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视某商品的进价是1000元1000元,利润只有3%-4%个点,能重中赚多少钱

我想开家小贸易公司,产品很单一,由于货物进价高所以毛利只有4%左右,增值税就3%,怎么避税啊各位老大_百度知道
我想开家小贸易公司,产品很单一,由于货物进价高所以毛利只有4%左右,增值税就3%,怎么避税啊各位老大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具体可咨询税务局的税政科.68%,一个月也就二-三百元税,还是有利可图的.68,做一般纳税人进货一定要取得17或13点的增值税发票抵扣,税法有规定的。做的大就申请一般纳税人,如月销售额在5000元以下还可免税那要看你做多大的销售额,再加上地税一起不到一个点?小的话就去找税务局要求定税,它是按填值额的17%(工业品)或13%(农产品)纳税。不过要注意,0。即4*17%=0。另外
那你还干个毛啊 ,毛利4%,你是做福利事业啊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避税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做魅族手机销售一个月大概能赚多少钱,他的毛利润是4%,底薪1500不包吃住。有没做过的,我现在很犹_百度知道
做魅族手机销售一个月大概能赚多少钱,他的毛利润是4%,底薪1500不包吃住。有没做过的,我现在很犹
我现在很犹豫要不要去。有没做过的,他的毛利润是4%,底薪1500不包吃住做魅族手机销售一个月大概能赚多少钱
1500的底薪都基本是这样的了,至于挣钱多少看销售量的!看地段人气什么的!人家批发手机的也就挣10-20元一台的也有
其他类似问题
毛利润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可以的!!魅族销售60万台了
毛利有点低哦,算没算配件?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曹建海北大演讲: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上)
说明:这是老曹在北大&乌有之乡&的演讲,演讲持续长达三个半小时,我分上、中、下三次才能贴出,真不知道老曹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老曹现在上海,本来相约昨晚见面,我建议他先到上海滩看看美女,休息一下眼睛,今天再来看我。他现在上海证券报社,坐在我旁边,还好,眼睛没肿:)另外,老曹搜狐博客没有更新是因为密码丢失了,关心他的朋友可以放心。&&时寒冰
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上)&&& 曹建海
(日下午于北大&乌有之乡&书社)
&&&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参加这次讲座。我们很高兴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老师来做这次讲座,题目是《破解中国经济大格局》,关于我们国家在经济方面有很多很奇怪的现象,这么多年来经济飞速发展,但是我们国家还是有很多问题。最近这几年宏观调控,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但是我们国家房地产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我们今天就请了曹老师做深入的分析,下面欢迎曹老师。&&& 曹建海:非常感谢主持人,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中国经济问题。我希望通过这次演讲,为大家比较粗线条地勾画和解剖一下中国经济。我们知道,经济、政治、社会是很难区分的,但是今天我侧重从经济方面来解剖。所谓经济,就是物质生产消费活动。当然,生产以及产品分配之后形成的不同阶层、群落的人群,就形成了社会;经济当中的不同分配、生产资料的占有,决定了人们的地位的不同、发言权的不同、决策权的不同,也影响下一阶段的分配。所以,经济与政治也是紧密相关的。经济问题一般说来不能脱离政治和社会,分析经济问题就要站在政治、社会等更为全面的角度,这是我的一个粗浅看法。  今天我的演讲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讲:第一个问题,GDP增长的诱惑及其破译;第二,中国的资源配置问题。目前整个中国的资源配置,我认为出了大问题,对这些大问题需要做一个解剖;第三,从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方面,特别是中国的对外经济方面分析一下我们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个问题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问题,特别是中国的虚拟经济发展及其后续阶段存在的问题。由于中国这样一系列的资源配置及经济发展当中的产品分配,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四大阶层,这已经涉及到社会和政治问题了,形成了明显不平等的四大阶层,这是我要讲的第五个问题。第六,破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这个建议离实际的可行性,差距还很大。大家如果认为有道理,就可以呼吁,使我们的局面得到改变。
&&& 一、中国GDP增长的诱惑及症结破译
  1、GDP核算的本来意义及其致命缺陷
  GDP的增长的概念现在非常普及了,这就是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概念最初是从联合国制定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来的。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各个国家统计都是用国民收入来统计的,用的是国民生产总值这个指标。后来因为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合资企业越来越多,而且合资企业的股票许多是上市的,上市以后股权比例随时在变动。你分析你这个国家民族的人,他拥有的财富,每个时期增加了多少,在这个企业中占了多少,往往就非常困难。后来就有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就是说在这个国家区域之内生产了多少,不管谁生产的,都统一起来。  有了这样一个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GDP增长就成了整个中国的一个国家政策了,GDP增长就成了中国的重中之重了。所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GDP增长为中心。只要有利于GDP增长的,就一定是有利于国力增强的,一定是有利于人民生活提高的。这&三个有利于&,最后以GDP增长来概括的。因为GDP不仅表现为总量增长,总量增长就是人均增长了。只要是人均增长、总量增长,就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但是实际上&三个有利于&在GDP分配不合理的情况下可能并不一致。如果这个蛋糕做大了,大家得到发展,就是都能从增大的蛋糕中得到好处。蛋糕做大了,肯定经济发展了,国力肯定增强了。每个人只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军费,那这个国家的国力就会很大,人民生活水平就提高了;如果GDP分配非常不合理,这个蛋糕做得很大,90%多都被1-2%的人拿走了,被极少数人拿走了,剩下的人拿的比过去蛋糕小的时候还少。  蛋糕小的时候分配比较公平,人数越多分的越少;现在蛋糕做得大了,但是只有少数人把大多数的产品拿走了,绝大多数分的比过去还少了。为什么还少?现在只要说穷人的生活水平甚至不如过去了,好多人就非常反对。比如说现在都能吃到肉了,都能吃到大米了。但是有两个方面是不如过去的,比如说教育,起码教育比不上66年之前。过去的教育基本上是免费的,对出身不好的人来讲,那时候没有机会升学,但是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讲,那是免费教育的。现在的教育已经没有免费的了,已经是教育市场化了。我们大学都企业化了,经济利益成了大学的追求目标了。表现上大学还要出大师、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好的学生。但这只是一个幌子,大学的内在追求,变成了对利润的最大化。现在一些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赚了很多钱,大学的建筑越来越好,大学的校长整天可以出国旅游,花销很大,实际都是由纳税人和学生的学费在支持他们的挥霍。这样的话,现在上学的代价非常大了。很多人的孩子只要考上大学,就意味着他过去积累的财富不够孩子来上学的,就要&脱富致贫&!因为本来应该用于吃穿、医疗的费用,全部投到学费里了。大学校长可以进行自主分配,权力很大。至于花销,可以以课题的方式、各种公款消费的方式、老师的福利方式进行分配了,甚至可以用于大学建设的五星级宾馆。这就是教育市场化,这个过去可以免费提供的福利事业,在扩大内需的诱惑下,变成了&你舍不得出钱,你的孩子注定要被时代淘汰&的敲诈性产业,人民的生活水平受到了严重抑制!&&& 现在对穷人来讲,一旦得了重病,比如日益常见的癌症,就意味着家庭在经济上肯定要破产了。这一过去也是基本免费的福利措施,更成了医院敲诈牟取暴利的借口。即便我们现在能吃到肉了,平均比过去吃得多了,这点是变好了。但这种好转很大程度上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市场化。如果要讨论市场化的贡献,我们就需要弄清楚,现在我们大家吃的东西当中,有多少是合格的?如果说合格的才能拿到市场上卖,那现在还算不算物质极大丰富了?!现在致癌的、有毒的、有害的东西,大量地摆到货架上了,这也算是物质的极大丰富吗?所以说,要进行综合的分析。为什么货架上摆上那些东西?摆上这些东西,不是为了让你吃好吃饱的,是为了他们赚钱的!这些市场化把人的本性中的自私的一面发掘出来了,这样能创造GDP,表面上显得很有活力。但是,大家吃了他们生产的东西之后就得癌症了,得了癌症经济上就破产了,而且还要痛苦而死。这就是按过去说的遭报应了,因为你上辈子做了坏事了,现在得了癌症了。现在很多老百姓都受到这种报应了,这就是市场化的结果。&&& GDP核算的本意事什么?我们国家现在GDP逐年增长,增长速度几乎不可控制。但事情大家注意,这里面有很大的部分,就是刚才我讲的有毒有害的东西,都统一计算在里面了。现在各级政府官员一门心思、一心一意,就是要上GDP指标。昨天(9月21日)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中国》栏目做了一期关于&节能减排&的嘉宾。国务院提出在&十一五&时期,全国单位GDP的能耗要下降20%,总排放到&十一五&末比&十五&末减少10%。对于第一个目标,我觉得目前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来讲,实现并不困难。因为在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这个目标实现并没有什么困难。即使按照同比价格口径核算,但考虑到有一大批GDP核算项目是没有价格限定的,比如说IT服务行业这部分,比如说固定资产投资这部分,是以实际投资来核算的。像土地投资,只要把土地价格抬起来了,有人买走了,这肯定属于房地产投资,是固定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房地产投资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全国占到20%左右,北京市占到50%、60%,占到全国最高的比例。所以,只要把土地价格抬起来了,还会有人哄抢。现在大型开发商一直在囤地,他一买到手上,房地产投资就涨起来了,固定资产投资也就涨起来了,物价当然也会跟着涨起来,这样GDP增长也就很快增长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你甚至不用增加什么生产能力,不用增加什么产品产出,GDP就会快速增长的。所以现在地方政府有非常好的办法,只要把土地抬起来GDP就增长。如果总的能耗不变的话,单位能耗就降下来了,这个目标就实现了,地方政府又拿到钱了。所以这既完成了政治任务,又赚到了钱,确实是非常聪明的办法。所以这个GDP核算存在的很多问题。&&& 我今年6月在美国做访问学者,那是密苏里州的一个小城市圣路易斯市。那个城市几乎没有出租车,因为人比较少,而且几乎家家户户个人都有车,人们都是自驾车的。到哪儿都得开车,不开车不行。在中国我们做不到人人都有车,很多人出去需要坐出租车,坐公交车,坐城铁。所以中国一些城市的运输业创造的GDP,要远高于美国的圣路易斯人均运输业创造的GDP。和美国相比,美国的&行&是自己解决了,运输业的GDP统计是接近于零的;而在我们国家,因为很多人没有条件自驾车,&行&的问题是通过运输企业创造的GDP来体现的,人均运输业GDP可能远远高于美国的城镇。但是,你的&行&比美国解决得好吗?我看,我们还远远比不上人家!所以这个GDP统计有时候带有蒙蔽性&&因为在美国,人家不需要市场化这部分,这部分自己就解决了。而在中国,由于你落后,不得不市场化,不得不企业化,所以市场化有的时候是落后的表现。  我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国家人人有房住,老百姓安居乐业应该很幸福的;另外一个国家可能很多人没房住,可能大部分人的房子被抢占了,就像现在我们一些地方一样,房子被拆迁了,被抢占了,只能去租。那这个国家房租的收入,就会远远大于前面那个安居乐业的国家。因为自己住自己房子的所谓&租金&,是难统计在GDP里边的,一般是不统计的。当然现在在核定物价里面也提到虚拟房租的概念。只是用来核定房租,核定物价上涨指数的。现在老百姓没有房子,只能到一个地主家里租房子,这个国家的GDP就上来了。由于房租表现为拥有住房居民的收入,所以人均在住房方面的GDP,要大于安居乐业的国家。这样的比较,实际上GDP高的国家,老百姓是非常不幸福的;反过来在住房方面GDP低的国家,老百姓反过来是非常幸福的。谁的物质生活水平高呢?很显然是GDP低的国家居民居住生活水平高。  这样看来,GDP的统计里确实有非常多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中国现在对GDP核算如此得津津乐道呢?GDP统计里面有很多的部分,比如老百姓认为住房价格上涨的部分应该算到物价上涨里面,为什么国家统计局就不能认可呢?国家统计局说住房属于投资品,不属于消费品。为什么住房属于投资品呢?很多人就不理解。投资品就应该叫厂房,应该叫办公楼,不应该叫住房。住房是用来住的,如果住房是用来投资的就别叫住房了。为什么住房属于投资品?相应的跟住房相似的是汽车,汽车就是属于消费品。为什么汽车属于消费品,而住房就属于投资品!这两个又如何区分?住房和厂房算投资品,他们在建筑上确实有相似性。但是怎么来区分汽车呢?实际上联合国统计的时候主要考虑到,又是刚才我讲的道理。有的国家安居乐业,人人有房住;有的国家可能人人没房住,都只好去地主那儿租房子。租房子的国家就体现出住房的投资品属性了,因为他是用来经营的,是固定资产投资。这个国家GDP算得比安居乐业的还要高,那么安居乐业国家的居民的生活水平就被低估了。为了公平,为了可以互相比较,那安居乐业的国家老百姓自己住自己房子的,我也给你算房租,把房租算出来,加到你的GDP里面,这样跟这个国家可以比较了。你自己住自己的房子,我也给你算虚拟房租,自己买来的房子多少钱,可以把租金算出来,你自己租自己的。在另外一个国家,租房子是真正掏钱的,在安居乐业的国家,你没有掏钱,但把它创造的GDP计算并加进去了,这样就与地主的房子有相似性了。&&& 正是基于这种国际比较,住房才被当成了一个投资品。而住房本身,却实实在在的,谁都认为是消费品。实际上,在公众的眼里,住房之所以具有投资的意义,是有的时候因为价值变动比较大,因而具有理财投资的概念。理财投资和真正的投资是两个概念。理财投资是做房契、地契、股票这种交易,不涉及到实体经济。现在我们简单地把住房这个实实在在的消费品,也当成投资品了。这样的话,就使我们GDP核算建立在一个不符合实际的基础上了。住房这个东西,目前我们统计局一直说就是投资品,但是不限于国与国之间GDP核算的比较。既然住房是投资品,你买房的时候为什么以消费信贷的方式来贷款?由于很多人都用住房进行投资,出租的房源一场充分,所以目前中国的房租涨特别慢。这就导致现在中国CPI统计的奇怪的稳定&&不管老百姓感觉到的物价怎么涨,CPI统计一直是不涨的,或者涨得异乎寻常的慢!特别是住房这部分,任由住房价格怎么涨,住房消费部分的物价水平就是稳定的,房租是几乎是不涨的!为什么中国的房租不涨?很简单,空房子太多了。我认为现在开发商开发的房子越多,中国的房租越涨不起来。中国的房价涨得越多,暴利推动下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房子就越多,房子越多,空的就越多,房租越涨不起来。所以说地价越高,房价越高,他越有开发动力,开发的楼盘就比什么时候都多;但是楼盘越多,房租越涨不起来,这样物价的这部分就永远涨不了。  即使是虚拟房租这部分的统计,我们看国家统计局,自住住房这块也是2%、3%的增长速度,这是完全不符合实际的。自己买回来很贵的房子,如果折算成租金的话,绝对不是2%、3%的增长速度,而且现在大部分的人是自住房,大约有70%、80%的人是自住的,是用虚拟房租来计算的。虚拟房租是建立在房价的基础上的,只有少数人在社会上租房子,是按照市场上的租金来衡量增长幅度。只有这样你才能很好地衡量物价上涨。所以中国现在就走入这样一个误区了,对统计部门来讲,对政府部门来讲,房屋开发的越多,物价增长幅度就是低的,因为房租这块就涨不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也说明我们目前的GDP统计存在巨大的弊病。所以说依靠这个统计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已经完全脱离实际了,并不符合&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当中前两个&有利于&,有利于GDP增长的,有利于国力增强的,偏偏是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所以三个有利于应该区分,头两个是后一个的手段。现在我们是为手段而手段了,目的丢掉了。  你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提高吗?!现在为了GDP,不惜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不惜让老百姓过上水深火热的日子,这种GDP已经毫无社会意义了。所以现在我们对有害的GDP,我的观点就是,对于有害的创造GDP的产业,我们不仅不能扶植,而要坚决铲除。比如房地产这个行业,专门以掠夺公众财富为盈利模式。为什么现在SOHO中国这样的企业到香港都很受欢迎,都很愿意买这样的股票,难道不知道这样的企业就是没有什么长久性吗?但是最近经过研究,我发现人人都想当掠夺者,人人都希望分享开发商在中国掠夺财富的能力。一般而言,香港的股民没有这样的掠夺能力,但是一旦当了股东,就可以跟着大股东一起掠夺公众财富了。至于股价跌下来怎么办?他们认为股票流动性很大,随时可以抛掉。所以明明知道这样的企业没有未来,不是长久的商业模式,但是在股市上竟然非常火爆。&&& 在中国的深圳、上海两市,同样是这样的道理。这么多的房地产企业,股票价格居高不下,而且市盈率大部分超过100倍。就是说,即使这些企业每年获得的盈利全部分配,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也要100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你认为这样的企业能掠夺一百年吗?这样的企业能持久一百年吗?但是股价炒得非常高。所以这里的核心在于,人们都知道我没有开发商那种核心资源,但是一旦入股,成了股东,我也可以跟着他从中受益。所以这是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上的。一方面很多人是住房的受害人,但是希望通过开发企业的股东参与一部分财富的转移,这是非常矛盾的。&&& 这样看GDP核算出来的总量甚至人均数量,根本不可能反映我们真正的生活水平。刚才我与韩德强博士讨论到,我们真实的经济应该分三个部分:除了政府经济、市场经济之外还有一大块经济,就是家庭互助活动和自主经济活动。不同于商务活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互相帮忙是不花钱的,但这个是实实在在的帮助;你叫别人帮助是就要给钱的,这种帮助就是物质财富。另外,现实生活中很多活是你自己亲自干的,例如搞对象、农村盖房子都是自己干的,甚至不需要请人,这也是物质生产活动。但这些一般不统计在GDP里面,因为他没有体现为交易。所以这样的GDP统计就不是真实的。我们一般统计的只是可交易的部分,交易部分就是市场经济。究竟什么是市场经济?一般来讲就是企业和公众之间发生交易的经济叫市场经济。一般的情况,企业作为供应方生产的产品和劳务不是自用的,是拿来卖的,这部分是市场经济。还有一部分是政府经济、公共经济,政府税收之后再进行再分配,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防、安全、政府经济活动,甚至政府企业的经济活动,这些都是公共经济。所以真正的经济又分为三个部分:公共经济、企业经济或者市场经济,第三个部分就是家务活动,即家庭的经济活动。家庭的经济活动为是家庭成员服务的,不是指拿来卖的。像农民种了地产了粮食拿来卖,这部分是市场经济;但是为家庭成员自用的这部分,以及自己做自己的事,像美国的自驾车,本来在中国是出租车的,但在美国是自驾车,这部分不是统计在GDP里面的。没有统计这一部分,那你的GDP并没有反映真实的物质生活水平。所以说我们现在经济学家研究的经济就是研究不包含家庭活动、自主活动的经济。就是刚才讲的,公共经济假如是头,市场经济是身子,家庭活动这部分、自主经济活动就是属于腿部。我们的经济学家研究的都是无腿的畸形经济,是并不符合真实的情况。
&&& 2、中国GDP增长中的分配诱惑
  以上就是对GDP统计核算存在致命的毛病。这样有毛病的东西,被我们国家拿来大量地宣传、推动。认为只要认为GDP上来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认为经济发展是硬道理,GDP增长就是硬道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目前在GDP分配里面,特权阶层和富豪把大部分拿走,所以他能从增长当中可以得到很多好处;而普通公众在GDP增长当中,现在看来拿的越来越少,份额越来越低,人均越来越少。现在表面上是人均工资增长速度多快多快,但是普通的老百姓感受不到。为什么?因为像杨惠妍、黄光裕这样的富豪,每年至少可以挣一百个亿;而大多数人一年只能挣一万块钱,但是把富豪和穷人平均也下来以后,人均财富也是很高的。因为穷人被富豪平均了。目前富豪在中国开始大量存在,在全世界百万美元级别的富豪数量,中国的增长是最多的、最迅速的。像中央电视台二套就是专门为他们服务的。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富豪的出现,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可以带动大家共同致富。现在看来这个观点是多么错误、多么幼稚!&&& 简单地计算一下,一个富豪的出现,有多少人不能就业了?有多少人不能致富了?财富只有这么大,他都拿走了,剩下的人自然就什么也没有了!其实很简单的道理,讲蛋糕越做越大,但是蛋糕的分配是客观存在的,就是因为富豪把大部分拿走了,所以导致了很多人贫困。所以我的一个基本观点,在中国目前的贪官、特权阶层、富豪阶层的存在,就是很多穷人产生的原因,就是穷人不能致富的原因。这是我长期观察的一个结果,当然很多人不会赞同这个观点,特别是官员们绝对不会赞同。官员觉得中国目前的时代就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为什么伟大?因为权利很大,可调配的资源很多,责任很小,几乎没有责任,生活非常舒适。所以他认为这个时代非常好。很多主流经济学家也认为当前这个时代非常好,非常完美,最好再有30年稳定。茅于轼就说了,最好再有30年,那时的中国就更强大了。我不能想象他所说的强大方式,更不能确定这种格局还能不能再坚持30年。  现在看来关键的是,在GDP增长过程当中,目前的分配格局是什么样的?像我们有GDP结构分析,国家统计局有一个&投入-产出表&,上面有GDP的结构分解。这里面分了四个部分,生产增加值里面有一部分是工资,就是劳动者报酬;一部分是厂房和机器设备折旧;一部分是生产税;一部分是企业利润。分为了这四个部分。劳动的报酬,现在看93年到2005年。劳动者报酬在GDP占的比重,93年是50.6%,96年最高,达到53.4%,这是工资占GDP的比重。从93年以后基本是下降的趋势,到2005年以后工资在GDP中的份额下降到41.4%。请注意41.4%里面,其中管理人员拿走了大部分,还有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就是高薪者拿走了大部分。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现在都愿意改制,改制之后可以持有股票,另外薪水可以大幅度提高。像国资银行的薪水,现在动不动都是几百万。一个部长,在政治上没有前途了,可以到一个企业去当一个什么监事会主席,薪水可以达到将近一百万。所以高薪实际上跟普通工人也平均了。  另外薪水里面还有一大块,我们富豪都在企业担任着董事长的职务,一大部分薪水也在这里面包含了,他也必须开工资。他如果不开工资也没关系,他什么钱都可以在公司里报销,实际上他开工资纯粹是应付税务局的。税务局说你怎么没工资?你没工资怎么花消,怎么消费?他不信,那样就有麻烦!所以一定要开工资,每个月开几万块钱,有的还要多开一些。因为这笔钱毕竟拿着比较合法,开了之后要交个人所得税。如果富豪都不交税,那税务局肯定要找你的麻烦。当然有的人开的高,有的人开的低。特别是股份制的公司里面,大股东给自己开的一般是比较高的,自己的工资开的高,还可以占小股东的便宜。所以说在上市公司里面,私人控股的公司,他的工资开的肯定是特别高的,开个几百万、上千万都是很正常的,这个工资也在前面的GDP结构中的劳动者报酬里面。高薪者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占劳动者报酬多大比例,目前没有统计的数据,但是我们可以到企业里面做个案的研究。企业里面管理人员和老板,一般老板都是管理人员,他拿工资到底拿了多少?你到长三角来看,最近农民工的工资有所上涨,但是一般是一年一万块钱。那老板和管理人员拿多少钱?一般来讲,如果有十万个工人,老板个人拿的实际收入,绝对比这十万个工人加起来多得多,有的加起来再乘以五就是老板的收入。当然这个收入一部分是以工资的名义领取的,更大的一部分是以分红的形式实现的。老板有的时候一看分红太多,就把工资多开一点。工资开高了,显示我是很有水平的企业家,企业家就应该拿高报酬。张维迎教授的经济学理论说,企业家贡献大,多拿钱是应该的。所以不少带引号的企业家,就把自己的工资开得非常高。这是目前的格局。  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基本是不增加的。长三角前两年有民工荒,主要是低工资惹的祸。从1992年一直到2006年的,将近15年的时间,农民工的工资基本上没有涨!原来是每月400块,后来涨到600块;但是老板的收入是一日千里,突飞猛进的。所以这样的分配格局造成了这样一个结果。另外现在GDP中的固定资产折旧,1993年占到11.7%,05年占到了15%,说明资本的有机构成在提高,这也减少了单位投资的就业岗位。现在好多工厂雇佣的工人越来越少,因为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所以就业机会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即使挣着很低的工资,就业机会也不是太多。另外是税收,税收这部分是生产税,基本上是稳定在14%左右。企业盈余,93年是在24%左右,到2005年是30%,大幅度上升了。这部分分配,在私有企业,当然归老板所有了;在国有企业,则主要由有裙带关系的权贵们消费了。&&& 所以这样一个新的格局,实际上就目前的社会产品的大部分,是让少数人拿走了。包括税收部分、企业利润部分,包括折旧部分,在劳动者工资里面大部分是被高管人员拿走了。高管人员和普通人员的差距非常大,高管人员动不动是年薪几百万,普通工人一年也就是一万,这个差距有多大!就因为这样的GDP增长,有利于财富的重新分配,有利于让富人分得越多,而对穷人来讲GDP增长跟他们无关。这样的GDP增长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政府官员,还有资本所有者,包括外资,他们是比较欢迎GDP增长的。现在我们迫切需要弄清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无限大方、拼着命在引进外资,但外商投资企业创造的GDP当中,究竟有多少留在国内,多少被他们拿走了?!&&& 上面所说这种GDP核算和分配,实际上还是不完全的。因为目前在中国一大批生产交易活动,是靠贿赂来推动的。目前,&贿赂经济&在中国已经非常严重了。如果说老板给官员送钱叫贿赂的话,目前企业之间的采购活动当中,贿赂活动也是非常严重的。对于供应商而言,如果要拿到订单供货的话,就要支付很大比例的回扣。眼下在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B to B&的交易,没有回扣几乎是不可能运转的,任何的&B to B&几乎都是靠回扣来推进的。最后的回扣部分,有很多是用了比较隐蔽的方法,比如用咨询费的名义套现;也有在海外开一个账户,直接把钱汇过去,这种现象现在非常普遍。像一些中央大企业,采购活动中的回扣是非常厉害的。这样的大企业经常开出大笔的咨询费用给某一个咨询公司。比如说八百万的项目,但是经手的咨询公司通常只能得到一百万,是象征性的咨询;其他七百万都是提现给他们,是吃回扣的这批人拿到的。这种现象很多高校经常能碰到。  回扣这部分,在统计上并没有在GDP里面,而是反映到成本即中间投入里了。但实际上这部分已经装到了某些人腰包里。这部分本来应该算到GDP里面,但现实当中没有算进去。谁能把钱装到腰包里?就是有钱有权有势的人!所以这些人的真实收入,有的时候把GDP分光了也搞不清楚还有一笔钱,这笔钱就是通过中间投入,通过回扣的方式装起来了。这是非常大的,非常大的比例,是中国经济没有研究的部分。这部分非常值得研究。  当然,真正的GDP核算,必须扣除为经济增长而损失的部分,比如环境污染、文物风景破坏的损失。但现在我们的计算不予扣除,就造成破坏越大、经济成果越大。当然,这部分破坏带来的收益,主要被少数人拿去了,所以可以理解,他们的破坏欲和破坏力,为什么都那么强。
  3、GDP增长损害人民生活的三种情况
  如果为GDP增长而增长,实际上有的时候就&三个有利于&来讲,有的时候会严重地损害人民生活。所以为GDP而GDP,在下面三种情况下,就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如果有些领域过度市场化了,(2)如果收入分配两极分化了,(3)如果我们的GDP增长是建立在破坏资源的基础上。如果符合这三个条件的任何一个,GDP的增长都是毫无意义的。不仅没有意义,还是有重大危害性的。  比如说现在一些领域的过度市场化,过去人们之间互相帮助都是免费的,现在从来没有免费这一说,什么都是靠金钱来交易的。现在人的身体都可以交易了。教育、医疗在很多国家都是由政府提供的,属于免费的公共服务部分。一般来说,一个社会有钱的话,那首要的事情是让大家吃饱饭,接受教育,有病的要治好病。这本来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要求。其他的,像卫星上天、成为世界强国,这个都放在后面。但是现在在中国,老百姓治病都不重要了,关键是医疗部门的GDP能不能上来。只要GDP上来了,就可以显示这个国家是国力强大了。医疗部门、医院建得多了,医疗设施先进了,医生收入高了,这就是这个国家的医疗水平上来了,人们的医疗福利条件就上来了。他们不知道这只是对医生是有好处的;对病人来讲,高价医疗就相当于割走了病人的一块肉。对医生来讲是福利的,一大笔收入落袋为安了,对病人来讲实际就是一个巨大的伤口。所以我们国家到底是把产业放在中心地位,还是把公众利益放在中心地位,确实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现在我们在一些领域过度市场化,把不该卖的东西都卖了,很多人在出卖良心身体来换取收入,这就是典型的过度市场化。  在过度市场化条件下,人们之间没有信任了,什么都要靠金钱润滑了。一旦一个社会的风气不好了,社会就几乎不可救药了。还有一个过度市场化,就是当前土地的过度市场化问题。土地从道理来讲是老百姓的,老百姓的土地反过来被政府高价卖给老百姓,这就是过度市场化。过去日本人侵略者可以把老百姓全部赶走,如果你再想收回房子就可以花钱买,这跟那个道理是完全一模一样的。所以现在政府把老百姓的土地高度拍卖,通过中间商层层加价,包括土地储备中心、开发商、炒楼者,最后把老百姓的土地再高价卖给老百姓。现实当中,炒楼的人最终是不要房子的,而是把它卖给当地的老百姓。炒楼的人实际是商人,是交易商。现在政府大力地支持这些人囤地、开发、炒楼的人,就是放纵他们转移和掠夺公众财富。为什么要放纵?因为可以创造GDP!但是他不知道这些转移给少数人的巨量财富,最后都是由老百姓买单的。老百姓要使用公有制的、委托政府看管的土地,是不是应该直接分配?农村的土地制度就是这样的。在农村的土地公有制条件下,老百姓要盖房,就直接划出一块给你就行了。划出以后才可以交易。先分配,后消费,如果消费不完可以交易。这是最基本的东西。现在我们老百姓的土地都让老百姓高价买回,政府有钱花认为就是好的,这就是典型的过度市场化。所以这样创造的一些产业,都是专门掠夺老百姓财富为商业模式的,而且政府是大力扶持的。所以这个行业越发展,老百姓就越贫困,又怎么能够通过发展经济让人民致富呢?所以目前需要三思。  过度市场化还表现在,我国的市场化和GDP创造,基本是建立在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我最近到过几个国家考察,我看到很多国家的资源保护,都比我们做得好得多。我到泰国,到加拿大,到韩国,到日本,看到他们自然资源保护都比我们好得多,我对加拿大的印象尤其深刻。我曾想,如果像加拿大这样资源丰富的国家,它要想把GDP像中国这样搞上去,一年增长50%都能做得到。只要把这个矿山炸开,不顾后果地任人开采,只要卖了钱,GDP就上去了。但是这样的GDP增长及时是在加拿大也是不能持续的,况且人家的法律也是绝不允许的。
  4、人均GDP增长不能代表公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程度的提高
  在中国,只要为了GDP,一切都要为它让路。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就容易出现重大问题。什么是发展?我们理解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什么?就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什么?就是GDP增长。这样,一切变成GDP才是硬道理。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发展并不是邓小平说的发展。那么,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就是人类各项指标的全面发展。吃得好了,教育水平高了,医疗水平高了,长寿了,幸福了,安全了,这才是真正的发展。这是真正的发展,显然不是GDP的增长所能够涵盖的。所以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GDP增长,九出现重大的问题。所以说邓小平的很多思想需要细化,不能简单地理解。  人类的幸福,并不取决于GDP的多少。就算是平均分配了,GDP多了,也未必是幸福的。人们的幸福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家庭成员互相的帮助、家庭的和睦恩爱,还有很多自主选择的经济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活动。在中国,有很多家庭活动是受到政府限制的,政府不再允许你自己盖房子了。过去盖房子都是自己盖的。盖房子跟找老婆的道理是一样的,你要找什么样老婆只有你自己知道;同样的,每个人对住房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但是目前这个权力统统都被取消了,在城市里谁也没有盖房子的权力。中国的城市,就成了全世界中唯一的不允许老百姓自己盖房子的地方了。除了中国,在全世界目前还找不到这样的地方!在全世界的土地上,老百姓都有自己盖房子的权利。现实是我们现在就不能你自己盖,自己盖了房子,在政府的眼里,就乱了套了。他们认为应该而且必须由开发商负责盖房子。开发商虽然赚了很多钱,但是要害是他们还创造了GDP,促进了经济发展。所以我们的领导人认为,即使老百姓的利益受到损害,但是利弊相权还是利大于弊。这是非常粗糙的、弱智的衡量,稍有常识和良知的人,都不会相信他们的判断。  有很多人家并不富裕,但是他们可能非常幸福,那是因为有家庭成员的相互帮助;可是有的富豪家庭,家里有几十亿、几百亿,但是家庭成员互相争斗,甚至残杀,实际上他的幸福远远不如穷人的幸福。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不能理解,为什么穷人可以过得很幸福,为什么富人过得一点也不幸福呢?这就是因为非市场经济活动的部分,表现为家庭互助的部分,是实实在在的经济,这个长期以来被我们忽略了。如果把这一部分加进去,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了。GDP的增长,并不代表真正的发展。真正的发展是家庭幸福,吃的穿的用的都有增长,而且医疗、教育都得到很好的享受。现在到医院是被宰一刀,几十年的储蓄都不够。这样的医疗福利是最差的了,没有比这个再差了。美国的医疗制度就是这样的,我们就是把美国最不好的东西学过来了。但是欧洲很多国家的福利制度,我们认为就很具有社会主义特征,他们就没有照搬美国的这套。在改革开放中,我们把这套计划经济当中好的制度彻底抛弃了,认为只要是过去的、计划的就永远抛弃,只要是自由市场就永远是好的。  讨论计划和市场配置的优劣,可以通过一个煤矿的例子加以说明。比如说一个县里发现一个大的煤矿。这个煤矿有两个解决办法:一个办法是县里面组织一个公有制企业来开发,开发以后把煤分配给大家。这是一种方式,或者是把煤卖掉,把钱分给大家。第二个方式就是放任全世界的投资者、采伐者可以到这里来采伐,所谓国家、外商、集体、个人一起上,这就是所谓的市场经济。结果到处挖洞,在地下肯定就没有什么规矩了,就会引起互相残杀。为了把煤尽量多地挖走,就不顾上面的水系断水,不顾上面的房子塌陷,什么都不顾了。这就是市场经济。这两个简单的比较,可以说市场经济远远不如计划安排,计划安排后让大家可以利益均沾。这种公有制企业显然比私有企业好得多。所以有很多基本的道理,我们都以改革开放为借口违背了。  以上是第一个问题,中国GDP增长的诱惑和症结的破解。现在看来,GDP的增长实际上一点也不重要,人类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说对今后对干部的考核、经济增长的追求,都应该向着人类幸福的方面发展。现在回想起来,过去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讲的很多道理都是非常正确的。例如,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什么,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这是整个社会搞生产、流通活动的最终目的。现在我们的做法,基本上是为生产而生产,为发展工业而发展工业,为发展房地产开发而房地产开发,为GDP而GDP,完全脱离了人民生活水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衡量的话,我们应该彻底抛弃GDP的这种增长模式。
&&& 二、中国的主要产品生产和资源配置状况
  关于中国当前的资源配置状况,我想从经济学的最基本视角来分析其基本架构。一个国家的经济资源都是有限的,把经济资源开发出来生产产品,一般来说可以生产不同的产品,简单地说有资源配置。我们可以假定一个国家把整个资源配置在黄油和大炮上面,一个是军事目的、国防目的,一个是吃饭目的,可以这样来概况。一种选择是大部分生产黄油,少部分生产大炮;或是勒紧腰带,大部分配置在大炮上。这是萨达姆的模式,是军事扩张的模式,是以战争的形式来掠夺财富,这样来维持基本的消费需要。这样的国家也很难持久。这是关于资源配置的理论说明。
  1、中国的主要产品和支柱产业
  中国目前是什么样的资源配置?简单粗略地分析,中国目前的社会资源,主要是配置在房地产和工业品上了,这是中国的两大基本产品,生产这两大类产品的就是支柱产业。当前称得上支柱产业,称得上拉上经济增长两个引擎的,一个是商品房的开发业和建筑业,就是广义上的房地产业。在中国,房地产业是大行业,我们必须从大的、广义的视野去理解它。纯粹从统计表上看,中国的房地产开发业好像并不大。房地产开发业创造的GDP(当然被隐瞒了很多),目前从统计来看,也只有4%左右。当然实际上这个比例要高出很多。比如说一个楼盘,计划每平方米卖八千元,随着房价大涨,一下子涨到两万元,那这个楼盘得赚多少钱?全国的楼盘又赚多少钱?房地产业的GDP该增长多少?但是现实的GDP增长当中,这些增长很少能够反映出来。因为很多是中介参与进来的现金交易;另外,房地产开发商把各种开销打进成本,就减少了增加值的成份。所以目前的4%,虽然不小了,但是由于其就业量实在太少,很难说国家的经济支柱。  所以说,中国的房地产必须理解为建筑开发业以及上下游支配的行业,都应该放到房地产业去理解。上游是什么,就是政府的储备中心,就是地方政府参与的房地产活动必须纳入到里面,因为房地产开发投资这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房价的基础。所以政府的土地储备中心,我们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所控制的建筑企业,建筑业的GDP大概占到我国GDP的5.6%,都应该纳入到房地产业里面去;下游看,除了传统的房地产服务业外,还应该把房地产金融业包括进来。这就是大房地产业的概念。  在这个大房地产业当中,起支配地位的,就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地区政府拍卖土地是卖给开发商的,建筑企业承包项目都得由开发企业发包,房地产服务机构、银行的业务也都仰仗开发商。如果把地方政府的土地储备中心,房地产开发业、建筑业、房地产服务业、房地产金融业的全部产业范围,都融合到这个大的房地产业里面,房地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肯定超过20%了,应该是在20%到30%之间了。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产业和引擎。房价在涨,实际上是地价涨了,就会促使有权有势的人拼命地圈占土地,圈占土地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强,因为农民的土地可以压得很低。即使现在征地成本提高了,但是相对于房价而言,是非常非常低的。现在的楼价,在北京东边朝阳公园那里已经卖到两万多了,东三环南段的富力城卖到了两万,这个钱开发商倒是没有全部赚走。富力城开盘的时候是七千块,现在是两万块,实际上是众多炒楼的人受益了,一平米涨了一万三千块。当然开发商可能楼盘还没有全部卖出去,还囤积了很多房子;另外楼盘还没有开发完毕,新开发楼盘就可以至少卖到这个价格来出售了。所以炒楼的人和开发商实际上都是受益者,都是卖土地的。你这个楼盘卖两万块,真正的房屋部分是不值钱的,房屋部分还是贬值的、折旧的。实际上一平米也就是一两千块,加上公摊部分、建筑安装税等各项税费也不超过两千,一般是不超过两千块,剩下的都是地价。这意味着两万块的楼价里面,只有两千块是楼价,一万八千块属于地价。中国真实的房价其实是地价,地价占了绝大部分。实际上有的地面好的,即使上面是草房子,一平米也能卖出几万块钱,因为土地是值钱的。  在中国,考虑到从农民手里拿地便宜,而且农民是可以合法掠夺的,可以合法抢劫,地价是可以给定的。这样房价越涨,获得土地的利差就越大。就意味着房价越涨,获得暴利的机会就越大。这就导致了经济陷入地价越高,土地圈占越厉害,土地会越浪费这样一个怪圈。整个在中国完全违反了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本来,土地价格越涨,应当引导人们越节约土地,但是在中国土地越涨土地圈占越浪费,土地就越受到威胁,这是中国的土地制度造成的。中国目前房价越涨,房地产业就越发展、越庞大,就意味着利益越大,这就是中国的这样一个机制造成的。  既然搞房地产都能赚大钱,大家纷纷圈地、盖楼,就要找建筑队,那就得买建筑材料,就得买钢材、买水泥、买石头,这个建筑材料行业就高度发达、高度发展。在中国,钢铁行业产出的50%以上,都是用于建筑材料的。目前,钢铁行业的产能已经很高,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但是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赚钱,钢价还在不断地上涨,这主要就是房地产业拉动的结果。所以房地产业一旦被打下来,整个中国经济现在不光是银行垮掉了,钢铁行业也全完了,水泥行业就完了,整个GDP增长就全下来了。所以目前为了促进GDP增长,就是要大力发展房地产行业,而不管老百姓能不能从中获利,或者是不是受到损害。  另外一个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部分是属于工业生产当中的出口。目前工业生产当中用于出口的大致占到工业品的20%左右。比如说现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其主营业务收入当中有20%是属于出口交货的部分。在沿海很多企业,专门是从事出口的,有的专门做OEM的贴牌生意,特别是服装纺织行业的出口比例非常大。这个行业也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因为,在中国造的工业品比哪个国家都要便宜。比如说皮鞋,现在全世界每年制鞋200亿双,中国就生产了其中的160亿双。其中自用的是60亿双, 100亿双是用来出口的。中国的皮鞋,很多技术来自于意大利,现在我们仿造意大利的皮鞋,跟意大利当地的几乎没有什么差距。原因在于,都是手工做的,我们做细一点,跟他们做的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价格非常便宜。我们的成本,大概不到意大利企业的十分之一。因为在意大利环保要求非常严格,你排放污染是需要支付很高的收费,而且还要对周边进行赔偿。在中国这些都不需要,这些钱都省下来了。现在意大利人很反感温州人,因为新皮鞋一出来就被买走样品坐飞机回来了,拿回来以后马上就把皮鞋仿造出来,反过来就冲击他们的产业。  根本的原因在于,在中国的制造成本太低了!我们工人的工资几乎比任何国家都低。我们的工人工资跟发达国家比较,按照目前的汇率大概只有他们的1/30。这么低的工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工业用土地,招商引资用的,为了创造GDP,就白给企业了。为什么?因为可以不给农民钱了。苏州的昆山开发区长期以来就是这样的,征了农民的地免费送给了外商,农民跟管委会要钱,他们就说钱还没挣回来。怎么挣回来?是外商经过减免期以后,交了税给了政府,政府就可以返还农民的欠账了。所以政府在这里,就如同一个商人做生意。强迫农民把土地交给他们,他们赚了钱,将来再返还给农民。地方政府的财政,过去都是吃饭财政,实际也没有多余的钱来支付,主要是依靠新增税收的方式来返还。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土地纠纷事件。他们尽可能地压低农民的钱,尽可能地不给。实际上在这个环节上就把农民掠夺了。外商投资一进来农民就被掠夺了,这怎么能让农民致富呢?你让外资进来的目的,不就是让老百姓致富吗?但是外商投资越多,就越掠夺老百姓,越让外商占便宜,这怎么可能实现共同致富?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就是本末倒置了,土地白给外商了。如果农民拿在手上,过了几年土地就升值了。温州的工业用地一亩早就超过一百万了。如果转手给地方的工业企业,一亩地就是一百万,现在这笔钱白给了投资者了。所以土地白送,工资低得可以忽略不计,工业污染可以随意排放。这些方面的失控,更多的是我们故意造成的。为了GDP,我们的地方政府一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外加上中国的汇率低估。1994年以来,我们一直维持的是出口导向型的低汇率政策。这样只要在中国制造产品,全世界的定单很快就过来了。中国的产品,因为价格的问题,有极强的竞争力。尽管制造质量可能不高,但是价格比谁的都低。所以我们的价格水平,就是一个最大的产品差异化。我们教科书上说的市场差异化策略,我们这个低出口价格就是最好的说明了。  所以只要是在中国制造的产品,就基本上不愁拿不到外贸订单。这样就导致了加工贸易的迅猛增长。外国人看到在他们国家工业加工成本太贵了,干脆拿到中国来加工。他们是五百强,土地我们白送,工人几乎可以免费使用,又不管污染。所以原来在外国制造的很多订单,都拿到中国加工,加工完了又销售出去。这个加工贸易就是利用廉价土地和劳动力、环境资源。在加工贸易中,中国在其中的真实财富分配,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土地是白给他了,扔掉了珍贵的财富;农民工的工资又是几乎忽略不计的,几乎是免费长工。所以我们受益是非常有限的。又因为免税,税都免掉了。这样就导致加工贸易增长速度非常迅速,现在成了一个主要的贸易形式了。人家的零部件都在外国,在这里组装一下就走了,在这里创造的GDP部分,确实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目前中国两大经济拉动性的产业,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出口加工业。虽然出口加工业在工业当中所占的比重只有20%左右,但是拉动作用是非常大的。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00元炒股能赚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