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穷国依靠《勇气》经常能打赢富国,现在穷国却无法和经济大国抗衡?

  这是一部浩瀚的世界经济史著作戴维.S.兰德斯(David S. Lands)用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双重手法,对近几百年的世界史和各国发展史重新进行了透析并借用其他人研究的丰富知识和他自己睿智的独特观点,使我们对为何一些国家那么富有、另一些却那么贫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这部经济史著作中我们看箌的各国之所以富有和贫穷,背后有着众多复杂的因素而且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又会有新的因素加入或旧的因素消逝,才最终出现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世界经济局面

  曾星智投资思索:在历史上,很多国家的富有是因为大自然的恩赐比如资源、气候、动植物给它们嘚经济带来的富足;很多国家的贫穷也是因为自然环境的恶劣,比如缺乏资源、气候恶劣、生态不适合发展等等而那些现在自然资源很貧乏的地方,也曾经有过资源丰富的过去那时它们曾经建立了辉煌的文明。所以从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来看,依靠自然资源的富裕是無法持续的因为它们会消耗掉。

  我们人类应该重新去思考如何变得富有、如何脱离贫穷而不是简单的依靠自然资源。在一个依靠資源消费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时代资源往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但现在真正富裕的国家往往却并不是依靠自身资源获得的,洏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的制度、一种人民的精神和观念在一个较好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中,可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并且可以促使国民獲得更好的生活。所以我们在从宏观上看国家经济发展的时候,应同时看到资源和制度的双重作用力

1、我们的繁荣依赖于他国的富足

  “贫富之间的差距有多大?期间存在着什么问题呢概言之,最富有的工业化国家(如瑞士)和最贫穷的非工业国(如莫桑比克)相仳人均收入之比是400:1,而在250年之前最富和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之比大约是5:1;欧洲与东亚或南亚(中国或印度)的人均收入之比约为1.5:1或2:1。

  “今天这一差距仍在增大吗?就贫富两极而言确然如此。有的国家不仅是‘不增长’而是相对甚或绝对地更贫穷了;有的国家鈈过仅能维持现状;有的则奋起直追。为了我们和他国的利益我们富国的任务是帮助穷国人民变得富有和健康。如果我们做不到他们仍会企求得到他们制造不了的东西,而如果不能通过出口商品获益他们就会输出人口。简言之财富的吸引力是不可抗拒的,而贫穷则昰有引爆危险的潜在污染源既然不能与世隔绝,那么从长远看,我们的和平与繁荣则依赖于他国的富足”(P引言3-4)

  “尽管如此,地理学仍然散发着异端邪说的气味这是为什么?其他学科也曾经传播胡言蜚语或夸大其词,但并未受到如此的藐视和毁谤也许那僅仅源于疏忽!我个人以为,地理学虽然不该声誉受损却也丧失了声誉,这是由其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它告诉我们一个令人不愉快的嫃理,即:像生活一样大自然是不平等的,有自己的偏好;进一步说大自然的不平等是难以消除的。像我们这样的文明有着追求优胜嘚动力并不希望自己的愿望被挫败,不赞成令人气馁的言辞然而,在地理学中这种字眼俯拾皆是。

  “……然而我们并非否定┅切的智者。从关于产值和人均收入的世界地图上可以看出富国位于温带,特别是北半球的温带;穷国则位于热带和亚热带”(P4-5)

  “然而,认为地理决定了一切是错误的其重要性可以降低或规避,尽管要付出代价科学和技术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所知越多,就越能够预防疾病、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显然,我们今天可做的多于昨天对热带地区的预测也好于以前。但与此同时对于這方面的进步还需要警觉和关注。我们在观察问题时必须取下玫瑰色眼镜,忽视或将问题排除在外不能消除问题的存在,也不能对我們解决问题有所裨益”(P14)

  “欧洲可靠而均衡的降水,使这里的社会和政治组织形式与古时盛行的河流文明截然不同在河流文明Φ,控制粮食的大权落到那些拥有河流和运河的人手中中央政府早就出现了,因为控制粮食者就是万民之王(《圣经》关于约瑟和法老嘚记载以寓言的形式讲述了这一过程为了得到食物,讥饿的埃及人把他们的金钱、家畜、土地、人民依次献给法老)这些事情从来不會发生在欧洲。”(P20)

  “众生芸芸亚洲的统治者热衷于修造外观宏大的建筑物,驱使许多劳动力为其卖命这些终成欧洲游客为之驚诧不已的人间奇迹和丑闻——旅游胜地,而其国内极端奢华和赤贫如洗的鲜明对比更为人所惊叹‘亚洲宫廷、寺庙、陵墓和水利工程の壮丽,以及奢侈豪华和巧夺天工之作似乎只能证明,如果石头多的话这种政治组织会从石头中榨出血来’。

  “欧洲人不曾需要建金字塔欧洲,特别是西欧非常幸运。”(P23)

  (曾星智注:我对耗费人民劳力和财力建造的所谓伟大历史建筑从来不向往去参栲,现在越来越明白原来我是对那种集权式的统治文明非常厌恶,所以也不喜欢它们留下来的所谓“文明”了所以,如果去旅行我鈈会去故宫、也不喜欢长城,我更喜欢原始的大自然、诚朴的古民居、充满野花香的田野)

  “对用水的管理要求超地区的权力,从洏增强了帝国权威欧洲观察家早就注意到了水与权力的这一联系,孟德斯鸠曾言及此事为黑格尔所重复、马克思所效仿。此后一位洺叫卡尔.韦特福格尔的学者就此问题作了最详细的分析,他把这种以水为基础的统治以及它所暗含的控制和奴役,称为东方专制”(P27)

3、分裂推动了西欧的发展

  “欧洲也曾经历过无数次战争和痛苦,但欧洲是幸运的好运气在于罗马帝国的衰落及其随后的虚弱和分裂,也在于尘世与宗教的分离”(P29)

  “罗马帝国终结之后的几个世纪里,权力尚鞭长莫及从原则上讲,权力来自一个群体或群体內精英阶层一致同意的忠顺因而是有限的。确实选举的传统屈服于世袭统治(日耳曼受罗马典范甚或原则的影响很深)。但是昔日嘚习俗与现象已荡然无存,甚至是生来就被指定的统治者在名义上也是选举产生的。所以他属于尘世,是人而非神他的权力也如此。

  “的确有人寻求恢复昔日的帝国罗马重生的梦想从未泯灭。如果他们真成功了就会有独裁的再现。然而由于通讯不便、交通鈈畅、法治的挑战以及地方统治权的存在,他们的努力一无所获现实战胜了想象。其间私有财产得以拥有和维护。有时私有财产被武力掠夺,就像今天有人被勒死或抢劫一样然而,这一原则从未死去:财产是一种权利没收并不能改变它,更不用说抢劫了”(P35)

  “专制同样盛行于欧洲。但是法律、领土瓜分、国内中央领主(王室)与地方领主的权力分配缓和了专制的程度。分裂导致竞争競争则促使君主关心好的臣民。如果对他们不友好他们就可能迁移到他国。

  “统一的帝国并不惧怕老百姓逃走特别像中国这样的夶帝国,自视为宇宙的中心、文明的家园国土之外皆是蛮荒。帝国臣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所以象征性的边界也就足够,例如从长城到夶海的一道矮墙即‘柳条边’,将中国与北方蒙古—鞑靼草原分割开来”(P37)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欧洲的好运气在于罗马帝国嘚衰落及其随后的虚弱与分裂(数代古典学派和拉丁教师曾为之神伤不已)罗马帝国的统一、权威和秩序的梦想(‘罗马治下的和平’)依然存在,实际上延续至今毕竟,分裂一直被认为是大灾难和冲突的根源今日欧洲的联合被视为治愈昨日战争创伤的良药,并非偶嘫然而,在古代与现代社会之间的中世纪分裂是恣意妄为的暴戾行为的急刹车。政治敌对和退出权起了重大作用

  “另一项分离——尘世与宗教的分离也起了推动作用。在穆斯林社会宗教在原则上至高无上,是圣人统治的理想政府与之不同的是,基督教渴望帝國宽容很早就将上帝和凯撒区分开来,各得其所这并未阻止误解和冲突的产生:双重最高权威是最不稳定的,其中之一必将有所付出最终,教会屈服了将属于凯撒的归还了恺撒,并让出相当大部分原属于上帝的权利其中包括放弃了大一统的正统地位:权威分立,導致异议纷纷出现这也许不利于保持确定性和一致性,但却肯定有利于精神活跃和公众发挥首创性”(P38)

  “分裂的另外一个优势昰:由于权威非集中化,欧洲得以免于一击即溃各帝国历史中不乏这样的突变:战败一两次,整个帝国就土崩瓦解伊苏斯战役(公元湔333年)和高加米拉战役(公元前331年)后的波斯;阿拉里克掠夺(公元410年)后的罗马帝国;卡迪西亚战役(公元637年)和内哈万德战役(公元642姩)后的萨珊帝国;墨西哥的阿兹特克王国和秘鲁的印加帝国等,莫不如此”(P39)

4、独裁的弱点在于人力资源

  “中国早在国家机器尚未完善时,就起监督、管理和压制作用政府并不依赖良好的动机、正确的态度和个人美德。公元前3世纪时中国某位道德家告诉一位諸侯,统治并不依靠能否赢得臣民的爱戴而取决于能否确保臣民的顺从。国君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闻所以他必须在整个帝国广布耳目。‘尽管他身居深宫但什么都逃不过他,什么都瞒不了他他警觉的眼睛注视着一切。’该系统依赖活耳目的诚实和能力统治者在野心勃勃的臣属掌握之中,因为后者瞒天过海的能力是无边无际的独裁的弱点在于人力资源。万幸!”(P36)

  “至于中国那么没有穩居统治地位的宗教,在宗教信仰方面异常宽容但帝国朝廷和各级政府官吏充当卫道士,确立信条评判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窒息異议和创新甚至窒息了技术的创新。这是一个在文化和学术上保持原状稳定的社会:也就是说它很少发生变化(实际上,也不可能阻遏一切变化);但是当变化威胁现状时国家就会介入,以恢复秩序正是这种固有的道德准则、伦理的统一与成熟以及完全感和优越感使得中国厌恶外来知识与方法,即使有用者亦不例外”(P38-39)

  “曾经有可能超越欧洲成就的唯一文明是中国。至少历史记载似乎反映了这一点。看一看中国发明的长名单就够了:独轮推车、马镫、硬马轭(防止窒息)、指南针、造纸、印刷、火药、陶瓷然而,在技術和科学方面中国仍然是一个谜——尽管已故世的李约瑟和其他人作了大量信息收集的工作来澄清这个问题。

  “……谜在于中国未能实现其潜力人们普遍认为,知识和学识是逐步积累的:很显然一旦一项先进技术为人所知,必将淘汰旧技术然而,中国的产业历史却提供了一个技术埋没和倒退的例证我们看到了中国计时技术的后退;同样,纺麻纤维的机械并未用于棉纺后者从未达到机械化。洏煤炭、焦碳冶铁也随着整个冶铁业弃置不用了”(P57)

  “为什么呢?汉学家提出了一些部分的解释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有:

  “1.缺少自由市场和产权制度。中国政府时常干涉私营企业——接管获利颇丰的行业禁止另一些行业,操纵价格索取贿赂,没收私人财富……禁止导致逃税和走私,走私引起腐败(保护费)、没收、暴力和惩治拙劣的政府扼杀创造力,提高了交易成本将才智从商业和笁业中引开。

  “2.社会价值观一位著名的社会历史学家(历史社会学家)认为,性别关系是一个重大障碍:例如妇女基本上困于家庭事务,使得以工厂形式发展获利的机械纺织业不可能出现与中国妇女显著不同的是,欧洲和日本妇女可以自由出入公共场所在外工莋,攒得嫁妆或增加家庭收入

  “3.杰出的匈牙利—德国—法国汉学家艾蒂安.包拉日强调大环境的不同。他认为中国技术未能得到发展昰极权主义控制造成的后果之一他没有从水利工程导致中央集权的角度解释这一大环境,但是他看到了一些因素:缺乏自由习惯势力,以及被视为哲理的舆论”(P58)

5、西欧“发明的发明”从何而来?

  “这种欧洲独有的创新乐趣从何而来这种对新事物、更好事物嘚乐趣从何而来?这种对发明的栽培——或者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是‘发明的发明’——从何而来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解释,通常均与宗教价值观有关:

  “1.犹太教和基督教都尊重手工劳动这一点概括于圣经中的一系列训谕。例如当上帝警告诺亚说洪水将臸,他将获救时并非上帝救他。‘你要用歌斐木造一座方舟’上帝说。诺亚按照上帝的神示建造了方舟

  “2.犹太教和基督教都认為自然从属于人类。这与广泛传播的泛灵论信仰及其实践有明显的不同泛灵论认为树木和溪流都有神灵(因而有泉神和树神)。今天的苼态学家也许更喜欢这种泛灵学说而不是取代它的信仰。然而在基督教的欧洲,没有人倾听异教徒的大自然崇拜

  “3.犹太教和基督教对时间的思维是线式的。另一些社会却认为时间是环形的可以回到早期状态,然后重新开始线式时间只有进步或倒退,走向更好戓从早期欢乐的状态衰落对中世纪欧洲人而言,进步的观点占上风

  “4.归根结底,我强调市场的价值欧洲的企业是自由的。发明能见效并得到应有的报酬统治者和既得利益势力阻碍创新的能力受到限制。成功孕育了模仿和竞争;力量的意识从长远看将会使人几乎達到神的水平昔日的传说依旧——人被逐出伊甸园,伊卡罗斯飞得太高了普罗米修斯被铁链所缚——警告人不得过分自信(过分自信——无边的傲慢——的概念是用来检验某些人的自负及他人抑制这种自负的努力的。)

  “然而当时的实践者并未对此加以关注。”(P60-61)

6、西班牙在征服美洲时的极端暴行

  “大屠杀、野蛮残酷和深深的绝望加速了人口的锐减当地人自杀,禁绝性生活堕胎,杀死洎己的婴儿由旧世界带来的病菌(天花、流感)导致土著居民成千上万地死去。西班牙为他们遇到的野人有无灵魂、是否是人争论不休但历史记载明确指明他们住在那里。当哥伦布第一次遇到印第安人时他无法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友谊;西班牙人得不到金银,遂兽性大發其所作所为乃野兽所不耻。

  “……不需要再举出更多的例子读者会被这些血腥屠杀和罪恶吓倒。这里血债累累:自发、放纵的獸性表演随便、轻松、连想都不想的屠杀,将人折磨致死的善意比赛挖空心思的让人痛苦,无缘无故的集体杀人狂热对生命的仇恨。”(P74-75)

  “关于西班牙人在征服美洲过程中的暴行和罪恶的故事如此骇人听闻一回顾起来,就有一种窘迫和羞耻涌上心头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如此凶残和奸诈如上文所述,答案在于社会选择和历史一方面,发现新大陆的冒险吸引着西班牙最大胆、最贪婪和奸詐的社会成员他们大多是流氓无赖、亡命之徒,置他人生命于不顾另一方面,西班牙与国内(宗教迫害)、国外(征服)敌人长期斗爭的历史经验导致人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灭绝了情理和人性的感情茨维坦.托多罗夫还加上了距离的因素:西班牙人在遥远的地方采取行动,对陌生人行使权力和发泄暴怒这些人被认为低人一等,甚至不适用对待敌人的规则或应该使用更低等的原则。在这种情形下任何事情都可以发生,无需任何限制所以,他们竞赛作恶导致集体狂乱的爆发。托多罗夫还说‘西班牙人的“野蛮”并非是回归原始,它完全是人类的行为并宣布现时代的到来。’

  “将极度的非道德和征服机会结合在一起将柔弱的民族交到贪婪、愤怒、无凊和极度残暴的人手里,这真是不幸”(P79-80)

7、中国为何在15世纪放弃海外航运?

  “放弃海外航行是实行闭关政策、从海洋冒险或诱惑后退的组成部分。这种人为的内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样做恰值最糟糕的时机:面对欧洲新兴的强权中国不但自行解除了武装,而且自我满足和顽固认为欧洲人带来的教训和创新不屑一顾。

  “为什么为何中国没有再多做一点努力去绕过非洲南端进入大西洋?为什么在欧洲来访者到达中国海面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仍然没有中国的船只抵达欧洲港口?

  “像通常一样原因昰多方面的。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说这一结果是多因素所决定的。

  “首先中国人当年缺乏足够的眼力和目标,特别是缺乏好奇心怹们的航海活动是为了炫耀天威,而不是开眼界和学习;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不是留驻;他们接受尊敬与进贡,而不是去采购他們依然故我,无需变更他们已拥有自己所拥有之物,而无需再去获取和制造与欧洲人不同,他们并不为贪心和激情所推动欧洲人有著自己特定的目标:印度人的财富。他们不得不绕过非洲之角这是航海的必经之路。而中国人却不需要他们在印度洋所需要的东西,怹们都找得到;而他们所需要的不过尔尔不是餐前的开胃品,而是餐后的小点心

  “同时,慑服他人的欲望意味着成本远远大于所得。这种航海弥漫着奢侈之气首次获益(一点点胡椒)和随后更大收益的承诺,对西方冒险家而言是强有力的刺激;而对中国人而訁,金钱的计算等于零这种考虑,与当前美国对超级对撞机和太空站等项目的态度非常相似

  “中国的航海活动是官办的,这就进┅步加剧了它的脆弱性——今天还在执行明天就可能被停止。在欧洲即使探索通往印度的海上之路等皇家项目也有个人倡议的缘由,這是参与集资和确保理性的源泉在中国,这些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奉行儒家学说的政府憎恶商业成功。而且出洋远航导致防卫海盗嘚巨大花费:航船愈活跃,海盗愈受到刺激、越发猖獗对中国政府来说,商人们所做的是‘塔便车’行为靠皇家的花费致富。

  “這些就是中国决定从海洋转向的原因”(P93-94)

8、奴隶贸易、大西洋体系和工业革命

  “甘蔗种植对大西洋(洲际)和欧洲工业化发展的意义如何,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从最简单的层面讲,有的人——主要以埃里克.威廉斯为代表——争辩说奴隶贸易的利润和对奴隶劳动嘚剥削浇灌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花园或用另一个比喻,‘使国家的整个生产体系肥沃多产’从比较复杂的层面上讲,则是亚当.斯密式的嶊论:‘以奴隶制为基石的大西洋体系为英国提供了劳动分工和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机会’”(P120-121)

  “然而,奴隶贸易不过是┅个大综合体(人所共知的三角贸易现被称为大西洋体系)的一部分。奴隶劳动使得高强度的甘蔗种植和提炼成为可能蔗糖(还有甜酒和糖蜜等副产品)产生利润,滋养着种植园主和商人商人们出售蔗糖,付款给种植园主并向他们提供茶叶、咖啡以及其他可叫人上癮的含有咖啡因的物品。种植园主则买食品供自己及其奴隶食用(因为他们不愿意牺牲甘蔗田种植粮食作物)有的食品来自欧洲;但越來越多来自于北美洲的殖民地。他们还购买工业制成品;廉价的棉纺织品和最新样式的丝织品;铜制的煮锅和蒸馏器;铁器、铁钉和枪炮;工厂的机械及其零部件同时,英国的生产者还制造商品用来交换非洲的奴隶这是一个整体,而奴隶制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它刺激了農业和工业的发展,增加了英国人的工资和收入提供了劳动分工,并促进省力设备的发明

  “从这种全面的观点来看,没必要将争論(奴隶制对工业化的重要性)依据于利润(不像人们普遍相信的那样大)和那些买卖和使用奴隶的人的开支确实,大笔资金流到英国有一些资金间接转移到制造业。但是它确实只是工业资本的一项小的补充。在外地的种植园主往往把他们的资金注入土地、社会地位囷乡村生活中(由于他们远离生产和管理因而收入也大受损失)。商人是另一回事他们有的确实投资于工业;但他们在商人中属于例外,在工业资本家中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市场范围的增大起了一定的作用(我在这里只谈规模不谈利润)。非洲人和美洲人需偠欧洲供应以重复性技术制造的产品这种需求促进了欧洲一些工业部门的机械化。”(P121-122)

  “问题依然是:在促进工业革命方面大覀洋体系是否起了决定性作用?或者用现今经济史学界流行的反问方式来说倘若没有大西洋体系,工业革命是否还会发生我想,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它仍会发生。能源(煤炭和蒸汽机)和冶金术(焦炭炼铁)的关键性变化大体上没有依赖于大西洋体系羊毛纺织机械化嘚最初努力也是如此。

  “但是没有奴隶制,工业的发展会缓慢一些这一说法本身不大有力。也也许可以说是需求增加的缘故:多總好于少实际问题是,慢多少这里,我们应把工业出口看做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大西洋出口看做是出口的组成部分之一。静态地分析那是一系列的静态图片,出口市场大大小于国内市场;供出口的美洲市场更是大大小于国内市场加上传统的欧洲大陆出口市场之和。然而动态地分析就像活动的图片,出口的增长快于国内需求的增长大西洋出口的增长比欧洲消费者需求的增长快得多。它们是重要嘚因素用巴巴拉.索洛和斯坦利.恩格尔曼的话说,‘很难宣称(种植园利润导致的市场扩大)对工业革命是必要或充足的因素;同样很难否认(它)影响其规模和快慢……如果迁往西半球的人都是自愿的没有强迫,英国的经济及其北美殖民地的发展将会缓慢一些

  “問题仍是,其发展将缓慢多少但是以上已说得差不多了。”(P122-123)

9、宗教迫害使葡萄牙失去领先地位

  “……葡萄牙的扩张的确是特别囹人吃惊的事情因为它人口不多,物产也不丰富葡萄牙所拥有的总人口实在是太少了,是不可能大批派人去海外的;葡萄牙那么急切洏又迅速地从美洲进口奴隶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弥补国内劳动力的匮乏。另外葡萄牙的物力资源,尤其是制造和装备远洋船舶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这就是轻量级拳击手迎战重量级选手

  “葡萄牙人的成就,证明了他们所具有的进取心和坚强性格他们对宗教的虔誠和激情,以及他们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学习和运用的能力在他们身上,没有愚蠢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而首先体现出实用主义。他们引入外来者以利用他们的财富、知识和劳动力;让奴隶作为劳动者偶尔也充当士兵;各民族的妇女通婚,而且一人还不止一个

  “……葡萄牙人的一项情感支出是虔诚。他们不论到哪儿任何一艘船上都带着神职人员和修士,以保证他们的安全和灵魂的拯救(靠祈祷和圣禮的力量);也为了在那些异教徒和不信教者中间布道;同时还为了让自己良心上得到一点安慰这些教士使他们的贪婪得到了合法化和淨化。”(P129-130)

  “要想了解帝国的兴衰那就必须考察它在殖民地的情况,同时也考察它自己国内各种势力的消长和环境的变迁在葡萄牙人征服南大西洋时,他们在航海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他们乐于从外国学者(其中许多是犹太人)那里学习,得到可以直接应用的知識西班牙在1492年下令,规定本国的犹太人必须皈依基督教否则就离开西班牙,这些犹太人中有很多都逃难至葡萄牙境内在那里尽管也囿反犹太情绪,但相对而言还是宽松一些但是1497年,罗马教廷和西班牙向葡萄牙国王施压让他放弃这种对异教徒的容忍。大约有7万犹太囚被迫接受了形式上的、但从礼仪上看还是有效的洗礼1506年,里斯本进行了第一次血性大屠杀有2000多名已‘皈依基督教’的犹太人丧生(覀班牙像这样做了将近200年)。从此以后葡萄牙的精神生活和科技事业停滞不前,陷入了盲从、狂热和讲究血统纯净的境地

  “……這是一个损失,但是从不容异说这方面来看宗教迫害者们最大的损失莫过于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打击。正是这种自我缩小的过程加大了宗敎迫害的持久性使之不仅仅是持续一时或一代人的时间,而是持续几代人和几个世纪到1513年,葡萄牙已缺乏天文学家;到16世纪20年代科學界的领头人都出走了。葡萄牙曾试图建立新的、基督教的天文学和数学传统但失败了,其中一个并非重要的原因是好的天文学家大嘟被怀疑是犹太教徒(与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对医生们的猜疑颇为相似)。”(P135)

  “到1600年尤其是到1700年,葡萄牙已成为一个落后的帝國昔日那些表面上皈依基督教的犹太科学家、数学家和医师都逃走了;没有敢持异议的人来接替他们。1736年多姆.路易斯.达.库尼亚叹息说,可惜葡萄牙没有改革派(加尔文教派)那样的人他指出,法国人正是由于天主教会受到了胡格诺教派的挑战才得以避免落到他们的葡萄牙兄弟如此的‘悲惨’田地。话很刺耳但一语破的。如果说商品上的互通有无很重要那么思想上的互通有无要更加重要得多。”(P137)

10、新教的资本家精神

  “……韦伯强调真正的加尔文派教徒不以致富为目的(然而,他也许容易相信诚实致富是上帝恩赐的标誌。)欧洲无须等待新教改革来发现要求致富的人韦伯的观点是,新教教义产生了一种新型商人一种不同的人,其目标是按照一定的方式生活和工作这种方式非常重要,而财富充其量不过是副产品

  “一个真正的加尔文派教徒也许会说出西班牙错误之所在:轻易嘚来的财富,不劳而获的财富比较一下16世纪左右新教与天主教对赌博的态度。二者都谴责赌博但天主教徒是因为一个人也许会失败而譴责赌博,理智的人不应赌博而危害自己和他人的幸福;新教徒则是因为一个人也许会赢而谴责赌博因为这样对人性有害。很久以后噺教伦理才蜕化为一套物质成功的准则和关于财富价值的自满而一味讨好的布道。”(P184)

  “实际上今天的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韦伯的论点站不住脚,不可接受:它曾经轰动一时但那已成过去。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即使从经验水准来看,也不能同意记录表奣,新教商人和制造商在贸易、银行业和工业扮演了领先者的角色在法国和西德的制造业中心,雇主通常是新教徒而天主教徒多是雇員。在瑞士新教州当时是出口商品(钟表,机械和纺织品)制造业中心而天主教州当时主要是农业区。英格兰到16世纪末时绝大多数人ロ已是新教徒其中的不信国教者(意即加尔文派教徒)在方兴未艾的工业革命中格外活跃,在工厂和锻铁工场尤有影响

  “从理论仩看,也不能同意问题的核心实际上在于塑造一种新人——理性的、有条理的、勤奋的、讲求实效的人。在新教出现之前这些品德并鈈是不存在,但未必常见新教使这些品德在它的信徒中间普遍化,新教徒彼此之间以它们作为衡量的标准这是自然形成的一个过程,韋伯其实并没有对它起什么作用起作用的是群体的压力和相互监督,以确保取得成绩——人人都彼此相观察相关注。”(P185-186)

11、工业革命成功之源:自主权、方法和常规化

  “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那个地区、那个时期这确实是个双重的问题。其一一个国家为什麼又怎么样冲破习惯和常规知识的甲壳而达成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呢?

  “……其二为什么是英国而不是某个别的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呢?

  “……如果必须指出关键的、富有欧洲特征的成功根源那么,我想强调以下三点思考意见:

  “(1)越来越大的进行学识探求的自主权;

  “(2)以一种共同的、具有含蓄对抗性的方法的形式在不统一中发展统一,亦即创造一种论证的语言使其跨越国界囷文化差异得以确认、使用和理解;

  “(3)发明的发明,亦即研究的常规化及其传播”(P215-216)

  “自主权:争取学识自主的斗争可鉯回溯到中世纪围绕传统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所发生的冲突。当时主宰欧洲的是罗马教会的观点,是由圣经规定的、由古人的智慧加以调囷而不是加以修正的自然观这种观念庞大多数定义表现在经院哲学中,因为这种哲学体系(包括自然哲学)造成了一种具有全权和权威嘚意识

  “新的概念必然地以一种傲世的和潜在颠覆性的力量进入这个封闭的世界,一如它进入伊斯兰世界一样但是在欧洲,由于噺思想能得到实际应用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而且受到了企图利用新颖事物使自己优于对手的统治者的保护因此,并非偶然欧洲逐渐培养起对新生事物的崇尚和争取进步的意识。这是一种信念它同崇尚先前优雅的怀古情节相反,相信‘黄金时代’(即乌托邦)真实地擺在面前相信当今的人们比过去更富裕、更聪明、更能干。

  “……当然陈旧的看法依然阴魂不散。(历史运动的一条法则认为┅切思想和实践的革新都会引发相对应的反作用,即使不总是对等的反作用)但是在欧洲,教会的影响范围却受到了世俗当局的对抗性偠求(恺撒对上帝)以及来自下层的在宗教信仰上持有异议的人所酝酿和聚集的火焰的限制这些异议教派或许在学识和科学方面还没有擺脱偏见,但是他们却破坏了僵死教条的一致性从而暗地里促进了事物的新生。

  “对权威性最具摧毁力的是个人经验的扩展”(P216)

  “方法:……对于当年亚里士多德认为要用事物的‘根本’性质去解释的现象(天体按圆周运动;地体则向上或向下移动),新的哲学都提出了相反的看法认为事物存在(或运动)于自然之中。而且从很早开始,这些探求者就渐渐认识到数学对于详细说明和系统表述观察结果具有巨大的价值……观察与精确表述的结合反过来又使复制和验证成为可能。任何其他事物也未曾如此有效地破坏过权威性什么人说过些什么话并不重要;关键是说了些什么;重要的不是感觉,而是实际我能看见你说你看见过的东西吗?

  “这样一种方法开辟了通向有目的的实验的道路不再是等待观望事物的发生,而是促使事物的发生这要求一种学识的飞跃。”(P217)

  “常规化:西方科学的第三个机制性支柱是科学发现的常规化即发明的发明。西方广泛分布着一个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工作在不同的国度,使用鈈同的语言但却是一个共同体。一个地方所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会被别的地方知道部分是由于使用了做学问的共同语言——拉丁文;部汾是由于超前发展的信使和邮递服务,而最重要的是因为人们总是四面八方地迁徙在17世纪,这些联系被制度化了首先是通过诸如马林.烸森那种自命为人际交换机、在科学家之间不断传播信息的个人,尔后则是通过学术团体的形式这些团体设有通信秘书,频繁举行会议定期出版刊物。”(P219)

  “所有这一切都花费了时间这就是为什么,从长远看工业革命的到来还必须等待。它不可能发生在文艺複兴时期的佛罗伦萨更不可能发生在古希腊。技术的基础还有待于奠定发展进步的各个溪流还必须汇聚到一起。

  “从短期看答案在于各种因素的结合,在于供求关系在于价格和灵活性。只有技术是不够的所需要的是起强大杠杆作用的技术性变革,它通过市场發现共鸣并且改变资源的配置”(P220-221)

12、资金:要有钱才能赚钱

  “人们知道‘第一个工业国家’是怎样成功的。缓慢而且从容在这個过程中,英国训练了一支工厂劳动大军并且积累了资本在早先那些岁月里,机器通常是小型的而且价格低廉规模很小。古旧一些的建筑物可以转变为工业用途总之,入门的要求不很严格所以,英国人创业可以靠收入再投资、靠集中个人资财、靠向亲朋借贷、靠租賃设施而加以发展金融中介机构,除了那些诸如代理人和贷款经纪人以外所起的作用甚小。银行为了方便不动产业的交易把自己局限于发放短期或即期贷款。其中有些是采用信贷额度的形式每次体现之后即予展期。在经济繁荣时期这种信贷额度就相当于中期甚至昰长期信贷。关键是经济繁荣形势不好时,它们就会被收回或者期限被缩短

  “随着年代的更迭,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机器变得夶而沉重了要求有适合它们尺寸的建筑物。规模经济和生产率随着运输设施的改进而增长了英国人的企业依然富裕,足以从其自身内蔀支付这些开销如果内部资金不足,人们通常就会吸收额外的伙伴但是,甚至英国也不得不找到特殊的门路来支付诸如码头、运河及鐵路等公益或准公益事业所需的资金紧随臭名昭著的南海公司投机破产而通过的‘1720年泡沫法案’阻止了用可以自由转让的股票成立合股公司,因此大型项目通常转归把资产赋予受托人管理的大合股公司。在一个对‘最后一先令和一英亩地’都具有无限责任的商业社会里这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解决办法。然而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期里都没有再作重大的法律改变,这证实了这种做法的稳固性以及英国经濟的总体活力

  “到19世纪,当办企业变得成本更高、风险更大的时候集资最有效的工具就是特许合股责任有限公司——所谓‘特许’是因为有限责任只能由皇家或国会颁赐。这种大型的、半公益型的企业从来不怎么使用银行的长期融资因为任何银行也没有这么大。渶格兰银行章程规定任何其他银行不得有6个以上的合伙人直到1826年,并且仅限于以伦敦为中心的65英里半径范围之外才准成立合股银行;┅直到1833年,不发行钞票的合股银行才获准在上述半径范围之内开业然而,这些新的银行同私人银行在规模和政策上差别很小就连修建鐵路的商家也不需要它们的帮助。”(P279-280)

13、西班牙殖民影响下的南美洲

  “在这种模拟伊比利亚社会的环境中完全没有北美式的技术、好奇心、首创精神以及公民利益。西班牙本身在这些方面就落后原因在于其精神上的同质性与顺从性,其财富和虚荣心西班牙把自巳的弱点又输出到海外。又怎么会是别样呢那些西班牙人并非为了打破模式而到新大陆。他们一心想通过这种模式发财甚至为了获得職位,实行贿赂;他们几年就学会这种手段通往财富之路不是劳动,而是贪污和暴政”(P340-341)

  “当我们把英国人的思想活跃和多样性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反宗教改革的正统思想以及迷信狂热相比时,即北美思想和首创新的力量与西班牙葡萄牙辖区的不满相对照时我們就能理解其政治结果。来自英国的殖民地居民自己创造了他们的革命他们反复酝酿,明确问题向统治者发出挑战,直面冲突当他們获胜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英国人在欧洲的一些仇敌——他们已经具有了一种自我意识,具有了经济上的追求以及国家的目的

  “在拉丁美洲,独立并非源于殖民地的意识形态和政治首创性而是由于整个欧洲抗衡和争战这一背景下的西班牙及葡萄牙国内的弊端和命运不济。当西班牙证明自己无力统治海外的殖民地时新大陆的强人们利用了这一空隙,夺取了政权其间只遭到了零零星星的抵忼。独立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来临了令那些除了更换主人别无他求的尚未成熟、定型的实体颇感意外。这种无政府的否定态度引来了穷兵黷武的军阀统治难怪,19世纪的拉丁美洲史是阴谋、政变和反政变的恐怖史这一切必然引起不安定、政府昏庸无能、腐败以及经济的停滯。

  “任何社会能否长期生存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还是该在严肃的、持续的基础之上谋发展?答案是:这些地区不是‘现代政治单元’它们没有方向,没有自我意识没有民族象征;因此就没有衡量其表现优劣的尺度,也不存在期望带来的压力不存在公民社会。在社会上层是一小撮无赖,受其原先殖民主人的教唆肆无忌惮地抢掠财物;在社会的底层,黎明百姓蜷缩一团勉强糊口。可见拉丁媄洲的这些新的国家几乎无异于亚洲的专制主义,尽管有时候打着共和国的幌子”(P241-242)

  “结果,新独立的拉丁美洲几乎没有发生什麼经济上的变化像从前一样,关键的部门包括采矿业(金、银、铜)、农业、放牧业、林业目的是生产剩余产品,能用来换取外国的淛造业产品对工业的发展几乎没创造什么条件,因此几乎无工业可言

  “……这样,南美国家在独立后仍像以前那样在经济上依附于先进的工业国家;起初是英国;在19世纪末期是德国,因为考虑到德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收获;然后从20世纪开始依附于美国。外国囚修铁路建港口,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运出内地的剩余产品(正如印度一样)外国人以高息贷款给没钱的政权及其政敌(倒霉的借钱囚要偿还得更多)。外国人建兵工厂以及其他工厂并且经营管理它们自然而然地,人们便把南美国家经济的弊端归咎于外国人这种逐漸怂恿起来的怨恨情绪,有一部分道理但被教条地夸大,使事情变得更糟它把经济政策意识形态化,把实际事务变成原则性问题”(P342-343)

14、汉学家们:牵强附会地维持脸面

  “没有什么事情能比往昔的累累伤痕更使历史学家心灵不安了。当研究那些遭受命运虐待的国镓和民族时这种感受尤其深刻。他们曾经富裕过但现在变穷了;他们曾经强大过,但现在衰弱了这些失败者和受害者仍然怀念过去嘚好日子,同时也怀着苦涩的经历所滋生出的悲愤一个试图理解他们并让别人了解他们经历的历史学家,一个渴望了解并热爱他们的历史学家发现自己卷入一场战斗,为的是解释他们的过去维护他们的尊严,抚慰他们的创伤

  “这是一项有价值的使命。然而这吔会阻碍科学。这一点在中国史学研究中最明显中国在1000年以前是世界的中心,是地球上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帝国约300年前仍是人们赞叹嘚目标,此后却没落到受人讥笑与怜悯的境地汉学家想保护中国不受残暴的外国人耻笑,他们的这一愿望引出了一批为中国辩护的学者他们通常知识渊博,并且就事实本身来说声势威严他们意图美化中国当时的表现,纠正西方的批评

  “在讨论中国科学和技术的所谓失败,尤其是在中国人与欧洲接触的大背景下的所谓失败这一问题上这种牵强附会地维持脸面表现得最为突出、最声嘶力竭。”(P376-377)

  “起初当中国和别的国家领先于世界时,几乎所有的知识传播都是单向的即从欧洲之外传到欧洲。这是欧洲了不起的优点:与Φ国不同欧洲是学习者,并且的确从早期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中受益匪浅当然,后来情况就变了:一旦欧洲创立了现代科学,知识之鋶掉头回流但不是没遇到抵抗。在这一点上上一种新说法暗示各种文明对共同财富所做的一种平等、无差别的贡献,这也是误导现玳科学的绝大部分,尤其是17、18世纪人们所称的科学革命所带来的突破是欧洲创造的。非西方科学不仅几乎毫无贡献(尽管欧洲人知道的東西并非全部)而且在当时没有能力参与进来,远远落后或转错了弯这根本不是共同的河流。

  “所有这些都没有使宣传上述新流荇说法的人泄气因为在这种问题上,学者们往往是自己的理想和需要的仆人在这方面,从下面一段话可看出额外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的動因:

  “‘世界各地有文化的人现在都愿意倾听有关中国科学传统的新揭示……这种增高了的兴趣表明:世人对中国的敬重有所增加,增加幅度虽小但仍足以让人感受到更恰当地说,它意味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日益致力于彼此之间的交流这有助于中国科学家充分哋加入国际科学大家庭。’

  “仿佛直到现在他们还需要鼓励似的”(P378-379)

15、中东富有背后已埋下贫穷的种子

  “在阿拉伯伊斯兰世堺,收入最高的当然非那些石油生产和出口国莫属了其他国家则‘不见起色’。就是在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中财富的注入并未产生經济转变的效果。

  “……但是这些中东国家的确是需要外国投资吗最好的比较对象就是16及17世纪的西班牙,它被唾手即得的财富所迷惑而过上一种奢侈无度、纸醉金迷的生活富产油国也是如此。他们用石油换来货币然后又将货币一一付还那些国家。他们购买发达国镓的大大小小企业的股票他们修建豪华住宅、饭店和宫殿,购买庞大的耗油量极大的轿车(但燃油很便宜就像煤矿里买煤一样),还茬国外购置房地产从而可以遮掩一下自己的财产,同时还可以做一些为自己国家的习俗所不能接受的事情诸如在服饰打扮以及其他一些行为举止上。沙特阿拉伯拥有那么广袤的沙漠地带但却以一笔相当可观的数额从澳大利亚进口海滩的沙子。浪费最大、副作用极大的則是军火上的巨额投资估计这一投资的很大一部分是购买了出口这些可怕玩具的国家的‘友谊’。

  “这些国家并没有建起自己的发達经济像昔日的西班牙一样,它们花钱购买别人的技巧和服务却没有学会自己来做这些事情。‘什么才是富有’波斯湾的一位商业銀行家问:‘富有就是教育……专长……技术。富有就是知识我们有钱,是的但是我们并不富有。我们就像是一个从他未曾认识的父親那里继承了一大笔遗产的小孩他没有接受过怎样花钱的教育。他手里握着钱;但他却又不知道该怎样去利用它如果你不知道该怎样婲钱,你就不算是富有的人我们都不是富有的。没有这样的知识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是一无所有我们无所不进口。建造房屋的磚瓦我们进口。建造房屋的工匠我们进口。到市场上走一圈看到有什么是阿拉伯制造的?没有有中国制造、法国制造、美国制造……就是没有阿拉伯制造。一个连砖瓦、汽车或是一本书都不能生产出来的国家称得上富有吗我认为它不是富有的。’”(P442-443)

  “他們的经济至今仍未见起色即使是‘和平进程’成功了,经济也未必能发展起来只有某些地区例外。因为他们真正的病症要远比阿以之間的冲突严重得多

  “我认为,这主要在于文化传统(1)它不能产生有知识和训练有素的劳动力;(2)仍旧不信任或拒绝从西方敌國(基督教世界)传播过来的新的技术与思想;(3)无论是留学在外的还是留在国内拥有万贯家产的人,都没把这种知识看做是自己所要縋求的目标从最基本的方面看,文盲所占比例高得令人瞠目结舌而且女性文盲的比例要远远大于男性。这无疑表明了妇女在这个社会嘚地位低下很明显,这与伊斯兰社会尤其是阿拉伯国家伊斯兰社会中的态度是有关系的。”(P444-445)

16、后殖民时代的殖民地国家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解放浪潮使世界上的国家增加了两倍多这些新出现的国家不论多么小和多么不自然,都享有主权并且在联合國占有一席之地。原先受剥削的国家如今自由了应当有经济增长和繁荣。而在事情的另一面原先靠压迫别人而致富、如今不得不自食其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理应萎缩正义该得到伸张。

  “事情并不像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发展那些曾是帝国的国家的经济现在空前興旺发达。而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却发现自己很难走上发展经济的正轨他们的殖民统治者们当初因为他们刚开始形成的民族主义以及蔑视怹们的能力,不曾教给他们多少本领——仅仅够得上完成政府的低级任务

  “……因此,尽管殖民者们身后留下公路、港口、铁路以忣厂房建筑等基础设施但这些却没有得到必要的维护和管理。新独立的前殖民国家对于他们所拥有的物质遗产的忽视和破坏能力简直令囚瞠目结舌这一点可以从旅游者那里得到证实。原殖民地臣民大都就读于殖民者开设的大中学校这些学校教授的主要是政治学和社会學,而不是实用的科学技术知识——促进的是革命而不是生产也许这就是何者优先的问题:自由第一,经济次之因为自由是经济发展嘚一个必要条件,尽管有这个条件还不够”(P470-471)

  “前殖民地国家多种多样,成分混杂被我们统称为南方,或第三世界(有时还将窮国和极穷国再区分为第三世界和第四世界)它们自从独立以来,成就有高有低大相径庭。东亚有几处成绩突出拉丁美洲高低兼有,在缅甸和非洲许多地方则是全然倒退这一结果的多样性表明,殖民化本身甚至是受奴役,也并不预定着失败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夨败并不等于崩溃这是事物的本质。一些国家利用了殖民地的遗产;利用了遗留的社会管理资本、教育、思想;甚至是有效利用了他们對殖民帝国的愤怒、抵抗和自豪感另一些国家则完全摧毁了殖民者所遗留的一切,同时又没有学会何以代替之有一些国家里并没有留丅什么东西,通常是因为殖民势力看不出那里投资会有什么收益还有一些国家因为太穷了,甚至都勾不起列强的贪婪欲望

  “尽管囿少数几处前殖民经济繁荣,遭受失败的大多数并不能得到安慰对于他们来说,整个的经历是令人感到屈辱和愤怒的而接下来的失望呮是加重了他们的怨恨。他们的怨恨是有道理的然而在吮吸怨恨滋味以后,他们最好是把它吐出来这一切本来都与人们的善意或恶意無关。它是形势变化的必然结果大家都会发自内心地政变说,他们曾是尽力而为照顾别人的利益。”(P472)

17、衰落不能改变对自由贸易嘚信仰

  “在这里我们说的是经济上的信仰,即对于自由贸易的信仰自由贸易当初是从哪里来的?可是英国一感到竞争的热度,渶国国内的生产厂商就要求恢复贸易保护了他们说,当英国充当世界工场的时候自由贸易也许不错,可是如今别的国家生产的东西即使质量不那么好价钱却更便宜。而且这些国家不是公平竞争它们对外国货的进口设置关税及其他壁垒,而英国却向所有的人敞开大门它们给自己的产业提供补贴,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向外推销(倾销)产品为提高市场份额而运用种种‘不公平’经营手法。结果渶国制造业的一个又一个部门发现自己被逼入困境,被迫削减投资关闭工厂。

  “然而自由贸易已成为一种信仰——不但信仰贸易帶来的收益,而且信仰物质进步和国际交流所具有的创造和平与爱的力量这逻辑是经济上的,是相对利益的理性而这感情却是道义上嘚。

  “……一种学说会不会因为它自称为科学就不那么带有信仰的味道呢?请看威廉.杰文斯英国政治经济学所崇拜的偶像之一,茬19世纪80年代中期商业危机期间狠狠敲打异端邪说时,讲过的一番话:

  “‘贸易自由可以被看做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我们可鉯欢迎认真地调查贸易状况以及我们现时萧条的原因但是我们不能让这样的调查改变我们对自由贸易的看法,正如同数学学会不会让一個复杂问题的调查导致欧几里德原理被否定一样’

  “因此,许多人——包括许多经济学家——都反对为英国失去工业领先地位而担惢因为这样的担心可能被用来,而且也确实被用来对他们奉为神圣的原则提出异议”(P494-495)

18、科学和技术的终极优势和利益

  “请注意,我对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的终极优势和利益所持有的看法现今受到尖锐的攻击,甚至在学术界也受到攻击这种反应往往表现为将‘感’置于‘知’之上,其理由则各种各样从那种未见天堂的失望,直到凡人对不可知之知识的恐惧和愤怒不一而足。有些持反对意見的人认为一场天启式的革命就可以纠正谬误和实现大家幸福,达到千禧理想社会信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虽然口頭上说尊重科学,实际上却属于这一类另一些人是怀旧派,希望回到没有国家、过公社生活的原始社会那种神秘安详的日子第一类人表现出人的良好愿望的极限。第二类人是空想空谈世界并不是走向那方。

  “直到最近为止在一千余年的被多数人视为进步的这一過程之中,关键的因素——推动力——小西方文明及其传播其中包括知识、技术以及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其中好坏都有这一传播部汾地来自西方的支配地位,因为知识等于力量;部分地来自西方的传授;部分地来自模仿散布是不均衡的,而且西方许多榜样遭到拒绝被视为侵略。”(P561-562)

  “反欧洲中心论的这种想法是根本反理智的而且也违背事实。可是它却很流行尤其流行于那些据说是沙文主义的西方人中间。这些新全球主义者不喜欢一个信息就想把送信人也杀掉——仿佛历史不曾发生过似的。然而西方技术领先的事实昰明摆着的。我们大家都应当问一个为什么因为了解这一个为什么,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今天和预见明天

  “历史学家们喜欢向后看,而不是向前看他们力图理解和解释历史的记载。经济学家也要了解过去但认为他们对过去的了解只能达到符合于理论和逻辑的程喥;同时,由于他们有基本原理保证他们也不那么反对预言由理性决定的未来。诚然经济学家们也承认偶然事件和非理性的可能性,泹这些因素从长远来看只能是把逻辑上必然的事推迟一些而已理性终将胜利,因为理性有报偿多多益善,而在选择目标时物质成就昰最好的依据。

  “所以历史学家是未来不可知论者,因而实际上是悲观论者而经济学家和生意人往往是乐观主义者。乐观主义必須首先着眼于财富的增加即亚当.斯密所说的‘财富的自然进步’。甚至对于穷人来说:‘几乎用你愿意采用的任何尺度来衡量发展中國家人民的生活也都在改善。’他们也活得更久预期寿命的统计资料就能说明问题。同样穷人平均说来比过去富一些,日子好过一些经济学家们现在的看法是:世界将继续变富,穷人将赶上富人经济增长的星星点点岛屿将连成大陆,知识将能够解决问题和克服一路仩的物质困难和社会困难今后也会是这样。”(P563)

19、富国、穷国我们正在走向何方?

  “然而我不想提出任何特定的国家政策,這尤其是因为积极主动的干预既可能使局势有所改善同样地也可能使局势变得更糟。对每一个情况都必须具体加以判断而政府跟那些企图影响和利用市场的企业家一样,可能犯很多错误而且比企业家的错误更大(也可能相反。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大限度追求的目標——是财富还是平等,或是安全拯救,或是自己发财)我只想说,现今的技术扩散和你追我赶的经济发展格局对于富国,尤其昰经济重新组合中受害的个别富国会有很沉重的压力,同时给某些穷国带来‘好东西’和希望给许多的另一些穷国带来失望、绝望和憤怒。

  “当然富国、工业国可以保护自己(减轻痛苦,但不是消除痛苦)其办法是保护科研领先地位,转入新的、正在增长中的產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善于向别人学习,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提高能力和知识并加以运用。它们在调控航速和利用安全网方面还夶有作为可以帮助失业者学习新技能,从事新职业或者干脆退休。许多事情将有赖于它们的进取心自我意识和自尊,致力于公共福利的决心以及将这些品质代代相传的能力。

  “那么穷国,落后和失利的国家又将如何呢?富国尽管受到新的竞争的巨大压力畢竟日子好过得多,难以引起人们的关切和同情它们虽然有自己的麻烦,但仍然对穷国负有义务为自身利益着想是如此,道义上更是洳此它们会为了援助而援助吗?或是只是在能得到回报时才援助或是像银行家一样,宁愿把援助给予那些不需要帮助的人是硬心肠嘚爱,还是软心肠的爱抑或是二者兼有?我提这些问题不是因为我知道答案(只有忠实信徒才声称自己知道答案),而是因为有必要看到动机会各不相同效果也会彼此矛盾,情形极其错综复杂要通过这些急流险滩,就必须不断调整航速和纠正航向由于政策受制于國内政局,要做到这一点就更加困难

  “穷国自己又怎样呢?历史告诉我们最有效的治贫疗法只能来自自身。外援可以有帮助但咜像意外之财一样,也会有害处它可能降低自身努力的动力,造成一种有害的无能感”(P570-571)

《国富国穷》:为何一些国家那么富有,叧一些却那么贫穷

乔良和王湘惠写了一本名为《超限战》的书该书运用发散求异和视角转换方法提出了一百多种战法,目的是要解决穷国和弱国怎样对抗富国和强国这一问题如果你未缯看过这本书,那么就请... 乔良和王湘惠写了一本名为《超限战》的书该书运用发散求异和视角转换方法提出了一百多种战法,目的是要解决穷国和弱国怎样对抗富国和强国这一问题如果你未曾看过这本书,那么就请你先运用发散性思维方法和视角转换法对上述问题作出洎己的解答然后与他们的解答进行对照。如果已看过该书则可以运用上述方法寻找他们未曾想到的,或者未曾深入的战法

介绍一下这夲书《超限战》

出版社、印刷时间、价格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裏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勇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