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想建一个100兆瓦的光伏发电站政策该怎么去操作有路条指标和场地

在国家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之际,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进入这一领域“掘金”。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林洋新能源”)便是其中一家。
9月11日,林洋新能源副总经理王伟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近几个月里,林洋新能源不断寻求屋顶资源,并找了一些具备条件进行分布式电站投资的地方。“我们在三个月开工了一批分布式电站,大概6个项目,同时开工,另外经过几个月准备,还有大量电站储备,还要陆续开工。”他说。
林洋新能源成立于2004年,并于日在美国纳成功上市,2010年被韩华集团收购,之后,公司更名为韩华新能源。今年5月前后,该公司决定,进入分布式电站投资领域,并立志成为中国东部最大的分布式发电站的运营商。
不过,在寻求电站开发及开工过程中,林洋新能源也遇到了“麻烦”。“想要进行分布式电站投资,就要找很多企业,还有商业屋顶,在它的屋顶上建立电站,问题就来了。”王伟说,有大屋顶的企业都是大企业,不在乎一年几十万元的租金,会不会漏水、下雨问题等都是对方关心的问题。
不仅如此,建电站遇到的“路条”问题、融资难问题等,都在考验着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执行效果和前景。
不止一位企业高层认为,这些遇到的问题,可以说都是与政策有关。
“政策并非无懈可击”
如果从2004年算起,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历经三次波峰、两次波谷,目前在逐步回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装了3.3GW,预计今年将要达到13GW。
“前几年光伏存在大量过剩、恶性竞争、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企业资金链非常紧张的这些状况,现在正在逐步地好转,行业也逐步地恢复了信心。”航天机电总经理说。
这背后,离不开各项政策的强刺激。
去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管理办法,继续在光伏发电并网、补贴、金融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持,使光伏产业呈现着强势的复苏。就在最近,国家能源局公布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光伏分布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分布式发电市场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
在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司的新能源处处长董秀芬看来,包括中央、地方、企业和我们这些实体上游和下游企业,都围绕设计的政策在走,基本上还是比较稳定的。
数据显示,2013中国累计装机15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也得到增长,去年是整个分布式光伏在500万千瓦左右,前十位的省区市装机量为312万千瓦,占全部装机62%。
“国家一系列政策出台之后,光伏产业在去年开始进入了爆发式增长阶段,主要企业开始扭亏,经营状况得到改善,特别是去年中国光伏纠纷也实现了缓解。”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说。
任东明同时表示,从政策本身设计来说,不是无懈可击的。“不得不提的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现在尽管出台那么多的政策,但也有很多的问题。”
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在五六月份,国家能源局曾到各地调研,也约部分企业进行了座谈,基本摸清了主要问题,比如合适的场地难找、融资难,电网接入仍然有障碍等。
任东明认为,表现在政策层面上,是政策规划出台比较滞后,与相关规划协调性不足,主要是中央与地方规划、可再生能源规划和专业规划之间协调性不足;再就是补偿资金不足,虽然电价征收标准提高到1.5分,暂时缓解了补贴量不足,但这种不足状况,还可能继续困扰整个产业发展。“因为装机量还要扩大,补贴量还要扩大,所以如果不涨电费附加的话,还会面临一些问题,这也是政策本身面临的问题。”
目前,上海、江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市已经出台了在中央补贴的基础上又加价补贴分布式太阳能的政策,这对分布式光伏下一步发展,也是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这些政策,现在有些还没有到位。
来自光伏企业层面的感受,可能更加真切。
“我们是民营企业,不能跟央企、国企来抢西部大型电站的‘路条’,想要大规模建设,现在确实有难度。”王伟说。
据介绍,林洋新能源资金比较充裕,不仅负债率低,还有充分的各大银行授信,但并没有“路条”。 “有很多民企不断地在找我们进行合作。打比方说,你手上有路条,我有资金,看看双方怎么建设。”
在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看来,让拿“路条”的企业跟有技术有钱的企业合作,就像二道贩子倒买倒卖,无形中项目成本肯定要增加,“的确现在有些政策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调整、细化”。
王伟表示,以前政府发“路条”是两年有效期,在这两年里,倒卖几道都可以倒卖出来。他建议,路条要在有效的时间之内发放和有序发放,“不要说两年建设,必须三个月之内开工,半年之内、六个月之内做不完,这个路条就取消了”。
“像100兆瓦的电站,现在5个月就能干完了,给6个月时间开工建设应该没有问题。但很多人把路条囤积在手上,想做的人做不了,国家以为电站建设好了,指标已经完成了,其实路条在口袋里,不一定能建设出来。”王伟说。
按照中节能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华斌所述,实际情形可能更加严峻。
他表示,现在买卖电站的事情很多,不仅拿到路条的可以卖,拿到核准的也可以卖,建了一半可以卖,建完了也可以卖,这些都导致很多电站不负责任地建设,建完以后就卖了。“去年我一个朋友买了电站,后来弄得发电效益上不来,其他的老得去检修,对企业造成很多困难。”他说。
在他看来,国家的政策出得比较快、比较好,市场也活跃起来,很多之前没有进入太阳能电站投资领域的,现在进来了,“大家可能都看这碗饭比较好端,都去抢,市场上争路条的多了,这样肯定会有他不去投资,而仅仅找批文这种现象,肯定会有”。
曹华斌建议,今年能不能完成国家下达的指标,不管批给哪个公司,可以限定多长时间必须建完,建不完收回给别的企业去做,各个省份都可以考虑这样操作方式。
中国水利水电顾问集团公司咨询师谢宏文的担心是,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分布式光伏促进政策,分布式光伏可能会出现一个小高潮,“这里面有没有为了完成指标,为了上项目而上项目的这些现象存在,可能现在都装上了,但后面20年的运行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中国光伏协会提供的一份检测机构统计显示,在现场检测了11个大型地面电站,运行一年期组件当中,考虑一些不确定因素之后,发现51%的组件衰减在5%到10%之间,其中大约30%的组件功率衰减超过10%,8%的衰减超过了20%,质量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对于更多企业来说,最大的困扰无疑是资金问题。
近两年来,光伏行业虽然在回升,但整个生态仍然非常艰难,集中的表现就是企业很难收到钱,没钱便不敢发货。
“今年我们做EPC,很多企业希望从事EPC,第一个判断这是风险问题,如果没有融资做好,做EPC压力会非常大。”徐杰说,包括组件销售,整个产业链都是在缺钱。
“钱在哪儿呢?在银行里面,在金融企业里面,问题是,他们是不是愿意把钱拿出来支持这个行业?”一位参会企业人士如是告诉本报记者。
中国光伏协会秘书长王勃华透露,最近,20家左右的光伏企业和部分金融保险系统进行过一次座谈会。其间,金融系统对光伏产业投资提出了若干的疑虑,包括对“双反”问题的未来走向会怎样、作为金融系统怎样去区分单纯性扩产和技术改造升级等问题。
王勃华说,现在银行仍普遍把光伏发电和光伏制造混为一谈,认为2012年发生的光伏制造的困难、贷款还不了,“他们认为光伏发电和这个差不多,都是严格发放贷款、限制贷款,而且提高利率”。
表现在实际操作层面,银行、投资机构、基金等各大机构目前对于分布式融资、收益回报均持一个疑问态度。王伟给出的数据显示,到今年为止,国开行仅给两个企业做过融资,一个企业也就是几十兆瓦的量,而全国各地已经做了将近1GW的分布式电站。“还有将近1GW电站融资从何而来,这是分布式电站推广又一个难题。”
徐杰认为,很多融资,太阳能得不到贷款,不是银行的事,而是政策跟企业的事情。“国家补贴什么时候到位,很多银行都问我们这个问题,现在补贴肯定会给,对于企业来说什么时候给更关键,可能晚了就撑不下去了。”
“好买财富”微信
上千款理财产品任您选择
11-20倍银行活期收益,随存随取,安全保障,免手续费
七日年化收益:4.16%
理财问诊 提供各种理财产品诊断服务
理财产品业绩背后的投资逻辑
帮您判断高收益是否可持续
解密投资标的、重仓股等信息
已有1765位用户问诊,共解决1765个问题
完全不会理财?分布式光伏遭遇倒卖路条尴尬 民企抢不过央企国企|央企|分布式光伏|电站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分布式光伏遭遇倒卖路条尴尬 民企抢不过央企国企
 & 推荐阅读:
&& 分布式光伏遭遇“倒卖路条”尴尬
  张国栋
  在国家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之际,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进入这一领域“掘金”。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林洋新能源”)便是其中一家。
  9月11日,林洋新能源副总经理王伟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近几个月里,林洋新能源不断寻求屋顶资源,并找了一些具备条件进行分布式电站投资的地方。“我们在三个月开工了一批分布式电站,大概6个项目,同时开工,另外经过几个月准备,还有大量电站储备,还要陆续开工。”他说。
  林洋新能源成立于2004年,并于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2010年被韩华集团收购,之后,公司更名为韩华新能源。今年5月前后,该公司决定,进入分布式电站投资领域,并立志成为中国东部最大的分布式发电站的运营商。
  不过,在寻求电站开发及开工过程中,林洋新能源也遇到了“麻烦”。“想要进行分布式电站投资,就要找很多企业,还有商业屋顶,在它的屋顶上建立电站,问题就来了。”王伟说,有大屋顶的企业都是大企业,不在乎一年几十万元的租金,会不会漏水、下雨问题等都是对方关心的问题。
  不仅如此,建电站遇到的“路条”问题、融资难问题等,都在考验着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执行效果和前景。
  不止一位企业高层认为,这些遇到的问题,可以说都是与政策有关。
  “政策并非无懈可击”
  如果从2004年算起,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历经三次波峰、两次波谷,目前在逐步回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装了3.3GW,预计今年将要达到13GW。
  “前几年光伏存在大量过剩、恶性竞争、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企业资金链非常紧张的这些状况,现在正在逐步地好转,行业也逐步地恢复了信心。”总经理徐杰说。
  这背后,离不开各项政策的强刺激。
  去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管理办法,继续在光伏发电并网、补贴、金融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持,使光伏产业呈现着强势的复苏。就在最近,国家能源局公布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光伏分布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分布式发电市场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
  在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司的新能源处处长董秀芬看来,包括中央、地方、企业和我们这些实体上游和下游企业,都围绕设计的政策在走,基本上还是比较稳定的。
  数据显示,2013中国累计装机15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也得到增长,去年是整个分布式光伏在500万千瓦左右,前十位的省区市装机量为312万千瓦,占全部装机62%。
  “国家一系列政策出台之后,光伏产业在去年开始进入了爆发式增长阶段,主要企业开始扭亏,经营状况得到改善,特别是去年中国光伏纠纷也实现了缓解。”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说。
  任东明同时表示,从政策本身设计来说,不是无懈可击的。“不得不提的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现在尽管出台那么多的政策,但也有很多的问题。”
  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在五六月份,国家能源局曾到各地调研,也约部分企业进行了座谈,基本摸清了主要问题,比如合适的场地难找、融资难,电网接入仍然有障碍等。
  任东明认为,表现在政策层面上,是政策规划出台比较滞后,与相关规划协调性不足,主要是中央与地方规划、可再生能源规划和专业规划之间协调性不足;再就是补偿资金不足,虽然电价征收标准提高到1.5分,暂时缓解了补贴量不足,但这种不足状况,还可能继续困扰整个产业发展。“因为装机量还要扩大,补贴量还要扩大,所以如果不涨电费附加的话,还会面临一些问题,这也是政策本身面临的问题。”
  目前,上海、江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市已经出台了在中央补贴的基础上又加价补贴分布式太阳能的政策,这对分布式光伏下一步发展,也是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这些政策,现在有些还没有到位。
  路条乱象
  来自光伏企业层面的感受,可能更加真切。
  “我们是民营企业,不能跟央企、国企来抢西部大型电站的‘路条’,想要大规模建设,现在确实有难度。”王伟说。
  据介绍,林洋新能源资金比较充裕,不仅负债率低,还有充分的各大银行授信,但并没有“路条”。 “有很多民企不断地在找我们进行合作。打比方说,你手上有路条,我有资金,看看双方怎么建设。”
  在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看来,让拿“路条”的企业跟有技术有钱的企业合作,就像二道贩子倒买倒卖,无形中项目成本肯定要增加,“的确现在有些政策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调整、细化”。
  王伟表示,以前政府发“路条”是两年有效期,在这两年里,倒卖几道都可以倒卖出来。他建议,路条要在有效的时间之内发放和有序发放,“不要说两年建设,必须三个月之内开工,半年之内、六个月之内做不完,这个路条就取消了”。
  “像100兆瓦的电站,现在5个月就能干完了,给6个月时间开工建设应该没有问题。但很多人把路条囤积在手上,想做的人做不了,国家以为电站建设好了,指标已经完成了,其实路条在口袋里,不一定能建设出来。”王伟说。
  按照中节能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华斌所述,实际情形可能更加严峻。
  他表示,现在买卖电站的事情很多,不仅拿到路条的可以卖,拿到核准的也可以卖,建了一半可以卖,建完了也可以卖,这些都导致很多电站不负责任地建设,建完以后就卖了。“去年我一个朋友买了电站,后来弄得发电效益上不来,其他的老得去检修,对企业造成很多困难。”他说。
  在他看来,国家的政策出得比较快、比较好,市场也活跃起来,很多之前没有进入太阳能电站投资领域的,现在进来了,“大家可能都看这碗饭比较好端,都去抢,市场上争路条的多了,这样肯定会有他不去投资,而仅仅找批文这种现象,肯定会有”。
  曹华斌建议,今年能不能完成国家下达的指标,不管批给哪个公司,可以限定多长时间必须建完,建不完收回给别的企业去做,各个省份都可以考虑这样操作方式。
  中国水利水电顾问集团公司咨询师谢宏文的担心是,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分布式光伏促进政策,分布式光伏可能会出现一个小高潮,“这里面有没有为了完成指标,为了上项目而上项目的这些现象存在,可能现在都装上了,但后面20年的运行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中国光伏协会提供的一份检测机构统计显示,在现场检测了11个大型地面电站,运行一年期组件当中,考虑一些不确定因素之后,发现51%的组件衰减在5%到10%之间,其中大约30%的组件功率衰减超过10%,8%的衰减超过了20%,质量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资金难题
  对于更多企业来说,最大的困扰无疑是资金问题。
  近两年来,光伏行业虽然在回升,但整个生态仍然非常艰难,集中的表现就是企业很难收到钱,没钱便不敢发货。
  “今年我们做EPC,很多企业希望从事EPC,第一个判断这是风险问题,如果没有融资做好,做EPC压力会非常大。”徐杰说,包括组件销售,整个产业链都是在缺钱。
  “钱在哪儿呢?在银行里面,在金融企业里面,问题是,他们是不是愿意把钱拿出来支持这个行业?”一位参会企业人士如是告诉本报记者。
  中国光伏协会秘书长王勃华透露,最近,20家左右的光伏企业和部分金融保险系统进行过一次座谈会。其间,金融系统对光伏产业投资提出了若干的疑虑,包括对“双反”问题的未来走向会怎样、作为金融系统怎样去区分单纯性扩产和技术改造升级等问题。
  王勃华说,现在银行仍普遍把光伏发电和光伏制造混为一谈,认为2012年发生的光伏制造的困难、贷款还不了,“他们认为光伏发电和这个差不多,都是严格发放贷款、限制贷款,而且提高利率”。
  表现在实际操作层面,银行、投资机构、基金等各大机构目前对于分布式融资、收益回报均持一个疑问态度。王伟给出的数据显示,到今年为止,国开行仅给两个企业做过融资,一个企业也就是几十兆瓦的量,而全国各地已经做了将近1GW的分布式电站。“还有将近1GW电站融资从何而来,这是分布式电站推广又一个难题。”
  徐杰认为,很多融资,太阳能得不到贷款,不是银行的事,而是政策跟企业的事情。“国家补贴什么时候到位,很多银行都问我们这个问题,现在补贴肯定会给,对于企业来说什么时候给更关键,可能晚了就撑不下去了。”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联系我们 | |
您现在的位置:
分布式光伏遭遇“倒卖路条”尴尬
在国家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之际,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进入这一领域“掘金”。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林洋新能源”)便是其中一家。
9月11日,林洋新能源副总经理王伟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近几个月里,林洋新能源不断寻求屋顶资源,并找了一些具备条件进行分布式电站投资的地方。“我们在三个月开工了一批分布式电站,大概6个项目,同时开工,另外经过几个月准备,还有大量电站储备,还要陆续开工。”他说。
林洋新能源成立于2004年,并于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2010年被韩华集团收购,之后,公司更名为韩华新能源。今年5月前后,该公司决定,进入分布式电站投资领域,并立志成为中国东部最大的分布式发电站的运营商。
不过,在寻求电站开发及开工过程中,林洋新能源也遇到了“麻烦”。“想要进行分布式电站投资,就要找很多企业,还有商业屋顶,在它的屋顶上建立电站,问题就来了。”王伟说,有大屋顶的企业都是大企业,不在乎一年几十万元的租金,会不会漏水、下雨问题等都是对方关心的问题。
不仅如此,建电站遇到的“路条”问题、融资难问题等,都在考验着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执行效果和前景。
不止一位企业高层认为,这些遇到的问题,可以说都是与政策有关。
“政策并非无懈可击”
如果从2004年算起,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历经三次波峰、两次波谷,目前在逐步回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装了3.3GW,预计今年将要达到13GW。
“前几年光伏存在大量过剩、恶性竞争、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企业资金链非常紧张的这些状况,现在正在逐步地好转,行业也逐步地恢复了信心。”航天机电总经理徐杰说。
这背后,离不开各项政策的强刺激。
去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管理办法,继续在光伏发电并网、补贴、金融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持,使光伏产业呈现着强势的复苏。就在最近,国家能源局公布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光伏分布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分布式发电市场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
在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司的新能源处处长董秀芬看来,包括中央、地方、企业和我们这些实体上游和下游企业,都围绕设计的政策在走,基本上还是比较稳定的。
数据显示,2013中国累计装机15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也得到增长,去年是整个分布式光伏在500万千瓦左右,前十位的省区市装机量为312万千瓦,占全部装机62%。
“国家一系列政策出台之后,光伏产业在去年开始进入了爆发式增长阶段,主要企业开始扭亏,经营状况得到改善,特别是去年中国光伏纠纷也实现了缓解。”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说。
任东明同时表示,从政策本身设计来说,不是无懈可击的。“不得不提的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现在尽管出台那么多的政策,但也有很多的问题。”
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在五六月份,国家能源局曾到各地调研,也约部分企业进行了座谈,基本摸清了主要问题,比如合适的场地难找、融资难,电网接入仍然有障碍等。
任东明认为,表现在政策层面上,是政策规划出台比较滞后,与相关规划协调性不足,主要是中央与地方规划、可再生能源规划和专业规划之间协调性不足;再就是补偿资金不足,虽然电价征收标准提高到1.5分,暂时缓解了补贴量不足,但这种不足状况,还可能继续困扰整个产业发展。“因为装机量还要扩大,补贴量还要扩大,所以如果不涨电费附加的话,还会面临一些问题,这也是政策本身面临的问题。”
目前,上海、江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市已经出台了在中央补贴的基础上又加价补贴分布式太阳能的政策,这对分布式光伏下一步发展,也是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这些政策,现在有些还没有到位。
来自光伏企业层面的感受,可能更加真切。
“我们是民营企业,不能跟央企、国企来抢西部大型电站的‘路条’,想要大规模建设,现在确实有难度。”王伟说。
据介绍,林洋新能源资金比较充裕,不仅负债率低,还有充分的各大银行授信,但并没有“路条”。 “有很多民企不断地在找我们进行合作。打比方说,你手上有路条,我有资金,看看双方怎么建设。”
在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看来,让拿“路条”的企业跟有技术有钱的企业合作,就像二道贩子倒买倒卖,无形中项目成本肯定要增加,“的确现在有些政策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调整、细化”。
王伟表示,以前政府发“路条”是两年有效期,在这两年里,倒卖几道都可以倒卖出来。他建议,路条要在有效的时间之内发放和有序发放,“不要说两年建设,必须三个月之内开工,半年之内、六个月之内做不完,这个路条就取消了”。
“像100兆瓦的电站,现在5个月就能干完了,给6个月时间开工建设应该没有问题。但很多人把路条囤积在手上,想做的人做不了,国家以为电站建设好了,指标已经完成了,其实路条在口袋里,不一定能建设出来。”王伟说。
按照中节能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华斌所述,实际情形可能更加严峻。
他表示,现在买卖电站的事情很多,不仅拿到路条的可以卖,拿到核准的也可以卖,建了一半可以卖,建完了也可以卖,这些都导致很多电站不负责任地建设,建完以后就卖了。“去年我一个朋友买了电站,后来弄得发电效益上不来,其他的老得去检修,对企业造成很多困难。”他说。
在他看来,国家的政策出得比较快、比较好,市场也活跃起来,很多之前没有进入太阳能电站投资领域的,现在进来了,“大家可能都看这碗饭比较好端,都去抢,市场上争路条的多了,这样肯定会有他不去投资,而仅仅找批文这种现象,肯定会有”。
曹华斌建议,今年能不能完成国家下达的指标,不管批给哪个公司,可以限定多长时间必须建完,建不完收回给别的企业去做,各个省份都可以考虑这样操作方式。
中国水利水电顾问集团公司咨询师谢宏文的担心是,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分布式光伏促进政策,分布式光伏可能会出现一个小高潮,“这里面有没有为了完成指标,为了上项目而上项目的这些现象存在,可能现在都装上了,但后面20年的运行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中国光伏协会提供的一份检测机构统计显示,在现场检测了11个大型地面电站,运行一年期组件当中,考虑一些不确定因素之后,发现51%的组件衰减在5%到10%之间,其中大约30%的组件功率衰减超过10%,8%的衰减超过了20%,质量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对于更多企业来说,最大的困扰无疑是资金问题。
近两年来,光伏行业虽然在回升,但整个生态仍然非常艰难,集中的表现就是企业很难收到钱,没钱便不敢发货。
“今年我们做EPC,很多企业希望从事EPC,第一个判断这是风险问题,如果没有融资做好,做EPC压力会非常大。”徐杰说,包括组件销售,整个产业链都是在缺钱。
“钱在哪儿呢?在银行里面,在金融企业里面,问题是,他们是不是愿意把钱拿出来支持这个行业?”一位参会企业人士如是告诉本报记者。
中国光伏协会秘书长王勃华透露,最近,20家左右的光伏企业和部分金融保险系统进行过一次座谈会。其间,金融系统对光伏产业投资提出了若干的疑虑,包括对“双反”问题的未来走向会怎样、作为金融系统怎样去区分单纯性扩产和技术改造升级等问题。
王勃华说,现在银行仍普遍把光伏发电和光伏制造混为一谈,认为2012年发生的光伏制造的困难、贷款还不了,“他们认为光伏发电和这个差不多,都是严格发放贷款、限制贷款,而且提高利率”。
表现在实际操作层面,银行、投资机构、基金等各大机构目前对于分布式融资、收益回报均持一个疑问态度。王伟给出的数据显示,到今年为止,国开行仅给两个企业做过融资,一个企业也就是几十兆瓦的量,而全国各地已经做了将近1GW的分布式电站。“还有将近1GW电站融资从何而来,这是分布式电站推广又一个难题。”
徐杰认为,很多融资,太阳能得不到贷款,不是银行的事,而是政策跟企业的事情。“国家补贴什么时候到位,很多银行都问我们这个问题,现在补贴肯定会给,对于企业来说什么时候给更关键,可能晚了就撑不下去了。”
近期,演艺明星吸毒频被曝光,其中很多明星喜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新出台《即时通信工具公 ...
专家坐堂预告
9月17日 : -
9月24日 : -
专家服务团您的位置 :
政策与市场
今年光伏装机目标 或仅能完成一半
出自:广州日报
打击“路条”倒卖 生产急刹车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明显减速: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379万千瓦,不及全年任务目标的三成,业内预计国家今年年度光伏装机任务可能只能完成一半。广州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光伏产业发展的情形日益复杂化:同行有人退出有人新加盟,相关上市公司在大盘走强的时候却走弱。
上周五,分布式光伏发电板块海润光伏下跌2.94%、隆基股份下跌4.50%。
现状一:组件产能过剩 上市公司出售光伏产业
就在比亚迪、恒大、富士康等企业相继声称以10亿元、100亿元、1000亿元投资光伏产业时,有“毛巾大王”之称的孚日股份日前公告称,公司意图退出光伏行业,将出售全部光伏项目的相关生产设备。以10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孚日股份将出售的光伏项目设备评估值为5805.82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行业供需关系还比较脆弱、需求释放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部分企业财务杠杆依然较高,如昱辉阳光和英利控股资产负债率均在90%以上。未来一段时间光伏组件供过于求仍然是行业的主旋律,同时受产能扩张、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分布式发电推进缓慢及市场增长不确定影响,光伏组件企业仍将面临很大的财务压力。
现状二:企业蜂拥投资光伏电站
光伏发电站则处于比上游的组件业更为狂热的发展阶段。纸业巨头APP(中国)日前宣布计划利用各工厂的现有厂房开展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总容量将达200兆瓦以上。整个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
“未来几年,只要有好的光伏电站项目,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我们都会全力以赴去开拓。”珈伟股份副董事长、总裁李雳日前在一个论坛上的一句话,道出了众多同行的心声。
广州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华为、恒大等产业巨头,及中环股份、林洋电子、彩虹精化等一批上市公司,均浩浩荡荡进军曾陷入寒冬的光伏发电站业务。
今年2月刚进入光伏领域的彩虹精化则颇有点快马加鞭之意,“目前已有160MW(兆瓦)的电站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实现并网发电,公司目标是三年内实现1GW(百万千瓦)。”彩虹精化董事长郭健称。
去年刚刚投建两个光伏电站的科陆电子董事长饶陆华日前在深圳高交会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也透露,公司未来几年将大力投建光伏电站,目前光伏装机容量约200MW,最近两三年的目标是将公司光伏产能做到2GW,五年内做到5GW。
现状三:光伏电站质量问题已关注
令人注意的是,最近光伏行业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建成的电站里大概1/3左右质量不合格,还有一部分电池3年已经衰减了原来规定25年应该衰减的量,甚至当年衰减超30%。业内人士指出,光伏行业必须按照标准技术规范要求自己,要解决质量标准统一性和一致性问题,现在不是急于降低价格,也不是急于技术创新,而是生产出稳定可靠、一致性的产品,为大规模电站建设提供标准化装备。
《光伏电站性能检测与质量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解读人邹新京表示,我国的光伏电站规模和数量在逐年增加,并逐渐向商业化电站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光伏电站质量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路条”价格达数百万元
按国家能源局年初的计划,2014年要完成14GW光伏装机目标。但某大型光伏上市公司总裁向广州日报记者透露:“今年能够有7GW并网就不错了。”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也表示,按现有的政策,要实现年初出台的这个目标还是有相当的难度,随着光伏电站额度的扩大,估计年底装机总量能达到差不多10GW,其中分布式光伏达到4GW还是有可能的。
是什么造成今年前三个季度光伏装机预计下滑?某光伏上市公司总裁向广州日报记者透露: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今年的地面电站项目审批方式发生了变化,地方上许多“路条”拥有者没有资金建设项目,现在新政又不让转让“路条”,所以有资金的公司想建项目也买不到路条。
以某省为例,记者调取该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投资备案系统有关光伏发电相关项目,投资备案的项目接近100个左右,总规模接近1.5GW。但记者调查后发现的实情是几乎没有几家企业的光伏电站全面开工建设,即使有开工建设的也只是平整场地和修修路。
目前,光伏电站“路条”的发放权在各地方政府,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般那些有比较强的地方资源关系的人,可以在地方上拿到路条,这些人在拿到路条以后,可以用一个很高的价格把路条出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得到目前路条的价格大约在0.3~0.5元/瓦之间,而一个光伏电站每瓦的建设成本目前也只有大约7元每瓦。也就是说,一个10MW的项目,路条价格就高达300万元到500万元之间。
能源局10月连续发文,禁止倒卖“路条”。但这一急刹车也给行业带来了短期的“麻烦”。
光伏电站项目资金面吃紧
据记者调研发现,光伏电站项目资金面吃紧,抑制了光伏电站的投资。
按照国家能源局规划,“十三五”期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至少达到1亿千瓦,预计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光伏装机容量累计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这意味着,在未来五年中国仍需新增容量7000万千瓦,按每千瓦投资8000元计算,光伏产业资金需求高达5600亿元,其中接近80%来自银行贷款。大多数银行及保险等金融机构对光伏行业仍然持观望态度。“金融机构对光伏产业看不清。”太平洋财险副总经理苏力军说:“行业急需推出统一的标准,如组件衰减率。”
事实上,对光伏电站质量的担忧不仅削弱银行贷款的信心,还将影响光伏资产证券化、光伏电站发电量质押等多种已在国际市场十分成熟的金融运作手段。目前光伏电站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融资成本较高,而很多电站10%左右的内部收益率很难吸引投资积极性。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新项目的投资建设。
另据透露,今年不像去年面临光伏电价调整,所以业内人士也不着急,而且今年的政策出台晚且是逐步在完善中,这也导致了分布式项目不如预计的那样好实施。
业内预期短期利空长期利好
海润光伏总经理杨怀进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绿色能源逐步被认可和扩大,光伏需要的资金量会越来越大,所以过去的制造企业都不符合这个需要。”
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禁止倒卖“路条”等政策对规范光伏电站开发建设是一个极大的利好。航禹太阳能执行董事丁文磊认为,国家能源局连续颁布新规后,光伏电站市场将从无序、粗放向有序和集约转变,对于未来中东部的电站发展有促进意义。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从长期来看,国家政策会更多倾向分布式电站,但短期来看,地面电站仍是较好的投资方向,因为地面电站产权比较清晰、收益比较明确、电网公司结算也很清晰。
中山大学光伏专业教授沈辉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五六年是光伏行业推广大发展阶段,这是国际发展潮流。德国光伏发电已经占总电量的百分之六,2050年目标是百分之三十六,而我国至今百分之一都没有,发展空间巨大。”&
文章收入时间:
Copyright & 2014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SEMI&). All right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路条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