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振兴东北老中国的工业基地地时对鞍钢的资金投入

更多事件v&& 14:02:05v&& 15:21:10v&& 08:52:29v&& 08:49:33v&& 07:55:20相关报道v&& 14:42:09v&& 08:14:13
&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外交部发言人说:::
•&&06月02日•&&01月04日•&&12月19日•&&12月04日•&&12月04日•&&11月26日•&&11月21日•&&11月14日•&&11月12日•&&10月31日
:::重要人事任免:::
•&&12月19日•&&11月16日•&&09月14日•&&03月23日•&&02月13日•&&02月11日•&&01月19日•&&01月19日•&&01月19日•&&01月18日
:::史海沟沉:::
v&v&v&v&v&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鞍钢有望在年内卸下历史包袱
14:34&&来源:SRC-74&&&&分享到:
工人们鞍钢新一号高炉前紧张工作
&&&& 中广网沈阳2月16日消息(记者张静)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是具有世界声誉的钢铁企业之一,是我国更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由于历史的原因,鞍钢过去也在沉重的债务下举步维艰。但是近几年来坚持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使鞍钢这个国有老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2003年,鞍钢实现销售收入314亿元,利润15亿元,创造出鞍钢历史上的最好成绩。鞍钢党委书记、总经理刘d院士充满信心地表示,他们近年来的利润是消化了历史债务后的利润,他们现在债务已经不多了,而且到今年底前鞍钢能把历史债务全部还清。
用旧资源整合出的鞍钢中板厂新貌
&&& 鞍钢红红火火的生产场面是刘d的信心源……
&&& 在鞍钢新一号高炉的控制室前。技术人员通过电脑和电视屏幕控制高炉的运转,调度生产现场。这个令世界同行瞩目的鞍钢新一号高炉是鞍钢十五期间的重点技改项目。国外钢铁企业建成同样一个3200立方米的现代化高炉,需要30亿元。为了少投入,鞍钢派出180人同外国人谈了18个月,硬是把需要进口的4万5千吨设备压缩到5千8百零2吨,仅此一项节省投入10亿元。同时,鞍钢组织技术人员自主设计高炉的三级计算机控制程序,又节省近10亿元的费用。号新一号高炉投产后,日达产7千吨,高炉利用系数2.29,创造了国内同容积高炉新记录。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对仅仅投资10亿元的鞍钢新一号高炉感到不可思议,特地派人到鞍钢考察10天。
&&&&&鞍钢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王明仁道出其中的缘由:
&&&& &“一个是项目经理制,从开始到最后都有一个项目经理来对这个工程来负责,第二呢,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完全按照市场经济招标、投标,进行管理,另外一个呢,对高炉得必须熟悉。”&&&& 鞍钢除了高起点完成新一号高炉和冷轧二号线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改项目,还运用各种手段激活和整合企业的厂房、技术和人力资源,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580名员工的鞍钢中板厂是成立于建国前的老企业,一度因设备陈旧、产品技术落后而濒临倒闭。生存的困难逼迫中板厂主动技改:他们挑选鞍钢内部7家企业的旧设备,又从首钢中板厂买来淘汰的主体设备。2003年8月下旬,经过技术升级和工艺创新后中板厂的旧厂房里诞生了两条现代化的中板生产线,日产中板2470吨,成为目前鞍钢效益最好的下属企业。 &&& 鞍钢中板厂厂第肖江山说: &&& “大概总投资在1亿4左右,当年就能见到效益,当年就能收回这个投资,而且改造完以后呢,(按照)这个厂子的装备水平、工艺水平,如果建立个新厂得8、9个亿。” &&& 和许多国有老企业一样,鞍钢历史上曾欠下几百亿元的债务。但近几年鞍钢通过“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技改之路,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逐年清还历史欠账。所以,鞍钢总经理刘d才满有把握地表示,今年底前,鞍钢人有信心、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卸掉所有债务包袱。在党中内、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新形势下,鞍钢已经构划出再建一个500万吨钢精品基地,每人一年生产750吨钢,成为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美好前景。 &&& 临近采访结束时,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d院士向记者们描绘了鞍钢的发展远景: &&& “我们提出再建个500万的精品基地,就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排头兵。”
版权说明:&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
编辑:余青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客户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行(图)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行(图)
.cn 日10:21 光明网
  本报记者 邓海云 苗家生  “一五”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建设了156个重点项目,有三分之一的项目在东北,其中一半左右在辽宁,因此有人说“东北振兴看辽宁”。记者日前专程前往辽宁,沿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一线采访,亲身感受辽宁干部群众在全国甚至世界关注下所作的新努力、新探索。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有新思路
  率直的辽宁人一点不回避他们过去的窘迫。辽宁最早实行完备的计划经济体制,最晚退出计划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时间里,辽宁承担的指令性计划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倍以上,每年平价调出的工业产品达千余种。但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长期计划体制下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充分显现,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一批国有企业停产半停产,众多职工放假离岗,形成“东北现象”。自1995年至1999年9月,全省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连续57个月净亏损。
  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一直是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关注的一件大事。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新路子。新思路从哪里来?通过采访我们感到,辽宁上下普遍开展的解放思想宣传教育活动是更新观念、开拓思路的第一源泉。
  现在到沈阳的人会明显感到,沈阳城市面貌在加速度般地变化。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首先要归功于全市人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沈阳市委书记张行湘形象地说,思想解放是总开关。为创新思路,沈阳全市年初开展了“三个一切”: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中央正式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决策之后,沈阳又组织干部群众广泛开展“东北大振兴,沈阳要先行”的大讨论,使全市人民形成了思想合力。
  营口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各种体制性、结构性的矛盾日益显现,工业持续下滑,到1997年营口全市工业连续7年盈亏相抵为负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通过分析,发现原因主要是思想不解放,思维方式和领导方式滞后于新形势的发展,精神状态和工作思路不适应新任务的要求。为此,营口针对思想陈旧的状态,小富即安、小成则满的情绪,如何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开展了三次卓有成效的解放思想宣传教育活动。
  省委书记闻世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最令人振奋的是辽宁人思想观念的转变。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东北现象”,反映了企业的衰败、也反映了辽宁人思想观念的落后。现在虽然有所改变,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时间和努力。实现体制创新才能跨越式发展
  中外专家都认为,东北要振兴,再立潮头,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
  营口有个现在家家住别墅的青花峪村,当年的生产队长、如今的青花集团董事长王守彬对体制创新有独特的感受。改革开放以后,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率先在当地搞起了乡镇企业,到1992年产值达到2亿元。此后企业发展迟滞甚至举步维艰。王守彬感到除了外部环境因素以外,企业体制问题带来的自身活力缺失是根本原因。从1999年开始,王守彬开始了股份制改造,队里的农民都变成了股东。此后,转制显示出神奇的力量,企业“成了搂钱的耙子”,发展速度空前,到目前,4年实现净利润1.48亿元。
  交叉的铁路线、一家挨一家的工厂和林立的烟囱是沈阳铁西区留在中外文学作品中的“身影”。据介绍,铁西老工业区从1986年开始国家共投入240亿元用于改造,但始终没有能够实现振兴的目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跳出就企业抓企业、就工业抓工业的体制和思路。日,沈阳将铁西区和开发区合署办公,在搬迁铁西工厂的同时对其重新规划改造,形成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宝马汽车为主的工业新高地。原有的铁西区形成汽车贸易现代物流、商贸产业中心区,使土地迅速升值,反过来支持了工厂的改造。记者在铁西街道看到,家乐福、欧倍德等新门面的露面已初显铁西繁华景象。
  在大连、鞍山、辽阳等地,从市政府领导到大大小小的企业负责人,很多人告诉记者的一个共同体会就是,辽宁要振兴,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体制、机制上突破创新,突破的过程就是一个新机制新制度建立的过程。振兴辽宁须成“千军万马”之势
  振兴老工业基地,大型国有企业的调整改造十分重要。鞍钢总经理刘说,鞍钢在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初期,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使鞍钢陷入了装备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下降的困难境地。1995年以来,鞍钢加速改革、加速改造,随着技改项目的相继投产,鞍钢2002年继宝钢之后在我国第二个实现铁、钢产量双超千万吨。刘自豪地说,我去看过日本、韩国的钢铁企业,我们毫不比他们差,有的已经把日本的装备甩在后面。
  据介绍,辽宁国有大中企业现在还剩406户,1996年减少了1000户,但国有资产反而增值2500多亿元,说明调整改造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国有经济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的工作取得成效。同时,辽宁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在GDP中非国有经济总量占64%,改变了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
  在辽宁,记者处处感到民营企业方兴未艾。如辽阳市,十六大以后民营经济开始进入主力军阶段,大型骨干企业不断踊现,全市产值超过亿元的有25户。今年1至9月,民营企业新上各类项目300余项,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4项,投资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11项。
  辽宁省省长薄熙来指出,民营经济发展对辽宁至关重要。辽宁要振兴不能走独木桥。老企业有技术有人才,但光靠这些企业不够,还要让各类企业共同发展,形成千军万马之势。
  在辽宁采访,同往年所听到的要政策、要项目、要资金的声音大不相同的是,各地领导更强调的一句话是“依靠自力更生”。有了这个精神,相信辽宁就能够打赢振兴老工业基地这场新的“辽沈战役”。
】【】【】
新 闻 查 询
新浪商城推荐
佳能数码相机
市场最新动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每日2条,28元/月
--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爆笑无比
每日2条,30元/月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再度辉煌看辽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一周年回顾与思考
&&&&&&&&&全文检索标题检索振兴东北 市场先行··
NEN辽宁频道CCTV-新闻频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黑采风
?央视报道振兴东北
?背景资料
?网上调查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您认为哪些更重要
思想观念的改变
人文环境的改变
投资环境的显著改善
国企体制的改革
从资源型向资本型转变
大力引进外资发展传统工业
发展配套物流业、高科技和服务业
?相关专题
?友情链接
辽黑采风系列报道
· (06月05日&20:36)
· (05月28日&16:17)
· (05月27日&23:55)
· (05月27日&08:29)
· (05月26日&23:37)
· (05月25日&23:08)
· (05月24日&23:10)
· (05月24日&10:22)
振兴东北成基本国策
  继月间考察辽宁省之后,总理温家宝于2003年8月初又考察了黑龙江、吉林两省,并在长春主持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
  温家宝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东部地区发展一起,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国策,是涉及全国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系统工程,振兴东北已提升到和西部大开发一样的战略高度。
中央启动“振兴东北”战略
(对比西部大开发)
  国务院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具体办事机构设在国家发改委,负责协调有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主要职责是:研究提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专项规划、重大问题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建议;对各地区振兴规划进行指导、论证、综合平衡和衔接;研究提出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发展、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以及重大项目布局的建议并协调实施;研究提出老工业基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的政策建议;协调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业与其它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等。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
  专题: 
振兴东北关键词
“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温家宝在辽宁考察后所作的报告中首次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这两个地区情况有所不同,但是都是全国经济战略的重大问题”。特别强调两者可以“并行不悖”,东北的振兴“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有必要把振兴东北“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中国“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中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第四增长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台过几项区域发展的重要国策,如包括建立经济特区和开发浦东在内的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等等,振兴东北作为一项新的国策,东北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之后的中国内地经济第四增长极,并将开创一个“新东北时代”。
  辽宁原省长薄熙来给辽宁这个要振兴的老工业基地取了名字,中国第四增长极的核心区域,意思是要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大三角之后,再造一个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转型”:2004年两会期间项怀诚曾经说过:“开发西部,振兴东北”。如果说西部地区重点是在开发的话,那么东北地区就是转型。西部基础不好,要开发;东北有基础,就是太老了,比如煤矿差不多都采光了,所以要转型,很多骨干的工业包括重工业生产的产品太老了,也要转型,此外,包括思想和观念更要转型,所以我说:东北的振兴,关键在转型。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认为,振兴东北的核心是转型,从传统工业化模式转向新型工业化模式,从资源、资本驱动的工业化转向技术、知识驱动的工业化,也包括利用丰富的劳动力驱动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和服务业。
  振兴老工业基地,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点把握和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促调整改造;二是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正确发挥政府作用;三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是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五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六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会议还研究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任务、政策和措施。
:辽宁多年积累的结构性、机制性矛盾加速显露,从结构调整开始寻找突破口,逐步转型。
:汽车产业在吉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汽车带动相关产业作用明显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以汽车、石化以及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三足鼎立格局。
:从多条通道,如边境贸易、资源型城市转型、增强农业竞争力,寻找复兴的突破口。
:振兴东北的几大难题:一是国企改革问题,二是改革中必然涉及的人员调整问题;三是资源枯竭问题;四是体制问题,也是振兴东北的核心问题。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业基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