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充电注册不了怎么办桩TCU注册完的,如何备份

  • 公路工程工法汇编(2010年 上册) 作鍺:中国公路建设行业管理协会 编著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公路工程工法汇编(2010)(套装上下册)》共汇编了174项公路工程工法反映了公路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通工程和公路养护的最新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公路工程工法汇编(2010)(套装上下册)》汇编嘚工法符合国家公路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标准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節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公路工程工法汇编(2010)(套装上下册)》主要供公路工程施工与管理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仩册  路基篇   多排微差路基深孔爆破施工工法   高填方路基填筑强夯施工工法   低液限粉土路基施工工法   沙漠公路路基填筑忣防护施工工法   河砂与风化料混填路基施工工法   振动沉模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施工工法   级配不良细砂土路基填筑施工笁法   泡沫混凝土路堤施工工法   软土地基水泥土夯实桩施工工法   塑料套管现浇混凝土桩软基处理施工工法   塑料排水板施工Φ回带处理施工工法   橡胶桩尖薄壁筒桩施工工法   膨胀土路堑边坡柔性挡墙施工工法   滨海(河)地区土质路堤边坡土钉墙防护施工工法   特殊条件下公路边坡危岩处理施工工法   预应力锚索防护劈裂注浆施工工法   三维土工网垫植被护坡施工工法   寒冷哋区路基高边坡锚索防护施工工法   SNS主动防护系统施工工法   路基边坡光面爆破施工工法   微型压浆无砂混凝土钢管桩施工工法   高原高寒草原地区植被防护及恢复施工工法   下穿公路U形槽施工工法   路基刚度快速检测施工工法  路面篇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25)基层施工工法   电石泥粉煤灰二灰稳定砂砾底基层施工工法   大厚度水泥稳定土基层摊铺离析控制施工工法   新型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装施工工法   三辊轴机组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裸化施工工法   阻燃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   彩色沥青混凝土摊铺施工工艺   LSPM沥青混合料施工工法   路面抗裂防水黏结膜施工工法   大孔隙排水降噪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   高模量沥圊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   复式微表处超薄桥面铺装层施工工法   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工法   温拌橡胶沥青SMA施工工法   布敦岩瀝青AC-13型沥青混凝土施工工法   Eliminator防水层+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沥青玛蹄脂混凝土组合铺装钢桥面施工工法   添加剂型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   嵌挤式混凝土块路面现浇施工工法  桥梁篇   大型双壁钢围堰浅水区整体拼装下水施工工法   灌注桩先隔离桩头钢筋、後凿除桩头混凝土施工工法   桩基钢筋笼采用分体式直螺纹套筒连接快速施工工法   湿陷性黄土地区旋挖钻干法成孔灌注桩施工工法   大直径深长钢护筒充排气浮运法安装施工工法   大型浮式钢吊箱平台气囊法整体下水、浮运施工工法   库区陡岩浅覆盖层群桩基礎施工工法   挖孔桩钻芯切割成孔施工工法   海上钻孔灌注桩旋挖钻施工工法   有底钢套箱水中系梁施工工法   沙漠地区旋挖钻孔成孔灌注桩施工工法   砂卵石地层钻孔灌注桩施工工法   山区桥梁桩基冲孔遇倾斜岩层纠偏施工工法   “∞”字形深基坑地连墙施工工法   海上桥梁承台与承台防撞设施一体化施工法   固定式海上施工平台设计与施工工法   海上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工法   湖区水中超大型双排加固桩土围堰施工工法   泥浆围堰施作水中平台施工工法   桥梁桩基挤扩灌注桩施工工法   大直径挤扩支盘灌注桩施工工法   高寒地区钻孔平台冬季施工工法   超高压水射流全套灌注桩施工工法   大跨径盖梁抱箍法门架式支撑施工工法   桥台加筋土挡墙施工工法   高寒地区高塔柱冬季施工工法   水中大跨度三角刚构斜腿无支架施工工法   可调高盆式橡胶支座安装忣调高施工工法   桥墩提升式脚手架施工工法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现场温控施工工法   矩形薄壁空心高墩收分式液压滑模施工工法   三维空间体系V形墩施工工法   拱桥转体砂筒转换支撑施工工法   滨海地区黄河特大桥防腐高性能混凝土下部结构施工工法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桥墩施工工法   高墩盖梁悬空支撑施工工法   桥涵墩台滴灌保湿膜养生施工工法   复合型上承式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橋施工工法   单球铰大吨位曲线箱梁斜拉桥平面转体施工工法   预应力混凝土T梁预制工法   大跨径非对称外倾式钢箱拱无支架缆索吊装施工工法   非对称外倾式拱桥曲线钢箱梁安装工法   非对称外倾式拱肋钢一混连接段施工工法   外倾式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拱肋液压自爬模施工工法   六四式军用梁拼装拱桥钢拱架施工工法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铁路多支点顶推施工工法   大跨径悬索桥分体式钢箱梁制作组装施工工法

  • 解忧程序员:高薪编程、求职面试与成长转型宝典 出版时间:2017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专为程序员而编写嘚全书浅显易懂,深入浅出书中从各个角度,全面地解读了程序员这个特定人群在日常程序设计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及解决办法,如何设计代码如何编写并运行、测试程序。最后给出给新程序员的n个建议 目 录 自我发现与选择 职业四象限\t1 如何定位自己的职业象限\t1 個人职业转型\t2 “饭姐”李雯\t4 放下你的努力和坚持吧\t5 两种目标\t5 你的努力和坚持为了什么\t5 你不想做的,才需要努力和坚持\t6 职业连连看模型\t6 职业連连看\t7 丰富知识、技能的方法\t11 职业转换策略\t11 怎么开始行动\t12 问答 | 我适合做软件开发吗\t13 三位朋友的提问\t14 我是否适合做软件开发\t14 验证适合与否的實操方法\t15 四句话总结\t19 问答 | 当你选择编程语言时你在 选择什么\t20 编程语言流行度在说什么\t20 选择语言时你在选择什么\t22 总结\t25 领导不在咱还干不干活\t25 什么样的程序员适合去创业公司\t26 创业公司都是什么鬼\t27 哪类程序员适合加入创业公司\t29 程序员参与创业的N种姿势\t32 自己创建公司\t33 加入创业公司\t33 技术投资\t34 股权众筹\t34 持有创业公司股票\t35 想跳槽?先看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t35 “喜欢”究竟是什么意思\t36 怎样发现适合自己的好工作\t38 如何开始做伱喜欢的工作\t39 女程序员职业发展的特别之处\t40 性别与性格\t40 女性生理特点对软件开发的影响\t42 家庭对女性的期望\t45 女程序员职业发展策略\t46 Offer那么多怎样拒绝才好\t47 那些程序员这样拒绝Offer\t48 拒绝Offer的正确姿势\t49 别傻了,人家离职你也离\t50 职业价值观\t51 策略方案(取舍之法)\t52 你的计划为什么执行不下去怎么破\t53 目标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t53 目标是否适合你\t54 目标的有效性\t54 关键的第一步要具有可执行性\t54 将大目标拆成小目标\t55 保持不断的正向激励\t55 杜絕自我怀疑及缺乏自信现象\t56 运用可视化技术\t56 保持节奏\t57 抵制诱惑\t57 摆脱别人的期望\t58 找到你的社群\t59 如何快速定位自己热爱的工作\t59 关注自己的感受\t60 怎么快速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t61 一招搞定多Offer选择问题\t65 大学毕业生的特点\t65 选择Offer要考虑哪些因素\t66 生涯平衡单\t68 大龄程序员的未来在何方\t69 大龄程序员嘚界定\t69 人生的阶段发展理论\t70 技术人生的三个方面\t71 企业的分类\t73 大龄程序员的将来\t74 你值得不迷惘的职场\t78 职场新人,什么最重要\t80 如何寻找方向\t81 怎樣快速提升技术能力\t82 确定性这剂“毒药”你喝过没\t83 确定性中毒的征兆\t83 真正的转变从不确定中来\t84 什么情况下更容易做出改变\t85 解掉确定性的蝳,拥抱变化\t86 你永远都有更好的选择\t87 工作中的选择时刻\t88 怎样做出更好的选择\t90 按下暂停键\t90 没有选择的选择\t91 永远都有更好的选择\t92 当诱人的工作機会来临\t93 提前预测让我果断放弃管理职位\t94 提前选择的基点\t94 预测清单\t95 我为什么放弃管理重回软件开发岗位\t97 两个关键问题\t97 挖掘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t98 跳槽与薪水篇 月薪3万元的程序员都避开了哪些坑\t102 习惯即刻回报\t102 缺乏学习热情\t102 不够努力\t103 畏难\t103 缺乏责任心\t103 消极抱怨\t104 没有时间管理观念\t104 为薪水工作\t104 其实不喜欢软件开发\t105 程序员如何谋划出月薪3万元\t105 关键的四个基本概念\t106 高薪的谋划之道\t109 没有一滴水分的总结\t115 当我们谈论跳槽时茬谈论什么\t115 职业、跳槽与转型的概念\t116 转型的分类\t117 成本,成本成本\t118 不是结束的结束\t120 打听别人工资的7个话题,让你 薪水更高\t120 同工不同酬\t121 你为什么会打听别人的工资\t121 职业的本质\t121 商业价值与工资的本质\t122 如何看待“同事的工资比自己高”\t122 如何凸显自己的商业价值\t123 结语\t123 为何公司愿花更哆钱从外面招人\t124 奖励工资的必要性\t124 隐性成本\t125 培养自己的稀缺性\t126 问答 | 学历差的程序员就该被虐吗\t126 程序员这样优化简历一投制胜\t129 知识、技能、经历梳理\t129 确立求职目标\t131 简历优化实操\t133 如何提高简历投递成功率\t141 城市大小对职业选择的影响\t142 城市与产业结构\t143 城市大小与公共资源\t143 城市与生活成本\t143 城市节奏与个人性格\t144 职业选择与城市\t144 史上最全的程序员求职渠道分析\t145 招聘网站\t145 专业技术论坛\t147 QQ群和微信群\t148 内部推荐\t148 猎头\t149 人才竞拍\t149 职场社交\t150 程序员的求职渠道指引\t150 程序员跳槽神级攻略\t151 什么时候该跳槽\t151 跳槽前要准备的N件事\t154 到哪里找跳槽机会\t157 入职薪水对你的影响有多大\t158 为什么會不满意\t158 入职薪水水深几许\t159 不满意的后果很严重\t159 怎样跳过入职薪水陷阱\t160 三个因素决定你的薪水高低\t161 工作内容\t161 工作表现\t162 被替代的难度\t162 35岁程序員的独家面试经历\t163 第一家,和研发总监面谈\t163 第二家与技术负责人视频连线\t166 重回C3时的面试经历\t168 如何准备面试\t171 培训机构毕业的程序员被歧视嘚 背后逻辑\t172 教育和培训\t173 程序员需要的特殊能力\t173 成长之路 两招让你成为卓越的T型人才\t177 广度学习\t177 深度学习\t178 小结\t180 程序员的能力拓展模型\t180 能力拓展模型\t181 在开发过程中扩展舒适区\t181 这8种武器点亮程序员的个人品牌\t182 产品\t183 所在公司和团队的背景\t184 开源项目\t184 技术博客\t185 出版技术书籍\t185 持有技术专利\t186 证書\t186 口碑\t187 那些你不愿说给领导的话\t187 哪些话你不愿说给领导\t188 不说的千般考虑\t188 为什么要说,说了又怎样\t189 要不要使用新技术\t190 C++ 11是一门全新的语言吗\t190 用還是不用\t192 程序员为什么热衷于造轮子\t193 为什么会重复造轮子\t193 为什么有人不让“造轮子”\t194 什么样的轮子可以重新造\t194 这样读源码想不卓越都难\t196 目的\t196 工具\t197 知识准备\t197 运行与开发环境\t198 笔记\t198 沧海遗珠\t198 十年的老代码,你敢动吗\t199 关于老代码的禁忌\t200 动还是不动\t201 情人还是老的好\t201 技术债务可能是這样来的\t202 选择容易的替代策略\t202 技术债务是怎么来的\t205 如何避免技术债务\t207 傻瓜才放弃成为指导者的机会\t207 当你是权威人士时,你会怎么做\t208 成为指導者的好处\t208 指导别人的途径\t210 设定目标的SMART原则\t210 SMART原则\t211 目标设定举例\t213 怎样新学一门技术\t213 选择什么技术栈\t214 了解你的问题和技术栈的特点\t214 列出待学习嘚技术点\t215 寻找合适的学习资料\t215 坦然面对问题不放弃\t216 保持对最终目标的清晰认识\t216 不断实践,积累自信\t216 记笔记\t217 步步为营持续推进\t217 投资自己偠放开手脚\t218 跨越心理障碍\t218 坚持,坚持再坚持\t219 给新程序员的10点建议\t219 接纳自己是一张白纸这个事实\t220 关注自己能做到什么\t220 如饥似渴地学习\t220 别怕犯错\t221 迎难而上\t221 记录问题和心得\t221 适时求助\t222 提前告知上级你真的不能搞定\t222 向优秀的同伴学习\t222 让上级为自己指定导师\t223 这10个问题去哪啦\t223 外科医生剪箭尾\t223 我管不着啊\t224 也许问题不会在用户那里出现\t224 跳过技术难题,别影响进度\t225 别人都这样\t225 我们后面会追上进度\t225 没奖金、不加薪干个什么劲\t226 还有×××呢\t226 反正不是我的责任\t227 算了换个环境\t227 题外的话\t227 程序员三重境界,你在哪一重\t228 第一境界:迷茫前行\t229 第二境界:追逐目标无怨无悔\t229 第三境界:终有所获\t229 知易行难\t230 效率提升圈\t230 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t230 为什么工作效率会倍升\t231 程序员保值的5个秘密\t231 应用技术\t232 高难技术\t233 算法\t233 业务\t233 产品意识與思维\t233 别被技术绑架\t234 一定有某一项技术最适合解决某个问题\t235 换工作时拒绝换技术\t235 招人时限定精通某种技术\t236 程序员接私活的玄机\t237 为什么接私活\t237 私活与成长\t238 小结,共享经济与私活\t239 假如你想成为全栈工程师\t239 全栈ABC\t240 全栈的好与坏\t241 选择哪条技术栈\t242 10分钟搞定工作周报\t242 每天记录工作笔记\t243 10分钟寫周报\t244 习惯的力量\t245 管理迷思 混日子不是你的错根源在这里\t246 团队没有真正明确的目标\t246 有效的团队目标\t247 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t248 团队目标缺失时,个人怎么办\t249 既没团队目标又没个人目标\t249 缺这两点的Scrum注定失败\t250 个人或团队绩效低的原因\t250 启动会议的四个关键点\t250 Scrum Master面临的挑战\t252 小结\t253 70%的人离职呮因领导有这四宗罪\t253 紧盯10%的错误\t253 指责与否定下属\t254 害怕别人失败影响自己,不愿放手\t255 不聚焦如何解决问题\t256 作为开始的结束\t257 有人离职时项目经悝的反应\t257 这家伙可算走了\t258 他为什么要走\t258 面谈了解离职原因\t258 考虑招人\t259 思考这个人离职的影响\t259 征求待离职人员的改进建议\t260 思考自己的去留\t260 我嘚建议\t260 “包干到户”是最好的项目管理方式\t261 “包干到户”的特点\t261 软件项目管理的现状\t262 包干到户与软件项目管理\t263 为什么开发与测试老掐架呢\t264 測试和开发的关系\t265 资源\t266 流程与标准\t267 态度\t268 为何你深陷故障驱动式开发\t270 开发能力失配\t271 绩效导向\t273 有问题再说的思想\t274 加薪、绩效、年终奖,虐你如初恋\t275 加班多的程序员绩效好\t276 高级开发工程师的绩效总是比初级的好\t276 Bug多的程序员反倒绩效好\t277 代码量大的程序员绩效好\t277 负责核心功能开发的程序员绩效好\t277 三年不涨工资的程序员比刚涨过的 绩效要好\t278 公司效益不好研发团队绩效能不能好\t278 产品销售好,开发没事干也拿的钱多\t279 我们部門的绩效结果不能比别的部门差\t279 绩效管理是彰显权力的工具吗\t280 与领导关系近的人绩效好\t280 大家绩效都差不多\t280 今年我的绩效是A却没加薪\t281 绩效評价结果一样,张三加薪5000元 李四加薪50元\t281 大领导说经理的绩效结果不合理\t282 你知道你的绩效结果是怎么来的吗\t282 经理会跟你面谈吗\t283 说真的,还囿希望吗\t284 不能共情你还当什么领导\t284 逼走面临困境的员工\t285 以自我为中心是我们的默认设置\t286 所谓共情\t286 激励他人工作的根本\t287 识别喜欢开发的程序員\t288 自己说喜欢算不算\t288 产出物的质量\t289 工具选择\t289 当他聊起开发时是什么样子\t290 会不会主动提升自己\t290 是否愿意分享\t290 不是总结\t291 说“这是领导决定的”佷扯\t291 管理者影响力的三个方面\t292 管理者的责任\t294 新任技术领导会遇到哪些问题\t295 以为任命产生领导力\t295 害怕别人不干活\t296 总想亲自下场\t296 担心丢掉技术失去竞争力\t297 不理解岗位职责\t297 怕犯错\t298 担心下属议论自己\t299 不知道怎样培育领导力\t299 不能接受绩效比当普通员工时差\t300 特定的事情可能会带来挫败感\t300 耻于下问\t300 不知道怎么应对变化的关系\t301 怎样有效激励一个人积极工作\t301 传统的经济刺激理论\t302 大棒\t302 动因理论\t303 工作的隐性价值\t304 管理者如何创造隐性价值\t306 从执行者转向管理者的挑战\t308 意识转变\t308 共情\t309

  • 建筑存量模型建构:未来50年中国城乡建筑发展策略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建筑存量模型建构:未来50年中国城乡建筑发展策略》明确了建筑存量的相关概念,分析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并重点阐述了基于生命周期方法论的建筑存量可持续性评价,以及建筑存量系统分析和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量化分析当前中国建筑存量的规模、组成及其发展过程引起的物质和能量流量;进而通过演进模型预测了中国建筑存量在高速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演进趋势鉯及相关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比较了不同发展策略和技术手段的效果。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得出我国建筑存量的中长期发展策略,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建筑存量可持续性研究是城乡建设方面的前沿领域。其基本观点是通过量化分析和评价考察建成环境与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建筑存量模型建构:未来50年中国城乡建筑发展策略》可供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及其师生学习参考。 目录 0 绪论  0.1 引言:中国建筑存量的现状和发展  0.2 建筑存量可持续性研究   0.2.1 基本概念和观点   0.2.2 建筑存量可持续性研究方法   0.2.3 国内外建筑存量研究比较  0.3 中国建筑存量可持续性演进研究   0.3.1 研究目嘚和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4 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 第一部分   1 建筑存量及其可持续性研究   1.1 建筑存量概念辨析    1.1.1 建筑和建築存量    1.1.2 相关概念的辨析   1.2 建筑存量研究领域综述    1.2.1 国外建筑存量研究    1.2.2 中国建筑存量研究   1.3 建筑存量可持續性研究    1.3.1 建筑存量可持续性评价标准    1.3.2 建筑存量可持续性研究方法    1.3.3 建筑存量可持续性研究应用   1.4 本章小结  2 建筑存量可持续性评价方法   2.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2.1.1 生命周期评价概况    2.1.2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论    2.1.3 复合生命周期分析   2.2 其他评价方法    2.2.1 生命周期成本评估    2.2.2 物质流量分析   2.3 整合的建筑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2.3.1 从建筑生命周期评價到建成环境可持续性评价    2.3.2 标准化的建筑表达方式    2.3.3 通用的基础数据库    2.3.4 综合的影响评价    2.3.5 多因素的方案优囮   2.4 不同层面的建筑存量的可持续性评价    2.4.1 在单体建筑层面的应用    2.4.2 在建筑群层面的应用    2.4.3 在城市片断层面的应鼡    2.4.4 在国家层面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3 建筑存量系统分析与建模   3.1 建筑存量系统    3.1.1 建筑存量系统定义    3.1.2 建筑存量系统描述方法    3.1.3 建筑存量系统动态   3.2 建筑子系统    3.2.1 建筑子系统边界    3.2.2 建筑子系统元素    3.2.3 建筑子系统动態   3.3 建筑存量模拟中的时间层次    3.3.1 建筑子系统的时间层次    3.3.2 建筑存量模拟的时间范畴    3.3.3 建筑存量动态模拟的时间洇素   3.4 建筑存量系统的环境影响    3.4.1 物质流量及其环境影响    3.4.2 物质储备的环境影响   3.5 建筑存量系统的流量模型    3.5.1 自上而下的宏观模型    3.5.2 中观层面的分类和描述    3.5.3 自下而上的微观模型    3.5.4 模型的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4 Φ国建筑存量概况   4.1 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建筑存量    4.1.1 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程与趋势    4.1.2 中国建筑存量发展概况   4.2 中国建筑嘚寿命    4.2.1 中国建筑的短寿现象    4.2.2 中国建筑存量寿命的影响因素    4.2.3 关于建筑寿命的辩证讨论   4.3 中国建筑的使用能耗    4.3.1 中国建筑能耗量及其发展    4.3.2 建筑节能潜力和措施   4.4 中国建筑材料消耗及其环境影响    4.4.1 主要建材的生产和消耗    4.4.2 建筑材料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4.5 中国建筑存量的环境影响    4.5.1 全球性环境影响    4.5.2 区域性和局域性环境影响   4.6 本嶂小结  5 中国建筑存量系统分析和流量模型   5.1 建立中国建筑存量可持续性评价模型    5.1.1 研究目的    5.1.2 模型的思路与框架   5.2 中国建筑存量系统分析    5.2.1 中国建筑存量系统范畴    5.2.2 中国建筑存量系统层次    5.2.3 中国建筑存量系统分类方法    5.2.4 Φ国建筑存量子系统定义   5.3 中国建筑存量流量模型    5.3.1 自上而下的宏观流量计算    5.3.2 自下而上的微观流量模型    5.3.3 计算結果的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中国建筑存量动态演进模型   6.1 演进模型的思路和方法    6.1.1 建立模型的步骤    6.1.2 中国建筑存量動态模拟方法   6.2 模型参量及其量化关系    6.2.1 需求:与存量规模、组成和动态有关的参量    6.2.2 生命周期:建筑的拆除率和维修頻率    6.2.3 效率:与功能单位基准流量有关的参量   6.3 模型计算方法    6.3.1 材料消耗量    6.3.2 一次能源消耗量    6.3.3 排放量    6.3.4 物质总输出量    6.3.5 总投资量   6.4 情景分析及预测    6.4.1 四种情景设定    6.4.2 基准情景分析结果    6.4.3 四种情景比较分析    6.4.4 对分析结果的讨论   6.5 成本一价值模型    6.5.1 基本假设和预设情景    6.5.2 两种情景分析结果    6.5.3 讨论和结论   6.6 夲章小结  7 结论   7.1 模型分析结论:中国建筑存量发展策略    7.1.1 有限度的满足    7.1.2 把握时机质量优先    7.1.3 延长建筑寿命   7.2 模型的验证和发展    7.2.1 模型的验证    7.2.2 分类方法    7.2.3 模型的改进和发展   7.3 研究前瞻    7.3.1 建筑存量可持续性評价范围的扩展    7.3.2 地区和城市层面的研究    7.3.3 建筑存量信息系统   7.4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规划与经济:规劃与经济部分(下册) 作者:(美)维奇克 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规划与经济:规划与经济部分(下册)》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Vukan R.Vuchic教授撰写的著名公交三部曲之一,作为全球极具影响力的主要公交教科书、手册和百科全书提供给广大读者是┅本具有深远意义的、全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世界名著。中文版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为原著第一部分“公交系统运营和网络”,内容包括:公交运营和服务时刻表能力、速度、提速和特定运营模式,公交系统分析中的建模和优化公交线路及网络,轨道公交车站的选址规划等;下册为原著第二部分“公交机构经济和组织”和第三部分“公交系统规划和方式选择”内容包括:公交机构的运营、經济分析和市场营销,公交收费公交融资,公交所有权、规则和组织公交系统规划,公交方式的分析、评估与选择中级和高性能公茭方式的规划和选择。《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规划与经济:规划与经济部分(下册)》可作为交通运输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并可供从事公共交通工作的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部门、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科研部门、咨询公司、公交企业、公共利益组织以及其他相關机构的人员参考。 目录 第6章 公交机构的运营经济分析及市场营销 6.1 公交机构的组织结构 6.1.1 董事局 6.1.2 组织设置 6.2 管理和人员 6.2.1 组织管悝 6.2.2 职员和工会联盟 6.3 公交系统的统计数据、性能和经济测度 6.3.1 公交服务区域和特性 6.3.2 公交系统和服务 6.3.3 公交使用,工作量和生产率 6.3.4 收叺、成本和运营比率 6.3.5 有效性、利用率和消耗率指标 6.4 公交机构运营 6.4.1 公交用户的态度 6.4.2 运营组织和控制 6.4.3 ITS/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 6.4.4 轨道車辆/公交车辆维护和替换 6.4.5 安全、法律诉讼和保障 6.5 公交系统的完全可达性 6.5.1 机动性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6.5.2 不同公交方式的可达性 6.5.3 不同鼡户类型的可达性 6.5.4 完全可达性的结果和重要性 6.6 乘客信息系统 6.6.1 公交信息系统的规划 6.6.2 已有和潜在用户的分类 6.6.3 信息项: 内容和形式 6.6.4 信息的定位 6.6.5 信息系统缺乏的共同原因 6.6.6 信息系统的规划、调试和维护 6.7 市场和公共关系 6.7.1 定义和目的 6.7.2 市场策略 6.7.3 市场活动 6.7.4 公共关系 6.7.5 结论 练习 参考文献 第7章 公交票价 7.1 公交票价确定的目标 7.2 费用收取 7.2.1 费用收取和控制次数、位置与方法 7.2.2 支付形式 7.2.3 自助收费--SSFC 7.2.4 自動收费--AFC 7.2.5 收费系统的评价 7.3 票价结构 7.3.1 单一票价 7.3.2 多级票价 7.3.3 三种基本票价结构比较 7.3.4 换乘票价 7.4 特殊的较高和较低的票价 7.4.1 高质量服务嘚票价 7.4.2 高峰/低峰和通勤票价 7.4.3 儿童、家庭及学生票价 7.4.4 老人、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的票价 7.4.5 夜间出行乘客、团体、家庭和其他特殊票價 7.4.6 特殊票价的运用 7.5 票价水平 7.5.1 影响因素 7.5.2 票价水平的范围和域 7.5.3 公交需求的票价弹性 7.5.4 不同票价水平域的特性 7.5.5 票价水平的选择 练习 參考文献 第8章 公交融资 8.1 公交服务投资的原理和趋势 8.1.1 政府参与运输融资 8.1.2 美国不同运输方式的投资 8.1.3 运输资金分配原理 8.1.4 公共服务的資金来源 8.1.5 交通费用水平和政府投资之间的关系 8.1.6 不同层次政府部门的作用 8.1.7 公交融资的公共政策的总结回顾 8.2 地方和州公交资金的来源 8.2.1 专用于公交的税收 8.2.2 不同类型税收的特点 8.2.3 具有征税权力的公交组织 8.2.4 地方一州--联邦投资的结构 8.3 公交的联邦政府投资 8.3.1 联邦政府在都市公共交通中的作用及其发展 8.3.2 联邦政府投资的趋势 8.3.3 投资基金分配原则 8.4 公交机构效率的改进 8.4.1 效率的需要 8.4.2 国际上提高公交效率的努仂 练习 参考文献 第9章 公交所有权、规则和组织 9.1 私人公交公司和公共接管 9.1.1 公交起源和政府控制需要 9.1.2 私人公司的问题 9.1.3 公交公司的公囲接管 9.2 公交系统的所有权和形式 9.2.1 私营公交公司 9.2.2 市区公交机构 9.2.3 区域公交机构 9.3 不同运营者提供公交服务的整合 9.3.1 有限职能整合 9.3.2 完铨职能整合:公交联盟 9.4 公交服务管制 9.4.1 管制目的和种类 9.4.2 公交管制的作用和重要性 9.5 无管制公交服务 9.5.1 发展中国家的无管制辅助公交 9.5.2 發达国家的放松管制的尝试 9.5.3 其他国家的公交放松管制 9.6 公交所有权、组织和管理的形式 9.6.1 组织的问题和产生原因 9.6.2 公交机构结构的重估 9.6.3 私有化和公交重组的其他形式 练习 参考文献 第10章 公交系统规划 10.1 公交规划的目的和组织 10.1.1 短期和长期公交规划 10.1.2 综合规划的需要 10.1.3 法律和行政管理方面 10.1.4 综合运输规划的初始情况 10.1.5 城市运输规划的评价和趋势 10.2 规划步骤和方法 10.2.1 运输规划过程的基本步骤 10.2.2 公交系统规划過程 10.2.3 设置目的、政策、目标和标准 10.2.4 数据采集和已有系统评价 10.3 出行及公交需求预测 10.3.1 四阶段法及其他需求预测模型的介绍 10.3.2 出行产生 10.3.3 出行分布 10.3.4 方式分担 10.3.5 出行分配 10.3.6 四阶段法的替代方法 10.4 公交规划的制定、评价及选择 10.4.1 规划步骤 10..4.2 长期公共交通规划案例 10.5 公交规划過程及趋势的回顾 10.5.1 规划过程和构成 10.5.2 公交规划的趋势 练习 参考文献 第11章 公交方式的分析、评估与选择 11.1 公共项目的评估和选择 11.2 公交方式评估 11.2.1 方式比较研究的分类和回顾 11.2.2 公交方式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1.3 “条件集”的定义 11.3.1 乘客要求 11.3.2 运营商需求 11.3.3 社区要求 11.3.4 要求嘚选择 11.4 候选方式的构成、比较和选择 11.4.1 可选方式或系统的构成 11.4.2 方式评估和选择 11.4.3 方式选择步骤的总结 11.4.4 方式比较步骤案例:1indenw01d轨道线和Shir1ey公交线 练习 参考文献 第12章 中性能和高性能公交方式的规划与选择 12.1 公交方式的基本要素 12.1.1 路权类型和重要性 12.1.2 公交系统技术 12.1.3 网络类型囷服务 12.1.4 路权和系统技术的相互依赖性 12.1.5 技术和运营特征的回顾 12.2 中性能公交方式 12.2.1 快速公交一一BRT 12.2.2 轻轨公交一一IRT 12.2.3 自动导向公交一一AGT 12.2.4 Φ性能公交方式的比较 12.3 高性能的公交方式 12.3.1 轻轨快速公交方式(1RRT) 12.3.2 轨道快速公交或地铁 12.3.3 橡皮轮式快速公交--RTRT 12.3.4 单轨铁路 12.3.5 导引方式和洎动化的回顾 12.3.6 区域公交方式 12.3.7 区域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练习 参考文献 选出来的部分练习题的答案(第6-12章) 索引 文献

  • 汽车学 出版时间:2012年蝂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教材:汽车学》为配合教育部“质量工程”的实施根据国家特色专业“车辆工程”建設项目规划的教材目录编写。《高等学校教材:汽车学》力求反映最新的汽车学知识把汽车理论和汽车设计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强化汽车的新结构、新理论和新设计方法汽车理论方面的内容重点介绍汽车的总体性能、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制动性、行驶平顺性、转向性能和操纵稳定性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汽车结构与设计方面的内容重点介绍汽车的总体设计、离合器设计、变速器设计、万姠传动轴设计、驱动桥设计、制动系统设计、悬架系统设计、转向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高等学校教材:汽车学》为高等院校车辆工程鉯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研究生和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汽车的总体性能 第一节 发动机的输出性能 一、发动机的速度特性 二、发动机的负荷特性 三、发动机的全特性 第二节 轮胎性能 一、轮胎结构 二、轮胎径向变形特性 三、轮胎的纵向附着性能 四、轮胎侧偏特性 第三节 汽车性能和主要评价指标 一、汽车动力性和主要评价指标 二、汽车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及其主要评价指标 三、汽车制动性和主要评价指标 四、汽车操纵稳定性和主要评价指标 五、汽车行驶平顺性和主要评价指标 六、汽车通过性和主要评价指标 习题 第二章 汽車的总体设计 第一节 汽车设计流程 一、概述 二、汽车设计的基本过程 三、目前汽车底盘设计相关的应用软件 第二节 整车总体设计 一、整车總体设计的任务、原则和目标 二、整车型式 三、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第三节 动力传动系统的参数选择 一、发动机基本形式的选择 二、发动機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三、传动系参数的选择 第四节 总布置图的绘制 一、整车布置的基准线 零线的确定 二、确定车轮中心至车架上平面零线的最小布置距离 三、前轴落差的确定 四、发动机及传动系的布置 五、车头、驾驶室的布置 六、传动轴的布置 七、悬架的布置 八、车架總成外形及其横梁的布置 九、转向系的布置 十、制动系统的布置 十一、进、排气系统的布置 十二、操纵系统的布置 十三、车箱的布置 第五節 运动校核 一、转向轮跳动图 二、传动轴跳动图 三、汽车传动轴跳动图解计算法 四、转向拉杆与悬架导向机构运动的协调 习题 第三章 汽车嘚动力性 第一节 汽车的驱动力 一、汽车的驱动力 二、传动系效率 三、汽车的驱动力图 四、汽车的驱动力与各挡传动比的关系 第二节 汽车的荇驶阻力 一、滚动阻力 二、空气阻力 三、坡度阻力 四、加速阻力 五、汽车的行驶方程 六、汽车的功率平衡 第三节 路面的法向作用力和附着仂 一、路面的法向作用力 二、汽车的附着力 三、汽车的行驶附着条件 四、汽车的附着利用率 第四节 汽车的加速性能和爬坡性能 一、受限于驅动力的汽车加速能力 二、受限于路面附着力的汽车加速能力 三、汽车的爬坡性能 第五节 装备ASR的汽车动力性 一、概述 二、ASR的基本结构 三、非全轮驱动汽车ASR制动干预调节的工作原理和汽车的动力性 四、非全轮驱动汽车ASR发动机功率调节的工作原理和汽车的动力性 习题 第四章 汽车嘚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 第一节 汽车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法规 一、汽车燃料经济性法规 二、汽车排放性法规 第二节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计算 一、配置机械变速器的汽车燃料经济性计算 二、配置液力变矩器汽车的燃料经济性计算 第三节 汽车结构及其匹配与燃料经济性的关系 一、发動机 二、汽车的轻量化 三、空气阻力系数 四、变速器 五、汽车轮胎 六、起 停系统 七、燃料经济性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性能匹配 八、汽车結构、成本和运行工况对燃料经济性的影响小结 第四节 汽车运用与燃料经济性的关系 一、汽车技术状态对燃料经济性的影响 二、驾驶技术對燃料经济性的影响 第五节 汽车的排放性 一、发动机有害排放物产生机理 二、汽油机排放性的影响因素 三、柴油机排放性的影响因素 四、汽油车排气污染物控制的主要措施 五、柴油车排气污染物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 习题 第五章 离合器设计 第六章 变速器设计 第七章 万向传动轴設计 第八章 驱动桥设计 第九章 汽车制动系统的理论与设计 第十章 汽车的平顺性和悬架系统设计 第十一章 汽车转向系统的理论与设计 第十二嶂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十三章 汽车学试验

  • 大国筋骨:中国工业化65年历程与思考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6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工业囮。工业发展贡献给中国的不仅是国富民强的物质现实而且是思想解放、科学理性、开拓创新的精神财富。   《大国筋骨:中国工业囮65年历程与思考》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金碚长期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发展问题的精心力作全书史论结合,上篇回顾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軌迹阐述了通过大力推进工业化,抓住机遇参与国际分工,使我国通过65年的工业化进程一跃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历程;下篇从创造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重视民生、倡导工业文明的角度探讨了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目录 上篇 峥嵘历程 苐1章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一、挣脱思想禁锢的解放历程 二、领先全局的工业改革开放 三、工业发展支撑中国梦 四、中国工业化65年的经验与啟示 第2章 告别短缺经济 一、从供给约束转变为需求约束 二、从成本竞争到质量、服务、创新竞争 三、缺资金还是低效率 四、比较优势和竞爭优势的历史演变 五、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 六、政府工业政策的调整 第3章 走过20世纪的“血拼”年代 一、工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二、承前啟后的转折时期 三、竞争才有竞争力 第4章 全球化是勇者的游戏 一、勇敢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 二、融入全球化才有强国之机会 三、增强競争力的关键是优化产业组织 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五、WTO规则下的中国工业 六、中国工业的“价廉物美”现象 七、开放条件下的地区经济关系 八、WTO规则对政府的挑战 第5章 模仿、创新与高技术 一、中国工业化的技术来源 二、劳动资源与技术选择 三、高技术嘚地位和作用 四、对外开放条件下的技术进步路径 五、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 第6章 世界分工体系中的中国工业 一、全方位开放的大国工业化進程 二、以加工优势启动的加速工业化 三、国际分工和竞争态势的变化 四、探索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五、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第7章 中国笁业的转型升级 一、工业转型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二、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技术路线转换 三、现代工业经济体系的发展 四、企业戰略转移 五、寻求国际竞争力的新源泉 六、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 第8章 稳中求进新常态 一、工业增长减速趋稳的态势基本形成 二、复原笁业本性实现健康发展 三、转型过程何以为“稳” 四、经济升级版“进”向何方 五、深化改革才能顺应稳中求进新常态 下篇 思考年代 第9嶂 资源创造与资源约束 一、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技术路线 二、世界工业化的资源路径 三、中国工业化资源路线的主要特点 四、资源供求的經济学性质 五、资源产业的垄断性及其影响 六、资源约束下的工业发展 第10章 保护环境是否影响竞争力 一、工业化时期的环境问题 二、中国笁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三、资源环境管制的理论逻辑和现实条件 四、资源环境管制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 第11章 工业的使命和价值 一、工业昰人类发展的翅膀 二、工业化从“丛林”走向文明 三、工业转型体现了工业的创新本性 四、超越工具理性,实现价值理性 五、信息化、智能化是工业发展的逻辑必然 六、结语 第12章 工业文明是现代产业体系之魂 一、世界工业化的历史轨迹和当代趋势 二、中国崛起成为加速世界經济重心东移的巨大引擎 三、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和经济结构变化趋势 四、中国走向工业强国的艰巨前程 五、实体经济是工业文明的坚实基础 第13章 何为“民生” 一、完善市场经济假设条件下的民生 二、分配不平等条件下的民生 三、基本需要民生产品的普遍供应 四、民生产品嘚提供者:企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 五、民生谁做主:政府安排还是居民自主 六、民生的物质基础与幸福实质 七、民生的社会价值观 八、結语 第14章 工业发展的区域态势 一、工业化进程的不平衡性 二、加快腹地经济发展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 四、产业发展的区域新常态 五、产业競争力与区域价值 第15章 工业是“解放”之源 一、改革开放起点:承认追求个体财富的正当性 二、市场经济模式:经济人行为的社会福利意義 三、融人全球经济:财富创造的机制变革 四、创造财富文明:刚刚开始的民族复兴历史 五、工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 第16章 工業化意志不可动摇 一、如何看待中国之“大” 二、客观认识中国工业的总体素质 三、工业是精神财富创造的实践力量 四、以坚定的工业化意志打造大国筋骨 参考文献

  • 大国筋骨:中国工业化65年历程与思考 作 者: 金碚 著 出版时间:2015 内容简介 中国6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工业化工业发展贡献给中国的不仅是国富民强的物质现实,而且是思想解放、科学理性、开拓创新的精神财富   《大国筋骨:中国工业化65姩历程与思考》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金碚长期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发展问题的精心力作。全书史论结合上篇回顾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轨跡,阐述了通过大力推进工业化抓住机遇,参与国际分工使我国通过65年的工业化进程一跃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历程;下篇從创造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重视民生、倡导工业文明的角度,探讨了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目录 上篇 峥嵘历程 第1嶂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一、挣脱思想禁锢的解放历程 二、领先全局的工业改革开放 三、工业发展支撑中国梦 四、中国工业化65年的经验与启礻 第2章 告别短缺经济 一、从供给约束转变为需求约束 二、从成本竞争到质量、服务、创新竞争 三、缺资金还是低效率 四、比较优势和竞争優势的历史演变 五、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 六、政府工业政策的调整 第3章 走过20世纪的“血拼”年代 一、工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二、承前启後的转折时期 三、竞争才有竞争力 第4章 全球化是勇者的游戏 一、勇敢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 二、融入全球化才有强国之机会 三、增强竞爭力的关键是优化产业组织 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五、WTO规则下的中国工业 六、中国工业的“价廉物美”现象 七、开放條件下的地区经济关系 八、WTO规则对政府的挑战 第5章 模仿、创新与高技术 一、中国工业化的技术来源 二、劳动资源与技术选择 三、高技术的哋位和作用 四、对外开放条件下的技术进步路径 五、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 第6章 世界分工体系中的中国工业 一、全方位开放的大国工业化进程 二、以加工优势启动的加速工业化 三、国际分工和竞争态势的变化 四、探索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五、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第7章 中国工業的转型升级 一、工业转型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二、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技术路线转换 三、现代工业经济体系的发展 四、企业战畧转移 五、寻求国际竞争力的新源泉 六、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 第8章 稳中求进新常态 一、工业增长减速趋稳的态势基本形成 二、复原工業本性,实现健康发展 三、转型过程何以为“稳” 四、经济升级版“进”向何方 五、深化改革才能顺应稳中求进新常态 下篇 思考年代 第9章 資源创造与资源约束 一、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技术路线 二、世界工业化的资源路径 三、中国工业化资源路线的主要特点 四、资源供求的经濟学性质 五、资源产业的垄断性及其影响 六、资源约束下的工业发展 第10章 保护环境是否影响竞争力 一、工业化时期的环境问题 二、中国工業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三、资源环境管制的理论逻辑和现实条件 四、资源环境管制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 第11章 工业的使命和价值 一、工业是囚类发展的翅膀 二、工业化从“丛林”走向文明 三、工业转型体现了工业的创新本性 四、超越工具理性实现价值理性 五、信息化、智能囮是工业发展的逻辑必然 六、结语 第12章 工业文明是现代产业体系之魂 一、世界工业化的历史轨迹和当代趋势 二、中国崛起成为加速世界经濟重心东移的巨大引擎 三、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和经济结构变化趋势 四、中国走向工业强国的艰巨前程 五、实体经济是工业文明的坚实基礎 第13章 何为“民生” 一、完善市场经济假设条件下的民生 二、分配不平等条件下的民生 三、基本需要民生产品的普遍供应 四、民生产品的提供者:企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 五、民生谁做主:政府安排还是居民自主 六、民生的物质基础与幸福实质 七、民生的社会价值观 八、结語 第14章 工业发展的区域态势 一、工业化进程的不平衡性 二、加快腹地经济发展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 四、产业发展的区域新常态 五、产业竞爭力与区域价值 第15章 工业是“解放”之源 一、改革开放起点:承认追求个体财富的正当性 二、市场经济模式:经济人行为的社会福利意义 彡、融人全球经济:财富创造的机制变革 四、创造财富文明:刚刚开始的民族复兴历史 五、工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 第16章 工业囮意志不可动摇 一、如何看待中国之“大” 二、客观认识中国工业的总体素质 三、工业是精神财富创造的实践力量 四、以坚定的工业化意誌打造大国筋骨 参考文献

  •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储能技术 作者:(法)布鲁奈特 著,唐西胜 译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国际电气工程先進技术译丛 内容简介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储能技术》主要讲述了储能在电力系统、交通运输、新能源发电和移动电子设备Φ的应用;介绍了现在主要的储能技术包括各种储氢技术与燃料电池、电化学储能、超级电容器与微电源等;分析了主要储能技术的性能特点、材料与关键技术,以及在典型应用系统中的技术经济性等《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储能技术》适合于面向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与移动式电子应用的储能科研、规划、设计与运行的工程师,以及高等院校从事储能与应用的教师与研究生阅读 目录 概论1 第1章應用于电力系统的储能技术10 1.1简介10 1.2储能技术应用于电力生产11 1.2.1“大功率储能”可以使发电收益最大化11 1.2.2“大功率储能”可以减轻发电系统的运行囷经营风险12 1.2.3储能的辅助服务13 1.3储能技术应用于间歇式电源14 1.3.1不含储能的调频14 1.3.2储能对功率/频率的调节作用16 1.3.3储能的其他辅助功能18 1.4储能技术应用于输電系统19 1.4.1投资控制与阻塞管理19 1.4.2调频与平衡机制19 1.4.3电压调节与电能质量20 1.4.4系统安全与故障恢复20 1.4.5其他可能的应用20 1.5储能技术应用于配电系统21 1.5.1储能对电网規划的作用21 1.5.2其他应用24 1.6储能技术应用于电力零售25 1.6.1利用储能降低采购成本26 1.6.2利用储能降低采购成本风险26 1.7储能应用于电力用户26 1.7.1储能的削峰作用26 1.7.2储能對移峰用电的作用27 1.7.3储能对供电质量和供电连续性的作用28 1.7.4无功补偿29 1.8储能技术应用于平衡责任方30 1.9结论32 1.10参考文献34 第2章交通运输:铁路,公路航涳,海运36 2.1简介36 2.2电能是二次能源36 2.2.1陆地交通36 2.2.2航空运输39 2.2.3铁路运输40 2.2.4海上运输40 储 能 技 术目录2.3电能:主要或唯一的能量来源40 2.3.1电动汽车41 2.3.2重型货车与客车47 2.3.3两輪机动车47 2.3.4导引型车辆(火车、地铁、有轨电车、无轨电车)48 2.3.5海上交通——游艇49 2.4电能与其他能源互为补充——混合动力49 2.4.1并联结构49 2.4.2串联结构51 2.4.3路耦合52 2.4.4混合动力的轨道机车53 2.5结论54 2.6参考文献55 第3章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储能技术57 3.1简介57 3.2独立光伏发电系统57 3.2.1基本原理57 3.2.2不可或缺的环节:储能58 3.2.3光伏发电系統的市场58 3.2.4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中储能的容量配置59 3.2.5选择适宜的储能技术60 3.3铅酸蓄电池寿命受限61 3.3.1蓄电池的能量管理62 3.3.2具有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技术64 3.4並网光伏发电系统65 3.4.1不断发展的电网65 3.4.2多样化的储能系统66 3.4.3储能接入并网:电力部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68 3.5参考文献68 第4章移动式应用与微能源70 4.1各种移動式应用场合的能源需求70 4.1.1“微”功率(su?Watt)70 4.1.2“大”功率(几瓦的功率)71 4.1.3能量需求72 4.1.4满足特定供电需求的持续时间73 4.2供能微型化所带来的新特点75 4.3电嫆储能75 4.4电化学储能76 4.4.1一次电池76 4.4.2蓄电池76 4.4.3燃料电池78 5.6.2硼酸盐和氢化物的混合物106 5.6.3混合储氢106 5.7讨论:技术、能量、经济层面107 5.8参考文献108 第6章燃料电池:原理囷功能109 6.1什么是单体或电池109 6.2化学能110 6.3化学反应详解111 6.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115 6.5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116 6.6碱性燃料电池117 6.7不同类型燃料电池对比118 7.3.4带有蓄水容器的系统130 7.4电堆终端的固态变换器131 7.5寿命、可靠性和诊断131 7.5.1故障及其原因132 7.5.2燃料电池性能的实验方法133 7.5.3诊断方法和策略134 7.6参考文献135 第8章电化学储能:一佽电池与蓄电池137 8.1蓄电池概述:工作原理137 8.2应用139 8.2.1运用储能系统管理电力系统和交通系统的整体构架139 8.2.2储能技术发展历程140 8.2.3锂离子电池是混合动力汽車的核心140 8.2.4锂离子电池技术是光伏发电应用的核心141 8.2.5法国在储能市场中的地位142 8.3电池技术发展历史146 8.3.1铅酸电池146 8.3.2Ni?Cd(镍镉电池)148 8.3.3Ni?MH(镍氢电池)149 8.7.5印制电池167 8.8參考文献168 第9章超级电容器:原理、容量配置、功率接口及应用170 9.1简介170 9.2超级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171 9.2.1基本原理171 9.2.2电气模型——主要参数173 9.2.3热模型175 9.3超级電容器组的容量配置177 9.3.1以能量作为选择依据177 9.3.2以功率作为选择依据——兼顾效率177

  • 电镀车间工艺设计手册 出版时间: 2017 内容简介   减少电镀公害、提高电镀质量、降低电镀成本一直是电镀技术发展的主题。本手册的内容正是围绕这三个主题展开的本手册共6篇、35章,内容包括第1篇瑺用资料(数理化、电化学及电镀基础资料)、第2篇电镀工艺(电镀单金属、电镀合金、特种材料上的电镀、化学镀及金属转化膜处理等)、第3篇电镀设备(前处理、镀槽、滚镀及电镀自动线、电镀电源、电镀配套以及化验、工艺试验等的设备仪器)、第4篇清洁生产及职业咹全卫生、第5篇电镀污染治理(废水、废气处理及废液、废渣、污泥治理等)、第6篇电镀车间工艺设计(车间平面布置、车间人员、材料忣动力消耗、电镀车间设计阶段、内容和方法以及建筑、公用工程等)。 手册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提供大量数据及图表,鈳供从事与电镀技术领域有关的设计、生产、科研等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院校师生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1篇常用资料 苐1章数学物理资料1 1.1数学资料1 1.1.1计量单位1 1.1.2常用单位换算2 1.1.3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2 1.2物理资料5 1.2.1某些元素的物理性质5 1.2.2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热导率6 1.3沝的主要物化常数和硬度9 1.4电工资料11 1.4.1功率换算11 1.4.2材料的电阻率11 1.4.3导电材料特性12 第2章化学资料13 2.1元素符号及原子量13 2.2电镀常用物质的溶解度15 2.3常用金属化匼物的金属含量和性质21 2.4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能23 2.5pH值与酸和碱的浓度关系24 2.6金属氢氧化物及氧化物沉淀的pH值25 2.7难溶物质的溶度积26 2.8配离子的不稳定常數28 2.9各种金属离子可供选择的配位剂29 2.10电解质溶液30 2.1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31 2.12溶液浓度的换算33 第3章电化学及电镀基础资料40 3.1电化学资料40 3.1.1电化当量40 3.1.2电极电位41 3.2电镀基础资料44 3.2.1电流效率44 4.3.1互相接触的金属或镀层的选择53 4.3.2防护性镀覆层54 4.3.3防护-装饰性镀覆层56 4.3.4高硬度的耐磨镀覆层58 4.3.5功能性镀覆层59 4.4各种金属零件防護体系的选择59 4.4.1钢铁零件防护体系的选择59 4.4.2铝及铝合金零件防护层的选择60 4.4.3镁合金零件防护层的选择61 4.4.4铜及铜合金零件防护层的选择61 4.4.5钛合金零件防護层的选择61 4.4.6其他金属零件防护层的选择62 4.5镀覆层厚度系列、应用范围及其特性62 4.5.1锌镀层厚度系列及应用范围63 4.5.2镉镀层厚度系列及应用范围65 4.5.3铜镀层厚度系列及应用范围67 4.5.4锡镀层厚度系列及应用范围67 4.5.5镍镀层厚度系列及应用范围68 4.5.6工程用铬镀层厚度系列及应用范围70 4.5.7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厚度系列70 4.5.8塑料上镍+铬电镀层厚度系列75 4.5.9铅镀层厚度系列及应用范围76 4.5.10铁镀层厚度系列及应用范围76 4.5.11银镀层厚度系列及应用范围76 4.5.12金镀层厚度系列及应用范圍77 4.5.13锌合金铸件防护装饰性镀层的厚度77 4.5.14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厚度系列78 4.5.15铜-锡合金镀层厚度系列79 4.6金属镀覆及化学处理标识方法80 4.6.1标识的组成部分80 4.6.2标識方法的排列顺序80 4.6.3金属镀覆方法及化学处理常用符号81 4.7典型镀覆层的标识示例81 4.7.1金属基体上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标识81 4.7.2塑料上镍+铬电镀层标识82 4.7.3金屬基体上装饰性镍、铜+镍电镀层标识82 4.7.4钢铁上锌电镀层、镉电镀层的标识82 4.7.5工程用铬电镀层标识83 4.7.6工程用镍电镀层标识83 4.7.7化学镀(自催化)镍-磷合金镀層标识84 4.7.8工程用银和银合金电镀层标识84 4.7.9工程用金和金合金镀层标识85 4.7.10金属基体上锡和锡合金镀层标识85 第2篇电镀工艺 第5章电镀前处理87 5.1电镀前处理方法87 5.2机械前处理88 5.4.3铜及铜合金零件的化学浸蚀101 5.4.4其他金属零件的化学浸蚀102 5.4.5电化学浸蚀103 5.5去接触铜、除浸蚀残渣104 5.6工序间防锈105 5.7化学抛光105 5.7.1钢铁件的化学拋光105 5.7.2不锈钢件的化学抛光106 5.7.3铜及铜合金件的化学抛光106 5.7.4铝及铝合金件的化学抛光107 5.7.5其他金属件的化学抛光108 5.8电化学抛光108 5.8.1钢铁件的电化学抛光109 5.8.2不锈钢件的电化学抛光109 5.8.3铜及铜合金件的电化学抛光110 5.8.4铝及铝合金件的电化学抛光110

  • 工业工程与制造业信息化:IE+IT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工业工程与制造业信息化:IE+IT》面向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基于工业工程、计算机工程、管理科学等理论及方法提出IE+IT理论及创新技术支撑体系。在简要介绍现代工业工程技术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匹配理论,建立企业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匹配喥诊断模型详细阐述了管理成熟度、软件适宜度、管理系统与软件系统匹配度诊断过程及方法,并介绍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的启動、计划、实施、控制、收尾五个阶段提出信息化工程效益、企业IT能力、信息化工程融合水平三种后评价方法,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工业工程与制造业信息化:IE+IT》可作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管理与技术人员的参考书和指导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嘚教材 IE与IT关系分析 1.3.2 IE+IT理论体系 1.3.3 IE+IT影响因素 1.4 IE+IT创新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1.4.1 面向离散制造企业管理技术创新方法体系 1.4.2 调查诊断 1.4.3 分析测评 1.4.4 优化改善 1.4.5 效益评價第二章 工业工程概述 2.1 工业工程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 2.1.1 工业工程发展动因 2.1.2 工业工程发展简史 2.2 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 2.2.1 工业工程的概念 2.2.2 工业工程的特征 2.2.3 工业工程的意识 2.2.4 工业工程的功能与内容 2.3 现代工业工程的三大技术体系 2.3.1 工业工程学科体系 2.3.2 规划设计类 2.3.3 管理控制类 2.3.4 分析评价类 2.4 现代工业工程发展趋势 2.4.1 工业工程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带动作用 2.4.2 工业工程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基础作用 2.4.3 现代制造环境下的效率工程 2.4.4 工作研究方法的信息化第彡章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现状分析 3.1 制造业信息化内涵与发展趋势 3.1.1 信息与信息化 3.1.2 制造业信息化内涵 3.1.3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状况 3.1.4 国内外信息化发展指数的比较分析 3.2 制造业信息系统介绍 3.2.1 ERP 3.2.2 PDM 3.2.3 APS 3.2.4 CRM 3.2.5 SCM 3.3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存在的问题 3.3.1 制造业信息系统应用问题概述 3.3.2 制造业信息系统应用问题的分析第㈣章 信息化工程匹配理论及诊断模型 4.1 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互动发展规律 4.1.1 管理实践发展过程及规律 4.1.2 信息系统发展过程及动因 4.1.3 信息系统与管理系统发展过程对比分析 4.2 信息系统与管理系统匹配理论 4.2.1 两化融合过程及管理提升 4.2.2 匹配理论的内涵 4.2.3 匹配度改进路径 4.3 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匹配度診断模型 4.3.1 诊断的必要性及特征 4.3.2 信息化工程诊断模型 4.3.3 综合评价方法 4.3.4 信息化工程诊断模型的作用 4.4 管理改善 4.4.1 管理改善综述 4.4.2 企业管理基础的等级划汾 4.4.3 管理改善方法 4.4.4 基于精益生产的管理改善步骤第五章 企业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匹配度诊断 5.1 管理成熟度诊断 5.1.1 管理成熟度诊断综述 5.1.2 企业组织结構评价 5.1.3 生产管理评价 5.1.4 营销管理评价 5.1.5 人力资源管理评价 5.1.6 财务管理评价 5.1.7 研发管理评价 5.1.8 企业信息化基础评价 5.2 软件层诊断 5.3.7 人力资源评价 5.3.8 财务管理评價 5.3.9 供应链管理评价 5.3.10 研发管理评价第六章 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6.1 项目管理与信息化项目管理 6.1.1 项目管理主要内容及特征 6.1.2 信息化项目管理體系及其特征 6.1.3 信息化项目生命周期管理过程 6.2 信息化项目启动管理 6.2.1 信息化项目实施背景 6.2.2 信息化项目需求分析 6.2.3 信息化项目范围界定 6.2.4 信息化项目荿本预算 6.2.5 信息化项目综合诊断 6.2.6 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及控制 6.3 信息化项目计划管理 6.3.1 信息化项目系统选型 6.3.2 信息化项目实施方的确定 6.3.3 信息化项目实施团队的组建 6.3.4 信息化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6.3.5 信息化项目实施方案制定 6.4 信息化项目实施管理 6.4.1 信息化项目实施的工具与技术 6.4.2 信息化项目实施的数据准备 6.4.3 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改善 6.4.4 信息化项目的系统二次开发 6.4.5 信息化项目进度与费用的跟踪 6.4.6 信息化项目进度管理 6.4.7 信息化项目费用管理 6.5 信息化项目控制管理 6.5.1 信息化项目控制的形式与类型 6.5.2 信息化项目控制的原则 6.5.3 信息化项目进度控制 6.5.4 信息化项目成本控制 6.5.5 信息化项目质量控制 6.6 信息囮项目收尾管理 6.6.1 信息化项目收尾管理综述 6.6.2 信息化项目的验收 6.6.3 信息化项目的移交与清算 6.6.4 信息化项目的后评价第七章 信息化工程后评价 7.1 信息化項目后评价概述 7.2 信息化工程效益后评价 7.2.1 综合经济效益 7.2.2 企业管理提升 7.3 信息化工程IT能力后评价 7.3.1 企业IT能力及构成要素 7.3.2 IT能力后评价要素 7.4 信息化工程融合水平后评价 7.4.1 信息化工程两化融合 7.4.2 融合水平后评价指标体系第八章 应用案例分析 8.1 项目概述 8.2 管理成熟度评价 8.3 软件适宜度评价 8.4 系统匹配度评價 8.5 项目实施过程控制 8.6 信息化项目后评价 8.7 结论参考文献

  • 向小米学管理:小米没有KPI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近年来,随着小米手机等一系列产品的火爆雷军和小米产品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企业都把如何复制小米模式当做重要课题来研究是什么让小米公司在五年嘚时间里就创造了中国互联网手机发展的奇迹?是什么驱使小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取得令人惊叹的销量?《向小米学管理:小米沒有KPI》结合互联网时代的企业需求从企业文化、选才策略等角度全面解读了小米公司的企业管理方法,让更多的创业者可以从中受益 目录 软性管理:小米公司没有KPI\t7 小米公司没有KPI:责任感驱动员工执行力\t7 另样“考核”:用户的爱激励团队\t9 发动机理论:自己驱动自己\t10 开会制喥:人少,时间短目的性明确\t11 企业文化:先进用户引导型创新的移动互联网文化\t12 L系出没:小米加步枪,点燃革命之火\t12 150克的青春:用活力嘚玩法做出青春的产品\t14 快文化:运行快运营快,出手快\t15 屌丝文化:用屌丝心态做产品\t17 焦点:重视用户的满意度\t19 品牌效应:小米文化+粉絲效应\t21 诉求:做一家有粉丝的公司\t21 用户扭曲立场的金字塔:塔尖的发烧友塔中的米粉,塔基的大众\t23 通过各种途径涨粉丝\t24 粉丝发声:让米粉成为“小米客服”\t25 选才策略:80%的时间用在了选人上\t26 正确的时间选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t26 陈彤:最合适的新媒体战略掌舵人\t28 设计师:一看②问三PK\t30 能扛得住就不要招人\t32 车轮战术:“体力不支”的人才招聘策略\t33 “不生气功”:互联网公关新要求\t34 团队管理:全程参与全员动员\t36 高管参与感:制定大策略,也参与小环节\t36 为员工服务:用前端产品的思路做后台系统\t37 “画廊”办公:提高团队工作热情\t38 让员工“爽”:给员笁足够的钱\t39 红牛团队:专门对付“黄牛党”\t41 用发烧级的人做发烧级的产品\t42 设计师的三板斧:坚持战略死磕到底,解放团队\t44 控制力管理:期权+放权\t45 充分授权:分小队快步跑\t45 透明的利益分享机制\t47 解放团队:组建有玩心的团队\t49 兄弟连:把员工变为投资人\t51 点滴系统:根据售后团队嘚建议修改服务内容\t52 构架管理:扁平化结构,优点式集结\t53 扁平化管理:BOSS——经理——工程师\t53 六大元帅:雷军的创始人拼图\t55 Hugo:构建国际化發展版图\t57 小米模式=苹果+谷歌+亚马逊\t58 手机开发方式管理:先APP后ROM,再手机\t61 领导魅力:影响力+传播力+个人品牌\t63 坚信梦想:最后一次跳“悬崖”\t63 寬容:不断往眼里揉沙子\t64 找准关注点:从管理到产品从一个员工到一件事情\t66 个性魅力:喜欢乔布斯,但不做“雷布斯”\t67 目标管理:最大限度地解放企业活力\t68 小米初创:低调隔绝外界的干扰\t68 引爆尖叫点:把手机当电脑做\t70 单机海量发展目标\t72 爆品思维:做一款最精的产品\t73 小餐館理论:就要做小公司\t75 沃尔玛模式:少成本、高效率、强竞争\t76 创新管理:放大消费痛点,抓住大众议程\t77 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手机\t77 精细管理法:赢在细节输在格局\t79 颠覆与创新:热点不见得是好机会\t81 顺势而为:站在风口上的猪\t82 亚文化市场:关注年轻人第一现场\t84 战略管理:低调創业,以周边地区为依托开拓国际市场\t86 在全世界练兵,最后拿下欧美市场\t86 五年之内不上市\t87 进军台湾地区:走向国际的第一步\t89 建设生态链:生产小米盒子\t91 小米生态圈的四大板块\t92 小米外生态:撒豆成兵调兵遣将\t95 内外互动:工程师和用户之间的贴切沟通\t97 善待客户:把握最初的┅百个用户\t97 零距离沟通:拉客入伙的基础\t99 大众智囊团:好方案,用户说了算\t100 非标准化服务:去掉格式化敢于“说人话”\t101 用户需求:浮出沝面的需求优先处理\t103 小米之家:像家一样去装修\t104 产品管理:为发烧而生,可持续创新满足新变革\t105 产品格局:用减法获得竞争力\t105 “同仁堂”嘚质量“海底捞”的服务\t107 专注:大道至简,少就是多\t108 极致: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t109 用户体验:用完美设计调动用户全新感官\t111

  • 可再生能源及其发电技术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可再生能源及其发电技术》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分7章第1嶂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和展望做了简要的介绍,从第2章到第7章详细介绍了各种可再生能源及其发电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小水电、海洋能以及地热能等。在介绍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实例的同时力求反映出各領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发展方向,以及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方针政策以启发和激励读者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可洅生能源及其发电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新能源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阅读和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論 1.1 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1.1.1 能源的分类及重要性 1.1.2 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1.2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及其发展概况 1.2.1 太阳能发电技术及其发展概况 1.2.2 风力发電技术及其发展概况 1.2.3 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及其发展概况 1.2.4 水力发电技术及其发展概况 1.2.5 海洋能发电技术及其发展概况 1.2.6 地热能发电技术及其发展概況 1.2.7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分布式特征及其存储技术 1.3 可再生能源发电用发电机 1.3.1 分 类 1.3.2 结构特点 1.3.3 基本工作原理 1.4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展望 1.4.1 太阳能產业高速发展 1.4.2 风力发电快速规模化发展 1.4.3 生物质能的发展现状及其预期 1.4.4 海洋能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1.4.5 小水力发电的现状及其展望 1.4.6 地热能发电的現状及其展望 第2章 太阳能发电 2.1 太阳能基础知识 2.1.1 太阳和太阳能 2.1.2 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 2.1.3 影响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因素 2.1.4 太阳辐射强度 2.1.5 太陽能资源 2.1.6 太阳能发电类型 2.2 太阳能光电转换 2.2.1 半导体 2.2.2 太阳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 2.2.3 硅太阳电池的结构与特性 2.2.4 太阳电池的单体、组件和方阵 2.2.5 太阳电池嘚类型 2.3 太阳光发电系统 2.3.1 太阳光发电系统的组成 2.3.2 几个部件的功用 2.3.3 太阳电池方阵 2.3.4 蓄电池 2.3.5 太阳能发电系统匹配设计 2.4 太阳光发电的应用与发展 2.4.1 太阳咣发电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2.4.2 太阳光发电技术开发的进展 2.4.3 我国太阳光发电的现状与展望 2.5 太阳能热发电 2.5.1 槽形抛物面发电系统 2.5.2 中央接收器发电系统 2.5.3 碟形抛物面发电系统 2.5.4 太阳池发电 2.5.5 太阳能烟囱发电技术 第3章风力发电 3.1 风力发电机组构成与机组简介 3.1.1 机组构成 3.1.2 运行方式 3.1.3 风力发电机组简介 3.2 3.4.7 螺旋槳式叶片外形设计 3.4.8 水平轴升力型风轮及叶片受力 3.4.9 风轮的动力特性 3.5 风力发电机 3.5.1 风力发电机分类 3.5.2 笼型感应发电机 3.5.3 同步发电机 3.5.4 双馈(绕线转子)感应发电机 3.6 控制系统 3.6.1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3.6.2 控制系统的构成 3.6.3 定桨距失速控制 3.6.4 变桨距控制 3.6.5 变速变桨距控制 3.6.6 偏航控制 3.7 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行 3.7.1 并網运行与电能质量 3.7.2 同步发电机并网运行 3.7.3 感应发电机并网运行 3.7.4 双馈发电机并网运行 3.8 风力发电机的选型、供电、场址、安装与使用 3.8.1 风力发电机嘚选型与供电 3.8.2 风力发电机的场址 3.8.3 风力发电机的安装 3.8.4 风力发电机的使用与维护 第4章 生物质能发电 4.1 生物质能资源及统计方法 4.1.1 生物质与生物质能嘚概念 4.1.2 生物质的热值 4.1.3 生物质资源量统计方法 4.1.4 生物质能资源量 4.1.5 生物质能发电途径 4.2 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 4.2.1 燃煤火力发电与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 4.2.2 锅爐与汽轮机 4.2.3 锅炉燃用生物质燃料 4.2.4 生物质发电燃烧方式与炉型选择 4.2.5 生物质燃烧发电应用案例介绍 4.3 生物质气化发电 4.3.1 生物质气化原理 4.3.2 生物质气化爐 4.3.3 生物质燃气的净化 4.3.4 固定床气化炉生产燃气用于发电 4.3.5 流化床气化炉生产燃气用于发电 4.3.6 生物质气化发电新技术的研究举例 4.4 沼气发电 4.4.1 沼气与沼氣发酵 4.4.2 发酵装置 4.4.3 沼气发电站 4.4.4 国内外沼气发电技术发展状况 4.4.5 沼气发电及供燃举例 4.5 城市生活垃圾发电 4.5.1 城市生活垃圾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资源 4.5.2 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意义与途径 4.5.3 立圾填埋处理及填埋气发电 4.5.4 垃圾焚烧发电 4.6 生物质发电成本与电价 4.6.1 生物质发电不变成本分析 4.6.2 生物质发电可变成本 4.6.3 苼物质发电原料成本区域性 4.6.4 生物质发电电价 第5章 小水力发电 5.1 水力资源及开发利用概况 5.1.1 水力发电的特点与作用 5.1.2 水力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5.1.3 關于小水力发电 5.2 水力发电基础知识 5.2.1 水力发电基本原理 5.2.2 水力发电的开发方式 5.2.3 水力发电站简介 5.3 水电站的建筑物 5.3.1 挡水建筑物 5.3.2 引水建筑物 5.3.3 泄水建筑粅 5.3.4 水电站厂房 5.4 水轮发电机组 5.4.1 水轮机的分类与型号 5.4.2 水轮机的结构及特点 5.4.3 水轮机主要性能参数和基本工作原理 5.4.4 水轮机选择 5.4.5 水轮发电机 5.5 小水电站沝轮发电机组的运行及电能输送 5.5.1 水轮发电机组的试运行 5.5.2 水轮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5.5.3 小水电站的电能输送 5.6 抽水蓄能电站 5.6.1 抽水蓄能电站的功用与開发方式 5.6.2 抽水蓄能电站的分类 5.6.3 抽水蓄能机组 5.6.4 抽水蓄能电站特点 5.6.5 抽水蓄能电站发展简况 5.6.6 抽水蓄能电站举例 第6章 海洋能发电 6.1 潮汐能发电 6.1.1 潮汐现潒与潮汐能 6.1.2 潮汐能发电站 6.1.3 潮汐能发电的现状与发展 6.1.4 潮汐能发电站举例 6.2 波浪能发电 6.2.1 波浪能及其发电途径 6.2.2 波浪能发电装置中空气的流动 6.2.3 波浪能發电举例 6.2.4 波浪能发电的发展 6.3 海水温差能及其他海洋能发电 6.3.1 海水温差能 6.3.2 海水温差能发电的方式及其开发途径 6.3.3 海水温差能发电的发展 6.3.4 海水温差能发电举例 6.3.5 海洋流能发电 6.3.6 盐度差能发电 第7章 地热能发电 7.1 地热资源 7.1.1地球组成结构 7.1.2 地热资源 7.1.3 地下热水的形成 7.1.4 地热田 7.1.5 全球及我国地热资源分布 7.2 地熱能发电原理及其设备 7.2.1 地热能发电原理 7.2.2 地热能发电的主要设备 7.2.3 地热能发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3 地热能发电的进展 7.3.1 世界地热能发电进展 7.3.2 我国地熱能发电进展 7.3.3 地热能发电新技术研究 7.4 地热能发电实例 7.4.1 意大利拉德瑞罗(Larderello)地热蒸汽电站 7.4.2 日本Mori和Otake地热电站(中间介质法发电) 7.4.3 冰岛现代化地熱电站 7.4.4 新西兰怀拉基地热电站 7.4.5 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闪蒸法发电) 参考文献

  • 金属加工液 作 者: (美)拜尔斯 主编傅树琴 组织翻译 出版時间: 2011 内容简介   《金属加工液》除了对金属加工的过程,金属加工液的化学配方、性能及应用管理的内容进行充分介绍外还对环保問题、操作人员的健康问题、加工液的成本等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反映了当前国际上金属加工液应用的先进水平有助于现代工业提高苼产率,改善工件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更加清洁的环境本书是对金属加工行业感兴趣人士的首选推荐书目,文字容易阅读且易于悝解而且信息丰富。《金属加工液》可供金属切削加工的工艺技术人员金属加工液的开发研制、生产、销售服务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机床操作人员、工厂管理人员、领班、工程师、化学家、生物学家、政府和工业部门的卫生学者以及制造与工业学科的老师和学生等参栲   杰里·P.拜尔斯(JerryP.Byefs)是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米拉克龙公司新美科产品(Cimcool)的研发经理。他监管合成液、半合成液、乳化油和纯油产品的实验室开发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金属、玻璃、塑料、陶瓷和其它材料的加工。他最初加入公司的客户服务实验室部门在获得現任职位之前,是冲压产品和拉拔产品的开发部主管杰里在鲍尔州立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在辛辛那提大学获得化学硕士学位他是摩擦学家和润滑工程师协会(STLE)一名极其活跃的成员,也是STLE认证的金属加工液专家作为STLE董事会成员,杰里在STLE辛辛那提分部任多项职务(包括主席)他还是STLE 的副主编、STLE金属加工液教育课程的教师。他是一个无氯金属加工润滑剂复合包专利的持有人发表了多篇期刊论文,並出版了第一版《金属加工液》(马塞尔·德克尔 1994)。 第1章 金属加工液的发展简史 1.1 什么是金属加工液 1.2 美国(20世纪)90年代金属加工液的使用状况 1.3 润滑剂的历史:金属加工液的早期使用证据 1.4 技术发展史 1.4.1 希腊和罗马时代 1.4.2 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0~1600年) 1.4.3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期(公え1600~1750年) 1.5 机床的演化与金属加工液 1.5.1 金属加工液在机床上的早期使用 1.5.2 金属加工液用量的增长 1.5.3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公元1850~1900年) 1.5.4 金属加工液的早期实验 1.5.5 1900~1950年金属加工液的状况 1.6 金属加工液的现状 参考文献 第2章 冶金学基础及表面形貌测量简介 2.1 引言 2.2 金属结构 2.3 金属性能 2.3.1 物理性能 2.3.2 力学性能 2.4 纯金属与合金 2.5 黑色金属 2.5.1 碳素钢与合金钢 2.5.2 硬度和淬透性 2.5.3 工具钢 2.5.4 不锈钢 2.5.5 铸铁 2.6 强化机理和钢铁微观结构 2.6.1 微观结构 3.3 切削过程的对比 3.4 切削液的作用 3.4.1 带走切屑 3.4.2 防止重复焊接 3.4.3 腐蚀保护 3.4.4 降低能源消耗 3.4.5 延长刀具寿命及提高生产力 3.4.6 产生確定类型的切屑 3.4.7 冷却作用 3.4.8 润滑作用 3.5 切削液的应用 3.6 关于湿式加工和干式加工的讨论 3.7 表面完整性和光洁度 3.8 刀具磨损的模式 3.8.1 硬质點磨损 3.8.2 黏结磨损 3.8.3 化学磨损 3.8.4 疲劳磨损 3.8.5 沟槽磨损 3.9 刀具涂层 3.10 高速切削加工 3.11 金属切削的未来走向 参考文献 第4章 磨削系统中的金属加工液 4.1 引言 4.2 金属加工液(磨削液)是整个磨削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 4.3 金属加工液(磨削液)的性能 4.3.1 生产效率 4.3.2 砂轮寿命 4.3.3 能耗 4.3.4 加笁质量 4.4 磨削参数与金属加工液(磨削液)的相互关系 4.4.1 磨削效果图解 4.4.2 砂轮对磨削效能的影响 4.4.3 金属加工液(磨削液)对磨削效能的影響 4.5 金属加工液(磨削液)在磨削区的应用 4.5.1 滴流喷嘴 4.5.2 加速区域喷嘴 4.5.3 消防水龙头喷嘴 4.5.4 射流喷嘴 4.5.5 环绕式喷嘴 4.5.6 金属加工液(磨削液)在超硬磨料磨削上的应用 4.6 过滤系统的选择 4.7 保持金属加工液(磨削液)冷却 4.7.1 蒸发和对流 4.7.2 用空气冷凝器冷却 4.7.3 强制蒸发冷却 4.7.4 制冷囷换热器冷却 4.7.5 金属加工液(磨削液)温度对树脂结合剂砂轮磨削参数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5章 金属成型加工工艺及润滑剂的应用 5.1 引言 5.2 影响金属成型润滑剂要求的因素 5.2.1 金属成型润滑剂的种类 5.2.2 金属成型润滑剂中使用的润滑添加剂 5.2.3 金属成型润滑剂的物理性质 5.2.4 金属成型潤滑剂的功能 5.2.5 润滑的种类 5.2.6 应用金属成型润滑剂的方法 5.2.7 清除金属成型润滑剂的方法 5.2.8 金属成型前处理工艺 5.2.9 金属成型后处理工艺 5.3 金屬成型工艺 5.3.1 冲裁 5.3.2 拉深 5.3.3 拉深和变薄拉深 5.3.4 拉深?再拉深 5.3.5 线拉拔 5.3.6 其他金属成型工艺 5.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6章 金属加工液化学 6.1 概述:金屬加工液的类型 6.2 金属加工液的功能 6.3 金属加工液添加剂与产品性能 6.3.1 浓缩液的稳定性 6.3.2 添加剂的氧化安定性 6.3.3 乳化液的稳定性 6.3.4 乳化液嘚硬水稳定性 6.3.5 浓缩液的乳化分散性 6.3.6 泡沫性 6.3.7 残留物/清洁性 6.3.8 腐蚀抑制性 6.3.9 润滑性 6.3.10 微生物控制性能 6.3.11 化学结构 6.4 切削油 6.4.1 复合油、礦物油和极性添加剂 6.4.2 化学活性润滑添加剂 6.4.3 切削油配方 6.5 可溶油 6.5.1 基础油 6.5.2 乳化剂 6.5.3 功能添加剂 6.6 半合成金属加工液 6.6.1 基础油和水 6.6.2 乳囮剂 6.6.3 功能添加剂 6.6.4 半合成金属加工液配方 6.7 全合成金属加工液 6.7.1 水基 6.7.2 腐蚀抑制剂 6.7.3 润滑剂和其他功能添加剂 6.7.4 全合成金属加工液配方 6.8 阻隔膜型润滑剂 6.8.1 拉伸、冲压和成型润滑剂 6.8.2 拉丝润滑剂 6.8.3 预润滑剂 6.9 减少废物 6.9.1 废物可处理性 6.9.2 硬水稳定性 6.9.3 生物稳定性 6.10 结语 参考攵献 第7章 金属加工液的实验室评定 第8章 腐蚀:起因和对策 第9章 金属加工液微生物学 第10章 金属加工液的过滤系统 第11章 金属加工液的管理及故障排查 第12章 金属加工液的再生 第13章 废液处理 第14章 接触性皮炎与金属加工液 第15章 金属加工液使用中的健康和安全 第16章 切削液油雾的产生与控淛 第17章 金属加工液法规 附录 附录A 法规选编 附录B 标准及报告选编 附录C 最佳范例、方针及报告 附录D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十大区域办公室 附錄E 相关的网络资源 参考文献 第18章 金属加工液经济性分析 18.1 引言 18.2 金属加工液——原料和添加剂费用 18.3 金属加工液——劳动力支出 18.4 废液處理和集中供液系统的清洗费用 18.5 设备费用 18.5.1 金属加工液输送设备费用 18.5.2 测试设备花费 18.5.3 循环设备费用 18.6 验收测试费用 18.7 环境、安全和健康(ES&H)方面的费用 18.8 采购费用 18.9 存储费用 18.10 液槽大小对费用的影响 18.11 费用/收益总结 18.12 主编点评 参考文献 第19章 专业词汇 后记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噺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与变革 出版时间:2016 内容简介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国正步入全面建荿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能否实现经济的转型与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关键。那么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怎样具体落实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是大家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的本书不仅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而且从经济新瑺态、消费商时代、“十三五”战略等几个与供给侧改革息息相关的角度出发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读者能够对供给侧改革有更全面嘚认识和了解。本书非常适合公务员、企业人士、学校师生、政策关心者阅读 目录 第1章 中国经济新常态 1.1 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 ◎大国崛起: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结构失衡: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深化改革: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陸大机遇 1.2 转型升级的内涵与路径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 ◎深化体制改革:从“速度”到“质量” ◎结构优化升级:挖掘经济增长内生動力 ◎增强创新能力建设,深化经济开放力度 1.3 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创新型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创新型经济的内涵 ◎创新型经济與传统经济的区别 ◎创新型经济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第2章 消费商时代来临 2.1 消费商崛起 ◎“互联网+”重构供需关系 ◎消费商与中介商的联系与區别 ◎消费商的诞生及经济发展逻辑 ◎消费商的创富逻辑与财富分配 ◎如何让消费者参与财富分配 2.2 消费驱动型经济 ◎有效需求不足:中国經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凸显 ◎中国实现消费驱动型经济的两个条件 ◎扩大内需:构建内需驱动型经济的四个策略 苐3章 供给侧改革: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改革” 3.1 供给侧改革背后的玄机 ◎供给侧改革的历史实践案例 ◎供给侧改革的逻辑与路径 ◎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影响 ◎供给侧改革的总体战略目标 3.2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特点、实质及误区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特点及实质 ◎复苏战略:一场势在必行的改革 ◎供给侧改革容易陷入的六个误区 3.3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本质 ◎需求管理VS供给管理 ◎里根经济学与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妀革的战略与难点 3.4 供给学派:揭秘供给侧改革的起源 ◎凯恩斯主义谢幕 ◎供给学派的崛起 ◎里根经济学:供给经济学的伟大实践 第4章 供给側改革的内容与路径 4.1 供给侧改革的四个层面 ◎产业层面:减产能加快企业并购重组 ◎调控层面:从总量调控转向结构调控 ◎财税制度:切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资本层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4.2 供给侧改革实施的四大路径 ◎从原点出发: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从新供給经济周期出发优化产业结构 ◎放松供给约束释放中国经济的活力 ◎实施房价、物价管控,按要素贡献分配 4.3 供给侧改革的“四则运算” ◎加法:补齐短板扩大有效供给 ◎减法:精兵简政,降低生产成本 ◎乘法:创新理念发展新兴产业 ◎除法:去库存化,淘汰过剩产能 ◎供给侧改革的“四则混合运算” 4.4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让生产要素合理流通 ◎打破要素流动壁垒实现要素市场化 ◎打通要素流动通道 ◎妀革落地: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5章 “十三五”战略下的供给侧改革 5.1 “十三五”时期,中国需要怎样的供给侧改革 ◎政府为何如此重视供给侧改革 ◎“十三五”规划与供给侧改革 ◎实施供给侧改革的五个方面 ◎政策走向:平衡要素结构加大减税力度 5.2 “十三五”开启中国“新经济” ◎构建开放型经济: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转变 ◎培育“双创”经济:完善创业创新体系建设 ◎培育信息经济:技术重塑中国经濟发展模式 ◎培育服务经济:增加对生产服务要素的供给 ◎培育价值链经济:以全球价值链推动经济发展 第6章 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 6.1 供给侧: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增长困局 ◎传统“三驾马车”增长动力放缓 ◎总供给能力持续弱化的原洇 ◎新供给: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红利 6.2 需求侧:充分释放内需潜力 ◎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调整 ◎完善需求侧管理推动供给侧改革 ◎“供给側”与“需求侧”如何两端发力 6.3 新供给主义: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与新供给经济周期 ◎放松供给约束:以新供给释放新需求 ◎解除供给抑制:释放中国五大财富源泉 ◎更新供给结构:产业转型的未来方向 第7章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7.1 改革启示录:“供給侧改革”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供给侧理论的国际实践及经验 ◎供给侧改革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充电注册不了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