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裁掉整个部门,是否应该连其中的好员工一起裁掉?

编辑导语:“裁员”是一门学问,有的企业虽然裁员但获得了外界的尊重,有的企业却因此落下了一身骂名。那么裁员的背后有什么门道呢?一起看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是怎么说的吧。

最近,不管出于未雨绸缪,还是被动“过冬”,企业们纷纷开始降本增效,收缩、优化、“毕业”成了新的关键词。

今年5月初,从事互联网行业的思文被公司优化了。

“纸面理由是旷工,当面聊的时候说因为我沟通不畅。实际上,我从去年后半年来了以后做了品牌梳理、新媒体,公司的传播流程都理得差不多了,我做的官网也都上线了”,她说。

事后,她了解到,公司又找了个“小白”做执行工作,相比之下,思文的30万年薪太贵了。这让她觉得,公司是在“卸磨杀驴”。

一直以来,裁员裁什么样的人,是门玄学。

在社交平台上,关于什么人最容易被裁的提问,有人这样回答:“年纪大、工资高、可替代性强的”、“绩效C,工作能力差的”、“没后台的、混日子的、打杂的”。说法不一,却道出了一些职场潜规则。

裁员时,业务重要程度、个人绩效好坏、用人成本、派系关系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一些通用的法则是,站在公司大局角度,精兵简政,剔除掉不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冗余人员,人尽其用,效益最大化。

但实际上在执行过程中,个别主管的个人倾向和喜好,同样在裁员执行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更有甚者,还有变相裁员、暴力裁员。

实际上,当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或业务方向调整时,裁员是一种常用的管理手段,前提是要遵守法律、合理赔偿,但是,裁员的动作本身很伤员工感情,不到万不得已不值得推崇。

有的企业虽然裁员但获得了外界的尊重,有的企业却因此落下了一身骂名。

企业裁员背后,有哪些门道?

一、业务权重、绩效表现是关键

资深HR、猎头陆海天向深燃讲述了大型公司裁员的基本流程和最关键的考量因素。

第一步就是公司层面确定业务权重,对具体的业务做取舍和裁员比例。

陆海天介绍,很多大公司会给内部部门划分等级,比如有公司把部门分成ABCDE五个档,衡量标准有三个,效益好、对公司的未来有重大价值、不可替代。

他解释,以上三项都达标的话,这个部门就在A档,缺少一项,就落到了B档,缺少两项,则是C档。对于三项优势一个都没有部门,就需要评估是不是受外部环境影响暂时没有发展起来。如果和外部环境有关,有适当的投入可能有起色,就是D档,如果在外部环境也找不到任何解释,那就是E档。

“通常,A档部门的人不但不会被裁,还可能加薪,B档部门中部分优秀的员工会有加薪,C、D档部门的命运随机性很强,可能是部分裁员,最惨的是E档,裁员来了的时候整个部门就被一锅端了”,陆海天说。

以上划分是公司战略层面的事,可以说跟部门内部员工没有关系,即使个人非常优秀,处在一个边缘的部门,裁员的时候也是首先被下手的。公司上层决策做完,裁员的执行环节就到了业务主管和HR手里。如果是业务整体裁掉,流程相对比较简单,由HR做统一沟通处理。

而针对一定比例的裁员,就要考虑“怎么裁”的问题。“管理层通常会给出一定的淘汰比例,具体裁谁,权力就给到业务主管和HR了。哪怕他们做出的决定有点不公平,但只要目标能够达成,业绩还增长,公司就是接受的。”陆海天说。

某互联网大厂业务主管王哲近来先后裁掉了两拨人。他所在的团队原本有40个人,2021年底,接到公司通知,因为外部环境和公司业务变动,要开源节流,一些业务要缩紧,整个公司要裁员10%。

当时他没有太为难,本来每年年终绩效低的人就要被末位淘汰。只不过以往如果绩效是C或者D,要么直接优化,要么签协议定下目标,通过两个月的时间再看能不能达到要求,达不到就离职。但去年底的裁员没有签协议的余地,他直接裁掉了4个绩效较低的下属。

今年4月,他又接到公司通知,还是裁员10%。“按照绩效的第一顺位裁掉对应的人之后,第二波裁就比较难办了,因为剩下的人绩效最差的也是B,工作能力、工作效率都不错,这个时候就真的伤筋动骨了,裁的人跟绩效没有关系。”他说。

最后他还是从业务角度出发,看谁负责的业务对部门的年终目标影响最小。另外,他做决定还参考了公司层面大的战略决策,“部门总监不会细化到裁谁,但是公司战略层面对业务有取舍,比如总监传达出来的信号是今年某个业务放一放,那这个业务的人被裁员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强调某个业务今年千万要保持好,那这个板块的人绝对不动。”几番挣扎后,王哲第二轮裁员裁掉了几个能力很强,但所负责的板块对于部门年终目标的作用稍弱一点的员工。

他总结,绩效低的人容易首先被裁,另外,不管哪个层级裁人,都不会裁关键指标人物,同样,如果某员工负责的内容被判定为边缘业务,那他大概率会被裁。

“我知道公司肯定不会裁我,因为我身上背着我们部门级的两个目标。”对于中小公司来说,裁员的逻辑跟大公司是一致的,只是业务没有那么复杂。小公司的核心是保住创造利润的核心业务,裁员的时候会保住创造核心收益的员工。

“这种时候大部分老板不会裁老人,新人多是做新业务的时候来的,新业务如果没有增值,出现危机的时候,企业会本能地去保留利润最高的业务,把新业务砍掉。”陆海天补充。

二、用人成本、派系关系是隐形规则

“按绩效表现和业务权重来裁员是相对比较公平的方式,但事实上,执行过程中按用人成本和派系来裁员的公司不在少数。”大厂中层宇凡说,无论是因为投资方的要求、资本市场的低迷还是公司实际运营的困难,公司裁员大概率都是因为成本问题。

这个成本,既包括财务成本,也包括管理成本。

从财务角度来看,拿着高薪、可替代性强的员工,被裁的概率很大。宇凡就在2022年初被裁掉了,表面理由是绩效不合格,但他知道,他是公司为了发展新业务花高薪挖来的,待遇是年薪百万,还有一定数额的股票分四年逐步兑现。

就在他工作即将满两年,能够拿到一半的股票之际,公司把他裁了,和他情况类似的同事也有。

宇凡提到,公司这两年来业绩下滑,急需收缩成本,裁掉他们这样的人,效果立竿见影。有人会说,高薪的人如果价值够大、不可替代,就不会是裁员的目标。

但在羽凡看来,这样的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严格来说,一个公司几乎没什么人是不可替代的。在公司发展早期会需要一些特定的人才,但是过了一定的阶段,这样的人才可能又能被替代了。到了稳定阶段,流水线作业,大部分人是螺丝钉。现在大厂基本进入稳定期了,不可替代的人越来越少,每个人创造的价值都被平均了。”王哲需要通过裁员控制成本,是因为公司每年给他们部门一个经费预算包,部门要花多少钱招多少人由业务主管决定。

“公司从去年年底就公布了,新一年组织预算不增加,往年这个预算都是增加的,因为团队内部每年都有晋升、涨薪,激励机制是管理的抓手,这个时候也要裁一些人,以确保整个部门的良性运转。”他说。

还有一个裁员逻辑是“性价比”原则,比如有些公司会选择裁掉一个35岁的高薪员工,换成几个应届毕业生,这也是职场35岁危机的由来。但也有公司会对老员工手下留情,一方面老员工忠诚度得到了证明,稳定性很高。

另一方面,老员工工龄长,公司裁员的代价大,因为裁员补偿比较高。其实,无论是裁老员工还是新员工,从成本上考虑,都能解释得通,最终离不开的宗旨一定是公司的投入产出比。如果一个人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拿到的薪资,那他无论何时都不会被抛弃。

管理成本则是另一个逻辑。什么样的人管理成本高?陆海天认为,这跟公司的文化有关,这些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大都推崇奈飞文化,强调招“成年人”,也就是不需要耗费大量管理成本的人。

他们能独当一面,有自我驱动力,不是围着KPI被动工作。如果有员工不服从管理,跟同事相处不顺畅,影响团队、组织氛围和稳定性,对领导来说管理成本太高,也容易被裁。

派系问题则是指“自己人留下,碍眼的都裁掉”,这不会拿到明面上来说,但大家彼此心照不宣。2022年3月,园园被裁员了。她来公司三年,前两年部门氛围还不错,第三年公司空降来一个她的直属领导,还带来了三个前下属,平时除了关系不那么亲近,一切相安无事。

今年公司突然宣布优化,果然就她一个“外人”被裁了。王哲坦言,即使不存在明显的派系,私交或多或少也会有影响,“私交本身就代表着默契度、配合度,沟通起来高效,谁都喜欢留这种员工,毕竟后续还是要接着展开工作。”陆海天提到,以上因素是大部分企业在裁员时会考虑的,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个人因素也比较大,有时候会闹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

毕竟,在一个部门内部具体裁谁,主管和HR是有充分的决定权的,甚至有人是因为没有在朋友圈转发公司的宣传内容被裁。

三、有的企业招致骂名,有的企业获得尊重

裁员,严格来说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常态化的末位淘汰。

号称全球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在执掌GE期间,发明了“活力曲线”,也称末位淘汰法则、10%淘汰率法则,即把经理们分成三组:前20%“充满激情,致力于做到最好”;中间的70%是公司的中坚力量,表现最差的10%被归类为C组。“表现不佳的通常都得走人”,他在自己的书里说。

271法则现在也被很多互联网公司沿用。根据年度绩效考核,排在末位的员工将会被淘汰。但这样的裁员,员工通常是有预期的,而且大多数时候还可以协商延长考核期,后续在协议期限内完成目标也可免于被裁。另一种即有一定规模,在一定期限内突然集中辞退一部分员工的裁员,这种基本上没有协商的余地。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末位淘汰的裁员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是一个公司正常运转必要的、常态化的手段。但大批量的裁员,大多数情况下是公司确实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养不起那么多人,是一种无奈之举。

在他们看来,裁员只要有争当理由,且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依法给予员工相应补偿,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事,而是一种治理公司的手段。在此基础上,做的好的公司在裁员时会再加一点人道主义关怀。

陆海天举例,2010年,稻盛和夫拯救日航集团时进行了大规模裁员,他采用的方案是:到一定年限的员工,如果下一份工作的工资低于在日航的工资,公司补工资差价一年,并且宣布,未来形势转好之后优先录用被裁的员工。“他的裁员做得就很有情怀,也很让人佩服,但大多数公司不具备这个条件,能够依法补偿就不错了。”也有些公司一味的想节约成本,会变相裁员、恶性裁员、暴力裁员,招致骂名。

例如,有的公司裁员不想付出赔偿,就给员工定一个难以完成的KPI,之后再以业绩不达标裁员,或者调岗、降薪、架空相关人员,逼迫员工自己离开。还有一些公司核查员工的考勤、报销、简历等,一些平时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事情,在公司裁员时期就会被当作正当理由来辅助裁员。

执行过程中有的公司强行要求签字,采用强制退出公司系统、没收门禁卡,甚至强行带离公司等暴力手段。这些行为,会极大损害公司的口碑,并不可取。

王哲站在管理者角度,能理解自己是为公司服务,公司要活下去就要裁员,但他很不喜欢裁员,他觉得裁员是公司的决策失误导致的,“一拍脑袋招几千几万人进来,半年后又裁掉,很不负责任。我还是希望公司在整个业务发展过程中控制好节奏、目标以及相应的招聘,谨慎扩张,不要把自己逼到骑虎难下的局面。”他的感受是,一说裁员,公司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气氛很消沉。

虽然补偿款可能也不少,但对于被裁的人来说,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整个组织不要你了,身边的人也不怎么替你说话,平常所有的付出都被否定了,是很伤人的举动。

对于企业来说,除了把赔偿给到位,同时,应该短时间内快速完成裁员,尽量不让公司人人自危。

某公司CEO常远认为,管理者在平时就要弄清楚谁是干活挑大梁的,谁是摸鱼的,核心人员一定要保住。“一个100人的公司,真正能打的核心骨干就10-20个人”,他说,裁员时要把人浮于事、臃肿的状态变为精兵简政的状态,多人负责的业务尽可能削减人员数量,不做具体业务的部门应该尽量精简。

对于被裁的员工而言,能做的首先是尽可能争取赔偿,如果公司恶意不给赔偿,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当然,也要具体结合公司过去的表现,如果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公司对员工很好,裁员是无奈之举,好聚好散是最好的选择。”常远说。

陆海天给打工人的建议是:第一、不到万不得已不做外包公司的员工,不接受劳务派遣;第二,如果可以的话,和老东家和平分手,并请公司提供推荐信,拿推荐信再去找工作会很有帮助。

至于未来的职业选择,他建议,被裁后可以花时间去掌握新的技能,进入新的行业,但不要轻易变成灵活用工从业者,也不建议下沉,有些工作看上去也能赚钱,但极度消耗个人的时间和成长性。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思文、王哲、常远、宇凡、园园为化名。

作者:唐亚华;编辑:沐风;

(ID:shenrancaijing),聚焦创新经济,专注深度内容。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深燃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枉法裁判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仅限于司法工作人员。实际能构成本罪的主要是那些从事民事、行政审判工作的审判人员,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利用职权而枉法裁判,具体包括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及助理审判员等。

  • 互换协议又称掉期合约,是一种内交易双方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合约。更为准确地说,互换协议是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相等经济价值的现金流(Cash Flow)的合约。


1、如果是属于合法(你存在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不能要求公司支付,但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未的差额;
2、如果公司裁员涉嫌违法,你可以,并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

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进行投诉

那你赚大了,不用纠结,赶快入职!

看到很多让你分析裁员原因的,我不由得笑出了声,公司裁员是怎么回事,大家还没有数吗? 我操刀过裁员,我给你说说裁员怎么回事。在很多企业,裁员就是一出闹剧,越大的公司越搞笑。

首先决定裁员了,就是往各个部门分名额,这个跟分销售指标一样,那简直就是摊派啊,跟大老板关系好的,强势的部门就少分点;跟大老板关系差的,弱势的部门就多分点,甚至整个部门裁掉。当然,内部分配好了,通知前要拼命找出来各种数据支撑、各种报告分析、各种理论支持的,面子工程还是要做足的。

你被裁员了,百分之九十的原因和能力无关,而仅仅和与老板的关系,甚至整个大部门头头的地位有关。很有可能你被裁后,原来裁你的,或者原来的领导也被裁走了。等到补偿金拿掉,被裁的人员离开公司后,公司才发现,有些活没法干了。

不要觉得搞笑,现实中的大公司就这样,所以这个时候,老板急得团团转,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把原来的熟手找回来,你不但可以回来,你甚至可以要高一点的工资,相信我,他们会给你的。

孙闹天空,玉皇大帝十万天兵拿不住他,因为这些天兵都是给玉帝打工的,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公司的头头脑脑,一事当前,都会先为自己的利益打算,至于公司的利益怎样,他们是放在第二位的。归来吧,归来呦,被裁员的人!

世界500强经理,职场规划和转型专家,只分享跳跃性发展的干货,请点击【关注】,欢迎留言交流讨论。

这个问题和我老婆单位的情况一样,主要是这个企业格局不大……老板也就这样了,我老婆单位里面的人,在去年已经被裁掉一批了,和你一样拿到赔偿金,我老婆就一个人顶着三个岗位的工作在做,我老婆这是想这个公司以前只有绩效上去了一般会加工资的,可是过了两个月还是没有动静,就和领导委婉的提了一下,呵呵,给我老婆画大饼,然后我老婆就提出不做了,没意思,同样干以前的这点事情到哪里不能找?就辞职在家了,在离职前,我老婆的钱同事突然微信我老婆,说原来公司的领导要他回去(已经拿好赔偿金了,N+1,金额很客观的,这个同事拿好赔偿金就干脆回老家找工作吧,已经找好),当然回去肯定是加工资回去咯……当然原单位不答应了,后来我老婆在家里的两个月的时间工资也没找,该到欧洲旅游,要么就是周边游,要么就是参加聚会,过的非常滋润,后来原单位打电话给他,要他回去,我老婆就直接加薪30%,原单位同意了,我和我老婆说你们单位找不到人才是正常,我只能说千万不要和员工画大饼?员工离开了你照样活的很好………真的老板不会在意员工加工资,提的离谱的除外……应该想着接活干。

【问题分析】你提出的问题的核心是:已经离职的员工,如果被公司叫回去,你应该怎么办?

你到底回不回去,取决于以下2点:

如果你从原单位离开之后,出来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比以前的公司待遇好,福利好,同事融洽,发展机会多,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再回去了。

你离职之后,想自己创业或者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已经在筹备阶段,初步成型,那么在这个关键时刻,你也没有必要再回原公司,即使待遇更好,因为机会成本就是这样,选择了一个就不能选择另一个。

首先,你在原公司被裁员,说明公司的业务有调整,不需要那么多的人,但是从公司的角度来说,还是比较正规的,因为按照法律规定N+1的方式也赔偿了你;

其次,公司选择让你回去,说明还是看重你的能力,或者在市场中目前还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你即使选择回去,肯定要谈好相关待遇、工作内容、发挥空间等,这样做到心中有数。

希望,以上的两点,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欢迎关注@管理研究员,一起探讨和学习日常不太注意的管理事儿。

之前被公司裁员了,也拿到了N+1的赔偿,从这点来看公司在操作上还是蛮规范的,很多人离职后都是通过劳动仲裁拿到赔偿金的,你和公司总算也是好聚好散,没有撕破脸皮。

被裁员2个月后你被前公司通知办理入职。问题的关键在于你目前的现状如何?你已经再次找到下家了呢还是还处在找工作的状态。如果你找到了下家,现在工作的状态你是不是满意?

如果你目前的状态已经达到了你自己满意的状态,那从客观上来说,你没必要去考虑前东家,你只要对你自己负责,自己开心才最重要。除非你的前东家开出了让你无法拒绝的条件,比如薪水翻了N翻。但是鉴于你曾经被前东家深深伤害,一定要在法律上给到自己保障。万一你辞职了,前东家又不要你了,那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具体怎么保障这个建议咨询下劳动法相关的专家,这边也就不展开说了。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那么你就应该仔细考虑下了。回去的话,工资待遇是否有所提高,当然薪酬只是一个方面。最关键的是,如果只是回去当灭火器的,用完就扔的,那就没有必要回去了,如果回去能有一个新起点的,那真的应该慎重地考虑下。当然也要好好调整下心态,被公司裁员,肯定是比较伤心的,也要做好如何和前主管面对面的功课。还要好好琢磨下公司内部的结构是否有变化,会不会有什么重大的变故等等,这个也一定要综合考量。

总之对事不对人,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不要意气用事,这样才能作出对自己最好的决定。

更多职场支招欢迎关注无忧精英微信公众号!

如今的企业管理越来越成熟,对员工的管理也在趋向市场化,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对员工的需求也会相应不同,因此,企业招聘和裁员也会时常发生。

对于职场中的打工者,面对公司裁员也逐渐理性化,毕竟就业本来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只要相关补偿工作做足了,对打工者而言无非又是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罢了。

但像题主这种情况,被公司裁员后,过一段时间又被通知回去上班,面对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处理呢?我个人的建议:

如果是已经找到了新工作,个人觉得可以把原来的工作内容、薪酬、工作前景与现在的工作对比一下,如果觉得以前的工作薪酬更具优势,工作中还可以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可以考虑回去继续发展。如果差不多,个人建议就不要回去了,毕竟以前已经被裁员过。

个人觉得这点还是很重要的,毕竟裁员其实就是一个淘汰的过程,搞清楚真实原因,才能搞清楚自己的发展前景。个人认为,裁员无非两种,第一是公司内部斗争,第二是自己的工作原因。如果是因为公司内部斗争而被裁员,你就要清楚,这次你重新回去公司,能不能处理好关系,能不能得到有关领导的支持,如果不能,建议不要回去了,如果有领导支持,可以考虑回去发展一下。另外如果之前裁员单纯是因为工作原因,这次需要你回去,可能是公司发现你的重要性。这种情况建议参照第一点考虑。

这点也是挺重要的,毕竟被裁员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小打击,好不容易缓了过来,现在又重新回去,面对以前的领导和同事,对心理也是一种考验。

个人觉得,你需要好好考虑一下,问问自己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心理重新面对,如果之前的裁员对你打击很大,个人觉得你还是不要回去了,没必要在工作之上还要承受心理压力,还不如找份工作重新开始。


我是职场达人“萍行职场”,感谢你的关注,升职加薪有套路!

两个月之前,被公司裁员,你被裁掉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裁掉的是你?为什么现在又要邀请你入职?我想,做选择之前你有必要再重新梳理下这些问题的原因。

此外,建议你和原公司相关人员,比如部门领导、人力资源领导和主管领导进行几次深入沟通,你要确认下这个公司是否值得你回来,假如你选择回来后,会不会有其他后顾之忧?

两个月前被解雇后,你现在找到工作没有?如果找到了,那相比原来的工作,薪酬、兴趣、充实性、成长性等等方面,哪一份工作更让你青睐?如果你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是因为你长远的打算,还是什么?如果暂时没有更好的选择,回前公司再续前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公司裁员后的n+1补偿来看,公司做的还算不错。如果经过上面对自己被裁的反思和工作规划的考虑后,觉得公司还可以接受,我建议你可以考虑回来。

但是,重新回来的定位,你该慎重考虑一下。上次公司是把你裁掉的,此时又邀请你回来,至少说明了你现在的价值,公司暂时还没有找到替代,那你就该对你的下一步发展做出更清晰的定位,有些东西该争取就要争取。

现在很多好公司,在人情味上做的越来越好。比如某巴,对辞职员工都会有一次重新求职的权力。你现在回来,也是给公司和自己多一个机会,也用实际行动感恩了公司对你的栽培。

本文为骁说职场原创并首发号,如果喜欢就请点赞转发!

首先你是被裁员的,而且拿到了赔偿,这个方面来说,你的公司还是靠谱的,起码走正规程序,还是不错。

那么现在让你回去,你要打听一下,是什么原因?

说一下自身曾经经历过的事吧!

去年底,我因为公司发展空间有限,刚好有个跳槽的好机会。就和领导说要辞职,领导只是说对我很满意,各个领导都满意,希望我想清楚。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不提工资,坚决走。所以领导并没有说任何关于工资的事情。只是后来人事和我沟通如果不走会涨工资,但是没说金额。可是我当时是下定了很大的决心,要走!

然后呢,我的新工作不太好,公司不景气,一度走了好多人,我之前的同事都劝我让我回去,毕竟那个公司是大企业,福利,待遇都很好,但就是没有发展空间。

他们刚好也缺人,一直找不到合适,来了好几波都不行。人事也私下问过我,说回来话很容易!希望我回来!

可是我过不了自己那一关,且不说回去丢不丢人,回去我还是解决不了发展受限问题,这就违背了我离开那里的初心了。

我觉得人还是要为职业生涯考虑,如果图稳定安逸,那回去也就回去了。但是主要是我也不想回去,山到车前必有路,走一步算一步,人挪活,树挪死!

那么你面临的问题是,他们出于什么目的让让你回去?

第一,你已经被裁员过一次了。一般能被裁员就是这个岗位不需要了,或者同样的事情择优留下。你被裁员,可能是有比你更优的人。或者岗位不需要了。

第二,现在让你回去,是更优的人走了吗?还是岗位临时加上了?

你要搞清楚这些状况,防止回去没多久又被裁员!

还有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最好不要回去!

给自己一次重新认识新同事,新环境的机会也未尝不可!人总是要折腾折腾的。

HR老司机来答一发,这里主要从两点来说,一是裁员的法律依据,二是作为被裁员工如果遇到公司通知再次入职,该如何处理

在法律上,“裁员”的全称是“经济性裁员”,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企业经济性裁员。而且,如果企业裁员,是需要走特定的程序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也就是说只有出现这四种情况之一的,公司才可以裁员。而且在公司裁员时,还需要进行特定的程序。

那裁员公司对被裁人员再次抛出橄榄枝时,该如何处理呢??这其实是有两方面的因素要考虑的。

1、法律对裁员企业裁员后再招人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依法进行经济性裁减人员后在6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首先通知此前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因此,对于被裁减人员而言,在用人单位裁员后6个月内重新对外招聘时,有权首先获得单位通知,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被录用。也就是说,在裁员之后公司决定重新招聘,并且主动联系你入职时,这其实是在履行法律规定的责任。

2、从个人发展角度去思考

那个裁员的公司现在再次通知你公司上班,到底去还是不去呢?这个问题,其实你也需要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工资待遇是否满足要求,公司的岗位是否符合你的职业规划...这些都需要重新考虑,再决定是否接受老东家抛出的橄榄枝。

先说这么多吧,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职场/HR干货。

薪人薪事,极致好用的人力资源系统。

被裁员两月有余又通知你入职,回不回去其实不用太纠结,对照你目前的处境取对自己有利者而为之。

如果你从原单位出来后阔然开朗,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新天地,就当好朋友结婚而你正好在外地陪家人旅游,想去也去不了,此时不妨直接告诉原单位自己已有心仪的工作地回不去了,并顺便感谢下他们再次给与的机会。

如果你从原单位出来后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发挥余热的地方,原单位这时候给你抛绣球,虽然说不是雪中送炭,但毕竟有胜于无,可考虑回去的同时别拉下自己找工作的步伐。一旦外面有好机会的时候还是走为上策,当然,你可以事先埋好伏笔,这样再离职的时候不至于让原单位尴尬。

个人认为,题主问题太笼统,不宜给出标准答案。但无论什么情况,员工都要把握机会,不要意气用事,太在乎别人的眼光与脸色,那样,吃亏的其实还是你自己。

对于这事儿,我估计很有发言权了。因为我和你的遭遇一模一样!

公司发展问题裁员,大范围裁员,不存在工作表现不好被裁,补偿也是n+1。

一个月后,公司觉得没了我,或者没了我这位置不太妥,又叫我回去。并且加工资。当时我考虑了一天,因为我也还没找到工作,其实也没认真去找。

最后还是回去做了。工作内容和之前有一些改变,直属领导也变了,工作量不大,只是领导在香港,指导工作起来不太方便,其他没问题。

总结,这种幸福的烦恼何必多想,去或不去你都不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裁员被裁好还是留下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