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中兴通讯持股机构9月比6月大幅减少说明什么

8:43:08【 转载互联网】 作者: &&|&责编:张奕强
  编者按:市场预计美联储将会在9月加息及美二季度GDP不及预期,美股基本收平;欧股收盘上涨0.6%;亚太股市多收高,中国股市收盘跳水双双收跌;中国概念股涨跌互现,聚美优品跌4.21%;黄金下跌0.4%收1088.40美元,创四日最低价;原油收盘上涨0.5%收49.01美元;美联储9月加息及不加息成市场关注焦点,华尔街热议美联储利率决议;希腊与债权人矛盾重重,IMF不考虑参与对希腊的新一轮援助;原油熊市恢复还需时间;中国方面,A股动荡不影响SDR评估,西方质疑中国稳定股市逻辑站不住脚;稳定A股需要维稳与治市并行,中国股市需要定海神针!
  【美股收盘】
  美联储预计9月加息及GDP增长不及预期 美股收盘持平(本页)
  【全球市场】
  诺基亚等公司财报利好 欧股收涨0.6%‖亚太股市多收高 日本股市升至一周高位
  中国概念股涨跌互现 聚美优品跌4.21%‖因美元走强施压 黄金收跌0.4%
  美原油产量显示出下降迹象 油价收涨0.5%‖人民币跌至逾一周低位 贬值预期难释放
  【推荐阅读】
  联储九月加息已是九成九‖各大投行热议美联储利率决议
  希腊与债权人矛盾加深 救助谈判重重挑战‖IMF不考虑对希腊实施第三轮援助
  原油陷入熊市 市场恢复还需时间‖美联储9月是加息还是不加息?
  美国利率正常化拖得愈久 风险愈大‖全球市场闪蹦时代或来临
  IMF总裁:中国能够承受股市动荡 救市不影响SDR评估‖全球金融市场是“骗局”
  西方质疑中国稳定股市逻辑站不住脚‖A股打造慢牛要维稳与治市须并重
  中概股回归A股的新潮头‖谁能够成为中国股市定海神针?
  ==================开始阅读==================
  北京时间7月31日消息,周四美国股市收盘基本持平。数据显示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长2.3%,使市场预计美联储仍将在9月加息。
  美东时间7月30日16:00(北京时间7月31日04:0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5.41点,报17,745.98点,跌幅为0.03%;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0.07点,报2,108.64点,涨幅为0.00%;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7.05点,报5,128.79点,涨幅为0.33%。
  考虑到第一季度GDP数据被上调,从整体而言,周四公布的GDP数据好于预期。一些分析师表示,GDP数据可能会影响到美联储的加息时间安排。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全球经济学家约瑟夫-雷克(Joseph Lake)表示:“第二季度的美国经济有所反弹,而且经过修正之后的数据表明第一季度GDP也有所扩张,证明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表现尚可,也就意味着美联储正朝着9月加息前进。”
  具体经济数据面,美国商务部周四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2.3%,逊于接受MarketWatch调查的经济学家平均预期的2.8%。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美国二季度消费者支出增长2.9%。不包括住宅在内的企业投资下降0.6%。住宅建设支出增长6.6%。
  美国劳工部周四发布的报告显示,7月25日当周,美国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增加1.2万,至26.7万,好于接受MarketWatch调查的经济学家平均预期的27.5万。尽管有所增加,但这一数据仍处在数十年来最低水平附近,显示劳动力市场仍处在上升周期。
  周三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但强烈暗示:依据经济数据好转的程度,可能将在秋季加息。
  周三美股收高,但在美联储公布货币会议决定与声明之后股市一度动荡。美联储在2015年加息的预期推动美元汇率上涨,周四ICE美元指数继续上扬。
  个股消息面,宝洁(PG)发布刚过去的第四财季业绩报告,净利润5.21亿美元,合每股收益0.18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1.00美元,较市场预期高出5美分;全季营收177.9亿美元,同比下滑9.2%,较市场预期低1.9亿美元。
  高露洁-棕榄(CL)发布第二季财报:净利润5.74亿美元,合每股收益0.63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0.70美元,与市场预期持平;全季营收40.7亿美元,同比下降6.4%,也符合市场预期。
  油气巨头康菲石油(COP)最新财报显示,第二财季亏损1.79亿美元,合每股15美分,调整后每股盈利7美分,较市场预期高出3美分。上年同期康菲盈利21亿美元,合每股1.67美元。康菲宣布,将2015年资本开支预期从115亿美元减至110亿美元。
  时代华纳(TWX)第二财季盈利下降7.2%,不及市场预期,节目制作成本和养老金开支的上升抵消了营收和用户数量的增长。该公司当季盈利从上年同期的4.99亿美元,合每股1.76美元,降至4.63亿美元,合每股1.62美元。
  时代华纳不包括一次性项目在内,调整后每股盈利从上年同期的1.89美元降至1.54美元,低于接受汤森路透调查的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81美元。营收增长3.5%,至59.3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59.4亿美元。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集团发布二季度财报:净利润2.65亿美元,合每股收益0.78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0.95美元,较市场预期高出3美分;全季营收8.2亿美元,同比增12.1%,较市场预期高出1278万美元。
  雅芳公司(AVP)第二财季营收下降17%,主要是由于美元升值的不利影响,尽管盈利大幅增长。该公司当季盈利增长52%,从上年同期的1900万美元,合每股4美分,增至2880万美元,合每股7美分。不包括一次性项目在内,调整后每股盈利从上年同期的20美分降至11美分,高于接受汤森路透调查的分析师平均预期的8美分。
  周四收盘之后,Electronic Arts(EA)、Amgen(AMGN)以及LinkedIn(LNKD)等公司将公布财报。
  Facebook(FB)股价小幅下跌,这家社交媒体公司在周三收盘后宣布第二财季盈利下滑。
  Whole Foods Market(WFM)下跌,该公司宣布盈利不及预期。
  芬兰电讯设备公司诺基亚(NOK)宣布第二财季盈利超出预期。
  Anheuser Busch InBev(BUD)股价下滑,此前该公司宣布第二财季盈利下滑。
  Synergy Pharmaceuticals(SGYP)股价大涨,该公司宣布治疗慢性特发性便秘的试验性药物取得了良好疗效。
  其他市场面,周四亚洲市场收盘涨跌不一,上证综合指数收跌2.2%。
  周四欧股收高,欧洲斯托克50指数收盘上涨0.21%,报3,583.00点;英国富时100指数收盘上涨0.74%,报6,680.30点;德国DAX指数收盘上涨0.39%,报11,256.00点;法国CAC40指数收盘上涨0.58%,报5,046.30点。
  纽约商业交易所12月份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下跌4.60美元或0.4%,收于每盎司1088.70美元。9月份交割的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7美分或0.6%,收于每桶48.52美元。
  美国二季度GDP增长2.3%不及预期
  美国商务部周四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2.3%,逊于接受MarketWatch调查的经济学家平均预期的2.8%。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美国二季度消费者支出增长2.9%。不包括住宅在内的企业投资下降0.6%。住宅建设支出增长6.6%。
  报告还显示,美国二季度出口增长5.3%,进口增长3.5%。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年率增长2.2%。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在内,核心PCE年率增长1.8%。美国商务部在报告中将一季度GDP数据从原来的下降0.2%修正为增长0.6%。
  美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6.7万好于预期
  美国劳工部周四发布的报告显示,7月25日当周,美国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增加1.2万,至26.7万,好于接受MarketWatch调查的经济学家平均预期的27.5万。尽管有所增加,但这一数据仍处在数十年来最低水平附近,显示劳动力市场仍处在上升周期。
  与此同时,过去四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均值下降3750人,至274,750人。由于去除了周际波动的影响,与每周数据相比,四周均值通常被视为衡量劳动力市场基本发展趋势的更准确指标。截至7月18日的一周持续申领失业金人数增加4.6万,至226万。
  宝洁第四财季净利超预期营收不足
  宝洁发布刚过去的第四财季业绩报告,净利润5.21亿美元,合每股收益0.18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1.00美元,较市场预期高出5美分;全季营收177.9亿美元,同比下滑9.2%,较市场预期低1.9亿美元。
  高露洁第二季利润营收均达预期
  高露洁-棕榄发布第二季财报:净利润5.74亿美元,合每股收益0.63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0.70美元,与市场预期持平;全季营收40.7亿美元,同比下降6.4%,也符合市场预期。
  诺基亚等公司财报利好 欧股收涨0.6%||金融界股票||###||日 03:39 北京时间7月31日消息,据美国财经网站MarketWatch报道,欧洲股市周四收盘上涨,主要由于诺基亚和罗尔斯罗伊斯控股等公司的季度财报表现强劲。
  价差押注产品提供商CMC Markets Group的分析师贾斯珀劳勒(Jasper Lawler)指出,股市因“企业财报利好”而得到提振,但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国股市再度下跌以及德国失业率小幅上升等因素所抵消。
  泛欧斯托克600指数收盘上涨0.6%,报396.24点。其成分股中出现下跌的个股包括英国电信集团(BT Group)等,该集团股价下跌1.2%,原因是据其公布的财报显示,该集团第一季度营收下降2%,未能达到分析师预期。
  与此同时,诺基亚股价则大幅上涨7.5%,原因是在软件销售额大幅增长的帮助下,其第二季度盈利超出分析师预期。
  瑞士银行的股票策略师在周四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企业继续公布利好财报”,以便推动欧洲股市继续上涨。报告进一步指出,有迹象表明此事将会成真,原因是欧洲企业的12个月历史每股收益增长已经触及四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西班牙IBEX 35指数收盘下跌1%,报11168.60点。尽管西班牙的经济增长数据表现强劲,但投资者仍不为所动。西班牙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为1%,创下了七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西班牙IBEX 35指数的成分股公司中,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商雷普索尔(Repsol SA)的股价下跌4%,原因是该公司称其第二季度净利润下降至2.92亿欧元(约合3.18亿美元),调整后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20%。
  法国CAC 40指数收盘上涨0.6%,报5046.42点,其成分股中阿尔卡特朗讯(Alcatel-Lucent)领涨,该股大幅上涨4.6%。据这家网络设备制造商公布的财报显示,其第二季度净亏损有所收窄。另外,阿尔卡特朗讯首席执行官康博敏(Michel Combes)计划在9月1日离职,这一时间早于诺基亚计划收购公司的日期。
  其他欧洲各国股市的基准股指中,德国DAX 30指数上涨0.4%,报收于11257.15点。在伦敦市场上,英国富时100指数收盘上涨0.6%,报6668.87点,主要由于受到罗尔斯罗伊斯控股公司股价上涨的提振,这家引擎生产商公布财报称其上半年净利润和销售额出现了下降,但仍旧重申了全年的业绩展望。
  亚太股市多收高 日本股市升至一周高位||金融界股票||###||日 20:37 亚太股市周四(7月30日)多数收高,日本股市升至一周高位,受到美联储对美国经济的乐观评估。
  日本股市日经指数周四劲升至近一周高位,美联储(FED)对美国经济的乐观评估,日立与任天堂等蓝筹股的强劲财报,提振出口股投资人信心。日经指数收高1.1%,至20522.83,为7月24日以来最高收位,结束连续四天跌势。东证股价指数放量上涨0.8%,至1647.21,成交量26.0亿股,为7月10日以来最高。JPX-日经400指数涨0.8%,至14859.33点。
  澳大利亚股市周四连续第二日强劲上涨,因铁矿石价格上扬及中国股市企稳提振了投资者信心。澳大利亚指数收涨0.81%,或45.343点,至点。该指数周三涨0.7%至5624.2点。新西兰NZSE50指数涨0.36%或21.08点收报5891.85点。
  沪深两市低开后震荡回升,沪指摸高3818.94点后回落,午后大盘再度冲高3844.37点,两点之后快速跳水,沪指跌幅超过2%,深成指跌幅超过3%,创业板指重创5%。两市近百个股出现跌停。截至收盘,沪指报3705.73点,跌幅2.20%,成交6160亿元,深成指报12395.92点,跌幅3.33%,成交5407亿元,创业板指报2561.19点,跌幅4.93%,成交1381亿元。恒指今早高开0.82%,报24822.48点,之后震荡走低,且逐渐由升转跌,最高见24872.70点,未触及250天线(24965.38点),最低见24478.07点,截至收盘,恒指跌幅为0.49%,下跌121.47点,报24497.98点,全日成交801.7亿港元。
  韩国股市周四下跌,在一些企业发布令人失望的4-6月业绩后,激发对获利前景的担忧,权重股三星电子挫跌。韩股综合股价指数(KOSPI)收低0.9%报2019.03点。三星电子挫跌3.8%,创八个月最低收位1215000韩元,此前该公司发布悲观的第三季业绩预测。
  中国概念股涨跌互现 聚美优品跌4.21%||金融界股票||###||日 04:20
  北京时间7月31日消息,周四美国股市收盘基本持平。数据显示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长2.3%,使市场预计美联储仍将在9月加息。
  美东时间7月30日16:00(北京时间7月31日04:0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5.41点,报17,745.98点,跌幅为0.03%;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0.07点,报2,108.64点,涨幅为0.00%;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7.05点,报5,128.79点,涨幅为0.33%。
  考虑到第一季度GDP数据被上调,从整体而言,周四公布的GDP数据好于预期。一些分析师表示,GDP数据可能会影响到美联储的加息时间安排。
  中国概念股涨跌互现,3只股票涨幅超2%,其中炬力涨4.17%收1.46美元,网秦涨3.66%收3.68,百度涨2.62%收174.47美元;4支股票跌幅超3%,其中微博跌3.03%收13.76美元,UT斯达康跌3.06%收1.90美元,汽车之家跌3.46%收38.49美元,聚美优品跌4.21%收17.30美元。
  因美元走强施压 黄金收跌0.4% ||金融界股票||###||日 03:40 北京时间7月31日消息,据美国财经网站MarketWatch报道,黄金期货价格周四下跌,收盘创下四个交易日以来的最低价位,原因是来自于美联储高官的言论表明该行有可能在9月份开始加息,从而推动美元走强。
  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份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下跌4.20美元,报收于每盎司1088.40美元,跌幅为0.4%;现已成为主力合约的12月合约下跌4.60美元,报收于每盎司1088.70美元,跌幅为0.4%。
  金价盘中一度触及每盎司1081美元附近的低点。此前,8月份合约在7月24日报收于每盎司1085.50美元,创下主力合约自2010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收盘价。
  投资机构CMC Markets的市场分析师科林西钦斯基(Colin Cieszynski)指出,美国GDP报告是推动金价周四下跌的主要因素。
  美国商务部周四早些时候公布报告称,第二季度美国GDP的环比年化增长率为2.3%。与此同时,用于衡量通货膨胀的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年率增长2.2%,此前在第一季度中下降1.9%。不计入粮食和能源价格,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年率增长1.8%,相比之下第一季度为1%。
  “GDP及其相关数据明显意味着美联储将会加息。”西钦斯基说道。“尤其是,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正在逼近2.0%,这意味着美联储需开始上调基准利率以防加息时间过迟的压力正在加大。”
  在这种形势下,洲际交易所(ICE)的美元指数上涨0.6%,导致黄金期货价格承压。通常情况下,美元汇率上涨会促使以美元计价的商品期货价格下跌,原因是持有其他货币的投资者买入这些商品的成本将会变高。
  周三公布的美联储政策声明显示,该行可能会在不久以后加息,也起到了对美元形成支持的作用,原因是美联储加息会让美元成为相对于其他货币的一种更具吸引力的投资。
  券商IG的首席市场策略师克里斯韦斯顿(Chris Weston)在周四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黄金投资者将关注美联储的行动有多激进,并关注美联储将在何时允许其资产负债表收缩。“如果美联储搞错了状况,那么黄金就将再度找到自己的好运魔咒。”他说道。但在那以前,“逢高卖出看起来是一种应该采取的投资方法”。
  网站创始人和主要撰稿人朱利安菲利普斯(Julian Phillips)则指出,周四金价下跌的原因应该是交易商对美元汇率的变动作出回应。“如果导致金价下跌的原因是实物黄金市场遭遇卖盘,那么我会说未来金价的走向将是下跌。”他说道。“但实际上这是交易商的定价行为,因此金价可能迅速回弹。”
  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其他金属交易中,9月份交割的期银价格下跌4.7美分,报收于每盎司14.696美元,跌幅为0.3%;9月份交割的期铜价格下跌3.1美分,报收于每磅2.377美元,跌幅为1.3%;9月份交割的期钯价格上涨4.95美元,报收于每盎司620.55美元,涨幅为0.8%;10月份交割的期铂价格上涨5美元,报收于每盎司989.90美元,涨幅为0.5%。
  美原油产量显示出下降迹象 油价收涨0.5%||金融界股票||###||日 04:20 北京时间7月31日消息,据美国财经网站MarketWatch报道,原油期货价格周四上涨,延续此前一个交易日的上行走势,原因是据美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原油供应量和产量均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有关沙特阿拉伯计划在今年夏天过后削减产量的消息也对原油价格形成了支撑。但与此同时,美元汇率在美国GDP数据公布以后上涨,则抑制了油价的涨幅。通常情况下,美元汇率上涨会促使以美元计价的商品期货价格下跌,原因是持有其他货币的投资者买入这些商品的成本将会变高。
  纽约商业交易所9月份交割的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上涨22美分,报收于每桶49.01美元,涨幅为0.5%。与此同时,伦敦ICE欧洲期货交易所9月份交割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35美分,报收于每桶53.73美元,涨幅为0.7%。此前,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在周三交易中大幅上涨1.7%,创下了7月份中第二高的单日涨幅。
  花旗期货的能源期货专家蒂姆埃文斯(Tim Evans)发布研究报告称,市场看起来正在“转向一种更加安静的震荡整理模式,至少在等待明确的基本面消息时是这样”。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周三公布报告称,截至7月24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减少420万桶。元与此同时,美国本土48州(除阿拉斯加州以外)的原油产量在最新一周中减少15.1万桶/日,至895万桶/日。如果加上阿拉斯加州,则美国国内的整体产量为941万桶/日,减少14.5万桶/日。
  “这是最近几年以来最明显的产量下降,而不是与天气有关的生产中断。”德国商业银行的大宗商品分析师在周四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产量的下降并非由于那些特别因素,因此可能会被证明是具有可持续性的。”
  投资公司Cowen and Co.的分析师指出,美国产量下降的幅度很大,并认为这“似乎带来了一种希望,即美国原油市场能在秋季的炼厂维护季节到来以前实现自我平衡”。分析师还指出:“尽管欧佩克的产量过高,但稳定的美国产量将可在今夏剩余时间里有效地平衡美国市场。”
  美国能源信息署周三公布的报告还显示,上周美国汽油库存的降幅与市场预期接近,馏分油(包括柴油和取暖用油)库存的增幅则超出预期。
  在纽约商业交易所的其他能源交易中,8月份交割的RBOB汽油期货价格上涨2美分,报收于每加仑1.842美元,涨幅为1.1%;8月份交割的取暖用油期货价格上涨1.5美分,报收于每加仑1.614美元,涨幅为1%。汽油和取暖用油期货的8月份合约均将在周五收盘时到期。
  与此同时,天然气价格则出现了较大跌幅,原因是据美国能源信息署周四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7月24日当周美国天然气库存增加520亿立方英尺(约合14.7亿立方米),相比之下据能源信息和咨询公司普氏(Platts)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该周天然气库存增加530亿立方英尺到570亿立方英尺(约合15.0亿立方米到16.1亿立方米)。9月份交割的天然气期货价格下跌7.6美分,报收于每百万英国热量单位2.788美元,跌幅为2.7%,库存数据公布以前则在2.817美元附近成交。
  投资机构CMC Markets的市场分析师科林西钦斯基(Colin Cieszynski)指出,能源板块周四一直都在消化来自于大型石油公司的财务业绩,而“重要的问题仍旧在于下游公司与原油生产商业绩之间的重大偏差”。
  人民币跌至逾一周低位 贬值预期难释放||金融界股票||###||日 20:38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四随中间价微幅收贬至逾一周低位,受隔夜美联储决议提振美元指数走强拖累。交易员称,美联储升息预期施压人民币汇率,但迫于大行结汇支撑,人民币贬值预期在即期价格上无法体现。
  截至收盘,美元/人民币询价系统收于6.20965,较前一交易日增加7点。
  在岸CNY稳而不动,也令其与离岸CNH的汇差再度阔至约百点,吸引银行间市场与企业进行套利交易。交易员表示,目前如果不是境内外对做,在岸CNY如此窄幅波动下基本没什么做头。
  香港财资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30日美元/人民币(香港)即期汇率定盘价为6.219。
  “没得玩了,反正就盯着看,能换点美元换点美元放着,(人民币)应该是会贬值的。短期内应该不会动,但是一旦放开,这跑起来应该不是一般的快。”一中资行交易员说。
  他并指出,多数新兴亚洲货币今日下滑而国际美元独强,且近一个月大宗商品价格挫跌,中国经济数据欠佳叠加进一步降息预期等诸多因素皆指向人民币贬值,但迫于境内美元需求一直被打压,人民币即期波动率何时放开只能看决策层指示。
  对于人民币打破目前横盘局面的可能时点,交易员们多认为至少应等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于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的讨论结束之后;若在这之前突然放开人民币交易区间,将令央行维稳汇率前功尽弃,目前来看这发生的概率较低。
  IMF主席拉加德日前表示,中国近期的资本市场波动不会影响IMF正在进行的是否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评估。中国正在推进关键的金融市场改革,改革的决心将有助于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
  离岸市场上,1年期美元/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报人民币6.2745元。
  全球汇市方面,美元周四升至本周迄今最高水准,此前美联储(FED)朝着今年晚些时候加息的方向又迈进了一小步,市场再度认为一旦美联储加息,美元将再次飙升。
  多家机构今日发布研报称美联储9月加息可能性较低,概率多落于30%~40%,而12月加息几率则达70%。光大证券宏观组认为,美联储7月货币会议较其此前预期略偏鸽派,但是加息事实日益临近,市场“预期差”的持续存在意味着美元的上涨不会就此结束。关注今晚美国Q2实际GDP数据,若该数据好于预期(市场一致预期2.5%),则会进一步提振美元走强。
  港元/人民币询价系统收于0.8011,与前一交易日持平;100日元/人民币询价系统收于5.0021,较前一交易日减少546点;欧元/人民币询价系统收于6.8113,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08点;英镑/人民币询价系统收于9.6956,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2点;澳元/人民币询价系统收于4.5313,较前一交易日减少80点;纽元/人民币询价系统收于4.11770,较前一交易日减少341点。
  联储九月加息已是九成九||金融界股票||###||日 21:36 导读:MarketWatch专栏作家纳廷(REX NUTTING)对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后声明进行了解读,指出通货膨胀局面已经满足了联储加息的一个前提,而劳动力市场距离满足另外一个前提也只是咫尺之遥,只要不出现任何突然变故,9月加息已经是几乎注定的事情了。
  以下即纳廷的评论文章全文:
  联储周三其实已经做出了强烈的暗示——或者不如干脆说就是“明示”,他们已经准备好在在9月加息了。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结束后的生命并没有就2006年后的首次加息给出明确的时间表,但是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联储是暗示所有条件都已经就位,联邦基金利率是时候告别零蛋了。
  一直以来,联储都在强调,“当劳动力市场局面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可以合理地确信通货膨胀中期内将回复2%的目标,就可以提升联邦基金的利率了”。
  这次会议上,联储稍作修改,称劳动力市场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进一步改善”,这就意味着,只要劳动力市场再进步那么一点点,就足够触发加息了。
  另外一个确凿的证据则是来自联储对经济状况的讨论:“总而言之,一系列劳动力市场指标都显示,自今年早些时候以来,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已经减轻。”
  换言之,联储已经看到了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改善”,现在只需要7月和8月就业报告坐实“一定程度”的进步,他们就可以满意了。
  另外一个前提,即合理确信通货膨胀将走高,则已经满足了有一段时间了。周三会议之后的报告也重申了这一点:“委员会预计,伴随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改善和能源及进口价格造成的临时性影响消散,通货膨胀中期内将向着2%逐渐前行。”
  当然,现在还不能说9月加息就是百分之百,就是板上钉钉。比如说,一旦劳动力市场受挫,失去已经取得的一部分进展,就将迫使政策制定者们重新评估眼前的一切。通货膨胀及通货膨胀预期的突然下滑——比如说,全球经济整体性疲软就可能造成这样的后果——也可能会使第一次加息被推迟。
  不过,无论如何,投资者都该明白,9月加息已经成为最可能发生的一幕了,及早做规划吧。
  各大投行热议美联储利率决议||金融界股票||###||日 21:58 周三(7月29日)晚间的美联储利率决议尘埃落定,如此前普遍预期维持联邦基准利率0.25%不变。政策声明中重申了美联储在通胀、劳动力市场方面的观点。政策声明中还重申经济和就业前景方面的风险接近平衡。
  以下罗各大投行在美联储决议公布后对此的反应,从中可以看出对美联储短期利率前景有所分歧,部分认为美联储9月加息可能较大,另一部分认为美联储并未做好准备,可能不情愿扣动升息扳机。
  彭博经济学家:美联储避免暗示要在9月份首次加息如果美联储的目标是在不承诺9月份行动的情况下提供模糊的指引,那么周三发布的7月份政策声明完成了这一任务。
  彭博策略师:FOMC表示住房市场“进一步好转”,尽管FOMC会议声明指出住宅市场“进一步好转”,但依然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当前水平不变。
  耶伦在2月份证词中表示,即便“在失业率和通胀接近与我们双重职责相一致的水平之后,经济形势或许有必要使联邦基金利率在一段时间 内维持在低于委员会认为从长期而言正常的水平。”
  凯投宏观:尽管FOMC没有明确暗示 但9月份加息可能依然较大,政策声明看起来对经济“略微更加乐观”,这是首次加息更加接近的迹象。
  花旗:FOMC措辞调整表明加息将较早而非较晚,FOMC政策声明的些许调整表明,美联储希望在就业市场形势好转的情况下加息。
  法国巴黎银行认为美联储将在12月份会议上加息。美联储并不知道劳工市场的进一步改善“何时才会到来,并且希望保留所有选项。
  RenMac:美联储给9月加息设置的门槛‘‘不是特别高”,美联储“不再通过电码”来传达利率决策了。美联储已经完全“把车交给经济数据来开”了, RenMac仍认为数据将向9月有理由开始加息的方向发展。
  MFR:美联储可能会等到9月之后;政策声明基本未变。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周三在首次加息时机方面没有任何暗示,虽然9月份仍是分析人士最看好的首次加息时机,我们继续认为这可能会有问题,因为财政很可能出状况而且美联储可能不情愿扣动扳机。
  ED&;F Man:美联储“尚未做好加息准备”。美联储的声明“基本上没有变化”,美联储在我看来还没做好动利率的准备。
  FTN:FOMC政策声明将9月份加息概率提升到55%,投资者正在考量有关劳工市场措辞改善和“美联储迅速承认能源价格并不如6月份稳定的现状”两者间的影响。如果原先9月份加息的概率是45%,周三的“政策声明则让这种概 率升至不高于55%”。
  希腊与债权人矛盾加深 救助谈判重重挑战||金融界股票||###||日 21:04 7月30日据外媒报道,希腊和国际债权人近日来不断发表互相矛盾和否认的声明,凸显双方互不信任程度之深。至于希腊政府内部的分歧,该国总理齐普拉斯表示,可能必须提早举行大选才能解决。
  据报道,希腊和国际债权人本周开始磋商860亿欧元救助方案,随着希腊执政党内激进成员被驱逐出内阁,大家原本期待谈判将比较顺利,但希腊和国际债权人分歧仍深。
  希腊政府和债权人的分歧包括,救助谈判的步伐和安排、希腊是否须在达成协议前颁布更多法律等。而希腊前财长瓦鲁法基斯尽管已离开内阁,但他在博客中大肆抨击债权人的行为,也继续影响谈判。希腊和债权人甚至连谈判开始的时间都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希腊财政部一位官员称,欧盟委员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代表团的首脑将近日抵达,讨论第三轮纾困计划。预计技术协商工作可在31日前完成,如有特殊情况周末会进行“后续”讨论。他说:“双方希望尽快达成协议。”
  欧盟委员会官员则称,欧洲代表团首脑早已抵达雅典且会谈已从27日起展开。但他们表明,除非得到详尽的改革承诺书面保证,否则不会仓促达成协议。
  欧盟委员会女发言人安德烈瓦表示,磋商谅解备忘录的工作没有“设定最后期限”,但如果大家遵守7月13日欧元区峰会上做出的承诺,“就有望在8月的后半月达成协议”。
  在谈判方面,希腊官员表示,认为希腊须进一步通过改革立法才能推进纾困协议的说法,都不符合欧元区峰会声明或随后双方交流的看法。但欧元区官员明确表示,希腊必须立法控制提早退休问题和防堵农户的税负漏洞,才能获得新的救助款项。
  据悉,希腊须在8月20日之前获得更多资金,以偿还一笔35亿欧元欠款给欧洲央行。
  笼罩着谈判的阴影还有总理齐普拉斯领导的激进左翼联盟(Syriza)内部日益扩大的分歧。该党制定政策的中央委员会将在30日开会,以决定是否要在9月召开紧急会议整顿党内问题,还是就未来的方向进行表决。
  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在日前接受Sto Kokkino电台采访时说:“若我能争取得国会多数议员的支持,完成四年任期,我是最不希望举行选举的人。”
  齐普拉斯也称,除了本月稍早时在欧元区峰会上达成一致的改革措施之外,他的政府不会实施超出上述范围之外的改革政策。
  该党政治委员会的11名成员近日开会,当中三名极左派成员要求政府中止与国际债权人的谈判,恢复反对纾困的根本路线。该党极左翼领袖、前能源部长拉法赞尼斯也加大对支持纾困阵营的攻击力度,称他们试图把纾困之外的所有替代方案都定性为“非法的”。
  此外,瓦鲁法基斯尽管已卸下希腊财长职务,但仍为谈判制造麻烦。他痛斥救助协议,并谴责债权人对待希腊的方式犹如在对待其殖民地。
  他还指控债权人控制了希腊财政部公共收入总秘书处,但欧盟委员会的安德烈瓦驳斥该指责“虚假且毫无根据”。
  IMF不考虑对希腊实施第三轮援助||金融界股票||###||日 04:30 IMF表示,因希腊债务规模太高,且过去执行改革不力,IMF不考虑对希腊实施第三轮援助。这意味着,尽管IMF仍会参加雅典的救援谈判,但至少在未来几个月内,将不会对希腊实施援助。
  英国《金融时报》周四报道,由于雅典的高负债水平,和过去实施改革的战绩不佳,希腊不符合获取IMF救助的资格。这将延迟IMF对希腊的救助,并且这种延迟将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德国官员一直表示,若没有IMF加入,新的860亿欧元的救援计划将不可能获得德国联邦议会的批准。
  据《金融时报》获得的IMF理事会会议总结,IMF仍将在未来几周内“参与政策讨论”,以确保欧元区的新一轮救助与IMF认可的一致。
  希腊财政部官员也表示,就数百亿欧元的第三轮希腊救助计划,IMF周五仍将参与高层讨论。“四个机构的代表将于周五上午10点和(希腊财长)Euclid Tsakalotos以及(希腊经济部长)George Stathakis会面。”
  但IMF指出,他们不能在这个阶段就860亿欧元的救助达成“工作人员层级协议(staff level agreement)”,并将在雅典同意实施“一系列综合改革”以及债权人同意债务减免之后,再作出是否参与救助计划的决定。
  IMF官员称,希腊与其欧洲债权人“需要一些时间”,才能为新的救助计划建立必要基础。
  上周,IMF决定,其现有的救援计划需作废,因其已不再能够达成帮助希腊恢复经济,回到私人债务市场的目标。由此,这迫使雅典要求IMF新一轮的救助,而这需要理事会的批准,IMF理事会也因此于周三召开了会议。
  据IMF理事会会议总结,IMF得出结论,希腊未能满足四项“特殊救助标准”之中的两项。特殊救助标准是IMF的制度框架,允许IMF实施多于正常范围的救助。根据这一标准,被救助成员必须能够证明,其具有制度上和政治上的能力,以实施经济改革,并且有很大的可能,该成员的公共债务在中期是可持续的。
  目前,激进左翼联盟的内部问题和欧洲关于债务减免犹豫不决的态度,显然可以得出,这两个条件都得不到满足。因此,IMF是否参与救援就成了问题。毕竟,IMF总裁拉加德曾表示,她必须注意IMF的声誉。
  原油陷入熊市 市场恢复还需时间||金融界股票||###||日 21:47
  就在原油期货陷入熊市前不久,原本一直深信油价将反弹的投机者正以三年来最快的速度逃离市场。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数据显示,在截至7月21日的7天中,基准的西得克萨斯中质油的净多头仓位锐减28%。多头仓位触及两年低点,同期空仓则飙涨25%。
  纽约市场原油交易价格已从6月高点回落了20%以上,符合熊市的一般定义。美国原油产出维持在40年来的高点附近,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最大的几个成员国的石油产量均创下历史新高,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事实上,油价下跌只是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回落的一部分。由于市场担心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美元走强将抑制需求,大宗商品价格降至13年来的最低点。
  “供应面仍高出市场的均衡值,” CIBC World Markets Inc。的大宗商品分析师凯瑟琳&斯佩克特(Katherine Spector) 7月24日在纽约接受电话采访时说。“我们预计全球供需状况将在今年下半年和2016年有所改善,但目前尚未发生。”
  在CFTC报告涵盖的时间段内,纽约商品交易所西得克萨斯中质油价格累计下跌2.68美元,至每桶50.36美元,跌幅5.1%。两天后,价格滑入熊市。在周一下午12:45,近月合约价下跌62美分,至每桶47.52美元,跌幅1.3%。
  供应充足
  据能源情报署(EIA)的数据,美国原油供应量较五年平均水平高出近1亿桶。贝克休斯油田服务公司(Baker Hughes)的数据显示,石油钻探公司已经终止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停产行动,上周重启21个油井平台,使得在产油井总数增至659个。
  油价下跌导致彭博智库北美独立勘探商和生产商指数(Bloomberg Intelligence North America Independent Explorers and Producers Index)的61家成分股公司的市值蒸发了逾1000亿美元。
  美国石油生产商面临激烈的竞争。彭博对各大公司、生产商和分析师的调查显示,石油输出国家组织6月份的产量达到2012年8月以来的最高值。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的产量创下历史新高。
  市场对于伊朗将增产的猜测正在对油价产生下行压力。与世界主要国家就伊核问题达成协议之后,石油部长尚甘尼(Bijan Namdar Zanganeh)在7月20日表示,无论会给油价带来哪些影响,伊朗都将重新夺回因制裁而失去的市场份额。
  伊朗归来
  “沙特人正在追求自己的利益,”能源咨询公司ESAI Energy Inc。主管莎拉&爱默生(Sarah Emerson)7月24日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沙特人看到美国、伊拉克和伊朗都在提高产量,他们当然不愿意失去市场份额。”
  西得克萨斯中质油的净多头头寸下降了40,822份合约,至106,383份期货及期权合约,为2012年12月以来的最低值。多头仓位下降5.2%,而空头仓位则飙升至3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基金经理削减了欧洲市场基准布伦特原油的净多头仓位。期货和期权合约的净多头仓位合计减少14,617份,降至213,429份。
  其他市场,纽约商品交易所的汽油净多头合约增长35%,至17,426万份。汽油期货价格下跌0.5%,至每加仑1.9209美元。美国超低硫柴油的净空头合约增长10%,增至20,711份,为4月份以来的最高值。该合约价格下跌2.7%,至每加仑1.6784美元。
  形势更加严重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认为,世界石油工业的本轮衰退可能要比1986年石油业陷入45年来最严重下滑期时更加严重。
  德意志银行策略师Michael Hsueh在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称,如果石油输出国组织保持目前的原油产量,而美国的产量与目前持平,全球石油市场最早将在2017年下半年实现供需平衡。他同时认为,供需平衡更可能在2018年才可能实现。
  “油价还有很大下行空间,” 爱默生说。“市场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平衡。”撰文/Mark Shenk 编辑/彭博 翻译/任文科
  总之,全球石油供需状况并未改善,原油陷入熊市。 (彭博)
  美联储9月是加息还是不加息?||金融界股票||###||日 20:44 ①事件:美联储7月FOMC利率决议于今日凌晨公布。
  ②决议内容:维持利率区间不变。
  ③投票结果:得到委员会的一致通过, 2014年12月,美联储内部分歧一度高达3人投反对票,2015年以来,五次会议连续全票赞成,表明美联储内部对于经济形势存在一致共识。
  ④何时加息:关于加息时点的关键措辞,3月会议去掉“耐心”,4月、6月与本次会议皆再并无指引性变化,结合此前泄露的“内部预测”,美联储年内加息一次是大概率事件,从时点上看,美联储似乎仍在观望犹豫,9月加息的可能性略有下降,可能推迟。
  ⑤如何评估通胀:美国官方公布的通胀数据处于低位(5月PCE为0.2%,前值0.2%;核心PCE为1.2%,前值1.3%),基于市场的通胀预期也一直回落,美联储关于通胀的表述没有变化,依然承认短期内通胀将继续维持低位,“随着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复苏,能源及进口价格下降等暂时性因素的消散,通胀依旧会向2%的目标趋近”。
  ⑥如何评估就业:6月失业率持续保持在5.3%的低位(前值5.5%,十年均值6.9%),“就业稳固增长,失业率下降,劳动力资源运用不足情况年初以来已有所减少”。我们认为劳动力资源运用不足主要体现在 :劳动参与率低+由于经济原因非全日工作人数680万+劳动力市场流动性低于危机前+新增非农就业中不稳定低薪工作偏多+薪金增长依旧乏力等。
  ⑦如何评估经济:从1月的“经济稳健的增长”、3月“经济增长已一定程度放缓”、4月的“冬季经济增速变缓,企业投资放缓,出口下滑”到6月的“经济活动在第一季度变化不大之后已温和扩张”到本次会议的“经济活动在最近数月已温和扩张”可以看出,美联储对复苏已逐步形成共识。之前市场预期决议中或会提及海外经济运行情况,但美联储并未直接表态。
  ⑧未来加息对货币政策影响:外部加息使汇率承压,内部猪周期使物价承压,货币政策或受到一定掣肘;但考虑到下半年金融业放缓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货币政策的宽松基调不会改变,只不过力度和方式会有所调整。
  ⑨未来加息对经济影响:综合“美经济复苏需求扩张拉动我国出口”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跟随美元升值伤及出口”正反两面效应来看,后者的影响可能更大,总体偏负面。
  ⑩未来加息对市场影响:短期来看,没那么恐怖:加息节奏慢且预期几乎price in;资本外流的边际冲击有限。不过长期来看,国内外利差收窄和美元升值大周期会引发资本回流发达市场,而这个过程中央行会陷入保增长还是保汇率的两难,新兴市场的汇率和资产价格将随之承压。
  美国利率正常化拖得愈久 风险愈大||金融界股票||###||日 21:48
  美国9月升息在望,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卓亮周四称,无论升息时间在9月或12月,年内都只会象征式上调一次,惟利率正常化拖得愈久,未来威胁金融稳定及经济活动的风险就愈大。
  以下为其评论摘要:
  联储局公开市场委员会在最新一份货币政策会议声明中,没有对加息时间作出明确指引。除了删除关于能源价格企稳的判断和轻微上调对劳工市场表现的评价外,声明基本上没有包含任何新信息。
  在今年余下的三次货币政策会议中,10月的会议并没有安排新闻发布会,因此能够排除联储局到时在利率调整方面有所行动的可能性。如果联储局有意在今年走出利率正常化的第一步,就只有9月与12月两个选择。目前利率期货市场显示9月份加息的可能性不足四成,而12月加息机率则达到约七成。
  在正常的经济周期中,如果增长温和,通胀低企,的确不见得需要迫切加息,但必须注意到,美国本轮复苏期中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前所未见。大衰退结束六年后,联邦基金利率仍然处于0至0.25%的危机水平,显然不合时宜。
  另一方面,如果联储局继续按兵不动,未来应付经济下滑的政策工具就会难免显得捉襟见肘。美国在战后共经历过11次经济周期,扩张期长度平均为58.4个月,最长的一次出现在1991年3月至2001年3月,历时120个月。目前的扩张期从2009年6月开始,至今已长达73个月,明显高出历均值一截。而金融海啸前的扩张期始于2001年11月,终于2007年12月,历时73个月,刚好与这次经济复苏至今“年龄”相若。
  本轮扩张已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联储局却仍维持零利率政策,令人费解。倘若联邦基金利率长期维持在极低水平,一旦下次衰退来临,恐怕又要依赖量化宽松等激进手段。
  目前的联储局仍由鸽派成员主导,一向对利率调整采取小心翼翼的态度。有监于此,预计首次利率调整或会出现在12月。然而,无论加息最终在9月或12月发生,相信联邦基金利率只会在今年象征性上调一次。展望未来,低息环境有望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惟利率正常化拖得愈久,未来威胁金融稳定及经济活动的风险就愈大。(路透中文网)
  全球市场闪蹦时代或来临||金融界股票||###||日 22:31 闪蹦,在市场上常见,却没有几次有现在和未来更为惊心动魄,越来越多的人将经受闪蹦的滋味,千万不要怀着侥幸的心理。
  从全球范围来看,几乎每个市场近期都处于下跌的状态。商业见地网认为,全球市场闪蹦时代或来临。
  先来看看大宗商品。近来,包括咖啡、小麦、铜、镍等22种大宗商品的价格创13年新低。加上早已漫漫长跌的铁矿石和煤炭,全球大宗商品可以说情景凄惨。
  纵观上周,大宗商品再度大跌,沪铜周跌幅6%,COMEX黄金周跌幅3%,布伦特原油周跌幅4.29%,CRB商品指数周跌幅4.43%。
  回顾本轮大宗商品,2011年开始下跌。这一年,中国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开启去产能周期,钢贸商陆续倒闭,需求萎缩下钢厂库存增加经营困难。
  中国是全球大宗商品领域最重要的国家。在全球市场中,中国钢铁需求占一半;中美能源消费需求总和占全球70%,BP预计,2015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将位居全球榜首;中国黄金消费占全球近三成;中国铜、铝需求占全球40%...
  美元走势也左右大宗商品。2012年7月,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弱,2013年美国Q1推出,2014年6月,美元指数从80快速爬升,最高到今年3月创下100,短期涨幅25%。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美元上涨总体上打压大宗商品价格。
  当前金价的跳水速度快过以往,并把价格打压到最近一次经济萧条以来所未见的水平。
  金市往往伴随着通胀一并提升,例如,在大萧条后的首次复苏阶段,金价大幅上涨,而物价最终也被带升,不只是因为黄金受到更大的需求的助推以及商品价格往往能够与经济强势协同上涨,美联储为提振经济向前所创造的流动性也有助支撑金价。
  但这次“规律”却未见生效,通胀非但没有启势,反倒是实际有所降温,当黄金买家看到这些,他们进一步抛出黄金,进而导致价格螺旋式下跌。
  而央行也在此时“计划”将利率从极端低位开始上调,因料美联储将收紧货币政策,长期利率在提升。而这就让固定收益证券显得比黄金和其他没有“利息”的商品更具投资价值。很自然的,黄金遭到投资者舍弃,价格跌势更甚。
  业内人士分析,此轮大宗商品暴跌,主要受美国加息预期和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也与伊朗原油供应增加的预期有关。我们以为,除了这些原因,还应该与世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的深层次原因有关。
  如果简单划分,欧美等发达地区以服务业为主导,中国作为中等发达国家以制造业为主导,南非、智利、阿根廷等不够发达国家以矿业、农业等为主导。发达国家出现某种“产业空心化”的倾向,加工能力弱化;中国加工能力过剩,正在“去产能化”;欠发达国家囿于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加工能力不足。
  发达国家加工能力的“过时”、中国加工能力的“过剩”、欠发达国家加工能力的“过低”,使得世界范围的大宗商品供应与加工能力失衡,供大于求,才造成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
  由此可见,当前大宗商品的暴跌不是仅仅缘于个别偶然因素,而是有很深刻的世界经济产业分工背景的。所以,大宗商品要想走出泥潭,就需要很长时间,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股市方面。上周美联储由于工作上的疏忽在自家的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本不该提前泄露的经济预测数据。
  在美联储7月会议召开之际,这个意外消息无疑让市场感到美联储加息脚步正一步步临近,引发了资金从全球风险资产之中逃离,全球股市陷入“风雨飘摇”。
  周一亚太股市全线走低,日股日经225指数收盘跌0.9%至20350.1点,台湾股市收盘跌2.4%,至8556.68点。中国股市再度遭遇“滑铁卢”,上证综指收盘暴跌345.35点报3725.56点,跌幅达到8.48%,创下自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欧洲各主要股指全线昨日全线大跌,泛欧绩优股FTSEurofirst300指数收挫2.2%,至1529.77点的两周低位。英国富时FTSE100指数收低1.13%,法国CAC指数收跌2.57%,德国DAX指数大跌2.56%。
  德国DAX指数本周跌破11100整数水平,从近期反弹高位的回落已经超过10%。
  虽然经历了近期的持续调整之后,29日A股走出先抑后扬行情。上证综指大涨逾3%,收盘逼近3800点整数位,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数涨幅则双双高达4%以上。
  但是,国信证券交易员JimmyZuo称,投资者对牛市将很快再回来没有信心。“在上证综指突破4000点大关之后,投资者希望获利了结。”
  今年拉美、东欧和亚洲国家的货币已经承压,中国股市暴跌是这些国家货币遭到抛售的最新导火索。
  野村证券外汇研究部门董事总经理JensNordvig表示,中国有关新闻以及大宗商品趋势引发市场更广泛的风险规避,这使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走势疲软。
  巴西雷亚尔今年以来受到最严重冲击,雷亚尔兑美元下跌逾20%至12年以来的最低点。土耳其里拉下跌了16%。
  马来西亚的林吉特和印尼的卢比等亚洲货币贬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水平,当时林吉特跌至决策者指定的挂钩美元的水准之下,并实施了资本管制以稳定经济。
  卢比上次贬值该水准时,印尼经济陷入混乱,包括粮食短缺和政治动荡,政府被迫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谈判签订第四轮救援协议。
  本轮新兴市场货币贬值是非常不同的。重要的是,货币贬值更加有序,远不及此前严重。另外,这些货币贬值的原因也不仅相同。
  这次贬值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放缓令市场担忧新兴市场经济;美联储未来可能加息;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降。
  三重打击对这些经济体构成威胁。许多新兴经济体依赖出口,他们销售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给中国,这些经济体正面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诡异市场波动的打击。与此同时,美国开始加息后,他们面临资本外流威胁。
  大多数策略师并不认为这些因素将很快消失,并且预计新兴市场货币将继续承压。
  法国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高级外汇策略师KitJuckes表示,“市场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情绪依然脆弱,投资风险偏好将在未来几个月保持低迷,国内和外部条件导致弱势货币,更高的利率和更陡峭的利率曲线。”
  BrownBrothersHarriman新兴市场策略主管WinThin表示,“我们预期货币进一步波动走低。”
  Thin表示,在抛售货币时,区分国家和地区很重要,“一般来说,我们喜欢抛售亚洲货币,欧洲、中东和非洲其次,拉丁美洲最后。”
  财经评论员认为刀,现在闪蹦的货币主要是卢布,在原油价格跌破50美元后,卢布要跌到48元,这就是闪蹦。在2014年7月原油价格跌破50美元,卢布随之跌至50元,全球财经界一片惊呼:卢布崩盘。随后,卢布大跌80元,最近反弹到57元。
  货币闪蹦将会接踵而来,巴西的雷亚尔,卡塔尔的比索,澳元和日元、欧元都要闪蹦。
  国际资金外流,令新兴经济体的外汇储备大跌,英国《金融时报》称,新兴经济体的外储流失速度是近15年所未见,比金融海啸期间还要严重。外汇流失,令基础货币增长大幅放缓,导致新兴经济的金融情况收紧,经济增长减慢。
  近日,摩根大通与高盛相继发布报告称中国面临“严重”的资本外流、外汇储备下降问题。
  7月22日,摩根大通一份报告称,过去5个季度,中国资本外流达到5200亿美元,抹去了2011年以来吸收的全部外来资本;仅今年二季度,投资者就从中国撤出1420亿美元。
  紧接着高盛给出的数字更为惊人:“虽然估算方式可能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即使剔除这些因素后,二季度中国的资本外流规模仍然达到2000多亿美元,刷新历史最高水平。”
  、摩根大通报告称,经汇率调整后,二季度中国外储下降约500亿美元,为连续第四个季度下降。自2014年三季度以来的三个季度中,外储累计下降1600亿美元。与此同时,二季度中国经常账实现盈余,而外储却在减少,表明资本连续第五个季度流出中国。
  “假设二季度经常账盈余为920亿美元(例如由于贸易盈余增加而比一季度高出了160亿美元),我们预计二季度有1420亿美元的资本流出中国,与此前一个季度差不多。这意味着过去五个季度中国累计流出5200亿美元。”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表示,即使按照外资行的算法,即国际储备规模变化减去经常项目差额变化等于资本流出(流入)额,外资行得出过去5个季度资金流出5200亿美元“实在多算了太多”。
  他解释道,从2014年三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出现下滑开始算起,即2014年6月末至2015年3月末,官方数据显示,这期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2146亿美元,央行公布的国际储备余额下降2632亿美元,按外资行同样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这期间所谓“资本外流”的规模应该为4778亿美元。
  对于中国目前“资本外流”的构成,学者普遍认为由三方面决定——汇率因素、国内企业和个人增持对外资产或减少对外负债以及净误差与遗漏。
  汇率因素是指由于我国的外汇储备包括多币种,但具体有哪些币种并未公开,而是统一用美元对外公布,因此存在汇率折算问题。谢亚轩表示,如果两个期末相比,非美货币(主要是欧元)兑美元贬值,在其他情况不变时,这会减少储备余额。
  而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给出的储备变化是纯粹交易金额,会剔除汇率的影响,所以,两相比较可以推测出在2014年6月末至2015年3月末4778亿美元的资本外流中,约有1529亿美元的国际储备是因汇率因素造成了美元账面值减少。
  此外,谢亚轩表示,资本外流从主体角度,可以分为两个:央行主导的外流和企业及个人主导的外流。近年来,随着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海外资产配置的增加,也会明显带动资金的流出。
  法国国家巴黎银行研究指出,从外汇储备、外商直接投资及贸易账等推算,第二季资金外流情况进一步加剧,年率化计算达万亿美元,这令6月M1货币供应增长只得4.3%。若此趋势持续,名义经济增长只得低单位数位。中国的对策只得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债务市场也可能出现闪蹦。目前新兴市场还没有被债务压倒,但欧洲就危险了。
  宏观经济学家向松祚指出,严峻的债务危机将希腊经济拖入灾难深渊,也拖累了欧元区乃至全球经济复苏。迄今为止,资本管制、银行关门、全民公决、欧元区领导人紧急磋商和欧洲稳定机制的紧急救助贷款等,几乎所有招数都用上了,希腊能否留在欧元区仍有很大变数。
  更为麻烦的是,无论希腊退出还是留在欧元区,其高达3170亿欧元的巨额债务(相当于希腊GDP的180%)将长期成为欧元区经济金融动荡的“定时炸弹”。
  希腊债务危机只不过是全球性债务恶性膨胀和债务危机的一个小小缩影。当代全球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债务规模持续而急剧地扩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日益累积的巨额债务是全球经济的最大威胁。
  以观点特立独行著称的美国杂志《国家利益》,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标题更直截了当——《债务,世界的最大风险》。
  文章认为过去数十年来,发达国家一直依靠债务扩张来透支未来的收入和利润,却从未认真考虑债务积累最终会严重拖累经济增长。
  令人忧虑的是,人们本已认识到2007年次贷危机和2008年金融海啸本质上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债务危机,危机爆发后,各国领导人和金融监管者发誓要“去杠杆”。
  然而,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肆无忌惮地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仅没有发挥任何“去杠杆和去债务”的作用,反而大幅提高了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债务水平,债务累积不断创造历史纪录。
  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统计,自2008年以来,主要受到美联储低利率的刺激和鼓励,全球债务总额净增长高达57万亿美元,全球债务与GDP之比上升17个百分点。
  而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给出的数据,2007年以来,发达国家债务与GDP的平均水平上升幅度高达50%。英国和西班牙债务总额翻了一番。2008年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大幅度增加美元债务,美元债务总量占到全球美元债务规模新增量的70%。
  无论是各国内部的债务规模还是跨国债务规模,均因低利率的刺激和鼓励而飞速增长,这种增长趋势必然会逆转,债务累积的拐点必然就是债务危机爆发之日。
  闪蹦,在市场上常见,却没有几次有现在和未来更为惊心动魄,越来越多的人将经受闪蹦的滋味,千万不要怀着侥幸的心理。
  IMF总裁:中国能够承受股市动荡 救市不影响SDR评估||金融界股票||###||日 20:4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表示,中国政府为遏止股市震荡而采取的干预行动,不应该破坏它争取让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努力。她还预测,中国经济足够强大,能够承受股市动荡。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对北京方面的股市护盘努力给予肯定,她淡化了上海股市近期下滑的重要性,指出其仍比一年前高出80%。
  “我们相信,中国经济具有足够的韧性,也足够强大,能够承受市场的大幅变动,”她在一个网上问答活动期间表示。
  中国正寻求让人民币加入组成IMF特别提款权(SDR)的货币篮子。特别提款权是成员国在危机期间可以动用的资金,若人民币被纳入这一精英货币篮子,那将是对中国开放金融体系努力的肯定,将提高中国的威望。
  中国股市近几周出现的抛售,已促使官方采取干预措施。拉加德表示,观察人士不应该对中国当局希望避免这些市场的“无序运作”感到惊讶。“那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她说。“他们希望把流动性保持在与有序过程相称的水平,这相当不错。”
  至于这件事会不会影响IMF对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评估,拉加德表示,她认为不会。她补充说,尽管IMF将保持警觉,但该机构“意识到中国当局正在落实非常重大的改革”。
  在另一个场合,美国财政部长杰克-卢(Jack Lew)在发表讲话时表示,中国应当接受经济改革是“破坏性的”,不应该被股市波动吓倒。
  “我认为,(近期事件)引发的一个严肃问题是:就中国继续推行改革计划的决心而言,它意味着什么?”他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的一个早餐会上表示。
  “我希望,为了中国经济,也为了世界经济,他们将坚持改革议程。”他重申了美国的长期观点,表示要进入“良好、坚实的增长轨道”,中国需要继续摆脱集中化工业经济的模式,转向由消费者和竞争驱动的经济。
  “这将意味着改变。这样的变化将是破坏性的,”他表示。“我们鼓励加快这个过程……目前存在一个风险,即如果他们等待过久,他们将错失一部分机遇。”
  在被问及希腊时,拉加德重申了IMF的立场,即作为该国扭转局面努力的一部分,一定程度的债务重组将是不可避免的。
  全球金融市场是“骗局”||金融界股票||###||日 21:59 债王格罗斯表示,由于政府使用量化宽松等手段干预市场,全球金融市场成为了一个“骗局”。一旦政府利率停止干预,市场可能会大跌。
  Janus Global Unconstrained Bond Fund的基金经理格罗斯说:“这种骗局已经发生了很长时间。”
  他认为,从中国的股市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政府干预的后果。他说:“我们看到了一样的事情,就利率、就量化宽松而言,央行们都在做同一件事。”
  他说:“毫无疑问,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的价格要打上一个问号。当最终央行停止操纵市场时,价格将会如何变动。我想,市场很可能下跌。”
  在格罗斯这番话前不久,美联储表示将维持利率不变。自2008年12月以来,美联储一直保持其联邦基金利率于近零的水平。
  然而,仅仅因为市场是一个“骗局”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格罗斯说。他说,与其投资于高利率、高息差的债券或是货币,投资者可以反其道而行。例如持有日元而非美元,或是持有比索,而不是欧元。
  他说:“市场上有选择,有利率和价格相对较高的产品,也有相对较低的产品。这就是机会。”
  对于中国股市,格罗斯仍然认为中国市场可以继续大举做空。但他也表示,投资中国市场非常困难。
  他说:“中国股市的风险情绪上升,你可以利用这一点。但是你不一定要做空中国股市。这太危险了。”
  西方质疑中国稳定股市逻辑站不住脚||金融界股票||###||日 22:30 当全球各大机构至今还在对中国政府出手稳定股市而争议纷纷时,他们或许忽略了一个严峻的事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报告里的数据释放出来的信号是,中国拥有352.2万亿元的净资产,可谓家底雄厚。
  俗话说:家中有钱粮,心里不慌张。这个家底不仅可以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亦可让民众心安——其抗压程度,按照报告作者之一、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晓晶的说法,假设一次金融危机致GDP跌30%,我国352.2万亿元的净资产能应对1.5次金融危机。
  当前世界,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国家层面的金融危机。后危机时代的全球市场颓势就是从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引发的。
  国际社会已经领教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能量”,美欧两大经济体让全球市场陷入7年低迷期。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希望之光,因为美联储加息的不确定性、日欧量化宽松(QE)等因素而变得晦暗不明。在此形势下,包括希腊在内的小国债务危机都可能诱发全球大危机。
  在希腊债务危机最紧急时,海外机构也提到中国A股市场近期的动荡。
  当全球各大机构至今还在对中国政府出手稳定股市而争议纷纷时,他们或许忽略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假如中国股市真的演化为金融灾难,它的影响力或许不亚于华尔街金融危机对全球市场的“扫荡”。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能力救市,这要看国家实力够不够,国家动员力强不强。中国家底雄厚,政策执行力强,因此政府稳定股市可以实现高效率。
  至于是市场配置还是权力主导,这是见仁见智的命题。A股市场从去年以来启动大力度的改革与创新,虽然表现为“改革牛”,但本质也可以算得上“政策牛”。
  此时当市场出现失序风险时,政策的及时干预无可厚非。因此,中国大规模稳定股市,是稳定中国,也是稳定世界。
  中国股市平稳了,中国和世界都躲过了一场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可西方市场的一些机构对此不是庆幸而是责难,这种逻辑既不靠谱也不客观。
  当然,在“国家队”大规模托市之后,也会面临着有序退出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后续的退市节奏,以免造成后市动荡不安。这是权力操持和市场调控的一对矛盾,也是政策面须用大智慧才能破解的难题。
  股市趋于稳定,二季度和上半年的成绩单刚过及格线,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巨大。
  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绝不仅仅是中国的事,而是攸关全球经济信心的大事。中国经济增长和美联储加息已经成为衡量全球信心的两大指标,中美两大引擎也是世界经济最大的稳定器。
  中国公布雄厚家底,在于抚平国际社会对中国市场的不安和焦虑,稳定其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以中国政府负债论,中国的主权资产净额足够庞大,不大可能发生欧洲式的主权债务危机。
  再以国际社会诟病颇多的地方债务言,虽然存量高企,但并没有用在发福利上,而是投在基础设施上,这和“欧猪国家”寅吃卯粮借债支撑高福利有本质不同。
  最关键的一点,中国地方债治理有强大的国家信用支撑,终究是风险可控。
  家底雄厚才是抗危机的关键。至于市场理想和现实执行孰轻孰重,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基于此,中国“国家账本”为全球防范危机提供的中国式范例,值得很多西方国家认真学习。
  A股打造慢牛要维稳与治市须并重||金融界股票||###||日 22:35 继周一大跌8.48%创出八年来的最大日跌幅之后,周二上证指数再次下跌1.68%。上周五沪指还创出了4184点的本轮反弹以来的新高,周二即下探3573点。
  短短几个交易日高达10%的跌幅,指数从“4.1”迈入“3.5”时代,既见证着股市震荡的加剧,也见证着投资者的无奈。
  自6月中旬沪深股市大幅下跌以来,为了维护市场的稳定,监管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其涉及的层次之高、力度之大、手段之多、措施之密集,即使是在全球资本市场中也是非常罕见的。
  事实上,监管部门的强力维稳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上证指数从最低点反弹的最大涨幅达到24%即是最好的证明。
  但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股市的大幅下跌却说明,当前的市场还非常的脆弱。只要稍有风吹草动,投资者便会抛售股票,也凸显出其持股心态的不稳。
  尽管监管部门表示,证金公司没有退出,并将择机增持,继续发挥好稳定市场的职能。
  但从长远看,证金公司的退出将是迟早之事。而且,A股市场的稳定与长治久安,也不应与证金公司的进出“捆绑”在一起。
  A股市场正处于非常时期,非常时期需要采取非常手段与措施。
  然而,从A股市场诞生以来频现“牛”短“熊”长,特别是此次监管部门全力维稳后股市再次出现大跌的情形看,目前的市场显然不仅仅只是维稳的问题。
  实际上,此轮牛市从暴涨到暴跌,一方面市场的投机性暴露无遗,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大力治市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毫无疑问,维稳是当前股市的第一要务,但治市却是重中之重。股市上涨往往掩盖问题,一旦下跌则可知道是什么在“裸泳”。
  如杠杆性资金在此轮牛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涨时助涨,但跌时也助跌,并且像场外配资资金等还在市场中引发了连锁反应,监管部门对场外配资的去杠杆化,无形中将为今后的市场走得更健康打下一定的基础。
  再如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的违规减持问题,在近日成为市场的一大“热点”。
  尽管现行《证券法》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行为进行了相关规定,但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其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等遭到监管部门的立案调查表明,违规减持者大有人在,而这既与现行制度建设不完善有关,也与违规成本低的顽疾密切相关。
  那么,针对此现象,监管部门就应该在治市上下功夫,在完善制度建设与监管上下功夫。
  A股投资者常常陷入信心缺失的泥潭中,这也是股市投机猖獗、频现暴涨暴跌的原因之一。A股要打造出慢牛或长牛,提振投资者的信心显然是不可或缺的。
  笔者以为,监管部门在强力维稳的同时,也要强力治市,如此才有可能提升投资者的信心。与此同时,切实保护好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亦是不可或缺的。
  中概股回归A股的新潮头||金融界股票||###||日 22:28 学大教育在回乡之路上独辟蹊径,已经引领了中概股回归A股的新潮头。
  学大教育于7月27日发布公告,宣布正式与厦门银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银润投资”,证券代码:000526.SZ)达成确定性收购协议。
  银润投资将以每普通股2.75美元或每存托股份(“ADS”)5.50美元对学大教育进行收购,这一交易价格较之前每存托股份2.82美元的价格溢价95%。
  私有化后学大股价暴涨说明什么
  在本轮的中概股私有化浪潮中,有不少公司被指称私有化价格过低,备受股东诟病。
  不过,受此消息推动,学大教育27日股价上涨1.62美元至4.82美元,涨幅高达50.63%。一个大背景和前提是,中国概念股由于受到中国A股低迷的影响,周一多数下跌。38只股票跌幅超3%,其中21只股票跌超5%。
  学大教育股价逆势暴涨说明投资者对学大教育收购价的满意,对学大教育私有化的看好,对学大教育回归A股模式的看好,更是对学大教育未来的看好。
  多年来,由于中国A股市场机制等原因,倒逼一些成长性非常好的公司远赴海外包括美国、香港等地上市。特别是以互联网公司居多的赴美上市潮一浪高过一浪。
  其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许多人都不甚了解。赴美上市是上市容易、进去后难。
  威尔逊5000指数研究机构威尔逊协会(WilshireAssociates)数据显示,在过去15年里,美国上市公司数量从顶峰时期的7459家降至3831家。
  这就意味着,美国多年来上市数量不少,而退市公司更多,退市企业多于上市企业,最终导致能够留在股市里的上市公司存量不断下降。这其中,中概股退市是其中一大因素。
  彭博社6月份报道称,自从今年初以来,已经有23家中概股申请私有化和退市,他们希望重返中国内地股市,并寻求更高的资本估值。
  逆势回归A股,底气何在?
  中概股在美价值被严重低估,试图回归A股市场的越来越多。粗略统计,目前至少有22家中概股试图私有化后回归A股市场。
  包括中国手游、世纪佳缘、易居中国、淘米、久邦数码等,以陌陌为例,这家企业日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但到今年6月份却选择退出美国市场。
  在上市的半年时间里,陌陌股票价格表现平平,其退市申请提出的18.9美元的私有化报价也仅仅比上市首日的17.02美元高出1.88美元。
  一些企业放弃美国上市,回归A股市场后同样遭遇屡次受挫。纵然有美国市场低估价值的因素,但终究决定股价的还是公司的基本面、实力以及成长性。否则,就是回归A股同样表现不够理想,受不到投资者的青睐。
  况且,中国A股市场瞬息万变,前期股灾后已经使得整个市场和投资者受到重创。回归A股市场的环境貌似越来越严峻了。
  学大教育在美退市是因为长期股价被低估,敢于回归A股市场的底气来自于企业的自身实力和前景,来自于互联网教育市场的无限成长性。
  学大教育创立于2001年9月,目前已在全国81个城市开设了462多所个性化学习中心,在全国拥有近1.5万名员工,其中专职教师8000多人,是目前国内个性化教育辅导机构的领导者。
  据公开资料显示,年三年间学大总营收分别达到了441.8万美元、3410.6万美元和7718.8万美元。这种实力和前景就是在A股市场中现有同类型公司也很难企及的。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学大教育抓住了目前最具潜力的互联网+教育的风口。
  顺应互联网新经济大潮,学大教育正致力于互联网+在基础教育上的实践,首创“e学大”平台,将互联网技术结合线下辅导,成为传统教育行业首家实现O2O转型的教育机构。
  学大教育依托“e学大”平台,利用大数据追踪,帮助学生精准诊断学习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优质的学习效果。
  这轮中概股回归潮从源头上讲,就是互联网新经济背景的互联网企业引发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大陆资本市场门槛专门为远赴海外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提前打开了。
  从教育领域看,学大教育已经紧紧把握住了互联网教育市场的难得机遇,在最具成长性的互联网教育市场拔得头筹。正好契合了回归A股潮流和要求。
  上市公司合并,学大开创一条回归捷径
  如果按照一般程序,从美股市场回归A股主要涉及从美股退市、拆VIE结构和A股上市三个主要步骤。正常情况下,私有化退市一般耗时约6个月,而拆除VIE结构约4到7个月,A股IPO上市发行大约60周,这样算下来,少说也要两三年。
  然而,学大教育开创了一条回乡之路的新模式,即:通过收购后借壳回归A股上市。根据银润投资发布的公告,公司拟将非公开发行股票2.87亿股,募集金额不超过55亿元。
  其中23亿元用于收购学大教育100%股权。这里面需要理清的一个关系是,银润控股股东椰林湾投资拟将其持有的银润投资15.59%股份转让给紫光卓远,届时银润的控股股东将变更为紫光卓远,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最终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教育部。
  审批程序完成后,学大教育的最终控股股东是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可追溯到教育部。
  收购交易完成之后,学大教育也将有效地在中国国内市场完成借壳上市。但学大教育的借壳上市几乎没有任何风险。
  因为,学大教育的借壳上市与一般性的借壳相比较还有“特殊性”。虽然也是借壳,但与普通的借壳上市相比,壳不用自己找了。
  此次学大教育借壳上市由于是直接被A股上市公司收购,完成以后可直接上市,无缝衔接退市上市,不仅成功率比普通的模式要高,并且效率也远远高于普通模式,还有就是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程序性交易成本等。
  目前,中概股回归A股潮流正在涌动,如何回归?途径模式都在探索,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不过,学大范本带来的一些思考和借鉴是,中概股选择退市的同时在国内借壳重组,重组完成后可以直接在A股上市。
  这或给其他中概股回归A股提供了新思路,未来或被很多拟回归A股的中概股效仿,或成为一个范本。
  总之,学大教育在回乡之路上独辟蹊径,已经引领了中概股回归A股的新潮头。
  谁能够成为中国股市定海神针?||金融界股票||###||日 22:34 最近中国股市的暴跌,应该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政府全力介入救市之前,一个是政府全力介入救市之后。
  至于前期股市暴跌之原因,市场基本上有一个共识,就是政府股市发展战略的政策目标扭曲,由发展股票市场扭曲成了发展股票价格,从而形成了一个无风险的套利市场,利用过高融资杠杆迅速把泡沫吹大,其股市泡沫破灭导致股市暴跌是必然。
  后一个时期是面对中国股市的危机,政府救市介入之后。这个时期股市的暴跌,尤其是7月27日股市的暴跌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面对脆弱的中国股市,由于没有一个权威者成为当前中国股市的定海神针,从而使得股市投资者对市场没有信心,因此,只好的逃出市场,从而使得中国股市再次暴跌。
  也就是说,在政府一次又一次的强力救市之后,但股市仍然是剧烈的震荡及暴跌,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股市投资者对市场没有信心,股市下跌的预期根本上就无法真正扭转。
  这在很大程度上,投资者认为,目前中国没有一名市场熟悉且有威信的人出来发声或安慰市场。
  或中国没有格林斯潘或德拉吉式的人物。格林斯潘曾任美联储主席,在他任职的十几年里,每当市场上的巨大骚动或出现金融危机时,比如2000年美国网络泡沫破灭,他出来安慰市场都会对股市产生定海神针的作用。
  而德拉吉为欧洲央行现任行长,在近几年,欧洲央行面对的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德拉吉的言论对化解当时的危机及稳定市场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对于当前中国股市的危机,尽管开始相关的部委都纷纷表态支持稳定股市的相当政策,甚至于关联性不大的部门也出来表态支持对中国股市预期的稳定。
  中国部委这样多,出台的稳定市场的政策也不少,但是股市的投资者为何就是不太相信呢?
  为何中国股市的信心迟迟无法确立起来,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一个独立的、公信度高的、权威人物或一名强势央行行长来安抚市场,让中国股市投资者定下心来。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要遏制投资者的恐慌以及管理好市场流动性就可能受到严重影响。投资者应该看到这就是为何市场的力量是如此重要。
  因为,这个对股市起到定海神针作用的权威人物,尽管看上去是由政府任命,但是他的任命不是从行政官僚方式来进行,而是由市场化方式来进行。欧美发达国家的情况都是如此。
  如果一家央行行长没有专业化的知识,没有绝对超然性及独立性,及长期在市场中历练出来的市场力,他要坐上这个位子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种威权性的人物并非来自行政上权力授予,而且是来自个人的市场力,并结合所任的职务就形成了市场的威权性。在市场面对危机关头,他出来安慰市场就能够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现在的问题是,对于当前中国十分脆弱、不成熟的股市,谁能够起到定海神针式的作用?
  如果没有这样的权威性人物,中国股市能够真正的稳定吗?如果当前中国股市不能够稳定,如果中国股市的信心不能够真正的确立起来,如果股市下跌的预期得不到真正的扭曲,那么中国股市的下一次暴跌又在什么时候?投资者考虑到了吗?
  还有,面对当前中国股市及金融市场的危机,政府为何不可让一位或几位真正强势、真正专业、真正有能力的人来承担这个责任?
  事实上,中国股市如果没有定海神针式的权威人物出来担当,那么中国股市要走当前的危机及让这个市场得以健康持续发展并非易事。
1234567891011121314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构持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