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结售汇是什么意思制度带来怎样的后果

俄罗斯停止强制结售汇恰逢其时_国际财经_财经纵横_新浪网
俄罗斯停止强制结售汇恰逢其时
.cn 日&10:52 金时网?金融时报
  27日,俄罗斯中央银行发布消息称,俄出口企业强制出售外汇收益额度将降至零。此举意味着俄罗斯将停止实施多年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在放宽外汇管制方面迈出重要一步,这引起了全球金融界的极大关注。
  当天俄央行董事会通过的决议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自日起将与资本出入境有关的外汇业务准备金提取额降低一半,二是将出口企业外汇收益强制结售汇额度降至
  出口企业必须将全部外汇收益汇回国内,并按一定比例将外汇在俄境内兑换成卢布,即所谓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乃是苏联时代遗留的产物,也一直是俄罗斯国家外汇管理的基础政策之一。1991年,俄罗斯出口企业强制售汇额度定为40%,1992年调高至50%。1998年俄国内爆发金融危机,国家黄金外汇储备从危机前的238亿美元锐减至110亿美元的超低水平,国家对外收支告急,卢布汇率大幅跳水,经济美元化倾向加剧,资本急剧外流。为了稳定卢布汇率、稳定经济,俄罗斯中央银行将出口企业强制售汇额度大幅调高至75%。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经济逐渐走出危机阴影,出口企业强制结售汇额度持续下调:先是降至50%,后降至30%,至2004年底进一步降至10%。2003年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外汇调节和监督法修正案则保留了俄央行规定出口企业强制售汇额度不超过25%的权力。
  逐步降低直至取消出口企业的强制结汇制度,应该说是俄罗斯外汇体制改革的既定方针。早在2002年10月俄官方人士就明确表示,俄罗斯准备逐步将出口企业强制售汇额度缩减至零,预设的时间表是2007年。现在降低至零的时间大大提前,这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促成。
  首先是俄国内经济增长维持强势。目前俄罗斯国家宏观经济指标总体向好,外贸顺差连年攀升,预算出现大量盈余,这一切为俄罗斯放宽外汇管制创造了绝佳的条件。2005年俄GDP达到21.67万亿卢布,约合7700多亿美元,人均GDP超过5300美元;俄预算盈余达到创纪录的1.5368万亿卢布,稳定基金余额超过500亿美元。今年1~2月俄外贸顺差达到24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增48.7%。
  其次,俄罗斯官方黄金外汇储备达到相当高水平。近年来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由出口拉动。国际市场油价急剧攀升并持续在高位徘徊,为俄罗斯带来了滚滚财源。俄实施的强制结售汇制度更是使得国内市场外汇供给持续大于需求,俄央行的黄金外汇储备迅猛增长,短短两年时间,就从2004年初的770亿美元上升至今年3月17日的2041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五。外汇储备充裕,停止结售汇制就再无后顾之忧。
  第三,资本外流的趋势从根本上得到扭转。随着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国内投资环境日益改善,俄罗斯私人资本大规模外流的情况已一去不复返,俄央行去掉了心头大患。2005年俄私人资本从上年净流出80亿美元变成净流入3亿美元;全年俄罗斯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30.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8%,至去年底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已达到536.51亿美元。
  在经济和金融提供良好支持的情况下,俄罗斯停止结售汇制度可以达到“一石三鸟”之功效。
  一是解决俄央行的货币政策难题,减轻国内通胀压力。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石油美元源源不断涌入国内,给俄央行的货币政策带来极大的挑战。由于国内市场外汇充斥,俄央行在买入越来越多外汇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增加卢布供应,这使得央行的货币调控难度越来越大。虽说俄通胀并非货币因素主导,但2005年俄罗斯货币供应量增长36.3%,今年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再增8.7%,市场普遍预期全年有可能增长30%,这对抑制通胀显然不利。而通胀居高不下一直是俄罗斯经济的最大困扰。过去两年俄其他经济数据亮丽异常,惟独通胀一直超标,维系在两位数以上。今年1月至3月20日俄消费物价上涨已达到4.6%,超出全年通胀目标的一半,形势愈加严峻。应该说停止结售汇制度、放慢外汇储备增速以克服国内经济的不平衡局面,现在正当其时。
  二是有助于稳定卢布。近年来卢布汇率一改前些年的颓势持续坚挺,甚至有过强之嫌。去年全年卢布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0.5%,大大超过8%的预定目标。今年以来,卢布汇率继续坚挺。1~2月卢布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2%,名义汇率升值1.2%。为了减缓卢布升幅,俄罗斯央行不得不时常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分析人士称,停止强制结汇制意味着俄罗斯公司可以名正言顺地持有外币,而不必兑换成卢布。这将对美元和欧元等硬通货有利,卢布可能会因此而走软。
  三是为俄罗斯在2007年实现卢布完全自由兑换扫清障碍。根据俄罗斯2003年通过的外汇调节和监督法,俄将从2007年起取消境内资本流动的全部限制,最终实现卢布的完全自由兑换。停止强制结售汇制度,只是放开了贸易项下对外汇的限制。而降低与资本出入境有关的外汇业务准备金提取额,则是俄央行减少对资本项下外汇业务限制的一个尝试。据业内人士称,今后投资俄境内外的外汇业务准备金率从目前的2%降至1%,购买债券的外汇业务准备金率则从15%降至7.5%。俄央行也明确表示,上述决议旨在保障俄罗斯经济平稳地向预定的外汇机制转变,保证自日起俄罗斯联邦货币顺利实现完全自由兑换。
  不过,俄罗斯国内一些专家认为,俄央行停止强制结售汇制的作用不应高估。事实上自2004年底,出口企业强制售汇额度已降至10%,但由于卢布汇率坚挺,出口企业更愿意持有卢布,企业自愿出售的外汇达到出口收益的65%~70%,这使得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的外汇供给大大超过需求,央行疲于应付。比较而言,这一决定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表明俄央行坚定地履行外汇改革的承诺,正脚踏实地向卢布完全自由兑换迈进。
【】【】【】【】【
】【】【】【】
 国际财经 相关链接
 金时网?金融时报其他文章
电话:010-4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公司 强制结售汇制度怎么翻译_百度知道
强制结售汇制度怎么翻译
提问者采纳
Mandatory settlement system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结售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外管局:强制结售汇制度实践中已不执行
强制结售汇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企业和个人可自主保留外汇收入
一般来讲,强制结售汇制度是指居民取得的外汇收入必须卖给国家指定的金融机构,使用外汇时从国家指定的金融机构购买的管理安排。居民没有保留外汇、使用外汇的自主权。这一制度多为外汇资源短缺的经济体采用。
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外汇短缺,我国对外汇收支实行严格的指令性计划管理。改革开放以来,适应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居民用汇自主权稳步扩大,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1994年1月,我国取消企业进口等经常项目用汇计划审批,允许企业凭有效单证直接到外汇指定银行购汇。1996年12月,我国宣布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对经常项目对外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但企业出口等外汇收入原则上仍应卖给外汇指定银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涉外经济快速发展,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逐渐由过去外汇短缺转为外汇储备增长过快。2002年至2011年,我国外汇储备年均增加近3000亿美元,是1994年至2001年年均增加额的12倍。顺应形势变化及市场主体实际需求,2001年起,我国通过改进外汇账户开立和限额管理,逐步扩大企业保留外汇自主权。
一是放宽企业开立外汇账户保留外汇的条件。2001年,允许符合年度出口收汇额等值200万美元以上、年度外汇支出额等值20万美元以上等条件的企业,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后开立外汇结算账户,保留一定限额的货物出口、服务贸易等外汇收入。2002年,取消开户条件限制,凡有外贸经营权或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企业,均可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2006年,进一步取消开户事前审批,企业无需经外汇局批准即可直接到银行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
二是提高外汇账户内保留外汇的限额。2002年,账户限额为企业上年度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20%。2004年,提高到30%或50%。2005年,进一步提高到50%或80%。2006年,改变之前仅按收入核定限额的方法,按照企业上年度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80%与经常项目外汇支出的50%之和核定限额,企业可保留的外汇限额进一步提高。2007年,取消账户限额管理,允许企业根据经营需要自主保留外汇。
2008年,修订后的《外汇管理条例》明确企业和个人可以按规定保留外汇或者将外汇卖给银行。2009年以来,为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提高政策透明度,外汇管理部门大力开展法规清理,共宣布废止和失效400余个外汇管理规范性文件。涉及强制结售汇的规范性文件被宣布废止、失效或修订。目前,强制结售汇政策法规均已失去效力,实践中不再执行。
总的来说,强制结售汇制度作为外汇短缺时代的管理安排,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涉外经济的发展,外汇管理部门适时调整并废止了强制结售汇制度,体现了外汇管理与时俱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一贯理念和宗旨。未来,外汇管理将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本文来源:外管局网站
网易声明:网易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财经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578条
评论1985条
评论1474条
评论1246条
评论1095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外管局:强制结售汇制度不再执行
  强制结售汇制度不再执行
  外管局昨日正式宣布,强制结售汇政策法规目前均已失去效力,实践中不再执行,企业和个人可自主保留外汇收入。
  此举意味着我国执行多年的强制结售汇制度终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所谓强制结售汇制度,是指居民取得的外汇收入必须卖给国家指定的金融机构,使用外汇时从国家指定的金融机构购买的管理安排。居民没有保留外汇、使用外汇的自主权。
  据外管局介绍,强制结售汇政策退出、允许企业和个人可自主保留外汇收入是顺应形势变化及市场主体实际需求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涉外经济快速发展,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逐渐由过去外汇短缺转为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外汇储备年均增加近3000亿美元,是年年均增加额的12倍。商报记者注意到,强制结售汇政策曾被认为是外汇储备增加过快的原因之一。
  外管局昨日还表示,未来将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不过,并没有具体宣布新政策调整内容,也没有提供新举措推出时间表。
  11年前开始酝酿退出
  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外汇短缺,我国对外汇收支实行严格的指令性计划管理。
  只是,强制结售汇制度从酝酿退出到完全退出整整花费11年。2001年起,我国通过改进外汇账户开立和限额管理,逐步扩大企业保留外汇自主权。
  首先是放宽企业开立外汇账户保留外汇的条件。2001年,允许符合年度出口收汇额等值200万美元以上、年度外汇支出额等值20万美元以上等条件的企业,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后开立外汇结算账户,保留一定限额的货物出口、服务贸易等外汇收入。2002年,取消开户条件限制,凡有外贸经营权或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企业,均可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2006年,进一步取消开户事前审批,企业无需经外汇局批准即可直接到银行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
  其次是提高外汇账户内保留外汇的限额。2002年,账户限额为企业上年度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20%。2004年,提高到30%或50%;2005年,进一步提高到50%或80%;2006年,改变之前仅按收入核定限额的方法,按照企业上年度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80%与经常项目外汇支出的50%之和核定限额,企业可保留的外汇限额进一步提高;2007年,取消账户限额管理,允许企业根据经营需要自主保留外汇。
  2008年修订后的《外汇管理条例》明确企业和个人可以按规定保留外汇或者将外汇卖给银行。2009年以来,为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提高政策透明度,外汇管理部门大力开展法规清理,共宣布废止和失效400余个外汇管理规范性文件。
文章关键词:
外汇,外管局,强制结售汇制度外汇,外管局,强制结售汇制度外汇,外管局,强制结售汇制度
责任编辑:
密码 匿名发表
大公网独家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内容合作请联络( 777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售汇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