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种田大户补贴租金有么有租金补贴

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第一种田大户 1人种80万人一月口粮(图)
日07:11  
 廖杰华 
侯安杰说自己是开着车种田的“现代农民”。
中国第一种田大户&&1人种80万人一月口粮
湖北农民8年承包20300多亩农田,年收入逾百万元,政府称有示范意义。
网友晒出“潜规则”,买保险、存定期等附加条款出水…[]
10月16日,号称“中国第一种田大户”——湖北大冶农民侯安杰上了《新闻联播》。8年来,侯安杰租种了20300多亩流转农田,与近2万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创下了全国农民种田面积第一的纪录。今年,这2万多亩农田的粮食总产量达到800多万公斤,相当于80万人一个月的口粮。有农业专家估算,老侯种田年收入保守地说也有100万元。
早在7月31日,本报就对侯安杰作过相关报道。当时,国家土地流转相关政策尚不明朗,被采访对象都显得相当低调。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记者再次回访,一切都有了新的变化。当地政府表示,这是通过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带来的新气象,唱响了农村土地改革新的进行曲。而侯安杰说:“8年的艰辛很少有人能体会,我最希望的是国家政策能够继续走稳。”
51岁的侯安杰,中等个头,瘦弱中有点农民式的黑,走路一阵风,但勤劳与精干却写在他毫无掩饰的脸上,如今的侯安杰有两种身份,手下的人都称他为侯总,而熟悉他的村民仍叫他老侯。
在家种田不如租给老侯
老侯的家在106国道旁,这栋普通的两层住宅楼,现在兼做“侯总”的办公室。老侯的“种田公司”有些与众不同,劳作地点分散在33个村的2万多亩田里。
老侯有辆黑色小轿车,但骨子里还是农民本色:白色衬衣,挽着裤腿。老侯的手机还是那种老式的黑白屏幕的诺基亚,每隔几分钟就会进来一个电话。
在大冶,人人都知道老侯是“种田好手”,乡亲们托关系、找路子,都希望把家里的几块地托给他种。老侯常说自己是农民,“农民不讲大道理,摸摸自己的裤兜鼓不鼓是真理”。
精明的老侯喜欢给农民算账,在他看来,“1亩田按600斤稻谷产量计算,9角钱1斤也只卖540元,除去成本还剩30元,一年到头种那几亩田不划算。”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老侯的广告策略。但每亩每年100元~150元租金、返还每亩四五十元钱的粮食补贴,还是打动了不少抛荒进城的农民。
“在家种田划不来,不如租给老侯种。”在如今的大冶,这是口号,更是现实。
脱去农民的外壳,老侯身上有着商人独有的特质,但这个商人离不开土地。
按照老侯的说法,他的事业起步于2000年。“这些年,种田远远赶不上在外面打工,所以在家里留的都是小孩、老人,还有一些没有劳动力的人,土地就抛荒了,土地一抛荒就浪费了国家的资源。”
最初,老侯只是承租了520亩林地。“造林周期太长,回报慢,算下来没有赚到钱。”头脑灵活的他开始种蔬菜,2003年他承租了230亩蔬菜基地,赚到了他的“第一桶金”。此后,他开始大面积发展水稻种植。老侯始终没透露这8年他积攒了多少身家,但他会笑着说“很可观”。
2007年,老侯共承租土地9280亩,今年他一下子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4000多亩,扩大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承租总面积达到20300亩。
【】【】【】【】 【  】【】
更多关于“”的新闻
( 07:07:08)
( 08:01:09)
( 07:44:17)
( 07:45:57)
( 16:52:54)
( 08:50:49)
( 17:19:11)
( 07:11:04)
( 07:32:24)
( 07:26:52)
( 07:56:36)
( 18:07:57)
( 13:39:02)
( 11:04:44)
( 10:29:13)
( 07:17:30)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第一种田大户年入百万
&-&&-&&-&&-&&-&&-&&-&&-&
全站搜索:
& 中国第一种田大户年入百万
中国第一种田大户年入百万
09:38:31 来源:广州日报
  “在家种田划不来,不如租给老侯种”、“让你一心无牵挂,天南海北发财去”,在湖北大冶,流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老侯也成了大冶远近闻名的人物。
  老侯,真名侯安杰,2000年至今,他租种了跨大冶、阳新2个市县,8个乡镇,33个村的2.3万亩流转农田,与近2万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创下了全国农民种田面积第一,成为了全国的“种田大王”。有农业专家经过考察,老侯种田年收入保守估计也有100万元。
  然而,在湖北,“种田大户”并非侯安杰的专利。据湖北省农经局2007年统计显示,1000亩以上的种田大户多达80家。
    一面是106国道,一面是田地,这栋普通的两层住宅楼,就是“种田大王”老侯的家,现在兼作“公司”办公室。这个尚未挂牌的“种田公司”有些与众不同,劳作地点分散在33个村的2万多亩的田里,300多名雇员都是外地农民。
  “老总”侯安杰今年51岁,地道农民出身。他说,自己早已不下地种田了。不过,从吉利车里出来的他,还是农民本色:白色衬衣,挽着裤腿。除了公司雇员称他“侯总”外,村里人仍叫他老侯。
  老侯的手机还是那种老式的黑白屏幕的诺基亚,每隔10分钟就会进来一个电话。
  乡亲找路子托老侯种地
  在大冶,人人都知道老侯是把“种田好手”,很多乡亲都托关系,找路子,把家里的几块地托给他种。
  老侯常说自己是农民,农民素质不高,大道理是不用讲的,摸摸自己的裤兜鼓不鼓是真理。他给农户算了一笔账:每户单打独斗耕作1亩田,耕田人力畜力100元,种子、化肥、农药100元,插秧100元,管理50元,收脱运100元,其他杂费60元,总成本510元。1亩田按600斤稻谷产量计算,9毛钱1斤也只卖540元,除去成本还落30元。
  明眼人都看得出老侯的精明,他明显算多了成本,算少了收益。在别人看来,这只是广告策略。
  老侯每亩100~150元租金,返还每亩四五十元钱的粮食补贴。多多少少打动了不少抛荒进城的农民,“在家种田划不来,不如租给老侯种”自然而然成了一句口号。
  脱去农民的外壳,老侯身上有着商人独有的特质。农户和干部抢着把田租给老侯,还在于他每签订一亩地的合同,就先交一笔15元的风险抵押金。如果村里在5年合同时间内,能够提供保障和服务,就不收回,如果什么事都不做,他就收回。
  另外,每亩地的100元~150元租金直接打到农户的一卡通上,凭卡取钱,省去了中间环节,“以前就吃过这亏,钱被村委会花光了。”
  开车转一遍土地要两天
  老侯土地规模经营始于2000年,他承租过林地,种过蔬菜,种过水稻,8年来,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2007年,老侯承租土地9280亩,今年他一下子扩大了水稻面积4000多亩,扩大蔬菜面积5000亩。“今年6月底,我又拿到了4000多亩地,现在总面积已经达到2.3万亩了。”老侯说话时口气很大。
  老侯承租土地,要签一个母合同,附带很多子合同。母合同是和村委会签订的,子合同指的是村民们在母合同上的签字画押,同意出租。他笑言:“如果一家一户地签合同,这1.8万户,我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都签不完。”
  老侯的2.3万亩土地,用他的话说,这些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若想把所种的田全转一遍,坐小车要两天,骑摩托车要个把星期。”
  农科院教授也跑来种地
  这么大的“盘子”,还真不容易玩转。有人把他的管理模式总结为“金字塔”式:“金字塔”的最顶端是老侯,下设三个组长,一般情况下,老侯只和三个组长进行交流。组长下面就是11个生产队长,这11个“中层”调动300多号雇员。
  老侯手下的长期雇员几乎全部来自外地农村,农忙时节的“应急工”则多是本地农民,最多的时候,一天招两千多人。他告诉记者,核心管理层的三个组长都是来自外地的,“本地人不好管理”,这算是这么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
  他的生产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与生产能手三七分成,产量和效益挂钩。生产能手提供技术和劳力,他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收获后,生产能手得三他得七。一个种田能手一年下来可赚3万元。这种模式走的是“大生产”路线:统一规划、统一耕整、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和统一结算。
  另一模式是,将土地转包给生产能手,生产能手自己生产,自负盈亏。
  他的财务管理虽然原始但很规范。他当老总,妻子做会计兼出纳,儿子负责申请分配。生产队长有100元开支权,超额需请示,发票给老侯儿子,儿子交老侯签字,签字后找他妈拿钱。
  湖南农科学院的一个教授,在老侯这里授课后,产生了种地的冲动,带着刚刚大专毕业的儿子来到了这里。老侯转包了560亩土地给他们,这次的收益分成略有不同,“我得七,他得三”,他“狡猾”地说:“如果他的亩产量超过1000斤,收益分成就颠倒过来。”
  “没有激励,怎么有提高啊?”老侯说。
  虽然没有很多理论知识,但老侯喜欢打比方,他说,农作物其实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需要善待。他种植的是普通的蔬菜、水稻,为什么赚了大钱?
  这几年,他长年聘请4名农技专家,组长、生产队队长都是经过筛选的种田能手。而机械化的耕作也是他成功的保障。这几年,他在农机上投了上百万资金。他家现有大型拖拉机4台、联合收割机4台、大小旋耕机7台、机动喷雾器48台、柴油机12台。
  说起困难,老侯说,不怕鬼,不怕神,就怕农民来要地。“在农村这么多年,太了解了。一般都是与农民签订的5年合同,很多人根本就不管,回来就要地。”
  哪儿有地老侯就往哪儿跑
  说到打算,老侯说,哪里有地,他就往哪里跑。目前他已谈妥了海南一块几千亩的地,如果广东有地,他也会考虑。
  “侯安杰能够有今天的成绩,除了他个人的能力和灵活的头脑外,更主要在于他遇到了好政策,抓住了好机遇。”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这样评价。“2003年《土地承包法》的实施,提出在稳定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不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可以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有了合法保障后,侯安杰适时出现了。”
  然而,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为侯安杰感到乐观。2000年向国务院总理直书的李昌平说,侯安杰现象只能在短期内实现,一旦民工回流,找他要地的人多了,规模生产也许就难以为继。(责编/小芬)
】【】【】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东莞农业信息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问题编号:2427888
国家对种粮大户有没有补贴
我是种田大户;流转525亩土地,租金每亩800元,想问国家对种田大户有没有政策扶持
提问者:江苏-淮安倾销补贴浏览399次 09:34:21
共有 2 位律师回答该问题
满意答案 咨询电话: (江苏-淮安)帮助网友:3408称赞:1可以咨询民政部门 17:38:26满意答案 咨询电话: (江苏-淮安)帮助网友:1188称赞:0可以咨询民政部门
已帮助21人&已帮助18人&已帮助11人&已帮助25人&已帮助22人&已帮助32人&已帮助16人&已帮助19人&
已帮助42人&已帮助148人&已帮助164人&已帮助85人&已帮助172人&已帮助151人&已帮助307人&已帮助227人&
还没有华律网账号?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华律网:
相同经历,我也要问
扫微信,与律师对话
华律网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健康和谐的网络交流平台
您投诉的是 的提问:
投诉类型:
无意义的回复
内容含广告
投诉说明:中国第一种田大户 1人种80万人一月口粮(图)
日04:11  来源:
中国第一种田大户  1人种80万人一月口粮湖北农民8年承包20300多亩农田 年收入逾百万元 政府称有示范意义  1人种80万人一月口粮  湖北农民8年承包20300多亩农田 年收入逾百万元 政府称有示范意义  10月16日,号称“中国第一种田大户”――湖北大冶农民侯安杰上了《新闻联播》。8年来,侯安杰租种了20300多亩流转农田,与近2万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创下了全国农民种田面积第一的纪录。今年,这2万多亩农田的粮食总产量达到800多万公斤,相当于80万人一个月的口粮。有农业专家估算,老侯种田年收入保守地说也有100万元。  早在7月31日,本报就对侯安杰作过。当时,国家土地流转相关政策尚不明朗,被采访对象都显得相当低调。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记者再次回访,一切都有了新的变化。当地政府表示,这是通过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带来的新气象,唱响了农村土地改革新的进行曲。而侯安杰说:“8年的艰辛很少有人能体会,我最希望的是国家政策能够继续走稳。”  文、图/本报特派记者廖杰华
  51岁的侯安杰,中等个头,瘦弱中有点农民式的黑,走路一阵风,但勤劳与精干却写在他毫无掩饰的脸上,如今的侯安杰有两种身份,手下的人都称他为侯总,而熟悉他的村民仍叫他老侯。  在家种田不如租给老侯  老侯的家在106国道旁,这栋普通的两层住宅楼,现在兼做“侯总”的办公室。老侯的“种田”有些与众不同,劳作地点分散在33个村的2万多亩田里。  老侯有辆黑色小轿车,但骨子里还是农民本色:白色衬衣,挽着裤腿。老侯的手机还是那种老式的黑白屏幕的诺基亚,每隔几分钟就会进来一个电话。  在大冶,人人都知道老侯是“种田好手”,乡亲们托关系、找路子,都希望把家里的几块地托给他种。老侯常说自己是农民,“农民不讲大道理,摸摸自己的裤兜鼓不鼓是真理”。  精明的老侯喜欢给农民算账,在他看来,“1亩田按600斤稻谷产量计算,9角钱1斤也只卖540元,除去成本还剩30元,一年到头种那几亩田不划算。”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老侯的广告策略。但每亩每年100元~150元租金、返还每亩四五十元钱的粮食补贴,还是打动了不少抛荒进城的农民。  “在家种田划不来,不如租给老侯种。”在如今的大冶,这是口号,更是现实。  脱去农民的外壳,老侯身上有着商人独有的特质,但这个商人离不开土地。  按照老侯的说法,他的事业起步于2000年。“这些年,种田远远赶不上在外面打工,所以在家里留的都是小孩、老人,还有一些没有劳动力的人,土地就抛荒了,土地一抛荒就浪费了国家的资源。”  最初,老侯只是承租了520亩林地。“造林周期太长,回报慢,算下来没有赚到钱。”头脑灵活的他开始种蔬菜,2003年他承租了230亩蔬菜基地,赚到了他的“第一桶金”。此后,他开始大面积发展水稻种植。老侯始终没透露这8年他积攒了多少身家,但他会笑着说“很可观”。  2007年,老侯共承租土地9280亩,今年他一下子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4000多亩,扩大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承租总面积达到20300亩。  村委签合同村民画押  很多人说侯安杰的成功只是因为胆子大,但老侯自己并不这么认为:我每天都坚持看书读报,掌握政策最新动态。  说起国家的农业方针政策,老侯头头是道:“上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分田到户,农民有了积极性,土地一下就被激活了。农民们不仅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还积极垦荒,催生了一代种田大王,100多亩湖田的贺桂华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来,随着乡镇企业大发展,人们更多的把眼光投入到工业发展中去了。”  在老侯看来,他的机遇来自上世纪末,“到了90年代中后期,农民负担加重,农产品(,)价格低,种田不仅不发财,甚至还会亏本。”只是,让老侯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生意会如此红火。  农户和干部抢着把田租给老侯,还在于他每签订一亩地,就先交15元的风险抵押金。如果村里在5年合同时间内能够提供保障和服务,就不收回,如果什么事都不做,他就收回。另外,每亩地每年100元~150元的租金会直接打到农户的一卡通上,农户凭卡取钱。  在老侯承租的土地中,是一个母合同带很多子合同。母合同是和村委会签订的,子合同指的是村民们在母合同上的签字画押,同意出租。他笑言:“如果一家一户地签合同,这1.8万户,我从年初到腊月三十都签不完。”  老侯的20300多亩土地,“若想把所种的田全转一遍,坐小车要两天,骑摩托车要个把星期”。  4名农业专家常年坐镇  2万多亩土地,横贯2个市县,8个乡镇,管理起来谈何容易,但8年来,老侯却从没出问题。  公司里,老侯是老总,他的妻子是会计兼出纳,他的儿子负责申请分配。生产队长有100元开支权,超额需请示,财务管理很严格。  有人把老侯的管理模式总结为“金字塔”式:金字塔的最顶端是老侯,下设3个组长,一般情况下,老侯只和3个组长进行交流。组长下面是11个生产队长,他的几个女婿都是队长。每个生产队再选拔2至3个技术能手当小组长,大概有二三十人的管理队伍。  老侯手下300多名长期雇员几乎来自外地农村,有湖南、江西的,仅山东寿光的就有30多人。农忙时节的“应急工”则多是本地农民,最多的时候,一天招两千多人。现在,老侯已经实行网上招聘了。  老侯的生产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与生产能手三七分成,产量和效益挂钩。生产能手提供技术和劳力,他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收获后,生产能手得三他得七。一个种田能手在他这里可种200亩地,一年下来可赚6万元。另一模式是,以每亩30元价格转包给生产能手,生产能手自己生产,自负盈亏。  老侯在新生产经营模式创新上也颇有心得。为了提高产量,侯安杰长年聘请4名农业技术专家,组建了一个顾问团队,他们当中两个是水稻专家,一个是蔬菜专家,一个是林业专家。如今,侯安杰的水稻单产千斤以上,而过去每亩只能收到600斤左右。  如此大的种田规模,当然少不了机械化。老侯说,近几年来,他花了60万元购置农业机械。农忙时,他还在邻近市县以每亩60元的价格租赁20台联合收割机抢收。  “我是个农民,但我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种田,既给自己带来效益,又为当地农民创收,还从根本上解决了"抛荒弃耕"的现象,稳定了国家粮库。你说像我这样开着小车种田的人,至少是个"现代农民"吧。”  将来要去广东种田  侯安杰今年的粮食产量达到800多万公斤,这相当于80万人一个月的口粮。  要说最大的困难,他说,不怕鬼,不怕神,就怕农民来要地。“在农村这么多年,太了解这个地方了。一般都是与农民签订5年合同,但很多人根本就不管,回来就要地。”  “还有些钉子户,几千亩的农田上,有几分地的户主,宁可荒掉都不愿出租。打农药的时候不能沾惹,虫子从那边飞过来,叫苦都没有用。另外,机械作业的时候遇到这样的地还要绕行,特别麻烦。”  说到未来打算,他说,只要有地,他就往那里跑。目前他已经谈妥了海南的一块几千亩的地,如果广东有地,他也会考虑。  不过,与前些年的高歌猛进相比,如今的老侯稳妥了许多,“有几个乡镇前些天还在找我,我的要求是钱必须直接发到农民手上,否则就放弃”。  “这都是上当总结的教训。”老侯说,前几年,他跟一个村委员会签约,租种了该村的一些地,并交了47000元承包费,但收割的时候却遭到了农民的阻拦,后来我才知道钱根本没发到农户手中,“没办法,我只好再掏47000元给农户”。  最希望政策稳定  “侯安杰这个典型是实实在在的,无懈可击。”对侯安杰了如指掌的大冶市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袁蕾说。在袁蕾看来,由于侯安杰租种的土地横跨2县市、8乡镇,因此暂时还无法确认侯安杰租种的土地到底有多少,“他在全国第一还是第二我们不好表态,但他确实做出了成绩。”  事实上,“种田大户”并非侯安杰的专利。仅据湖北省农经局2007年统计显示,设定30亩以上为规模经营,该省就有农户22769家,其中1000亩以上的种田大户多达80家。  “侯安杰能够有今天的成绩,除了他个人能力和灵活的头脑外,更主要的是他遇到了好政策,抓住了好机遇。”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这样评价。  作为一个信息灵敏的现代农民,侯安杰显然知道国家政策的重要性。  “黄石市委常委、大冶市委书记曹立明曾称赞我,说像我这样依靠规模经营和科学种田,不仅富了自己,还安置了很多农民就业,并解放了更多的农民到城市打工致富。这对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转移农村劳动力,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很大的示范意义。”侯安杰说。  大冶市市长傅继成说:“侯安杰这种典型,在大冶非常有意义,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通过这种典型来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和规范,进一步扩大像侯安杰这种规模化经营的模式。”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为侯安杰拍手称快。农村问题研究专家李昌平说,侯安杰现象只能在短期内实现,一旦民工回流,找他要地的人多了,规模生产是否会出现难以为继,还是个问题。  侯安杰告诉记者,国家政策的稳定是最有效的“定心丸”。“有些乡亲看到我发了财,也想自己干,但还是担心政策走势。”
【来源:】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10/23 05:4910/23 03:4810/22 13:3610/22 08:1710/22 07:3210/22 04:0310/20 14:2910/20 09:57
用户名: 密码:&您好,欢迎您发表评论!和讯网友 您好,欢迎您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和讯注册用户,请先!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种田大户有何补助政策 - 网上问政 中安在线 网络问政
        政府反馈       
种田大户有何补助政策
编号: 类型:问题反映 市县: 厅局:
发布时间: 20:01:31
本人是肥东县梁园镇张集乡一种田大户,请问合肥有什么补助政策?
标签:产粮大户 补助政策 农业保险
H_WhoZhuan 转办给
H_ZhuanBanMemo
回复时间:
中共肥东县委办公室回复:网友,您好!
根据省农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3年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财〔号)和《关于统计上报2013年度种粮面积基础数据的通知》(财建〔号)等有关文件规定:
一、农作物良种补贴
1、补贴对象:为生产中使用农作物良种的农民(含农场职工)。
2、补贴范围: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良种补贴实行全覆盖。
3、补贴标准:小麦、玉米、油菜良种补贴每亩l0元,水稻、棉花良种补贴每亩l5元。
二、种粮补贴
(一)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
1、补贴对象:应为实际种粮人。农民之间发生土地流转、出租和代种等行为的,双方应根据协议对补贴资金归属加以明确,种粮面积按照协议规定的享受补贴资佥所有人进行登记。集体土地(包括乡镇、村、农场以及其他单位)的种粮面积应以承包土地种粮农民为登记对象。
2、补贴依据:以上年小麦和水稻的实际播种面积为依据,包括非计税耕地、国有农场耕地的种粮面枳。已享受国家补贴的退耕还林地,政府有明文禁止开荒种粮的土地,即使实际种植了粮食,也不纳入统计范围。围湖造田、围垦河道以及在江、河、湖滩涂地上种植粮食的,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相关批件后才能纳入统计范围。
3、补贴标准:平均每亩70元。
对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内实行风种良法的示范户,按照每亩10元增加良种良法配套补贴。
(二)粮食直接补贴
以原计税面积、计税常产为依据,对种粮农民发放粮食直接补贴,粮食直接补贴每亩补贴最低不少于lO元。
对上年种植小麦、稻谷面积达到l00亩以上且承包耕地合同期不少于一年的种粮大户,按照每亩l0元增加粮食直接补贴。
如需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况,可向我县农业委员会咨询,联系电话:6.
(网友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0199%0299%0399%0499%0598%0698%0796%0896%0996%1094%
100%02100%03100%0499%0596%0692%0757%0850%0939%1036%
100%02100%03100%04100%05100%06100%07100%08100%09100%10100%
01100%02100%03100%04100%05100%06100%07100%0880%0980%1075%
100%02100%03100%04100%05100%0691%0783%0882%0980%1075%
100%02100%03100%04100%05100%06100%07100%08100%09100%10100%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种田大户服务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