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元,2元,5元,10元各两张人民币,可以买多少种刚好不疯狂来找钱2攻略的商品

十天内免登录
“人民币女郎”病重就医 系1元钞上女拖拉机手
人民网哈尔滨10月30日电(方圆、通讯员李华虹、孙瑜淼)10月30日,记者从了解到,一直以来被大众熟知的“人民币女郎”(其形象被作为第三套人民币面值壹元的纸币上)——全国第一批劳动模范、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女拖拉机手的85岁梁军老人,近日因急性心衰生命垂危而就诊于哈医大二院。
梁军签名的纸币
“人民币女郎”梁军,因其形象被作为第三套人民币面值壹元的纸币上,被大众所熟知,梁军是全国第一批劳动模范、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女拖拉机手。10月23日,老人因近来空气污染和天气转凉影响,加之发病当日受到劳累,突然发病。据医生介绍,今年已经85周岁的梁军身患多种老年慢性疾病,现经过紧急的抢救已经度过危险,而且医院还为其提供了一周的精细化个性化诊疗,老人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据了解,梁军老人是黑龙江省明水县人,因其开拖拉机的形象被印在我国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面值壹元的纸币上而被大众熟知。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是建国后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是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的光荣典范。梁军老人说,她还是会经常参加一些活动,希望还能够代表老一代的劳动人民,代表黑龙江省的劳模们,传递一些精神,把劳模的精神传递给现代的年轻人。
梁军老人的主治医生马兰教授表示,现在有很多像梁军老人一样的“70后”、“80后”甚至“90后”的高龄老人,他们的身体状况复杂,“一人多病”的状况基本存在于每个老人身上。老人的治疗过程中,更多的要注重对老人的“心理护理”,老人们需要陪伴,需要亲人们的关照,需要身边的医护人员对她的关注。在医院,医护人员们总是会每天不定时的去陪伴梁军老人,倾听老人讲讲过去的故事,与她沟通和交流,给她讲讲健康保健的知识,让她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脱离出来,早一些恢复健康。
(原标题:“人民币女郎”病重就医&系1元钞上女拖拉机手)
本文来源:人民网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6741条
评论2683条
评论2360条
评论2097条
评论1974条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一元钱能干什么
早晨7点起,杭州公共交通集团电车厂的点钞房
内就喧嚣异常,凌晨2点从各辆电车投币箱里取回的一个个编号布袋,在等待着分类清点然后打包。1元钱是这里的主流硬币,数量最多,也是同样体积下最重的,女工们每次挪动一小筐1元钱都要费很大劲。这只是杭州公交集团五个主要分公司点钞房的一间。杭州3700多辆公交车收集起来的1元钱,兑换后将再次进入流通领域。
■调查?商场
城周记者罗坚梅
一元钱在杭州大厦能买什么
晚上7:00,站在杭州大厦门前,手心攥着1元钱钢G,我有点踌躇。
找找看,1元钱在杭州大厦能买到什么?一听说我的这个任务,90%的人劝我“别去了,找也是白找,浪费时间”,剩下的好心人帮我出主意,“去地下超市看看吧,那里说不定有1元钱的东西”。
B楼一楼是精品商场,标价牌上一个又一个的零让人看得眼花,即使小如袖扣、袜子等物,要找到两位数价格的都不太容易,更遑论1元钱之物了。随机找了个专柜的服务人员问,哪有1元钱的东西卖。对方想了半天,说,到儿童商场或者地下商场看看吧。接着加一句,喜欢哪件衣服,可以试试看。天,对于一个只想花1元钱买东西的顾客,难道她也觉得是潜在客户吗?我又逛遍了化妆品、鞋子、男女装柜台,均一无所获,连鞋刷、鞋油都要几十上百元钱。
红双喜乒乓球,1.8元一个,而且可以一个个单卖。跨入运动商场的这个发现,让我逛累了的神经又振奋起来。看来这里有希望。可是,左找右找,再也找不到更便宜的物品了。还是去儿童商场吧,记得在扶梯口就有1元钱一个的弹力球卖。果然,很顺利地找到了第一件1元钱的商品,往自助售卖机里扔进去1元钱,一个弹力球就自动掉出来了。
儿童商场的小物件还真多,本子、笔、橡皮、尺子等等,标价个位数为数不少。果不其然,经过一番细心搜查,找到了三种不同形状的橡皮都只要1元钱,还有一元钱的圆珠笔芯、胶水,8角钱的三角形铅笔和五角钱的带橡皮擦的铅笔。售货员还热心地帮我找出一个1元钱的蜜蜂图案的书签,“喏,这是最后一个了。”8样东西,一共7.30元。我问收银员,能用杭州大厦的贵宾卡打九五折吗?她头也不抬地说,当然可以。再问,可以刷卡吗?收银员笑了,说,可以呀。于是,刷掉了6.94元。心下暗想:不知道商场要给银行多少手续费?
找到了那么多1元钱以内的物品,我准备再到地下商场大搜一番,料必那里能找到的更多吧。可接下去的一小时,真是白费力气,最后的收获竟然就只有两瓶水:596毫升一瓶的康师傅纯净水和380毫升一瓶的农夫山泉,都只要1元钱。不过这已经让我颇有收获感了,要知道家门口便利店里,同样包装的康师傅纯净水1.5元、农夫山泉1.2元。只是原先料想的超市里常有的简装料酒、小包榨菜等都未觅见其踪迹。正郁闷间,转头发现有一排散装食品在卖,于是向营业员提出要求:称一颗糖。营业员听了表情有点诧异,“一颗?”看我肯定的神色,就拿了一颗糖称起了分量,88元1000克的奶糖,一颗5角钱。看着营业员认真地在购货单上填写金额,并用透明胶纸把那颗糖绑在购货单上,收银员凭贵宾卡给这5角钱的糖打了九五折,并把它装在印有杭州大厦购物中心字样的专用购物袋里,心里忽然像被什么打中了―――1元钱不仅让我买到了东西,还买到了服务。
出门时才发觉,那1元钱还攥在我手里。
■调查?社区
城周记者夏海微
一条小巷中的一元钱商品
中河立交桥以西,中山北路以东,近300米长的胭脂新村―――曾出典钱塘八景之一“北关夜市”的小巷,早已被高楼湮没在城市的角落。好在,还有巷子两旁的包子店、文具店、理发店、杂货店、蔬菜店、小超市……以及摇着蒲扇在小区树荫底下纳凉的人们,能让人呼吸到,在繁华都市里久违的市井烟火气。
怀揣1元钱,在这条巷子里,在两旁40多家小店里,能买到什么?
“喏,韭菜鸡蛋饼、霉干菜饼、菜饼、萝卜丝饼,随你挑。”炉上的煎饼热腾腾地冒着香气,20岁左右的帮工,在旋转的吊扇下,找钱找得额上的汗都来不及擦。桌上的纸盒里,满堆着1元钱硬币。“这儿吃的东西,最贵也就1元钱。”30来岁的小吃店老板说,馄饨、粉丝、豆腐脑、豆浆,1元钱也都够了。
蔬菜店老板一边熟练地称菜,一边如数家珍地报出店里1元钱可以买到的菜:番茄1个,黄瓜1根,土豆1个半,辣椒5、6个,包心菜1个,青菜好几株,冬瓜1片,大蒜头2个,生姜2、3块,鸡蛋3个,小葫芦1个,苦瓜1个……一边报,一边笑:“这么多东西可以选择,想不到吧?”
“什么都好买,就看你买点什么了。”水果店老板靠坐在椅子上,手斜托着下巴,“苹果1个,梨1个,鲜桂圆2两,橘子1个,桃子2个,葡萄么,10粒左右总归有的。”
天津狗不理包子店的店主,伸出两个手指头,说,“我们这儿不管什么包子,1元钱都能买到俩。”
还有面包房里的花生酱、南瓜蛋糕、肉松面包、奶油包。还有茶吧里的油炸里脊。还有“可的”超市里的豆腐干、矿泉水、棒棒糖、棒冰……1元钱,用来填饱肚子,解解嘴馋,还是很管用的。
在巷口的杂货店内,一位七八岁的小朋友,在店主的指点下,一样样搬来1元钱商品:苍蝇拍、鞋垫、沐浴球、塑料梳子、一次性袜子、一次性筷子、夹子、小袋装的洗发水和沐浴露。他很快乐地拍着手说:“瞧,有这么多。妈妈说了,1元钱也不能浪费的!”他妈妈听了,在一旁笑。
文具店里,卖1元钱的产品也不少。指着柜台底下一整排,老板说:“你随便看看好了,这里都是。”圆珠笔6大类都是1元钱,作文、数学、英语等练习簿,1元钱可以买到两本。还有铅笔芯、红领巾、固体胶、双面胶,都是1元钱。
在巷子最大的小百货店里,我还发现了一些现代都市生活中不太常用的东西:润面油、补袜油、清凉油、火柴盒、线球、针、三角尺、蜡笔、美工刀、毽子……这些,一元钱都可以买到。记者仔细地在店里数了数1元钱商品的种类,发现足足有近70种之多。
香烟店的老板条件反射似的说:“1元钱的东西啊,一次性打火机就是,还有餐巾纸,还有桌上的公用电话,长途可以打上3分钟半,市话可以说上6分钟。”
巷子里唯一一家衣服店的老板,找来找去找不到1元钱商品,蓦地忽然想到:“对,女人用的隐形肩带,1元钱一副。”
社区门口的自行车修理工,搓着染满黑油的手说:“销钉,装在脚踏板中轴上的,装一个1元钱。打气可以打5次。上两个螺丝,修一下前刹车,也都是1元钱。”说完后,他腼腆地笑了,补充道,“其实给不给也没关系的,不就1元钱嘛!”
在这个窄窄的、市声鼎沸的巷子里,原来有几百种商品,在等待着你用这枚不起眼的1元硬币去选购。
■调查?城郊
城周记者张磊
城郊接合部的一元钱生活
朋友是这么给我描述前往茶汤桥的路的―――从报社出发,沿着中河高架一路向北,石祥路沈半路口子下高架,往前行500米,掉头,往回开,到第一个红绿灯处,左转弯即可。
我在下午四五点钟来到茶汤桥。这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接合部,房租便宜,一个月不过200-300元,所以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者。
乐乐超市的老板听我问起1元钱能买到什么时?挠了挠脑袋,在店里找了起来。“达能简包装、上好佳、咪咪虾条,还有醋、盐、酱油。”超市隔壁是家饮食店,门口冰箱上挂出的“绿豆汤1元、银耳汤1元、凉粉1元”,在地面温度50多摄氏度的下午,颇为诱人。
从饮食店沿着路往东,有几家小饭店,门口的广告牌上,最便宜的是清炒青菜和麻辣豆腐,3元一盘,老板说饭5角钱一人,管饱。1元钱想在这儿点菜是不可能的了。
饭店隔壁是一家点心摊,1元钱能买4根油条、5个蒸饺、2碗豆浆、2碗稀饭、1个茶叶蛋(能找回0.4元)或者1瓶豆奶。原来1元钱还能买到糯米饭,现在糯米涨价,老板怕亏本,不卖了。在另一家专卖包子的放心馍店里,1元钱能买到3个肉包或者3个菜包。
茶汤桥街区里,还有两三个固定铺位的菜店和流动菜贩,1元钱能买到的东西总体来说差不多―――能买到1斤黄瓜、1斤苦瓜、半斤茄子、2个鸡蛋、1斤土豆、1斤番薯或者半斤蒜。一家菜店的老板说,鸡翅可以单卖,一只鸡翅8角钱。天翔卤味店也能散卖熟的卤味,但“只能买1只鸡爪。”
茶汤桥销路最好的水果就是西瓜,每斤7角到1元不等,但老板一般都不愿意切开来零卖。水果摊的角落还摆着两碗葡萄,每碗有1斤半左右,老板娘说是“倒担货”,一元一碗。桥边的一辆三轮车上,摆着牌子,“水蜜桃5角一斤”。
喜欢喝酒的人,可以在一家专卖酒和大桶纯净水的店里买到散装的酒,湖州麦烧3元一斤,五加皮2.5元一斤。
在茶汤桥,1元钱能买到的日用品要比我想像中的多得多。第一个采访的那家开在仓库里的杂货铺,就让我觉得1元钱真有大用场:创可贴2角/张、电池5角/节、皮筋1元/根、袜子1元/双、刷子1元/个、指甲钳1元/个。
方师傅开的修车店在茶汤桥的“中心”,调查时,方师傅一边修着电动自行车,一边回答―――打气2角,换气门芯5角,其他都超出1元了。就连配把钥匙,最便宜的也要2元,复杂点的十字钥匙要4元。
面朝湖州街的灵通办公文化用品店里,小学练习本5角一本,HB铅笔4角一支,2B铅笔8角一支,圆珠笔最便宜的3角一支,复印A4纸2角一张。
发廊里最便宜的洗剪吹是10元,而“灵通”边上的一个路边理发摊,理发2元、修脸1元。女理发师正在为顾客理发,两人说说笑笑,乐在其中。
在桥边的裁缝店1元钱能缝补上破了口子的衣服或者钉上遗失的扣子。
1元钱在茶汤桥还能买到1度电,算是这儿唯一比城里贵的东西。
娱乐―――
1元钱在市中心只够孩子玩一次扭蛋,或者买1枚游戏币。但在茶汤桥,1元钱能买到的欢乐被放大了。
一家没有名字的游戏机房,一群赤膊的大孩子、小孩子正凑在几台老旧的街机前,玩着97拳王(一种格斗游戏),1元钱能买到5个游戏币,技术好的小孩能用5个游戏币玩上整整一天。
游戏机房对面是网吧,每小时2元,1元钱能上半小时网。
茶汤桥里还有几家话吧,由不同的运营商支持着,价格都惊人般的统一,2角/分钟,1元能打5分钟,老板说每到晚上,话吧里就挤满打电话的打工者,操着各种方言向远方的亲友恋人送去自己的消息。
■街边随访
九个人眼中的一元钱
谢明辉,男,42岁,小区保安
“一元钱啊,应该可以做很多事。比如说,可以帮助贫困的学生买支铅笔或是小本本什么的。”谢明辉是江西人,来杭打工近10年。他说老家念不起书的孩子不少,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小小的钢G儿也是很珍贵的。
叶旭蓉,女,28岁,外贸公司员工
叶小姐穿着一条X/M的裙子,足蹬百思图的高跟鞋。听记者问一元钱可以买什么,她“啊”了一声,很惊奇地问:“现在一元钱还有用吗?可能它从钱包里滚出来掉到地上,我也不会去捡的。”
杨立新,男,49岁,老师
杨老师是中学数学老师,他脑子转得很快:“一元钱可以坐公交车,买根冰棍,买两份杭报,买支笔,买两个包子,买一个一次性打火机,买一包纸巾……总之,能做点小事吧。”
施明月,女,24岁,广告从业人员
“一元钱啊,可以存起来,积少成多,就可以派用处了!”施明月说,她家里储蓄罐存的一块钱硬币不下200个。
刘肖宾,男,9岁,小学生
刘肖宾一边往嘴里猛塞零食,一边说:“妈妈每天都给我好几个一元硬币呢。如果我洗一双自己的袜子,妈妈还会奖励我一元钱。有了钱,我可以买棒冰吃,还有QQ糖、小馒头,很多好吃的可以买!”
章启泰,男,70岁,退休职员
章大伯坐在树荫底下的躺椅上,手里摇摇蒲扇慢腾腾地说:“一元钱现在用处是不大了,不过我们早上去菜市场买菜还是少不了它的。老底子,一元钱的用处可真是不少啊,那个辰光,一个月才20几元钱呢!”
袁红利,女,21岁,高校学生
“一元钱,可以坐公交车。那种没有空调的公交车,坐的人少,特别适合在心情不好时,漫无目的地乘坐。”袁红利说,她比较郁闷的时候,就会带上一包一元钱硬币出门,专挑没空调的公交车坐。
施慧人,女,46岁,家庭主妇
挎着菜篮子的“马大嫂”们,平时的话题自然离不开衣食住行。“买菜的时候,和小贩们砍砍价,说不定能省个一元钱下来。省下一元就是一元,省了就是赚了嘛!”
徐军,男,34岁,报刊零售人员
徐军黑黑瘦瘦的,戴着一副眼镜。“喏,可以买我这里的两份报纸,或者买个馒头啥的。有时候,少一元钱也是少,比如说想坐公交车,却发现口袋里只有整的,没有一元的硬币,就会觉得很不爽。”他又笑着补充说,再添一元钱,就可以买张彩票,说不定有机会获得500万元大奖呢!
实习生陈芳超城周记者夏海微
哦,我的一元钱
城周记者肖向云
日,我的姐姐骑着永久牌自行车,送我去8公里之外的区中学读初一。出门前,父亲递给我1元钱。这是我一个星期的零用钱。那是一张红颜色图案的纸币,一个女司机在上面开着拖拉机。
1989年的1元钱,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在此之前,我的口袋里从来没有过属于我自己的1元钱。在上学的路上,我心里盘算着怎么样用这1元钱度过这个星期。墨水、笔记本、钢笔、肥皂……都已装在书包里,不在这1元钱的花费范围。
我花了3角钱买了一瓶红墨水,实现了我的一个梦想―――在读小学的时候,我就渴望能用灌满红墨水的钢笔在书上划重点内容。我还花了5角钱买了一本日记本,在晚自习快要结束时,写下我的初中生活点滴。剩下的2角钱,则买了两根冰棍。等到周末回家时,我已经身无分文了。
不久,姐姐出去工作了,没有人接送,我只好步行上学和回家,因为从家里到学校的车费要5角钱,我坐不起。直到读初三时,我的零用钱涨到了每周5元,我才经常地坐车去上学。至于放学,多数还是走路。有时候,实在不想走了,就在中途乘别人下车的时候偷偷地爬上小四轮车。记得有一次,被发现了,我只好掏出仅有的2角钱给司机。
有一年秋天,我脚上的那双旧解放鞋破了一个洞,边上也开裂了,我十分希望能买一双新的,但母亲却把那双破鞋拿到补鞋匠里去了。我没能穿上新鞋,非常失望。但那段时间,正是家里最拮据的时候,就连两三元钱的解放鞋也买不起。
1984年,我曾从家里找出一张旧信封,用8分钱买了一张邮票,第一次给在省城读大学的大哥写信。后来上初中后,每次收到二哥的信,都会在里面发现一个空白信封和一张邮票。有一次,他还在信里夹寄了1元钱给我,说他获得奖学金了……
1986年的一天,家里来了客人,父亲给我10元钱去买点猪肉。那时候,家里也只有来客人了才买肉吃。当时的猪肉价格是1元钱1斤。我买了不到一公斤的猪肉,找回一大把零钱。我口袋里从来没有这么“多”的钱,我大胆地从中“挪用”了1元钱,结果后来被发现了,才花了2角钱就被父亲收缴回去了。
1988年,大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区政府工作。他每次回家,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我和三哥都热烈地去接过他的公文包―――去看看里面有没有零钱。那时候他的工资一个月还只有60多元。大哥说:1元以上的不要拿。我们也很听话。每次总能收获到几角钱,让我们都兴高采烈。
1992年读高中时,我喜欢上了写作,开始在外面发表文章,陆续得到一些稿费,最低的一次稿费只有1元钱,来自哈尔滨的一家叫做《六月》的中学生文学杂志。当然我那首诗很小,只有四五行。我用那1元钱全部买了邮票。
现在,我的包里,办公桌上,家里电脑桌上―――目光所及处,散落着许多的1元硬币。周末的时候,我会把它们胡乱搜集一下,拿到菜市场去买菜,有时候忘记拿硬币了,拿着整钱去,结果又找回一大把硬币。而那曾经让我感到亲切的分币,只有在银行交电费时会偶尔得到,我转过身,就把它们投进了爱心箱里……
一元钱的价值
这只是一次寻找,寻找我们在现代城市中的平凡生活,寻找平凡生活中一元钱可能的价值。
我们眼中已经越来越微不足道的一元钱,在这个热火朝天的八月,凸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意义。从八月一日开始,我们在这个城市每乘坐一次出租车,都要多付出一元钱燃油附加费。多付这一元钱,对你我来说无伤大雅,而得到这一元钱,却能弥补出租车司机们因燃油涨价造成的收入损失。
一元钱燃油附加费,使我们想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现代城市中,一元钱能够干什么?
人民币最小的单位分币,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基本消失,角币开始承担当年分币的作用,元渐渐成为了许多商品最后的定价单位。如果放在从前,一元钱也许能够派上不少用场,而现在区区一元钱能够干什么,对许多人来说,这个问题已经不屑一顾,也的确已经不太容易给出答案。
在城乡接合部,在市内的居民社区,在黄金商圈的大型商场,一元钱能够买到的东西,和能够买到的品种是不同的。一个孩子,一个老人,一个学生,一个白领,一个外来务工者,一元钱在不同的人那里,也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其实在这个城市中,一元钱能够发挥的作用,能够买到的商品,能够享受的服务,远远出乎大多数人也包括出乎我们的预料。
一元钱的硬币两面,是不同的世界和不同的生活。(杭州日报)
推荐使用Internet Explorer 5.0以上版本2001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技术支持:& 新闻列表
日 新闻列表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正北方网 正北方网|内蒙古第一网 -- 内蒙古新闻一网打尽 -- 内蒙古第一个日点击超过1300万次的网络媒体
少找钱成超市生财之道 赤峰警方抓住12个不法分子
&&编辑:lyl
  随着老长途汽车站的整体搬迁,一些精明的商家也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汽车站新址,那里人来车往,处处充满着商机。要说商业繁荣、服务功能完备对途经此地的旅客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然而却偏偏就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打着经营超市的幌子专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过往旅客对此深恶痛绝。记者3月12日了解到,赤峰市松山区警方根据群众举报,一举打掉了几个暗藏黑幕的超市。
  收银员少找钱
  “到超市买东西,收银员少找了我钱,当我找到超市收银员的时候,这位收银员的态度相当好,向我解释说少找的钱掉到地上了。明明是少找了钱,可他为什么偏要说掉到地上了呢?这里面一定有文章,于是我就报了警。”3月12日,家住赤峰市翁牛特旗的徐先生对记者回忆了他遇到的蹊跷事。
  据介绍,2月14日,徐先生在赤峰长途汽车站准备坐车回翁牛特旗。上车前,徐先生到车站附近的一家平价超市买了一根火腿肠和一瓶饮料,总计6元钱,徐先生交给收银员一张百元钞票。谁知,这名收银员却提出用超市的零钱再换徐先生一张百元钞票。徐先生当时也没多想,就又拿出了一张百元钞票递给收银员,收银员随手就把找的零钱递给了徐先生。徐先生一数共计18张10元和4张1元的钞票,他就向收银员提出异议,收银员拿回来重新数了一遍后,便又递给了徐先生一张10元钞票,徐先生接过钱走出超市后才发现找回的钱竟然又少了几张。于是,他就找到超市收银员讨回了少找的钱,并向警方报了案。
  接到报案后,赤峰市松山区公安分局赤峰汽车站治安派出所的民警立即对这家超市进行了秘密侦查,经过调查取证,警方最终抓获老板张洋,端掉了这个暗藏黑幕的超市。原来,徐先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找的那10元钱的时候,收银员又快速地抽回了几张人民币。
  收银员手法快
  一位负责侦办此案的民警对记者说:“当着顾客的面,这家超市的收银员就能把找给你的钱截留几张,其出手速度很快,就连有着思想准备的侦查员也不能看清楚他是怎么把钱留下的。犯罪嫌疑人把这种手法叫作‘拦捡’。”
  据介绍,警方曾试图通过录像的方式对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进行证据固定,但是从取回的画面来看仍然看不出其中的破绽。在审讯时,民警让犯罪嫌疑人重现作案过程,而且要求他放慢了“拦捡”手法,民警们才弄清楚他是怎么把钱留在手里的。收银员的手法如此之快,他是向谁学的呢?民警带着这个疑问对超市老板张洋进行了讯问,没想到,警方的这个疑问又牵出了这个黑幕超市后面的其他超市。
  老板自己当收银员
  原来,超市的经营者之一张洋开始是在河南老家务农,几年前的一天,同村的李华突然找到他,并对张洋说:“你跟我去赤峰吧,那里的钱很好赚。”
  张洋问:“你在赤峰干啥买卖呢?”
  李华眉飞色舞地说:“我在赤峰车站开了个大超市,那里客流量非常大,每天都能赚不少钱。要是再顺便搞点别的生意,那收入就更可观了……”
  为了尽快走出这个穷山沟,张洋在李华的劝说下终于背起了行装,坐上了开往赤峰的火车。
  李华的超市位于老汽车站附近,由于经营多年超市也算是小有规模,张洋在山沟沟里哪见过这样的“豪华超市”,超市的豪华气派立时让张洋红了眼,他心里暗暗发誓,自己一定也要有个这样的超市。此后,张洋就在李华的超市里当起了收银员,由于来时李华早已告诉了他生财之道,所以,张洋每天在闲暇的时候向李华学起了“拦捡”。不久,张洋就“出徒”了,虽然说是“出徒”了,可也总会有失手的时候,面对到访的警察,张洋等人常常会以钱掉在地上为名,把截留下来的钱再还给旅客,这种做法让警方也感到十分头疼。就这样,张洋在李华的超市里一干就是几年。
  2008年,汽车站搬迁的消息传来,此时的张洋也开始做起了他的老板梦。当年12月,赤峰汽车站搬迁,张洋和其他两个老乡在站前广场合租了一个近百平方米的大厅,离开李华自己当起了老板。张洋在自己的超市里还是收银员,用他的话说,“拦捡”这活儿自己干放心。
  牵出案中案
  张洋当初的老板李华在车站搬迁后又去了哪里呢?据张洋交代,李华的超市也随着车站搬迁了过来,而且还在这里增开了一个超市、一个旅店和一家饭店,每天通过“拦捡”获得的收入非常可观。
  2月中旬的一天,民警乔装改扮成一名外地旅客来到李华的一个超市买烟和打火机,一盒烟和一个打火机共计8元钱,民警拿出一张百元钞票,谁知,超市的收银员却向民警提出用他的零钱另外再换一张百元钞票。于是民警又拿出了一张百元钞票,柜台上此时已经有了两张百元钞票。收银员收起百元大钞后开始不慌不忙地找钱,民警也在死死地盯着收银员的双手,看着收银员点完192元后,民警将钱接了过来,回到派出所后,民警拿出钱一数,竟然才102元钱,整整少了90元,看着手里10元、1元、5元的零钱,民警们大喜过望,原本以为打掉了张洋会吓着李华,现在看来李华依然干他的老本行。为了收集李华等人“拦捡”的更多证据,警方决定先不对李华采取行动。于是,民警们又先后对李华的饭店和旅店进行了秘密调查,结果和超市一样,民警只要从里面消费回来之后钱总是会少很多,抓捕李华的时机已经成熟。
  打掉黑超市
  车站广场存在黑超市这一问题引起了赤峰市松山区公安分局领导的重视,局领导立即指示车站派出所对黑超市进行严厉打击。2月21日,20多名民警对李华以及李华的同伙进行了抓捕。在超市里,警方发现了装有大量的10元、1元和5元钞票的纸箱,粗略估计大约有几万元。据民警介绍,这些零钱是李华等人用来换取旅客整钱的。
  这些紧邻汽车站的超市,干的这些罪恶勾当此前难道就真的没人察觉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据警方分析,这些黑超市之所以存在至今,原因大致有3点:首先,一部分旅客在发现少钱之后已经是在行驶的汽车上了。第二点就是李华和张洋二人雇佣的都是河南老乡,而且都是清一色的壮男,一些走出超市后发现少钱的旅客敢怒不敢言。第三就是一些旅客本身马虎,根本就不知少找钱,即使知道了也不知道在哪里少找的钱。据李华交代,开超市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挡箭牌,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没有人会把他们和违法犯罪联系起来;即使有人发现少钱,他们也会态度友好地以钱掉在地上为名把钱还给旅客,旅客拿回了钱也就不再追究。最后就是超市内的雇员都各有分工,互相配合,凡是遇到警方前来调查的,他们都会以种种借口转移警方视线,等前来调查的民警走后,超市会马上将接受询问的雇员辞掉,当警方想再次从雇员身上打开突破口的时候,超市内早已更换了新的店员。
  据了解,此次行动赤峰市松山区警方共抓获河南籍犯罪嫌疑人12人。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31.6?33.5
?6.96?8.12
?69.9?86.8
| 将本文分享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赞先生与找钱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