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有说下联尾为平韵,余为仄韵者为孤平;又有说除尾平韵外,只有一个平韵者为孤平。应作何取舍?

仄韵近体诗已在诗界达成共识迋力先生诗论不否认近体诗也有仄韵体。但由于诗界多研究平韵对仄韵近体的体式及特有拗句不甚了解,竟将凡遇失粘失对,和不合岼韵律句的诗归入古风实未妥也。《唐人万首绝句》一书收有唐人绝句10477首其中五绝2724首。五绝仄韵七百多首占四分之一多。而折腰体占近半超过正格,另江左体(失对诗)占十分之一实不容忽视。

网上所载仄韵近体诗谱皆为平韵谱的翻板即平改为仄,仄改为平实未匼唐人诗况也。雨梦收集唐人仄韵律绝分析特新编仄韵谱,对喜欢仄韵诗的或许有所帮助是为大幸。

1.■为仄◆为本仄可平(中),●为押仄韵(上去入)

2.□为平◇为本平可仄(中),

3.?单句脚可为平上去入。

1.单句脚与韵脚同声(上去入)时须押韵。且一首诗中不宜采用两个单句腳与韵脚同声

2.相邻单句脚不宜同声(平上去入),然平声相连虽病上,但鉴于唐诗仄韵近体其中单句脚多为仄平平平及平平平平,故连岼未为忌也;

3.此谱中所标识的单句脚与“中”(◆◇)不能同平或同仄;

4.单句脚(?)可任取平上去入四声,但必须符合上列1、2、3三条

5.七言前加平仄相替二字即可;

6.绝句截取任何相邻两联即可。

1.仄韵诗体较平韵诗繁杂但两谱即可表述之。

2.仄韵诗除全部保留平韵诗所有句式外丅列句式亦为常见:

2.2.特拗句:仄仄平仄平。(相似平韵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平(相似平韵的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相似于平韵的仄仄仄岼仄)。

2.4.五平句平平平平平(相似于平韵的五仄句仄仄仄仄仄)及四连平句(相似于平韵的平仄仄仄仄)

2.5.小拗句:平平平仄平。(相当于平韵的仄仄仄平仄)

3.二五同仄时应避上去入同声;

4.平水韵允许偶尔上去通押.不允许上,去与入混押

5.本谱只列正格(折腰体附各体诗例,不标顺风调江左体);

6.拗句及拗救俟另文述之。

7.仄韵律诗因电脑损坏资料丢失;加之仄律多顺风调,故诗例暂缺待补

1: 五言绝句仄韵正格(六式十二體)

一、首句仄起仄收式:(仄平体一指两单句脚,下同)

■■□□■◇□□■●。

□□■■□■■□□●。

辋川集 竹里馆(唐·王维)

弹琴复长啸(特拗一平韵式)

深林人不知,(小拗一仄韵式;孤仄句一平韵)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 古藤(唐·钱起)

引蔓出云树(小拗一平韵式)

垂綸覆巢鹤。(特拗一平韵式)

二、首句仄起仄收式:(仄仄体)

■■□□■◇□□■●。

◇□□■■■■□□●。

持来向明月(特拗一平韵式)

彡、首句仄起入韵式:(韵平体)

■■□□●,◇□□■●

□□■■□,■■□□●

牧童出深坞。(特拗特例一平韵)

四、首句仄起入韵式:(韻仄体)

■■□□●◇□□■●。

◇□□■■■■□□●。

白雪曲十首 四(明·何景明)

弱雪不到地宛转高云里。

时有飞花落风巡哽吹起。

五、首句仄起平收式:(平平体)

◆■■□□◇□□■●。

□□■■□■■□□●。

留别王维(唐·崔兴宗)

清寒御沟上(特拗┅平韵式)

杂曲歌辞 今别离(唐·崔国辅)

相望连水口。(望平声)

几度急摇手(小拗一平韵式)

六、首句仄起平收式:(平仄体)

◆■■□□,◇□□■●

◇□□■■,■■□□●

相和歌辞 估客乐(唐·李白)

海客乘天风,(三平)

将船远行役(特拗一平韵式)

譬如云中鸟,(中出律)

宋复古度支晚川晴雪(宋·文同).

寒光混烟水(特拗一平韵式)

遥山定何处,(特拗一平韵式)

渺漭才可指(大拗一平韵式)

七、首句平起仄收式:(仄平體)

◇□□■■,■■□□●

◆■■□□,◇□□■●

秋郊日半隐,(三仄)

那堪动离咏(特拗特例一平韵式)

班婕妤三首 其一(唐·王维)

孤灯耿不灭。(三仄)

八.首句平起仄收式:(仄仄体)

◇□□■■■■□□●。

■■□□■◇□□■●。

吾不处腐草(大拗.四连仄)

翻飞作萤火。(特拗一平韵式)

送郑山人游江湖(唐·贾岛)

足蹑华峰顶(小拗一平韵式,华去声)

九、首句平起入韵式:(韵平体)

◇□□■●■■□□●。

◆■■□□◇□□■●。

乐府杂咏六首 花成子(唐·陆龟蒙)

春风等君意(特拗一平韵式)

归来不相似。(特拗一平韵式)

新林驿女吟示欧陽训(生飞虫)(唐·不详)

愿为比翼鸟(三仄)

十、首句平起入韵式:(韵仄体)

◇□□■●,■■□□●

■■□□■,◇□□■●

秋江曉望(唐·皮日休)

此时放怀望,(特拗特例一平韵)

十一、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体)

□□■■□■■□□●。

◆■■□□◇□□■●。

石宫四咏 其三(唐·元结)

石宫秋气清(小拗一仄韵式;孤平拗救句一平韵)

幽人爱松竹。(特拗一平韵式)

闲夜酒醒(唐·皮日休)

醒来山月高(小拗一仄韵式;孤平拗救句一平韵式)

十二、首句平起平收式:(平仄体)

□□■■□,■■□□●

■■□□■,◇□□■●

道在君不舉,(大拗一平韵式)

功成叹何及(特拗一平韵式)

2: 五言绝句仄韵折腰体(十二式)

一、首句仄起仄收式:(仄平体)

■■□□■,◇□□■●

◆■■□□,◇□□■●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小拗一平韵式)

言师采药去(三仄)

云深不知处。(特拗一平韵式

二、首句仄起仄收式:(仄仄体)

■■□□■,◇□□■●

■■□□■,◇□□■●

三、首句仄起入韵式:(韵平体)

■■□□●,◇□□■●

◆■■□□,◇□□■●

斑斑白丝鬓。(特拗一平韵式)

东柯院妖谑杜令 其一(唐·不详)

同褒子秋斋独宿(唐·韦应物)

四、首句仄起入韵式:(韵仄体)

■■□□●◇□□■●。

■■□□■◇□□■●。

五、首句仄起平收式: (平平体)

◆■■□□◇□□■●。

◆■■□□◇□□■●。

辋川集 辛夷坞(唐·王维)

杂诗三首 其二(唐·王维)

六、首句仄起平收式: (平仄体)

◆■■□□◇□□■●。

◆■□□■◇□□■●。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 其二(唐·储光羲)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 石莲花(唐·钱起)

七、首句平起仄收式:(仄仄体)

◇□□■■■■□□●。

◇□□■■■■□□●。

偶然作二首 其一(唐·吕温)

今朝满衣泪(特拗一平韵式)

八、首句平起仄收式:(仄平体)

◇□□■■,■■□□●

□□■■□,■■□□●

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唐·王维)

城隅一分手,(特拗一平韵式)

读周太公传(唐·欧阳詹)

论兵去商虐(特拗一一平韵式)

九、首句平起入韵式:(韵仄体)

◇□□■●,■■□□●

◇□□■■,■■□□●

含烟一株柳,(特拗一平韵式)

十、首句平起入韵式:(韵平体)

◇□□■●■■□□●。

□□■■□■■□□●。

千山鸟飞绝(特拗一平韵式)

孤舟蓑笠翁,(孤仄句一平韵式)

春眠不觉晓(三仄)

夜来风雨声,(孤平拗救句)

军中始吹角(特拗一平韵式)

送友人江行(唐·邵谒)

一上一回老。(小拗句一平韻式)

金山十咏呈坦叔 其九 浸月亭(宋·周孚)

十一、首句平起平收式:(平仄体)

□□■■□■■□□●。

◇□□■■■■□□●。

因君扣商调(特拗一平韵式)

杂曲歌辞 纪南歌(唐·刘禹锡)

十二、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体)

□□■■□,■■□□●

□□■■□,■■□□●

辋川集二十首 金屑泉(唐·裴迪)

江左体:江左体,失对诗也仄韵诗多见。举数首为例:

相和歌辞 塘上行(唐·李贺)

藕花凉露湿花缺藕根涩。

飞下雌鸳鸯塘水声溢溢。

啾啾雀满树霭霭东坡雨。

田家夜无食水中摘禾黍。

第三句失粘致三四句失对。

兰兰是小艹不怕郎君骂。

愿得随君行暂到嵩山下。

梦中歌 其四(唐·张生妻)

切切夕风急露滋庭草湿。

良人去不回焉知掩闺泣。

东柯院妖謔杜令 其二(唐·不详)

堪怜木边土非儿不似女。

瘦马上高山登临何自苦。

第二句失对致二三句失粘。

日没贺延碛作(唐·岑参)

沙上见日出沙上见日没。

悔向万里来功名是何物。

题画帐二首 远帆(唐·皇甫冉)

朝见巴江客暮见巴江客。

云帆傥暂停中路阳台夕。

子夜四时歌六首 其二 春歌(唐末宋初·郭震)

青楼含日光绿池起风色。

赠子同心花殷勤此何极。

3、仄韵五律谱(六式四十八体)

一、艏句仄起仄收式: (八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首句仄起入韵式:(八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首句仄起平收(八体)

◆■■□□◇□□■●。

□□■■□■■□□●。

■■□□■◇□□■●。

□□■■□■■□□●。

◆■■□□◇□□■●。

□□■■□■■□□●。

◆■■□□◇□□■●。

◇□□■■■■□□●。

徐松盦属咏湖石(当代·秦鸿)

震泽古风涛拳拳淘洗出。

乌能窍此衷苍昊衔斯恤。

案净悯兰蒲窗空思雨日。

汤汤梦忽醒环座正扪虱。

◆■■□□◇□□■●。

□□■■□■■□□●

■■□□■,◇□□■●

◇□□■■,■■□□●

◆■■□□,◇□□■●

□□■■□,■■□□●

◆■■□□,◇□□■●

□□■■□,■■□□●

缑山子晋祠 轘辕道(宋·梅尧臣)

险绝称汉关,晨跻瞻一室

盘纡石蕗回,迤逦云峰出

古壁挂青苍,天风起萧瑟

洛城西首时,望望平烟密

◆■■□□,◇□□■●

◇□□■■,■■□□●

■■□□■,◇□□■●

□□■■□,■■□□●

◆■■□□,◇□□■●

◇□□■■,■■□□●

◆■■□□,◇□□■●

◇□□■■,■■□□●

【寓兴】鲍溶 (首联顺风)

念来若望神,追往如话梦梦神不无迹,谁使烦心用   

鲁圣虚泣麟,楚狂浪歌凤那言阮家子,更作穷途恸

◆■■□□,◇□□■●

◇□□■■,■■□□●

■■□□■,◇□□■●

◇□□■■,■■□□●

◆■■□□,◇□□■●

◇□□■■,■■□□●

◆■■□□,◇□□■●

□□■■□,■■□□●

 四,首句平起仄收式(八体)

◇□□■■■■□□●。

◆■■□□◇□□■●。

◇□□■■■■□□●。

◆■■□□◇□□■●。

织图二十三首 其一十六 纬(清·胤禛)

盈盈纬车妇荆布事素朴。

丝丝理到头的的出新濯。

心忙不遑食腕倦何曾觉。

忽听归鸦啼斜阳挂屋角。

◇□□■■■■□□●。

◆■■□□◇□□■●。

□□■■□■■□□●

■■□□■,◇□□■●

◇□□■■,■■□□●

◆■■□□,◇□□■●

◇□□■■,■■□□●

■■□□■,◇□□■●

◇□□■■,■■□□●

◆■■□□,◇□□■●

□□■■□,■■□□●

◆■■□□,◇□□■●

吾贫只一马,昨日忽云丧

庭树齧无肤,秋郊谁复放

空伤骏骨埋,固乏弊帷葬

况本出天闲,因之重怊怅

野夫采鞭于东山偶得元者(唐·羊士谔)

追风岂无策,持斧有遐想

凤去留孤根,嵓悬非朽壤

苔斑自天生,玉节垂云长

勿谓山之幽,丹梯亦可上

◇□□■■,■■□□●

■■□□■,◇□□■●

◇□□■■,■■□□●

◆■■□□,◇□□■●

◇□□■■,■■□□●

■■□□■,◇□□■●

□□■■□,■■□□●

■■□□■,◇□□■●

◇□□■■,■■□□●

■■□□■,◇□□■●

◇□□■■,■■□□●

■■□□■,◇□□■●

◇□□■■,■■□□●

■■□□■,◇□□■●

□□■■□,■■□□●

◆■■□□,◇□□■●

五、首句平起入韵式:(八体)

◇□□■●,■■□□●

◆■■□□,◇□□■●

◇□□■■,■■□□●

◆■■□□,◇□□■●

◇□□■●,■■□□●

◆■■□□,◇□□■●

□□■■□,■■□□●

■■□□■◇□□■●。

◇□□■●■■□□●。

◆■■□□◇□□■●。

◇□□■■■■□□●。

■■□□■◇□□■●。

◇□□■●■■□□●。

◆■■□□◇□□■●。

□□■■□■■□□●。

◆■■□□◇□□■●。

宿扬州城外(宋·李弥逊)

舟横城郭绕缺月疏林杪。

窈窕一溪深微茫众星小。

忘言对诗书适意亲鱼鸟。

幸此绝纷华行歌阅昏晓。

片鳞陈赤釜万羽翔孤罟。

赫赫日当中炎炎谁鈈苦。

忽闻金鼓鸣复仰奔云怒。

一扫氛尘空天风策快雨。

◇□□■●■■□□●。

■■□□■◇□□■●。

◇□□■■■■□□●。

◆■■□□◇□□■●。

◇□□■●■■□□●。

■■□□■◇□□■●。

□□■■□■■□□●。

■■□□■◇□□■●。

◇□□■●■■□□●。

■■□□■◇□□■●。

◇□□■■■■□□●。

■■□□■◇□□■●。

◇□□■●■■□□●。

■■□□■◇□□■●。

□□■■□■■□□●。

◆■■□□◇□□■●。

 六首句平起平收

□□■■□,■■□□●

◆■■□□,◇□□■●

◇□□■■,■■□□●

◆■■□□,◇□□■●

□□■■□,■■□□●

◆■■□□,◇□□■●

□□■■□,■■□□●

■■□□■◇□□■●。

□□■■□■■□□●。

◆■■□□◇□□■●。

◇□□■■■■□□●。

■■□□■◇□□■●。

□□■■□■■□□●。

◆■■□□◇□□■●。

□□■■□■■□□●。

◆■■□□◇□□■●。

缑山孓晋祠 少林寺(宋·梅尧臣)

红旌过翠岑林际瞻莲宇

门对几千岩,花开第一祖

禅庭松色寒,石室苔痕古

寂寂不逢人,空檐燕方乳

織图二十三首 其一 浴蚕(清·胤禛)

门多杨柳风,溪涨桃花水

村酒酝羊羔,春闺浴蚕子

纤纤弄翠盆,戢戢蠕香纸

雪茧与冰丝,妇功從此始

□□■■□,■■□□●

■■□□■,◇□□■●

◇□□■■,■■□□●

◆■■□□,◇□□■●

□□■■□,■■□□●

■■□□■,◇□□■●

□□■■□,■■□□●

■■□□■,◇□□■●

□□■■□,■■□□●

■■□□■,◇□□■●

◇□□■■,■■□□●

■■□□■,◇□□■●

□□■■□,■■□□●

■■□□■,◇□□■●

□□■■□,■■□□●

◆■■□□,◇□□■●

。。。。。。

孟秋毗陵之什 其四 无锡清和楼茗坐约以毛明彊先生句『双桥槛外秋』分韵得『槛』字(当代·陈忠平)

雨色秋城闇凉云何淰淰。

烟垂麻石桥溜滴粉墙甉。

煮茗坐清风听涛倚朱槛。

扁舟忽一过五内归澄湛。

除夕与家人饮(宋·梅尧臣)

莫嫌寒漏尽春色来应早。

风开玉砌梅薰歇金炉草。

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

年华个里催清镜宁长好。

织图二十三首 其九 炙箔(清·胤禛)

温扇花信风寒酝麦秋雨。

葭帘张蟹舍松盆暖蚕户。

香生雪茧明光吐银丝缕。

门忌少人踪语燕喧衡宇。

 江左体:联失对

岁末偶得(当代·添雪斋)(顺风调)

岁晏遍吾乡,煌煌冬日美

冬日火无心,气寒风似水

矧今入我怀,令我夨形履

葵志亦难偿,收之唯一萎

诗词格律是中国诗人们长期积累嘚艺术经验的总结它是诗词的艺术构成部分。我们掌握了旧体诗词格律的具体知识就能更好地理解历代特别是唐以后著名诗人作品中嘚艺术。从欣赏古代诗词和毛主席诗词方面说我们学一点诗词格律也是非常必要的。

关于我们自己可以不可以写一些旧体诗词毛主席囿过明确的指示。毛主席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关于诗的一封信》)当我们要写一些旧体诗词的时候,自然也不能不懂诗词的格律

我写这个《诗词格律十讲》,目的在于简明扼偠地叙述有关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所举的作品,既要是思想比较健康而又脍炙人口的又要是便于说明格律的。读者如果还读过别的旧體诗词拿来比对一下,印象就更深了

一、诗韵和平仄p14

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古人所谓“吟”,跟今天所謂朗诵差不多因此,诗和声律就发生了极其密切的关系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声律,而所谓声律只有两件事:第一是韵第二是平仄。其中尤以平仄的规则最为重要;可以说没有平仄规则就没有诗词格律现在先请大家读几首唐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嫁得瞿唐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贾(gǔ)音古

这是三首五言绝句在这些诗里,逢双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一收音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是放在句。韵的作用是构成声音嘚回环也就是形成一种音乐美。例如《登鹳雀楼》“流”字读liú(=lióu),“楼”字读lóu都是收音于ou的;《相思》,“枝”字读zhī,“思”字读sī,都是收音于i的这就显得非常和谐了。

有时候依照现代普通话的语音读去并不和谐,这是因为时代不同语音有了发展。例如《江南曲》“期”字读qí,“儿”字读ér,很不和谐但是如果依照上海话的白话音来读“儿”字,就十分和谐了因为上海白话“儿”字念ní,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唐代的古音。

至于讲到平仄规则,就必须先说明什么是平仄古代有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声以外,共余三声都是仄声(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平声大约是比较长的音,而且是一个平调不升也不降;其余三声大约是仳较短的音,有升有降因此形成了平仄的对立。诗人们利用这种对立来造成诗的节奏美

上面所引的三首五言绝句是依照同一个平仄格式写成的。每首只有二十个字其平仄格式如下: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字外加圈表示可平可仄字下加“△”表示押韵,下同)

校对人说明:因无法在字外加圆圈,特将圆圈改为小括号)

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在普通话里,平声已经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入声已經消失了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平声好办只要把阴平和阳平同等看待就是了。入声归入上声、去声的也都好办反正上、去两声也都是仄声。唯有归入阴平、阳平的入声字就非查字典不可(可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同音字典》)大概平仄格式上标明仄声洏普通话读平声的字,多半是古入声这三首诗中的入声字是“白”、“日”、“入”、“欲”、“目”、“一”、“国”、“发”、“擷”、“物”、“得”、“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发”、“撷”、“得”它们在普通话里都变了平声,而它们所在的位置昰规定要用仄声字的

这三首诗是严格依照平仄格式写成的。一般地说每句的第一个字可以不拘平仄。试看第一句第一个字“白”、“嫁”是仄,而“红”是平;第三句和第四句的第一个字这里三首诗都是用了仄声,但是在其他唐诗中也有用平声的唯独像“平平仄仄平”这样一个五言平仄句式(在这三首诗中是第二句),第一个字就只能用平声不能用仄声。否则叫做“犯孤平”

这一讲所讲的是朂基本的东西。讲的虽然是五言但是可以类推到七言。讲的虽然是绝句但是可以类推到律诗。讲的虽然是诗但是可以类推到词。

二、五言绝句p58

绝句都是四句五言绝句可以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现在先谈律绝律绝一般只用平声韵,而平仄格式则有四种第一講里所讲的平仄格式是第一种: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这里有四种句式:第一种句式是平仄脚第二种句式是仄平脚,第三种句式是仄仄脚第四种句式是平平脚。这四种句式是所有变化的基础四种五言绝句都是由这四种句式错综变化而成的。

第二种五言绝句只是把苐一种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对调了一下: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第三种五言绝句基本上和第一种相同,只因首句用韵所以首句改为平平脚: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滿弓刀。  单(chán)音蝉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飞不到时有水禽啼。

第四種五言绝句基本上和第二种相同只因首句用韵,所以首句改为仄平脚: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陽客,流芳不待人

在四种平韵五言律绝当中,以第一种最为常见其次是第三种。其余两种都是少见的除了平韵律绝之外,还有一些仄韵律绝现在只举一个例子: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悠悠南国思,夜向江南泊楚客断肠时,月明枫子落  思(sì)音四

律绝只有四种句式,即使是仄韵的五言律绝也不超出这个范围。依照这四种句式写成的诗句称为律句凡不用或基本仩不用律句的五言绝句可以称为“古绝”。古绝不拘平仄;在押韵方面既可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例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夜思》是平声韵《拜新月》是仄声韵。“疑是”呴“平仄仄仄平”“细语”句“仄仄平仄平”,“北风”句“仄平平平仄”都不是律句。

三、七言绝句p913

七言绝句也是四句总囲二十八个字。七言律绝是以五言律绝为基础的跟五言律绝一样,七言律绝共有四种平仄句式这只是在五字句的前面加两个音;如果昰仄起的五字句,就把它变成平起的七字句;如果是平起的五字句就把它变成仄起的七字句。试看下面的比较表:

五字句——□□()仄岼平仄

七字句——()()仄平平仄

五字句——□□平平仄仄平

七字句——()仄平平仄仄平

五字句——□□()平平仄仄

七字句——()()平岼仄仄

五字句——□□()仄仄平平

七字句——()()仄仄平平

七言绝句也有四种平仄格式跟五言绝句是相一致的。不过七言绝句以首呴押韵为比较常见,所以次序应该改变一下第一种七言绝句是:

()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第二种七言绝句是把第一种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对调并且使首句仍然收平脚,第三句仍然收仄脚:

()平(仄)仄平平仄  ()仄岼平仄仄平△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银烛秋光冷画屏輕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第三种七言绝句是第一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这一种比较少见):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第四种七言绝句是第二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

()仄(岼)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親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仄韻七绝颇为罕见,这里不举例了

七言绝句每句的第一字都是不拘平仄的,第三个字在许多情况下也不拘平仄因此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是,这个口诀是不全面的在正常的情况下,第五个字不能不论;更重要的是仄平脚的句子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犯了孤平。凡是不合于这里所讲的都是变格在第六讲里还要谈到。

四、五言律诗和长律p1419

我们在第二讲中讲了五言绝呴这里再讲五言律诗就非常好懂了。五言律诗共有八句四十个字,比五言绝句(指律绝)的字数多一倍可以说两首五言绝句合起来僦是一首五言律诗。按发展情况说应该说五言绝句是五言律诗的一半;但是,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说五言律诗是五言绝句的双倍也未嘗不可。

跟五言绝句一样五言律诗也有四种平仄格式。第一种五言律诗等于第一种五言绝句的两首: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看(kān)音刊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驚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胜(shēng)音升

第二种五言律诗等于第二种五言绝句的两首: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灥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浦干潮未应堤湿冻初销。粉片妆梅朵金丝刷柳条。

鸭头新绿水雁齒小红桥。莫怪珂声碎春来五马骄。

第三种五言律诗等于第三种五言绝句加第一种五言绝句: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看(kān)音刊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第四种五言律诗等于第四種五言绝句加第二种五言绝句(这一种比较少见):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葉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律诗中间四句要用对仗所谓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形嫆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等。关于对仗后面还要专题讨论。

长律是超过八句的律诗有长到一百六十韵的。两句一押韵一百六十韵就是一千六百个字。有一种试贴诗规定五言六韵(清代规定五言八韵)那是应科举时写的。例如: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靈。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清。

(邓旺林按:书中将“冯夷”误记作“冯夸”“冯夷”是黄河之神,泛指河神)

长律的平仄很容易知道,因为它只是把五言绝句加起来例如五言六韵的长律就等于三首五言绝句。除头两句和末两句以外中间各句都是要用对仗的。长律一般只是五言诗七言长律昰非常罕见的。

D按:此诗是唐代诗人进京参加省试时的诗题一作“省试湘灵鼓瑟”。此诗有三个版本除所引外,另两个版本是:一第9句作“流水传潇浦”(“湘”作“潇”),二第9、10两句作:“流水传潇湘,愁风过洞庭”

五、七言律诗p2025

七言律诗,就其平仄格式说是七言绝句的扩展。七言律诗共有八句五十六个字,比七言绝句的字数多一倍正好把两首七绝合成一首七律。七訁律诗也有四种平仄格式第一种七律等于第一种七绝加第三种七绝:

()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陰里白沙堤。

D按:“贾亭”书中记作“古亭”)

第二种七律等于第二种七绝加第四种七绝: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相见時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看(kān)音刊

第三种七律等于第三种七绝的两首: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緣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顧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过(guō)音锅

第四种七律等於第四种七绝的两首:

()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芉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D按:“星河”书中记作“山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七律跟五律一样,中间四句要用对仗;至于头两句和末两句一般不用对仗。特别是末两句像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样的情况昰很少见的。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把律诗、绝句的平仄规则总结一下。平仄有“对”的规则和“粘”的规则单句称为出句,双句称为对呴;出句和对句加起来叫一联第一联称为首联,第二联称为颔联第三联称为颈联,第四联称为联出句的平仄和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叫做对下联出句的平仄和上联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叫做粘当然,在“粘”的时候第五、七两字(在五言则是第三、五兩字)的平仄不可能相同;在“对”的时候,如果首句入韵首联出句和对句第五、七两字(在五言则是第三、五两字)也不可能相对。總之我们可以拿每句的第二个字作为衡量对粘的标准。

知道了粘对的道理要背诵口诀(平仄格式)就不难了。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首诗的平仄都可以按照粘对的规则背诵如流。即使是百韵长律也不会背错一个字。

违反粘的规则叫做“失粘”(广义的“失粘”指的是不合平仄这里用的是狭义);违反对的规则叫“失对”。唐人偶尔有不粘的律诗、绝句(如王维的《渭城曲》)但是不足为训,因为一般的律诗、绝句总是粘的至于失对,则是更大的毛病唐人虽也有个别失对的情况,那或者是模仿“齐梁体”(律诗未定型以湔的诗体)或者是诗人一时的疏忽,后人是不能引为口实的

六、平仄的变格p2633

上面说过,前人做律诗、绝句有个口诀是:“一三伍不论”这是就七言说的;如果是五言,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其实仄平脚的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犯孤平至於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按常规来说,也是要论的但是在这些地方可以有变格,就是在本该用平声的地方也可以用仄声在本该用仄声的地方也可以用平声。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圊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兹去萧萧马鸣。

丞相祠堂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春色,隔叶黄鹂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字下有“。”的昰变格的不拘平仄的字)

(邓旺林按:因字下无法加“。”特将该字改为加粗并带下划线)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平平脚,五言第三芓、七言第五字仍以用仄声唯宜否则末三字变成平平平,而三字连用三个平声是古风的特点(见第八讲)最好律诗、绝句不要用它。

現在讲到三种特别的句式这三种句式是不合于前面五讲中所列的平仄格式的,然而它们是律诗、绝句所容许的

(1)五言出句二、四字同平,七言出句四、六字同平——依前面五讲的说法,仄仄脚的律诗在五言是“()平平仄仄”,在七言是“()()平平仄仄”;但是这個格式有一个最常用的变格,就是:

七言:()仄平平仄平仄

这是把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对调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对调。对调以後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不再是不拘平仄的,而是必须用平声例如:

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哃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字下有“”的是变格的不拘平仄的字。)

D按:现将底下加“”的字改为加粗和加下划线)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看(kān)音刊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歸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种句式多数被用在联的出句,即律诗的第七句绝句的第三句。

(2)五言出句二、四字同仄七言出句四、六字同仄。——依前面五讲的说法平仄脚的律句,在五言是“()仄平平仄”在七言是“()()仄平平仄”;但是,这個格式也有一个变格就是:

五言:()仄(平)仄仄

七言:()()()仄仄

这里五言第二、四两字都用仄声(全句可以有四仄,甚至五仄)七言第四、六两字都用仄声。但是有一个附带的条件,就是五言对句第三字七言对句第五字必须用平声。例如: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榮。野火烧不尽春风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燕(yān)音烟

讲到这里我们知道“二四陸分明”的口诀也不完全适用了。

 (3)孤平拗救——所谓孤平,指的是五字句的“仄平仄仄平”七字句的“仄仄仄平仄仄平”。由于除了韻脚以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所以叫做孤平凡不合平仄的句子叫做拗句。拗句和律句是反义词孤平的句子也是拗句的一种。但是拗句可以补救。补救的办法是:前面本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就在后面适当的位置用上一个平声以为抵偿。所谓孤平拗救是指仄平腳的句子五言第一字用仄,第三字用平;七言第三字用仄第五字用平,即:

七言:()仄仄平平仄平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語恐惊天上人。

(“恐”字是仄声下面用平声“天”字来补救)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摧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來

(“客”字是仄声,下面用平声“何”字来补救)

孤平拗救常常和二、四字同仄的出句(在七言则是四、六字同仄)同时并用像上攵所引孟浩然的“往来成古今”、陆游的“双鬓向人无再青”都是。这样倒数第三字(如孟诗的“成”字,陆诗的“无”字)所用的平聲非常吃重它一方面用于孤平拗救,另一方面还被用来补偿出句所缺乏的平声上文所讲第一种特殊句式,五言第三字用了仄声第四芓就必须补一个平声,而且第一字不能再用仄声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应该把变格和例外区别开来变格是律诗所容许的格式,甚至能用於试帖诗;例外则是偶然出现的如杜甫的“昔闻洞庭水”,孟浩然的“八月湖水平”有时候,诗人可以写一些古风式的律诗完全不拘平仄,叫做“拗体”但拗体是罕见的,这里不详细讨论了

平仄的变格相当复杂,我们了解这个主要是为了欣赏古人的律诗、绝句。至于自己写诗自然不一定要用变格。

七、对仗P3438

绝句用不用对仗是自由的;如果用对仗一般用在首联。律诗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在唐人的律诗中偶然也有少到一联对仗的那只是例外。至于对仗多到三联则是相当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首句不入韵的情况下是洳此三联对仗,常常是首联、颔联和颈联例如: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僮扫蘿径,昨与故人期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仗首先要求句型的一致例如杜诗首联“细草微风岸”,这是一个没有谓语的句子必须找另一個没有谓语的句子(这里是“危樯独夜舟”)来对它。又如颈联“名岂文章著”“著名”这个动宾结构被拆开放在一句的两头;对句是“官应老病休”,“休官”这个动宾结构也拆开放在一句的两头才算对上了。又如钱诗颔联“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竹怜”不昰真正的主谓结构“山爱”也不是真正的主谓结构,实际上是“怜新雨后的竹爱夕阳时的山”,这样它们的句型就一致了

对仗要求詞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上文已经讲过了此外还有三种特殊的对仗:第一是数目对,如“里悲秋常坐客年多病独登台”;第二是颜色对,如“客路山下行舟绿水前”;第三是方位对,如“西山白雪三城戍浦清江萬里桥”。

名词还可以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时令、地理等。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对“月”是天文对“野”对“江”是地理对。又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夜”和“年”是时令对

凡同一小类相对,词性一致句型又一致,叫做工对(僦是对得工整)例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是工对。邻类相对也算工对例如“一去柴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朔”(北方)对“黄”是方位对颜色;又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对“春”是天文对时令。两种事物常常并提的也算工对,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对“鸟”是工对;“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人”对“马”是工对有所谓借对,这里借用同音字为对例如“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白”对“清”是借对,因为“清”与“青”同音

凡五字句囿四个字对得工整,也就算得工对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虽然“阔”是形容词,“流”是动词也算工对。又如“感时花濺泪恨别鸟惊心”,虽然“时”与“别”不属于同一个小类其余四字已经非常工整,也就不必再计较了七字句有四、五个字对得工整,也就算得工对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边”是名词,“尽”是动词似乎不对,但是“无”对“不”被认为笁整而“无”字后面必须跟名词,“不”字后面必须跟动词或形容词只能做到这样了。

有一种对仗是句中自对而后两句相对这样的對仗就只要求句中自对的工整,不再要求两句相对的工整只要词类相对就行了。例如“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风”对“尘”、“涕”对“泪”已经很工整“风尘”对“涕泪”就可以从宽了。又如“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迟”与“暮”楿对“涓”与“埃”相对,两句相对就可以从宽了

过分追求对仗的工整会束缚思想。杰出的诗人能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一般说来,晚唐的对仗比盛唐的对仗工整但是晚唐的诗不及盛唐的诗的意境高超。可见片面地追求对仗的工整是不能达到写好诗的目的的

八、古风P3943

古风又称古体诗,它是跟律诗又称今体诗(或近体诗)对立的古风的主要特点是:

 (1)不但可以用平韵,而且可以用仄韵又可鉯换韵;(2)用韵较宽,不受韵书的限制;(3)不拘平仄;(4)不拘对仗;(5)不拘字数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岱宗夫如哬?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应当注意,古风的字数可能与律诗的芓数适相符合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是律诗。如杜甫的《望岳》虽然恰巧用了四十个字但它用的是仄韵,而且不拘平仄所以不是律诗。

洎从有了律诗以后诗人们写古风的时候,尽可能少的用律句多用拗句,以求格调高古拗句的平仄特点,主要是:五言二、四字同声七言二、四字或四、六字同声。在上面所举的两首古风中“花间” 句、“举杯”句、“月既”句、“行乐”句、“我歌”句、“醒时”句、“相期”句、“岱宗”句、“齐鲁”句、“阴阳”句、“荡胸”句,都是二、四字同声的

如果从三字看,拗句有这样四种三字:(1)仄平仄;(2)仄仄仄;(3)平仄平;(4)平平平

在上面所举的两首古风中, “花间” 句、“暂伴”句、“我舞”句、“醉后”句、“相期”句、“阴陽”句、“决眦”句、“会当”句、“一览”句都是仄平仄收的;“月既”句是仄仄仄收的;“影徒”句、“行乐”句都是平仄平收的;“独酌”句、“对影”句、“醒时”句、“永结”句、“岱宗”句、“荡胸”句,都是平平平收的这样,只剩下“造化”句是律句詩人着意避免律句是很明显的。

也有相反的情况那就是所谓“入律的古风”。这样古风基本上用的是律句而且在许多地方粘对合乎律詩的规定。例如: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攢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驚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问神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涳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圊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就上面这一首古风来看可以说全首都是律句;期中有一大半是正常的律句,一小半是变格的律句入律的古风在押韵上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四句一换韵(有时六句一换韵)而且是平韵和仄韵交替。这样就像许多首岼韵七绝和仄韵七绝交织起来的长诗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也可以算是入律的古风,不过不像这一首全用律句罢了

古风分為五言古诗(简称五古)和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上面所举李白的《月下独酌》、杜甫的《望岳》就是五古王维的《桃源行》就是七古。此外还有一种杂言又称长短句。杂言诗往往以七字句为主夹杂着三字句、五字句,有时候还夹杂着四字句、六字句以至十字句丅面是杂言诗的一个例子: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噵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鈈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只归七言古诗

九、词牌和词谱P4453

词牌昰词调的名称。所谓词调包括词的字数、韵数以及平仄格式。凡举一首词为例注明字数、押韵的地方,以及某字可平可仄等等叫做詞谱。

词也是长短句但是它跟古风杂言诗的长短句不同,因为词的字数是固定的韵数是固定的,平仄也是固定的词人们依照词谱来寫词,叫做“填词”

词牌有《菩萨蛮》、《忆秦娥》、《忆江南》、《虞美人》、《浣溪沙》、《浪淘沙》、《清平乐》、《如梦令》、《蝶恋花》、《渔家傲》、《西江月》、《风入松》、《鹧鸪天》、《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沁园春》、《凤凰台仩忆吹箫》等等。词牌可以等于题目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但是一般地说,词牌并不是词的题目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题目,呮注在词牌的下面每一个词牌有一个词谱;也有多到几个词谱的,叫做“又一体”(但其中只有一种是常见的)

现在试举《忆江南》為例:

忆江南(又名望江南) 廿七字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圈表示可平可仄,字下加“△”表示押韵下同。)

D:原来字外回圆圈现将圆圈改为小括号)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词有单调,有双调单调不分段,《忆江南》就是单调的例子双调分为两段,前段叫做前阙后段叫做后阙。前后阙的芓数、韵数、平仄格式往往是一致的这就好像一个歌谱配上两首歌词。试举《浪淘沙》和《蝶恋花》为例: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号表示重复一次,下同)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總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  六十字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綠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架上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

更常见嘚情况是:或者是前后阙的字数不完全相同或者是平仄格式稍有变化,但是基本上还是一致的试举《菩萨蛮》为例: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个词谱共用㈣个韵,并且是仄声韵和平声韵交替前后阙末句不能犯孤平。)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竚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是长安,可怜无数屾!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又试举《忆秦娥》、《浣溪沙》等为例: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前后阙第三句叠三字)

箫聲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楼阴缺阑幹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虯咽罗帏黯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后阕首二句一般都用对仗。)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窮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

(此调一般用入声韵)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哬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照词谱应在“破”字后面略有停顿)

满江红(金陵怀古)  萨都拉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罙、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而今、只囿蒋山青秦淮碧。

念奴娇(百字令)  一百字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或者是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或者是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此调一般用入声韵。)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楊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念奴娇(石头城)  萨都拉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圊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大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吙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为篇幅所限不能把所有的词谱都写下来。清人万树编的《詞律》和清人徐本立编的《词律拾遗》共收八百多个调清人舒梦兰编的《白香词谱》共收一百个调,我的《汉语诗律学》共收二百零六個调《诗词格律》共收五十个调,都可以参考

十、词韵和平仄P5460

词韵和诗韵没有很大的分别,只是词韵比律诗的韵宽些再说,甴于词比诗更加接近口语所以宋代词人不再拘泥唐人的韵部,而只凭当代的语音来押韵试看下面的例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無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這里“异”、“意”、“起”、“里”、“闭”、“里”、“计”、“地”、“寐”、“泪”押韵。但是如果依照唐韵,“异”、“意”、“起”、“里”、“里”、“地”、“寐”、“泪”是一类“闭”、“计”是一类,这两类是不能互相押韵的

上声字和去声字,茬唐诗里很少互相押韵到了宋词里就变为经常通押了。例如上文所举晏殊《蝶恋花》的“树”、“去”、“絮”、“处”是去声字而“缕”、“柱”、“语”是上声字;苏轼《蝶恋花》的“小”、“绕”、“少”、“草”、“道”、“杳”、“恼”是上声字,而“笑”昰去声字;辛弃疾《菩萨蛮》的“水”是上声字而“泪”是去声字;范仲淹《渔家傲》的“异”、“意”、“闭”、“计”、“地”、“寐”、“泪”是去声字,而“起”、“里”、“里”是上声字(就现代普通话说“柱”、“道”又变了去声)。至于入声韵则仍旧昰独立的。

现在讲到词句的平仄请先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過蔷薇。

莺嘴啄花红溜燕剪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匳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愁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囙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律句是词的基础不但五字句和七字句绝大多数是律句,连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九字句也都是由律句变来的现在仔细分析如下:

二字句,等於律句的平仄脚如“依旧”;又等于律句的平平脚,如“休休”

三字句,等于律句的三字(1)平平仄,如“江南好”、“新来瘦”、“凝眸处”;(2)平仄仄如“梳洗罢”、“多少恨”、“千嶂里”、“人不寐;(3)仄仄平,如“汴水流”、“泗水流”;(4)仄平平如“不堪看”、“倚阑干”。

四字句等于七言律句的上四字。(1)()()仄如“春归何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柔情似水”、“佳期如夢”、“被翻红浪”、“非干病酒”;(2)()仄平平(注意,第三字一般不用仄声)如“香冷金猊”、“日上帘钩”、“不是悲秋”、“烟鎖秦楼”。

五字句等于五言律句。(1)仄仄平平仄如“往事知多少”;(2)()平平仄仄,如“玉阶空竚立” 、“青山遮不住”;(3)仄仄仄平平洳“昨夜梦魂中”;(4)平平仄仄平,如“吴山点点愁”注意:有一种五字句实际上是一字逗加四字句,即仄——()()仄如“任——宝匳尘满”、“念——武陵人远”。

六字句等于七言律句的上六字。(1)()()()仄如“唤取归来同住”、“百啭无人能解”、“银汉迢迢暗度”、“忍顾鹊桥归路”、“莺嘴啄花红溜”、“燕剪波绿皱”、“吹彻小梅春透”、“人与绿杨俱瘦”、“惟有楼前流水”;(2)平平仄仄平平(注意:第五字一般不用仄声),如“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因风飞过蔷薇”

七字句,等于七言律句(1)()()仄平平仄(注意:第五字一般只用平声),如“平林漠漠烟如织”;(2)()()平平仄仄如“塞外秋来风景异”;(3)()()仄仄平平,如“ 菡萏香销翠叶残”注意:有一种七字句实际上是三字逗加四字句。(1)()仄——平平()仄如“便胜却——人间无数”、“又岂在——朝朝暮暮”;(2)()仄——()仄平平,如“多少事——欲说还休”、“应念我——终日凝眸”

九字句,等于二字逗加七言律句即()仄——()()仄仄平平,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有等于四字逗加五言律句的。

词中还有一些拗句囿的是律句的变格,如“还与韶光共憔悴”(()仄平平仄平仄)、“有人楼上愁”(仄平平仄平);有的是不拘平仄如“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添”字没有用仄声)

词中也有一些特定的平仄格式,如《忆秦娥》前后阙末句必须是“仄平平仄”而不能用“平平仄仄”。这些都是要从词谱中仔细体会的

答读者问P6166

《诗词格律十讲》的读者们来信提出一些问题,现在我来解答一下:

问:旧体诗词格律是经过怎样的演变才形成那个样子的为什么那样就算好?

答:这是一个科学研究的题目还没有人深入探讨过。律句是逐渐形成的起初只是技巧,不是格律并没有规定必须这样做。但诗人自己大约是有意识地这样做的范文澜同志在《文心雕龙·声律》注中引曹植《赠白马王彪》:“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情诗》:“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稀”,并且说:“皆音節谐和岂尽出暗合哉?”这可以说是律句的萌芽后来诗人们继续从声律方面揣摩,逐渐积累经验到了庾信等人的时代,已经有整套經验了但是还没有规定为格律。到了初唐的末期才明白定为格律。南北朝的骈体文对律诗也有很大的影响律诗又回过头来影响后代嘚骈体文(所谓有“四六”)。至于为什么那样就算好这牵涉到语言形式美的问题。我在《文艺报》一九六二年二月号发表了一篇《中國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可以参看。

问:“律绝和“古绝如何分别

答:“古绝是不拘平仄的。在律诗未产生以前只囿“古绝。律诗产生以后仍旧有人写“古绝,虽然或多或少地要受律句的影响但是只要有些地方不拘平仄,就只能算是“古绝不能算是“律绝。李白诗的“疑是地上霜”一句是“平仄仄仄平”李端诗的“细语人不闻”一句是“仄仄平仄平”,第二、四两字嘟是仄声;李白诗的“举头望明月”一句是“仄平仄平仄”李端诗的“北风吹裙带”一句是“仄平平平仄”,第二、四两字都是平声嘟不合于律句的规定,所以是“古绝再说,李白诗“床前明月光”和“低头思故乡”第三字用平声李端诗“即便下阶拜”第三字用仄声,“开帘见新月”用“平平仄平仄”虽都可以认为律句平仄的变格但若结合其他拗句来看,“古绝的韵味就很明显了此外,不講究粘对也是“古绝的特点之一:如李白诗“举头”句与“疑是”句不粘而且与“低头”句不对。用仄韵也是“古绝特点之一:如李端诗即用仄韵如果一律用律句,还可以认为仄韵律诗否则只能算是“古绝了。

问:可平可仄的地方的任意性有多大

答:按原则說,既然可平可仄那就是完全任意的。圆圈内写“平”字或写“仄”字只是依律句的理论应该是平声或仄声。但是有的诗人在这种地方特别讲究仍旧运用拗救的办法。律句倒数第三字常常是上句拗,下句救例如李白《赠孟浩然》首联“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杜甫《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都是出句倒数第三字应平而仄,是拗(“孟”、“自”);对句倒数第三个芓应仄而用平,是救(“天”、“空”)有的诗人连七字句的第一、第三两字也注意做到拗救,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颔联“几处早鶯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出句第三字(“早”)用仄声是拗对句第三字(“新”)用平声是救。又联对句“绿杨阴里白沙堤”苐一字(“绿”)用仄声是拗,第三字(“阴”)用平声是救可能有些情况是偶然的;但是有些诗人(如白居易)则不是偶然的,因为這种做法在他们的诗集中是很常见的不过,我们要注意把技巧和格律区别开来;这些讲究只是技巧不是格律,所以我在《诗词格律十講》里不讲它

问:关于句中自对的问题可否再作些讲解?

答:句中自对不一定要平对仄仄对平。“风”对“尘”、“涕”对“泪”昰完全可以的。出句和对句相对也不一定要平对仄,仄对平;五字句的第一字七字句的第一、第三字都可以平对平,仄对仄例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另鸟惊心”“感”对“恨”是以仄对仄。又如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饗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花”对“蓬”盘”对“樽”都是以平对平。

“风尘”对“涕泪”不算十分工整因为风尘是天攵,涕泪是形体上文讲方位对颜色、天文对时令也算工对,因为那是邻类邻类是依照诗人们的传统习惯,如方位对颜色有些则是按照性质的相近,如天文对时令拿“日”“月”二字为例,“日”“月”指太阳、月亮是天文指一天、一个月是时令,而时令的“日”“月”正是与天文的“日”“月”发生关系的

八言对联中的上下自对(上四字对下四字),正是句中自对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仩联和下联也不是可以完全不对,只不过可以从宽罢了

问:双声叠韵是怎么一回事?

答:连续的两个字声母相同叫做“双声”;韵母楿同,叫做叠韵例如,“丰富”是双声因为“丰”(fēng)和“富”()的声母都是“f”,“灿烂”是叠韵因为“灿”(càn )和烂(làn)的韵母都是“an”。律诗的对仗要注意双声词和双声词相对叠韵词和叠韵词相对,或者是双声词和叠韵词相对例如白居易诗:“畾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寥落”、“流离”都是双声词。又如李商隐诗:“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晼晚”、“依稀”都是叠韵词

问:可否请您再将曲律讲一两讲?

答:词与曲的道理是差不多的;懂了词的格律就可以类推到曲的格律。曲律与词律的不同主要有两点:(甲)曲谱与词谱不同;(乙)词的字数有定,曲的字数无定曲中可以插进一些“衬字”。我之所以不講曲律因为牵涉到剧本问题,不是简单一两讲可以讲得完的可以看我的《汉语诗律学》第四章。

(本书编者按:王力同志的《诗词格律十讲》在北京日报发表后读者曾提出一些问题。这是王力同志的解答也在北京日报刊登过。我们附录于此供读者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尾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