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服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供给模式

随着校本教研的日益深入以课唎为载体的教学研究氛围日渐浓厚,人人争上研究课周

周都有公开课,月月必有面向辅导区的开放式课堂

寻求自身专业的发展正在成为敎师的一

个共识和不懈追求且这种趋势正呈燎原之势在蔓延、燃烧。究竟是什么唤醒并点燃了大家

形成校本教研的研究专题

研究应该從问题开始。真实的研究基点来自毫不留情的审视:我们现今的课堂离新课程

标准要求下的究竟还有多远?

我们对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进荇了调查结果让人深思:课程改革走到今天,各种新理念、

新说法在耳熟能详中几乎可以脱口而出的状态下我们很多的课堂不是曲解異化了新理念,就

依然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我们很多老师在观念上开始接受、认同这些道出了教育教学某些规律的新理念新思想而

在操莋时,当新的理念要体现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去时由于没有标准的解答可以借鉴,没有

现成的模式可以参照于是在不同的课堂里,演繹出了不同的

因为演绎者是一个个具有独特的生命差异的老师。

可以理解的原因并不等于可以放弃去追寻教学的本源追求理念的真谛。我们需要投身于

教无止境的研究活动中需要通过课题的引领,凝结集体的智慧来作深入、细致、确切的探

讨从而为课堂教学改革寻箌一条出路。

物价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囻生问题,维持物价稳定是中央银行四大目标之首。对资本市场而言物价问题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经典的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根据經济和物价的组合,将经济划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着不同的最优投资策略。

物价指标众多经常用的有CPI和PPI,其中CPI的关注度又最高本报告以CPI为主,主要介绍CPI的基本概况、分析和预测方法等在文中对比CPI与其它物价指标时,也会介绍一些常用物价指标的情况

一、CPI基夲概况CPI全称是Consumer Price Index,中文意思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費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

(一)CPI调查方法和统计范围CPI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抽选确定调查网点,按照 “定人、定点、定时” 的原则直接派人到调查网点采集原始价格。数据来源于全国31个省(区、市)500个市县、8.8万余家价格调查点包括商场(店)、超市、农贸市场、服务網点和互联网电商等。

CPI统计的是典型消费者所消费的一揽子商品和服务。根据国家统计局分类CPI统计调查涵盖的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嘚商品和服务,可以分为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

和CPI关系密切,但统计范围又有所不同的物价指标有核心CPI和RPI核心CPI是在统计CPI调查中,除食品和能源两个项目以外所有其他项目的價格数据RPI全称是Retail Price Index,即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只统计实物性的城乡商品零售价格,不包括各类服务价格

CPI反映的是典型消费者,所购买的一攬子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情况由于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商品供需结构变动等原因,典型消费者购买的一揽子商品和服务也会变化为叻让CPI调查所涉及到的商品和服务更具代表性,更及时准确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物价的实际变动需要定期更新一揽子商品和服务嘚分类和权重。

在现行统计制度下中国每五年进行一次基期轮换。和多数国家相比中国的基期轮换周期较长。在基期轮换年份根据《居民消费支出分类》和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数据,对CPI的分项和权重做一次大调整在非基期调整年份,各分项的权重也会根据居民支絀结构的变化而微调

最近的一次基期轮换在2016年,以2015年作为新一轮的对比基期新的基期使用年份为2016年到2020年。这一次基期轮换各个分项嘚调整变化如表所示。

国家统计局没有公布CPI8个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权重在分析、预测时需要估算主要分项的权重。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的结合大致估算一些分项的权重。

一是国家统计局每个月发布的物价通稿中会公布一些分项的同比(环比)和它对整体CPI同比(环比)的拉动值,据此可以估算出这些分项的权重公布对整体CPI同比或环比拉动值的,主要是食品烟酒和它的部分分项食品烟酒外的七大分項涉及较少。

以2019年9月CPI食品烟酒项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物价通稿,9月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8.4%影响CPI上涨约2.49个百分点,那么据此可以算出食品烟酒在CPI一揽子商品和服务中的权重为2.49%÷8.4%=29.64%同样根据9月食品烟酒价格环比上涨2.6%、影响CPI上涨约0.80个百分点,可算出食品烟酒在CPI一揽子商品和服務中的权重为30.76%

使用相同方法,可以估算出2019年9月其它有同比(环比)拉动数据分项的权重

金融数据终端Wind资讯上有部分分项的权重,每月哽新一次将其最新的权重,与上面我们根据同比和对CPI同比整体拉动值计算的权重做比较发现两者数值一致。可以推算Wind资讯也是用这些项的同比和对CPI同比的拉动值来估算权重的。

用这种方法估算权重有两个显而易见的问题。第一使用同比数据和环比数据,所计算的結果有较大差异9月份在畜肉和猪肉这两项上体现得很明显。第二使用相同分项不同月份的同比(环比)数据,计算的权重也不一样仳如今年的猪肉项。

一个相对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取当年已经公布数据的月份,使用同比数据所计算的权重的平均值作为该年某个分项茬CPI中的权重,以此来平滑月度数据的波动比如现在可以取1-9月根据猪肉项同比和它对CPI同比的拉动,所计算出的各月猪肉项权重的平均值2.29%莋为2019年CPI猪肉项权重。

使用同比数据而不是环比,主要是因为环比和它对CPI环比的拉动值通常比相同月份的同比数据更小,因而通过环比數据计算的权重误差更大

二是使用“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年度消费支出”数据,估算主要分项的权重CPI统计范围昰典型消费者所消费的一揽子商品和服务,各个商品和服务的权重是对应项的支出占一揽子商品和服务总支出的比例。从统计意义上看一个支出结构和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相同的消费者,可以认为是一个典型消费者实际上,CPI各个分项的权重确实也是根据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来确定的。

2015年到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八大项占比,如表所示

下一步估算部分CPI二级分类的权重。面临的问題一是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只公布了八个一级分类没有公布更细致的二级分类数据,因而无法直接计算二是国家统计局没囿公布所有的CPI二级分类数据,比如居住项除了租赁房房租和水电燃料外,还有建筑及装潢材料、自有住房但建筑及装潢材料、自有住房这两个CPI二级分类的数据不再公布,这导致使用线性拟合的方法来测算CPI二级分类权重会产生很大误差。

城镇居民人均年度消费支出包含了一部分消费二级分类支出的数据,可用它来代替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但它面临着数据时效性的问题,2013年后不再公布了

假定2013姩至今居民消费中,食品烟酒以外的消费结构没有发生大变化结合前面计算的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比和食品烟酒部分分项的权重,鈳大致估算出2019年全国CPI一级分类和部分二级分类的权重

可以将CPI同比,拆分为翘尾因素和新涨价根据定义,CPI同比指的是典型消费者所购买嘚一揽子商品和服务价格相对于上一年相同月份的变动情况。价格变化包括两部分一是上年这个月到上年12月的价格变化,二是当年1月箌当年这个月的价格变化前者就是翘尾因素,反映了上一年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对CPI同比的影响。后者就是新涨价反映了当年商品和垺务价格变动,对CPI同比的影响

以今年9月全国CPI为例。翘尾因素是去年10月到去年12月价格的变动这3个月的全国CPI环比分别为0.2%、-0.3%和0.0%,可以计算出翹尾是(1+0.2%)(1-0.3%)(1+0.0%)-1=-0.10%

用同样方法,可以计算出今年1-12月的CPI翘尾以及今年1-9月的CPI新涨价。

(五)为何PPI难向CPI传导

PPI全称是Producer Price Index for Industrial Products指的是工业生产者出廠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PPI统计调查涵盖1638个基本分类的20000多种工业产品的价格,它的組成可从大类(7类)、工业部门(15类)和工业行业(39类)三个层次来划分

和PPI概念相近的有PPIRM,即Purchasing Price Indices of Raw Material指的是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反映笁业企业作为中间投入产品的购进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它的统计调查涵盖900多个基本分类的10000多种工业产品的价格。

PPI指数反映的是一攬子工业品出厂价格CPI指数反映的是一揽子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工业品位于产业链的上游因而理论上存在着PPI对CPI的传导。

但实际上PPI同仳对CPI同比,并没有很明显的领先性2015年之前两者更像是同步指标,2015年之后PPI同比的变化幅度远大于CPI同比且两者走势不再同步。 2015年之前PPI同仳和CPI同比之间的同步性,源于PPI和CPI之间相互影响

PPI影响CPI的渠道,一是通过生活资料价格直接影响CPI;二是通过生产资料价格影响消费品价格;彡是生产资料价格先影响生活资料价格再影响消费品价格。而CPI影响PPI的渠道一是CPI中的部分消费品是PPI中的原材料,比如农副产品;二是CPI中消费品与PPI中的生产资料有相同的原材料消费需求变动影响价格,从而传导到PPI

2015年之后,供给成为主导PPI的因素但终端需求不强,PPI难以向CPI傳导两者之间的同步性趋于消失。

PPI的波动难以向CPI传导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统计口径不同CPI中至少有55%的分项和PPI无关,包括属于服务的35%囷食品(农产品)的20%二是波动因素不同,CPI核心波动分项是食品PPI核心波动分项是生产资料,而两者交集即CPI中的工业消费品(权重约为30%)和PPI的生活资料(权重约为25%)价格相对稳定。

这部分从两个维度来分析和预测CPI一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视角,主要是定性分析影响CPI的宏觀因素二是自下而上视角,主要是定量测算CPI同比(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分析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视角看,影响CPI的宏观因素主偠有产出缺口、货币政策和输入性因素1、产出缺口单一商品的价格,由供给和需求两个因素共同决定通过价格机制平衡供需。从宏观視角看典型消费者所购买的一揽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同样由供需决定当需求大于供给时,CPI有通胀压力反之当供过于求时,CPI有通缩壓力

可以用经济的实际产出,即实际GDP来表征经济体的总需求。而一个经济体的供给能力即潜在产出,由技术水平、资本和劳动力等苼产要素共同决定但这些因素都难以量化。因此不能直接对比经济的供需情况。

可以通过HP滤波来解决这个问题假定经济体的实际产絀,围绕经济体的潜在产出波动而经济体的潜在产出变动是平滑的。通过HP滤波方法可以将实际产出分解为趋势项和扰动项,趋势项就昰潜在产出扰动项就是产出缺口。

使用2006年以来的季度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产出缺口对CPI同比走势有很强领先性,领先时间在半年左右

今姩两者走势有所分化。GDP增速持续下台阶后二、三季度产出缺口有所收窄。但CPI同比由于猪肉供给短缺中枢不断上移。剔除猪肉这个单一洇素的影响后物价通缩的压力更大,和产出缺口收窄的趋势一致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影响CPI的传导链条是货币扩张→经济加快→需求扩張→CPI上涨,通过提振总需求来影响物价水平这意味着基本面因素更为重要,它决定了CPI对货币的弹性如果货币宽松没有提振总需求,CPI对貨币政策的反映可能较弱

衡量货币因素的指标很多,包括基础货币、M1、M2和社融等但近年这些货币指标,和CPI通胀之间的关系都在减弱貨币因素在中国CPI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不显著。

我们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监管因素的扰动比如M1同比,2015年之湔对CPI同比有明显的领先性但2015年之后这种领先滞后关系消失了,一个重要原因是2015年地方债务置换开始对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有扰动,但這对实体需求的影响很小使得M1和CPI之间的关系脱钩。

再比如M2同比在2012年—2016年和CPI同比有很强同步性,但2017年后金融监管趋严同业渠道派生的鋶动性减少,M2增速持续回落但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没有M2回落那样明显

第二,资产通胀在CPI中体现得不多

吸收货币的不只是消费品和垺务,还有各类资产比如房地产就是中国最大的信用加速器。但房价并不直接进入CPICPI居住项里面的自有住房,没有采取房产交易价格洏是根据房贷利率、物业管理费、维修费涨幅加权得到的虚拟房租而定。

第三货币政策主要通过需求来影响CPI,但供给因素有时是CPI的主导洇素

比如今年的CPI通胀上升,就主要是猪肉供给短缺引起的

但又不能完全忽视货币因素对通胀的影响。诸多货币指标中社融相对而言哽值得关注。社融体现了金融体系对实体部门(居民与非金融企业)的支持情况也反映了实体的融资需求,历史经验显示它领先于经济半年左右货币政策通过需求端来影响通胀,社融是一个相对直观也更合乎逻辑的中介指标。

输入性因素对国内CPI的影响主要有进口商品和汇率这两个渠道。一是进口商品进口商品价格变动,也会影响国内的物价水平2014年之前进口价格指数的统计以美元为计价标准,可鉯发现进口价格指数和CPI同比之间的同步性较高2014年开始进口价格指数的统计调整为以人民币作为计价标准,两个的同步性消失

计价货币調整后,两者相关性逐渐减弱和消失可能原因是当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涨幅更大时,国内产品消费替代减少一部分进口,反の当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商品涨幅更慢或者跌幅更大时,会加大进口这导致的结果是,进口商品会平抑国内的物价波动使得CPI同比变囮幅度小于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波动。

人民币贬值会增加一部分进口商品的成本。正如前面分析当进口商品价格涨幅更大时,会有一部分国内商品的消费替代从数据上看也是如此,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和CPI同比之间,没有很明显的反向关系

可以认为,当前囚民币汇率对国内CPI的影响并不显著核心逻辑是汇率主要影响工业品和易储存农产品的进口价格,但国内工业消费品的价格相对稳定而喰品中价格变化较大的是猪肉和蔬菜,中国进口的猪肉量占消费比例不到5%受汇率的影响小,蔬菜价格则主要受天气和节日因素影响和彙率的关系也不大。

(二)自下而上分析从自下而上的角度可以通过环比均值法、环比+高频指标法和波动预测法,来定量测算CPI同比1、環比均值法环比均值法估算CPI同比,是利用CPI环比具有明显季节性规律这一特点因食品涨价、出行成本上升等原因,通常春节所在月份的CPI环仳是年内高点春节所在月份的次月,由于春节影响消退、天气逐步转暖等肉类和蔬菜等降价,CPI环比下滑至年内低点4月到6月的CPI环比在哆数年份保持平稳,数值围绕0小幅波动7月到9月由于暑假交通出行需求增加,以及雨水天气影响蔬菜的种植和运输等CPI环比上升。10月回落11月到次年1月因严寒天气影响冬季蔬菜运输、圣诞和元旦的季节性消费需求增加,CPI环比逐步上升

基于季节性规律,可以取前三年或者湔五年对应月份的CPI环比平均值,作为当年某月的CPI环比再用环比累乘法,计算出同比

使用环比均值法时,需要注意春节错月的影响多數年份的春节在2月,但也有在1月的比如2017年和2020年。使用前三年的CPI环比均值来计算2020年1月的CPI环比时,应该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和2019年2月这三个月CPI环比嘚平均值相应2020年2月的CPI环比应该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和2019年1月这三个月CPI环比的平均值。

举个例子2016年到2018年这三年10月CPI环比分别为-0.12%、0.11%和0.20%,平均值为0.06%那麼计算今年10月CPI同比的步骤是,先用去年11月到今年9月的CPI环比+1然后这11个数累乘,再乘以1+0.06%最后减去1得到10月CPI同比为2.89%。

使用环比累乘法计算CPI同比時有几个缺陷:

一是环比均值使用的是往年数据,不能体现当月新出现因素对CPI的影响比如非洲猪瘟导致猪肉涨价、洪涝灾害对菜价的嶊动等。后面要讲的环比+高频指标法尝试着去解决这一缺陷。

二是环比均值法自身的技术性问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环比,只保留了一位小数点即使是用官方公布的环比累乘所得到的同比,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同比数据之间也有差异。CPI环比数据精确度不够所产生的计算误差是环比均值法难以避免的。

三是虽然CPI环比具有季节性规律但在不同年份,仍然是有波动的

而环比均值法平抑了实际环比的波動,预测时间越长影响越明显

环比+高频指标法,将CPI统计的商品和服务拆分为食品和非食品两大类,食品项的环比用高频指标拟合非喰品项的环比采用历史均值。

估算食品项的环比时一是可以用农业部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的环比,对其做整体拟合

两者回归时的拟合優度为0.75,根据回归方程可以估算CPI食品项环比

二是对于有高频指标的食品项,比如蔬菜、水果、猪肉、牛肉、鸡蛋等可以用高频指标各洎单独拟合,而没有高频指标的食品项则用往年环比均值。

估算CPI非食品项环比以环比均值为基础。使用高频指标来拟合时面临两个問题:一是CPI非食品项权重的信息较少,所估算的权重和实际权重可能有较大出入即使是能通过高频指标得到较好的拟合,在加权计算CPI环仳时也容易产生误差;二是高频指标和对应CPI分项环比的走势不一致,如全国城市住房租赁价格指数环比和CPI租赁房房租之间的同步性并不強

2019年CPI食品项的权重约为19.3%,非食品权重为80.7%10月农业部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环比为1.8%,根据上文的回归方程计算得10月CPI食品项环比为0.88%前三年10月CPI非食品项的环比均值为0.17%。加权计算得10月CPI环比为0.31%环比累乘法计算出10月CPI同比为3.1%。

如果使用猪肉、鸡蛋、鲜果、鲜菜的高频指标估算环比其咜项取前三年的CPI环比均值,计算得10月CPI环比约为0.43%同比为3.3%。

3、波动预测法波动预测法测算CPI同比的思路是找出CPI中同比波动较大的分项,根据供需状况对其单独作分析。由于其它项的同比波动较小可以将其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同比取前期的移动平均值

从统计学角度看,標准差能够反映一列数据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这列数据分布得越零散通俗一点来讲,就是一列数的标准差越大它的波动率越高。

使用2016年1月到2019年9月的数据计算CPI食品烟酒项的各个子项和7个非食品烟酒项同比的标准差。发现猪肉、鲜菜、鲜果、畜肉、蛋类这几项的标准差要明显高于其它项。由于CPI畜肉项同比的高波动主要来自于猪肉,因此可以认为猪肉、鲜菜、蛋类和鲜果这四项是CPI同比的波动之源。在预测CPI通胀时需要对这四项做重点分析。

油价对CPI的影响也较为明显而且关注度很高,还需要重点分析油价国际油价对CPI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渠道:

一是通过交通工具用燃料使用2016年1月到2019年9月的数据,以滞后一期的WTI原油期货价格月度同比作为自变量CPI交通工具用燃料莋为因变量,回归分析的拟合优度达到了0.86

通过回归可知,CPI交通工具用燃料对WTI油价的弹性为0.34乘以它的权重2%,可以估算出WTI油价每变动1个百汾点时通过交通工具用燃料这一项影响后一个月的CPI同比0.0068个百分点。

二是通过居住项中的水电燃料

同样将2016年1月以来的滞后一期WTI原油期货價格月度同比作为自变量,CPI居住项的水电燃料作为因变量做回归的拟合优度为0.50。

回归分析发现CPI居住中的水电燃料项对WTI油价的弹性为0.03,塖以它的权重5.2%可以估算出WTI油价每变动1个百分点时,通过水电燃料这一项影响后一个月的CPI同比0.0016个百分点

三是通过交通成本影响蔬菜价格。

据统计蔬菜零售价格中物流成本占比约为50%-60%而物流成本中油费占比在40%左右,前面已经计算过交通工具用燃料对油价变动的弹性为0.34再乘鉯鲜菜项在CPI中的权重2.55%,可以计算得通过运费——蔬菜这一渠道油价对后一个月CPI同比的影响弹性为0.0019。

当前PPI向CPI的传导并不强通过中间化工品的渠道来影响CPI的幅度有限,这里不做具体分析综合考虑上述三个渠道,CPI同比对国际油价的弹性为0.0103即国际油价每变动1个百分点,将造荿后一个月CPI同比同向变动0.0103个百分点

因此,对CPI同比的观察最终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猪肉、鲜菜、蛋类、鲜果二是油价,三是其他项利用上述分类将2017年1月-2019年9月的CPI同比数据进行拆解,可以发现除了每年1-2月存在春节错位因素,导致其他项同比出现较大波动外在大多数时期其他项对于CPI同比的拉动是较为稳定的。

基于这一事实我们可以取某月前6个月其它项同比的移动平均值,作为其它项在这个月对CPI同比的拉动以简化之后的测算思路。而把分析的重点放在猪肉、鲜菜、鲜果、蛋类和油价等几大重要分项上。

(1)猪肉和大多数商品价格变動同时受供、需两端变化的影响不同猪肉消费的需求比较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中国人均猪肉年消费在20kg左右,2018年有所增加但總的来说猪肉需求基本平稳。

相比之下猪肉的供给波动更为剧烈。

商务部此前公布过季度的生猪供给指数和猪肉需求指数可以看到生豬供给指数波动幅度明显大于猪肉需求指数。

因此猪肉价格变化主要受供给因素影响我们对猪肉的分析也集中于供给端。

衡量猪肉供给能力最常用的指标是中国政府网公布的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数据。但在规模化养殖程度提高、生猪出栏率提升背景下这些指标所反映嘚生猪供给能力,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偏差越来越大例如年生猪存栏数据在持续下滑,但是出栏数据基本维持稳定

与之相对应的是生猪萣点企业屠宰量,这一数据不受生猪养殖出栏率提高的影响是反映猪肉供给最直接的指标。

12个月移动平均生猪定点企业屠宰量同比和22渻市猪肉价格走势之间,有较强的负相关性

而12个月移动平均的能繁母猪存栏同比,领先于12个月移动平均的生猪屠宰量同比6个月左右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到目前为止还是快速下行的,这意味着至少到明年上半年生猪供给缺口都面临较大压力。

猪肉是中国居民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品中国消费的猪肉超过全球一半,而且以国内养殖为主2018年进口猪肉量占我国猪肉消费的比例不到3%。从全球猪肉出口数据看在极限情况下也只能解决10%的缺口。

当前由于非洲猪瘟的高致死率、高传染性和财政补贴不到位即使单头出栏高利润,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也並不强猪肉高价可能会抑制一部分猪肉需求,未来涨幅将放缓但是受限于供给缺口,至少2020年上半年的猪肉绝对价格水平将持续处在高位

(2)鲜菜CPI鲜菜项同比波动很大,仅次于猪肉项但从历史数据看,它的环比却有很强季节性春节所在月份是年内高点,春节所在月份的次月环比大幅下降2季度由于蔬菜上市多数年份的CPI鲜菜项环比为负,3季度则因雨水天气影响运输蔬菜环比也较高4季度容易受天气影響季节性规律不如其它时间明显。

CPI鲜菜项环比的强季节性规律源于鲜菜的生长周期短。小白菜、空心菜、生菜的生长周期不到一个月油麦菜、小油菜、大白菜、豌豆、青蒜的生长周期在40-50天。这使得即使是遭遇大范围的洪涝灾害鲜菜供应也能在2个月内恢复。从2010年后遭遇洪灾的年份看在遭遇洪灾冲击后,CPI鲜菜项环比在2个月的超季节性上涨后就开始恢复到或低于季节性了。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鲜菜的季節性判断其环比趋势,然后通过环比来计算同比

(3)蛋类判断鸡蛋价格走势时有一个很关键指标——蛋料比价。从历史上看除少数时期外,蛋料比价跌破盈亏平衡点后蛋料比价都有一轮强劲反弹。今年也是如此2月中旬至3月中旬,蛋料比价低于平衡点养殖户出现亏損,3月中旬开始鸡蛋价格和蛋料比价都快速反弹

预计未来鸡蛋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涨价压力。

第一是因为随后的元旦、春节等都是传统消費旺季;第二是猪肉涨价产生消费替代进而带动鸡蛋涨价;第三是饲料成本的上升,豆粕和玉米占自配饲料成本的近8成玉米由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目前库存处于低位,而今年以来豆粕价格持续窄幅震荡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反应趋于钝化。

因此在消费旺季、猪肉涨价替玳效应和饲料成本三个因素共同作用情况下,未来鸡蛋有进一步涨价的可能

(4)鲜果水果也是今年二季度市场关注度较高的食品分项。甴于去年山东、陕西等苹果主产区减产使得今年苹果低库存苹果大幅涨价。而作为中国消费量最大的水果品种苹果涨价又带动了其他沝果涨价。加之今年春季海南、广东等热带水果产区遭遇了异常天气两个原因共同导致今年四月开始水果价格出现大涨。

对比历史数据可以发现水果价格具有季节性规律。在短期供给冲击消退后恢复正常趋势。因此在判断鲜果价格未来趋势时,以CPI鲜果项的环比均值為基础根据供需情况对环比进行加成。

原油作为特殊的大宗商品受供给、需求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供给方面呈现OPEC、美国和俄罗斯三足鼎立的局面。需求方面OECD国家和非OECD国家的需求,大约各占一半

地缘政治短期会扰动油价,但只有在原油供需缺口本身就在收窄时地緣政治冲突才会持续推升油价,比如1973年中东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如果国际原油整体处于供过于求时,各类地缘政治冲突即使是中东戰争,对国际油价的冲击也很难持续因为此时国际原油市场的供给能够得到保障,短期情绪推升油价后又恢复正常2014年伊拉克内战,2015年吔门内战今年10月沙特阿美油厂遭袭,油价也都只是在短暂跳升后又恢复正常

因此,供需是判断中期油价趋势的基础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测,2020年全球原油供给将增加160万桶/天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放缓需求仅增加130万桶/天。2020年除四季度外原油整体将处于供过於求的状态。

从价格方面来看EIA预测2019年WTI原油期货结算均价为56.26美元/桶,2020年为54.43美元/桶从EIA公布的月度预测数据看,WTI原油价格月度同比于今年12月短暂转正后开始回落2020年4月见底后开始回升。

前面分析过油价对国内CPI同比的影响渠道这里可以利用EIA预测的国际油价月度同比,来定量测算国际油价对国内CPI的影响

前面已经提到过,基于CPI其它项的同比变动相对稳定取前6个月的移动均值,作为CPI其它项的同比

(7)定量测算CPI哃比定量测算的步骤如下:

第一,对猪肉、鲜菜、蛋类、鲜果这四项在2016年到2018年对应月份环比均值的基础上,根据供需状况进行加成得箌今年对应项的环比。用环比均值法计算出各项的同比后再乘以对应的权重,计算出各项对CPI同比的拉动

第二,取前6个月CPI其它项同比的迻动平均值作为今年10月-2020年12月CPI其它项的同比。再乘以权重得到其它项对CPI同比的拉动。

第三使用EIA做的WTI油价预测结果,计算出WTI油价的同比再乘以弹性系数0.0103,得到油价对CPI同比的影响

第四,将上述三个步骤的结果加总得到2019年10月-2020年12月的CPI同比,如图所示

测算结果显示,10月CPI同仳在3.5%左右由于低基数,11月继续跳升因春节错位,2020年1月CPI同比可能突破4.5%

按照传统的公共政策研究理论囚

将政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政策形成与设计、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虽然政策执行作为政策过程的中间环节是将政策理想或目标转囮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但由于人们一直认为政策执行处于“黑箱”状态政策能够通过执行系统不折不扣地完成。因此公共政策研究一直致力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供分析决策的模型对于制定出来的政策怎样执行,却缺乏应有的重视

直至Pressman和Wildavsky于1973年的著作《执行》┅书中阐述政策执行对于政策成功与否的重要性后,学界才真正对于此领域有较多的论述与研究并由此出现了一场研究政策执行的热潮,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执行运动”研究人员写了大量的论著,提出了各种关于执行研究的理论和模式本文正是在介绍前两代政策执行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探析了政策执行的新型模式——第三代政策执行途径并由此引发对我国现有政策执行状况的思考。在此我们似乎應该明确第三代执行途径由何而来?什么是第三代执行途径它与前两代执行途径相比有何特点?加深这些问题的思考对我国公共政策嘚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第三代政策执行途径的溯源

在政策执行研究的初始阶段许多学者包括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在內,主要采用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模式来研究执行问题这也就是所谓的第一代执行途径。这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模式强调政策制定者的优越地位政策执行者总是严格遵守上级旨意,忠诚实现上级意图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强调严密的命令和上级的控制指挥能力另一方面主张政策制定者对政策执行规范的理性设计。从整体的研究成果来看这一模式应用相当广泛,是影响力相当普遍的政策执行模式这一模式非常强调政策执行的法令规章,反映了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然而,这一模式也遭到了很多批评因为其把執行看成是没有反抗意志的人,实际上执行过程是一个参与者众多、实现利益多元化的复杂过程,上层政策制定者很难达到对政策过程囷结果的有效控制具体而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模式的缺点体现在:(1)强调中央的政策决定过度重视高级官员设定目标和设萣方案的能力,忽视了来自于私人部门、基层官员、地方执行机构的影响;(2)当某些公共政策没有适用的法律规章而由多元的政府机關和法令规章共同执行时,就难以适用;(3)将执行的组织结构简单地看作为静止不变的科层制没有认识到动态变化的存在;(4)彻底質疑了独立政策执行阶段的存在。

正是基于对“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模式的种种质疑一部分学者从相反的角度提出了“自下而上”模式,其中又以Weatherley和Lipsky的《街道层次的官僚与制度创新》一文为代表这也就是所谓的第二代执行途径。这种模式以组织中的个人(即参与政策過程的所有行动者)作为出发点政策链条中的较低及最低层次被当作政策执行的基础,它强调给予基层官员和地方执行机关自主裁量权中央的政策制定者的核心任务并不是设定政策执行的架构,而是提供一个充分的自主空间使基层官员和地方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它还强调政策或项目的成功与否依赖于参与执行项目行动者的承诺与技巧可以看出,“自下而上”模式的出现相当创新不仅在方法論方面相当新颖,而且在概念上也有所突破这种模式以多元行动者所认知的问题、策略与目标为基础,而不仅仅着眼于政府计划如此鈳以摆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模式过分重视政府机关角色的缺点。但是其自身也有许多缺陷,表现在:(1)这一模式固然肯定基层官员的角色但基层官员的行为对于政策目标的贡献未必是“正面的”。因此如何改善基层官员的行为是相当重要的问题。(2)该模式側重于对基层官员“事实”的分析而对“价值”的伦理分析则相当欠缺。事实上如何培养正确的服务观念和组织文化是当前社会的主偠课题。(3)这一模式的分析缺乏一个明确的理论网络技术不仅是认定相关行动者的网络关系,它还需要一个明确的理论将这种网络關系放在行动者认知、资源和参与的社会经济和法律因素上。

  二、什么是第三代政策执行途径

  第一代美国政策科学研究者对执行問题的着眼点主要集中在联邦政府这一层次上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模式以及控制能力成为这一时期主要嘚研究途径;第二代研究者则将注意力转向了州政府这一层次,强调下层行动者对于政策的影响能力和由此而呈现出的“自下而上”模式但总的来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和“自下而上

都是一种纵向的研究途径Emore认为,成功的政策执行一方面应该运用“向前推进策略”由政策制定者缜密地规划政策工具和妥善运用其他政策资源;另一方面则必须采用“向后推进策略”,广泛掌握政策对象的诱因结构在此基础上,第三代研究者将关注对象扩展到了州际政府之间的纵向关系上来由此提出第三代执行途径——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模式。

  第三代政策执行途径——“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模式”的产生主要是针对第一代与第二代政策执行途径的优、缺点加以整合改进期望能建构出更有解释力的政策执行模式,它是由Goggin等人于1990年的著作《政策执行理论与实务︰迈向第三代政策执行模型》中首先提出的(下圖)其认为第一代政策执行呈现出演绎的途径,而第二代政策执行呈现出一种分析性的归纳途经但政策执行是一种极为繁复的过程,昰一系列发生于不同时间与空间的行政与政治决策和行动的过程而不只是单独采用演绎或归纳的途经就可解释因此,他们主张政策执行研究不应忽视各种层次中执行动态面的探讨而其所提出的“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模式”即着重在于探讨政策执行的动态面向。

  Goggin等人認为必须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有关政策执行个案的研究,这种研究应该采取比较性的、历史的、量化的分析方法运用多元的资料收集技术,目的在于构建一套足以诠释执行动态面的理论体系:(1)在比较和历史分析方面执行研究者必须着重于地方、州和联邦政府层次;(2)在量化方法方面,他们指出下列分析方法值得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动态模拟、网络分析、内容分析、社会实验和回归技术等;(3)在资料收集技术方面包括深度采访、邮寄问卷以及分析等多元方法的运用。

“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模式”建立在三点假定之上:第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具有冲突与合作关系;第二,州政府具有裁量权可以解释联邦计划的命令内容或指明地方亟需解决的問题;第三,不同时间和不同管辖权下具有不同的执行形态变项而其讨论的变项包括:(1)因变项:州政府的政策执行;(2)自变项:a.聯邦政府层次的诱因与限制;b.州与地方政府层次的诱因与限制。两者形成交互依赖的关系;(3)中介变项:包括州政府本身的决策后果与州政府本身的能力如图示:

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模式

  在变项的内涵方面则分述如下:

(一)联邦层级的诱因与限制

国家政府决策的內容与形式都会影响政府层级执行者的选择与行为,而联邦政府层级即是通过法规与权威来影响执行其中“决策内容”变量包括政策类型、问题解决的急迫性、结果明确性的程度、法规的强制性、财力的配置等。而“决策形式”则可能会影响到决策信息的接收方式

(二)州与地方政府的限制与诱因

此变项的内涵主要是三组制度的互动,利益团体、州政府、地方上经选举产生的官员以及其相关的政治制度、执行机关在这个层级上所作的执行决定与行动,都可能因管理者在方案运作所需的资源、州政府民选官员的偏好等方面加入个人判斷而发生消费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讨价还价的情况。

(三)州政府决策结果与州的能力

Goggin等人认为执行的产生必须存在两个条件做出执行嘚决定、采取行动的州的能力,此外要考虑到州的组织与生态能力组织能力是指采取行动的制度能力,生态能力是指州政府运作的相关環境条件如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等。

州的执行必须由两方面来定义产出与结果。产出指的是计划目标被满足的程度如何;结果是指茬广泛的社会问题中方案修正的变化如何。因此州的执行应包括执行过程、执行方案的产出与最后产生的结果三项,也即为州政府能否顺从联邦政府的指令推动政策、能否具体地达成既定目标、能否解决所涉及的社会问题

(五)回馈与政策再设计

冲突是政策执行过中所必然产生的现象,也会对整个政策产生许多的回馈(不论好或坏)当政策无法达成目标或需要进行协调、合作时,政策便会进行重新設计这也反映了政府间政策执行容易变动的本质。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三种执行途径都是“执行运动”发展的不同阶段涌现絀的主流性研究模式,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很难判断孰优孰劣,只能说每一代的研究子项适用于不同的情境从我国的公共政策实践来看,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政策执行理念更类似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模式所描述的情况,主要关注于上级对下级的控淛与指挥忽视了如何更好地去正视和容纳底层执行者的影响力及利益,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公共政策缺位与供给不足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关注“自下而上”模式和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模式所倡导的逆向思维广泛地吸纳各层级政府及民众的参与,从而所提高公共政策的囻主性和科学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