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生产出一批聚氨酯pu合成革革,革面鼓包,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地板响声系列问答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地板响声系列问答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当年的下岗潮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感觉国有企业反而越来越强势了?
按投票排序
513 个回答
我家在哈尔滨,由于父亲在商场工作、母亲是大学老师,家也在大学校园内,所以基本没有受到什么冲击,但是弥漫在整个城市上空的绝望气氛还是能感受到的。街上的小摊贩多了很多,大部分一看就是被逼无奈出来摆摊的,坐在路边也不说话,面前摆着袜子、手套、帽子等廉价商品,我估计一天都卖不出一件。那时候从学校走到家,一条路2000米两侧都是旧书摊,旧书扉页上都是各工厂图书室的藏书章。政府门前的请愿就不说了,社会治安大恶化,抢劫乃至杀人等恶性事件频发,大部分都是生活没有着落的工人被逼无奈。家长根本不敢让孩子一个人进楼道。至于其他的惨烈故事,听说过,但没有亲眼见到过,就不好在这儿说了。作为重工业基地,哈尔滨的情况还要远远好于沈阳,我有个朋友是沈阳人,后来聊起来,那时候的沈阳可真算是哀鸿遍野。至于说工人们是loser的……这就太过分了。就我所知,很多下岗工人当初就是按 “产业工人” 的路子来培养的,你当好一个齿轮,做好本职工作,做好生产线上的一个螺丝钉,你要做的事情就是专精一个领域,努力工作,拿低薪,国家帮你负担其他的一切(住房、福利、养老、就医、小孩教育等),一个人从18岁开始被纳入到这个轨迹中,努力工作,到了30岁,忽然国家把脸一抹说大不了从头再来——我自认也不好转这个弯儿。举个简单例子,就从今天开始,国家说你之前受过的所有教育和所有专业技能都不顶用了,所有人都要靠克林贡语(你不会说吧?我也不会说)等级和走钢丝的能力找工作,会走钢丝的有饭吃,不会走钢丝的每月给你500块钱,同时没有任何社会保障措施——你觉得你会是个loser么?
今天早上,我写了这么一个小说,。这个故事,除了部分情节,其内核是个真实的故事。当时看报纸,有报道说一对夫妇被人发现死在屋里很久了,法医鉴定他们生前一直在偷饲料吃。下岗这个事已经离大家太远了,所以在这个故事的评论里,很多人表示看不懂写的是什么。90年代末的中国,有很多人在菜市场晃悠,等着菜贩子把烂菜叶扔掉,捡回家里去。这些人十有八九是下岗职工或者家属。这不是减员增效,改革体制,一堆高大上的口号可以概括的。这个事情的本质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回答下岗前国企工人是什么。在现在的语境里,这些人是人浮于事,大锅饭,懒虫,部分对,但不仅仅是这样。其实下岗前,工人是一种高福利低工资的待遇。这种待遇,其实是跟国家签订了一个契约,就是工人拿低薪,国家负责工人的一切,包括养老。很多工人原本是东部城市的,为了建设国家来到山沟沟。两代人扎根在这里,可以说工厂是他们的,他们是真正的建设者和奉献者。所以,如果你能理解延迟五年退休让你很不满,你就能理解工人为什么不满,这是一回事,契约被撕毁了。而下岗要比延迟五年退休严重得多,这不是打破铁饭碗的问题,而是欺骗。更有甚者,对这些人来说,不光是经济冲击,还有社会地位的巨大冲击,他们曾经是国家的主人,一下子变成国家的负担。那时候,动用了一切宣传机器,对下岗工人进行污名化。如果大家还记得黄宏的那个相声,应该记得那句台词,“我不下岗谁下岗”,其实等于戳工人的脊梁骨,你们曾经是国家的蛀虫,现在是你们改过自新的时候了。题主非常敏锐,意识到很多垄断型的央企根本没有淘汰,反而更加强势,现在垄断央企的服务质量怎么样,体会过的都知道,不用多说,可这些最该增效的企业,根本就没动。怎么结尾呢?我写不好。我曾经跟人讨论过这个,一个网友说,他父母都是下岗职工,现在终于挺过来了,但是一听见刘欢唱“心若在”,眼泪立刻就流下来,饭都吃不下。有人当时反驳她,她说,我不跟你们吵,我祝你们都别成为国家的负担,改革的绊脚石。就像我的小说里写的,你叫王铁柱也好,叫李建国也好,叫刘解放也好,有时候,你一不小心,就成为了绊脚石,谁又能幸免呢?欢迎关注微博:
前面各位已经写得很好了。这个话题让我想到了一件事。下岗大潮的时候,99年春节晚会,黄宏喊出来一句话:“咱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其时我还年轻,只是隐隐觉得这话不妥。父母也很惊讶的嘀咕了一下。后来参加工作,和一些东北的同事偶然提到此事,他们说在那些老工业城市,很多人直接就把电视关了,年都没过好。前不久开车的时候又从电台听到了这段小品,虽然心里有准备,听到黄宏以他特有的风格喊出“咱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的时候,心情还是如同被球打中的玻璃窗一样碎满地。设想你是一个兢兢业业甚至有些骄傲的八级钳工,因为领导要保自己整天瞎混的小舅子而被下了岗,天天蹬三轮养家,肉都舍不得多吃,大过年包顿饺子,听见黄宏喊我不下岗谁下岗的时候会做何感想?下岗这事国家有愧,或许也有逼不得已的苦衷。这些对我而言其实并无意义,我家里没有受到下岗的影响,我家所在的小城市所受到的影响也很小。但这句话我真的不能释怀,ccav和黄宏竟然在温馨的大年夜,东北人尤其重视这一晚,以这种方式消费这一话题。凄凉,心碎。-------------------------------------------------可能是黄宏出了事吧,突然这么多赞,稍微引申下。我说国家迫不得已,是因为任何一个人去看当时的的情况,都能知道那种模式的国有企业不可能延续下去。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在那种情况下发展。国家有愧,是因为它打破了契约。这点可以参照 的答案。我个人是不喜欢站在国家的角度讨论问题的,国家两个字,概念太大,掩盖了太多的利益纠葛,对普通人来说生死大事,对国家来说连疥藓之疾都算不上。但就算站在国家的角度,这事也可以值得探讨:我甚至可以同意所谓工业党的说法,总要牺牲掉部分人,才能换来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先不说道德,也不说是否有因果关系。但至少,也应该检讨下这种牺牲是否值得。伦敦因污染牺牲了一千多条生命,换来的是清洁空气法案。大萧条时美国牺牲了一整代老兵,换来了二战后的退伍军人权利法。我们呢,牺牲了两千到三千万下岗工人,换来了什么?就换了点钱对吗?据说属于我们的不知道存在哪个央企账户上的钱?换成了国企的效率?油价一百美元都能亏损的效率?换成了仅仅十余年后依然可以毫无顾忌的延长职工的退休年龄的王霸之气? 这么换来换去的划算吗?
利益相关:东北某小城市机械厂,父亲买断。要知道是怎么回事的,请看上面的答案。从个人角度来讲,我认为现在国企现在越来越强势的原因除了上面答案中的宏观的东西,还有个原因就是甩掉了一大批“利用价值小”的人。买断的大多数是什么人?四十到六十之间的居多。为什么买断?被忽悠被吓唬的!我父亲当年买断的时候四十八,当年他们单位的领导故意散播“现在不拿着钱下岗,以后发不出工资更惨”,“以后直接下岗,错过了这个机会连买断的钱都不给你们”这种言论。当时我姐姐考大学,怕我姐姐因为没钱上不了大学,我爸爸和全家吵翻了天,一定要买断。三十多年工龄,十万。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东北好多工厂的领导被爆侵吞工人的买断钱。他报给国家的钱数是一年5000,回头告诉工人国家只给了2000,。越多人下岗,领导越是发财。后来很多工人为此上访。留下的大多是年轻人,按工龄买断不合适,也没有太大的家庭负担。现在我爸爸曾经工作的工厂很有钱,每天不上班发工资。领了被买断,领导手指头缝里楼下来的钱,国家又干什么呢?炒股啊,忽悠大家一起来炒股~这帮老家伙有钱了,多少闲置资金啊。不把老实人骗的活不起怎么行?我爸爸继续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尽忠,毫无保留的相信国家会给他一条生路。于是他从没有工作,变成了没有工作也没有钱,还有一大家子要养活的老头子。我爸爸五十多岁的人,为了能让我们吃上饭,让我和姐姐上得起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必须在一个私人工厂里打工。纯体力活,每天10个小时以上,冬天还在室外,东北的室外干活,每天十几个小时。我妈妈去扫过大街,扫过厕所,摆过地摊,我7岁,帮忙扫大街摆地摊。那几年,每到冬天,我们全家差不多只有两种菜可以选:土豆,白菜。如果只是钱的问题倒还好,可是钱引出了人性中的恶。我目睹了很多亲人之间的可笑闹剧。直接导致我对爱,亲情,信任,良心的彻底失望。很多事情你不相信,是因为你没有经历过。也许国家本意是好的,但我看到了太多的欺骗,恐吓,争吵,凄凉。老工人确实利用价值小,可是用过了就不管人家死活了?他家人的死活也不顾了?现在国企的强势带着多少人痛苦的回忆?这件事,不管你说对国家多么的有利。我只想问问,好处在谁的腰包里?谁来为我家庭的不幸买单?
我妈妈就是一名下岗女工。我家在山西太原,我妈原来工作在一个在太原规模数一数二的针织厂,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生产床上用品,内衣,袜子,毛巾等生活物品。大概从1995年开始,就隐隐约约感觉工厂效益开始走下坡路了。在这之前,从来都是人休息,机器不休息,一周只有周二下午是全厂工人休息,原因是要检修机器。每周这时,周边的小贩就会从各处赶来,街上好不热闹。当时,拒家里大人和邻居说,厂里就开足马力生产就行了,效益好的不得了。但是从1995年开始,变化产生了,产品开始有积压,工厂不是全负荷运转了,10台机器可能就会有一台停着。渐渐到了1997年,差不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当然,周边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也都不好过,大人们都说,南方人生产的东西,物美价廉质量好,把他们的生意抢了。先是拖欠工资,再到发物资(积压的货物)抵工资,再到全厂放假一分钱没有,也就用了三年多。我是在我妈单位子弟小学读的书,同学的父母就是这个厂的工人,顿时发现,几乎全部同学的父母都下岗了。但是没有办法,要生活啊,就外出打工。针织厂,除了个别化验员,设计员,机械修理员以外,其他都是操作工,与富士康生产手机的操作员一样,没什么技术积累,只能出卖体力。有做服务的,开出租的,做小本生意的,也都能维持温饱。注意一点,就是我们这代的爷爷奶奶辈,几乎也是从这个厂退休的,也住在单位的小区里。但是由于已经退休了,会领取一定的退休金,加上老人开销小,又都是双职工,山西人勤俭节约的美德,总会有些结余,补贴他们下岗的子女,我同学的父母,所以,还没有到吃不上饭的地步。
1998年,从上而下来了一个“减员增效,下岗职工再就业”这么一个事情,就是国家鼓励、帮助困难企业员工走出工厂,另谋出路的政策。具体的就是,和工厂签署一个协议,然后接受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然后再在政府帮助下找到新的工作。话是这么说,但主要的一点就是和工人签了协议,剩下的在我看来就是走过场。我妈去了一个电脑培训班,学打字,五笔学不会,就学双拼,考试内容都是提前告诉的:在规定时间内打出一段已经知道并反复练习过的文字。然后那个帮你再就业的事,就是给一些有盈利能力的民企私企名额,必须接纳下岗工人去工作。去是去了,不过好像几个月之后,都由于各种原因辞退了。我妈他们厂是山西“下岗”这件事的典型,还由于搞得好,上了新闻联播,所以,下岗工人的待遇和后续事宜的处理,在全省范围内都是比较好的。当时最重要的事,就是和员工签署下岗协议。这个协议,明显对工人不利,原来的厂长,因为和工人感情较深,好像办这件事不是很利索,就换来一个新厂长,他的任务就是,在一个期限内,让全厂职工都签署那个协议。后来,他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升官了。
当年的下岗潮,根本没完呢,那就是我的姨姨姑姑那一辈人的事情,当年四川东北走投无路而沦为黑社会,妓女各种干着没有保障杂活为生的那些人,现在还活着,现在还记得这个国家的背叛,他们一直都是这个社会的底层,繁荣的时候或许还能苟活,但危机再次出现的时候所有的过去都会被人重新想起的,不管这十几年发生了什么事情给这一切续命,但今天帝国又到了一个新的死胡同,我所知道的是,河北的钢材堆在那里生锈,山西内蒙的煤矿濒临破产,我是大同人,同煤已经提出2015保8个月工资的口号了,寒假回家的时候,感觉平时爆满的饭店大都冷冷清清,所有人都记得十几年前的情形,父辈们现在动不动就提起90年代末的困难时期,上一次无数人背井离乡,也有不少人成了各种利益链条的一部分,也成就了山西这赤贫的农村,和暴富的煤老板的独特景象,后来煤价高升大家吃好喝好就过去了,历史上山西多出造反者啊,或许这一次帝国的统治者们仍能侥幸躲过去,但我坚信这一次,会让更多的人思考这一切,会让更多的人认清这一切。那些当年提出血统论的人,正玩命的把刀子捅向平时和他们穿一条裤子的官僚们,告诉大众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走投无路时说不定还会给你一个假惺惺的民主外壳,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恐惧,历史总是会有他的报应的,这一天总会来的,从他们以着胜利者的姿态让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无法入土为安那一天起,他们就永远的活在恐惧之中,直到被清算!
下岗这两个字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来说是一个痛苦不堪的回忆,不是一个loser可以概括的,有些小朋友一副精英嘴脸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说这个事,我认为非常没有人性。四川虽比不上东三省工业重镇,但当年搞三线建设,成都东郊一夜之间冒出很多大型工厂,比较著名的是420厂,贾樟柯拍的二十四城记就是说这个,虽说有为房地产开发商打广告的嫌疑,但片中所述基本属实。东郊这些工厂以前牛到什么地步呢?这些工厂的工人,以及工人子弟,是完全看不起成都城区的人的,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福利水准,和成都城区的人相比就像是如今的500强外企与个人小私企一般。请注意,这里只说是福利,但对应的是低工资,因为国家对工人有承诺:国家管你的一切,吃喝拉撒教育养老国家当时都承诺全接管了,这就是所谓的高福利,然后国家问你,都这么高福利了,你拿工资来也没啥用,象征性拿点吧。我妈说,那会儿成都的姑娘找对象,都是往东郊跑,媒人要能给说个东郊工厂的老公,媒人的份子钱都要多给许多,就因为两个字:稳定。然后呢?9X年大规模下岗,东郊成了什么地方?那阵子,一个成都人说买房买在东郊,是被其他人所看不起的,这种观念甚至一直持续到2007年,东郊工厂大规模拆迁,开发商大规模入驻开发,客观来说,那一片虽然称之为东郊,实际也就是成都二环左右,算是相当好的地段,开盘平均价4000,没人买,为什么?因为东郊在成都人眼里就等同于脏乱差穷。9X年那阵子,每天都能听到爸妈在说,东郊的工人又把一环路给堵了,建设路又有xxx人闹事了,为什么?因为铁饭碗没有了。同意的说法,他们不是loser,不要说他们懒,要知道,很多下岗的工人,都是技术能手,就好像《二十四城记》里,有个工人问厂长:“20多年,我有没有迟到?20多年,我哪年不是先进?”但是对不起,还是下岗了。其实这些下岗的工人中,大多数都是老实巴交的、真正意义上的、被国家所教导灌输的那种合格的社会主义工人,勤勤恳恳几十年,听国家指挥,你一句话,不给人家饭吃了,都是人,两口子要吃饭,孩子要上学,父母要照顾,你让他们怎么办?这是他们这辈子最大的欺骗,国家毁掉的是他们的青春和人生。一个人,感觉自己受到了这么大的欺骗,感觉自己的青春和人生就这样被毁掉了,他们的心情,岂是一句"loser"就随便概括了?
98年,父母所在的煤矿倒闭了,母亲因为年龄大,办理了内部退休。父亲则被一帐算清、买断工龄,和这个单位再也没有任何关系。楼上某些人说改革是必然的阵痛,我虽然赞同,但是作为亲身经历过的人,会觉得这样的阵痛放在个体身上着实沉重。(8月4日批准盐城殷庄煤矿报废闭坑,父母正式下岗)(8月4日批准盐城殷庄煤矿报废闭坑,父母正式下岗)(父母的单位)(父母的单位)煤矿的标志性建筑——煤仓煤矿的标志性建筑——煤仓
先说说煤矿的情况吧,说完了大家就知道这样的单位倒闭对父母,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父母所在的煤矿说是一个单位,实际上是一个封闭的圈子。相对于外面的村、镇来说,煤矿都是一个异类的体系。因为在这个小小的体系里,职工从住房到医疗再到孩子的教育都是由单位一手包办。住房是矿里分配的瓦房,个人没有产权。医疗,小病靠矿里的医务室,大病就到煤矿集团总医院。而我们这帮职工孩子的教育,幼儿园到小学就交给矿里的子弟学校,中学如果有能力就会被送到煤矿集团的职业中学,就算不读书的,还可以在矿里找到一份顶替父母的工作。总之,在这里,你得到的是安定。但是,随之而来的则是封闭的环境带来的目光短浅,不知不觉人可能就被外面的世界所抛弃。煤矿子弟小学学生野炊于微山湖边野炊留念煤矿子弟小学学生野炊于微山湖边野炊留念工人集体宿舍工人集体宿舍
煤矿倒闭的前一年开始,矿里就不怎么能发出工资了。记得倒闭前几个月,我和妈妈在家吃了几个月的蔬菜,真正的几个月蔬菜,不带半点荤腥。父亲过生日的时候,清楚的记得妈妈做了一个煎鸡蛋,就当庆祝了。也许有人会说,不吃荤又能如何。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家的情况比较好,双职工,父亲还是单位的中层干部。那些单职工家庭,过得就更为艰难,有些人每天中午能吃到的顶多就是屋后空地上种出来的韭菜。当然,这些都是轻的,最艰难的是矿倒闭以后的那段日子了。
我们那个煤矿虽然属于盐城矿务局,但是实际上处于江苏和山东交界地带。远离盐城,而矿里的人基本都来自于盐城本地。煤矿倒闭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搬家大潮。没有盐城人会继续留在煤矿。大家纷纷都靠着租来的卡车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留在矿里的细软往家乡搬。而家乡那边,对于绝大部分矿里人来说是陌生的,因为那里既没有接收自己的单位,也没有自己的住房,孩子的读书也需要安置,总之以前所有的一切都得重新再来,而这一切,最需要的是钱,而这恰恰是所有人最缺乏的。我的父母平日里生活比较勤俭,即便是月月足额发放工资的时候,父母也舍不得随便花一分钱。所以在矿里的十几年,父母有了大约一万块钱的积蓄,而父母的很多同事,因为平日里基本没想过离开矿的生活,所以倒闭的时候基本没有任何存款。父母的这些同事们,在突如其来的下岗面前,他们的恐惧可想而知。我的一个同学,平时他的日子让我和哥哥及其羡慕,因为煤矿效益好的时候,他们家基本天天桌上有荤菜,他自己每天牛奶、零食都没断过。等到煤矿宣布倒闭的那天,他的妈妈瘫坐在煤矿办公大楼前,嚎啕大哭。因为没有一分存款的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回到家乡该怎么过下去。
而我家,经过短暂的混乱,逐渐走上了正轨。回到家乡,父母先租住了一个小瓦房,然后就靠着手上的那点存款开始谋划将来。父亲是医生,回到家乡,思前想后,还是决定自己开一个诊所,而母亲就一心一意协助父亲打理家里家外的各项事务。我因为在矿里的教育质量问题,回到家乡就留了一级。在这里要表扬一下我的父亲。父亲才进入煤矿的时候,他还是卫校毕业的中专学历,但是在煤矿十多年一直艰苦自学,获得大专自考文凭,所以在考取正规的行医执照时,没有遇到任何问题。诊所开业之后,家里的经济逐渐开始好转。当然,这之间,少不了求爹爹告奶奶四处打点,被人欺负被人压榨,即便是十多年过后的今天也还要为时不时上门敲诈的各种地方势力所烦扰
说到这儿,肯定很多人都没觉得这下岗有多困难。我想说的是,我的父亲是一个有学历有手艺的人,母亲又善于筹谋,才不至于回乡落魄。但是煤矿的主体是那些只有体力可以出卖的工人。他们有人四十多岁了一家老小还挤在一个十平米不到的瓦房里靠着他一个人微薄的工资生活,没有了煤矿的工作他们等于什么都没了,回到家乡,贫困还是难以逃避的,孩子的教育就更不用说了。
现在,我妈已经从内部退休转成了正式退休,每个月可以领到1000块钱的退休工资,而我的父亲还有三年才能正式退休。有的时候,母亲说起当年矿里的生活,总会在感慨之余强调一句,幸好煤矿倒闭了,不然我和我哥别说考大学了,就算能读大学家里也拿不出读大学的钱。因为,当年分流在别的煤矿的父母的同事,临近退休的时候(2013年),一个月的工资才两千块多一点。
楼上的几种观点我听着觉得很可笑。所谓的国家工作没做到位,没有保障,这个想法过于幼稚。本来就是为了甩包袱刺激经济才搞的下岗,再做那么多工作,比如对已经四五十的人进行再教育,想想都知道不切实际,没有人会再考虑那么多,谁也不想再制造新的包袱。所谓的下岗职工活该说,拜托,这么说的人将来你遇到任何困难我都可以说你活该。那样一个时代,每个人生活在自己的小格子里,谁会想到有一天持续几十年的这种生活会突然变天。都是普通人,眼光大多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你总不至于让那些一天在矿井里挖十几个小时煤的人回到家再继续学习吧。这个矿井一直延伸到微山湖湖底,倒闭的时候被实施爆破。还可以开采二十年的煤炭被淹没在了水下。这个矿井一直延伸到微山湖湖底,倒闭的时候被实施爆破。还可以开采二十年的煤炭被淹没在了水下。PS:最后插一句题外话。你们知道98年的时候,一个国企煤矿的职工,一条命值多少钱么?
一万人民币!98年的夏天,我们矿在倒闭前死了最后一个职工。。一个还有一个月就退休的老职工。矿里给的补偿就是一万。说这个事情,只是感慨。当初很多人那么依恋煤矿的安稳,不少人为此付出了大好青春,还有人年纪轻轻就失去性命。太不值得了。。以煤为业扎根煤矿,主人翁精神。。。其实国企真正的主人翁是矿里的领导们。。我们那个矿的某领导,在最困难的最后一年,依然在矿里搞大拆大建,建了一堆新的家属区,这些家属区在建成几个月后,就被瞅着煤矿倒闭前来扫荡的当地人拆成了一堆建筑材料。而他,带着几百万的家产顺利地回到了盐城。。。按照那个时候煤矿的抚恤金标准来衡量,大约几百条人命攒在他手里。。。十六年前的宣传栏,这样的宣传栏在煤矿随处可见十六年前的宣传栏,这样的宣传栏在煤矿随处可见十六年以后,我再次回到这个曾经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看到的只是一片人们匆忙离去之后留下的遗迹。当地老乡还握着我的手,问当年谁谁谁现在怎么样了。人们都是仓促之间四散而走,我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十六年前的口号——拼搏奉献还依稀可见。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就是强调为企业、为国家献身和奉献。下岗的时候,很多人真的为国家最后一次作出了奉献——自愿下岗,为国家减轻负担。其实我这个答案,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想给所有想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提个醒,尤其是90后到00後的这些人。你们脑子里的很多东西,市场经济、自谋职业、宏观调控、改革,等等等等,都是一些新概念和新词汇。你们用这些概念来给过去的年代贴标签、下定义,甚至去嘲笑过去时代的人们,非常不合适。现在就算是90后的这一代人当中的一群人,依然有可能会重复过去一群人的历史。比如现在在国企、公务员、事业单位里的那些没有背景的工作人员。。。国企为什么越来越强势?其实这个现象,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解读都可以出N本大部头研究著作。比如从政治学的角度考虑,国企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等的关系,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外资和民营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再比如从中国的社会阶层的固化、上升通道的减少。。都可以。。附上一条新光集团刘东煤矿的网站链接。有兴趣的人看看就会发现,这个煤矿其实和我小时候的煤矿依然没什么区别。充满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所独有的家的感觉。
本质上就是政府性质的违约按照道理说,违约者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实际上政府一毛钱都没出请注意:并非是政府“无力承担责任”亦或者“政府没钱”,其实现在政府有钱了,有给赔偿吗?没有。我警告各位正在慢慢衰老的各位,政府可以违约一次,也可以违约第二次,不要把政府看的多神圣,包括哪些现在还比较悠闲的公务员们政府违约还表现在计划生育上要永远的警惕政府,永远怀疑政府,它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从今天开始你得好好打量你每个月所缴纳的养老保险,我可以很明白的说,养老保险不可持续,必然破产,到时候搞不好就会和当年下岗问题一样。-----------------------------------------------That whenever any form of Government becomes destructive of these ends, it is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alter or to abolish it, and to institute new Government, laying its foundation on such principles and organizing its powers in such form, as to them shall seem most likely to effect their Safety and Happiness. Prudence, indeed, will dictate that Governments long established should not be changed for light
and accordingly all experience has shown, that mankind are more disposed to suffer, while evils are sufferable, than to right themselves by abolishing the forms to which they are accustomed. But when a long train of abuses and usurpations, pursuing invariably the same Object, evinces a design to reduce them under absolute Despotism, it is their right, it is their duty, to throw off such Government, and to provide new Guards for their future security.
清乾隆四十一年
托马斯杰斐逊明明是强盗抢劫了2个人,其中张三被抢了100块,李四被抢了50块于是周围某些群众曰:那个李四欠张三50块钱问原因群众曰:他才被抢了50块钱,人家张三被抢了100块呢那怎么办?群众曰:强盗应该去补抢李四50块
下岗,在东北应该是最疯狂的。我生在辽宁省的一个重工业城市。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前,甚至直到90年代,东北,尤其是辽宁,经济一直都是很牛逼的存在。沈阳就不说了,鞍山钢铁、抚顺煤都,这一圈都是相当不错的重工业城市。我家在某个大型城市的一个区政府所在地。当时我的父母都在一个单位上班,那是个很大的企业,什么医院学校幼儿园全部都有,还有自己的货运铁路,浴池有现在游泳馆的三分之二大,东北的人应该都了解那个环境的吧,每天上下班,都在固定的地点,几十辆大型客车将工人送往全市各个地方。那个时候,由于有这个牛叉企业的存在,区政府、区教育局、医院、法院、公安局等等几乎所有的行政单位全都在我家这边。我小的时候还经常去工厂里转,印象中,真的是太大了。后来,我父母先后下岗,那个时候,我记得我的父母都是40岁左右。因为是特殊工种,所以母亲砸点钱早了几年退休,而父亲,直到今天,依然没有退休。因为,那个大型工厂早已不见了。当时改制称为股份制公司后,我还清楚的记得我的父母作为股东给发的那个股份制的东东(可惜后来屁用不顶)。买断工龄,确实有,因为那个厂实在是太大了,人数多,大部分人买断工龄,给了你2、3万,你以后是死是活,与这个企业再无瓜葛。短短时间内,几万人连带他们的家庭(因为那个时候很多都是家庭男女双方都在一个企业工作)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的人全部失业,或许波及人数高达十万,社会瞬间就塌了。真的就如塌方一样。之后,我家所在的那个地区开始没落,区政府、法院、医院等等全部搬走了。成千上万的人没有工作,我当时年纪不是很大,专心上学阶段,所以我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熬过的那个阶段。但肯定是非常难过的,因为很多家庭都是男女全部下岗,而社会又无法在短时间内承载这么庞大的多出的劳动力,很多人没有工作。不过,像卖女儿这样的事,我没听说过。关于那个企业,后来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有台湾人想来接手,可惜没有成功。听很多人讲,这个企业不是因为产品不行,也不是因为销路不好,当时的主业产品,只要生产出来就不愁卖不出去,倒闭,是因为腐败。再后来,企业倒闭了,不是某些朋友们说的下岗部分人,留一部分人,而是全部下岗回家。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用现在的话来说 就是蓝领工人,有很多人有着一技之长,可是他们下岗了,回家自谋生路,有的去蹬三轮车,有的去摆摊干小买卖,有的去给人家当保姆,有的去当保洁员···这种全社会的快速崩塌比如今什么经济危机而带来的失业潮要迅速的多。曾经,虽然企业已经停止运转,但是那些代表着工业象征的大型设备,连绵上千米的各种大型设备还都摆放在那里,到了后来,也被人冲到厂里,能砸的全部砸了,能带走卖掉的全部卖掉了。现在只剩破败的草地。关于朋友们提到的懒惰,铁饭碗应该是有的,但是,对于一个普通工人来说,绝大部分不会那样。正相反,我看到的他们,起早贪黑,甚至从事危险职业,我母亲之所以能提前退休,也是因为特殊工种,我记得非常清楚的一次,这个企业出现了大型事故,多人一氧化碳中毒,大家都知道的,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人直接就倒那了。那个年代,媒体也不发达,此事后来就不了了之。万幸,我母亲抢救了过来。还有一次,这次我没有亲见,是听我母亲讲的,她年轻时候很喜欢唱歌,嗓子非常好,唱的也挺好的,后来也是因为工作总是吸入xxx,导致嗓子坏掉了,还好,现在说话一切正常。像这种事情真不少····现在回想,中国的老百姓们真的是勤劳善良,为了养家,为了生活,为了亲人,什么都可以承受。很多那个时候下岗的人都对zf不满。在今天,东北的部分城市领导,由于工作关系,我也接触了不少,实话实说,黑暗就算了,腐败也算了,但是这些领导们的眼界,真的无法形容。在我与南方zf接触多年后,真的对东北的zf无话可说,差距太大了。落后,是全方面的。即使是东北的明珠城市,差距依然很大。南方发达地区,虽也有腐败现象,但是至少领导们的眼界相对更为宽广,在整个领导群内部还是有不少有能力的人存在。现在的我甚至退几万步的觉得,像长三角珠三角的发达地区,领导们拿就拿点吧,毕竟能做出点成绩,把经济搞成这样是很不容易的。但东北,你们这些所谓的领导干过多少让老百姓满意的事?作威作福,同样是贪污,南方至少有成绩,现在的东北落后差距越来越大,黑龙江和吉林增长都快停滞了,还有什么脸面去拿人民的钱。哈尔滨当年何等风光,上海滩的年代,大家都知道上海,却不知哈尔滨多项指标堪与上海比肩,如今黑龙江却是东三省里人口流失最为严重的,吉林省会长春曾经是闪耀全亚洲的顶级城市,比日本东京水准还要高,不管日本人的初衷是干什么,但在城市规划这方面真的是用心尽力,即使到了如今,长春还是受惠于当时的规划系统,而现在的经济,一汽打个喷嚏,长春经济都会感冒。再说辽宁,经济增长一年不如一年,全靠投资拉动,沈阳的卖地经济也出现了严重问题,城市建设一味的摊大饼,沈阳的马路号称就跟沈阳人一样大气,又宽又大,有点像苏联的感觉,简单粗暴,但是对行人,体验太差了···在南方开车习惯了,再来沈阳开车,提心吊胆。商业地产过量饱和,几公里范围就有个大综合体,现在绝大多数都在亏损,前几天网易上还说沈阳的中年大爷现在锻炼身体闲逛都直接去综合体,而且一天换一个,因为人少、安静、环境又好。各种商业综合体的开业潮和倒闭潮同现,这种场景可不是在全国哪都能看到。城市经济活力丧失,整个社会死气沉沉,本就受计划经济毒害最为严重,现在经济更为难过。大连在不厚挂了之后就像被人打了一闷棍,至今没缓过来,感觉前进的方向迷失了一样。当初至少还能金玉其外,现在呢·····我还看到有人调侃说,就以东北的经济与官场环境,一个人,敢去深圳打拼,但他不敢来东北创业。几个月前的报告指出,虽然全国范围内的各地区人口都在下降,但是东北的后继无人现象更为突出。根据人类的正常繁衍规律,未来十年的东三省,人口萎缩已成定局,更杯具的是年轻人大量外流,青少年越来越少。我小学的时候,有5所小学在周边,如今只有一所。我的初中,也已经跟其他三所初中合并。人民生活要说一点没变,那是扯淡,比几十年前肯定是有很大提升的,但现在的发展,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看看南方,再看看坐拥富饶黑土地却没有借之富裕的人民生活,差距越来越大。前段时间朋友还跟我说他们老家抚顺成片的房子是日本人建的 至今至少70年了,还在住着,可想而知的破败程度。几年前某市举办大型盛会,曾经的日本友人回到抚顺,大家看到他们在惊讶他们的楼竟然还在住人的同时,又清晰可见的看到他们脸上那嘲笑的神情。。。官场大环境也如此,尸位素餐,横行霸道。东北呆完,再跟南方的公务员们接触一下,相比之下南方公务员们好了不是一点半点。环境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毁掉人。我也曾亲眼看过某霸气测漏宏伟的市政府门前的道路两侧的电线杆、警示牌上贴的都是喊冤的白纸黑字。希望东北的领导们能做点实事,在当今这个政府意志大过天的时代,几个扯淡的领导直接就毁了一座城市。东北,想再一次振兴,解决不了那些人,想再起太难。喷了政府,匿名吧。================回答已经好久了
怎么突然从昨天开始井喷一样的被点赞
谁不爱自己的故乡。大东北有着很多优势,我们却眼看其一天天的衰落下去。
《杀死那个美国“铁西区”工人》2014年2月,在美国的春晚“超级碗”橄榄球比赛中,克莱斯勒公司又赚了一把眼泪。在这个广告费逾400万美元/30秒,1.6亿人观看的舞台上。克莱斯勒延续了此前大手笔投放的习惯——2012年,他们为一条2分钟的广告片掏了584万美元,摘下标王。不同的只是细节。2012年的广告《美国的半场时间》中,克莱斯勒请来了Eastwood,在低沉的音乐和黄昏的背景下,以他沙哑的嗓音讲述——“现在是(超级碗比赛)半场时间,现在也是美国的半场时间,许多人丢了工作,不知道如何回到从前,我们害怕,只因这不是一场Game(比赛,游戏),底特律人对此感受最深,因为他们几乎失去了一切。”在2014年的广告《美国汽车的骄傲》中,“越老越醉人”的Bob Dylan登场,民族感情牌被打到了极致——“放眼世界,你找不到比美国更好的道路了,以及在路上行驶的汽车”;“让德国人酿啤酒、让瑞士人做钟表、让亚洲人组装手机,而底特律负责为你制造汽车”;“还有什么比America更American?”底特律,原本是一座伟大的城市。爱迪生早年便是在底特律的火车上卖报纸起家,老亨利o福特在底特律生产了著名的T型车。在底特律成名的这些商业巨星不仅改变了美国,而且深刻改变了全世界人们的经济运行和生活方式。爱迪生的发明和他创办的电力公司让底特律成为最早亮起电灯的城市;福特则开创了汽车时代,他和同时代的其他一批汽车工业先驱荟萃底特律,使得“底特律”一度成为汽车工业代名词,至今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总部仍都位于底特律。除了电流与钢铁长龙,底特律还有一些令人难以遗忘的时代烙印:日,迈克尔o杰克逊在底特律举办的演出中首次展示“太空步”,这一基于视觉幻象的步法改变了西方娱乐业,开创了现代MTV。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底特律活塞队组成的“坏小子军团”更是雄霸NBA,数度令另一个迈克尔——后来的篮球之神迈克尔o乔丹饮恨汽车城。NBA史上最严重的恶性冲突,亦发生于活塞队的主场奥本山宫殿。2013年,这座曾经的“资本主义工业心脏”终于宣告破产,当落幕的时刻到来时,这座“老工业基地”的处境绝不比中国东北的那几个省份更好,其今时的衰败与昔日的辉煌简直是绝佳的戏剧素材:曾经有200万人口的底特律,现在只剩下70万人,大量中产阶级人士离开底特律,市郊大片区域荒芜破败。美国《国会季刊》下属的“国会季刊新闻”每年根据联邦调查局的各城市犯罪数据制定发布美国最危险城市排行榜,底特律在2012年度排行榜上遥遥领先于圣路易斯、奥克兰而位居“犯罪之都”冠军,而这已经不是底特律第一次获得类似排名冠军了。这是1998年“大下岗时代”之前,中国人太熟悉的场景——“马丁o鲍威尔是总装线的蓝领工人,他已经习惯凌晨4点起床、洗澡、吃早餐,5点30分到工厂,然后在10点休息吃点东西,下午3点左右再吃午餐。每天,他都在生产线重复1分钟40秒的固定工序,比如把线缆插到电池上、拧紧螺丝等。2009年底,这所工厂还是走向关闭的命运。”如果这还无法勾起你的回忆,不妨来看看在歌曲《杀死那个石家庄人》中,歌手是如何描述中国下岗工人的——“傍晚6点下班,换掉药厂的衣裳,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几瓶啤酒,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厦崩塌……”。一个时代与一个工业中心的衰败,很容易激起人们心中某种相似的悲凉情感,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将衰退中的美国汽车工业称为美国精神的象征,克莱斯勒的超级碗广告播放后,激起了无数点评与感慨。而中国人张猛亦拍出了《钢的琴》,讲述沈阳铁西区下岗工人的生活,一时间,社会舆论似乎如梦初醒,开始重新讲述“被遗忘的一代”。但这背后似乎还有某种不同。在分析“底特律死因”时,“高福利”的罪过似乎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通用公司一个在职工人平均要养活两名退休工人。工作30多年的工人退休金在5万美元上下。退休工人及其家属的医疗费用每年大约1-2万美元,而且医疗费用每年上涨15%。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一辆汽车平均售价2.7万美元,而医疗保险和退休金却占了3000多美元。”在2006年,美国三大汽车工人的平均年薪都已超过 14万美元,而同年的美国大学教授平均年薪才是9.6万。2006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工人平均每小时工薪(包括福利等),竟高达73点26美元(中国车厂工人每小时一点五美元)。而在美国开厂的日本汽车公司,包括福利在内的小时工薪,才是48美元。美国汽车的成本,主要高在福利负担上。因为每小时73美元的工薪中,有超过33美元(占 46%)是福利开支(包括牙医、眼睛等各项医疗保险,人身保险,退休金,还有名目繁多的补助等)。这种高福利直到在底特律“死”后,依然连绵不断——“密歇根州政府提供了再培训计划,从联邦和州政府筹集资金,将工人送到学校接受最长两年的培训。这个堪称全美最雄心勃勃的计划从2007年8月启动,到2009年11月共招收10万名工人参加培训,另外有16000多名工人排队等候。”然而,在中国沈阳的铁西区,我们见到的似乎是另一种景象——“这里的几个住户不大愿意谈论过去,‘还不就那样,生活总得向前看。’可一个20多年前从菏泽来到这里的三轮车师傅却记得,那时,‘这里光跳楼就死了七八个。’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手指向不远处,‘喏,那边的楼上跳下来过一个老太太,砰一声,我亲眼见的。’”在工龄被“买断”后,曾经最红最革命的工人阶级被“国企改制”后的“红色资本家”们一脚踢出大门,他们不再有曾经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更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他们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操着不熟练的手做小本生意,甚至是皮肉生意。而当时的电视里,著名歌星不断深情吟唱——“看成败,人生豪迈,不过是从头再来。”更加豪迈的是某些经济学家,有人说——“好比一个大家庭,家长指定老二上大学,老大去打工做苦力供养老二,但由于他们对大家庭有‘群体认同感’,就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公平!”而一位曾经反对2万亿元划拨社保计划(即解决国有企业老职工的社保欠账问题)的著名智囊,在时隔10年后被问及此事时,淡淡地回复了一句“不是都过去了嘛”。幸运的是,这些“缺口、欠账”都被这个庞大的群体默默承受下来了,而中国以极低的“转型成本”抛开了这些“包袱”,顺利成为了“金砖国家”。……在《美国的半场时间》广告的最后,镜头中的Eastwood说到——“美国不能一记重拳就倒下,我们一定会东山再起,让世界听到响彻云宵的引擎声。没错,这只是美国的半场时间,下半场就要开始了。”而在《杀死那个石家庄人》的最后,歌手唱到——“生活在经验里,直到大厦崩塌,一万匹脱缰的马,在他脑海中奔跑,云层深处的黑暗啊,淹没心底的景观,用一张假钞,买一把假枪……”(老文,写于2014年)
很多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以及反驳他们的都没说到很重要的一点呐:当年的傻逼下岗行动是从劳模们开始下手的。所谓劳模就是劳动模范,是一群工作强度最高工作态度最认真的工人,并且一般技术也很过硬,工厂之所以像精神病一样把他们赶走就是因为他们大多数善良听话并且不是厂长或者车间主任的亲戚,下岗之后也不会惹事儿。真正属于负担的打毛衣党混日子党因为都有各种背景,所以基本都留在工厂了。最混蛋的是,那时还把劳模下岗当做正面事件各种宣传,简直没有良知和人性可言了
被工人下岗坑过一回的工人后代,选择公务员这个同样是党设立的据说是铁饭碗的工作,看着吧,
翻翻评论都是13年的话题了,也不知道写完有人看么,但是犹豫良久还是决定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也许有错别字,手机党伤不起啊!话说当年那些事在东北受伤最深的应该是辽宁吧,各种轻工集团重工集团比重最大,而且好多都是很专业的工种,再就业面窄到崩溃的地步!前面有人说过排版的问题,有朋友说技术革新是有阶段性的,还有人厚颜无耻的说工人再就业困难是活该,说到这个,我真的有点无力吐槽!兄弟,无知幼稚不是你的问题,但是出来显就不好了!本人家在鞍山,鞍钢估计大家都听说过,当年共和国钢铁业的支柱,全国八层以上的钢铁都是这产的,美其名曰共和国的长子,知道当年您那建设的美轮美奂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是哪的钢筋么?八成就这的!当年你知道鞍山下岗职工多惨么?一百万产业职工,下岗五十万!为什么?因为不赚钱!我父母是鞍钢的,我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我们全家都是鞍钢的,当年的福利什么的吧啦吧啦都不说了,你就想象下当年广东人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福利,而鞍钢职工忍受着每人二百多的工资,而且两口子就一个人有工作,还要养活一大家子的痛苦,每天流着泪为国家生产每一吨赔两千多的钢材来支持国家建设的痛,真的有人能懂么?一想到这个,这份痛就疼得我死去活来,一想到斑驳两鬓的老父亲为了我上高中的学费,就高级工程师的他只能在路边成天成天的蹲着等着人来雇佣零工,经常是修个电线安个水龙头,赚个三十五十的,尽然供我读完了研究生……是的,那年就是那么惨,而且我清楚的记得,那时候是九七年!有人说下岗为啥就业困难是因为年轻的时候没提高自己,有人说市场经济出钢赔钱也有人干?我也是醉了!说这话的人真的没听过双轨制这词!还是那句话,当广东及沿海城市享受着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福利的时候,背后的重工业产业工人为此付出了什么,真的是你们这群已经沦陷于灯红酒绿里的南方人所不懂的!没有钢铁业国家会怎么样,看看明穿小说就知道了!在一个国家大规模建设的时候,钢铁业就算减产做产业升级,对国家经济的冲击也是噩梦中都没法想象的恐怖!在这种情况下,东北的大部分工业企业工人,一边用着已经慢慢落后低效的机器技术(因为更新就要减产)一边忍着养不活自己的工资(因为低效很不赚钱,何况还有腐……你们懂的),他们也想找出路,问题真的有么?我父亲那种情况还是好的,毕竟机械出身处于技术分支的底端,还是能吃口饭。你能想象一个从入厂就操作日本人留下的平炉的司炉工一夜间下岗,发现全世界都在用转炉电炉的心情么?他们像提高自己,但是四十年,国家就没给过他们机会,最恶心的是鞍钢这样的国企是没有养老保险的,拿着两万的买断费,却要补五万多的社保,而他们的工资只有可怜的五百多,是的,这这样的人很多,多到你不敢相信,鞍钢1994年钢铁主业从业人员近二十万,2004年已经减到不到三万,别问我咋知道的数,我会告诉你这是写在厂报上的么?最惨的还不是司炉,知道工业分工有个顺口溜叫车钳卯电焊么,卯工现在在很少很少的工艺里才会出现,但是当年犹豫电焊的工艺不普及,高炉卯工是需要很专业的人才能干的!后来……哦我忘了,一夜之间他们就没后来了……不仅仅是这样,当年面临着百分之八十的轻重工业倒闭亏损的情况,你就算有技术,又能去哪呢?首钢?宝钢?他们真的招四五十岁的工人么?这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社会问题,这是国家经济转型期的阵痛,而他们就是恰如其会罢了,仅此而已!说了这么多,从吐槽到吐槽无力,我想说的是,当年有那么一群人,为这个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了奉献和牺牲,他们对的起任何人,而是国家亏待了他们,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是他们确是值得尊敬的一群人!说到心痛,当年我在大学时帮导师替政府做过一个关于下岗职工十年后现况的调查,看见过这样一幕,就在我父亲蹲活的地方边上,一个七十多的老人在摆摊修车,他就是你们说的技术能手年年劳模,企业倒闭没有社保只能领着百十块的低保,全家十二个成人失业九个,就这样他也没对国家说过一句抱怨,他的原话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我为国家贡献了一辈子了,老了就别在添麻烦了吧!添麻烦……嚼这这句话,看着边上微驼的老父亲,我一米九的汉子哭的泪流满面……这样的痛,你们真的懂么?直到今天,我也走上了父亲不同的路,但是每次在办公室里打交道的人来打听出身时,我都会直言不讳的说,我是下岗工人的儿子,我很为他们骄傲!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有人能看到么,不过痛快很多,睡觉去也!
国家本来有养老和终身雇佣的承诺,有医疗,教育,住房的福利。但是开放以后,有这些包袱的企业,成本无法和外企私企竞争,亏损。国家就赖掉了当年的承诺,事实是大规模的裁员,然后把国有资产转移到官僚手中。没有了承诺的包袱,国有企业的资产到了个人手里变成私人企业。就有竞争力了。代价是青春已经失去的工人大规模的失去保障。中国经济真正改善是入关以后国际贸易起来成为世界工厂,国企私企日子都好过了。中间有5.6年苦痛。下岗的结果是培养了一批吞并国有资产的富豪,社会福利和劳动者保障失去。资本方的利益扩大。也为后来房地产暴涨打下了基础。现在公务员热是因为非体制内无保障。补充一点,国企是怎么不好的?国企到了80年代还是很强大的,80年代还是城乡二元,有粮票,农民不能进城市打工,劳动力供给稳定。市场方面,农业发展,有工业品需求,什么东西都好卖。私营企业起不来,进口产品有冲击但是范围还不大。国企基本垄断工业品,效益不差。变化出现在后来,私营企业放开,农民进城打工,外来资本进入。国企有福利负担,无法竞争。国企的自我循环才玩不下去,而解决方案是赖账让下层失业,去掉福利负担。同时侵吞集体财产
我只想知道姓朱的到底有什么好的,还有这么多人为他洗地,下岗职工有没有人说他好的?不是据说他还懂经济吗,怎么搞得这么难看。
突然间多这么多赞。转瞬从进厂快20年过去了,2014年回去了一趟专门带儿子去以前上学的地方和拖厂大门看了看!时间真快........总的来说呢,我还是支持改革的。不过国家做的太狠,作为老百姓遇上这样的事实确实很无奈,我就不信国家就真的不能比当时做的更好一些?改革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但真把手剁了是不准备继续干下去了吗?现在不又开始大力开展职业教育,那么多大学生几乎没有社会经验,我们的装备制造业需要的是技术人员。另一个就是要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我们的教育把工人看的太低了,我们应该从心底里尊重产业工人、技术工人。现在国家在大力宣传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崛起,其实根本上就要解决工人的问题,不能再这样一刀切了,我们的国家已经过了人口红利的时代了,可是技术工人已经出现了断档,没有年轻人愿意去到工厂,上了年纪的马上面临的退休,原本像我这样30多40岁的人应该接上,可现实是我们已经长久的离开了,国家的崛起最终靠的就是装备制造业的发达,看看德国对待职业教育和技术工人的态度。这里面不仅仅需要国家的反思啊,也是全民的态度。
更拖厂大门依然如故
---------------分--------割---------线------------作为当年有幸亲历过下岗的人看到此题必须怒答之!先说下背景吧。作为70后的人我有幸赶上了了那个时期,本人所在的位置是中部偏西的城市。一个具有历史悠久的城市—洛阳,很多人都知道洛阳牡丹甲天下、龙门石窟等,可能会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旅游城市,然而在新中国成立的最初,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洛阳被定位成一个工业城市。大量的国有特大型企业被设置在这个城市中,比如第一拖拉机厂、轴承厂、矿山机械厂、洛阳玻璃厂、耐火材料厂等等,我朝现任大佬的父亲当年文革的时候就是下放到了矿山机械厂。好吧,本人正是有幸作为当年最后一批技校毕业的学生分配到一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产业工人”。1997年在我18岁最后一天的的日子,我将铭记这一刻,我被厂人事科的人带到了工厂,报道、填写资料、照相、办工作证、发放劳保用品、劳动生产工具等等。19岁的第一天,我成为了一名工人,职务:机修钳工…….当时一拖还未完全进行股份制改革,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整个厂矿所有的职工和家属人数超过15万之多,企业的背负着如此众多的人力成本,加之当时国家政策“退耕还林”,农业开始逐步萎缩,农业机械也也开始滞销,企业一夜之间主力产品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大量的分厂开始减产、停工,作为农耕机械化的主要工具----拖拉机大量积压。产品没有效益,企业资金紧张,又有太多的职工等待工资发放养活一家人,这时候朱总理的下岗概念产生了,企业在苦苦支撑了一段时间后也开始了职工下岗,企业减负,大量的当时40-50左右的工人老大哥开始被迫被企业抛弃。当时的社会充满的无奈、彷徨、不稳定等等。偌大的一个工厂几乎没有人在生产,我当时在的分厂原本有职工800多人,我是在一个相对还算比较小的分厂,整个工厂全部停工,职工回家待岗、轮岗,企业有了任务再来开工,所有的人已经发不出工资了,只能谁有任务谁发基本工资,那时候的工资基本在400块左右。到后来所有的人都没有任务了,说白了也就是整个分厂所以的一线工人都回家待岗,空旷的厂房只有我师父、我、还有机修班几个人在零散的做些机械保养工作了。我们虽然工作着依然也只是发着基本工资,300—400块左右,再到后来我们也不用经常上班了,工厂彻底停下来了。其实这种情况在90年代中期已经开始产生,89年中国发生了一些事后,外国其实对中国有一定的经济制裁,进入90年代东欧剧变、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等等,社会主义阵营经历了沉痛打击,当时邓的南巡讲话其实都是在这些基础上发生的,坚持改革开放,就必须有人为这些必须付出的代价买单,很不幸以我师父为代表的这一代人成为了买单的群体。朱上台后提出的国企改革都在这国际大背景之下,其实朱也是没有办法,想办法搞活国有经济,整个国家都没有生机。大量的企业职工走向社会,企业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产业结构开始调整。当时一拖也不是没有做出努力,也开始整个整个分厂的转产,开始合并一些小的分厂,优化人员改造生产线,也开始做工程机械,比如挖掘机等,还有生产重型卡车等等,可是这些半路上马的计划并没有给工厂带了多大的转机,毕竟不是专业生产工程机械和汽车的。企业也在原有的产品基础上开始时生产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当时和菲亚特合资生产,多少还是有了点起色,在当时的环境下一拖还算是比较好的了,我说知道的其他厂矿基本上都已经全部停产,所有职工回家待岗,厂里发不出来工资,大量人员闲付在家,社会太多问题。那时候还流行过“下海”。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自谋生路,很多的路边到了晚上都是夜市路边摊,基本上都是那些下岗工人自谋生路自己经营,政府也很害怕社会中拥挤着这么多人员无事可做,当时犯罪率确实挺高的。当时的社会大量充实着我这样的年轻人,企业没有办法解决,政府又害怕年轻人到社会中制造不稳定因素,经常找居委会、街道等等找这些年轻人干,多少也给点钱,呵呵,当时我就非常搞笑的应厂里武装部的要求必须参加的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工作,我当时分配的工作就是挨家挨户敲门进去登记户口本、身份证,填写人口普查表,虽说我也去干了这事,其实大家可以想象,都是下岗的人,有几个能在这样的事情中人在去登记,我还要吃饭啊。所以从后来的新闻中也能看的出,那次人口普查工作各地都水分很大,那时候普查完毕说中国人口12亿左右,具我估计当时中国根本不止12亿人口,只多不少。到后来我也不能这样再混着了,我主动替国家减负了,南下打工。当时我的情况其实也不差,领着低保,自己在外面找份工作,其实比在厂里上班还是要爽的,工作没什么任务,不需要挣工时(按工时算钱,一个月必须挣够多少工时,一个工时多少钱,我记得当时天车的二保时98个工时),但是毕竟年轻还是出去走走吧。等我南下打工的时候我还能在家里下岗办去领低保。刚开始还能家里人代领,后来政府可能觉得像我这样的人挺多,在家领低保,到外面打工赚另一份工资,最后要求所有人必须每月凭自己身份证自己去签字领低保,所以,放弃。最后不了了之,我的档案彻底也就放在了下岗再就业办公室。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也在那次经济转型中一步一步的走了过来,但是当时的那一代人确实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像我所说的这些国有特大型企业不是夫妻双方在一个企业的问题,大量的家庭可能一家人都在这个企业中,我和我很多同学的父母是同事、我和他们是两代人,可我们也是一样的同事,我去同学家完玩的时候,我叫他们叔叔或阿姨,到了工厂又要叫X师傅,这是一种挺奇怪的感觉。但不管怎样,我、同学、同学的同学、同学的父母、同学的同学的父母都一起下岗了……………..但我们都走过来了,那时候我一年的工资也就5—6千,如今还不如我一个月一半多,我们还是在苦苦挣扎,养活一家人,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到了上有老下有下的时间,身上的压力更大了。说到最后,我虽然经历了,也走过来了,我觉得我还是幸运的,毕竟我在过程中有最强的资本----年轻,苦了当时4-50岁的人,那代人,上山下乡,经历文革,学历不高,相信国家,把自己的一辈子青春都都献给了国家,到头来被国家抛弃,这代人很多希望回到毛时代,并且很留恋毛时代是可以理解的,他们也年轻过,也有过激情,也意气风发过,到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下岗了,失去了他们唯一最拿手的赚钱资本和自己所希望能成为国家能给予养老的单位。他们失去的太多了!在此向我师傅、我班组其他师傅、和其他为那个时候中国发展的道路上替国家、国企减负的师傅致敬!!!!!!另外补一句,其实下岗就是失业,只不过说的好听点,对国际上又想充大头,不想承认中国有高的失业率罢了。
看到这个话题想到了梁文道《访问》里他采访贾樟柯的段落,转来帮助回忆历史。因为想尽量突出重点(原文word文档设置成五号字体仍有12页),所以依据个人观点做了节选。——————————————————————————————————————梁文道:为甚么会有《二十四城记:中国工人访谈录》这本书,又为甚么要拍《二十四城记》这个电影?贾樟柯:其实我大概在 99年的时候就想要拍一个关于工厂的故事。因为九十年代中以后,就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转变的过程里面,几乎所有的工厂都遭遇到经济上的困难,大量工人下岗。当时主流媒体有一个很荒谬的说法,就是把责任推到工人身上,说是因为你们能力不够,优胜劣汰。这个变化今天说起来比较轻松,但是如果大家了解工人过去在中国社会里面的位置,和他们的生活状况的话,就会很惊讶。因为工人曾是一个高收入群体,计划经济之下不愁产品卖不出去,他们收入很稳定,也有很好的福利。当体制改变之后,一方面是收入很低,再一方面就是因为这个社会位置的改变,令他们心理上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工人身份的转变太巨大了,过去是工人阶级,现在是打工仔打工妹,整个概念完全变了。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翁;打工仔打工妹是为老板打工,是完全不同的定位。某种集体生活,某种社会体制和价值观都结束了。很多经历者都会很轻易的说「我们是被牺牲掉的」,他们会用「牺牲」这个字!然后马上他又补充「当然社会要进步」。彷佛我们工人暂时为国家的进步付出了,可以获得一种自豪感,为自己保持最后的自尊。在那种集体生活里面,某种东西侵占了人民的日常。以前我们说小区都是以住家来划分的,比方说我是这个街道的。但集体生活都是以单位划分的,我是甚么工厂,我是甚么大队的,我是甚么部队的。大家都以这样的一个单位来建立自己的认同,你的一切都在组织系统里面。你甚至连离开这个工厂的权利都没有,你只能调工作,还是在组织系统里面。如果今天我在一个公司做得不爽,我就走了,就跳槽了。那个时候你不能的,你在这里做得很不舒服,你唯一的方法是调走,而且怎么调还是要组织安排。有些经历确实是想象不到的。我没有想到这个群体对制度的一种信任到了惊人的程度。那种信任感真的很出乎我意料。我采访了一个工人,你从她对待自己身体的一种态度就能想到她的精神状态,当她由怀孕到流产都不知道,她连自己的身体发生了甚么事也不知道,最后是旁边的老大姐说:你流产了!她才开始悲伤,她才知道自己怀孕了然后又流产了。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集体,怎样的一个生活方法?另外有一个姑娘十九岁的时候手指被切断了。手指被切断了以后,她住院,还说每天过得挺开心的。我就问为甚么妳不发愁。她说,手指压断了还能长出来!从她们对自己身体的不了解,可以看出对那个工厂和制度的信任。当这一切改变之后,她才有一种被背弃的感觉。我觉得年青人的反应特别有意思。电影放完之后,就来了一个很年青的记者,他一坐下就跟我说:「导演,我觉得你的电影拍得很烂。」我吓一跳,说「是嘛,对不起,这个电影没拍好。」然后他说,「我告诉你,我就是在这么一个厂长大的,我父母就是在我上初中后就没有工作了。但是我告诉你,我们的家庭非常快乐。大家互相帮助、一起做饭,各家做了不同的菜互相送,我们生活得非常快乐,你为甚么把这个电影拍得好像我们很苦难、很灰暗?」我就说,你真的确认你们很快乐吗?我接触过很多母亲,她们都有一个共识,自身受到的压力是绝对不告诉孩子。他们要尽量制造快乐,每天哭就没法生活了,一定要有很多快乐的方法。子女不能因为这样就否定了你父母经历过的困难。还有一个女孩子却从头哭到尾。交流时间她第一个举手,说她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厂长大的,她的父母生活得很不容易。
在不远的将来你的四六级pmp c语言精通java也可能跟当年的八级钳工一样被国家宣布落后过时并甩包袱。到时候也会有人说你不思进取不学习不提高自己的。
好吧!作为经历过周边同事被下岗的人来回答这个问题.看得出来,由于知乎大部分用户年龄的原因,大家都觉得很遥远了,其实也就过了不到15年而已。本人曾经在中国最大的国企工作过,那时朱宰相铁腕下岗分流,激活国企,我们周边不少同事都下岗了,后来采取什么买断工龄之类的,把政府本来隐性承诺的铁饭碗几万块钱就打发了(可能在北方一些地方还不到几万块)。现实很残酷,记得一位大姐不到40岁就被迫买断工龄回家了,用她自嘲的话来说:当外婆太小,当小姐太老!青春献给了国家,国家象抹布一样就打发了。上海有"40,50"工程,就是指女40岁下岗、男50岁下岗再就业的工程。其实我们因为属于长江一带,地方经济尚可,所以大家下岗后,只要不是两口子都下岗,还能活,另一方面,下岗也逼了不少人创业,开始"从头再来"的日子;但东北等很多老工业基地的地方,夫妻双双下岗后,生活困顿,于是喂饱小孩后,全家自杀的事可不罕见;某某油田领导被下岗工人捅死在办公室使得下岗染上了不少血腥和不安的气氛;更有老公送老婆去特殊场所上班的事;该死的下岗,使得人伦颠倒,纲常顿失,因此这次李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有"兜住底部"一说;刘欢的歌"从头再来"励志,可谁解其中酸涩滋味?正是因为看到过下岗这样的过程,所以打心眼里不认为有铁饭碗一说,更是对大家挤破头考公务员不屑一顾,可知道当年部委也都有不少下岗分流的吗?尽管这些下岗的后来慢慢回流了,但相信公务员将来也不是铁饭碗!推荐大家可以看看获东京电影节大奖的秦海璐的「钢的琴」,范伟的「耳朵大有福」等,很现实主义的作品,看得有经历的人泪流满面!最后说一点光明的,我同事不少下岗的最后混得还行,甚至被逼发财的。至于为什么现在国企越来越强势,我建议大家看看俄罗斯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呵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成革行业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