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最高科技公司,为什么不收购阿里和华为哪个市值高公司

深圳民营企业哪家强:腾讯市值最大 华为营收最高_网易财经
深圳民营企业哪家强:腾讯市值最大 华为营收最高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民营企业哪家强之深圳:腾讯市值最大 华为营收最高)
作为最贵的楼盘,南山深圳湾一号又多了一个金主,恒大老板一掷千金买下了2套上亿豪宅,与做了邻居。日,恒大正式从广州搬往深圳,包括恒大集团总部、恒大地产集团和恒大金融集团。由于人数较多,恒大租下了卓越后海中心,阿里中心的多层办公楼。如今,深圳明星企业云集,目前排名世界500强的企业,加上后来者恒大,深圳已有7家,其余6家为平安集团、、正威国际、、和。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发展成绩有目共睹。深圳市长陈如桂透露,预计2017年深圳超过2.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8%。在全国几省“挤水”GDP时,深圳速度再次凸显。没有人不认同,深圳之所以能孕育出这么多伟大的企业,与这个城市健全宽松的市场环境和活跃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活跃的民营经济恒大搬来深圳不久,日,在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以55.5亿元拿下一块地,准备建自己的办公楼。作为广州的明星级,恒大是广州近年最有存在感的企业,为什么要搬离,众说纷纭,恒大也从未公开解释过。但从中可以透射出,深圳对大企业的吸引力。恒大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恒大在深圳有二十多个旧改项目,开发市值数千亿。有人认为是深圳给了恒大较多优惠吸引来的。但众所周知,旧改是个漫长的过程,所有房企只要与村民谈妥都可以参与开发,能不能拿下来全靠企业与村民谈判,其实政府帮不上太多忙。要知道,在深圳,民营企业众多,华为、腾讯、招行、平安、万科等行业内的巨头早已名声在外,恒大来深圳顶多算锦上添花,难以获得独宠,就拿同行来说,恒大的竞争者,万科、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等一线品牌房企,早就将总部深深扎根在深圳,恒大面临的是激烈的竞争。公开透明的竞争,是企业求之不得的,放眼全中国,没有哪个城市比深圳的市场化程度更高。也正因为如此,深圳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非同凡响的明星企业。在传统家用电器领域,早年创维、TCL、康佳的品牌家喻户晓。而金融领域,平安帝国和招行成为非国有金融系统的佼佼者。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常青藤企业,腾讯市值最新已达4.3万亿港元,折合人民币已超3.5万亿,超过深圳GDP总值1.3万亿。腾讯2017年前三个季度的净利润已达507亿元。在通信领域,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两家企业,华为和中兴都在深圳,华为2017年的营业收入已达6558亿元,虽然利润不如腾讯,但华为作为高端制造业,解决的就业人数较多,全球员工已达18万人。比亚迪,也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优秀代表。还有那些后来居上的民营企业,顺丰、大疆无人机、华大基因、光启、优比选等一个个细分行业的领跑者,共同缔造了深圳的辉煌。“这些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成长起来的,为什么全国只有深圳最多,真的跟这里的创业环境有关,各个政府部门不会三天两头来查处企业,消防、地税、环保、国土等部门太多了,在内地城市,很多小部门为了捞油水,故意没事找事。”深圳一家民营制造企业老板对记者坦言,在深圳只要你守法,企业就可以安心搞生产,深圳大企业多,政府财政充足,没人去死盯着小公司,等孵化成大企业了,政府税收只会越来越多。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称,小政府大市场的市场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了非常好、非常灵活的发展空间。最近几年,深圳的金融发展、存款总量,以及地产的发展速度,在全国都是一直保持遥遥领先的状态,恒大应该是充分感受到深圳的市场环境更符合自身市场化运作的战略。据统计,深圳平均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超过200户,创业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80%以上是民营企业,科技型民营企业3万多家、民营上市企业超过300家。华为曾表达过这样一层意思,民企其实不需要更多的政策扶持,只需要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企业家特有的嗅觉就会引导企业去创造奇迹。深圳成功转型曾经,国贸大厦的3天一层楼,缔造了深圳速度的起点,如今,在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各种总部大楼一栋挨着一栋,而大多以民营企业为主,也将全球总部设在了深圳湾,就在日,谷歌被爆出在深圳设立了办公室,因为深圳已越来越像美国的硅谷,客户太多,不设不行。在全国都处于转型升级之际,深圳率先实现了从改革开放之初依赖出口加工制造贸易的一般工业集聚区,到拥有大批世界级本土高新企业的全球创新型门户城市的巨大跨越,实现华丽转身。这距离1979年深圳特区建设开始过去不到40年。还记得1982年年初,“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震撼全国。从此,“深圳速度”成了追求高效发展的代名词。深圳经济结构的形成,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以及深圳自主创新基因,深圳民营经济拥有得天独厚的根植土壤。陈如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深圳预计2017年GDP超过2.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8%。超过北上广经济增长速度。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经济最大的新亮点在于研发投入持续增加,驱动经济向好。深圳的产业体系最完善,既有腾讯、华为为首的互联网和电子信息的全球500强企业,也有华大基因、光启等研发型企业,还有大族激光、中集等先进制造企业。
2016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800亿元,占地区GDP比重提高至4.1%,这一比例超过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本,逼近世界排名第二的以色列。2016年,深圳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13家,是2015年增量的3倍以上,累计达8037家。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每天都在吸引大批企业落户深圳。一项数据显示,深圳力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目前已尝到甜头,无论是创业密度还是商事主体增长速度均位居全国首位。新增企业增长势头迅猛,贡献显著。2017年前三季度,深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51家,占规模以上工业家数的14.3%;新增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1122家,实现商品销售额3521.00亿元,增长29.9%。
本文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刘嵩_NBJ994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科技公司究竟是小米还是华为? - 知乎705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5,137分享邀请回答1425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1911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全球前五大科技公司市值近3万亿,想要领先就得大手笔买不停?_凤凰资讯
全球前五大科技公司市值近3万亿,想要领先就得大手笔买不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全球前五大科技公司市值近3万亿,想要领先就得大手笔买不停?
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已经由资源、银行业转为IT企业。
截至今年5月,全球市值最高的五大公司分别为苹果、谷歌母公司、微软、亚马逊和Facebook。而这五大科技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2.85万亿。
除了数字惊人的市值外,这些科技公司手里还有富可敌国的现金流。巨额的现金足以让这些公司持续的“买买买”,而把这些钱花到什么地方正是投资人和分析师所关注的。从过往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科技公司主要将这些资金用于开拓新市场。
以苹果为例,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的现金流已经高达2460.9亿美元。这到底是多大一笔钱,具体来说相当于斯里兰卡2016年的GDP总和;相当于买下了3.79亿部价值649美元的iPhone 7手机……所以,你没有看错,全球市值最高的苹果公司就是拥有这么多的现金流。
尽管在外界看来,苹果是一家很少进行投资的公司,但其实也不尽然。有媒体报道,从1988年到2016年9月份,苹果的M&A(兼并与收购)交易已经达到82起。如果将从未对外公开披露的小规模交易也计算在内,那么苹果在过去19年总共收购了90多家公司。近来,最被人熟知的投资案例,应该是去年斥资10亿美元投资的滴滴出行。
相比近几年来发展迅猛的腾讯,苹果的投资似乎少很多。据CB Insights数据,腾讯从2011年起共投资了58家美国创业公司。华尔街日报就此进行过详细的分析报道,认为其投资逻辑在于不放过任何一个科技领域。正因如此,腾讯才得以与各种前沿产品和技术保持同步。
,原因之一是苹果并购往往是为了获取技术和人才。另外一大主要原因是,每一桩并购交易的费用在苹果现金储备中所占的比例都极小,使得许多人认为苹果并未将赌注押在任何一笔并购交易上。
对此,来自硅谷风险投资公司GGV Capital的Jeff Richards认为:“过去五年,大部分科技公司都开始进行变革,带领公司进入一些此前还没有涉足过的新技术领域或还没有用户基础的领域。而之前那种低风险、小型收购的模式已经过时,不足以快速推动公司发展。”
过去五年,全球前五大科技公司的大额投资有很多,如下图:
过去5年,科技巨头收购的公司
亚马逊:,这是其第一笔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投资。据悉,截止今年3月底,亚马逊的现金及相关等价物的总额为215亿美元。这次收购将帮公司丰富线下分销渠道,从而推进杂货店业务。
微软:而在去年12月初,,也是公司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交易。而在那之前,微软其实在社交应用或职场招聘领域并没有什么建树。
谷歌:2012年,公司以125亿美元买下了摩托罗拉;两年后,公司又以32亿美元的资金收了数字恒温器制造商Nest。谷歌这家以网络广告为主的公司,在硬件公司的身上大概花了160亿美元。
苹果:2014年,公司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耳机制造商Beats。这笔交易对公司十分有利,因为&Beats的联合创始人、音乐产业界的骨灰级人物Jimmy Iovine,正在运营Apple Music。而这一部分的营收对于公司来说很重要(到今年年底,预计苹果服务业务的营收将达到70亿美元。)。
Facebook:公司曾斥资190亿美元收购了信息应用WhatsApp;两年后,公司又花20亿美元收购了虚拟现实公司Oculus。
财大气粗的科技公司在大胆的收购,但这其中也蕴藏着很大的风险。在科技领域,美国之音和时代华纳的组合就没有迎来好结果,而惠普花250亿美元收购Compaq也像是一场灾难。另外还有,微软以72亿美元收购了诺基亚,而谷歌则是将摩托罗拉业务剥离并将其出售。
目前来看,没有什么脚本可供亚马逊参考。公司收购的Whole Foods,拥有450多家超市以及91000名员工。需要说明的是,不会再有一家科技公司会出这么高的价来收购这家零售商,因为后者的运营利润率仅为4.6%。但是对于亚马逊来说,公司刚刚开始盈利,这次交易算是公司的扩张战略之一。
对于亚马逊来说,Whole Foods到底是蜜糖还是砒霜,还不得而知。而对于很多科技公司来说,投资的收益和风险也常常交织在一起。但巨头们如果想要保持领先,就得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46176
播放数:68980
播放数:83059
播放数:5808920当前位置 & &
& 为啥华为市值靠并购的联想10倍?自主创新!
为啥华为市值靠并购的联想10倍?自主创新!
11:30:12&&出处:&&
编辑:雪花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04-19][04-19][04-19][04-19][04-19][04-19][04-19][04-18][04-18][04-18]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市”有多好?为何大家都爱上
谈及上市的优势,近期就有一个鲜活的例子。今年2月24日,顺丰上市之后,老板王卫身价暴涨,一度超越网易CEO丁磊,逼近马化腾、马云领衔的第一集团。而顺丰本身的市值也一举超越万科、美的等老牌企业,收货可谓颇丰。
而且,上市能够给企业带来的不止是这些肉眼可见的丰厚回报,上市的优势还可以从多个层面中得到。
首先,公司上市是对公司声望和信誉值的极大提升,公司的名声提升能够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免费的广告效应,大量的合作伙伴,银行信贷等级的提升,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招聘时人才的信任以及公司内部源动力的激发。
其次,上市意味着公司规模化和规范化的进一步发展。上市后能够急剧获得大量资本,这些资本用于公司发展后公司规模势必将会膨胀;与此同时,上市体系中的监管和新股东的进入将会让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发生变化,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制度和职能的规范化。
再者,上市代表着股东手中股票的变现成功,企业市值的扩张。这种扩张是伴随着股市中大量真金白银的涌入的,相比之前一次一次的融资,上市意味着获得了资金的洪流,长久而又广阔。上市后,公司有更大的空间和平台,但随着而来的还有诱惑、贪婪和虚荣。不少的公司上市后迷失于此。
有多大好处,就有多大风险
展开剩余89%
而如果上市之后全盘尽是好处,那么相信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会拒绝上市。而现如今,依然有着一批公司选择不上市,那显然就和上市的风险挂钩了。
当然,现如今尽管上市的门槛降低了,但上市依然并不容易。据第三方统计,今年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在国内外上市总数量147家,创历史新高。但这相对于超过两千万的中国企业基数来讲,依然是太少。上市条件中,除了相关法律条文规定之外,净利润必须超千万的硬条件淘汰了一大批跃跃欲试的企业。
而且,即便企业达到了上市的标准,也未必就能够心甘情愿的去上市。上市的风险一般主要集中在监管、经营和信息透明度三个方面。
上市后意味着监管力度的增加。上市之后财报的重要性要远超以往,公司的一举一动都会备受瞩目。而商业领域从来就不是一个能推心置腹的战场,监管力度增加会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压力。上市后的企业可能会脱缰。原本的企业是在创始人所打造的团队周围正常运行,而上市后,企业股东变更会引入新成员进入董事会,可能会一步步削弱原本管理团队对企业的掌控。同时,原本拥有股份的股东可能出售手中股权变现走人,高层动荡对于企业的影响毫无疑问是不利的。
公司一旦上市,就被绑上了季度业绩指标,这会让它很难执行成为真正伟大的公司所需的长期战略。投资者可能会忍受较低的利润,甚至亏损,只要增长态势还算良好,但是耐心可不是他们的强项。迟早某一刻,进行大规模投资,可能需要长时间来取得成功的公司将会受到股价下跌的惩罚。公司会因此更容易遭到并购或恶意收购。员工的斗志也会大受打击,因为他们的养老企业年金和股票期权都取决于股票价值的高低。
其次,在上市公司中,高管可以施展的余地也小得多。公司不仅需要达到或超出分析师预测的季度业绩,还需要披露资料,领导层必须公布(尽管不是全盘托出)公司的战略。这让公司很难迅速改变方向,把握市场机遇,尤其是如果新的机遇会对公司的短期盈利产生负面影响的话。突然偏离公司提出的战略,会被市场看作软弱和犹豫,这会进一步拉低股价。
来自投资者和分析师的压力,迫使高管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来追求和安抚他们,这限制了他们迅速行动、抓住机遇的能力。买空型投资者会仔细寻找披露资料中一切可以用于宣扬和利用的弱点,无论那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信息透明度。由于监管力度增加后,企业的财报中对于企业从事业务会进一步透明化,这可能导致企业重要客户和经营模式的对外泄露,对于竞争对手来讲无疑是好机会,但是对于上市公司部分就可能会有不利影响。
而最有伤尊严的事情是什么?公司在控制权的丧失之外,还需要花费数百万美元来准备文书和报告。
当然,如果你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注入,公共市场可以随时提供所需。如果你的投资者想要退出,公共市场当然也是个好选择。而如果你需要通过并购来发展壮大,上市可以让你有足够资金来大买特买。
不过如果你不需要额外的资金或并购来发展,就完全没有理由上市,尤其是现在。Bose、MailChimp和我自己的Veeam等私有公司都在没有上市“利好”的情况下,迅速地发展和盈利。
归根结底,上市只有在万不得已要满足投资者,募集从其他来源无法获得的资金,或是更容易地收购其他公司时才有意义。坦率地说,看看Snap和Blue Apron最近的例子,任何现在不需要上市的人去这么做都是疯狂的。
为什么是科技企业
“天下不上市企业有一石,科技企业独得八斗”——我编的
这句话虽然并不能很好的体现现如今任性不上市的公司情况,但是科技企业实在是太惹人瞩目了。其他不谈,有名的不上市科技眼前就有华为、OPPO、vivo、小米、美团、今日头条、滴滴、蚂蚁金服等一系列大牌,这些公司的实力毫无疑问已经达到了上市标准,但是为何他们就是拒绝上市呢?
简单来讲,科技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崛起迅速,新领域开发迅速,市场化划分也很迅速。崛起迅速不难理解,科技公司一旦显现出黑马成色,会很快得到投资方的认可进而呈现一骑绝尘的态势迅速起航,运气好还会被BAT等大公司看上成为大金主,只要有好的产品、好的技术、好的创新,那么就不愁没钱。
新领域开发和市场划分可以归于一起,典型例子可以参考共享单车,共享单车从出现到崛起,再到OFO小黄车与摩拜两家几乎把市场完全划分,时间不过短短一年。这种情况在此前的滴滴快滴和优步的竞争中也曾经出现过,可以说科技领域的企业是更迭最快的,因为新技术不断出现,新领域不断划分,进而导致新的风口中飞起一批科技公司。
这些公司总结下来有如下特点,新领域崛起成功占领风口;得到风投迅速扩张市场份额;两家或者三家企业互相争夺,投资进入白热化;最多两年,决斗出现胜者或者剩者,那么这家公司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局面:所在领域天下无敌,或者谁也吞不掉谁,因此经营良好;原本的幕后投资人握手,所持股份比例基本定型,而且公司的创始团队基本稳定,所以也不想换人;再者,市场定型后口碑效应已经形成,是否上市影响不大,因此没必要。
雷军敲钟敲累了
前面的分析对于新兴领域的几家企业是适用的,但是对于手机行业的几个巨头来讲就扯不上边了。华为是出了名的打死不上市,OPPO和vivo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也多次声明就不上市,而其中一个比较奇怪的是小米,资历和实力都不及其他几家,那么他又是为何呢?
众所周知,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在创办小米之前已经成功打造了三个上市企业,分别是金山,YY和猎豹移动。这三家公司让雷军的互联网经营能力得到了外界的认可,雷军在2010年前后几乎一直在敲钟,小米要是再敲钟真的是太累了。
2010年雷军联合诸多手机的业内人士打造小米之后,这家公司凭借雷军独到的营销手段和低价高配的市场定位很快得到了大批的用户。小米崛起后,迅速在手机市场抢夺地盘,但所面临的问题也随之开始显现:主打低端领域势必难以提高卓越的品质和做工,手机散热问题和饥饿营销都成为用户争议的焦点,小米的口碑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小米显然是不适合上市的。第一,小米有着充裕的资金流,饥饿营销的模式一直玩了这么多年始终没有玩脱,这证明小米确实有钱,不需要快速回笼资金。第二,小米的管理不存在问题。雷军两个字就是小米的招牌,何况现在小米还是雷军的招牌,相互作用之下不存在管理上的问题。第三,口碑和下滑趋势。小米在2015年出货量等方面达到巅峰之后,近两年呈现下滑趋势。同时,口碑的问题不容小觑,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很可能会被市场牵着走,遭遇多方面的打击;
第四,信息披露问题。小米在主打的低利润产品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会被人看好,而且再涉及新的产品线和其他方面时,财报很可能不能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同时也会被对手所获悉,这对于小米来讲并不可靠。
这些公司真不用上市
小米在手机领域算是新人,而另外三家则要成熟的多,在不上市方面也是任性的多。但是他们的任性更多的是人性,也是基于对市场的负责。
华为不上市的原因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津津乐道,作为一家市值超过千亿的企业,几乎已经是全球“不上市联盟”中的龙头老大。而华为不上市的原因有其独特的一面,除了不差钱以外,华为的股权在内部消化严重,几乎已经实现了全员持股,这种情况下上市反而可能引发企业员工惰性,失去了股票激励效果。因此华为掌门人任正非一度表示,不上市,华为就有可能称霸世界。现实来看,华为不上市的决定也确实非常明智。
OPPO和vivo这两家与华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是出身于步步高旗下,技术、资金和市场实力经过十余年的打磨已经十分成熟,而且两家企业主打的线下攻势,通过不同渠道的广告投放已经基本做到家喻户晓,那么为什么要上市呢?敲钟太麻烦了。
不偷税,不贷款,不欠钱,不上市
说起不上市,有一个人是绕不开的,那就是“老干妈”陶碧华。有人说老太太上年纪了不懂股市,但是老干妈是真的懂自己的产品。老干妈不上市有底气也有道理,老干妈绝对不缺钱,而且扎根中国发展,放眼全球扩张,主打的是线下交易,有着卓越的产品品质,上市又有什么意义呢?
上市敲钟无异于开门淘金,有人说问心无愧,税务清廉,何必怕上市后的财报查询?那么家中无贼,也无赃物,又有几人愿意把自家改造成免费博物馆呢?上市不仅仅是公司敛财,还要对股东和股民负责,若是自己造的一艘船只能乘载300勇士,突然涌入千军万马后,掌舵人是否还能安然无恙呢?
一味追求上市的企业切勿只看到了眼前的利,而忘却了身后的责,那毕竟是万千股民对企业的信任。
世界最大的非上市百年老企:美国科氏工业集团,市值超千亿,依然拒不上市
2005年,科氏完成了一宗史上最大的私企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科氏收购了乔治亚—太平洋,从而超越嘉吉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持股公司。2006年,科氏工业的总销售额达到了1060亿美元,连世界五百强中的多数企业都望尘莫及。
公司发展到这一阶段,很多人预测接下来就是科氏宣布上市,获取更多的资本完成更多的收购,毕竟此前科氏的收购靠的都是家族资本。
但是,查尔斯不仅对上市毫无想法,甚至还对媒体放出狠话:“除非我死了,科氏才能上市。”其实,结合科氏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很快可以看出查尔斯的这个决定并不是逞一时之快,是早有谋划。这个决定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1、科氏坚持不上市的原因
在科氏家族中,共有兄弟四人,老大弗雷德里克,老二查尔斯,剩下一对双胞胎兄弟大卫和比尔。其中弗雷德里克爱好艺术和收藏,并且与父亲不和,并不在家族企业中工作,剩下的三个儿子都在科氏任职。
2、、科赫家族之争
弗雷德离世前希望他的儿子们能够和睦相处,然而事实却是在他去世后,他的四个儿子展开了一场财产和权力之争,甚至一度对簿公堂。在掌管公司上,查尔斯的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其中也少不了老三大卫的帮忙。
随着科氏的商业版图逐渐扩大,在家族企业中说不上话的老大和老四坐不住了,他们担心老二和老三要独吞家产。当他们密谋着如何夺权之时,查尔斯却先发制人,将他们的造反之心遏制在摇篮里,并把他们赶出董事会。兄弟二人自然不依,从此兄弟四人正式决裂,分作两个阵营,对簿公堂。
最后的胜者自然是掌握实权的查尔斯和大卫,1983年,他们用10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老大和老四的全部股份,这还不算完,他们还顾侦探收集对方的资料,这场官司持续了20多年,1999年他们的母亲去世都还没真正过去。因此,被业界戏称为“该隐与亚伯的战争”。
尽管兄弟决裂,但是对于查尔斯和大卫来说,他们并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毕竟血浓于水。可是,就连兄弟之前都会因金钱权力发生争执,更别说那些本就因利益而聚集起的股东。查尔斯认为:上市后,作为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的他就不可能有完全的资金和话语权,甚至会有人心怀鬼胎的人做一些对企业不利的事。一旦这类事件发生,对于企业来说,那么在纳斯达克敲响的不是上市的钟声,而是为企业衰败鸣的丧钟。
3、科氏工业的现在和未来
大卫·科赫和查尔斯·科赫
对于科氏来说,企业上市是束缚手脚,没上市的科氏工业从未停下扩张的脚步。而两位科氏掌门人自2013年起,已经连续十年问鼎胡润富豪榜单的前十名。
在今年的排行榜中,查尔斯和大卫以2980亿美元的财富总值,排名第八。年逾80的兄弟两好斗之心不减当年,依然用他们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传播他们的共和党理念。
文综合自:中关村在线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