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尊严

您的位置: &
人本化教育思潮及其当代教育价值
优质期刊推荐作者:李岷
  李岷,贵州省财政厅厅长、党组书记。1956年5月生,山西稷山人,中共党员,1971年12月参加工作,贵州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财政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经济学学士。
  财政是社会公器,没有私利,公平与效率是财政研究的核心问题,保公平和促进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财政根本职责所在。我们倡导“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依法依规、合理合情、良好沟通、信息共享、学习提高”行为,这就需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就需要守得住“政策、法律、道德”三条底线,这就需要我们共同营造“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和“不折腾”的工作氛围,树立“身体健康、夫妻恩爱、儿女孝顺”的和谐理念,努力构建和丰富“透明、规范、协调、科学、高效、廉洁”为核心的财政系统文化。从而达到一种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状态、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我们还倡导建立学习型机关和树立个人终生学习的理念,这也需要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精神追求和道德素养,同时不断完善以计算机技术支撑下的,科学、规范、统一的工作规则和工作流程,逐步夯实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工作基础,从而不断提高财政工作的效能。我想,这些应该成为新时期我们每个财政人对人生价值、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
  “政策、法律、道德”三条底线,都有公平、正义和公正的内在含义,目的是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正是财政人的基本使命所在。执行政策不折不扣、遵从法律依规守矩、崇尚道德培养情操,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本我、超我,那是我们努力和向往的目标。
  毛泽东同志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政策公平是社会和谐的起点。底线以上由市场调节,底线以下要靠政府财政确保。底线公平是政府的责任,政策底线就是政府的责任底线。而财政就是政府保住底线的兜底部门。
  政策底线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一条准则,是现实中每一个公民生活并发展中的起码的部分,如果缺少了就保证不了生存和温饱,保证不了为了谋生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这条底线是个人的基本权利,是政府和社会必须保障、必须承担的责任,它是责任的底线。在这条线上的公平,就是底线公平。就财政政策而言,至少要守住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如:按照国际标准,只要达不到人均收入二分之一就是处于贫困线)、城乡最低公共教育保障(线)标准、城乡最低公共卫生与医疗保障(线)标准、城乡最低公共住房(线)标准和社会最低公共安全保障制度。以上五个方面的刚性支出预算就是我们政策底线所在。
  法律是社会规则的底线。法律是道德规范的一种特殊(别)的行为规范,它属于道德范畴,是由大多数人普遍公认的道德上升到强制执行的行为规范。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一种对道德的一个强制约束的底线。依法理财和廉洁奉公是财政人的基本职业道德。
  道德行为是守法行为的基础。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精神生活及其行为的共同准则和规范。道德底线是一个社会生活的人们应该遵循的社会道德最低警戒线,也就是道德最起码的基本规范,古人说过,“政者,正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公正、诚实、厚道、有良心,不损害他人和社会,遵纪守法。坚守道德底线理念告诉我们,要先做好人,才能做好事。
  “透明、规范、协调、科学、高效、廉洁”,既是财政工作总体要求,更是我们构建和丰富财政文化需要树立的系统核心价值理念。
  现代公共财政强调财政透明度原则。透明是指公开、明白、不隐藏。透明是一种颜色,没有颜色的颜色,太阳下的自然光。作为文化素养,做人透明是一种心态,不加掩饰的心态。处世透明是一种性格,毫不矫揉、毫不造作的性格。透明是一种没有潜规则的状态,让一切变得简单、坦诚和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和公正是分不开的。民主必须以透明为前提,只有公开透明才能做到民主监督。管人、管事、管钱,必须有规定的程序,规范的操作。财政机关要有透明的政策规定,透明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透明的人际关系,透明的工作关系。要做到透明,就需要营造一个人格平等、说真话、办实事、求真务实、诚实守信、信息对称的环境,使我们的心身在敬业勤政工作中不再烦恼、精神不再疲惫。
  规范是指群体所认同、共同确立的道德、行为规则标准。分为群体中每个成员参与下的明文规定和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标准。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或者时间段,就一个人做一件事而言,我们要事先知道,我做什么,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就一个团队的若干项工作而言,就是多个成员、多个活动有序的组合和相互配合。它关注的是,谁做什么,不做什么,谁做了什么、做得对不对,产生了什么结果,结果正确或不正确,达不达得到标准;应当传递什么信息、通过什么途径传递、传递了什么信息、传给了谁,信息对不对称等等。我们再造和重构公共财政业务工作规程,业务操作流程统一和规范化,需要的是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尊严、地位和个性前提下的理念。我们规范管理的目的,是把每个工作岗位需要做的事情梳理清楚,使我们每一个人能够有目标、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能够不断完善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从而推动财政厅机关整体工作效能的提高。
  协调是指和谐、统筹和均衡,既是手段也是目标。《道德经》中,“无为”即为“道”,即规律。因为事物的运动都是以世界整体为条件展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整体,而不是个体,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社会要素之间的协调。儒家的中庸则强调,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和而不同,审时度势,通时达变,适度的灵活处置,即为“协调”。可理解为既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对立统一,系统思维,取中正立场思维方式。系统即为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合成的有机整体。经济学中,“协调”是指经济系统内各种经济力量作用下,趋于均衡的过程。协调作为科学发展的内核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就应当不断完善高效的运行机制,保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态势。协调就是正确处理财政机关内各种工作关系,为财政机关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坏境,促进全厅年度目标和中长期计划的顺利实现。
  科学就是求真务实的思想态度、思想观点和思维方法,作为系统思维严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就需要讲求证据,逻辑严密的工作态度。财政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财政是综合部门,面对的是方方面面。作为财政干部,要善于系统学习,知识面一定要宽而系统,要一专多能。我们不仅要熟悉现行财政、税收、财务、会计政策和最新计算机网络技能,还要学一些现代生产、技术、经济知识。达尔文说:“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从发现规律而言,科学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我们出台财政政策法规、办理财政业务工作的论据、论证过程,就是对一项业务整理所能获得的历史、现实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的全部真实信息,找出事物联系和变化规律性的问题,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尽可能有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有前瞻性思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处理意见或做出处理结论的过程,这就要求真务实,对人对事有理、有利、有节,论证过程和提出的依据自身应当没有矛盾和漏洞。
  高效就是效能高、良好沟通、执行力强。财政机关效能建设就是建立科学、合理和人性化的制度,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提高财政机关的整体执行力,很大程度上在于上下级、处室和干部职工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反馈、明确的责任以及团队精神。就每一个干部职工而言,执行力高低,还在于想象力、对团队足够的信心、对工作规则和工作规定的操作细节的严格遵从的专注力。为此,就需要全厅同志认同财政文化、统一观念、明确目标、细化方案和有严格、规范、统一的绩效考评标准,使得财政各项工作逐步变得精简、精练和精确,也就是更科学化和更精细化。因此,我们提出“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就是要相互理解、互相宽容,习惯换位思考,求大同存小异,多沟通、少扯皮、不折腾,以求思想一致和感情交流的畅通,达到信息共享、相互谐调,工作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的效果。财政信息化系统是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技术基础。要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就需要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作为支撑。
  廉洁是财政人立身之本、做事之根,财政人须做到清、正、廉、洁。“清”,理财要清楚、明白,要熟悉政策,遵循规律,精通业务、政策制度、法规和纪律的执行力强。清者无私,廉则生威。“正”,用财要公道正派,心存百姓,为民作主。正人要先正己,不拉“圈子”、不立“山头”,“五湖四海”,从善如流。“廉”就是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不贪财帛、立身清廉,奉公守法,不以权谋私,不损公肥私,不假公济私。廉者常乐无忧,贪者常忧不足。“洁”就是要干干净净做事,明明白白做人,不损人利己。财政人就是要发扬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理念,营造和培育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廉洁守纪的财政文化和工作氛围。公务员依法行政、清正廉洁,在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养成恪尽职守的习惯的同时,还需要依法实施监察监督,来保证政令畅通,维护纪律的严肃性。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总结60年财政工作的经验,集中全厅干部职工的智慧,历时三年,数易其稿,形成了贵州省财政厅各处室工作规程1.0版本,作为每一个财政干部工作应知应会技能的基础。规程人手一册,结合工作实际学习、借鉴、研究。
  这个“1.0版本”,是一个开放的、需要不断完善的系统。应当传送给9个市州地和88个县区财政局进行参考。下一步,我们要加快对每一个工作岗位流程固化到计算机网络程序的进度。对共性、共享信息(公共政策、重大改革、常用数据、常用工具库等),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的技术路线和创新工作方法。例如,将所有需要测算下划预算指标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分为政策和技术处理两个环节。前者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政策和因素权重,后者则专职方案测算。又比如,将公用公共财政政策、公用数据、常用工具按照“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和“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原则,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授予权限固化锁定,自动提示分为厅、处室或小组等大、中、小局域网。同时,还可根据过去、现实出现的问题,厅、处室和小组提出,经厅研究决定,对财政机关重要岗位用计算机系统将风险点固化,由计算机自动提示定时定量预警,在提高财政厅机关每个岗位和全厅各处室整体工作效率的同时,对每一项权力透明公开运行实施全过程监控,为强化风险管理提供坚实基础。请各位同事适时提出的具体意见,我们不断地修改、完善,今后再择机推出升级版。
  完善财政政策,改革体制、机制和改进工作方法,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集中全厅每个干部职工的智慧,要依法依规、合理合情,尊重规律、讲求效率和谋求可持续发展。厅内、处室、同事之间要知无不言,厅领导、处室负责人要从善如流。处理问题力求事半功倍,把复杂事情简捷化,而不是相反。对工作中发生的问题,不无谓争论、不埋怨、不推诿扯皮、大家商量,本着于法、于理、于情三统一理念协调处理。工作过程中,下级对上级及时请示、汇报、上级对下级适时指导、帮助,上级与下级之间多交流、多沟通,不用“山寨版”,不需潜规则,对事不对人、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按照系统辩证思维的理念,用发现并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研究系统解决问题方法,从每个处室、每个岗位和每个人眼前的具体工作做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梳理、规范;对关键流程和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创新工作思维理念,以新的工作思路,研究创新的工作方法和机制,重新调整、配置工作要素,不断通过对流程的分析、诊断和重新设计,选用清除、简化、合并、整合、自动化等方式,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和形成新的工作效能。第一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先例,第二次遇到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惯例,其后就应当提炼上升,创新为制度和机制,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规则和工作流程。对财政机关日常的党务、政务、业务工作,我们应一件一件地梳理,要树立想方设法把可以教会的、就尽量交由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帮助我们做的理念;从每一个人眼前遇到每一件事做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分门别类,以此不断推动全厅、全系统制度和机制改革创新,达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我们工作质量、生活质量的目标。
  今后,按照系统辩证思维理念,针对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总结实际工作中的成功做法,着力构建“透明、规范、协调、科学、高效、廉洁”为核心的贵州财政系统文化理念体系,开拓创新,不断地完善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的工作规则和工作流程,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工作质量,促进全省财政事业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主核心价值观_共10篇 - 公文大全
> 社会主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核心价值观
第1篇: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基于中国梦视角的解读邢乐勤 韩栓铭(浙江工业大学 经贸管理学院 浙江 杭州)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价值指南和精神动力。中国梦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蓝图和信念支柱,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共识和民心基础。必须以实现中国梦为根本遵循,以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为目标,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描绘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者在国家、社会、个人等维度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形态和价值的反映,决定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文化方向。中国梦,概括地说,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以实现中国梦为根本遵循,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坐标,结合时代和实践的新形势新要求,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价值指南和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须臾离不开构建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离不开独立的民族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就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思想价值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文化基因和价值指针。精神家园是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精神文化和价值体系,其核心是共同理想和信念。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是中国人民对自己民族的民族身份、民族特点、民族传统、民族理想、民族志向、民族追求的普遍的文化认同、价值尊崇和精神寄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都是对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文化内涵、精神追求和价值指向的高度概括和具体呈现,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文化基因和价值指针。中国梦的提出,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正确方向,而且赋予了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以崭新内容。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就是要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共同理想,树立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坚定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实现中国梦,必须有步骤、分阶段地稳步推进,当前的任务就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爬坡过坎、化解风险,实现全而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最大限度凝聚共识,最大限度传递正能量,最大限度激发创造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总依据,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真正享有当家作主的广泛民主权利的广大人民群众。可见,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都内在地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精神实质,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2
中国梦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蓝图和信念支柱,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共识和民心基础。中国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一步具体化、实践化、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时代化和国际化,描绘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蓝图。中国梦站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高度、当今中国发展的实践高度和当代世界发展的时代高度,科学总结、全而谋划了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两个一百年”的国家战略,集中概括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集体诉求,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通过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第一,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首要任务。在“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中华文化中,国家在中华儿女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国家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物质载体,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依托。国家既是促进各族群众形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特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源泉,也是中华民族这一大家庭为各族群众提供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的共同体。特别是近代中国“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促使中华儿女把国家富强作为首要理想。用中国梦构建民族的理想蓝图,就要不断强化民众的国家认同,把实现国家富强作为亿万民众的共同追求。第二,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主题经过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中华儿女艰苦卓绝的顽强奋斗,进入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实现民族振兴的愿望空前强烈。用中国梦构建民族的理想蓝图,就要把民族振兴作为主题,以此来凝心聚力,加油鼓劲,更广泛、更充分地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第三,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根本立场和根本目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人民的民生幸福梦、人格尊严梦、人生出彩梦、事业成功梦。国家梦、民族梦只有同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梦紧密相连、互相融合,才有根基、生命和力量。把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既能够把全国人民更好地凝结成休戚牧关的利益共同体和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又能够激发每个中国人实现人生梦想的创造活力。用中国梦构建民族的理想蓝图,就要把人民幸福作为根本立场和目的,实现每个中国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每个中国人的全而发展,激发每个中国人的创造精神,使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充满生机和活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信念支柱。第一,用中国梦构建民族的信念支柱,就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努力使各族人民对这条道路产生坚定认同,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努力拓展这条道路,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第二,用中国梦构建民族的信念支柱,就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从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中站立起来,并不断地走向独立自强,就是因为有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征程中,必然充满各种各样可以预见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和困难,要赢得机遇、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第三,用中国梦构建民族的信念支柱,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体地位。尤其要深入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领导群众,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智慧和力量起来。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力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首先,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协调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需要共同的基本规则。坚持社会公正的理念,健全维护公正的法治环境,可以为各种利益相互间的博弈搭建制度化的平台,并依此为基础不断理顺社会利益关系。其次,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因两极分化产生的社会困难群体,需要得到规则保护。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说过“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当前,尽管我国社会总体财富在增长,但社会差距也日益扩大,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社会群体差别所引发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两极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困难群体,履须获得必要的保护,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而坚持社会公正,完善法治环境,是对这些群体要求的积极回应,能够为他们正当要求的表达提供畅通的渠道。 再次,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国家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要依循公正与法治的原则。对于各级国家机构来说,公正不仅是一种关德,更是一种力量。国家是公共权力的代表,承担着调节社会关系、提供包括公共秩序在内的诸多公共品的责任。而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国家的各项制度必须更坚定地维护社会公正、烙守法治原则,如此才能更好地约束自身权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中国梦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共识和民心基础。中国梦具有理论内涵的逻辑统一性、表现形式的通俗形象性、实践要求的大众亲和力特征,必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入民心,彰显魅力。第一,中国梦的理论内涵,概括地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开来讲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通俗地讲是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所有这些多层而、多角度的理想、追求、目标、价值等,都在逻辑上统括到“中国梦”这个统一而简洁的概念上来,从而极大地升华和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而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而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层而的价值准则的内容,有利于形成强大的理论共识。第二,中国梦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象语言,生动通俗地表达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展现了鼓舞民心的奋斗目标,昭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美好前景,顺应了各族群众的殷切期待,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真切地为群众所理解、接受和践行。第三,国家的发展战略、民族的远大志向、社会的价值理想、人民的共同期盼要得到实现,就必须与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实践联系起来,让人人都来参与,人人有所担当,人人得享福社,视之为己任,奉之为事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国梦正是对每一个中国人都具有普惠性和亲和力的精神旗帜。中国梦突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价值追求,最大限度地凝聚了中华儿女的共识,道出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必将激励广大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准则,激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强大能量和动力。3以实现中国梦为根本遵循,以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深入开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文化,凝聚社会共识,为实现中国梦铸造精神长城。①要在全社会开展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活动,唱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使之家喻户晓,众人皆知。尤其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同时,又在各个领域具体深化、细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价值观念。比如,在经济领域,倡导全而、协调、可持续发展;效率、公平、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等价值理念。在政治领域,倡导自由、民主、正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等价值理念。在文化领域,倡导求真、厚德、从善;公德、美德、品德等价值理念。在社会领域,倡导团结、互助、仁爱;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等价值理念。②要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自觉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并培育和弘扬优良党风政风,激发正能量,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③要大力举办既能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创建活动,培育具有地域、城市、行业和企业特色的地域精神、城市精神、行业精神和企业精神.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个地域、城市、行业和企业等层而的有效落实。在学习、教育活动中,要讲究活动的方式方法,多一些生动活泼的创新实践、潜移默化的生动案例和娓娓道来的感人故事,少一些居高临下的理论务虚、装腔作势的大话套话和枯燥刻板的空洞说教。第二,广泛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为实现中国梦铸造道德丰碑。①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大力表彰先进人物,形成“学先进,见行动”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神秘的上帝伦理和高调的圣人伦理,而是贴近群众生活、引领社会风尚的主流大众文化。要充分发掘群众身边的先进人物,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充分发扬模范人物的优秀品质,形成“最美人物”、道德楷模竞相涌现的生动局而。要用他们的生动事迹、典型事例言简意赅地启迪心灵,激发爱心,褒奖善行,析事明理,资政育人。②要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企业、文明机关、文明学校、文明科室、文明班组、文明家庭等多层次的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广泛、自觉地参与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来,加强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我修养、自我提高。③要开展多样化、常态化的群众性道德践行活动。比如,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家风家训教育、孝敬教育、诚信教育、勤俭节约教育、普法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等。再比如,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公益活动、环境保护等工作,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障人群等群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促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实践蔚然成风。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占领网络舆论阵地.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舆论氛围。当前,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点,与此同时,网络空间的虚拟特征使之容易成为庸俗价值观念、有害信息和虚假谣言的高发、频发区。所以,培育和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主流网络文化,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①要营造认同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舆论环境。要加强技术支持,有效运用先进防护、识别技术及时查堵、屏蔽网络垃圾和信息污染。要规范政府、运营商、网民等网络主体在网络信息传输各个环节中的行为,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网络立法和网络道德规范中去,通过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约束网络行为,使个体网络自由与社会网络秩序两者协调发展。②要打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信息平台。要重点开发集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软件。要做大做强主流新闻网站,形成有效传播模式,做好重大信息网上发布,及时回应网民关切,主动有效进行网络舆论引导。要加强对商业网站的价值引导,加强隐性平台的社会责任教育,鼓励他们弘扬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舆论、疏导公众情绪。③要提供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产品。要创作适宜新兴媒体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网络视频、游戏、音乐、动漫、图片等网络载体,走精品路线,开发弘扬民族精神、反映时代要求、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网民喜闻乐见的原创网络文化产品,满足网民对高尚精神文化的需求,提高网民的精神文化境界。无论从国家、社会还是个人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大意义。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凝心聚力,莫定筑梦、追梦和圆梦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价值依托和精神引领。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二者在文化渊源、目标指引和历史使命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在功能上也表现出深刻的互动性,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清晰地定位中国梦的价值坐标,最大限度汇集中国梦的精神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共性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既涵盖了党的理想和国家社会发展口标,又规范了公民的价值追求和认知共识,既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又有对西方文明的科学借鉴。二十四个宇的核心价值观已把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向新阶段,达到新高度,为“中国梦”的梦想成真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基于中国梦视角的解读邢乐勤 韩栓铭(浙江工业大学 经贸管理学院 浙江 杭州)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价值指南和精神动力。中国梦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蓝图和信念支柱,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共识和民心基础。必须以实现中国梦为根本遵循,以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为目标,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描绘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者在国家、社会、个人等维度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形态和价值的反映,决定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文化方向。中国梦,概括地说,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以实现中国梦为根本遵循,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坐标,结合时代和实践的新形势新要求,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价值指南和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须臾离不开构建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离不开独立的民族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就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思想价值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文化基因和价值指针。精神家园是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精神文化和价值体系,其核心是共同理想和信念。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是中国人民对自己民族的民族身份、民族特点、民族传统、民族理想、民族志向、民族追求的普遍的文化认同、价值尊崇和精神寄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都是对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文化内涵、精神追求和价值指向的高度概括和具体呈现,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文化基因和价值指针。中国梦的提出,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正确方向,而且赋予了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以崭新内容。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就是要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共同理想,树立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坚定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实现中国梦,必须有步骤、分阶段地稳步推进,当前的任务就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爬坡过坎、化解风险,实现全而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最大限度凝聚共识,最大限度传递正能量,最大限度激发创造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总依据,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真正享有当家作主的广泛民主权利的广大人民群众。可见,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都内在地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精神实质,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2
中国梦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蓝图和信念支柱,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共识和民心基础。中国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一步具体化、实践化、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时代化和国际化,描绘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蓝图。中国梦站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高度、当今中国发展的实践高度和当代世界发展的时代高度,科学总结、全而谋划了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两个一百年”的国家战略,集中概括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集体诉求,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通过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第一,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首要任务。在“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中华文化中,国家在中华儿女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国家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物质载体,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依托。国家既是促进各族群众形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特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源泉,也是中华民族这一大家庭为各族群众提供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的共同体。特别是近代中国“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促使中华儿女把国家富强作为首要理想。用中国梦构建民族的理想蓝图,就要不断强化民众的国家认同,把实现国家富强作为亿万民众的共同追求。第二,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主题经过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中华儿女艰苦卓绝的顽强奋斗,进入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实现民族振兴的愿望空前强烈。用中国梦构建民族的理想蓝图,就要把民族振兴作为主题,以此来凝心聚力,加油鼓劲,更广泛、更充分地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第三,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根本立场和根本目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人民的民生幸福梦、人格尊严梦、人生出彩梦、事业成功梦。国家梦、民族梦只有同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梦紧密相连、互相融合,才有根基、生命和力量。把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既能够把全国人民更好地凝结成休戚牧关的利益共同体和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又能够激发每个中国人实现人生梦想的创造活力。用中国梦构建民族的理想蓝图,就要把人民幸福作为根本立场和目的,实现每个中国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每个中国人的全而发展,激发每个中国人的创造精神,使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充满生机和活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信念支柱。第一,用中国梦构建民族的信念支柱,就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努力使各族人民对这条道路产生坚定认同,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努力拓展这条道路,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第二,用中国梦构建民族的信念支柱,就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从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中站立起来,并不断地走向独立自强,就是因为有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征程中,必然充满各种各样可以预见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和困难,要赢得机遇、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第三,用中国梦构建民族的信念支柱,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体地位。尤其要深入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领导群众,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智慧和力量起来。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力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首先,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协调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需要共同的基本规则。坚持社会公正的理念,健全维护公正的法治环境,可以为各种利益相互间的博弈搭建制度化的平台,并依此为基础不断理顺社会利益关系。其次,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因两极分化产生的社会困难群体,需要得到规则保护。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说过“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当前,尽管我国社会总体财富在增长,但社会差距也日益扩大,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社会群体差别所引发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两极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困难群体,履须获得必要的保护,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而坚持社会公正,完善法治环境,是对这些群体要求的积极回应,能够为他们正当要求的表达提供畅通的渠道。 再次,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国家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要依循公正与法治的原则。对于各级国家机构来说,公正不仅是一种关德,更是一种力量。国家是公共权力的代表,承担着调节社会关系、提供包括公共秩序在内的诸多公共品的责任。而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国家的各项制度必须更坚定地维护社会公正、烙守法治原则,如此才能更好地约束自身权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中国梦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共识和民心基础。中国梦具有理论内涵的逻辑统一性、表现形式的通俗形象性、实践要求的大众亲和力特征,必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入民心,彰显魅力。第一,中国梦的理论内涵,概括地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开来讲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通俗地讲是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所有这些多层而、多角度的理想、追求、目标、价值等,都在逻辑上统括到“中国梦”这个统一而简洁的概念上来,从而极大地升华和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而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而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层而的价值准则的内容,有利于形成强大的理论共识。第二,中国梦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象语言,生动通俗地表达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展现了鼓舞民心的奋斗目标,昭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美好前景,顺应了各族群众的殷切期待,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真切地为群众所理解、接受和践行。第三,国家的发展战略、民族的远大志向、社会的价值理想、人民的共同期盼要得到实现,就必须与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实践联系起来,让人人都来参与,人人有所担当,人人得享福社,视之为己任,奉之为事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国梦正是对每一个中国人都具有普惠性和亲和力的精神旗帜。中国梦突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价值追求,最大限度地凝聚了中华儿女的共识,道出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必将激励广大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准则,激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强大能量和动力。3以实现中国梦为根本遵循,以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深入开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文化,凝聚社会共识,为实现中国梦铸造精神长城。①要在全社会开展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活动,唱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使之家喻户晓,众人皆知。尤其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同时,又在各个领域具体深化、细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价值观念。比如,在经济领域,倡导全而、协调、可持续发展;效率、公平、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等价值理念。在政治领域,倡导自由、民主、正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等价值理念。在文化领域,倡导求真、厚德、从善;公德、美德、品德等价值理念。在社会领域,倡导团结、互助、仁爱;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等价值理念。②要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自觉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并培育和弘扬优良党风政风,激发正能量,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③要大力举办既能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创建活动,培育具有地域、城市、行业和企业特色的地域精神、城市精神、行业精神和企业精神.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个地域、城市、行业和企业等层而的有效落实。在学习、教育活动中,要讲究活动的方式方法,多一些生动活泼的创新实践、潜移默化的生动案例和娓娓道来的感人故事,少一些居高临下的理论务虚、装腔作势的大话套话和枯燥刻板的空洞说教。第二,广泛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为实现中国梦铸造道德丰碑。①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大力表彰先进人物,形成“学先进,见行动”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神秘的上帝伦理和高调的圣人伦理,而是贴近群众生活、引领社会风尚的主流大众文化。要充分发掘群众身边的先进人物,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充分发扬模范人物的优秀品质,形成“最美人物”、道德楷模竞相涌现的生动局而。要用他们的生动事迹、典型事例言简意赅地启迪心灵,激发爱心,褒奖善行,析事明理,资政育人。②要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企业、文明机关、文明学校、文明科室、文明班组、文明家庭等多层次的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广泛、自觉地参与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来,加强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我修养、自我提高。③要开展多样化、常态化的群众性道德践行活动。比如,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家风家训教育、孝敬教育、诚信教育、勤俭节约教育、普法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等。再比如,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公益活动、环境保护等工作,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障人群等群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促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实践蔚然成风。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占领网络舆论阵地.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舆论氛围。当前,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点,与此同时,网络空间的虚拟特征使之容易成为庸俗价值观念、有害信息和虚假谣言的高发、频发区。所以,培育和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主流网络文化,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①要营造认同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舆论环境。要加强技术支持,有效运用先进防护、识别技术及时查堵、屏蔽网络垃圾和信息污染。要规范政府、运营商、网民等网络主体在网络信息传输各个环节中的行为,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网络立法和网络道德规范中去,通过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约束网络行为,使个体网络自由与社会网络秩序两者协调发展。②要打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信息平台。要重点开发集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软件。要做大做强主流新闻网站,形成有效传播模式,做好重大信息网上发布,及时回应网民关切,主动有效进行网络舆论引导。要加强对商业网站的价值引导,加强隐性平台的社会责任教育,鼓励他们弘扬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舆论、疏导公众情绪。③要提供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产品。要创作适宜新兴媒体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网络视频、游戏、音乐、动漫、图片等网络载体,走精品路线,开发弘扬民族精神、反映时代要求、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网民喜闻乐见的原创网络文化产品,满足网民对高尚精神文化的需求,提高网民的精神文化境界。无论从国家、社会还是个人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大意义。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凝心聚力,莫定筑梦、追梦和圆梦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价值依托和精神引领。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二者在文化渊源、目标指引和历史使命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在功能上也表现出深刻的互动性,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清晰地定位中国梦的价值坐标,最大限度汇集中国梦的精神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共性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既涵盖了党的理想和国家社会发展口标,又规范了公民的价值追求和认知共识,既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又有对西方文明的科学借鉴。二十四个宇的核心价值观已把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向新阶段,达到新高度,为“中国梦”的梦想成真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第2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较青年与社会2 0 1 4 年8 月下  第2 4 期 总第5 7 0 期社 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 与资本 主 义核心价值 观的 比较孔德 兴( 淮 南市第一人 民医院,安徽 淮南 2 3 2 0 3 8)【 摘要 】党的十八 大报告 中 提出 “ 倡 导富强、 民主 、文明、和谐 ,倡 导 自由、平等 、公正 、法 治,倡 导爱 国、敬 业、诚 信 、友善 ,积极 培育和 践行社会 主 义核心 价值观 。”作 为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 观 , 由此 为中 国社会发 展 开辟 了一 个新 的视   域 ,本 文以此为 出发 点 ,比较 中西社 会主 义和 资本主义的核 心价值观 。由此得 出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观 的发展 应 当辩证对待 差  异 ,立足于 中国传统 文化 ,以及积极运 用到 实践 中去。【 关键词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 ; 传统文化核 心概 念释 义  ( 一 )核 心 价 值 观一、英 国的 《 人 民宪章 》 ,较为完 整地表述 了资本 主义 的这 种核  心价值观 : 人生来是 自由的 ,权 利是平等 的 ; 国家 的主权 在  于人 民,私有 财产 神圣不可侵犯 ; 在政治上提 出 “ 自由 、平  等 、民主 、博爱 ”等 口号。可以看出资本主义 的核心价值 观  虽然有其腐朽 的一 面 ,然而 ,不可否认的是资本 主义发 展至  今 ,其推动历史进 步过 程中 ,核心价值观 中仍有进 步 陛的一面。马 克思主 义曾有界 定 : “ 价值是 客体满足 主体 的需 要 的  关系” ,而价值 即是 “ 从 人们对 待满足 他们需要 的外界 物 的  关 系 中产生的 ” 。在 此种概念 下 ,价值 观 即是 人们在长 期 的  实 践和 行为过 程 中所 表现 出来 的 根本原 则和看 法 。例 如可以外化 为 ,每一个组织 、每一个群体 、每一个个 人都必须遵  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其中又可 以分为核 心价 值观和一般价  值 观。二、二者核心价值观的差异  ( 一 )社 会 环 境 的 和理 论 渊 源核心价值 观即人们 的价值观体 系中 ,起着支配和主导作  用 的部分 ,对组织 、群体 、个人 的行为起着 精神依托作用。( 二 )社 会 主 义核 心价 值 观在 比较 二者价值 观的差异 时 ,我们从 “ 大传 统”人手 ,   分析二者 的所 处社 会环境 ,诞生 的理论渊源 。由此 ,才 可能  彻底理解 资本 主义 和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观 的本质差异 。   资本 主义 核心 价值观 根植 于封建 社会 没落 后 的西方 社  会 ,以 自由、民主 、人权 、博爱 、等为政 治 口号 ,因此相对  于封 建社会 来说 ,这是 一种进 步和超越 。马克思 曾说 :“ 资产 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 的阶级统治 中所创 造的生产力 ,比过  去一 切世代 创造 的全部生产力 还要 多 ,还要大 。 ”它所 倡导  的理 念 ,是在长期 的经济发展过程 中 ,不 断的社会 革命 中累  积 ,尤其是 在文艺 复兴 、工业革命 时期 被总结成 大量经 典 ,在核 心价值 观 的基 础上 ,我国坚定 的走社会 主义 道路 ,   那 么这里的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该是什 么呢 ,我 国又该奉  行 怎样 的价值和行 为准则呢?面对这一课 题 ,党的十八大报  告 立足于社会传统 ,结合现实 ,对 中国传 统文化理论吸 收凝  练 的同时 , 注 意当下国情 、 世界 发展 状况 明确提 出 “ 倡导富强 、   民主 、 文明 、 和谐 , 倡导 自由、 平等、 公正 、 法治 , 倡导爱 国、   敬 业 、诚信 、友 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 观。 ”   在这一基础 上 ,中共 中央办公厅 《 关于培育 和践行社会 主义  核 心价值观 的意见 》 中又详加 阐述 了这一核心价值观 的意义 、   内容 、目的 、方法 、规划 等。( 三 )资本 主 义核 心 价 值 观实 际上 ,资本主义发展 至今 ,从 未明确提 出其有关 “ 核  心价值观 ”的概念 。管 中窥 豹 ,笔者从无 数对资本 主义社会  的经典侧 面阐述 和描述著述 中 ,法 国革命 家罗伯斯庇尔 提出  的 “ 自由 、平等 、博爱 ”的 口号作为核心价值 观。马克思主  义对 资本 主义社会 的论 断中 曾一针 见血地 指 出 : 以 “ 自由、   平 等 、博爱 ”为价值 观 的资产 阶级 意识形 态 ,具 有虚伪性 、   唯心性 和欺骗性 。 ” 美 国的 《 独立 宣言 》 、 法 国的 《 人权宣言 》 、通脱这些 经典著述 中阐述理念 。在资 本主义经济萌芽和发展  阶段 ,其社会核心价值观在某种程度 上体 现其 为资本主义经  济发 展服务 ,因而其狭 隘 陛和阶级色彩也 相当明显。   社会 主义 核心价值 观的诞生 ,因是吸收 中国五千年 的传  统 文化浓缩而成 ,在马克思理论 的基 础上形成的 ,因而结合  了两方思潮的特点 。 一方面 , 从 中国传统文化方 面来说 , 民本 、自由 、 法治 、 和谐等思想 , 中国古 已有之 。孟 子强调民本思想 ,   认为 “ 民为贵 , 社稷 次之 , 君为轻” 。《尚书 》中的 《 五子之歌 》   也讲 : “ 民为邦本 ,本 崮邦 宁” ; 又如和 谐思想 ,老子说 : “ 人  法地 , 地法 天 , 法天道 , 道法 自然。 ”《 礼记 ? 中庸 》中说 : “ 致  中和 , 天地位焉 , 乃物育焉。 ” 这些都强调天 、 地、 人和谐发展 ;异化劳动使生 产力得到巨大发展 ,创造社会 发展物质条  件 。异 化理论对人 自身异化 的过程和结果 的揭 示 ,对人认识  自身及认识 人所处 的社会 中种种现实 的、历史 的现象提供 了重要 的理论 来源和实践 的立场 。f 3 J 柏拉 图著, 吴天岳, 顾寿观译 . 理 想国   . 岳麓书社, 2 0 1 0 .【 4 】亚 伯 拉 罕 ? 马斯洛( Ab r a h a m  H. Ma s l o w) . 动 机 与人 格( 第3 版) 【 M】 . 许金声译, 北京: 中国人 民大学 出版社, 2 0 0 7 .【 5 】《 政 治学概 论 》编写组. 政治 学概论 【 M1 _ 高等教育 出版社  北京: 人 民 出版 社 , 2 0 1 1 .参考 文献【 1 】 张曙光. 人 的世 界 与 世 界 的 人 : 马 克 思 的 思 想 历 程 追踪『 6 】 马克 思恩格斯 选集( 第一卷) l M] . 北京: A-  ̄ L 出版社, 1 9 9 5 .作 者 简 介 :刘 亚 霏 ( 1 9 9 1 . 0 8 - ) ,女 , 安 徽 合 肥 人 。[ M1 . 北京: 北京 师范大学 出版社 , 2 0 0 9 .   【 2 J陈力丹. 神 交往论 : 马克思恩格斯 的传播 观[ M] . 北京: 中   国人 民大 学 出版 社 , 2 0 0 8 .?安徽 师范大 学政治 学院马克 思主 义 中国化研究专业1 3 级 学术学位 在 读研 究 生 。3 2 4?2 O l 4 . V0L . 5 7 0 . N0. 2 4青年与社会至于中国传统社会对 于法治的重视 ,则体 现在 韩非子 的著述  当中 ,“ 法者 ,宪令着于官府 ,赏罚 必于民心 ,赏存乎慎 法 ,   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 …‘ 法与时转则治 ,治 与世 宜则有功 。另  方面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中 自由、平 等 、法治等思想相  比中国传统社会又有进 一步 的超脱和发展 ,而这则是 由于马  克思主义传人 中国, 由此而基于社会 主义思想道 路上的 自由、   平 等 、和法治 。~2 0 1 4 年8 月下  第2 4 期 总第5 7 0 期对此 ,河海大学孙 其昂教授认为 ,随着 现代 化进程的不  断深入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 观遭 遇多种现代性 困境 : 传统价  值观 的解 构与断裂 、多元化 社会 思潮的挑战 与挤 压 、信任危  机 的滋生 与扩散 、价值规 约和行为践履 的错位 与偏差 ,而社  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需要 五个 向度构建与超越 的现代性救  赎 良方。江西师范大学 曾建平教授提 出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  观在 当代 主要 面临两方面 的挑战 ,一是所谓 “普世 价值”的  流行 与渗透所带来 的挑 战 ; 二是价值观上 的主观主义 、相对  主义 和虚无 主义所带来 的挑 战。( 二 )践 行 社 会 主 义核 心价 值 观 的 现 实路 径因而 对 比两者产生 的社会环境 和理论渊源 ,虽然二 者的  核 心价值观在 阐述 时 ,有时体现 了惊人 的一致 ,这可能是现  代 社会长期发展 、交流的结果 。但 由于理论渊源和所处 的社会 环境不 同,相 同的词语却 有着不同的 内涵差异 。( 二 )具 体 观 念 的 比较 说 明因此 ,基 于 以上 ,践行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观仍需要我们  的不 断努力。笔者认为有 以下三点需要做 到。   第 一 ,充分认 识 资本 主义 与社 会主 义核 心价 值观 的 区  别, 辩证对待 二者差 异。古语有云 : “ 知 己知彼 , 百战不殆 。 ”   因而 ,我们在充分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同时 ,应带充  分认识他者 ,比较 二者 差异 ,从而认识 自我的优越性 ,后从  中汲取 营养 “ 去 粗存精 ” ,方 能取得 更进 一步 的发 展 。这就  要求我们能够辩证 的看待资本 主义 核心价值观 。认识其进 步  之处 ,认真领会其 “ 自由、平等 、博爱 ”等之意 。全球化发  展的今天 ,面对 不同的价值观差异 ,学会 以包容心态 ,从容  应对 。   第 二 ,立足 中国传统文化要 义 ,反应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  精华 。正如前 文所说 ,中国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观根植 于中国有学 者曾经从经济 、政治 、文化 、生态 、社会等几方面 ,   以 中美 为例 ,比较社会 主义和 资本 主义核心 价值观 的差异 ,   从而分析两 国的社 会发展 。但这里 ,笔者认为几方 面水 乳交  融 ,共 同影 响了核 心价值观 ,因此作 者从 背景 出发 ,这 里仅  举 三例 ,以体现对二者差异 的理解。   具体 来说 ,我们这里选 择三个方面距离说 明 ,首先是关  于 自由的阐述 ,资本主义核心价值 观 中的 自由是具有其 狭隘  性和抽象性 的 ,明显的 阶级 限定 性 ,同时必须注意 其明显的  经济色彩 ,实 际上 是为促进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 而服 务。对 比  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 中的 自由倡 导的是 “ 全社会成 员共同 占  有生产资料 ,政治上享有共 同权利 ,让最广大人 民群众 享受最为广泛 的权利 。 ”   第二 ,关于 民主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 观中的民主观念不  仅是基于 资本 主义观念 中的民主 ,同时 ,他也 吸收了 中国传  统文 化 中民主 的内涵 ,加 之马克思 主义 理论 ,升华 得到 的。   因此 ,关 于民主 ,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中的民主是 广大人 民  群众 的民主 ,其主体和 内容 均有 进一步 的扩充 。第 三 、关于传统文化,而这也是立国之本。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 , 必不能过 分 “ 崇洋媚 外” ,需要 充分 了解 自我存 在 的价值 和文 化  内涵 ,从传统文化 出发 ,寻找内在独特性 ,作为立足之本 。   第三 ,将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 观做为行为准则 ,充分运 用  于实际生 活当中。应充分认识 到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不 能作  为理论来看待 ,更 是一种观念 。因而 ,只有运用到实 际生 活法治 ,二 者均注重法治在 国家治理 中的关键性 作用 ,尤其是  关于法律体 系的建立和完善 ,然而 由于二者根植 的社会环境  和文化不 同 , 因而关 于某 些法律的相关概念有着不 同的理解 ,   总的说来 ,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中的法治是根植 于社会主义  公有制和人 民 当家作主 的基 础上的 ,同时 注重 “ 和谐”理念  在法律体系 中的运用 。   因而 ,从 以上 三点说来 ,笔者认为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运用 的社会 主体更为广泛 和深刻 。同时 又有 学者指 出 : 资  本主义在推 动物质文 明进步 的同时也践踏 了人类 精神文 明的  成果 ,即所说 的 “ 资产 阶级抹 去了一切 向来受 人尊崇和令人  敬畏 的职业 的神圣光环 ……资产 阶级撕下 了罩在 家庭关系上  的温 情 脉脉 的面 纱 ,把 这种 关 系变成 了纯粹 的金 钱关 系 ” 。   社会 主义作 为人类社会最理 想的社会形态 ,不 仅是物质上 的  高度 文明 ,人 也将 彻底摆脱 异化状 态 ,得 到全 面发展 ,“ 社  会主义 的优 越性不仅表现在 经济政治方面 ,表 现在创造 出高  度的物质文 明上 ,而且表现在 思想文化方 面 ,表 现在能够创  造 出高度 的精神文 明上” 。   三、培育并践行社 会主 义核 心价值观( 一 )面 对 的 困境中才能发 挥价值 ,其真正意义 只有 国民将其作为行 为准则 才能得到彰显 。否则进一 步发展 ,也只是 “ 纸上谈兵” 。参 考 文 献[ 1 】[ 德】 马克 思, 恩格斯 . 马克 思恩格 斯全集 ( 第1 9 卷) 【 c ] . 北京: 人 民 出版 社 , 1 9 7 2 .[ 2 ]中共 中央 办公厅 .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 心价 值观 的 意见 [ N1 . 光 明 日报 , 2 0 1 3 ― 1 2 ― 2 4 ( 1 ) .[ 3 ]黄 士安 , 戴木 才. 如何科 学对 待 资本主 义核 心价值 观[ N】 . 光 明 日报 , 2 0 1 2 ― 2 ― 1 8 ( 1 ) .【 4 ] 林德 浩. 核心价值观 的比较: 中国与 美国叮 大连 干部 学刊, 2 0 1 0 , 6 ( 2 6 ) .【 5 ] 袁 晓妹 . 试论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三重维度Ⅱ ] . 理 论界, 2 0 1 4 ( 1 ) .[ 6 】 孙其 昂, 侯 勇. 论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观建设 的现代性 境  遇与超越 U 1 . 中国特 色社会主研 究, 2 0 1 1 ( 4 ) .   [ 7 ]曾建平, 邹平林.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当代挑战卟 江然而 ,社会发展 到今天应 当看 出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有  其积极和进步 的一 面 , 在 推动社会 进步上发挥 了巨大 的作 用。   但 同时也 应注意到 当前 中国所践行 的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巨大优越性 ,基于此 ,深化对 于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 观的认识  并认真 实践是十分重要 的。在全球化 的潮 流下 ,我们在坚定  实行社会 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准则下 , 应 当看 到在如今 的中国 ,西师 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 学版) , 2 0 1 3 ( 1 0 ) .   [ 8 ] 何 小春. 培 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若干 问题研  究综述 U ] . 中央社会主 义学院学报, 2 0 1 4 , 4 ( 2 ) .   [ 9 】薛永 苹 . 社 会 主 义核 心价 值 观探 源【 I 】 . 历 史与 文化 ,2 0 1 3 , 1 2 ( 4 2 6 ) .[ 1 0 】荣 开明. 关 于社会 主 义核 心价值 观 三个 问题 的思 考  Ⅱ ] . 湖北经济 学院 学报, 2 0 1 4 , 3 ( 2 ) .   【 1 1 】欧 阳军喜, 崔眷 雪. 中国传统 文化 与社会 主义核心 价其所面 临的一 系列挑战 ,只有充分认识 ,才能更好 地发展 。值观 的培 育  山东社会科 学, 2 0 1 3 ( 3 ) .2 01 4 . V0 L. 5 7 0 . N0. 2 4 ? 3 2 5?
第3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较【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为中国社会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视域,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比较中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由此得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应当辩证对待差异,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积极运用到实践中去。【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一、核心概念释义(一)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曾有界定:“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的关系”,而价值即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在此种概念下,价值观即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行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 根本原则和看法。例如可以外化为,每一个组织、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其中又可以分为核心价值观和一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即人们的价值观体系中,起着支配和主导作用的部分,对组织、群体、个人的行为起着精神依托作用。(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我国坚定的走社会主义道路,那么这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该是什么呢,我国又该奉行怎样的价值和行为准则呢?面对这一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立足于社会传统,结合现实,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论吸收凝练的同时,注意当下国情、世界发展状况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一基础上,中共中央办公厅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又详加阐述了这一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内容、目的、方法、规划等。(三)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资本主义发展至今,从未明确提出其有关“核心价值观”的概念。管中窥豹,笔者从无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典侧面阐述和描述著述中,法国革命家罗伯斯庇尔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作为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论断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价值观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虚伪性、唯心性和欺骗性。” 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英国的《人民宪章》,较为完整地表述了资本主义的这种核心价值观:人生来是自由的,权利是平等的;国家的主权在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政治上提出“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口号。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虽然有其腐朽的一面,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资本主义发展至今,其推动历史进步过程中,核心价值观中仍有进步性的一面。二、二者核心价值观的差异(一)社会环境的和理论渊源在比较二者价值观的差异时,我们从“大传统”入手,分析二者的所处社会环境,诞生的理论渊源。由此,才可能彻底理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差异。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封建社会没落后的西方社会,以自由、民主、人权、博爱、等为政治口号,因此相对于封建社会来说,这是一种进步和超越。马克思曾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它所倡导的理念,是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的社会革命中累积,尤其是在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时期被总结成大量经典,通脱这些经典著述中阐述理念。在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和发展阶段,其社会核心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因而其狭隘性和阶级色彩也相当明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诞生,因是吸收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浓缩而成,在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结合了两方思潮的特点。一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来说,民本、自由、法治、和谐等思想,中国古已有之。 孟子强调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尚书》中的《五子之歌》也讲:“民为邦本,本崮邦宁”;又如和谐思想,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乃物育焉。” 这些都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至于中国传统社会对于法治的重视,则体现在韩非子的著述当中,“法者,宪令着于官府,赏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法治等思想相比中国传统社会又有进一步的超脱和发展,而这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由此而基于社会主义思想道路上的自由、平等、和法治。因而对比两者产生的社会环境和理论渊源,虽然二者的核心价值观在阐述时,有时体现了惊人的一致,这可能是现代社会长期发展、交流的结果。但由于理论渊源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相同的词语却有着不同的内涵差异。(二)具体观念的比较说明有学者曾经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几方面,以中美为例,比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差异,从而分析两国的社会发展。但这里,笔者认为几方面水乳交融,共同影响了核心价值观,因此作者从背景出发,这里仅举三例,以体现对二者差异的理解。具体来说,我们这里选择三个方面距离说明,首先是关于自由的阐述,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是具有其狭隘性和抽象性的,明显的阶级限定性,同时必须注意其明显的经济色彩,实际上是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服务。对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倡导的是“全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政治上享有共同权利,让最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最为广泛的权利。”第二,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观念不仅是基于资本主义观念中的民主,同时,他也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主的内涵,加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升华得到的。因此,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其主体和内容均有进一步的扩充。第三、关于法治,二者均注重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关于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然而由于二者根植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不同,因而关于某些法律的相关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总的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是根植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的,同时注重“和谐”理念在法律体系中的运用。
  因而,从以上三点说来,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运用的社会主体更为广泛和深刻。同时又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在推动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也践踏了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即所说的“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社会形态,不仅是物质上的高度文明,人也将彻底摆脱异化状态,得到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三、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面对的困境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应当看出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积极和进步的一面,在推动社会进步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当前中国所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巨大优越性,基于此,深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并认真实践是十分重要的。在全球化的潮流下,我们在坚定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则下,应当看到在如今的中国,其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只有充分认识,才能更好地发展。对此,河海大学孙其昂教授认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遭遇多种现代性困境:传统价值观的解构与断裂、多元化社会思潮的挑战与挤压、信任危机的滋生与扩散、价值规约和行为践履的错位与偏差,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需要五个向度构建与超越的现代性救赎良方。江西师范大学曾建平教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主要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所谓“ 普世价值” 的流行与渗透所带来的挑战;二是价值观上的主观主义、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所带来的挑战。(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因此,基于以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需要做到。第一,充分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区别,辩证对待二者差异。古语有云:“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因而,我们在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应带充分认识他者,比较二者差异,从而认识自我的优越性,后从中汲取营养“去粗存精”,方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辩证的看待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其进步之处,认真领会其“自由、平等、博爱”等之意。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面对不同的价值观差异,学会以包容心态,从容应对。第二,立足中国传统文化要义,反应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精华。正如前文所说,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这也是立国之本。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必不能过分“崇洋媚外”,需要充分了解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文化内涵,从传统文化出发,寻找内在独特性,作为立足之本。第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为行为准则,充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应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作为理论来看待,更是一种观念。因而,只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发挥价值,其真正意义只有国民将其作为行为准则才能得到彰显。否则进一步发展,也只是“纸上谈兵”。参考文献[1]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光明日报,(1).[3] 黄士安,戴木才.如何科学对待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1).[4] 林德浩.核心价值观的比较:中国与美国[J].大连干部学刊,).[5] 袁晓妹.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维度[J].理论界,2014(1).[6] 孙其昂,侯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现代性境遇与超越[J].中国特色社会主研究,2011(4).[7] 曾建平,邹平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挑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0).[8] 何小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9] 薛永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源[J].历史与文化, 6).[10] 荣开明.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问题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11] 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山东社会科学,2013(3).
第4篇: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曼   囊上市会义院报 海社 主学学29第 期 0年 3   0社会 和 谐 是社会 主义 核 心价 值观朱 昔群 于 清1 03 ) 0 0 2  ( 中央 编 译 局 , 京 北摘要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观 应 是 贯 穿 于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的核 心 观 念 。 社 会 和 谐 应 是 社 会 主 义 的核 心 价值观 。 为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值 观 的社 会 和 谐 的主 要 特 征 在 于对 自由 、 主 、 治 和 公 平 、 义这 两对 相 互 矛 盾 的 价值 的 作 民 法 正   兼容 , 于 这 两 对价 值 所 体 现 的 社 会 强 势 阶 层 和 弱 势 阶层 的 兼顾 。 对   关 键 词 : 会 和 谐 ; 心 价 值 观 : 值 兼 容  社 核 价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0 l2 0 0 ― 0 2 0   1 7 ― 91 ( 0 9) 3 0 0 ― 3中 图分 类 号 : 3 .  D0 34一、社 会 主义核 心价 值体 系 的核心二 、经典 作 家的社 会主 义核 心价 值观党 的 十六 届六 中全 会 通过 的《 中共 中央 关 于 构人 们 比较熟 悉 马克思 恩格 斯 在《 产党 宣言 》   共 中对 共产 主 义革命 的经 典论 述 :共产 主 义革命 就是 同  “ 传 统 的所 有制关 系 实行最 彻底 的 决裂 : 毫不 奇怪 , 它建 社会 主 义和谐社 会若 干 重大 问题 的决定 》 在党 的  ,理 论 发展 史 上第 一 次提 出 了 “ 会 主 义核 心 价 值 体  社 系” 的科 学概 念 , 并且指 明 了这个 核 心价 值体 系 的建  设 方 向和基本 内容 。 从此 , 会 主义 核心价 值 体 系与  社 社 会 主义和 谐社会 一起 成 为 了又一个 流行 的政治 语在 自己的发 展进 程 中要 同传 统 的观念 实行 最彻底 的决 裂 ” “ 替那 存 在 着 阶级 和 阶级 对 立 的 资产 阶级  ,代 社 会 的 , 是这 样 一 个联 合 体 , 那里 , 将 在 每个 人 的 自   由发展 是 一切人 的 自由发展 的条 件” 。似乎 , 马克  在思 恩格 斯那 里 , 社会 主义 核心 价值 观 . 从消极 方 面来词 。然而 , 决定 》 给 出了关 于 社 会 主 义价 值 体 系  《 在的宏 大而 包 容广 泛 的 内容 的 同 时 , 留下 了一 个 容  却 易引起 关心 国家 和党 的意识 形态 建设 的人 深 思 的问  题: 既有 社会 主 义核心 价值 体 系 。 必然 有社 会 主义  就说 , 消 灭 私有 制 , 灭 阶级 和 阶 级对 立 . 积 极 方  是 消 从面来 说 , 建立 让 每 个人 能 够 自由 而全 面 发 展 的社  是会 。实 际上 , 典 作 家从 积 极 方 面对 社 会 主 义核 心  经 价 值 观也 作 了更 为具 体 的论 述 . 这些 论 述来 自恩格核心价 值观 。这 种价值 观 应该 是可 以与 非社 会 主义价 值 观 明确 区分 的 一些 基 本 观点 , 不是 一 些 与 封  而 建 主 义 和资 本 主义 混杂 不 清 的 概念 . 种 价 值 观 应  这该 是 国家和 党 的立 场 和价 值 取 向 的简 单 表 述 . 于  易 被 中共党 员 和 国 民理解 和 接 受 , 不 是一 个 庞 大 而  而斯 , 社会 主 义建设 时期 具 有更 为具 体 的指导 意义 : 对“ 我们 的 目的是 要 建立社 会 主义 制度 . 这种 制度 将给所 有 的人 提 供 健康 而 有 益 的工 作 , 给所 有 的 人提 供充 裕 的 物质 生 活 和 闲暇 时 间 . 所 有 的人 提 供 真正  给 的充 分 的 自由。” 管理 上 的 民主 . …“ 社会 中的博 爱 ,   权 利 的平 等 , 及 的教育 . 揭开 社会 的下 一个 更高  普 将 的 阶段 , 验 、 智 和 科 学 正 在 不 断 向这 个 阶段 努  经 理复杂 的只有 专业 人 士经过 深入 研究 才能 掌握 的理 论体 系 。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值 观 应 是核 心 中的 核 心 , 是贯穿 于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值 体 系 的核 心 观 念 。那 么 ,   什么是 社会 主义 核心 价值 观 ?收 稿 日 期 :0 9 0 ― 5 2o―40作者 简 介 : 昔 群 , , 朱 男 中央 编 译 局 政 党 研 究 中 心 秘 书 长 。于2清 , , 南义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济师。 女 河朱 昔群  于清 : 会 和谐 是 社 会 主义 核 心 价 值 观  社力 。这将 是古代 氏族 的 自由 、 等和 博爱 的复 活 , 平 但  却 是在更 高级 形式 上 的 复活 。” j 以这 样说 . [ 2 可 在恩视 自由 、 民主 的道路 , 成 了一种 经济 政治 文化 上高  形 度 集权 , 制 社会 发 展 基本 动 力 的社 会 机 制 。这 种  抑 教 条 主义 与过 度 的理 想 主 义 紧密 相 关 , 盼在 极 短  期 的 时间 内 完成 向共 产 主义理 想 的 过 渡 , 这种 教 条 主  义同时 与 民粹 主义 紧密 相 关 . 图 利用 社 会下 层 民  企格斯 的观念 中 , 社会 主 义 社会 不 是 一个 简 单 地 消灭阶级 和 阶级 对立 的 和 资本 主 义所 有 制决 裂 的 社 会 ,   它 同 时 是 一个 建 立 在 资 本 主 义文 明 基 础 上 的新 社  会, 在社 会 主 义社 会里 , 导 人们 行 动 的 是经 验 、 指 理  智 和科 学 。 会主 义社 会 将保 留资 本 主 义历 史 阶段  社 的 一切 优 秀文 明 : 自由 、 民主 、 等 、 爱 、 分 就业  平 博 充等。   正如林 尚立 所 言 :资 本 主义社 会确 立与 发展 的  “众 的仇 富 心 理 , 靠 群 众运 动 通 过不 断 “ 命 ” 现  依 革 实简单 的社 会 平均 。这 种思路 来 自于对 马克 思主 义经典 的 片面 理解 . 曲 了作 为 资本 主 义更 高 阶 段 和人  歪类崇 高价 值 的社会 主义 。   中国 在意 识 形态 建 设 上 曾经 长 期 追 随苏 共 . 把  国有 制 和计 划经济 以及高 度 的集权 体制 当作社 会 主  义的 核心 价 值 。改 革 开放 以后 , 小平 重 新 阐述 了  邓 社 会 主 义本 质 。 出社 会 主 义本 质 是 解放 和 发 展生  提历 史前 提 是人 的 自主 与独 立 发 展 。为 此 , 本 主 义  资 社会 形成 了 以 ‘ 自由 、 平等 、 爱 ’ 博 为核 心 的意识 形 态  体 系 。力 图超 越 资本 主 义社 会 的社 会 主 义社 会 . 并  不反 对资 本主 义发展 的历 史前 提 , 反 . 相 要力 图使 人  的 自主 与独 立 发展 获 得更 具 实质 性 的意 义 . 实现  即人在 政治 上 的 自由 、 平等 的同 时 , 现人 在经 济与 社  实产力, 消灭剥 削 和两极 分化 , 实现共 同富裕 。把 生产力 和经 济 建 设前 置 于其 他 所 有 价 值观 , 提 出社 会  并 主义也 可 以搞市 场 经 济 的重 要论 断 。 打破 了长期 以  来 的把社 会 主 义和资 本 主义 的一切 文 明对立起 来 的  僵 化思 维 。此后 , 为市 场经 济必 然 内涵的 自由 、 作 民会 上的 自由 、 等与 自主发展 。所 以 . 平 马克思 对资 本  主 义的 民主 、 自由与 平等 的价 值观 念批判 . 不是 要  并 否 定这 些 观念 本 身 . 是 要 赋予 这 些 观念 以实 质 性  而主 、 治 、 表 意识 , 法 代 以及 作 为对 市 场 经济 内在 缺 陷的矫正 和补 充 的公平 、 义 、 正 和谐相 继发 展起来 。需的价 值 与意 义 。”  c有人 提 出从 时代 的划 分 上 . 会  3 7 社主 义是 资本 主义的 高级 阶段 , 共产 主义 的低级 阶 段 ,从这 个角 度也 是可 以理解 的 。要 指 出 的是 , 据 马克 思 主 义 经典 作 家 和社 会 主 义  根 的历史 经验 , 场经 济是社 会 主 义的必要 组成 部分 。 市改 革 开放 以来 。 以市场 经 济 为名 形 成 的 自由 、 民主 、法 治 、 表 意识 以及公 平 、 义 、 会 和谐 也 是 社 会  代 正 社三 、历史 上 的社会 主 义核心 价值 观以前 苏 联 为代 表 的社 会 主 义 国家 , 构 建 社 会  在主义 的 内在 组 成部 分 。换 句 话 说 , 有 市场 经 济不  没是 社会 主 义 、 有 自由不 是社 会主 义 、 没 没有 民主不是社 会 主义 、 没有 法治 不是 社会 主 义 , 没有 公平 正义也主义 核心 价值 观的 问题上 , 曾经长期 奉 行 “ ” 的 、 左 倾急躁 冒进 的 、条主 义路 线 。长期 以来 , 教 苏联 思想 理  论界倾 向于把苏 共领 导人 对 马列主 义 的理解 和解 释  以及他们 的论 断作 为 判 断是 非 、 分 敌 我 的唯 一 标  划准 , 马克 思 主义教 条化 , 把 把苏 联在 一 定历史 条件 下不 是社 会 主义 。就像 公平 、 义 、 然是 社会 主 义的  正 必 价 值 一样 , 自由 、 民主 、 治 、 法 代表 意识 不需要借 市 场  经济 之名 获得 合法 性 , 们本 身就 和市 场经 济一样 , 它   必 然是 社会 主 义的 价值 。   四 、社会 和谐 是社 会 主义核 心价 值观  社 会 主义是 资本 主 义的 更高 阶段 。社会 主义 价  值观 只能 建立 在对 资本 主 义价值 观 的批 判继 承 的基础之 上  在历 史条 件还 不允 许完 全消 除 阶级 和 阶级形成 的社 会主 义模式 固定 化 。苏共 把他 们 自己理 解的 阶级 专政 、 中制 、 有制 、 划 经 济 当作 社 会 主  集 公 计义核 心 价值 观 , 把社 会 主义 价值 观 和 资本 主义 意 识形 态绝对 对 立起 来 . 际 上奉 行 “ 是 敌 人 反对 的 . 实 凡我们 就 赞成 , 凡是 敌人 赞 成 的 , 我们 就 反对 ” 的愚 蠢  的思 想建 设路线 , 想僵 化 , 思 教条 主义 盛行 。苏 共思  想 和意识 形态 的僵 化 . 失 了生命 力 和战 斗力 , 丧 也丧  失 了对人 民群众 的 吸引 力 。苏共在 认 识外部 世 界方  面 。 目排 外 、 盲 孤芳 自赏 , 成 了一 种 妄 自尊大 的封  养闭心 态 , 制 了国 内人 民 了解 外部 世界 的愿 望 。 压 导致对立 之 前 . 会 主义 与 资本 主义 不 同 的地 方在 于 对  社 社 会 弱 势 阶层 的 自觉 关 注 , 于 主 动 防范 国家 政 权  在 成 为 强势 阶层 的和 既得 利益 集 团的代 言人 的 自然倾  向 。 于 自觉运 用 国家政 权保 护 和帮助 弱势 阶层 , 在 始终 追 求社 会 的和谐 发 展 。正是 在 这个 意 义 上 , 社会人们 视野 狭小 , 神 世界 闭塞 和贫 乏 . 失 了 比较 和  精 丧 鉴别 能力 。在 实践 中走上 了一条 片面 强调平 等 而忽和谐 应 是社 会 主 义 的核 心价 值 观 。 《 中共 中央 关 于3峨上海市社会主 义学院学报层 和弱势 阶层 的兼 顾 。29 0 年第3   0 期构建社 会 主义和谐 社 会若 干重 大 问题 的决定 》 出 , 指   社 会 和谐 是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的本 质 属 性 , 对 邓  是 小平 社会 主 义本 质论 的发 展 . 对 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  是值观 的经 典 表述 。实 际上 , 处 冠 以“ 国特 色 ”   此 中 已 经完 全没 有 必要 , 社 会 主 义 的本 质 属性和核 心 价  在至此 . 以这 样 总结 : 可 只有 自由不 是社 会 主 义 ,   只有 民主不是 社会 主 义 , 只有法 治不 是社 会 主义 , 只  有公 平正 义也 不 是社 会主 义 。只有 兼顾 自由 、 民主 、法治 和公 平 、 正义 的社 会 和谐 才是社 会 主义 。值 观上 , 无所 谓 民族 国家特 色 , 中国特 色所指 的应 是社会 主义 建设 的具体 道路 。作 为社 会 主义核 心 价值观 的社会 和谐 是 一个 开放 的和包 容 多样 、 重 差 异  尊 的体 系 , 的 内涵 已经 超 越 了历 史 上 所 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追求新高度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