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归纳唐宋时期手工业特点商业成就及特点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特点归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特点归纳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套.doc 8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套.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
【学习目标】
背诵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能够归纳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列举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记忆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和基本特点。复述先秦时期手工业和商业成就,能够区别手工业的三种经营方式,辩证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背诵诸子百家的主张,从整体上掌握儒学的发展历程;列举先秦时期科技、文学、艺术成就。
以文明史观为指导,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化的角度,整体把握先秦时期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得出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奠基时期的结论。以联系的观点,把握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与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巨变密不可分。
土地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春秋战国时期地地私有制度确立,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对当今中国建设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知识链接】
本专题涉及内容包括:必修一第1课和第2课第一框;必修二第1 、2、4、5课;必修三第1、2、6—9课。
【背诵知识点】
1、宗法制的特点
(1)嫡长子继承制(强调血缘)(2)分为大宗和小宗两大体系,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2、分封制的内容、影响
内容:(1)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和先代贵族,其中多为同姓亲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3)诸侯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影响:(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贵族统治阶层内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3)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势力的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3)有专制色彩,但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小农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容易破产,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也可以阐述为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
5、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家庭手工业: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中,产品主要用于自用或者交纳赋税。剩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
官营手工业:官府管理;水平高,不计成本,不进市场;西周到明前期居于主导。
私营手工业:明中后期雇佣劳动,水平高,商品生产;春秋产生明中叶居于主导。6、诸子百家的思想
儒家:孔子
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
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哲学:对鬼神敬而远之
“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性善说”,“养浩然之气”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道家:老子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辩证法思想(思想精华),“无为而治”
庄子 “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法家:韩非 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主张变法革新。
墨家:墨子 “兼爱”“非攻”“尚力”“尚贤”“节用”“节葬”
7、《诗经》、楚辞的特点
(1)《诗经》: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质朴丰富,开现实主义先河。
(2)楚辞:①句式自由灵活,瑰丽华美,想象奇特,开创浪漫主义风格。②在《诗经》的基础上吸收楚国方言,以虚词“兮”结尾。
8、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主要表现在: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中央集权制萌芽;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出现统一趋势;奴隶主贵族没落,地主阶级兴起。
经济上,小农经济逐步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延绵于整个古代历史;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土地制度经历了由井田制到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过程;经济政策上由工商食官向重农抑商转变,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商业、手工业的发展既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又受到其制约。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纷纷登场,提出各种各样的治国方案,供统治者选择。与之相适应,文学艺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诗经》、楚辞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出现。这些都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我的疑问】
【探究案】
探究点: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
思考1: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特征
材料一 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2012届一轮复习历史主观题集萃【必修二为主】_伤城文章网
2012届一轮复习历史主观题集萃【必修二为主】
必修二主观题汇总 必修二主观题汇总1. 2011年1月湛江市高三模拟13题) (2011年 月湛江市高三模拟1 (28分)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请回答: (l)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在经济和思想上有什么表现?(6分) (2)16―18世纪,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年,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型。结 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 (18分) (3)根据上述回答概述影响社会转型的因素。 (4分)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春秋 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在经济上可以从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关系:井田制瓦解,封 建经济发展;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 (2)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欧洲和新中国社会转型期各方面表现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 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一方面从欧洲:政治上从方式和政体:通过革命、改革或统一的王朝战争, 逐步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经济上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具雏形;工场手工 业开始向机器大生产过渡;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启 蒙运动宣传理性,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另一方面从中国:政治上民主与 法制:召开“一届人大”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 造;思想文化: “双百”方针加以分析理解。 (3)此题考查的是对社会转型的因素的理解。根据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 生产力;政治革命后改革;思想解放等方面加以归纳概括。 【答案】 (1)经济:铁器、牛耕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4分)思想:百家争鸣(2分) (2)欧洲: 政治:通过革命、改革或统一的王朝战争,逐步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3分) 经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具雏形;工场手工业开始向机器大生产过 渡。 (3分)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启蒙运动宣传理性, 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3分) 中国: 政治:召开“一届人大”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分) ; 经济:三大改造; (3分) 思想文化: “双百”方针。 (3分) (3)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革命或重大社会变革;重大思想解放运动等。 (4分) (任答 两点即可)本资料出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http://www.zxls.com/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QQ:) 2. 2011 年 1 月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 14 题)(26 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为各 ( 国统治者所重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 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 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摘录自《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 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 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 下, 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 1953 年为 580 万公顷, 1956 年达 1640 万公顷, 1962 年增至 3710 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 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 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材料三 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年份 93 农业总产值 (亿元) 2.95 7.78 44.53 比上年 增长率 24.5% 14.12% 8.7% 财政收入 (亿元) 0.53 1.35 18.68 比上年 增长率 24.8% 66.0% 54.4% 社会消费售 总额(亿元) 1.85 6.30 92.51 比上年 增长率 10.3% 42.5% 36.3%――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1949 年 5 月――1994 年 12 月)》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结合所学 知识,简要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10 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三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 (6 分) (4)结合以上材料,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 分) 【解析】 第 1 问分析材料一可以了解到,说明了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得到较大提高、发展。分析材料 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有水利工程兴修;根据所学可以了解到有铁犁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 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等。第 2 问根据材料二,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 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有: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 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可根据所学来答,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未能从根本 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第 3 问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 度基本建立,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1978 年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会全召开,农村经济体 制改革逐渐展开;1993 年的背景有 1992 年南方谈话、十四大召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建立,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第 4 问主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需相互适应来 回答。 【答案】 (1)说明: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2分) 。 原因: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 (2分) ,铁犁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封建生 产方式的确立(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共3点,每点2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 (2)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 标。 (4分) 评价: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分); 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2分);但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2分) (3)政策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 建立,大大提高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2分) ;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 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分)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改革 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分,写出南方谈话有关内容可得1分) (4)提高生产力,改善或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 (言之有理,并与材料内容有 联系的可以酌情给分。 ) 本资料出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http://www.zxls.com/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QQ:)3. 2011 年 1 月广东四校联考 38 题) ( (28 分) “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应 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是在当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 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 候所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 。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材料的观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18―19 世纪的欧美各国、中国近代百年的变迁都 属于社会转型期。请从各个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变化归纳导致以上社会转型的共同因 素。 分) (6 (2)近代百年,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做出了不懈努力。其中在政治与 文化思想领域对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各是什么?简要说明 它们在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的意义。 分) (6 (3)有人认为:“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现期’。” 在欧洲国家转型时, 社会“矛盾的凸现”使 19 世纪中期的思想和文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思潮或流 派?(4 分) (4)转型时期的“矛盾凸现”往往是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社会贫富悬殊扩大所至。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机制是什么?请简要评价(6 分) (5) 如果从城市化的角度来观察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亦有“黄金发展”或“矛盾凸现”, 的双重表现。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分) (6 【解析】第(1)问,考查中外历史知识的比较,寻找题干几个历史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 根据要求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归纳,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社 会转型,十八九世纪的欧美各国和中国近代百年的变迁则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从 经济角度来看,三个时期都是新兴经济成分的产生及发展,分别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这 是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所在;从政治角度来,经济决定政治,新经济成分的产生,社会出现分 化,出现新的阶级,新的政治力量,三个时期分别是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从思想上来看,则 是思想的解放、发展,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近代百年为实 现中国社会转型所做的努力,政治上有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三 权分立的共和国) ,思想上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和 自然科学思想的传播) 。第(3)问,本问抓住时间信息,可知是马克思主义,文学上则现实主 义文学。第(4)问,矛盾凸现的原因是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社会贫富悬殊扩大,因此, 二战后,解决这一问题的关健在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的稳定,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机制 是实施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财富的重新分配,其作用应是双向的,也会带来财政负担、社 会缺乏激励效应等问题。第(5)问,本问属于开放型性,二者选其一, “黄金时期”应重在推 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而“矛盾凸现”则应重在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答案】 (1)共同因素:①经济:新兴经济成分的产生及发展成为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春秋战国 时期的封建经济,欧美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 ②政治:新兴阶级力量的形成(春秋战国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士、商人等; 欧美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 ;各国改革或革命运动的推动(答对一方面即可给满 分) ③科技文化的进步和思想解放运动的促进(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启蒙运动) (言之有理可给分,答对三个方面才给满分。学生如果只列举具体的史实没有概括性结论 酌情给分) (2)事件: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2 分) 说明:前者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国;后者动摇了 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和自然科学思想的传播(4 分) (3)思潮:思想领域出现马克思主义,文学领域出现批判现实主义(4 分) (4)①机制:实施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财富的重新分配。 (2 分)②评价:相对促进 了社会公平,实现了社会稳定;降低了企业效率,增加了财政负担;对经济持续长远的发展产 生不良影响。 分,言之有理皆可给分) (4 (5)看法: 角度①黄金发展:乡镇企业成为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重要途径;大批农民进城经商;形 成了城市群的雏型,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城市居民衣食住行等发生深刻变化或城市发展 带动人民生活质量迅速提高。 分。答对其中 3 点可给满分) (6 角度②“矛盾凸现”:城市化进程加快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差距;城市面临资源、环境、教 育、医疗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分,言之有理皆可给分) (6 本资料出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http://www.zxls.com/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QQ:) 4. 2011 年 1 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 34 题)中国自春秋战国就步入了铁器时代,铁器的 ( 制造和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居于重要的地位。 (共 12 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1)依据材料一,分析铁器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分) (4” 材料二 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 (2) 材料二表明汉武帝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并写出这一时期与之类似的政治、 思想政策。 (3 分)材料三 (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 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 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3)材料三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 出阻碍的因素。 分) (5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铁器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 息和所学史实可以概括为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 善;井田制瓦解,十地私有;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 (2)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政策及这一时期与之类似的政治、思想政策的理 解。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可以概括为盐铁官营。第二问应该理解为政治上: 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朝矿冶业具有的特点及其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碍的因素的理解。根 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可以概括为规模大(投资人) ,分工细,雇佣劳动。第二 问受到阻碍的因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本抑制末和海禁闭关政策。 【答案】 (1)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井田制瓦解, 十地私有;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 分) (4 (2)盐铁官营;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分) (3 (3)规模大(投资人) ,分工细,雇佣劳动。 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 (3 府实行重本抑制末和海禁闭关政策。 分) (2 5.(2011 年 3 月赣州市摸底 40 题)(37 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材料一 (董仲舒)又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 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 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 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 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 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中国的农业虽然发生了细枝末节的变化,某些部分的规模或质量方面有了改变, 但它的技术与组织,1911 年与 1870 年相去不远. (甚至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它基本上仍保 持不变。)这段时期的主要变化是:人口有了缓慢的、但是可以觉察到的增长,但耕地没有相 应的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每人平均田地面积的缩小,特别是华北更是如此;种植作物类型有了 变化,这部分是人与地之比日趋不利所致,部分是对国外市场新出现的机会的反应:作为农民 手工业的纺织业出现了绝对的和相对的衰落,……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材料三 照搬了苏联模式的中国,有多种统计口径下的多种数据,最保守的估计认为:自 人民公社化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伟大的转折,二十年间,中国农业为中国工业化所提供的积 累高达 7 千亿元人民币。参照当时的物价水平和人民币实际币值以及中国的农业状况,此贡献 不可谓不惊人, ――庞绍棠《“三农”问题渊源考》 回答: (l)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处境艰难的主要原因。(14 分)(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近、现代中国“三农”问题产生并日益严重的 新因素主要有哪些?并据此分析近、现代“三农”问题的基本特点。(l4 分)(3)综上所述,你认为我国要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有哪些?(9 分) 【解析】 (1)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说明土地兼并严重, “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说明赋税沉重, “重以贪暴之吏,刑 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说明统治残暴, “断狱岁以千万数”说明人民反抗不断。 (2) 本题考察近现代中国农业状况。 第一问, 结合材料二三中的时间阶段分析此时的政治、 经济、对外关系等对中国农业的影响。第二问,结合此时的总体变化情况概括,材料二中“对 国外市场新出现的机会的反应”说明轻视世界总体发展的趋势, “中国农业为中国工业化所提供 的积累”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重视工业、轻视农业。 (3)本题考察当今中国存在的农业问题。本题可以依据材料、言之有理的答案即可。 【答案】 (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少地或无地(4 分) ;赋役、田租繁重,农民所受封建剥削、压迫 沉重(4 分) ;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低(3 分) ;自然灾害和战乱频繁。 分) (3 (2)新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使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农民、手工业者纷纷 破产;洋务企业、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建国后国家政策向城 市和工业倾斜,人为地扩大了城乡、工农之间的差别。 (每点 4 分,共 12 分) 基本特点:在工业化背景下存在重视城市、轻视农村,重视工业、轻视农业的倾向。 分) (2 (3)依据材料、言之有理的答案即可。如:调整经济结构,加大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力度; 加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力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大力发展生产力,走农业集 约化的道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加大对“三农”的扶持,等等。 (共 9 分,答到 3 点即给满分) 6. 2011 年 5 月天津宝坻区二模 12 题) ( (26 分)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疲 了惫了,想一想家,那是你力量的源泉;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惧了怕了,想 一想家,那是你自信的来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 70 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 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 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 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 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 分) (5材料二 20 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 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 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2)材料二是否表明 20 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发生了变化?结合政治、经济和思想文 化的相关知识证明你的判断。 分) (7(3)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 20 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 必然的”?(6 分)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 材料三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 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 (1953 年) (4)你认为材料三中家庭改革后的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2 分)材料四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 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5)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分) (6 【解析】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大家庭的特征从材料一 中“六世同居” “财产共有” “不曾折箸争吵过”等信息可概括出;统治者的目的可从维护统 治的角度分析。第(2)问首先判断出材料的观点,然后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因素分析其原因。第(3)问要抓住题目要求“从现代化的角度” ,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 方面分析。第(4)问要结合材料的出处及时间分析其变化。第(5)问要综合四则材料的内 容分析,可从社会经济、思想观念、政府政策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特征: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共同生产,其同享有财产;家庭关系和 睦。 分)目的: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分) (3 (2 (2)是。 分)理由: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对封建专制的冲击,自然经济的进 (2 一步解体, 动摇了传统大家庭制度的经济基础; 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传 统家庭观念。 分) (6 (3)政治上,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不利于中国政治民王化的进程; 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上, 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6 分) (4)新变化: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 分) (2 (5)基本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政治变革;思想观念的转变。 分) (6 本资料出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http://www.zxls.com/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QQ:) 7.(2011 年山西太原高三调研 32 题)(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 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管仲对(齐桓公)日:“……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斤,试 诸壤土。” ――《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 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 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 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 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 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 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 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注:状如钉耙,用于刨土。)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 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 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1) 材料一中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 个?你的理由是什么?(4 分)(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其影响如何?(5 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 以概括为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最有价值:长沙出土的铁锄。理由:第一手材料(或 实物史料) 。 (2)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影响的理解。根据材料二 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概括为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 影响: 促进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产生;推动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农耕文明的繁荣。 (3)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根据材料三提供 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概括为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原因:人口增长快; 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力过剩) ;养牛成本较高。 【答案】 (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1 分)最有价值:长沙出土的铁锄。(1 分)理 由:第一手材料(或实物史料)(2 分) (2)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2 分) 影响:促进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产生;推动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农耕文明的繁荣。(3 分) (3)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2 分) 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力过剩) ;养牛成本较高。 分) (4 8. 2011 年 3 月长春市调研 40 题) ( (37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 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 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 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 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三 明末清初,黄宗羲指出,天下之治乱与一姓之兴替是无关的,“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原臣》),即一国的治与乱要看人民是否幸福,而并 不在于由谁来做君主,而在于是否以万民的切身利益为目的,从而否定了专制君主将万民幸福 系于一姓的谎言。 材料四 以下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 16 市农村千人 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图 12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 在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7 分)(2)材料二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并 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10 分)(3)材料三中黄宗羲继承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他在“君”“民”关系的论述中,与以往 民本思想的不同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 想在实践上的不同。(8 分)(4)从材料四的图例来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 58%的人认为:总体 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结果的理由。(12 分) 【解析】 (1) 本试题抓住二千多年小农经济发展的脉络及各时段的不同表现并从中外不同社会制度 下的不同政策来考察学生对政治、经济和思想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第(1)问主要考察基础知 识的再认与再现;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二千多年来自然经济的延续和封建正统思想的承继与 发展。 (2)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特点及发散性思维。突出考察学 生灵活运用和准确处理问题的辩证关系的能力,特别要充分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 最重要的变量”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才能有效准确的回答。 (3)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要求学生能够闲熟运用古今中外的史实,准确解读材 料中有效信息,并且在理论层面上进行阐述。 (4)要求运用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史观,重新审视小农经济发展历程的得与失。 【答案】 (1)特点: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主要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 分) (7 (2)一种:赞同,中国小农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自主性强,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 轻。另一种:不赞同,中国小农除了交纳国家赋税外,还受到地主剥削,并承担国家的徭役、 兵役等任务。 分)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财政赋役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稳 (5 定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国家政权。 分) (5 (3)不同点: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侧重于君的倾向,体现了近代民主启蒙思想的气息。 (4 分)近代西方民主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公民的权利;而中国的民本思想却 只是一种社会理想,能否实现取决于君主个人的意志。 分) (4 (4)总体是好的: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增强了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生活水平。 (2 分)存在的问题: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家庭分散经营中因土地规模过小而效益不高的问 题逐渐突出(种地不赚钱) ;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政府的调控范围过大过细,影响农民 生产积极性;城镇化发展中强行多占农民耕地;频繁调整土地,经营预期不稳定,不利于投入 增加。 (10 分) 本资料出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http://www.zxls.com/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QQ:) 9.(2011 年 4 月北京东城示范校)(59 分)2010 年 10 月 23 日,新中国治淮 60 周年纪 月北京东城示范校) ( 念大会在安徽召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唐前期(618―756)所兴修的 163 项水利建设中,北方五道就有 101 项,占全数 2 /3,……其中河北河南二道就有 74 项,占全部北方水利建设项目 2/3 强。唐后期(757―907 年唐亡)101 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就有 76 项。其中以江南道为最多,竞占 49 项。与此同北 方诸道的水利建设数字,骤然下降,河南道由前期的 20 项下降为 7 项。 ――据邹逸麟《从唐代水利建设看与当时社会经济有关的两个问题》 材料五 唐时淮北(今豫东、皖北和苏北的一部分)属河南道,是安史之乱前经济最发达地 区之一。……北宋时更是成为首善之区,东京物流主要依赖汴河――淮水联运,推动了本地区 水运发展,进而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这些景象从南宋之后便不复存在。宋、金、元的争 战几乎以此地区为前线,而黄河决口改道泛滥更是严重破坏了土壤、水文和地貌等自然生态环 境,淮河河床抬高,导致淮河流域十年九灾(旱、涝、蝗) 。此外,连年的农民起义很少不发源 于淮北地区。 ――摘编自吴海涛《淮北的盛衰:成因的历史考察》 (4)材料四反映出唐朝水利建设有哪些特点?(6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所 反映的社会状况。(4 分) (5)根据材料四、五,归纳历史上淮北地区逐渐由盛转衰的原因。(10 分) 【解析】第 4 问回答唐代水利建设的特点,需要认真分析材料四,从唐前期兴修的 163 项水利、唐后期兴修 101 项水利工程,可分析到前期水利建设项目较后期多;唐前期北方五 道就有 101 项,占全数 2/3,唐后期(757―907 年唐亡)101 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就 有 76 项,可分析到前期以北方为主,后期以南方为主;另据材料可分析出水利工程集中分 布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结合所学,这些特点所反映的社会状况有唐朝前期社会安定, 经济繁荣,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安史之乱后,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我国的经济重 心开始南移。 5 问根据材料归纳历史上淮北地区逐渐由盛转衰的原因, 第 主要根据材料五来 回答。主要原因有国家政局动荡;水利建设的停滞;水运交通业的衰败;宋、金、元在此不 断争战的破坏;黄河决口泛滥;自然灾害频繁;农民起义的影响等。 【答案】 (4)前期水利建设项目较后期多;前期以北方为主,后期以南方为主;工程集中分布 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分)唐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安 (6 史之乱后,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分) (4 (5)国家政局动荡;水利建设的停滞;水运交通业的衰败;宋、金、元在此不断争战 的破坏;黄河决口泛滥;自然灾害频繁;农民起义的影响。 (学生只要答出 5 点即可,每点 2 分,总分不超过 10 分) 10. 2011 年 3 月北京海淀区 40 题) ( (28 分)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不弼,带来的影 响也不同。 1127 年的“靖康之变”及宋室南渡导致了中国又一次人口南迁高潮。北方广大沦陷区 的人民不堪忍受金朝贵族的统治, 被迫举族迁移, 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大量尚未垦种 的可耕地吸引了渴望安居乐业的各地人民,大批王族、官员、士民涌向南方,归于南宋。据 记栽, “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几千万人” ,以至于“建炎()之后。江浙湘 湖闽广西北流寓之人南迁” 。随着北方大量劳动力和先进垦殖技术的南迁,原先的“蛮荒之 地”是都变成了“鱼米之乡” ,在风俗习惯上南北方互相融合,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 确立。(1) 依据材料回答, “靖康之变”后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对中 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10 分) 图是“1949 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 ”据图回答第(2)题。(2)指出图中两个时期均为人口迁出的省区简称;说出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人口 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简述人口迁移对迁出区的影响。 (10 分) 【解析】 (1)本题考察古代中国人口大量南迁原因。第一问,集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回答,材 料中“北方广大沦陷区的人民不堪忍受金朝贵族的统治,被迫举族迁移” “方相对安定的社 会环境和大量尚未垦种的可耕地吸引了渴望安居乐业的各地人民”回答。第二问,材料中提 到了人口南迁的阶层、规模等。第三问,根据材料中“随着北方大量劳动力和先进垦殖技术 的南迁,原先的“蛮荒之地”是都变成了“鱼米之乡” ,在风俗习惯上南北方互相融合,经 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回答。 (2)本题考察新中国后人口迁移。第一问,自习观察图中箭头所示回答。第二问,结 合建国后的经济发展回答。第三问根据建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流动等内容回答。 【答案】 (1)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有大量可耕地。 分) (3 特点:迁移的人数多:阶层广;分布在南方各地。 分) (3 影响:为南方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促进南北方文 化的相互融合。 分) (4 (2)省区名称:川、晋、皖(答出其中两个即可,每个 1 分,共 2 分。 ) 主要因素:经济(2 分) 积极影响:加强了迁出区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的联系与交流;缓解了迁出 区的人地矛盾。 (每个 2 分,共 4 分。 ) 消极影啊:人才和劳动力外流,影响迁出区的经济发展。 分) (2 本资料出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http://www.zxls.com/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QQ:) 11. 2011 年 4 月潍坊四县高一质检 26 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 58 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 20 座。但官 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 ,由民窑 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 6 座。 (1)材料一中提到的“官窑” “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2 分)它们各 有什么功能?(4 分) 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 手工业产品大 材料二 明清时期, 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 普遍。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6 分) 【解析】 第 1 问考查了古代手工业形态,分析材料可知,官窑指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 费的瓷器产品。民窑指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 第 2 问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新特点,从“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 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可理解到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从“各具特色的专业 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可理解到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根据“匠有 常主,计日受值”可了解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答案】 (1)官窑:官营手工业(1 分) ,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2 分) 。民窑:民营 (私营)手工业(1 分) ,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2 分) 。 (2)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答出三点即可得 6 分) 12.(2011 年 3 月衡阳市一模 40 题)(37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调结构是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材料一 J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司马迁 《史记? 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指流通) , 盖皆本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1)阅读材料一两段材料,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与商鞅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时代 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分) (8 材料二 下面是
年与 1894 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年 (平均每年) 数量(万担) 内销 外销 产量 165. 29 50 215. 29 1894 年 比例 (%) 44. 32 55. 68 100比例 (%) 数量(万担) 76. 78 23. 22 100 171. 48 215. 44 386. 92(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结 构的影响。 (10 分) 材料三 我们所说的工业化,就是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是:自己能 够生产足够的主要的原材料;能够独立地制造机器,不仅能够制造一般的机器,还要能够制 造重型机器和精密机器,能够制造新式的保卫自己的武器,象国防方面的原子弹、导弹、远 程飞机;还要有相应的化学工业、动力工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等等。 ――摘自周恩来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56 年 11 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行业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并分析其成因。 报告所阐述的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与西方国家有何不同?新中国制定工业化 指导思想的依据是什么?(14 分) 材料四 1996 年 12 月 30 日,美国《商业周刊》首次提出“新经济”概念。新经济是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以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 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 7 大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其核心是观念的创 新、运行模式的创新和技术创新等。通过发展新经济,美国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大调整。 (4)对于“新经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新经济给全球发展带来新的契 机,有人认为它加剧了社会危机。你的观点是什么,并简述理由。(5 分) 【解析】 第 1 问较简单,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商鞅变法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初步确立。明清时期 工商皆本思想的产生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工商阶层的壮大;经 世致用思想的兴起等有密切关系。第 2 问材料二分别是鸦片战争前、甲午战争时,茶叶产销 情况,反映的现象只要指茶叶生产扩大,其产量翻了近一番;茶叶外销大幅增长,比例超过 了内销。分析原因根据所学,可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逐步 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等方面来回答。 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可按所学回答,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生。 3 问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行业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可根据所学来回答, 第 主要指没有形 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行业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原因是外国资 本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从报告中 可了解到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与西方国家不同主要表现在西方国家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新 中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回答新中国制定工业化指导思想的依据,可从重工业是基础工业, 而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中国当时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之中,须首先 建立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向苏联学习等角度来回答。第 4 问分析经济全球化观念,相关知 识点学到较多,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答案】 (1)变化:由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分)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 (2 生;市民工商阶层的壮大;经世致用思想的兴起。 分) (6 (2)现象:近代茶叶生产扩大,其产量翻了近一番;茶叶外销大幅增长,比例超过了 内销。 分) (4 原因: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逐步卷 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 分) (4 影响: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 分) (3)特点: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行业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 基础薄弱。 分) (2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 量薄弱。 分) (4 不同:西方国家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新中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2 分) 依据:①重工业是基础工业,而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②中国当时处于帝国主义 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之中,须首先建立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③向苏联学习。 分) (6 (4)观点一:新经济给全球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理由:①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②促进世界经济新的发展和繁荣;③给落后国家赶超先 进国家提供机遇;④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⑤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及生活方 式;⑥推动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⑦推动民主化进程;⑧提高行政效率。 观点二:新经济加剧了社会危机。 理由:①加剧个人之间、国家之间贫富不均;②公司势力的壮大,使政府监管经济难度 加大,从而提高经济风险;③造成恐怖主义在全球泛滥;④促使一些国家政局动荡;⑤文化 发展泥沙俱下,人们价值观紊乱;⑥对青少年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观点三:新经济给全球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也加剧了社会危机。 理由:前两种观点的理由的综合。 13. 2011 年 3 月洛阳市统考题) ( 月洛阳市统考题) (37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 使自由手工业 材料一 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 者的数量扩大。纺织业在丝棉产区成为城乡广为流行的手工业形式。当时,棉纱、棉布的生 产仍由城乡家庭手工业来完成。这是因为,在机器大工业出现之前,企业实施规模生产难以 控制棉纱、棉布的质量,布商字号为了把握市场、保证信誉、追求利润,放弃最初的加工程 序, 向农民和城市个体手工业者收购质量合格的棉布初成品, 再设法精加工以满足市场消费 者的需要。……清代正式废除匠藉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 比明代有所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据统计,明 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 52 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 25 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 三省陶瓷业市镇有 25 个,造纸业市镇有 20 个,纺织丝市镇 44 个。……这一时期,江南地 区耕、织分离(北耕南织,特别是在苏南的城市和乡镇,不得不以买来的棉花作原料) ,纺、 织分离(城乡家庭女红与市、镇染整场、坊分头进行) ,已经开始。 ――据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 明清时期,证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 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主要大宗商品。江浙 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即在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江浙 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 19 世纪初已经形成。 ――据罗肇前 《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 19 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江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 (指这一时期已出现了工业革命的某些有利因 素)水平最高的地区。在 18 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前夕,江南的原始工业化程度绝 不亚于英国,而双方都以轻工业为主。彼此不同之处在于,英国的重工业自 16 世纪开始便 迅速发展,在工业上所占的比重也日渐增加,但这种现象没有在江南出现。其主要原因是重 工业需消耗大量能源和材料, 而轻工业对能源和材料的需求相对较小, 对劳动力的依赖却相 当高,因此劳动力充足、能源和材料缺乏的江南很自然地便偏重轻工业的发展,注重技巧而 不注重机器。但重工业的发展和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正是工业革命的大前提。 ――据粱柏力《被误解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0 分)并 指出这一时期民间手工业大发展的主要原因。 (10 分) (2)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明清时期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因素。 分)根据以上材料和 (8 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最终未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分) (9 【解析】 :第一问从材料中概括特点,注意找到角度,分清层次,主要原因要注意提取 材料的有效信息;第二问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应该从劳动力、资金、市 场、技术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特点:①纺织、制瓷等行业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 的主导地位; ②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出现了专门化的手工业市镇; ③部分地区逐渐出现耕、织分离和手工业内部的纺、织分离; ④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创新,达到新水平; ⑤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10 分) 主要原因:①明清时期匠役制度的变革和废除,使手工业发展的环境日益宽松; ②自由手工业者数量不断扩大,增加了手工业发展的劳动力;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开拓了手工业发展的市场; ④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⑤明清时期城镇商业繁荣,进一步开拓了手工业发展的市场。 (10 分) (2)有利因素:①手工业规模大,数量多; ②劳动力充足; ③19 世纪初已经形成了全国统一市场;④传统科技的发展。 分) (8 原因:①重工业发展缓慢; 分) (2 ②中国未重视矿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分) (2 ③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科举制度等难以培养出优秀的科技人才; 分) (2 ④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以及重农抑商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 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分) (3 本资料出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http://www.zxls.com/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QQ:) 14.(2011 年 4 月赣州十一县联考 40 题) (37 分)城市的发展尤如一本书,每一页都 ( 记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景德镇素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 材料一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 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瓷器生产分为和土、澄泥、造坯、过刮、汶水、打圈、过釉、入 匣、满窑等工序,“共计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景德……业制陶器,利济 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 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万历年间( 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 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 (1)根据材料一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10分) 伴随着 1 8 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近代城市也随之发展起来。 材料二 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演变成工业重地。 世纪 60 年代, 18 第一家棉纺厂创立,第一条运河开工兴建。1776 年运河延至利物浦海港,开通远海,1830 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 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 该城的棉 纺厂在 1802 年有 52 家,1809 年 64 家,到 1830 年达到 99 家。当时的棉都曼彻斯特跨上了 一个新的台阶,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10 分)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东京社会风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材料三 19 世纪 70 年代,新政府实施以西方国家为榜样的政策,动员国人学西方。很 快,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制度、思想观念连同生活习俗纷纷传入。政府制定了行 为规范条例,通过天皇“垂范”和媒体的宣传倡导,要求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逐渐“欧 化”……随后, 。 政府颁布法令, 废除武士特有的象征身份等级的发型和佩刀特权, 即宣布“断 发脱刀”。1883 年在东京银座大街建成英式建筑“鹿鸣馆”,馆内有 18 个西洋式活动厅, 用于招待西人和本国达官贵人, 举办的所有社交活动均按西方仪式。 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 瓦斯路灯格外引人注目。这个时期,画家放弃了自己民族风格,民族音乐让位于贝多芬、瓦 格纳,连日常生活方式也会全盘学 西人。人们争穿洋服,食牛肉,以为时髦;官员着礼服, 佩绶带,俨然洋人。一时间, “欧化”铺天盖地。福泽谕吉描绘当时的情景,称欧美文明“如 火燎原,旧文明一扫殆尽”。 ――摘编自马克《世界文明史》 (3)结合材料三中日本东京所发生的变化,指出日本“新政府”推行的相关政策,并对这 一政策进行评价。(11分) 材料四 1980 年 8 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经过 30 年的不懈努力,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 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创造了世界 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以蓬勃的进取精神和 创新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深圳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重要贡 献?(6 分) 【解析】 (1)阅读分析材料,从经济、政治等角度分析,抓住关键信息, “土宜于陶”“奉御董 、 造”“共计一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 、 、 、 “ 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 (2)实质本问考查曼彻斯特工业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去分 析。 (3)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相关内容。依据材料,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及社会习俗等 方面评价,要注意客观全面,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 (4)本题难度稍微大些,综合性。深圳特区只是一个特例,但其开放后获得快速发展, 吸取经验,说明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应要对外开放,吸收国外的资金、技术与经验等,抓住 主线:对外开放。 【答案】 (1)原料丰富;政府的推动;分工细密,工艺精湛;国内和海外市场的需求;各地工匠 汇集,生产规模较大;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关系)产生。 (每点 2 分,共 10 分) (答出其中 五点即可) (2)棉纺织业的发展;铁路、水运等交通运输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明;蒸汽机广泛应 用;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大量工厂的兴建;世界市场的扩大。 (每点 2 分,共 10 分) (答 出其中五点即可) (3)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 分)评价:它有利于引进、吸收 (3 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 改造日本社会习俗; 有利于日本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 转型。 分)但是对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弱化了日本传统文化。 分) (6 (2 (4)实现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进行了开拓性探索;大力发展生产力,进行自主创新, 实现快速发展、走向富裕提供了成功经验;加强与香港、澳门、台湾多领域合作,在祖国和 平统一大业方面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服务国家大局,带动东西部协调发展,起重要辐射 和带动作用。 分) (6 (注:学生能围绕开放的探索性或榜样、成功的经验、联系的纽带、辐 射作用等要点回答即可得分。答出三点即可得 6 分) 本资料出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http://www.zxls.com/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QQ:)15. 2011 年 3 月安徽“江南十校”一模 35 题) ( 月安徽“江南十校” (26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东南沿海的广 州、漳州、福州、宁波等地,既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又是商业都会……最繁荣的江南地区 形成了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 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9 材料三 9 月 7 日北京市交管局宣布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 450 万辆之后, 月 17 日的 一场小雨就让这个城市的交通“瘫痪”――晚高峰拥堵路段峰值超 140 条,打破今年年初因 大雪造成 90 余条拥堵路段峰值的纪录,其情形堪比 2001 年“12? 7”雪后大堵塞。 ――《t望》2010 年第 39 期《北京“9? 17”大堵车警示》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分)分析这一时 (6 期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分) (8 (2)依据材料二图表,比较我国和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有什么不同。 分)简 (6 析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从 B 到 D 只用了不到 50 年的原因。 分) (2 (3)2010 年上海世博会已精彩落幕,其“绿色、环保、和谐、低碳”的理念引起了各 国来宾的共鸣。请依据材料三,为“解决城市交通堵塞,让生活更美好”提出合理化建议。 (4 分) 【解析】 第 1 问根据材料一, 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 从材料中可分析出经 济功能加强;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等。根据所学,这一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 带来的影响有: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政府赋税结构发生变化,工商税不 断增加;出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社会风气和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出现了重商思想;文 学艺术繁荣,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追求个性解放的特征。第 2 问分析材料二图表,我 国和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的不同, 我国城市化进程呈现的特点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 偏低;起步迟,发展快;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落后于中、东部地区,与世界上工业发达国 家有较大差别。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从 B(1950 年)到 D(1980 年)只用了不到 50 年的原因,可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服 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大大上升,吸引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大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第 3 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可酌情回答。 【答案】 (1)新特点:经济功能加强;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分) (6 影响: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政府赋税结构发生变化,工商税不断增 加;出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社会风气和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出现了重商思想;文学艺 术繁荣,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追求个性解放的特征。 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得 8 (8 分) (2)不同点: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偏低;起步迟,发展快;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落 后于中、东部地区。 分) (6 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 大大上升,吸引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大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分) (2 (3)地面、地下和空中路轨设计,实现地面交通压力最小化;发展城市环线,实现市 区客流量的最小化;实行单向行驶的道路交通,实现车辆行驶障碍最小化;大力发展公共交 通,实现车流数量最小化。 (另如:努力提高市民特别是驾车人的素质,实行严格的交通管 理和规范的停车管理等等,言之成理均可得分。(4 分) ) 16.(2011 年 1 月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 25 题)(14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 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 (宋) 《杂赋》 陆游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 ” ―― (宋) 陈知柔 《次海上长亭村》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 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 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 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 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 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 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 分) (4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分) (4 (3)比较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分) (6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 所学史实可以概括为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 分)饮食服务娱乐设施 (2 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2)此题考查的是对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的理解。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可以概括为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 分)促进了 (2 宋朝文化高度繁荣。 (3)此题考查的是对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的理解。根据 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概括为共同点:宋朝发生商业革命。区别:前者认为宋朝 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 【答案】 (1)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 分)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 (2 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分) (2 (2)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 分)促进了宋朝文 (2 化高度繁荣。 分) (2 (3)共同点:宋朝发生商业革命。 区别: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 分) 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 (2 国引向近代社会。 分) (2 17. 2011 年 1 月福州市质检 25 题) ( “自延骷(里)以西……望宗所居也。民间号为王子坊。 ”……伊 材料一 (北魏洛阳) 洛之间,夹御道,东有四夷馆……道西有四夷里;一曰归正,二曰归德,三曰慕化,四日慕 义。……市东有m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市南有调音、 乐律二里。里内之人,丝竹退歌,天下妙伎出焉……市西有延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 酒为业……市北有慈孝、奉终二里。星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赁车为事……。 ” ――(北魏)杨衙之《洛阳伽蓝记》 “千 材料二 里坊,或称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唐初长安城) 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昏而闭,五更而启” 。……“诸侵巷街、阡陌者, 杖七十。 ”……“中使郭里曼酒醉犯夜,杖杀之。 ” ――李合群《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溃》 材料三 (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余皆羹店、分茶、酒 店、香药铺、居民。……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 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 中瓦子……可容数千人。 ……茶坊每五更点灯, 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 至晓即散, 谓之“鬼市子” 。……乃马行街也,人烟浩闹。……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 通夜,骈阗如此。……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我国唐中期以前里、坊制度的特点, 分)并分析其影响。 (5 (4 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市有哪些新发展?(4 分) (3)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洛阳城市里、坊命名的原则。 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 (2 对此的看法。 分) (2 【解析】第一问第(1)小问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居民居住特点,材料二反映里(坊)与 市分开、城市布局特点以及夜禁制度等。第(2)小问可以从稳定社会秩序、阻碍商品经济 的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第二问根据材料从时间、空间等方面来概括市的发展。第三问从材料 一里、坊、名称中有“德” “义”等词可以看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这说明儒家思想影响人 们日常生活。 【答案】 ( 1 )特点:是我国古代城市基层管理制度,管理严格;居民按身份地位和所从事的 职业聚居(或:在市周围按工商业性质分设里坊;里坊分区) ;里(坊)与市分开,居住区 与商业区交叉存在; 城市布局整齐划一; 实行严格的夜禁制度; 封闭性. 5 分. ( 每点 1 分, 回答其中五点即可满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清给分) 影响: , 积极方面: 有利于防范盗贼和稳定社会秩序; 其城市规划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2 分) ( 消极方面:妨碍了市民生产、生活及人际交往,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2 分) 2 ) ( ( 发展:工商业繁荣;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或:打破了里坊界日即;根据经营的类别形成 不同的商业区; 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大大增强 (或: 出现了市民阶层的娱乐场所) ( 4 分, . 每点 1 分. ) ( 3 )原则:以儒家道德准则(或:以反映濡家文化所倡导的道德淮则的字词或含有 褒义的有关字词)和以居住者的职业特征命名. 2 分) ( 看法:濡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或:体现了儒家的夷夏观 及以德政吸引感化蕃夷的思想) ( 2 分.其它答案如果符合题意,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 ) 18. 2011 年 1 月南通市一模 21 题) ( (11 分)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 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 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 材料二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 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 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 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 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 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 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 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 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分) (3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 消极影响。 分) (4 (3)据材料三,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分) (4 【解析】 (1)第 1 问概括材料一,管仲的经济主张是重农抑商。理由是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 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 (2)第 2 问分析材料二,中国古代社会现象是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产生的根源 是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产生的消极影响是造成生产资本短缺, 不利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 会转型。 (3)第 3 问概括材料三,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 约束” “商人……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 、 、 、 “ 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等。 【答案】 (1)主张:重农抑商。 分) (1 理由: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 分)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 分) (1 (1 (2)现象:社会消费结构呈畸形病态。 根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消极影响:造成生产资本短缺,不利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分) (4 (3)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 能的作用。 分) (4 19.(2011 年 4 月海口调研 26 题)(12 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于是天 子遣使,虚郡国仓廪以赈贫。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假贷。……(富商贾)冶铸煮盐,财或 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鄣海泽,邓通专西山……奸猾交 通山海之际,恐生大奸。夫理国之道,除秽锄豪,然后百姓均平,各安其宇。笼天下盐铁诸 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足。 ――西汉桑弘羊《盐铁论》 材料三 [注:公元前 81 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 文学”之士 60 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丞相车千秋和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 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后人把这次会议称为盐铁会议。] 所谓盐铁议者,起始元中,征文学、贤良,问以治乱,皆对愿罢郡国盐、铁、酒榷、均 输,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化可兴。御史大夫桑弘羊以为此乃所以安边境,制四夷, 国家大业,不可废也。 ―― 《汉书? 车千秋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盐铁官营”政策的背景。(4 分) (2)盐铁会议上有哪两种观点?(2 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两种观点的认识。(6 分) 【解析】 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第(1)问,分析材料,归纳总结即可,“县官空虚”、“ 而不 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 “ 第(2)问,依据材料归纳总结,要客观分析各自利弊,但一定要从当时的社会现状出发。 【答案】 (1)反击匈奴和赈灾的财政压力;对富商大贾“不佐公家之急”的反感;削弱地方以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4 分) (2)会上,对盐铁官营政策,“贤良文学”之士反对,而御史大夫桑弘羊则赞成。(2 分)认识:“贤良文学”之士代表地方利益,尤其是地方上王侯、富商的利益。这一政策的 实行,大大削弱其既得利益,而且出现了价高质次、强征专卖、“与天下争利”等封建官营 的弊病,所以他们持反对意见。而御史大夫则代表中央、政府的利益,希望借盐铁官营增加 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提供物质保障。(4 分) 对盐铁官营的不同观点折射出中央与地方、 封建政府与百姓、 垄断官营与工商业自由发 展的矛盾。(2 分) 20. 2011 年 5 月漳州市质检 38 题) ( (37 分)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 界史观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 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 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 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 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 材料二 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 ,东起朝鲜,西 讫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 2 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 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 ,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 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 材料三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 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 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 表以纬之, 博参群议以发挥之。 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 彼皆以中土人谭 (注: “谈” 通 ) 西洋, 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 是书何以作?曰: 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 《海国图志》 叙 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 但是, 材料四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 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 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 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 分) (6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 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 (12 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14 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5 分) 【解析】 【答案】 (1)仅限于局部世界的认知;受宗教神学思想的影响;以本民族为中心。 分,答出 (6 其中两点即可) (2)变化:从局部地区扩大到整个世界。 分) (3 原因: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形成有机整体;汉朝以来,中国对外交往范围的不断扩 大;鸦片战争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军事实力的差距和抵御外侮的需要,迫使先进的中国人 将眼光投向世界。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9 (3)变化:由西方中心史观发展到全球史观。 分) (3 评析: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是进步的,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分) (3 二战后欧洲丧失霸权地位;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第三世界国家兴起(或不结盟 运动兴起) ;这些因素使得以西方为中心的史观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分。答出其中两点 (4 即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扩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也论证了全球 史观的正确性。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 (4)世界史观带有主观性;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受到宗教思想、民族意识、科技水平、 交往程度等方面的影响;世界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5 本资料出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http://www.zxls.com/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QQ:) 21. 2011 年 3 月江苏四市一模 21 题) (11 分)阅读下列材料: ( 用人也。 ……白圭乐观时变, 故人弃我取, 人取我与 (与: 出售) …… 。 材料一 “白圭, 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 ‘吾治生产(经商之事) ,犹伊尹、吕尚之谋,孙昊用兵,商鞅 行法是也。 ’蓝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者,阳翟人也。往来贩贱卖责,家累千金。 ” ” ――(西汉)司马迁《史记》 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 ……元稹 材料二 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 《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 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 ――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三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 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 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 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 (明 ” “ 材料四 “明清两朝, 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 ,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 。新安大贾, 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发展和特点》和[明]谢肇潮《五杂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据材料一、四,分别概括战国时期和明代商业发 展的特点。 分) (4 (2)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商品种类有何变化?(2 分) (3)据材料四,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分) (2 (4)据材料二、四,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条件。 分) (3 【解析】 (1)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问,根据材料中“白圭,用人也。……白圭 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犹伊尹、吕尚之谋,孙昊用兵”等回答。第二问,根 据材料一中“吕不韦者,阳翟人也。往来贩贱卖责,家累千金” ,材料四中徽州、山西两地 出现著名商帮的史实回答。 (2)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中信息分析,材料二中表现了各地商品 交换,丰富,材料三中描述了材料二中的商品已经成为老百姓使用的商品,体现了有奢侈品 到日用品的发展。 (3)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四中“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 ,江北则 推山右(指山西) 。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 右俭也”一句分析,从经营商品,二者的理念回答。 (4)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注意综合概括材料中两则材料的背景、时代特点 回答。 【答案】 (1)理念: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 (2 分,答到其中 2 点即可) 特点:战国出现大商人;明代出现“商帮”(或出现徽商和晋商)(2 分) 。 (2)变化:由奢侈品到日用品。 分) (2 (3)不同: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分) (2 (4)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农业发展(或经济发展)(3 分) 。 22. 2011 年 4 月天津市宝坻区一模 13 题)2010 年首尔 G20 峰会刚刚结束,人民币汇 ( 率就再次站上了历史高点。进入到 2011 年,受中东和北非局势影响,国际油价、金价持续 上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6 分) 材料一 1850 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1950 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 的中心。……当 1914 年荚格兰银行宣布停止英镑的黄金兑换时,大英帝国的雄风就一去不 复返了。当尼克松 1971 年单方面关闭黄金窗口时,美利坚的辉煌业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 点。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伦敦和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原因。 (4 分) 材料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欧洲人坐头把交椅, 为了防止局面失控, 美国财政部设计了 诸多重大议题赞成票必须达到 85%以上才能实施的条款,相当于赋予美国财政部(17%投票 权) 一票否决权。 而在世界银行, 由于是美国财政部挑选行长, 在完全掌握人事权的情况下, 只有很少的情况下才设置 85%赞成票的门槛,以便提高“效率” 。这就是玩“政策设计”和 局限于“操作流程”二者之间层次的落差。 (2)材料二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如何评价二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 (6 分) 许多学者提出要藏汇于民, 以分摊国家的外汇储备损失的 材料三 面对美元长期贬值, 风险.……与其藏汇于民,不如藏金于民.任何外汇从长期来看都会对黄金贬值,只是贬值 速度不同而已。 要想将中国已经创造出的巨大财富实现购买力保值, 唯有变外汇储备为黄金 白银储备。国际黄金价格波动其实不过是个假象而已,看破了这一层,哪怕它汇率市场掀起 千重浪,中国自有万吨黄金作为定海神针。 ――宋鸿兵《货币战争》 (3)面对“金融大战” ,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你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还需 要做哪些努力?(6 分) 【解析】此题以黄金、国际货币和金融改革为主线,重点考查各种与之相关的知识点, 第一问中, 英国在 19 世纪中叶成为世界霸主, 当然原因我们应该从政治经济等角度来思考。 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政治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并逐步走向完善,对外关系上,加紧对 外扩张,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美国一战后强盛起来的原因也可以从这些角度去思考总结。 第二问中,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我们应该可以从他们的投票权的占比得出结论来解答; 评 价则可以从积极和消极(或局限)两个角度来探讨影响利弊;第三问中,应注意审题:问的 是作者的观点,后面一问带有开放性的性质,既可提取作者的观点作答,也可根据所学知识 或已有现实社会的经验来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答案】 (1)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2 分) 。 美国:利用战争(二战) ,大发战争财;推动建立和主导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大力 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 (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 2 分,其它符合史实的答案皆可得分。 ) (2)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 (2 分) 评价: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 贸易的发展(2 分) ;满足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 和支配地位(2 分) 。 (3)观点:藏金于民(2 分) 。 努力:加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改革金融体制,符合国际规则;科教兴国, 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 4 分,其它言之成理,也可采点给分。 ) 23. 2011 年 5 月浙江五校联考 38 题) 分) ( (25 比较是研究历史、 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 它能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前因后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成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