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想学习财富管理,有没有比较智能的理财软件APP推荐

具体投什么产品我不给你推荐峩来说说投资理财中比较容易犯的错。

很多家庭在产生理财需求时接触的基本都是各家金融机构的销售人员。各家公司为了销售自己的產品都说自己的产品好。银行的人说自己安全基金公司销售就说基金经理过去业绩好、夏普比率高,信托销售就说有保障不会违约保险销售就说保险保障非常全等等。

这时大家都容易被各种眼花缭乱的“产品亮点”吸引注意似乎这个也不错、那个也不错。但同时又非常困惑都说自己的好,那到底哪个对我来说是“好”的呢如果“好”产品同时有很多个,我每类该买多少呢

我当年在银行工作时,曾经针对辖内几万名理财VIP客户做过一项关于家庭投资结构的研究统计。总体来看这些家庭的投资结构中有大约85%的资金投在了债类的各种各样的产品里(像银行理财、信托、国债、债券型基金等),有15%左右的资金投入了股类里(股票、股票型基金等)我通过统计以后發现就是这些客户长期的复合回报率大致是在2%-4%之间。

大家可能会疑问这个收益怎么还没有全部买入银行理财高呢?

原因主要是绝大多数資金打底的收益就是债权资产平均看大致回报5%左右而股类由于缺乏投资计划,通常是在周期中高买低卖反而拉低了债权部分85%资金的收益,最后导致总收益反而不如全都买银行理财高

但如果这个问题我们再深想一下,就算占比15%左右的股类资产年化获得了年化20%的极高收益,那这些客户的全部资金也仅仅获得7.25%的年化收益(85%*5%+15%*20%)

这里已经把股类部分以一个极其乐观的、堪比巴菲特的收益来预测了,但依然达鈈到多数客户的预期的8%年化收益的目标更遑论多数人能获得10%的股类长期回报就不错了。

在股类一开始就注定买少了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整体组合的高回报,那就更对股市收益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自然也就产生了多数市场估值合理时期看不上股市回报,而在市场飙升最疯狂嘚阶段却盲目追逐短期高收益的投资行为模式最终导致结果反而事与愿违。

这是一个特别典型的预定目标与战略方法错配的情况我们茬做理财向导业务时,最大的改变就是调节这种财务目标与战略不匹配的问题

在设计家庭的投资战略,以及具体的投资计划时需要很奣确的知道两个决策依据:1、自身家庭的未来财务收支走向;2、清晰的了解各类金融产品策略的收益特征、风险特征、期限特征。这两方媔的决策依据如果不想清楚研究明白仅依靠简单直觉拍脑门儿,投资多年后往往会得到与当初目标事与愿违的结果

下面讲讲三个家庭投资方面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投资组合风险特征与自己的财务特征不匹配

我有一个朋友(暂且叫A先生)A先生今年三十七岁,是二线城市的基层公务员他的父亲是一个小微企业主,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后攒下了2000多万交给A先生打理。A先生分散的买了很多高收益的P2P前两年峩去和他交流时,他告诉我虽然P2P投的很分散但最后全都跑路了。

A先生在投资中就存在很严重的战略问题对于这个家庭来说,父亲已经退休自己是一个基层公务员、后续持续收入不高,这2000万量级的资金是不可再生的

这种不可再生的资金,是非常不适合承担高信用风险嘚信用风险的特征是1-0风险,一旦违约通常再也回不来了而P2P恰恰就是最典型的高信用风险产品。

退一步说即使违约概率比P2P低的信托等A先生也不适合买很多,因为他的家庭没有持续创收能力因此也不适合去承受潜在永久性损失的风险。

误区二:不了解客观市场规律以階段性投资收益止盈。

很多银行的理财经理在给客户做基金投资建议的话术是股票型基金风险大,所以需要止盈、落袋为安咱们每次賺个10%就赎出来。

但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不符合市场客观规律的我们研究过市场就能知道,历来牛市中市场在2-3年里都是至少涨100%-300%。在这种夶幅的波动中每次都赚个10%就出来,然后再等又好几周再买一个新基金,买完建仓好几个月这么做来做去,其实牛市里大部分时间资金是空置的等到你真正投入很多资金的时候,往往已经到了牛市的尾部泡沫区域风险非常大、潜在收益非常低,后边往往会产生巨大嘚亏损

这种看似落袋为安,少承担风险的做法长期却容易不断带来更大的损失。所以说投资需要符合市场规律避免战术上的错配。

誤区三:过分追求神奇的产品

追求神奇的产品的方式其实是没法彻底解决家庭的问题的。比如说巴菲特、索罗斯、达里奥这些都是大镓公认的全世界最好的基金经理。即使你对他们非常认可也不会把家庭所有资产都投给他们,这种行为的背后是因为你自己必然存在与怹们的投资组合不完全匹配的资金使用需求、风险分散需求

无论是什么产品,背后投资的资产、使用的策略都存在顺风顺水的大涨阶段、和逆风艰难的震荡甚至大跌阶段。

大多数客户经理和个人投资者对这些产品背后的收益和风险来源是不够深入理解的、对他们的涨跌周期也无从研究。在这种情况下以过去一段时间的业绩好坏来评判一个产品是否是“好”,往往容易在这个产品顺风顺水的后半段进叺不久便迎来逆风艰难的阶段。觉得收益不好就撤资再去寻找另一个神奇的产品,如此往复

很多时候过去很神奇的基金经理,未来會逐渐的削去神的光环逃脱不了业绩回归的这种规律。对于家庭来说靠神奇的产品解决问题,是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的

如果觉得我寫得不错,那就给我个赞吧

作者介绍:我是吴清扬,金融从业十年曾在某上市银行北京分行负责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部门多年,帶领几百人理财团队服务从上市公司百亿身家股东到各企业中高层经理人为主的高净值家庭期间主导设计发行了十几家上市公司融资项目,以及各种知名私募对冲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共计百亿从银行离职后创立了北京帆贝投资,担任私募对冲基金经理主管投研工作并創立了国内最早经营付费咨询服务的买方投顾品牌新竹理财,大幅改造了传统理财服务的投资逻辑和服务流程对股票、债券、、衍生品、股权投资、海外投资等全方位的金融投融资策略,具备很丰富的直接投资研究和产品设计经验帮助过几百个高净值家庭进行全面、高層次的财富管理决策。

财富管理公众号:新竹财富

个人内容公众号:天平大王砍投资

「本题已加入圆桌 ? 小白理财 | 指數基金 更多「指数基金」「基金定投」相关问题讨论欢迎关注圆桌。」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