课,彭启生老师授课受到有关专家好评:该校先后有江苏省学校德育先进工作者1人、南京市先进教育工作者8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1人、江宁区学科带头人及青年教学标兵6人。学生中有南京市三好学生25人;教师论文获奖国家级3篇、省级32篇、市级42篇。学生参赛获奖国家级6人、省级17人、市级20人、区级40人。
殷巷初级中学
&&& 2000年9月学校更名为江宁开发区殷巷初级中学。2001年5月,该校更名为南京市金马湖中学。同年江宁开发区为金马湖中学在九龙湖畔征地92亩新建校舍。一期工程第一幢教学楼、办公楼建筑面积3342.56平方米,于2002年9月交付使用。初三年级迁至新校区学习。二期工程第二幢教学楼和食堂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于2003年9月交付使用,学校全部迁至新校区。三期工程综合实验楼建筑面积6140平方米,于2006年9月竣工。新校区建筑总面积为17405平方米。2002年12月,南京市金马湖中学正式更名为南京市清水亭中学。
&&& 年学校共有24个班级1169名学生,教职工82人,专任教师74名,学历达标率为92%。2005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示范初中。该校现有16个班级651名学生,教职工79名,专任教师70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5%。2007年,殷巷中心小学与殷巷中学合并,改称南京市清水亭学校。
南京市清水亭学校
&&& 2007年7月,原南京市清水亭中学、南京市清水亭小学合并成立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东临秦淮河,西靠宁溧路,占地面积90亩(46990平米),建筑面积29133平方米,全面建成后有教学楼三栋、艺术楼一栋。其中普通教室60个、艺术教室5个、办公室64间、报告厅2个、300米标准田径场1块,学校图书馆藏书6万多册,计算机网络教室2个有计算机180台、各种多媒体设备18套,在建实验室6个、多功能室8个、计算机教室4个,食堂3000多平方米可容纳约2000人就餐。目前师生学习生活环境日益完善,校容校貌日益清新整洁。
&&& 在校学生巩固率为100%,初中部升学率为98.8%,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率为100%;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5%,其中初中部教师本科达74.29%、小学部教师大专达60%,在读教育硕士4人。目前学校已成功创建为江苏省示范初中、省级实验小学;成为江苏省美术教科研基地,被评为省门球传统项目学校、南京市绿色学校、南京市艺术特色普及性学校,学校心理咨询室和档案室被评为市级示范心理咨询室和档案室。
清水亭学校直属江宁区教育局管辖。
南京英华学校
&&& 南京市英华学校是一所全日制民办完全中学。该校占地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注册资金200万元,位于翠屏山东麓,面临将军大道。英华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教职员工9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该校长期和南京艺术学院合作,聘用外籍教师教授英语,国际交流十分广泛。
&&& 学校教学设施先进,图书室藏书15000册,学生全部为寄宿制,实行公寓化科学管理。办学六年中,中考成绩名列全区前茅,2006年高考艺术类本科达线人数位居江宁区民办学校第一名。2002年获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授予的“先进学校”称号、江宁区“安全工作先进学校”、江宁区“校园绿地达标单位”。
&&& 该校隶属江宁区教育局管理。
南京市百家湖中学
&&& 南京市百家湖中学是一所新建的初级中学。该校创建于1999年8月,坐落于百家湖畔,按10轨30个班级规模设置,占地92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拥有三幢教学楼和食堂,建成400米8道次标准运动场,装备2个微机室和6个现代化实验室,所有教室都配备“三机一幕”、13个多媒体教室、6个教师备课室,现有28个教学班,在读学生1054名。
&&&&该校全体教职工坚持勤奋、严谨、务实、创新,恪守“甘于清贫、安于平凡、乐于奉献”的创业誓言,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努力把学校办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窗口学校。学校先后通过“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省二级档案室”验收;被认定为“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江苏省心理教育实验学校”、“南京市景观学校”;获得全国“十五”规划课题“优秀实验学校”、“南京市企事业单位、社会办医疗机构文明单位”、“江宁区先进学校”,“区法制教育工作、教科研、课改先进集体”。
&&& 该校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和优胜劣汰用人机制,实行定岗定责双向选择,被聘人员一律竞争上岗。制定“园丁工程”、名师、骨干教师评比标准,从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教学实绩、教育科研水平等方面作出量化要求,激励教师创新上档争当名师。在编教师109名,平均年龄32岁。其中本科学历89人,市学科带头人、青年优秀教师8人,区学科带头人、教学标兵、骨干教师28人。
&&&& 百家湖中学教研工作逐步形成“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特色。先后参加省心理学会课题《新兴城区学校初中生健康学习生活指导》和省级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申报省级课题《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和南京市十大招标课题《南京市中小学校(园)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开发》。26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区先进工作者;30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2001年学校被认定为“南京教科研基地”,2002年又被评为省级课题研究先进学校。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组,在七年级开设研究性学校课程,组织科技和海模兴趣小组,先后有40多名学生被评为省、市优秀学生和三好学生,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和省奖励130余人次,市区级奖励362人次。2005年中考达江宁县高级中学统招线(570分)以上54人,省重点高中达线97人,普通高中达线182人。该校现为江宁区教育局直属学校。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 该校现有38个高中教学班学生2137人,教职工159名,专任教师132名,在岗专任教师全部具有本科学历和高中教师资格,其中教育硕士19人,具有中、高级技术职务的83人,市、区级教育教学骨干40多名。该校现直属江宁区教育局管理。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
&&& 该校是南京师大附中与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于日,以股份制形式合作创办的一所全寄宿制国有民营学校,由南京师大附中控股。该校占地530亩(另有162亩的附中教师花园龙湖文馨苑),位于方山西麓、翠屏山东侧的九龙湖畔,毗邻东南大学主校区,设106个班在校生4300多人。现有教职工400人,部分老师来自南京师大附中本部,另一部分按照南师大附中骨干教师标准严格挑选择优录用,已形成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艺术精湛、富有创造力的高层次教师队伍。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占15%,特、高级教师约占30%,获得市级以上表彰者80%左右,有专职外籍教师口语教学、部分学科教师可进行双语教学,教师平均年龄35岁。
&&& 办学几年来,该校在教育、教学、教科研等方面取得成绩,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首届高考即涌现出南京市高考状元,3名学生考取清华、1名考取北大。
河海大学江宁校区
&&& 河海大学是一所以水利为特色以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958年至2000年间隶属水利部管理,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以及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河海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5年创建于南京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24年与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1927年并入第四中山大学,1937年成为中央大学水利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南京大学水利系。1952年由南京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的水利系科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河海大学校本部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在南京市江宁区大学城设有校区,该校区于2001年9月正式启用。
&&&&河海大学下设水资源环境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学院、海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现代农业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法律系等16个专业院系。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博士点、124个硕士点、1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及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46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尤其是水利工程学科总体实力最强,支撑及相关学科门类较多,水利及支撑学科人才梯队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地位。2006年9月,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3万余名,其中研究生8487名,本科生18448名。现有教职工3135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2名;副高以上人员828名,其中正副教授652名;博士生导师209名,有12名院士受聘担任学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年,学校承接科研项目经费逾13亿元,承担一批国家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和重大工程科研项目,其中一批科研成果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5年以来,学校已有262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级奖21项,省部级奖210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3820篇,出版各类科学专著282部,授权专利141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校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目前在江宁区大学城设有校区。该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6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600余人,研究生6000余人,留学生近200余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5200余人。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700多人,教授、副教授近1000人,博士生导师199人,院士及双聘院士10人。建校55年来,南航完成了从教学型大学到教学科研型大学的转变,已经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理、经、文、法、哲、教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 学校现设有航天学院、航空宇航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民航学院、飞行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金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等教学机构。设有无人机研究院、直升机技术研究所等83个研究机构;建有51个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部级开放实验室12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学科研条件在我国理工科大学中处于先进水平。
&&& 江宁校区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满足规模发展需要而建设的第二校区。该校区占地1600余亩,分东、西两区。经几年建设,已成为拥有一流教学条件,全面人才培养体系,高效管理体制和完善后勤服务的新校区,并逐步向主校区过渡。目前,该校所有学院的本科新生和部分学院的研究生已经进驻该校区。
&&&& 该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与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具有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一批高水平教学成果。1989年国家设立教学成果奖以来,该校共获部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77项,其中国家级14项。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9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南京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 正德技术学院位于江宁大学城翠屏山东麓,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友会和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共同投资2亿多元,于1998年建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型校园。校舍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藏书26万多册的图书馆,以及现代化报告厅、标准田径场、运动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现有教职工3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16人,教授、副教授占51.85%,另有外聘教师179人。
&&&& 学院坚持“正德厚生”校训和“以人为本、质量第一、服务社会”宗旨,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该院坚持专家办学,由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伍贻兆教授任董事长,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长、博士生导师张焕春教授任院长,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98年以来,共招收学生10000多名,前四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2005年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9.42%。2005年整合电工、电子、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资源,提出涵盖4个专业基础和4个技术方向的大电工电子实验实训平台建设方案。建成电工电子实验中心、52个实验室有仪器设备3420台(套)、教学用计算机1261台、多媒体教室34个。
&&& 办学6年来,基本形成以工科为主导、信息技术类专业为核心,工、文、管、经、艺各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民间组织”、“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民办高校就业竞争力50强”、“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全国190所民办专科院校中排名第八位,在江苏省民办专科院校中排名第一。2006年在校生6260人。
东南大学江宁校区
&&&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58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可授予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和审定教授、副教授任职资格及自批增列博士生导师的高校。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427公顷,建有四牌楼、九龙湖等校区。九龙湖校区即东南大学江宁校区。该校区位于江宁大学城西部,即苏源大道以东、双龙大道以西、吉印大道以南、东南大学路以北,占地3700亩。
&&&& 江宁校区是东南大学21世纪发展建设的主要区域,也是东南大学新百年的行政管理中枢,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基地、科研基地、留学生培养基地。校区建设2002年底启动,2007年春一期工程建成。目前学生规模已达1.5万人。一期建设工程包括教学区、行政区、本科生、研究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后勤保卫区以及体育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3亿元。校园总体规划呈内圆外方、中心辐射格局,蕴含“止于至善”校训之意和严谨求学治学之道。
&&&& 东南大学以工为特色,理、工、医、文、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现有教职工6000多人,其中正、副教授1500多人,博士生导师300多人,两院院士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2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国家“十五”863第二届领域及主题专家组成员5人。在全国高校中连续两届排名第二位。该大学设有建筑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四十多个院系;拥有61个本科专业,206个硕士点,9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教育部研究中心,4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5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2006年有全日制在校生26000人,其中研究生9000多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秣陵街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