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银行卡钱被骗了怎么办被骗支银行短信有提示吗

站内网址搜索
本页最后更新: 5:34:47
【男子收到检察院虚假逮捕令被骗走5万(图)】
网站分类:
网站名称:
网站地址:
站长邮箱:
站长QQ:
收录时间:
报告错误:
男子收到检察院虚假逮捕令被骗走5万(图)已报错(0)次,打不开请
收录查询:
数据统计:
今日点入:0 总点入:0 总点出:122
网站简介:
中新网南京11月10日电 (赵磊 杨颜慈)一张“检察院”传来的“逮捕令”骗走受害人数万元,钱被骗走,受害人还弄不明白:清清楚楚写着姓名、身份证等,怎么会是诈骗呢。“我想着如果是假的,逮捕令上的信息怎么都对得上?”江苏省扬州市民吕先生怀疑自己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  10日,记者从扬州警方获悉,最近,骗子又出了一个新花招,以涉嫌犯罪为由,传真逮捕令骗取事主信任,让其把钱转入“安全账户”。吕先生就不幸中招,5万元落入骗子口袋。  对此,扬州市公安局五里庙派出所副所长蔡一勇表示,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时,不会把逮捕令等文书已传真形式送达,更不会要求事主把钱打到“安全账户”上。  警方提醒,个人信息被泄露如今成电信诈骗的帮凶,市民办理一些事务,例如填写会员卡信息或各类注册信息时,应谨慎留下个人信息。  一张“逮捕令”骗走5万元  日前,扬州市民吕先生在家中接到自称是天津市第二人民检察院法院办案人员来电。对方称以吕先生身份证办理的银行卡涉嫌“洗钱”,称吕先生涉嫌一重大案件,让其配合调查。随后要求吕先生立即带身份证和银行卡找一家复印店,收取一份《刑事逮捕令》传真。吕先生赶到复印店,果然收到一份《刑事逮捕令》传真,其中称吕先生涉嫌“贩毒”和“洗钱”,不仅有他的照片,身份证号等信息也准确无误。  吕先生看到逮捕令上写着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详细信息,乱了方寸,心里有些害怕了,向“办案人员”解释:“不可能是我做的,这可怎么办?”对方表示,只要按照他提供的操作方法,到指定银行开一个网上银行账户,买一个支付密码器,先把5万元钱转到“安全账户”上,待证明吕先生的清白后,会把吕先生的5万元返还。  吕先生跑到银行取了5万,又跑到“办案人员”指定的银行办了一张银行卡,开通了网上银行,购买了一个支付密码器,把5万元存了进去。待吕先生操作完毕后,“办案人员”在电话那头打开银行网站,让吕先生把银行账号、密码一字不漏地告诉他,接着把5万元转到“安全账户”上。  公安机关:不会把逮捕令传真送达  吕先生回家后越想越不对劲,后到派出所报警。“我一看那拘捕令上的照片、姓名、身份证号码都是真的,我当时就相信了。”吕先生有些许担心,“像身份证号那么重要的信息,骗子是怎么知道的?万一连家庭住址也知道,会不会进一步行骗呢?太可怕了!”  蔡一勇介绍,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时,不会把逮捕令等文书已传真形式送达,更不会要求事主把钱打到“安全账户”上。市民如遇到类似情况应提高警惕,可向当地公安机关进行核实。  个人信息泄露成电信诈骗帮凶  对于吕先生的身份信息如何遭到泄露,蔡一勇分析道,像吕先生的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情况,很难确定责任方,只能说各类网站或机构有嫌疑,但具体举证很困难。  蔡一勇举例说,去年8月份,深圳警方打掉一特大电信诈骗团伙,该团伙正是通过网上购买事主的身份信息如事主姓名、电话号码等资料实施电信诈骗。从这些侦办的电信诈骗相关案件来看,个人信息泄露成电信诈骗帮凶。  蔡一勇提醒市民,如今不少个人信息被泄露、盗用和滥用的案例,与许多人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有直接关系。  为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扬州警方给出三条建议:市民首先应谨慎使用个人证件,在办理各类需要提供身份证或其他证件复印件的事务时,为避免复印件被挪作他用,可注明“仅供办理XX业务”等字样;其次,少在电脑上留下个人信息,浏览网页、注册账号时遇到要输入个人信息的情况,退出时要彻底删除;再次,购买商品、申请会员等需要填写个人资料的情况下,应有选择地保留自己的有效信息。(完)(原标题:假逮捕令骗走5万 警方提醒市民有选择填写个人信息)
【最新来访网站】
?&?&?&?&?&?&?&?&?&?&?&?&?&?&?&?&?&?&?&?&?&?&?&?&?&
【相关点出网站】
?&?&?&?&?&?&?&?&?&?&?&?&?&?&?&?&?&?&?&?&?&?&?&?&?&
免责声明:888导航以上所有广告内容均为赞助商广告提供,对其经营行为本网站恕不负责。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强烈建议使用 IE5.0 以上浏览器 分辨率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手机短信被拦截,一查银行卡钱没了
来源:作者:吴冰清责编:悠悠
上个月中旬,曾先生的手机突然收不到短信,就在这段时间,他的工资卡却多出了四笔交易。几天前查看账户余额,曾先生发现卡上少了17850元。卡在身上密码没丢17850元却被转走1月16日,曾先生的手机收到了工资到账的信息,内容让他大吃一惊:余额只有一万七千多元。“工资卡里的钱一直没用,上次查还有三万多,是不是搞错了。”曾先生立马去附近的银行柜台打印了最近一个月的交易明细。交易明细显示,日和27日,他的账户上一共有5笔支出,除了一笔保险费,其他4次消费曾先生一无所知。而且,这4笔交易都是“异地POS机消费”,其中一笔金额为3000元,另外3笔为4950元,总共17850元。工作人员查询后告诉他,这17850元是通过“网银在线(北京)”的网上第三方交易平台转走的。“卡一直在我身上,我从来没有离开成都,而且密码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怎么会在异地消费?”曾先生很纳闷。曾先生展示银行对账单手机中毒无法收验证码或被拦截“如果使用快捷支付,只需要输入短信验证码就可以,不用密码。”网银在线(北京)工作人员说,支付时,系统会自动把这个六位数的验证码以短信的形式发到账号预留的手机号上,“可能这一短信被拦截了。”曾先生说,从去年12月12日起,自己的手机就无法接收短信,刚开始只是以为手机“扯拐”,并没有太在意。12月30日,他去维修店修手机,被告知手机中了病毒。他并不知道,此时工资卡上的钱早已不翼而飞。银行工作人员认为,曾先生的手机和银行卡是绑定的,手机中毒后,银行卡、手机号、姓名等个人信息就会被窃取,而手机也不能正常接收信息,持卡人无法及时得知卡被盗刷,自然也不会将卡冻结。银行提醒小心带网址的短信银行工作人员称,工资卡不能透支,相对于信用卡来说被盗刷的可能性小一些,而且工资卡是芯片卡,相比磁条卡更安全。“最近各地发生了不少银行卡被盗刷的情况,基本上都是收到诈骗短信,点击其中的网址,下载了带有木马的APP。”四川省公安厅刑侦局诈骗侦查科科长李昆表示,近年来,利用诈骗短信或钓鱼网站实施诈骗的情况越来越多。市民不要轻信各种中奖、赠送话费或伪装成政府机关、电话运营商的虚假短信,更不要随意点击短信附带的链接;浏览网页时,尽量不要点击游戏、色情、广告等弹窗。曾先生说,他不会用手机上网,也不记得收到过带有链接的短息。目前,他已经向派出所报案,并冻结了账号。谁来担责法律并无明确依据银行卡被盗刷,究竟谁之过错?如果曾先生的17850元追不回来,责任如何承担?目前,我国法律并无明确依据,不同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判决情况也各不相同。四川华敏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军认为,银行应该承担责任,“储户将钱存入银行,意味着款项的所有权已从储户转移到了银行,储户对银行具有债权请求权,银行有保证支付款项给储户的义务。如果银行把款项给别人了,就是违约,需要赔偿储户这个损失。”四川少城律师事务所律师曹毅则认为,“如果对方是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客户信息进行盗刷,就涉及刑事犯罪,银行承担的民事责任比较小。储户想要银行赔偿损失,就要举证银行存在技术上的过程,但这存在一定的难度。”新闻链接日,上海李先生的工资卡账户被转账、取款5次,累计金额达59639元。所有交易发生在广东省茂名市某处的ATM机,长宁法院一审要求银行赔偿李先生全部损失。日,广州朱先生被告知工资卡被一次性消费34.1万元,法院一审推定,这笔钱系被他人以伪造的银行卡支取的,朱先生和银行各有过错,各自承担50%的责任。
相关文章|||||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国内顶级IT科技门户网站。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市民回复诈骗短信 银行卡被盗刷12次!
发布时间:日 13:01:52点击数:
收到带网址的陌生短信你会怎么处理?打开?回复?不理?可能你有一定的警惕性,不会直接打开,以防手机中毒;但如果你出于好奇,认为回复一下没事,那么就&恭喜&你中招了!!
&我老公两张银行卡,从来没离过身,也没办网银,怎么会被人12次转账呢?&范女士讲述她的困惑。原来,范女士的丈夫耿先生收到一条陌生短信,没敢点开网址,只是回句话&你是?&,没想到半小时内银行卡被转账12次,共转走了5760元钱。
市民:银行卡夜间被转12次账
20日上午,家住王场的耿先生发现手机上有提示,他们家的两张银行卡从19日22:50开始,有12次转账,每次转账480元,两张卡共转走了5760元。&咱们的银行卡从来没有办理过网银呀,怎么会有这种自动转账?&耿先生看着手机上显示的一条条转账信息,拿给妻子范女士看。夫妻俩这下慌了神,赶紧跑到银行去查账,发现卡上的钱确实已被转走。
银行卡上5000多元被分12次划走
&两张银行卡,农行卡的钱多一些,可能有四五千元,建行卡上的钱少一些,可能有一千多元。我们一查,农行卡上只剩一千多元了,建行卡上只剩60多元。&范女士说,他们赶紧把农行卡上剩的一千多元取了出来,然后到银行去询问怎么回事。
范女士来到附近的农行营业点,工作人员把账单打出来后,告诉她钱是被用手机银行转走的,用的是&网银在快&,这个是京东商城的一种支付方式。农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现在赶紧联系京东客服,申诉保全,款项应该还能安全找回,并且告知他们,被转走的款项如果不是自己支付的,应赶快报警。
在农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耿先生首先联系了京东客服,说清了银行卡被盗刷的情况,京东客服答应给处理。随后耿先生报了警。
疑点:曾收过一条&老同学&短信
让耿先生夫妇不解的是,他们夫妻都是山东人,在徐州做门窗生意,平时忙于生意,很少上网,更没有办理过诸如网银、手机银行,钱怎么会通过手机银行转走?
范女士说,这两张银行卡都是她老公耿先生的,平时都是他随身携带,而且从来没离过身,密码更是没有外泄过。&我家是做生意的,名片上都印着银行账号,难道和这有关?&范女士怀疑,是他们对外散发的名片上印有银行卡的卡号,被别有用心的人拿去做克隆的银行卡了。
随后,经过警方提示,耿先生猛然想起前一天,他接到过一个陌生手机号码发来的一条短信。
收到短信回复后,手机中病毒
这个未知号码发送来的短信内容是:&耿某某老同学,你的照片&后面是一个网址,发送时间是12月19日21:40,耿先生出于谨慎,并没有去点开这个网址,而是回了一条:&你是?&回复时间是22:25。
耿先生回复后对方没回信,他也没在意,因时间太晚,就睡了。没想到,就在短短的不到30分钟内,他银行卡上的钱就被转了12次,每次480元,共5760元。
耿先生把这条短信给警方看,警方让他看看手机上是不是多了一个&APP&,耿先生这才发现,手机上果然多了一个绿色的机器人形状的APP,下面写有&体检&二字。而且这个程序顽固得很,怎么删都删不掉。
回信息后,手机上多个&体检&软件,无法删除
警方告知他,这是一种木马病毒软件,在他回短信时已经植入他的手机了,只有刷机才能根除。
耿先生听到警方这么说,赶紧通知他妻子打晨报热线,&年底了,这种诈骗手法很猖狂,得让更多的人知道,别在不知不觉中受骗。&耿先生说。
警方:陌生号码的短信不点、不回
早在12月9日,徐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徐州V&就在其微博上发表防骗提示,骗子的手法和耿先生遭遇到的类似,是手机短信接收到&聚餐照片&,有网址链接,只要一点开链接,就中了手机木马病毒,从而造成财产损失。
警方提示,手机短信木马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骗子在病毒链接前一般加上一句话,诱导你点开网址链接,诸如&聚餐照片&、&老同学照片&等等,都是以&熟人&为切入点,让接收方在不知不觉中随手点开病毒链接,植入了木马病毒。
而这种恶意程序,会优先运行,能盗取手机上一切跟账号、密码有关的资料,因此,只要是接收到类似短信,切记不点、不回,要马上删除。如果删除不掉,就马上关机,然后找专业人士刷机。
到年底了,各种骗子开始活跃了,大家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千万不要给骗子发年终奖了!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法晚新媒体矩阵
扫一扫·更精彩
扫一扫 关注法晚微信
扫一扫 关注法晚微博
扫一扫 关注观海内参
扫一扫 关注皇城根侃爷
扫一扫 关注色相
扫一扫 关注言字旁
扫一扫 关注国安体
扫一扫 关注悦读墅
版权所有 法制晚报 2006 京ICP备号 京新网备2010010号 京公网安备
本站通用网址: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收到一条“航班取消”短信,银行卡里钱都没了!
来源:作者:阿华责编:阿华
讯&随着2014年末春运的到来,航班短信诈骗类案件也进入一个新的高发期。厦门警方近日通报的一起特大诈骗案中,一位与“航空公司客服”联系过的受害者银行卡被转走了176万元。12月2日乌云网公布了一个关于东方航空大量乘客订单信息泄露的漏洞,该漏洞会导致旅客姓名、手机号以及航班信息等资料外泄。这使得该问题更加引人高度关注。该类诈骗案件具体表现这类案件统一表现为,距离起飞时间仅有一两天时,乘客收到短信称其航班取消,需要联系“客服”进行退款操作。由于距离起飞时间很近,当用户在焦虑的状态下,信以为真并尝试联系后,“客服”还会进一步要求乘客提供银行卡卡号或支付宝账号,以便进行退款或收取手续费。在这一步,为了赢取用户的信任,有的客服甚至会真的向用户转一笔款。成功获得乘客的信任后,“客服”就会继续要求乘客提供支付短信的确认码、或让乘客在ATM上转账以完成诈骗操作。其中的漏洞与破绽仔细来看,这个骗局里面有着太多的漏洞。比如目前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吉祥、首都航空、春秋、深圳航空、厦门航空等国内绝大多数航空公司使用的客服电话均是以955或95开头;第三方订票网站也是1010开头,只有极少数的航空公司仍然保留了400开头的服务电话,而400服务电话因为更容易注册,此类诈骗案件中也多采用这种形式。另外,根据国内的民航政策,如果航班遇到因航空公司的原因被迫取消的话,乘客都可以免费退票或改期,并不会存在诈骗短信所说的“退票或改期需要收取手续费”的情况;就算是非自身原因,也需要根据每个乘客的具体舱位来收取不同比例的手续费,并不会统一给出定额。还有,部分受骗者反映,电话打过去后,“客服”带有明显的口音,这显然和航空公司、订票网站客服人员应有的普通话水平并不相符。如何防止此类诈骗案件因此,大家通过牢记航空公司、第三方订票网站客服电话、以及判定相应客服的口音、查询相关的退改签政策,是可以完全避免此类诈骗行为的。最容易记住的就是,一定不要主动泄露自己的银行卡、验证码、网络支付账号等信息。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国内顶级IT科技门户网站。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卡被冻结会提示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