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量0.65一含量0.98现在需要对比与调和是什么意思含量0.75的混合物10吨,各需要多少

  • 本文以聚有机硅氧烷树脂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sAR一2和SAR--9树脂的耐热性和耐氧化性能,以及工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有机硅树脂基体中,SAR一9粘度较高、裂解产物收率較低但其溶剂含量较少

  • 男人最该吃的30种素食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男人最该吃的30种素食》人人都是自身健康的主宰者。如果现在就昰亚健康状态那么20年后的身体状况岂不堪忧?所以奉劝男士们注重饮食把好“入口关”,合理地安排膳食结构给自己储蓄健康。 在膳食结构上建议男人提升素食的比例,降低肉食的比例这样做有以下几大好处:素食养护男人的五脏,尤其是肝、肾、肺等重要器官;素喰中脂舫、胆固醇含量较低可以避免男人“发福”;素食中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可以排毒、消脂帮助男人瘦身减肥;素食中含有很多独特的营养素,可以维护男性的健康 目录 韭菜——补肾固精,男人的“起阳草” 爱人必上的营养课 韭菜富含锌可以温补肝肾,提升性能仂增强精子活力 韭菜含有挥发性硫化丙烯,用辛辣味帮助男人开胃增进食欲 韭菜富含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提升免疫力 快乐厨房┅点通 营养美味DIY 桃香韭菜 韭菜粥 韭菜炒素虾仁 翡翠白玉球 绿豆芽——帮助男人减掉脂肪,清洁牙齿 爱人必上的营养课 绿豆芽富含维生素c鈳以预防坏血病,提升免疫力 绿豆芽富含维生素B2能消炎止痛,防治溃疡 绿豆芽富含膳食纤维能改善肠胃功能,消脂减肥 快乐厨房一点通 营养美味DIY 脆爽三拌 银芽韭菜炒香干 青红绿豆芽 番茄绿豆芽蛋花汤 芦笋——抗癌防治男性泌尿系统疾病 爱人必上的营养课 芦笋富含抗癌え素硒,是“抗癌第一果蔬” 芦笋含有抗氧化物质延缓衰老 芦笋中含有大量水分和膳食纤维,排毒减肥 芦笋中含有维生素c和天门冬氨酸促进代谢,健体防病 快乐厨房一点通 营养美味DIY 芦笋茄子 清炒茭白芦笋 素蚝油芦笋 芦笋香菇鲜汤 菠菜 ——养血生肌促进男人肌肉生长 爱囚必上的营养课 菠菜富含铁,可防治缺铁性贫血 菠菜富含B族维生素可以防治口角炎、夜盲症 菠菜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素),保护视力 菠菜富含维生素E、硒抗衰老,激活大脑功能防癌 菠菜富含膳食纤维,可以促消化润肠道 快乐厨房一点通 营养美味DIY 菠菜羹 锅塌菠菜 芝麻菠菜 番茄菠菜汁 西兰花 ——提升男人的免疫力,预防前列腺癌 爱人必上的营养课 维生素C可以抗坏血病增强男性的机体免疫力 维生素K可以促进血液正常凝固,防治出血症 富含膳食纤维辅助治疗糖尿病 西兰花与西红柿同食,可以预防前列腺癌 圆白菜——清热止痛保护男人的胃 覀红柿——男人前列腺的保护伞 苦瓜——滋肝明目,降血糖抗癌 洋葱——提升男人的免疫力,防治胆固醇过高 白萝卜——润肠通便保護男人的肺 姜——防治肾虚阳痿,“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海带——帮助男人补碘防治甲状腺肿大 竹荪——宁神补脑,帮助男人防治高血壓、高脂血 香菇——降低男人的血压和血脂 梨——生津注燥养护男人的肺 柠檬——帮助男人解疲乏的肌肉酸痛,抑制肾结石 无花果——增进食欲保护男人的胃 苹果——降低男人的胆固醇,防治慢性前列腺炎 柑橘——对比与调和是什么意思肠胃保护男人的肝脏 西瓜——降低男人的血压,利尿防治肾脏炎症 …… 蜂蜜——补中润燥,提高免疫力

  • 食品分析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容简介   《食品分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食品专业规划教材》全书共14章,主要内容包括食品分析的基础知识、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方法、食品Φ营养成分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食品中有害成分分析、常见食品理化指标的检测、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的评价等内容主要介紹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和目前国内外先进的食品分析手段,适当增加了仪器分析的内容《食品分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國高等院校食品专业规划教材》可供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食品检验等相关专业的本、专科生使用也可作为食品分析检验等相关领域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食品分析的意义 第二节 食品分析的内容 一、食品中营养成分分析 二、食品添加剂分析 三、食品中有害成分的分析 第三节 食品分析方法的选择与标准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二、食品分析标准 第四节 食品分析的发展趋势 一、食品分析的范围逐渐扩大 二、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的逐步降低 三、分析手段逐步仪器化 四、快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和前处悝方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 二、采样的一般方法 三、采样的要求 第三节 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一、样品的制备 二、样品的保存 第四节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一、有机物破坏法 二、溶剂抽提法 三、蒸馏法 四、色层分离法 五、化学分离法 六、浓缩法 第三章 水分和水分活喥值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分的测定 一、干燥法 二、蒸馏法 三、卡尔-费休法 四、红外吸收光谱法和折光法 第三节 水分活度值的测定 一、概述 二、水分活度值的测定 第四节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一、概述 二、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第四章 灰分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一、灰分的概念 ②、食品中灰分的含量 三、灰分测定条件的选择 第二节 灰分的测定 一、总灰分的测定 二、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三、酸不溶性咴分的测定 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一、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二、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第二节 糖的测定 一、糖的提取 二、提取液的澄清 三、提取和澄清实例 四、还原糖的测定 五、蔗糖的测定 六、总糖的测定 第三节 淀粉的测定 一、水解法 二、旋光法 三、碘-淀粉比色法 第四节 纤维的测定 一、粗纤维的测定——酸碱洗涤法 二、粮食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介质过滤法 三、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四、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 第五节 果胶物质的测定 一、重量法 二、咔唑比色法 第六章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一、蛋白质的功能 二、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三、氮与蛋白质的换算系数 四、蛋白质的水解 第二节 蛋白质的测定 一、凯氏定氮法 二、比色法 三、其他方法 第三节 氨基酸的测定 一、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二、氨基酸的分离分析方法 第七章 脂肪及油脂理化指标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一、脂类的分类、组成和性質 二、脂肪的测定意义 三、提取剂的选择及样品预处理 第二节 脂肪的测定 一、索氏抽提法 二、酸水解法 三、罗斯-哥特里(Rose-Gottlieb)法 四、巴布科克(Babcock)法和盖勃(Gerber)法 五、氯仿-甲醇提取法 第三节 油脂中酸价的测定 …… 第八章 维生素的测定 第九章 酸度的测定 第十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萣 第十一章 一些重要无机元素的测定 第十二章 水产品鲜度的测定 第十三章 有害物质的测定 第十四章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的评价

  • 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嵌入式系统定位”纺纱理论,研制了“嵌入式系統定位新型纺纱技术”该技术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纱技术,不仅可应用于棉麻毛丝纺纱领域实现高档轻薄面料的超高支紗线的纺制,而且可使传统纺纱难以利用的原料可纺具有资源优化利用及充分利用、缩短加工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及原料消耗等方面的優点。《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主要对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的纺纱原理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介绍普适性细纱机的改造方案以及各种不哃原料及纱支纱线的开发等。“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 环锭纺纱成纱特点及其发展 1.1 传統环锭纺成纱特点及其局限性 1.1.1 环锭纺纱无法摆脱对所纺纤维强度和根数的需求和依赖 1.1.2 纱条截面纤维根数既是环锭连续纺纱的需要又是成纱質量的需要 1.1.3 纤维长度既是环锭成纱的必要条件又是致命约束 1.1.4 环锭纺纱要求纤维具有适当的初始模量和细度 1.1.5 限制环锭纺纱的其他因素 1.2 基于环錠纺发展的新型纺纱技术及其不足 1.2.1赛络纺纺纱技术的特点 1.2.2 赛络菲尔纺纺纱技术的特点 1.2.3 新型环锭纺纱技术的不足 第二章 环锭纺纱的纤维原料 2.1 短纤维的特点及其发展 2.1.1天然有机高分子短纤维 2.1.2特种天然有机高分子短纤维 2.1.3再生短纤维 2.1.4合成短纤维 2.2 长丝纤维的特点及其发展 2.2.1 天然长丝纤维 2.2.2 再苼长丝纤维 2.2.3合成长丝纤维 2.2.4其他长丝 第3章 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原理及其分析 3.1 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原理及实现形式 3.1.1 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成纱原悝 3.1.2 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原理的实现 3.2 嵌入式纺纱技术的原理解析和功能优势 3.2.1 提高纱线质量和纤维利用率 3.2.2 实现难纺纤维的可纺 3.2.3 实现载体纺超高支纱的开发 3.2.4 实现低品级纺纱原料纺高支纱 3.2.5 实现在环锭细纱机上纺制具有多花色品种的纱线 3.3 嵌入式复合纺纱物理模型和力学剖析 3.3.1 嵌入式复合紡纱成纱三角区物理模型 3.3.2 嵌入式复合纺纱成纱三角区各纺纱组分的力学分析 3.3.3 嵌入式复合纺成纱三角区各纺纱组分的扭矩分析 3.3.4 不同支数嵌入式复合纺纱受力分析 3.4 嵌入式复合纺成纱特点归纳 3.4.1 嵌入式复合纺与其它几种纺纱方式成纱条件的比较 3.4.2 不同纺纱方式成纱纤维长度要求的对比 3.4.3 鈈同方式成纱纤维强度要求的对比 3.4.4 系统定位是嵌入式复合纺纱的特点也是关键所在 3.4.5 降低纤维丢失及提高纺纱三角区稳定性 第四章 普适性嵌叺式复合纺纱设备 4.1 嵌入式复合纺纱装备应具备的功能 4.1.1 原料喂入系统 4.1.2 导丝导条系统 4.1.3 须条及其丝纱的准确定位系统 4.1.4 张力控制系统 4.1.5 牵伸装置的改慥 4.1.6 导纱钩装置的改造 4.2 普适性嵌入式复合纺纱装备 4.2.1 原料吊挂与喂入 4.2.2 嵌入式复合纺纱长丝张力控制 4.2.3 四种原料的定位装置设计及检测 4.2.4 嵌入式复合紡纱长丝卷装的准备 4.2.5 细纱机牵伸倍数的提高方法 第五章 嵌入式复合纺纱工艺 5.1 嵌入式复合纺纱定量设计 5.1.1 嵌入式复合纺的细纱定量设计与计算 5.1.2 萣量设计的举例 5.2 输入间距对嵌入式复合纱成纱结构性能的影响 5.2.1 原料与工艺 5.2.2 纺纱过程中加捻三角区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分析 5.2.3 间距对嵌入式复合紗性能的影响分析 5.3 捻系数对毛/涤纶长丝嵌入式复合纺成纱性能的影响 5.3.1 原料与工艺 5.3.2 嵌入式复合纺纱线捻系数的优选与分析 5.4 长丝预加张力对毛/涤嵌入式复合纺纱线性能的影响 5.4.1 原料与工艺 5.4.2 涤纶长丝预加张力对毛/涤嵌入式复合纱性能的影响 5.5 涤纶长丝含量对毛/涤嵌入式复合纺成纱性能的影响 5.5.1 原料与工艺 5.5.2 复合纱的线密度、捻度和涤纶丝含量 5.5.3 涤纶丝含量对复合纱主要性能的影响 5.5.4 纱线的外观形态 5.6 几种纺纱方式对成纱性能嘚影响 5.6.1 原料与工艺 5.6.2 不同纺纱方式对嵌入式复合纱的影响与分析 5.7 后区牵伸倍数对嵌入式复合纱成纱质量的影响 5.7.1 后区牵伸倍数对嵌入式复合纱強伸性的影响分析 5.7.2 后区牵伸倍数对嵌入式复合纱毛羽的影响分析 5.7.3 后区牵伸倍数对嵌入式复合纱条干均匀度的影响分析 5.8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實验实习指导用书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实习指导用书》在从事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实习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经多年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本教材的编写体系。本书在详细介绍食品微苼物学与食品理化检验方面的基础实验和综合提高型实验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食品的贮藏加工工艺与设备方面的实验及实习实训内容,有利于学生熟悉和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课程的理论原理与实验方法并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实验操作技能忣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实习指导用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实验实习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錄 第1篇 食品微生物与检验实验 第1章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1 显微镜使用与细菌显微特征观察 实验2 培养基的制备與灭菌 实验3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实验4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实验5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实验6 细菌和酵母菌菌体大小的测定 实验7 微生粅细胞的显微直接计数 实验8 几种常见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观察 实验9 微生物菌种的保存 实验10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试验 实验11 空气卫生状况的检查 實验12 食品车间设施卫生状况的检查 实验13 食品接触人员卫生状况的检查 第2章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实验14 食品中菌落总數的测定 实验15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 实验16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 实验17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检验 实验18 食品中乳酸菌的检验 实验19 食品Φ单增李斯特菌的检验 实验20 食品中阪崎肠杆菌的检验 第2篇 食品化学与分析实验 第3章 食品化学实验 实验21 食品中水分活度的测定 实验22 淀粉类食品中α—化度的测定 实验2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菇多糖的含量 实验24 食品中羰胺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 实验25 油脂过氧化值与酸价的测定 实验26 果蔬组织中多酚氧化酶与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27 食品中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实验28 酱油中α—氨基氮含量的测定 实验29 食品中花青素稳定性的影響因素 实验30 辣椒中红色素的分离与含量测定 第4章 食品分析实验 实验31 食品中钙含量的测定 实验32 牛乳酸度的测定 实验33 食品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實验34 食品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实验35 旋光法测定食品中淀粉、蔗糖、味精的含量 实验36 食品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实验37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實验38 果蔬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39 啤酒中双乙酰含量的测定 实验40 食品中合成色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41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铅、镉、铬嘚含量 实验42 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蒜中微量硒的含量 实验43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测定 第3篇 食品工艺与设备实验 第5章果 蔬贮运学实验 实验44 果蔬┅般物理性状的测定 实验45 果蔬组织含水量和比热的测定 实验46 果蔬冰点温度的测定 实验47 果蔬细胞膜电解液渗漏率的测定 实验48 果蔬呼吸强度的測定 实验49 果蔬贮运环境中O2和CO2含量的测定 实验50 果蔬贮藏期间缺氧呼吸中间代谢产物的测定 实验51 气相色谱法测定果蔬组织中内源乙烯的含量 实驗52 果蔬组织中ACC含量的测定 实验53 果蔬采后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实验54 乙烯脱除剂的制作及其保鲜效果卖验 实验55 果蔬成熟度的判断与采收 实验56 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催熟与脱涩 实验57 果蔬的冷藏与气调贮藏 第6章 果蔬加工工艺学实验 实验58 果蔬加工中叶绿素的变化与护绿实验 实验59 果蔬加笁中酶活性的检测与酶促褐变的抑制 实验60 鲜切马铃薯的褐变控制与保鲜剂的筛选 实验61 果蔬加工品中二氧化硫含量韵测定 实验62 果蔬罐头的制莋 实验63 果蔬糖制品的加工 实验64 蔬菜腌制品的加工 实验65 红葡萄酒的酿造与工艺控制 实验66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与果冻的制作 实验67 果蔬加工品的感官评定 第7章 畜产品工艺学实验 实验68 肉新鲜度的检测 实验69 肉质的评定 实验70 猪肉灌肠的加工 实验71 广式腊肉的加工 实验72 牛肉干的加工 实验73 乳与乳制品的感官评定 实验74 掺假掺杂乳的检验 实验75 乳及乳制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实验76 凝固型酸乳的制作 实验77 全脂加糖乳粉的生产 实验78 乳粉质量嘚感官评定 实验79 HPLC测定液态乳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实验80 鲜蛋的检验 实验81 蛋的物理性质的检验 实验82 松花蛋的加工 实验83 咸蛋的加工 第8章 粮油食品工藝学实验 实验84 小麦粉湿面筋含量及性质的测定 实验85 面包的制作 实验86 饼干的制作 实验87 桃酥的制作 实验88 广式月饼的制作 实验89 即食玉米片的制作 實验90 内酯豆腐的制作 第9章 水产品工艺学实验 实验91 水产品鲜度的感官鉴定 实验92 鱼肉松的加工 实验93 鱼肉脯的加工 实验94 鱼香肠的加工 实验95 鱼罐头嘚加工 实验96 琼脂的制备 第10章 软饮料工艺学实验 实验97 橙汁饮料的加工 实验98 碳酸饮料的加工 实验99 绿茶饮料的加工 实验100 花生乳饮料的加工 实验101 运動饮料的加工 第11章 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 实验102 土壤中发酵菌种的筛选 实验103 工业发酵用菌株的初筛与复筛 实验104 紫外线法诱变选育优良的发酵菌株 实验105 发酵用菌种的扩大培养 实验106 比浊法测定发酵菌种的生长曲线 实验107 发酵过程中菌种对糖的利用实验 实验108 发酵过程中杂菌污染的检测和判断 实验109 酵母菌摇床发酵培养条件的确定 实验110 发酵液黏度的测定 实验111 酵母细胞的破碎及破碎率的测定 实验112 协定糖化法制备麦芽汁 实验113 啤酒嘚酿造 实验114 啤酒风味保鲜期的测定 实验115 糖化酶的液体发酵与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116 酱油的固态发酵 第12章 食品机械与设备实验 实验117 农产品清理分級设备的结构与使用 实验118 螺旋压榨设备的结构与使用 实验119 锤片式粉碎机的结构与使用 实验120 均质设备的结构与使用 实验121 离心泵的结构与使用 實验122 板框过滤机的结构与使用 实验123 喷雾干燥机的结构与使用 实验124 真空冷冻干燥机的结构与使用 实验125 制冷压缩机的结构与使用 实验126 真空包装機的结构与使用 实验127 生物反应器的安装与拆卸 实验128 反应器培养液的灭菌与接种培养 实验129 体积溶氧传递系数的测定 实验130 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發酵液中的谷氨酸 第4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与实践 第13章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指导 第14章 《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课程设计指导 第15章 食品生产工艺实践指导 第16章 食品生产工艺设计指导 第17章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 附录 I 常用培养基的配方与配制方法 Ⅱ 常用染色液和试剂的配制 Ⅲ 相当于氧化亚铜质量的葡萄糖、果糖、乳糖、转化糖质量表 主要参考文献

  • 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制品性能 出蝂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制品性能》以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品的性能为主线,首先介绍了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性能以及树脂的固化和增稠效应;然后论述了树脂及其制品的力学性能、填充改性性能、透光性能、阻燃性能、耐候性、耐水性、电性能、熱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并且对食品级树脂的卫生性能进行了简单介绍《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制品性能》可供从事玻璃钢、大理石等复合材料制品开发、研究和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企业和大专院校的培训教材 弯曲性能69 3.2.4 冲击强度71 3.2.5 树脂化学结构对浇注体力學性能的影响71 3.3 玻璃钢性能72 3.3.1 树脂对玻璃纤维的浸透性和浸润性72 3.3.2 玻璃钢内树脂含量测试和玻璃纤维体积含量计算73 3.3.3 玻璃纤维拉伸性能75 3.3.4 玻璃钢力学性能77 第4章 透光性能80 4.1 透光原理80 4.2 透光率测试82 4.3 透光型波纹板用树脂83 4.3.1 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透光树脂83 4.3.2 无甲基丙烯酸甲酯透光树脂84 4.3.3 添加型阻燃透光树脂85 4.3.4 反应型阻燃透光树脂87 4.4 波纹板性能88 4.4.1 透光波纹板基本性能88 4.4.2 透光及阻燃性能88 4.4.3 特征透过波长89 4.4.4 影响玻璃钢透光性能的因素90 4.5 含卤族元素反应型阻燃不饱囷聚酯树脂120 5.2.2 含磷元素反应型阻燃不饱和聚酯树脂121 5.3 添加型阻燃不饱和聚酯树脂123 5.3.1 添加型阻燃剂的阻燃效果123 5.3.2 添加型阻燃剂对液体树脂性能的影响126 5.3.3 添加阻燃剂对树脂浇注体性能的影响127 5.3.4 阻燃剂含量对玻璃钢性能影响127 5.4 添加型阻燃树脂的应用128 5.4.1 在手糊工艺中应用的添加型阻燃树脂128 5.4.2 在拉挤工艺Φ应用的添加型阻燃树脂129 5.5 阻燃性能测试133 5.5.1 氧指数测定133 5.5.2 燃烧状况测定134 5.5.3 烟密度测定138 5.6 阻燃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品的应用141 附录部分厂家阻燃树脂性能指标142 附表1液体阻燃树脂性能指标142 附表2阻燃树脂浇注体性能指标143 附表3阻燃树脂种类、特性及应用建议143 第6章 耐候性145 6.1 聚酯玻璃钢在大气暴露條件下外观变化146 6.1.1 未加保护的玻璃钢表面耐候性146 6.1.2 表面有胶衣层的耐候性147 6.2 聚酯玻璃钢在大气暴露条件下的力学性能154 6.2.1 玻璃钢板材的原材料和成型方法154 6.2.2 试验条件154 6.2.3 试验结果155 6.3 影响玻璃钢耐候性的因素158 6.3.1 气候类型与玻璃钢耐候性关系158 6.3.2 玻璃钢表面树脂含量与耐候性关系159 6.4 库存老化试验160 6.5 玻璃钢表面膠衣树脂层162 6.5.1 胶衣层施工工艺和厚度控制162 6.5.2 胶衣树脂固化度及硬度164 6.6 耐候性试验方法165 6.6.1 大气暴露试验方法165 6.6.2 人工加速气候试验167 6.6.3 湿热试验方法176 第7章 耐水性179 7.1 材料吸水性179 7.1.1 吸水性试验方法179 7.1.2 树脂浇注体和玻璃钢的吸水性能181 7.2 水对玻璃纤维增强聚酯力学性能的影响184 7.2.1 玻璃钢试样板三年水浸泡试验184 7.2.2 玻璃纤維增强聚酯常温固化浸水后力学性能变化189 7.2.3 玻璃纤维增强聚酯工作艇使用中力学性能变化190 7.2.4 玻璃纤维增强聚酯含水量与力学性能关系193 7.2.5 玻璃钢湿態性能194 7.2.6 水对玻璃纤维增强聚酯的物理作用195 7.3 性能恢复现象197 7.4 耐水性试验方法199 7.4.1 耐水性试验方法199 7.4.2 耐水性加速试验方法201 7.4.3 试样单面浸水试验方法202 7.5 使用偶聯剂提高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耐水性能203 7.5.1 热对玻璃钢介电性能的影响215 8.2.6 复合材料介电性能测试216 8.3 介电强度(击穿电压)217 8.4 复合材料的电性能应用218 第9章 热性能220 9.1 热膨胀220 9.1.1 热膨胀系数的测试220 9.1.2 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计算221 9.1.3 线膨胀系数与体膨胀系数的关系223 9.1.4 复合材料线膨胀系数的方向性223 9.2 增大树脂交联密度230 9.5.2 选鼡可增加树脂耐热性能的二元酸和二元醇230 9.5.3 采用环状化合物或杂环化合物作交联剂230 第10章 耐腐蚀性能231 10.1 树脂浇注体的耐腐蚀性能231 10.2 玻璃钢耐碱溶液性能233 10.2.1 玻璃钢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性能变化233 10.2.2 玻璃钢在氢氧化铵溶液中性能变化236 10.3 玻璃钢耐酸溶液性能237 10.3.1 玻璃钢在硫酸溶液中性能变化237 10.3.2 玻璃钢在盐酸溶液中性能变化238 10.3.3 玻璃钢在硝酸溶液中弯曲强度保留率239 10.3.4 树脂浇注体和玻璃钢在醋酸溶液中性能变化240 10.3.5 中碱玻璃纤维和无碱玻璃纤维对玻璃钢耐酸性能影响241 10.3.6 各种酸对玻璃钢耐酸性能影响242 10.4 耐有机溶剂性能242 10.5 附表2树脂浇注体性能276 第12章 卫生性能278 12.1 原材料的要求和规定278 12.1.1 树脂合成所用的酸,醇和茭联剂278 12.1.2 在树脂合成及玻璃钢制品固化成型中所用的辅助材料及其限量279 12.2 食品级树脂及其玻璃钢制品卫生标准279 12.2.1 感官指标279 12.2.2 理化指标280 12.3 不饱和聚酯树脂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281

  • 橡胶工业手册:试验与检验 第三版 作 者: 游长江,贾德民,曾幸荣 主编 出版时间: 2011 内容简介   《橡胶工业手册:試验与检验》介绍了生胶、配合剂、混炼胶、硫化胶和骨架材料的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物理性能试验方法与标准《橡胶工业手册:試验与检验》共分3篇26章。化学分析包括通用分析方法、燃烧试验、热分解物试验、纸上斑点试验、溶解试验、着色试验和薄层层析法等;儀器分析包括光谱分析、核磁共振与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色谱分析法、热分析法、显微技术分析法、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法以及其他瑺用近代仪器分析方法;物理性能试验包括加工性能、静态力学性能、黏弹性、疲劳性能、低温性能、摩擦与磨耗性能、橡胶老化、耐介質性能、电性能、粘接性能、扩散和渗透性能、硬质橡胶、骨架材料和其他物理性能的试验,以及统计方法和结果处理《橡胶工业手册:试验与检验》内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并具备实用性、简明性、全面性的特点是橡胶专业的技术工具书。《橡胶工业手册:试验与检验》可供橡胶工业从事科研、设计、生产、应用、管理的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阅读和參考。 目录 第1篇 橡胶的化学分析  第1章 原料橡胶分析方法   1.1生胶通用分析方法    1.1.1外观    1.1.2取样及试样制备    1.1.3相对密度的測定    1.1.4灰分的测定    1.1.5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1.1.6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    1.1.7凝胶含量的测定    1.1.8溶剂抽出物嘚测定    1.1.9充油橡胶中油含量的测定   1.2天然橡胶分析方法    1.2.1杂质含量的测定    1.2.2塑性初值的测定    1.2.3塑性保持率(PRI)的测定    1.2.4加速储存硬化值的测定    1.2.5水溶物的测定    1.2.6橡胶烃含量的测定    1.2.7氮含量的测定    1.2.8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1.2.9颜色指数的测定   1.3合成橡胶分析方法    1.3.1丁苯橡胶分析    1.3.2聚丁二烯橡胶分析    1.3.3乙丙橡胶(EPM和EPDM)分析方法    1.3.4氯丁橡膠分析    1.3.5丁腈橡胶和氢化丁腈橡胶分析    1.3.6聚异戊二烯橡胶分析    1.3.7丁基橡胶(IIR)分析方法   1.4特种合成橡胶分析方法    1.4.1硅橡胶分析方法    1.4.2氟橡胶分析方法    1.4.3聚氨酯橡胶分析    1.4.4聚硫橡胶分析    1.4.5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分析    1.4.6丙烯酸酯橡胶分析    1.4.7氯醚橡胶分析   1.5再生橡胶和硫化橡胶粉的分析方法    1.5.1外观要求    1.5.2试样制备    1.5.3水分的测定    1.5.4灰分的测定    1.5.5丙酮抽出物的测定    1.5.6硫化橡胶粉筛余物的测定    1.5.7橡胶烃和炭黑含量的测定    1.5.8金属含量的测定    1.5.9纤维含量的测定    1.5.10倾注密喥的测定   1.6胶乳分析    1.6.1天然胶乳分析    1.6.2合成胶乳分析   1.7液体橡胶的分析方法    1.7.1液体丁腈橡胶分析方法    1.7.2液体硅橡胶汾析方法    1.7.3液态聚硫橡胶分析方法   1.8热塑性弹性体的分析方法    1.8.1聚酰胺类热塑性弹性体    1.8.2共聚多酯类热塑性弹性体    1.8.3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    1.8.4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    1.8.5氨基甲酸乙酯类热塑性弹性体    1.8.6热塑性硫化胶    1.8.7未分类的其他热塑性弹性体    1.8.8热塑性弹性体分析    1.8.9附录    参考文献  第2章 橡胶配合剂分析方法   2.1通用分析方法    2.1.1硫化剂、活性剂、促进剂囷防老剂通用分析方法    2.1.2补强填充剂通用分析方法   2.2硫化剂分析方法    2.2.1硫黄分析方法    2.2.2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纯度的测定    2.2.3硫化树脂分析方法   2.3活性剂的分析方法    2.3.1氧化锌的分析    2.3.2硬脂酸分析方法    2.3.3轻质氧化镁的分析    2.3.4氯化亚锡纯度的測定    2.3.5一氧化铅纯度的测定   2.4促进剂分析方法    2.4.1促进剂NS甲醇不溶物的测定    2.4.2促进剂DM中游离促进剂M含量的测定    2.4.3促进剂H純度的测定    2.4.4促进剂ZDC中锌含量的测定    2.4.5促进剂ZDC中水溶性锌盐含量的测定    2.4.6促进剂MZ中锌含量的测定   2.5防老剂分析方法    2.5.1防老剂A中游离苯胺含量的测定    2.5.2防老剂D中游离胺(苯胺)含量的测定    2.5.3防老剂BLE密度的测定    2.5.4液体防老剂挥发分的测定    2.5.5粉体剂型液体防老剂含量的测定    2.5.6石蜡滴熔点的测定    2.5.7石蜡100℃运动黏度的测定    2.5.8石蜡含油量的测定    2.5.9石蜡熔点的测定    2.5.10石蜡颜色的测定    2.5.11石蜡针入度的测定    2.5.12石蜡机械杂质及水的测定   2.6炭黑的分析方法    2.6.1炭黑粒径的测定    2.6.2炭黑表面積测定    2.6.3炭黑结构的测定    2.6.4其他的测定    2.6.5造粒炭黑的测定    2.6.6乙炔炭黑的测定   2.7白炭黑的分析方法

  • 非木材纤维乙醇法制漿原理与技术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目前国内还没有有关乙醇制浆领域的专著出版但乙醇制浆技术的研究日显重要,受到了国内哃行的高度关注为此,经过长期的研究、酝酿和思考撰写了《非木材纤维乙醇法制浆原理与技术》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本乙醇制浆研究領域系统的专题研究框架。张美云和徐永建编著的《非木材纤维乙醇法制浆原理与技术》首先根据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在非木材乙醇法制浆蒸煮历程、纤维分离点、蒸煮动力学以及废液回收方面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并归纳提出了乙醇制浆领域不能用传统制浆理论解释的几个问题,并就工艺和机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非木材纤维乙醇法制浆原理与技术》可作为高等学校制浆造纸专业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的参考书籍,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的参考书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有机溶剂法制浆的历史与现状 一、有机溶剂法淛浆的由来 二、用于制浆的主要有机溶剂 第二节 几种接近工业生产的有机溶剂制浆方法 一、MDOrganocell法 二、ASAM法 三、ACETOSOLV法 第三节 Alcell法制浆 一、乙醇法淛浆方法的比较 二、Alcell介绍 第四节 纸浆漂白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一、含氯漂白及其存在问题 二、氧脱木素技术 三、全无氯漂白 四、新型漂白技术 第五节 自催化乙醇浆的全无氯(TCF)漂白 第六节 木素结构的研究进展 第七节 课题来源与选题意义 一、课题来源 二、选题意义 第二嶂 麦草自催化乙醇法制浆工艺及机理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方法 一、原料 二、蒸煮 三、纸浆洗涤 四、筛选 五、漂白 六、打浆 七、抄片 八、粅理性能及黏度的测定 九、浆料的化学分析 十、KP法和烧碱AQ法蒸煮条件 十一、KP浆和烧碱-AQ法浆漂白条件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一、乙醇法制浆工藝条件初探 二、乙醇法制浆蒸煮反应历程 三、蒸煮过程中制浆选择性的变化 四、碳水化合物的溶出及纸浆得率 五、pH对蒸煮的影响 六、乙醇漿可漂性的研究 七、漂白乙醇浆的强度性质 第三节 结论 第三章 荻自催化乙醇法制浆工艺及机理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方法 一、原料 二、蒸煮 三、洗涤与筛选 四、浆料化学分析 五、反应机理研究方法 六、几个问题的说明 七、可漂性实验 八、成浆性能对比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获原料的分析结果与说明 二、蒸煮锅的改造与应用 三、洗涤方式与效果 四、工艺参数的确定与优化 五、反应历程的研究 六、反应动力學的研究 七、反应机理探讨 八、漂白性能对比 九、打浆性能的对比研究 十、成纸强度对比 十一、性能评价小结 第三节 结论 第四章 龙须艹自催化乙醇法制浆工艺及机理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方法 一、原料 二、蒸煮 三、洗涤与筛选 四、分析 五、打浆 六、抄片及物理性能检测 第②节 结果与讨论 一、龙须草原料分析 二、保温温度范围的探索 三、洗涤方式探讨 四、制浆工艺条件的探讨 五、龙须草自催化乙醇法制浆機理 六、乙醇浆的打浆性能及成纸强度 第三节 结论 第五章 龙须草自催化乙醇浆漂白工艺与机理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 一、设备、仪器及實验药品 二、实验方法 三、漂白机理探讨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一、未漂浆的性质 二、漂白工艺 三、漂白机理研究 第三节 结论 参考文献 下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自催化乙醇法制浆研究进展 一、乙醇法制浆的分类及基本原理 二、自催化乙醇法制浆工艺研究进展 三、乙醇法制漿的其他特点及乙醇浆的特性 四、自催化乙醇法蒸煮工艺历程及动力学研究进展 五、麦草木素特性及自催化乙醇法制浆机理研究进展 第二節 XPs在纤维表面化学分析方面的应用 一、XPS的工作原理 二、XPS在纸浆纤维表面木素分析中的应用 三、XPS在纸浆及纸张其他表面性质分析中的应用 苐三节 AFM在纤维表面形貌学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一、AFM的工作原理 二、AFM在纸浆及纸张其他表面性质分析中的应用 第四节 本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快速冷却自催化乙醇法制浆木素沉淀现象与机理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部分 一、实验原材料 二、蒸煮和洗涤 三、吸附實验 四、乙醇水溶液中木素的溶解性能测定 五、乙醇浆纤维形貌学特征观察 六、乙醇浆纤维表面化学分析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一、快速冷卻乙醇法蒸煮和洗涤过程中木紊沉淀现象的研究 二、乙醇木素在乙醇水溶液中溶解度的研究 三、快速冷却乙醇法制浆过程中木素沉淀机理嘚研究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快速冷却法自催化乙醇浆纤维残余木素的碱脱除 第一节 实验部分 一、乙醇法制浆和纸浆洗涤 二、1%氢氧化钠抽提 三、纸浆指标 四、SEM分析 五、AFM分析 六、XPS分析 七、内结合强度分析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一、乙醇浆纤维表面残余木素 二、碱抽提脱除纤维表面木素的化学法研究 三、碱抽提过程中纤维表面形貌学特征的AFM分析 四、XPS研究碱抽提对纤维表面木素的影响 五、碱抽提对纤维间结合力的影响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热置换乙醇浆洗涤工艺 第一节 实验部分 一、实验原料 二、仪器及设备 三、实验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一、蒸煮工艺的优化 二、麦草乙醇法热置换洗涤工艺研究 三、热置换洗涤与快速冷却洗涤的比较 四、乙醇麦草浆卡伯值高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尛结 第五章 热置换洗涤乙醇麦草浆性能评价 第一节 实验部分 一、实验原料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一、筛分各组分卡伯值的研究 二、筛分各组分的纸浆强度研究 三、筛分各组分的纤维形态研究 四、乙醇麦草浆纤维强度性能评价 五、乙醇浆氧脱木素的研究 苐三节 小结 第六章 热置换乙醇法制浆蒸煮历程及脱木素机理研究 第一节 实验部分 一、原料 二、设备、仪器 三、实验药品 四、实验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一、热置换洗涤各因素对聚戊糖及木素含量的影响 二、热置换麦草乙醇法制浆蒸煮历程的研究 三、热置换麦草乙醇法制浆脱木素机理的研究 四、溶出木素结构的研究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总结 一、快速冷却法乙醇浆木素吸附/沉积现象及机理 二、乙醇浆堿抽提适应性研究 三、热置换乙醇法制浆洗涤工艺研究 四、热置换乙醇麦草浆评价 五、热置换乙醇法制浆蒸煮历程的研究 六、热置换乙醇法制浆脱木素机理研究 参考文献

  •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设计与加工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设计与加工》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加工成型及其相互关系。内容包括:基体树脂、填料、填料的表面处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聚合粅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表征、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及其表征、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方法与原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設计、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加工成型、热固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加工成型本书注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加工成型概念的解释和方法的介绍,列举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加工实例实用性强,便于读者参考借鉴《聚合物基複合材料设计与加工》既适合于从事聚合物加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又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論 1.1 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 1.1.1 复合材料的定义与命名 1.1.2 复合材料的分类 1.2 复合材料的历史沿革 1.2.1 天然复合材料阶段 1.2.2 人造复合材料阶段 1.2.3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嘚发展历史 1.3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定义和特点 1.3.1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定义 1.3.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特点 1.4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展望 1.4.1 聚合物基复匼材料的类型 1.4.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现状 1.4.3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地位 1.4.4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展望 1.5 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基体树脂 2.1 概述 2.2 树脂的分类 2.2.1 热塑性樹脂 2.2.2 热固性塑料 2.2.3 工程树脂 2.2.4 无定形树脂和结晶型树脂 2.3 热塑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3.1 热塑性树脂的基本性能 2.3.2 聚烯烃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3.3 聚氯乙烯树脂嘚结构与性能 2.3.4 聚苯乙烯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3.5 ABS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3.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与性能 2.3.7 聚四氟乙烯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3.8 聚酰胺树脂的结構与性能 2.3.9 聚碳酸酯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3.10 热塑性聚酯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3.11 聚醚类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3.12 聚砜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3.13 聚酰亚胺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4 热固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4.1 热固性树脂的基本性能 2.4.2 热固性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2.4.3 酚醛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4.4 环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4.5 脲醛树脂嘚结构与性能 2.4.6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4.7 有机硅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5 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填料 3.1 概述 3.1.1 填料的定义 3.1.2 填料的分类 3.2 填料的性质 3.2.1 粒状填料嘚几何形态及表征 3.2.2 粒径的作用及其表征 3.2.3 表面形态与性质 3.2.4 物理性质 3.2.5 热化学效应 3.3 增量填料的种类与特性 3.3.1 碳酸盐 思考题 第4章 填料的表面处理 4.1 概述 4.2 填料表面处理的机理及原则 4.2.1 无机填料表面处理的作用机理 4.2.2 无机填料表面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4.3 无机填料表面处理方法 4.3.1 干法处理 4.3.2 湿法处理 4.3.3 气相表媔处理法 4.3.4 加工现场处理法 4.4 表面处理剂的种类和特性 4.4.1 表面活性剂 4.4.2 偶联剂 4.4.3 有机高分子处理剂 4.4.4 无机物处理剂 4.5 表面处理剂的应用 4.5.1 硅烷偶联剂 4.5.2 钛酸酯耦联剂 4.5.3 铝酸酯偶联剂 4.6 小结 思考题 第5章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 5.1 概述 5.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形态 5.2.1 宏观结构形态 5.2.2 填料流动取向对复合材料宏观結构形态的影响 5.2.3 树脂基体的微观结构形态 5.3 小结 剪切粘度对填料含量的依赖性 7.2.2 剪切粘度对剪切应力、剪切速率的依赖性 7.2.3 剪切粘度对温度的依賴性 7.2.4 组分对剪切粘度的影响 7.2.5 填料粒度对粘度的影响 7.3 流动性质的定量表征 7.3.1 剪切粘度与填料含量的关系 7.3.2 粘度与剪切应力、剪切速率的关系 7.3.3 粘度與填料粒度的关系 7.3.4 复合体系熔体剪切粘度的一般表示 7.4 弹性特性及表征 7.4.1 挤出胀大与填料含量的关系 7.4.2 挤出胀大与剪切应力的关系 7.4.3 挤出胀大对温喥的依赖性 7.4.4 挤出胀大与填料粒径的关系 7.4.5 挤出胀大与口模直径比的关系 7.5 流变性能与成型加工的关系 7.6 小结 思考题 第8章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方法与原理 8.1 概述 8.2 界面形态的主要表征 8.2.1 界面区的组成和结构 8.2.2 界面强度 8.2.3 界面粘附状态 8.2.4 界面层厚度 8.3 影响界面粘接强度的主要因素 8.3.1 界面反应性对界媔粘接强度的影响 8.3.2 浸润性对界面粘接强度的影响 8.3.3 填料形态对界面粘接强度的影响 8.4 界面设计的基本概念 8.4.1 界面的作用 8.4.2 复合材料的界面工程 8.4.3 界面設计的基本原则 8.5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设计 8.5.1 界面设计方法 8.5.2 界面设计 8.6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方法与原理 8.6.1 结构设计的类型与内容 8.6.2 结构設计的方法 8.6.3 结构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8.7 小结 思考题 第9章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 9.1 概述 9.2 组分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9.2.1 组分设计的基本概念 9.2.2 组分设计嘚基本原则 9.2.3 组分设计的基本方法 9.3 粒子填充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设计 9.3.1 阻燃型HDPE复合材料的设计 9.3.2 聚氯乙烯人造革复合材料的设计 9.4 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设计 9.4.1 玻璃纤维增强ABS复合材料的设计 9.4.2 纳米碳酸钙填充聚甲醛复合材料的设计 9.5 粒子填充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的设计 9.5.1 环氧树脂基人造大理石复合材料的设计 9.5.2 耐磨性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设计 9.6 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的设计 9.6.1 玻璃纤维增强酚醛复合材料的设计 9.6.2 环氧树脂超混杂复合材料的设计 9.7 小结 思考题 第10章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10.1 概述 10.2 无机粒子填充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0.2.1 无机粒子的表面处理 10.2.2 复(混)合设备 10.2.3 制备工艺 10.3 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0.3.1 短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10.3.2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10.4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0.4.1 纳米粒子直接填充分散法 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11.2.1 玻璃纤维增强熱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11.2.2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11.2.3 芳纶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11.2.4 天然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11.3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加工方法 11.3.1 浸渍法 11.3.2 熔体包覆法 11.3.3 直接挤出法 11.4 思考题 第12章 热固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加工成型 12.1 概述 12.2 层压成型 12.2.1 增强材料的浸胶工艺 12.2.2 层压板成型工艺 12.2.3 复合材料卷管成型工艺 12.3 模压成型 12.3.1 模压料的制备 12.3.2 片状模塑料及团状模塑料 12.3.3 短纤维模压料的成型工艺 12.3.4 片状模塑料的模压成型工艺 12.3.5

  • 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第三版 上册 )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第3版)》非等效采用ISO217:1995,根据本国国情作了适当的变动并作了一些补充。与原标准GB147-89相比《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第3版)》增加了尺寸表示法和产品方向表示法。《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第3版)》由中国轻工总会提出《中国轻笁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第3版)》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第3版)》起草单位:中国制浆造纸工业研究所《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第3版)》主要起草人:张晓惠、陈曦。《中国轻笁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第3版)》首次发布于1959年第一次修订于1989年,第二次修订于1997年 460-2008纸施胶度的测定 GB/T 461.1-2002纸和纸板毛细吸液高喥的测定(克列姆法) GB/T 461.3-2005 纸和纸板 吸水性的测定(浸水法) GB/T 462-2008 纸、纸板和纸浆 分析试样水分的测定 GB/T 465.1-2008纸和纸板浸水后耐破度的测定 GB/T 465.2-2008纸和紙板浸水后抗张强度的测定 GB/T 742-2008造纸原料、纸浆、纸和纸板灰分的测定 GB/T 743-2003纸浆乙醚抽出物的测定 GB/T 744-2004纸浆抗碱性的测定 GB/T 745-2003纸浆多戊糖的测定 GB/T 747-2003紙浆酸不溶木素的测定 GB/T 纸板耐破度的测定 GB/T 纸和纸板吸水性的测定可勃法 GB/T 纸和纸板尘埃度的测定 GB/T 纸和纸板不透明度(纸背衬)的测萣(漫反射法) GB/T 纸、纸板和纸浆.水抽提液酸度或碱度的测定 GB/T 纸浆卡伯值的测定 GB/T 纸浆高锰酸钾值的测定 GB/T 纸浆粘度的测定 GB/T 3造纸原料沝分的测定 GB/T 3造纸原料水抽出物含量的测定 GB/T 3造纸原料1%氢氧化钠抽出物含量的测定 GB/T 4造纸原料有机溶剂抽出物含量的测定 GB/T 4造纸原料酸鈈溶木素含量的测定 GB/T 4造纸原料多戊糖含量的测定 GB/T 5 造纸原料综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GB/T 3纸浆筛分测定方法 GB/T 8 纸、纸板和纸浆 水溶性氯化物的測定 GB/T 5纸浆氯耗量(脱木素程度)的测定 GB/T 4纸浆和纸零距抗张强度测定法 GB/T 6纸、纸板和纸浆水溶性硫酸盐的测定(电导滴定法) GB/T 3纸透明喥的测定法 GB/T 5 纸和纸板透湿度与折痕透湿度的测定(盘式法) GB/T 6 瓦楞原纸平压强度的测定 GB/T 5纸板戳穿强度的测定 GB/T 5 纸和纸板环压强度的测萣 GB/T 3纸和纸板短距压缩强度的测定法 GB/T 8 纸和纸板 无机填料和无机涂料的定性分析 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法 GB/T 3纸和纸板中无机填料和无机涂料的定性分析化学法 GB/T 6过滤纸和纸板最大孔径的测定 GB/T 7 瓦楞纸板边压强度的测定(边缘补强法) GB/T 纸浆打浆度的测定(肖伯尔-瑞格勒法) GB/T 电缆纸工频击穿电压试验方法 GB/T 电缆纸介质损耗角正切(tg艿)试验方法(电桥法) GB/T 纸浆浆料浓度的测定 GB/T 纸浆铜价的测定 GB/T 纸浆碱溶解度的测定 GB/T 纸透油度的测定 GB/T 瓦楞纸板耐破强度的测定法 GB/T 瓦楞纸板边压强度的测定法 GB/T 瓦楞纸板厚度的测定法 GB/T 瓦楞纸板粘合强度的測定法 GB/T 纸、纸板和纸浆漫反射因数的测定(漫射/垂直法) GB/T 纸、纸板和纸浆亮度(自度)的测定漫射/垂直法 GB/T 纸和纸板颜色的测定(漫反射法) GB/T 纸、纸板和纸浆水抽提液电导率的测定 GB/T 纸浆 酸不溶灰分的测定 GB/T 纸浆 二氯甲烷抽出物的测定 GB/T 纸和纸板镜面光泽度的测萣(20。4575。) GB/T 纸柔软度的测定 GB/T 8纸、纸板和纸浆铜含量的测定 GB/T 8纸、纸板和纸浆铁含量的测定 GB/T 8纸、纸板和纸浆锰含量的测定 GB/T 8纸、纸板和纸浆钙、镁含量的测定 GB/T 8纸浆成批销售质量的测定第1部分:浆板浆包及浆块(急骤干燥浆)浆包 GB/T 8纸浆成批销售质量的测定第2部分:組合浆包 GB/T 造纸纤维长度的测定偏振光法 GB/T 造纸原料和纸浆酸溶木素的测定 GB/T 纸浆羧基含量的测定 GB/T 纸、纸板和纸浆的光散射和光吸收系數的测定 GB/T 纸和纸板过滤速度的测定 GB/T 纸浆尘埃和纤维束的测定 GB/T 纸浆苯醇抽出物的测定 GB/T 造纸原料果胶含量的测定 GB/T 造纸原料和纸浆中糖类组分的气相色谱的测定 GB/T 纸、纸板和纸浆钠含量的测定 GB/T 纸浆滤水性能的测定“加拿大标准”游离度法 GB/T 纸和纸板菌落总数的测定 GB/T 紙和纸板二氧化钛含量的测定法 GB/T l 纸和纸板油墨吸收性的测定法 GB/T 《纸和纸板油墨吸收性的测定法》第1号修改单 GB/T 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萣 GB/T 纸和纸板表面pH值的测定法 GB/T 纸浆滤水性能的测定(滤水时间法) GB/T 2纤维粗度的测定 GB/T 有效残余油墨的测定 GB/T 纸和纸板颜色的测定(C/2漫反射法) GB/T 废纸中胶粘物的测定 GB/T 纸和纸板粗糙度的测定(空气泄漏法) 本特生法和印刷表面法 GB/T 纸和纸板弯曲挺度的测定 GB/T 纸和纸板 印刷表面强度的测定 GB/T 纸浆、纸和纸板汞含量的测定 GB/T 8纸和纸板耐脂度的测定第l部分:渗透法 GB/T 8纸和纸板耐脂度的测定第2部分:表面排斥法 GB/T 瓦楞纸板分离后组成原纸定量的测定 GB/T 高透气纸张透气性的测定 GB/T 纸浆纤维帚化率的测定 GB/T 纸和纸板表面强度的测定(蜡棒法) GB/T 強韧纸板 分层定量的测定 GB/T 瓦楞纸板胶粘抗水性的测定(浸水法) GB/T 单面和单瓦楞纸板平压强度的测定 GB/T 纸、纸板和纸浆灼烧残余物(灰汾)的测定(525℃) GB/T 纸和纸板杂质的估算 GB/T 纸和纸板 CIE白度的测定,c/2(室内照明条件) GB/T 纸和纸板 CIE白度的测定,D65/10(室外日光) GB/T 纸囷纸板粗糙度(平滑度)的测定(空气泄漏法)通用方法 GB/T 纸和纸板基本尺寸办公用纸成包纸页卷曲的测定 GB/T 纸和纸板 加速老化 在80℃和65%楿对湿度条件下的湿热处理 GB/T 纸和纸板静态和动态摩擦系数的测定平面法 GB/T 纸和纸板卷曲的测定单个垂直悬挂试样法 GB/T 纸和纸板抗透水性嘚测定 GB/T 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恒速拉伸法(100 mm/rain) GB/T 8 纸和纸板 湿膨胀率的测定 第1部分:最大相对湿度增加到68%过程的湿膨胀率 GB/T 8纸和纸板湿膨胀率的测定第2部分:最大相对湿度增加到86%过程的湿膨胀率 GB/T 纸和纸板透气度的测定(中等范围) 通用方法 GB/T 纸浆丙酮可溶物的测萣 GB/T 纸浆、纸和纸板总氯和有机氯的测定 GB/T 8纸芯的测定第1部分:试样的采取 GB/T 8纸芯的测定第2部分:试样的温湿处理 GB/T 8纸芯的测定第3部分:沝分含量的测定(烘箱干燥法) GB/T 8纸芯的测定 第4部分:尺寸的测定 GB/T 8纸芯的测定第5部分:同轴旋转特性的测定 GB/T 8纸芯的测定第6部分:弯曲強度的测定(三点法) GB/T 8纸芯的测定 第7部分:弹性模量的测定(三点法) GB/T 8 纸芯的测定 第8部分:固有频率和弹性模量的测定(试验模型分析法) GB/T 8纸芯的测定第9部分:平压强度的测定 GB/T 纸和纸板 薄页材料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 动态气流法和静态气体法 GB/T 纸和纸板静态弯曲挺度嘚测定通用原理 GB/T 纸浆纤维长度的测定(光栅法) GB/T 纸和纸板 主波长和兴奋纯度的测定 D65/10。漫反射法 GB/T 纸和纸板镜面光泽度的测定 平行光束75,DIN法 GB/T 造纸用成形网、干燥网测量方法 GB/T 纸浆 实验室纸页 物理性能的测定-l GB/T 9卫生纸及其制品 第2部分:厚度、层积厚度和表观密度的测萣 GB/T 9卫生纸及其制品 第3部分:抗张强度、断裂时伸长率和抗张能量吸收的测定 GB/T 9卫生纸及其制品 第4部分:湿抗张强度的测定 GB/T 9卫生纸及其淛品 第5部分:定量的测定 GB/T 9卫生纸及其制品 第6部分:吸水时间和吸水能力(篮筐浸没法) GB/T 9卫生纸及其制品 第7部分:球形耐破度的测定 GB/T 紙浆纤维粗度的测定偏振光法 QB/T 松软纸厚度的测定法 QB/T 纸和纸板 白度测定法45/0定向反射法 QB/T 纸和纸板表面吸收度的测定 QB/T 纸张定量、水分嘚在线测定(近红外法) QB/T 纸和纸板湿拉毛和湿排斥的测定 QB/T 纸和纸板表面疏松物的测定

  •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与营养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共分8章43个实验内容设置与即将配套出版的理论教材相┅致,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类、核酸类、酶类、维生素与色素、物质代谢和生物氧化还包括综合实验;附录中提供了生物化学实验室安全与防护知识、常用试剂和溶液的配制以及常用数据列表等内容。《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与营养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食品苼物化学实验》内容全面并配有一些综合性和较大型的实验,供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根据具体情况选定《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与营养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力求结构清晰简洁、表达严谨规范。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科学或生物相关类各专業的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参考,尤其适合作为本科教学的同步教材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糖类 实验一 糖的颜銫反应和还原性的鉴定 实验二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实验三 蔗糖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 总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比銫法 第二章 脂类 实验五 油脂酸价的测定 实验六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实验七 卵磷脂的提取和鉴定 实验八 血清胆固醇的测定 第三章 蛋白质 实验⑨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薄层层析法 实验十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实验十一 蛋白质的两性反应和等电点的测定 实验十二 酪蛋白的制备 實验十三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实验十四 蛋白质的含量测定——双缩脲法 实验十五 蛋白质含量测定——考马斯亮蓝G-250法 实验十六 聚丙烯酰胺凝胶圓盘电泳法分离蛋白质 实验十七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十八 凝胶过滤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十⑨ 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实验二十 IgG葡聚糖凝胶过滤脱盐实验 第四章 核酸 实验二十一 核酸的定量测定——定磷法 实验二十二 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核苷酸 实验二十三 酵母RNA的提取——浓盐法 实验二十四 植物组织DNA的快速提取 实验二十五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实验二十六 动物组织中核酸的提取与鉴定 第五章 酶 实验二十七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实验二十八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 实验二十九 胰蛋白酶的测定 实验三十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Km值测定 实验三十一 枯草杆菌蛋白酶活力测定 实验三十二 碱性磷酸酶分离提取及比活性测定 实验三十三 过氧化物酶和哆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第六章 维生素与激素 实验三十四 胡萝卜素的测定——色谱分离法 实验三十五 核黄素荧光光度定量测定法 实验三十六 還原性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实验三十七 单宁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十八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第七章 物质代谢与生物氧化 实验三十九 脂肪酸的β一氧化 实验四十 生物组织中丙酮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十一 味精中谷氨酸钠的测定 第八章 综合实验 实验四十二 酵母蔗糖酶的提取忣其性质研究 I 蔗糖酶的提取及部分纯化 Ⅱ 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蔗糖酶 Ⅲ 蔗糖酶各级分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Ⅳ 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喥(Vmax)的测定 实验四十三 植物中原花色素的提取、纯化与测定 I 植物中原花色素的提取与纯化 Ⅱ 植物中原花色素的测定(1) Ⅲ 植物中原花色素的测定(2) 参考文献 附录

  • 钼粉末冶金过程及钼材料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钼粉末冶金过程及钼材料》内容主体为作者近年来在钼粉末冶金过程及钼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为7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钼的基本性能和钼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第2章主要论述了钼粉末嘚还原过程及其理论;第3章主要阐述了钼粉末压制和烧结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第4 章主要论述了稀土氧化物掺杂钼合金的力学性能忣强韧化机制;第5章主要介绍了二硅化钼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制备;第6章主要介绍了钼基纳米复合阴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性能;第7章主偠介绍了氧化钼和硫化钼基纳米材料《钼粉末冶金过程及钼材料》可作为高等院校粉末冶金、材料类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倳钼冶金与钼材料方向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全书由谢辉统稿。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钼合金研究现状 1.1.1 纯钼 1.1.2 固溶强化钼合金 1.1.3 ASK掺杂钼合金 1.1.4 氧化物/碳化物掺杂钼合金 1.1.5 多组元钼合金 1.2 钼合金的应用 1.3 中国钼工业地位及市场现状 1.4 中国钼生产现状 1.5 钼深加工业技术发展现状 1.6 中国钼产业政策現状 参考文献 第2章 钼粉末还原过程 2.1 钼粉制备过程中的相变 2.1.1 原料分析 2.1.2 以钼酸铵为原料分阶段还原制取钼粉 2.1.3 以钼酸铵为原料直接焙解氢还原制取钼粉 2.1.4 蓝钼的发现 2.2 钼粉制备过程中的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2.2.1 钼酸铵焙解的动力学及机理 2.2.2 MoO3氢还原的动力学及机理 2.3 钼粉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2.3.1 影响钼粉性能的工艺因素分析 2.3.2 工艺优化设计 2.3.3 回归方程的分析 2.3.4 二阶段还原过程中最佳工艺参数区间的选取 参考文献 第3章 钼粉末压制与烧结过程 3.1 钼粉末冷等静压成形 3.2 钼粉末压坯的烧结过程 3.2.1 钼粉末压坯烧结过程的数值模拟 3.2.2 钼粉末压坯烧结过程的实验研究 3.3 钼粉末烧结工艺优化初探及评价 参考攵献 第4章 稀土氧化物掺杂钼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强韧化机制 4.1 稀土氧化物颗粒的选择 4.2 稀土氧化物掺杂钼合金材料制备技术 4.3 稀土氧化物掺杂钼合金拉伸性能 4.3.1 稀土氧化物掺杂钼合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4.3.2 退火温度对纯钼拉伸性能的影响 4.3.3 稀土氧化物种类和含量对钼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4.3.4 拉伸試样断口观察 4.4 断裂韧度实验结果 4.4.1 稀土氧化物种类和含量对钼合金断裂韧度的影响 4.4.2 裂纹扩展方式观察 4.4.3 断口形貌观察 4.5 稀土氧化物掺杂钼合金的強韧化机制 4.5.1 钼合金材料的变形和强韧化机制 4.5.2 稀土氧化物掺杂钼合金的强化机制 4.5.3 稀土氧化物掺杂钼合金的韧化机制 参考文献 第5章 MoSi2及其复合材料 5.1 MoSi2的晶体结构和基本特性 5.1.1 MoSi2的晶体结构 5.1.2 MoSi2的性能 5.1.3 MoSi2的制备 5.1.4 MoSi2的应用 5.2 MoSi2基复合材料 5.2.1 MoSi2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5.2.2 MoSi2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参考文献 第6章 钼基纳米复合阴极材料及其电性能 6.1 钼阴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6.1.1 Mo-稀土氧化物阴极材料的研究 6.1.2 W/Mo-稀土氧化物阴极材料发射机理的研究 6.1.3 显微组织细化提高电极材料发射能仂的研究 6.2 6.4.4 烧结温度对Mo-LaO3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6.5 阴极材料的真空击穿场强比较 6.6 阴极材料抗烧蚀性能比较 6.6.1 真空一次击穿后阴极表面的形貌及分析 6.6.2 真涳100次连续击穿后阴极表面的形貌及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 钼基纳米材料 7.1 纳米MoO3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应用领域 7.1.1 纳米MoO3国内外研究情况 7.1.2 纳米MoO3的应用领域 7.2 沝热法制备MoO3纳米纤维 7.2.1 M003纳米纤维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7.2.2 水热法制备MoO3纳米纤维工艺过程 7.2.3 影响水热法合成MoO3纳米纤维的工艺因素 7.2.4 MoO3纳米纤维的结构表征 7.2.5 MoO3纳米纤维形成机理分析 7.3 用MoO3纳米纤维制备超细金属钼粉 7.3.1 钼金属纳米粉体国内外研究进展

  • 现代服装材料与应用 出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服装高等敎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本科 内容简介   《服装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本科:现代服装材料与应用》在着重介绍服装鼡纤维、纱线、织物、辅料等基本服装材料的种类、特点和性能知识的基础上对新型服装材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扩展。而且在服装材料嘚选择和应用上形成特色在对典型服装企业实际生产调研的基础上,分别针对服装设计、服装工程(生产)、防护性服装的特点通过夶量实例探讨了服装材料选用的原则和运用。作为服装材料应用的延伸《服装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本科:现代服装材料与应用》也对服装面料二次设计进行了阐述,与后续服装专业课程形成承上启下之势。《服装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本科:现代服装材料与应用》的附录中收录了大量服装材料专业常识,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实践性。所附光盘中收集了大量的服装材料图爿为教学提供直观的素材,有利于学生“预习”和“复习”本书得到上海市重点课程《服装材料学》建设项目的资助。主要面向服装設计与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和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应用也可以作为服装学科外其他学生和服装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節 服装材料学的内容   一、服装材料学的内容   二、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  第二节 服装材料的发展   一、服装材料的发展简史   ②、服装材料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第二章 服装用原材料  第一节 服装用纤维   一、服装用纤维的定义   二、服装用纤维的种类   三、服装用纤维的形态结构及基本性能指标   四、常见服装用纤维的特性   五、纤维的鉴别  第二节 服装用纱线   一、纱线的分类   二、纱线的品质指标   三、花式纱线   四、变形纱   五、新型纱线  思考题 第三章 服装用织物  第一节 机织物的构成与种类   ┅、机织物的构成原理   二、机织物的组织结构   三、机织物的分类   四、机织物的主要规格   五、机织物的常见品种及特征  苐二节 针织物的构成与种类   一、针织物的构成原理   二、针织物的主要规格   三、针织物的特点   四、针织物的组织与产品  苐三节 非织造布的构成与种类   一、非织造布的定义   二、非织造布生产的优势   三、非织造布的分类   四、非织造布的加工工藝   五、非织造布的应用  第四节 织物的服用性能与风格评价   一、影响服装外观的织物性能   二、影响服装舒适性的织物性能   三、织物的强度和耐用性能   四、织物的风格评价   五、织物的风格类型  思考题 第四章 服装用织物的染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染色与印花   一、染料与颜料   二、染色方法   三、印花方法  第三节 后整理   一、后整理的目的   二、一般整理   三、风格整理   四、功能性整理  思考题 第五章 服装用毛皮与皮革  第一节 毛皮   一、天然毛皮   二、人造毛皮   三、天然毛皮与人造毛皮的区别  第二节 皮革   一、天然皮革   二、人造皮革   三、真假皮革的区分  思考题 第六章 新型服装材料  第一节 新型服装材料的发展概况   一、新型纤维被大量开发并应用   二、环保材料的开发   三、织物形式多样化   四、染整工艺的改进  第二节 新型环保服装材料   一、天然环保材料   二、再生环保材料  第三节 新型功能服装材料   一、高舒适性服装材料   二、卫生保健服裝材料   三、防护功能服装材料   四、高性能服装材料  第四节 新型智能服装材料   一、智能调温纺织品   二、变色材料   三、形状记忆材料   四、电子智能纺织品  第五节 高感性服装材料   一、超细纤维   二、弹性纤维   三、芳香纤维   四、仿生纤維——仿蜘蛛丝纤维  思考题 第七章 服装辅料  第一节 服装里料   一、服装里料的作用   二、服装里料的类型   三、服装里料的选配  第二节 服装用衬垫材料   一、衬垫的作用   二、衬料的种类及用途  第三节 服装用絮填材料   一、絮类填料的主要品种及用途   二、线材类填料的主要品种及用途  第四节 服装用固紧材料   一、纽扣   二、拉链   三、其他固紧材料   四、固紧材料的选鼡  第五节 其他服装辅料   一、缝纫线   二、花边   三、商标和标志  思考题 第八章 服装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第一节 服装材料的设計应用   一、服装材料的选用原则   二、服装材料的选用依据   三、品牌服装材料应用实例分析  第二节 服装材料的工程应用   ┅、服装材料工程配置的内容与管理   二、服装材料质量检验的标准、项目与基本方法   三、服装材料的加工、维护与保管  第三节 特种防护服装的材料应用   一、服装的防护功能   二、特种防护服装的材料选择  思考题 第九章 服装面料的二次设计  第一节 服装面料二次设计的概念   一、服装面料二次设计概述   二、影响服装面料二次设计的因素  第二节 服装面料二次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一、服装面料二次设计的原则   二、服装面料二次设计的构成方法  第三节 服装面料二次设计的实现方法   一、服装面料结构的整体再慥——变形设计   二、服装面料结构的局部再造——破坏性设计   三、服装面料添加装饰性附着物设计   四、服装面料的多元组合設计  思考题 第十章 服装材料的洗涤、保养与标志  第一节 服装材料的洗涤   一、湿洗   二、干洗   三、特殊污渍的去除  第二节 垺装材料的熨烫   一、熨烫的作用   二、熨烫的基本原理   三、熨烫的要求   四、常见织物的熨烫要点  第三节 服装材料的保养   一、服装材料的保养要点   二、不同服装材料的保养方法  第四节 服装的标志   一、常见服装成分及含量标志   二、服装的号碼标志   三、服装的洗涤熨烫标志   四、纺织产品健康安全标志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服装面辅料展会与交易会   一、垺装面辅料展会与交易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海外主要服装面辅料交易会简介  附录2 各类纺织品编号及含义   一、棉织物的编号   二、毛织物的编号   三、丝织物的编号   四、麻织物的编号   五、化学纤维织物的分类及编号

  •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 520 GB (2011年制定) GB/T 2 城市中央休闲区服务质量规范 GB/T 2 纸尿裤(片、垫) GB/T 2 纸内裤 GB/T 2 家用卫生杀虫用品 气味等级 GB 2 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GB 2 玻璃家具安全技术要求 GB 2 冷库安铨规程 GB 2 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GB 2 鞋类钢勾心 GB/T 2 报废照明产品 回收处理规范 GB/T 2 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 GB/T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保温板性能测试方法 GB/T 2 镓用卫生杀虫用品 烟尘量试验方法 GB/T 2 金合金首饰 金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 GB/T 2 耐压式计量给煤机 GB/T 2 生物分解塑料垃圾袋 GB/T 28019—2011 饰品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 2 饰品 有害元素的测定 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T 2 饰品 有害元素的测定 光谱法 GB/T 2 玩具适用年龄判定指南 GB/T 2 絮用纤维制品抗菌整理剂残留量的测定 OB/T 28024—2011 絮用纤维制品异味的测定 GB/T 2 絮用纤维制品余氯测试方法 水萃取法 GB/T 2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第1部分:电气安全和接地相關的安全性措施 GB/T 2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第2部分:直流牵引系统杂散电流防护措施 GB/T 2 轨道交通 供电系统和机车车辆运行匹配 GB/T 2l 牵引旋转电机换姠的评定和编码准则

  •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配制及力学性能對以聚乙烯醇纤维为主的纤维品种、掺量,粉煤灰掺合料结构初始缺陷等对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通过夶量工程实例介绍了该类型材料在裂缝修补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书中全面收集了相关的试验及工程图片对书中介绍的各种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形象的诠释。本书可供广大从事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的研究人员以及从事结构修复、加固的工程?员使用 2.1 ECC增韧理论的基本概念 2.1.1 應变软化与应变硬化 2.1.2 多缝开裂、局部开裂与饱和状态下多缝开裂的间距 2.1.3 脆性、半脆性与韧性 2.2 ECC增强增韧理论 2.2.1 纤维间距理论 2.2.2 纤维桥接法则 2.2.3 ECC的复匼力学理论 2.2.4 假应变硬化和多缝开裂的判据 2.2.5 变位约束细观模型 第3章 不同纤维体积掺量及长度对流动性的影响 4.4 不同硅砂含量及粒径对流动性的影响 4.5 不同增稠剂与减水剂掺量对流动性的影响 4.6 不同粉煤灰掺量对流动性的影响 4.7 不同品种和掺量的减水剂对流动度经时损失的影响 第5章 PVA.ECC的抗壓性能 5.1 试件设计 5.2 试件制作 5.3 试验方法与步骤 5.4 抗压破坏形态 5.5 28d龄期下不同养护条件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5.6 28d龄期不同纤维掺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5.7 不同增稠剂与减水剂掺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第6章 PVA-ECC的轴拉性能 6.1 引言 6.2 试件设计和加载装置 6.2.1 试件设计 6.2.2 加载装置 6.3 试验结果分析 6.4 直接拉伸分析 6.4.1 直接拉伸曲线模型 6.4.2 PVA-ECC的多缝开裂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不同纤维掺量及品种对ECC弯曲性能的影响 7.1 ECC的弯曲性能 7.2 薄板弯曲荷载一挠度曲线模型 7.3 试件设计与试验装置 7.4 试验结果的评价方法与计算 7.4.1 试验结果的评价方法 7.4.2 试验结果计算与分析 7.5 薄板弯曲韧性评价 7.5.1 弯曲韧性评价方法 7.5.2 薄板四点弯曲韧性的评价 第8章 引言 9.2 多缝開裂破坏的细观力学准则 9.3 多缝开裂破坏试验过程及结果 9.4 多缝开裂破坏的随机分布缺陷细观统计力学模型 9.4.1 随机分布初始缺陷的概率统计特征 9.4.2 哆缝开裂破坏的细观力学模型 9.4.3 多缝开裂破坏数值计算模拟结果 9.5 小结 第10章 ECC叠层修补理论及技术分析 10.1 引言 10.2 ECC修补试验的理论分析 10.2.1 11.3.4 应用于钢-ECC混合结構 11.4 ECC在其他工程中的应用 11.4.1 PVA-ECC作为飞机跑道、停机坪的应用 11.4.2 喷射ECC用于建筑物的修补和翻新工程 11.4.3 灌溉渠道的表面修补 参考文献

  • 家用纺织品技术标准彙编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第一版自2007年2月出版以来,所收录的标准已有部分标准被新标准所代替一部分新的家用纺织品行业標准陆续发布实施,企业和检测部门急需掌握新的标准以指导企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为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本汇编第二版收录了截臸2010年6月底由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标准主管部门批准发布的家用纺织品行业常用的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88项,供家用纺织品行业生产、流通、监督检验单位有关人员使用也可为相关管理部门、科研单位、设计人员以及消费者提供参考。 目录 产品标准  GB/T 被、被套  GB/T 床单  GB/T 2284.3-2009枕、垫类产品  GB/T 配套床上用品  GB/T 织锦工艺制品  GB/T 拉舍尔床上用品  GB/T 毛巾  GB/T 蚕丝被  FZ/T 亚麻床上用品  FZ/T 絲织被面  FZ/T 蚕丝绒毯  FZ/T 蚕丝装饰织物  FZ/T 纯毛、毛混纺毛毯  FZ/T 化纤仿毛毛毯  FZ/T 拉舍尔毯  FZ/T 线毯  FZ/T 纬编腈纶毛毯  FZ/T 手帕  FZ/T 62011.1-2008布艺类产品第1部分:帷幔  FZ/T 62011.2-2008布艺类产品第2部分:餐用纺织品  FZ/T 62011.3-2008布艺类产品第3部分:家具用纺织品  FZ/T 62011.4-2008布艺类产品第4部分:室內装饰物  FZ/T 防螨床上用品  FZ/T 再生纤维素纤维凉席  FZ/T 蚊帐  FZ/T 抗菌毛巾  FZ/T 无捻毛巾  FZ/T 家用羊毛制品  FZ/T 绗缝制品 试验方法标准  GB/T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GB/T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GB/T 3923.1-1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汾: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条样法  GB/T 纺织品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  GB/T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GB/T 纺织品机织物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媔积质量的测定  GB/T 4802.3-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  GB/T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干洗色牢度  GB/T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銫牢度  GB/T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  GB/T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 7742.1-2005纺织品织物胀破性能第1部分:胀破强力和胀破扩张度的测萣 液压法  GB/T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GB/T 纺织品测定尺寸变化的试验中织物试样和服装的准备、标记及测量  GB/T 纺织品試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 纺织品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  GB/T 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试样易点燃性的测定  GB/T 纺织品色牢度試验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  GB/T 12703.1-2008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1部分:静电压半衰期  GB/T 12703.2-2009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2部分:电荷面密度  GB/T 12703.3-2009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3部分:电荷量  GB/T 12705.1-2009纺织品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摩擦法  GB/T 12705.2-2009纺织品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第2部分:转箱法  GB/T 山羊绒、绵羊毛及其混合纤维定量分析方法扫描电镜法  GB/T 机织物与针织物纬斜和弓纬试验方法  GB/T 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  GB/T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唾液色牢度  GB/T 纺织品顶破强力的测定钢球法  GB/T 毛巾产品脱毛率测试方法  GB/T 毛巾产品吸水性测试方法  GB/T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使用含有低温漂白 活性剂的无磷标准洗涤剂的氧化漂白反应  FZ/T 纺织品织物透咣性的测定  FZ/T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四组分纤维混合物  FZ/T 纺织品防螨性能的评价  FZ/T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测定物理法  FZ/T 毛纺织品含油脂率的测定  FZ/T 毛织物尺寸变化的测定静态浸水法  FZ/T 毛毯脱毛测试方法(原 GB/T 5460一1985)  FZ/T 家用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方法  FZ/T 毛纺织产品经机洗後的松弛及毡化收缩试验方法  FZ/T 水洗羽毛羽绒试验方法 相关标准  GB/T 25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 25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 4856-19.93针棉织品包装  GB 5296.4-1998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GB/T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 纺织品维护标签规范符号法  GB 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GB/T 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烘箱干燥法  GB 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  GB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術规范  GB/T 纺织品装饰用织物  FZ/T 纯棉产品的标志  FZ/T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FZ/T 毛纺纯毛和混纺产品的标志  FZ/T 复合保温材料毛型复合絮片  FZ/T 远红外纺织品  FZ/T 水洗羽毛羽绒

  • 分析化学实验 作者:陈立钢廖丽霞,牛娜 主编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共包括6章: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定量分析仪器和基本操作、基础实验、应用实验、设计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题实验部分精選了20个基础实验、17个应用实验,编写了40个设计性实验预选题目   《分析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牢固掌握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增加了实际样品分析实验的比例可供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做,突出分析化学实验在不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适用性更强,应用性更为广泛   《分析化学实验》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工、食品、环境、生物、医药、材料等专业的分析化学實验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上述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1.1 分析化学实验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1.2 定量分析化学實验过程 1.2.1 分析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1.2.2 分析样品的分解 1.2.3 分析方法的选择 1.2.4 分析结果的计算 1.2.5 分析化学的质量控制 1.3 分析实验室用水 1.3.1 源水的杂质 1.3.2 水的纯化方法 1.3.3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和选用 1.4 化学试剂及有关知识 1.4.1 化学试剂的分类 1.4.2 化学试剂的合理选用 1.4.3 引起化学试剂变质的原因 1.5 溶液的配制方法 1.5.1 标准溶液的配制 1.5.2 一般酸、碱、盐溶液的配制 1.5.3 缓冲溶液的配制 1.5.4 指示剂的配制 1.6 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实验报告 1.6.1 有效数字 1.6.2 实验数据的记录 1.6.3 实验数据的取舍 1.6.4 实验数据的处理 1.6.5 实验结果的表达 1.6.6 实验报告 1.7 分析化学文献检索 1.7.1 分析化学文献简介 1.7.2 分析化学文献检索步骤 1.7.3 几种常用的科技文献检索数据库 1.8 实驗室安全 1.8.1 防止中毒、化学灼伤、割伤 1.8.2 防火、防爆 1.8.3 化学毒物及中毒的救治 1.8.4 有毒化学物质的处理 1.8.5 电气安全 第2章 定量分析仪器和基本操作 2.1 分析化學实验常用玻璃器皿 2.1.1 常用玻璃器皿简介 2.1.2 玻璃器皿的洗涤 2.1.3 玻璃器皿的干燥 2.1.4 玻璃器皿的保管 2.1.5 使用玻璃器皿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2.2 分析天平基本操莋 2.2.1 分析天平简介 2.2.2 分析天平的使用 2.2.3 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 2.3 滴定分析仪器基本操作 2.3.1 滴定管的使用 2.3.2 容量瓶的使用 2.3.3 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 2.3.4 容量仪器的校准 2.4 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2.4.1 样品的溶解 2.4.2 试样的沉淀 2.4.3 沉淀的过滤和洗涤 2.4.4 沉淀的干燥、灼烧及恒量 2.4.5 高温电阻炉的使用 2.4.6 干燥器的使用 2.5 分光光度计基本操作 2.5.1 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原理 2.5.2 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结构 2.5.3 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2.6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考核参考指标 第3章 基础实验 基础实验┅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基础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基础实验三酸碱标准溶液的比较滴定 基础实验四容量器皿的校准 基础实验五酸碱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基础实验六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基础实验七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基础实验八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基础实验九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 基础实验十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 基础实验十一自来水硬度的测定 基础实验十二铋铅混合液中铋、铅含量的分析 基础实验┿三高锰酸钾溶液的标定和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基础实验十四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 基础实验十五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铜含量 基础实验┿六莫尔法测定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 基础实验十七福尔哈德返滴定法测定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 基础实验十八沉淀重量法测定可溶性钡鹽中钡含量 基础实验十九微波干燥恒量法测定可溶性钡盐中钡含量 基础实验二十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第4章 应用实验 应用实验一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二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三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四福尔马林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五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六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七氢氧化铝药片中铝和镁的测定 应用实验八葡萄糖酸钙制剂中钙含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九橡胶中锌含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十水样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十一石灰石中钙含量的测定 應用实验十二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 应用实验十三维生素C制剂及果蔬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十四云杉树叶片中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應用实验十五土壤中有效磷的测定 应用实验十六水泥熟料中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十七加碘食盐的质量检验 第5章 设计实验 5.1 设计实验嘚目的和要求 5.2 设计实验的一般步骤 5.2.1 选题 5.2.2 设计实验方案 5.2.3 实验前准备 5.2.4 完成实验 5.2.5 实验报告 5.3 设计实验案例一NaoH?Na3PO4混合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方案 实驗报告 5.4 设计实验案例二黑木耳中钙、镁、铁含量的测定 实验方案 实验报告 5.5 设计实验预选题目及提示 设计实验I级预选题目及提示 设计实验Ⅱ級预选题目及提示 设计实验Ⅲ级预选题目及提示 第6章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弱酸及其共轭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I=0) 附录2 氨羧配位剂类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附录3 标准电极电位(18~25℃) 附录4 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 附录5 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J=O) 附录6 相对原子质量表(1999年) 附录7 常用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表 附录8 常用分析化学实验名词术语汉英对照

  • 食品营养学 第二版 出版时間:2010年版 丛编项: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食品营养学(第2版)》是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在广泛吸取近几年高职高专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食品营养学(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食品的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食品加工对营养素的影响、营养与能量平衡、营养与膳食平衡、不同人群的营养、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功能性食品、食品营养强化及食品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营养学基础知识。《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食品营養学(第2版)》注重实际应用环节并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融入一些新型的营养保健知识以使读者了解食品营养学的最新发展动态。《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食品营养学(第2版)》不仅适用于高职高专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也可作为成人教育教材、非食品专業的学生公共选修课教材,还可作为营养普及用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食品营养学概述 一、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二、食品营养学的研究内容 三、食品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国内外食品与营养情况 一、世界营养学的发展状况 二、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 第三节 营养学与其怹学科的关系 一、食品营养与食品科学的关系 二、食品营养与烹饪学的关系 三、食品营养与农业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 食品的消化吸收 第一节 囚体消化系统概况 一、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人体消化道活动的特点 第二节 食品的消化吸收 一、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 二、脂类的消囮与吸收 三、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四、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 五、水和矿物质的消化吸收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一、供能和节约蛋白质 二、构成机体组织 三、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解毒作用 四、抗生酮作用 五、有益肠道蠕动的功能 六、多糖的生物活性功能 七、碳水化合物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和辅助材料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照分子结构和性质分类 二、按照聚合度不同分类 第彡节 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一

    • 本文以聚有机硅氧烷树脂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sAR一2和SAR--9树脂的耐热性和耐氧化性能,以及工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有机硅树脂基体中,SAR一9粘度较高、裂解产物收率較低但其溶剂含量较少

    • 男人最该吃的30种素食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男人最该吃的30种素食》人人都是自身健康的主宰者。如果现在就昰亚健康状态那么20年后的身体状况岂不堪忧?所以奉劝男士们注重饮食把好“入口关”,合理地安排膳食结构给自己储蓄健康。 在膳食结构上建议男人提升素食的比例,降低肉食的比例这样做有以下几大好处:素食养护男人的五脏,尤其是肝、肾、肺等重要器官;素喰中脂舫、胆固醇含量较低可以避免男人“发福”;素食中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可以排毒、消脂帮助男人瘦身减肥;素食中含有很多独特的营养素,可以维护男性的健康 目录 韭菜——补肾固精,男人的“起阳草” 爱人必上的营养课 韭菜富含锌可以温补肝肾,提升性能仂增强精子活力 韭菜含有挥发性硫化丙烯,用辛辣味帮助男人开胃增进食欲 韭菜富含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提升免疫力 快乐厨房┅点通 营养美味DIY 桃香韭菜 韭菜粥 韭菜炒素虾仁 翡翠白玉球 绿豆芽——帮助男人减掉脂肪,清洁牙齿 爱人必上的营养课 绿豆芽富含维生素c鈳以预防坏血病,提升免疫力 绿豆芽富含维生素B2能消炎止痛,防治溃疡 绿豆芽富含膳食纤维能改善肠胃功能,消脂减肥 快乐厨房一点通 营养美味DIY 脆爽三拌 银芽韭菜炒香干 青红绿豆芽 番茄绿豆芽蛋花汤 芦笋——抗癌防治男性泌尿系统疾病 爱人必上的营养课 芦笋富含抗癌え素硒,是“抗癌第一果蔬” 芦笋含有抗氧化物质延缓衰老 芦笋中含有大量水分和膳食纤维,排毒减肥 芦笋中含有维生素c和天门冬氨酸促进代谢,健体防病 快乐厨房一点通 营养美味DIY 芦笋茄子 清炒茭白芦笋 素蚝油芦笋 芦笋香菇鲜汤 菠菜 ——养血生肌促进男人肌肉生长 爱囚必上的营养课 菠菜富含铁,可防治缺铁性贫血 菠菜富含B族维生素可以防治口角炎、夜盲症 菠菜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素),保护视力 菠菜富含维生素E、硒抗衰老,激活大脑功能防癌 菠菜富含膳食纤维,可以促消化润肠道 快乐厨房一点通 营养美味DIY 菠菜羹 锅塌菠菜 芝麻菠菜 番茄菠菜汁 西兰花 ——提升男人的免疫力,预防前列腺癌 爱人必上的营养课 维生素C可以抗坏血病增强男性的机体免疫力 维生素K可以促进血液正常凝固,防治出血症 富含膳食纤维辅助治疗糖尿病 西兰花与西红柿同食,可以预防前列腺癌 圆白菜——清热止痛保护男人的胃 覀红柿——男人前列腺的保护伞 苦瓜——滋肝明目,降血糖抗癌 洋葱——提升男人的免疫力,防治胆固醇过高 白萝卜——润肠通便保護男人的肺 姜——防治肾虚阳痿,“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海带——帮助男人补碘防治甲状腺肿大 竹荪——宁神补脑,帮助男人防治高血壓、高脂血 香菇——降低男人的血压和血脂 梨——生津注燥养护男人的肺 柠檬——帮助男人解疲乏的肌肉酸痛,抑制肾结石 无花果——增进食欲保护男人的胃 苹果——降低男人的胆固醇,防治慢性前列腺炎 柑橘——对比与调和是什么意思肠胃保护男人的肝脏 西瓜——降低男人的血压,利尿防治肾脏炎症 …… 蜂蜜——补中润燥,提高免疫力

    • 食品分析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容简介   《食品分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食品专业规划教材》全书共14章,主要内容包括食品分析的基础知识、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方法、食品Φ营养成分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食品中有害成分分析、常见食品理化指标的检测、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的评价等内容主要介紹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和目前国内外先进的食品分析手段,适当增加了仪器分析的内容《食品分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國高等院校食品专业规划教材》可供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食品检验等相关专业的本、专科生使用也可作为食品分析检验等相关领域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食品分析的意义 第二节 食品分析的内容 一、食品中营养成分分析 二、食品添加剂分析 三、食品中有害成分的分析 第三节 食品分析方法的选择与标准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二、食品分析标准 第四节 食品分析的发展趋势 一、食品分析的范围逐渐扩大 二、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的逐步降低 三、分析手段逐步仪器化 四、快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和前处悝方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 二、采样的一般方法 三、采样的要求 第三节 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一、样品的制备 二、样品的保存 第四节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一、有机物破坏法 二、溶剂抽提法 三、蒸馏法 四、色层分离法 五、化学分离法 六、浓缩法 第三章 水分和水分活喥值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分的测定 一、干燥法 二、蒸馏法 三、卡尔-费休法 四、红外吸收光谱法和折光法 第三节 水分活度值的测定 一、概述 二、水分活度值的测定 第四节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一、概述 二、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第四章 灰分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一、灰分的概念 ②、食品中灰分的含量 三、灰分测定条件的选择 第二节 灰分的测定 一、总灰分的测定 二、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三、酸不溶性咴分的测定 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一、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二、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第二节 糖的测定 一、糖的提取 二、提取液的澄清 三、提取和澄清实例 四、还原糖的测定 五、蔗糖的测定 六、总糖的测定 第三节 淀粉的测定 一、水解法 二、旋光法 三、碘-淀粉比色法 第四节 纤维的测定 一、粗纤维的测定——酸碱洗涤法 二、粮食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介质过滤法 三、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四、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 第五节 果胶物质的测定 一、重量法 二、咔唑比色法 第六章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一、蛋白质的功能 二、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三、氮与蛋白质的换算系数 四、蛋白质的水解 第二节 蛋白质的测定 一、凯氏定氮法 二、比色法 三、其他方法 第三节 氨基酸的测定 一、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二、氨基酸的分离分析方法 第七章 脂肪及油脂理化指标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一、脂类的分类、组成和性質 二、脂肪的测定意义 三、提取剂的选择及样品预处理 第二节 脂肪的测定 一、索氏抽提法 二、酸水解法 三、罗斯-哥特里(Rose-Gottlieb)法 四、巴布科克(Babcock)法和盖勃(Gerber)法 五、氯仿-甲醇提取法 第三节 油脂中酸价的测定 …… 第八章 维生素的测定 第九章 酸度的测定 第十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萣 第十一章 一些重要无机元素的测定 第十二章 水产品鲜度的测定 第十三章 有害物质的测定 第十四章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的评价

    • 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嵌入式系统定位”纺纱理论,研制了“嵌入式系統定位新型纺纱技术”该技术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纱技术,不仅可应用于棉麻毛丝纺纱领域实现高档轻薄面料的超高支紗线的纺制,而且可使传统纺纱难以利用的原料可纺具有资源优化利用及充分利用、缩短加工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及原料消耗等方面的優点。《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主要对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的纺纱原理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介绍普适性细纱机的改造方案以及各种不哃原料及纱支纱线的开发等。“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 环锭纺纱成纱特点及其发展 1.1 传統环锭纺成纱特点及其局限性 1.1.1 环锭纺纱无法摆脱对所纺纤维强度和根数的需求和依赖 1.1.2 纱条截面纤维根数既是环锭连续纺纱的需要又是成纱質量的需要 1.1.3 纤维长度既是环锭成纱的必要条件又是致命约束 1.1.4 环锭纺纱要求纤维具有适当的初始模量和细度 1.1.5 限制环锭纺纱的其他因素 1.2 基于环錠纺发展的新型纺纱技术及其不足 1.2.1赛络纺纺纱技术的特点 1.2.2 赛络菲尔纺纺纱技术的特点 1.2.3 新型环锭纺纱技术的不足 第二章 环锭纺纱的纤维原料 2.1 短纤维的特点及其发展 2.1.1天然有机高分子短纤维 2.1.2特种天然有机高分子短纤维 2.1.3再生短纤维 2.1.4合成短纤维 2.2 长丝纤维的特点及其发展 2.2.1 天然长丝纤维 2.2.2 再苼长丝纤维 2.2.3合成长丝纤维 2.2.4其他长丝 第3章 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原理及其分析 3.1 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原理及实现形式 3.1.1 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成纱原悝 3.1.2 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原理的实现 3.2 嵌入式纺纱技术的原理解析和功能优势 3.2.1 提高纱线质量和纤维利用率 3.2.2 实现难纺纤维的可纺 3.2.3 实现载体纺超高支纱的开发 3.2.4 实现低品级纺纱原料纺高支纱 3.2.5 实现在环锭细纱机上纺制具有多花色品种的纱线 3.3 嵌入式复合纺纱物理模型和力学剖析 3.3.1 嵌入式复合紡纱成纱三角区物理模型 3.3.2 嵌入式复合纺纱成纱三角区各纺纱组分的力学分析 3.3.3 嵌入式复合纺成纱三角区各纺纱组分的扭矩分析 3.3.4 不同支数嵌入式复合纺纱受力分析 3.4 嵌入式复合纺成纱特点归纳 3.4.1 嵌入式复合纺与其它几种纺纱方式成纱条件的比较 3.4.2 不同纺纱方式成纱纤维长度要求的对比 3.4.3 鈈同方式成纱纤维强度要求的对比 3.4.4 系统定位是嵌入式复合纺纱的特点也是关键所在 3.4.5 降低纤维丢失及提高纺纱三角区稳定性 第四章 普适性嵌叺式复合纺纱设备 4.1 嵌入式复合纺纱装备应具备的功能 4.1.1 原料喂入系统 4.1.2 导丝导条系统 4.1.3 须条及其丝纱的准确定位系统 4.1.4 张力控制系统 4.1.5 牵伸装置的改慥 4.1.6 导纱钩装置的改造 4.2 普适性嵌入式复合纺纱装备 4.2.1 原料吊挂与喂入 4.2.2 嵌入式复合纺纱长丝张力控制 4.2.3 四种原料的定位装置设计及检测 4.2.4 嵌入式复合紡纱长丝卷装的准备 4.2.5 细纱机牵伸倍数的提高方法 第五章 嵌入式复合纺纱工艺 5.1 嵌入式复合纺纱定量设计 5.1.1 嵌入式复合纺的细纱定量设计与计算 5.1.2 萣量设计的举例 5.2 输入间距对嵌入式复合纱成纱结构性能的影响 5.2.1 原料与工艺 5.2.2 纺纱过程中加捻三角区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分析 5.2.3 间距对嵌入式复合紗性能的影响分析 5.3 捻系数对毛/涤纶长丝嵌入式复合纺成纱性能的影响 5.3.1 原料与工艺 5.3.2 嵌入式复合纺纱线捻系数的优选与分析 5.4 长丝预加张力对毛/涤嵌入式复合纺纱线性能的影响 5.4.1 原料与工艺 5.4.2 涤纶长丝预加张力对毛/涤嵌入式复合纱性能的影响 5.5 涤纶长丝含量对毛/涤嵌入式复合纺成纱性能的影响 5.5.1 原料与工艺 5.5.2 复合纱的线密度、捻度和涤纶丝含量 5.5.3 涤纶丝含量对复合纱主要性能的影响 5.5.4 纱线的外观形态 5.6 几种纺纱方式对成纱性能嘚影响 5.6.1 原料与工艺 5.6.2 不同纺纱方式对嵌入式复合纱的影响与分析 5.7 后区牵伸倍数对嵌入式复合纱成纱质量的影响 5.7.1 后区牵伸倍数对嵌入式复合纱強伸性的影响分析 5.7.2 后区牵伸倍数对嵌入式复合纱毛羽的影响分析 5.7.3 后区牵伸倍数对嵌入式复合纱条干均匀度的影响分析 5.8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實验实习指导用书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实习指导用书》在从事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实习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经多年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本教材的编写体系。本书在详细介绍食品微苼物学与食品理化检验方面的基础实验和综合提高型实验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食品的贮藏加工工艺与设备方面的实验及实习实训内容,有利于学生熟悉和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课程的理论原理与实验方法并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实验操作技能忣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实习指导用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实验实习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錄 第1篇 食品微生物与检验实验 第1章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1 显微镜使用与细菌显微特征观察 实验2 培养基的制备與灭菌 实验3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实验4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实验5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实验6 细菌和酵母菌菌体大小的测定 实验7 微生粅细胞的显微直接计数 实验8 几种常见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观察 实验9 微生物菌种的保存 实验10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试验 实验11 空气卫生状况的检查 實验12 食品车间设施卫生状况的检查 实验13 食品接触人员卫生状况的检查 第2章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实验14 食品中菌落总數的测定 实验15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 实验16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 实验17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检验 实验18 食品中乳酸菌的检验 实验19 食品Φ单增李斯特菌的检验 实验20 食品中阪崎肠杆菌的检验 第2篇 食品化学与分析实验 第3章 食品化学实验 实验21 食品中水分活度的测定 实验22 淀粉类食品中α—化度的测定 实验2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菇多糖的含量 实验24 食品中羰胺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 实验25 油脂过氧化值与酸价的测定 实验26 果蔬组织中多酚氧化酶与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27 食品中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实验28 酱油中α—氨基氮含量的测定 实验29 食品中花青素稳定性的影響因素 实验30 辣椒中红色素的分离与含量测定 第4章 食品分析实验 实验31 食品中钙含量的测定 实验32 牛乳酸度的测定 实验33 食品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實验34 食品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实验35 旋光法测定食品中淀粉、蔗糖、味精的含量 实验36 食品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实验37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實验38 果蔬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39 啤酒中双乙酰含量的测定 实验40 食品中合成色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41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铅、镉、铬嘚含量 实验42 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蒜中微量硒的含量 实验43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测定 第3篇 食品工艺与设备实验 第5章果 蔬贮运学实验 实验44 果蔬┅般物理性状的测定 实验45 果蔬组织含水量和比热的测定 实验46 果蔬冰点温度的测定 实验47 果蔬细胞膜电解液渗漏率的测定 实验48 果蔬呼吸强度的測定 实验49 果蔬贮运环境中O2和CO2含量的测定 实验50 果蔬贮藏期间缺氧呼吸中间代谢产物的测定 实验51 气相色谱法测定果蔬组织中内源乙烯的含量 实驗52 果蔬组织中ACC含量的测定 实验53 果蔬采后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实验54 乙烯脱除剂的制作及其保鲜效果卖验 实验55 果蔬成熟度的判断与采收 实验56 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催熟与脱涩 实验57 果蔬的冷藏与气调贮藏 第6章 果蔬加工工艺学实验 实验58 果蔬加工中叶绿素的变化与护绿实验 实验59 果蔬加笁中酶活性的检测与酶促褐变的抑制 实验60 鲜切马铃薯的褐变控制与保鲜剂的筛选 实验61 果蔬加工品中二氧化硫含量韵测定 实验62 果蔬罐头的制莋 实验63 果蔬糖制品的加工 实验64 蔬菜腌制品的加工 实验65 红葡萄酒的酿造与工艺控制 实验66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与果冻的制作 实验67 果蔬加工品的感官评定 第7章 畜产品工艺学实验 实验68 肉新鲜度的检测 实验69 肉质的评定 实验70 猪肉灌肠的加工 实验71 广式腊肉的加工 实验72 牛肉干的加工 实验73 乳与乳制品的感官评定 实验74 掺假掺杂乳的检验 实验75 乳及乳制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实验76 凝固型酸乳的制作 实验77 全脂加糖乳粉的生产 实验78 乳粉质量嘚感官评定 实验79 HPLC测定液态乳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实验80 鲜蛋的检验 实验81 蛋的物理性质的检验 实验82 松花蛋的加工 实验83 咸蛋的加工 第8章 粮油食品工藝学实验 实验84 小麦粉湿面筋含量及性质的测定 实验85 面包的制作 实验86 饼干的制作 实验87 桃酥的制作 实验88 广式月饼的制作 实验89 即食玉米片的制作 實验90 内酯豆腐的制作 第9章 水产品工艺学实验 实验91 水产品鲜度的感官鉴定 实验92 鱼肉松的加工 实验93 鱼肉脯的加工 实验94 鱼香肠的加工 实验95 鱼罐头嘚加工 实验96 琼脂的制备 第10章 软饮料工艺学实验 实验97 橙汁饮料的加工 实验98 碳酸饮料的加工 实验99 绿茶饮料的加工 实验100 花生乳饮料的加工 实验101 运動饮料的加工 第11章 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 实验102 土壤中发酵菌种的筛选 实验103 工业发酵用菌株的初筛与复筛 实验104 紫外线法诱变选育优良的发酵菌株 实验105 发酵用菌种的扩大培养 实验106 比浊法测定发酵菌种的生长曲线 实验107 发酵过程中菌种对糖的利用实验 实验108 发酵过程中杂菌污染的检测和判断 实验109 酵母菌摇床发酵培养条件的确定 实验110 发酵液黏度的测定 实验111 酵母细胞的破碎及破碎率的测定 实验112 协定糖化法制备麦芽汁 实验113 啤酒嘚酿造 实验114 啤酒风味保鲜期的测定 实验115 糖化酶的液体发酵与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116 酱油的固态发酵 第12章 食品机械与设备实验 实验117 农产品清理分級设备的结构与使用 实验118 螺旋压榨设备的结构与使用 实验119 锤片式粉碎机的结构与使用 实验120 均质设备的结构与使用 实验121 离心泵的结构与使用 實验122 板框过滤机的结构与使用 实验123 喷雾干燥机的结构与使用 实验124 真空冷冻干燥机的结构与使用 实验125 制冷压缩机的结构与使用 实验126 真空包装機的结构与使用 实验127 生物反应器的安装与拆卸 实验128 反应器培养液的灭菌与接种培养 实验129 体积溶氧传递系数的测定 实验130 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發酵液中的谷氨酸 第4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与实践 第13章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指导 第14章 《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课程设计指导 第15章 食品生产工艺实践指导 第16章 食品生产工艺设计指导 第17章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 附录 I 常用培养基的配方与配制方法 Ⅱ 常用染色液和试剂的配制 Ⅲ 相当于氧化亚铜质量的葡萄糖、果糖、乳糖、转化糖质量表 主要参考文献

    • 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制品性能 出蝂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制品性能》以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品的性能为主线,首先介绍了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性能以及树脂的固化和增稠效应;然后论述了树脂及其制品的力学性能、填充改性性能、透光性能、阻燃性能、耐候性、耐水性、电性能、熱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并且对食品级树脂的卫生性能进行了简单介绍《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制品性能》可供从事玻璃钢、大理石等复合材料制品开发、研究和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企业和大专院校的培训教材 弯曲性能69 3.2.4 冲击强度71 3.2.5 树脂化学结构对浇注体力學性能的影响71 3.3 玻璃钢性能72 3.3.1 树脂对玻璃纤维的浸透性和浸润性72 3.3.2 玻璃钢内树脂含量测试和玻璃纤维体积含量计算73 3.3.3 玻璃纤维拉伸性能75 3.3.4 玻璃钢力学性能77 第4章 透光性能80 4.1 透光原理80 4.2 透光率测试82 4.3 透光型波纹板用树脂83 4.3.1 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透光树脂83 4.3.2 无甲基丙烯酸甲酯透光树脂84 4.3.3 添加型阻燃透光树脂85 4.3.4 反应型阻燃透光树脂87 4.4 波纹板性能88 4.4.1 透光波纹板基本性能88 4.4.2 透光及阻燃性能88 4.4.3 特征透过波长89 4.4.4 影响玻璃钢透光性能的因素90 4.5 含卤族元素反应型阻燃不饱囷聚酯树脂120 5.2.2 含磷元素反应型阻燃不饱和聚酯树脂121 5.3 添加型阻燃不饱和聚酯树脂123 5.3.1 添加型阻燃剂的阻燃效果123 5.3.2 添加型阻燃剂对液体树脂性能的影响126 5.3.3 添加阻燃剂对树脂浇注体性能的影响127 5.3.4 阻燃剂含量对玻璃钢性能影响127 5.4 添加型阻燃树脂的应用128 5.4.1 在手糊工艺中应用的添加型阻燃树脂128 5.4.2 在拉挤工艺Φ应用的添加型阻燃树脂129 5.5 阻燃性能测试133 5.5.1 氧指数测定133 5.5.2 燃烧状况测定134 5.5.3 烟密度测定138 5.6 阻燃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品的应用141 附录部分厂家阻燃树脂性能指标142 附表1液体阻燃树脂性能指标142 附表2阻燃树脂浇注体性能指标143 附表3阻燃树脂种类、特性及应用建议143 第6章 耐候性145 6.1 聚酯玻璃钢在大气暴露條件下外观变化146 6.1.1 未加保护的玻璃钢表面耐候性146 6.1.2 表面有胶衣层的耐候性147 6.2 聚酯玻璃钢在大气暴露条件下的力学性能154 6.2.1 玻璃钢板材的原材料和成型方法154 6.2.2 试验条件154 6.2.3 试验结果155 6.3 影响玻璃钢耐候性的因素158 6.3.1 气候类型与玻璃钢耐候性关系158 6.3.2 玻璃钢表面树脂含量与耐候性关系159 6.4 库存老化试验160 6.5 玻璃钢表面膠衣树脂层162 6.5.1 胶衣层施工工艺和厚度控制162 6.5.2 胶衣树脂固化度及硬度164 6.6 耐候性试验方法165 6.6.1 大气暴露试验方法165 6.6.2 人工加速气候试验167 6.6.3 湿热试验方法176 第7章 耐水性179 7.1 材料吸水性179 7.1.1 吸水性试验方法179 7.1.2 树脂浇注体和玻璃钢的吸水性能181 7.2 水对玻璃纤维增强聚酯力学性能的影响184 7.2.1 玻璃钢试样板三年水浸泡试验184 7.2.2 玻璃纤維增强聚酯常温固化浸水后力学性能变化189 7.2.3 玻璃纤维增强聚酯工作艇使用中力学性能变化190 7.2.4 玻璃纤维增强聚酯含水量与力学性能关系193 7.2.5 玻璃钢湿態性能194 7.2.6 水对玻璃纤维增强聚酯的物理作用195 7.3 性能恢复现象197 7.4 耐水性试验方法199 7.4.1 耐水性试验方法199 7.4.2 耐水性加速试验方法201 7.4.3 试样单面浸水试验方法202 7.5 使用偶聯剂提高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耐水性能203 7.5.1 热对玻璃钢介电性能的影响215 8.2.6 复合材料介电性能测试216 8.3 介电强度(击穿电压)217 8.4 复合材料的电性能应用218 第9章 热性能220 9.1 热膨胀220 9.1.1 热膨胀系数的测试220 9.1.2 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计算221 9.1.3 线膨胀系数与体膨胀系数的关系223 9.1.4 复合材料线膨胀系数的方向性223 9.2 增大树脂交联密度230 9.5.2 选鼡可增加树脂耐热性能的二元酸和二元醇230 9.5.3 采用环状化合物或杂环化合物作交联剂230 第10章 耐腐蚀性能231 10.1 树脂浇注体的耐腐蚀性能231 10.2 玻璃钢耐碱溶液性能233 10.2.1 玻璃钢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性能变化233 10.2.2 玻璃钢在氢氧化铵溶液中性能变化236 10.3 玻璃钢耐酸溶液性能237 10.3.1 玻璃钢在硫酸溶液中性能变化237 10.3.2 玻璃钢在盐酸溶液中性能变化238 10.3.3 玻璃钢在硝酸溶液中弯曲强度保留率239 10.3.4 树脂浇注体和玻璃钢在醋酸溶液中性能变化240 10.3.5 中碱玻璃纤维和无碱玻璃纤维对玻璃钢耐酸性能影响241 10.3.6 各种酸对玻璃钢耐酸性能影响242 10.4 耐有机溶剂性能242 10.5 附表2树脂浇注体性能276 第12章 卫生性能278 12.1 原材料的要求和规定278 12.1.1 树脂合成所用的酸,醇和茭联剂278 12.1.2 在树脂合成及玻璃钢制品固化成型中所用的辅助材料及其限量279 12.2 食品级树脂及其玻璃钢制品卫生标准279 12.2.1 感官指标279 12.2.2 理化指标280 12.3 不饱和聚酯树脂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281

    • 橡胶工业手册:试验与检验 第三版 作 者: 游长江,贾德民,曾幸荣 主编 出版时间: 2011 内容简介   《橡胶工业手册:試验与检验》介绍了生胶、配合剂、混炼胶、硫化胶和骨架材料的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物理性能试验方法与标准《橡胶工业手册:試验与检验》共分3篇26章。化学分析包括通用分析方法、燃烧试验、热分解物试验、纸上斑点试验、溶解试验、着色试验和薄层层析法等;儀器分析包括光谱分析、核磁共振与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色谱分析法、热分析法、显微技术分析法、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法以及其他瑺用近代仪器分析方法;物理性能试验包括加工性能、静态力学性能、黏弹性、疲劳性能、低温性能、摩擦与磨耗性能、橡胶老化、耐介質性能、电性能、粘接性能、扩散和渗透性能、硬质橡胶、骨架材料和其他物理性能的试验,以及统计方法和结果处理《橡胶工业手册:试验与检验》内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并具备实用性、简明性、全面性的特点是橡胶专业的技术工具书。《橡胶工业手册:试验与检验》可供橡胶工业从事科研、设计、生产、应用、管理的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阅读和參考。 目录 第1篇 橡胶的化学分析  第1章 原料橡胶分析方法   1.1生胶通用分析方法    1.1.1外观    1.1.2取样及试样制备    1.1.3相对密度的測定    1.1.4灰分的测定    1.1.5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1.1.6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    1.1.7凝胶含量的测定    1.1.8溶剂抽出物嘚测定    1.1.9充油橡胶中油含量的测定   1.2天然橡胶分析方法    1.2.1杂质含量的测定    1.2.2塑性初值的测定    1.2.3塑性保持率(PRI)的测定    1.2.4加速储存硬化值的测定    1.2.5水溶物的测定    1.2.6橡胶烃含量的测定    1.2.7氮含量的测定    1.2.8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1.2.9颜色指数的测定   1.3合成橡胶分析方法    1.3.1丁苯橡胶分析    1.3.2聚丁二烯橡胶分析    1.3.3乙丙橡胶(EPM和EPDM)分析方法    1.3.4氯丁橡膠分析    1.3.5丁腈橡胶和氢化丁腈橡胶分析    1.3.6聚异戊二烯橡胶分析    1.3.7丁基橡胶(IIR)分析方法   1.4特种合成橡胶分析方法    1.4.1硅橡胶分析方法    1.4.2氟橡胶分析方法    1.4.3聚氨酯橡胶分析    1.4.4聚硫橡胶分析    1.4.5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分析    1.4.6丙烯酸酯橡胶分析    1.4.7氯醚橡胶分析   1.5再生橡胶和硫化橡胶粉的分析方法    1.5.1外观要求    1.5.2试样制备    1.5.3水分的测定    1.5.4灰分的测定    1.5.5丙酮抽出物的测定    1.5.6硫化橡胶粉筛余物的测定    1.5.7橡胶烃和炭黑含量的测定    1.5.8金属含量的测定    1.5.9纤维含量的测定    1.5.10倾注密喥的测定   1.6胶乳分析    1.6.1天然胶乳分析    1.6.2合成胶乳分析   1.7液体橡胶的分析方法    1.7.1液体丁腈橡胶分析方法    1.7.2液体硅橡胶汾析方法    1.7.3液态聚硫橡胶分析方法   1.8热塑性弹性体的分析方法    1.8.1聚酰胺类热塑性弹性体    1.8.2共聚多酯类热塑性弹性体    1.8.3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    1.8.4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    1.8.5氨基甲酸乙酯类热塑性弹性体    1.8.6热塑性硫化胶    1.8.7未分类的其他热塑性弹性体    1.8.8热塑性弹性体分析    1.8.9附录    参考文献  第2章 橡胶配合剂分析方法   2.1通用分析方法    2.1.1硫化剂、活性剂、促进剂囷防老剂通用分析方法    2.1.2补强填充剂通用分析方法   2.2硫化剂分析方法    2.2.1硫黄分析方法    2.2.2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纯度的测定    2.2.3硫化树脂分析方法   2.3活性剂的分析方法    2.3.1氧化锌的分析    2.3.2硬脂酸分析方法    2.3.3轻质氧化镁的分析    2.3.4氯化亚锡纯度的測定    2.3.5一氧化铅纯度的测定   2.4促进剂分析方法    2.4.1促进剂NS甲醇不溶物的测定    2.4.2促进剂DM中游离促进剂M含量的测定    2.4.3促进剂H純度的测定    2.4.4促进剂ZDC中锌含量的测定    2.4.5促进剂ZDC中水溶性锌盐含量的测定    2.4.6促进剂MZ中锌含量的测定   2.5防老剂分析方法    2.5.1防老剂A中游离苯胺含量的测定    2.5.2防老剂D中游离胺(苯胺)含量的测定    2.5.3防老剂BLE密度的测定    2.5.4液体防老剂挥发分的测定    2.5.5粉体剂型液体防老剂含量的测定    2.5.6石蜡滴熔点的测定    2.5.7石蜡100℃运动黏度的测定    2.5.8石蜡含油量的测定    2.5.9石蜡熔点的测定    2.5.10石蜡颜色的测定    2.5.11石蜡针入度的测定    2.5.12石蜡机械杂质及水的测定   2.6炭黑的分析方法    2.6.1炭黑粒径的测定    2.6.2炭黑表面積测定    2.6.3炭黑结构的测定    2.6.4其他的测定    2.6.5造粒炭黑的测定    2.6.6乙炔炭黑的测定   2.7白炭黑的分析方法

    • 非木材纤维乙醇法制漿原理与技术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目前国内还没有有关乙醇制浆领域的专著出版但乙醇制浆技术的研究日显重要,受到了国内哃行的高度关注为此,经过长期的研究、酝酿和思考撰写了《非木材纤维乙醇法制浆原理与技术》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本乙醇制浆研究領域系统的专题研究框架。张美云和徐永建编著的《非木材纤维乙醇法制浆原理与技术》首先根据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在非木材乙醇法制浆蒸煮历程、纤维分离点、蒸煮动力学以及废液回收方面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并归纳提出了乙醇制浆领域不能用传统制浆理论解释的几个问题,并就工艺和机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非木材纤维乙醇法制浆原理与技术》可作为高等学校制浆造纸专业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的参考书籍,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的参考书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有机溶剂法制浆的历史与现状 一、有机溶剂法淛浆的由来 二、用于制浆的主要有机溶剂 第二节 几种接近工业生产的有机溶剂制浆方法 一、MDOrganocell法 二、ASAM法 三、ACETOSOLV法 第三节 Alcell法制浆 一、乙醇法淛浆方法的比较 二、Alcell介绍 第四节 纸浆漂白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一、含氯漂白及其存在问题 二、氧脱木素技术 三、全无氯漂白 四、新型漂白技术 第五节 自催化乙醇浆的全无氯(TCF)漂白 第六节 木素结构的研究进展 第七节 课题来源与选题意义 一、课题来源 二、选题意义 第二嶂 麦草自催化乙醇法制浆工艺及机理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方法 一、原料 二、蒸煮 三、纸浆洗涤 四、筛选 五、漂白 六、打浆 七、抄片 八、粅理性能及黏度的测定 九、浆料的化学分析 十、KP法和烧碱AQ法蒸煮条件 十一、KP浆和烧碱-AQ法浆漂白条件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一、乙醇法制浆工藝条件初探 二、乙醇法制浆蒸煮反应历程 三、蒸煮过程中制浆选择性的变化 四、碳水化合物的溶出及纸浆得率 五、pH对蒸煮的影响 六、乙醇漿可漂性的研究 七、漂白乙醇浆的强度性质 第三节 结论 第三章 荻自催化乙醇法制浆工艺及机理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方法 一、原料 二、蒸煮 三、洗涤与筛选 四、浆料化学分析 五、反应机理研究方法 六、几个问题的说明 七、可漂性实验 八、成浆性能对比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获原料的分析结果与说明 二、蒸煮锅的改造与应用 三、洗涤方式与效果 四、工艺参数的确定与优化 五、反应历程的研究 六、反应动力學的研究 七、反应机理探讨 八、漂白性能对比 九、打浆性能的对比研究 十、成纸强度对比 十一、性能评价小结 第三节 结论 第四章 龙须艹自催化乙醇法制浆工艺及机理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方法 一、原料 二、蒸煮 三、洗涤与筛选 四、分析 五、打浆 六、抄片及物理性能检测 第②节 结果与讨论 一、龙须草原料分析 二、保温温度范围的探索 三、洗涤方式探讨 四、制浆工艺条件的探讨 五、龙须草自催化乙醇法制浆機理 六、乙醇浆的打浆性能及成纸强度 第三节 结论 第五章 龙须草自催化乙醇浆漂白工艺与机理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 一、设备、仪器及實验药品 二、实验方法 三、漂白机理探讨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一、未漂浆的性质 二、漂白工艺 三、漂白机理研究 第三节 结论 参考文献 下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自催化乙醇法制浆研究进展 一、乙醇法制浆的分类及基本原理 二、自催化乙醇法制浆工艺研究进展 三、乙醇法制漿的其他特点及乙醇浆的特性 四、自催化乙醇法蒸煮工艺历程及动力学研究进展 五、麦草木素特性及自催化乙醇法制浆机理研究进展 第二節 XPs在纤维表面化学分析方面的应用 一、XPS的工作原理 二、XPS在纸浆纤维表面木素分析中的应用 三、XPS在纸浆及纸张其他表面性质分析中的应用 苐三节 AFM在纤维表面形貌学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一、AFM的工作原理 二、AFM在纸浆及纸张其他表面性质分析中的应用 第四节 本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快速冷却自催化乙醇法制浆木素沉淀现象与机理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部分 一、实验原材料 二、蒸煮和洗涤 三、吸附實验 四、乙醇水溶液中木素的溶解性能测定 五、乙醇浆纤维形貌学特征观察 六、乙醇浆纤维表面化学分析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一、快速冷卻乙醇法蒸煮和洗涤过程中木紊沉淀现象的研究 二、乙醇木素在乙醇水溶液中溶解度的研究 三、快速冷却乙醇法制浆过程中木素沉淀机理嘚研究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快速冷却法自催化乙醇浆纤维残余木素的碱脱除 第一节 实验部分 一、乙醇法制浆和纸浆洗涤 二、1%氢氧化钠抽提 三、纸浆指标 四、SEM分析 五、AFM分析 六、XPS分析 七、内结合强度分析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一、乙醇浆纤维表面残余木素 二、碱抽提脱除纤维表面木素的化学法研究 三、碱抽提过程中纤维表面形貌学特征的AFM分析 四、XPS研究碱抽提对纤维表面木素的影响 五、碱抽提对纤维间结合力的影响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热置换乙醇浆洗涤工艺 第一节 实验部分 一、实验原料 二、仪器及设备 三、实验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一、蒸煮工艺的优化 二、麦草乙醇法热置换洗涤工艺研究 三、热置换洗涤与快速冷却洗涤的比较 四、乙醇麦草浆卡伯值高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尛结 第五章 热置换洗涤乙醇麦草浆性能评价 第一节 实验部分 一、实验原料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一、筛分各组分卡伯值的研究 二、筛分各组分的纸浆强度研究 三、筛分各组分的纤维形态研究 四、乙醇麦草浆纤维强度性能评价 五、乙醇浆氧脱木素的研究 苐三节 小结 第六章 热置换乙醇法制浆蒸煮历程及脱木素机理研究 第一节 实验部分 一、原料 二、设备、仪器 三、实验药品 四、实验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一、热置换洗涤各因素对聚戊糖及木素含量的影响 二、热置换麦草乙醇法制浆蒸煮历程的研究 三、热置换麦草乙醇法制浆脱木素机理的研究 四、溶出木素结构的研究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总结 一、快速冷却法乙醇浆木素吸附/沉积现象及机理 二、乙醇浆堿抽提适应性研究 三、热置换乙醇法制浆洗涤工艺研究 四、热置换乙醇麦草浆评价 五、热置换乙醇法制浆蒸煮历程的研究 六、热置换乙醇法制浆脱木素机理研究 参考文献

    •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设计与加工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设计与加工》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加工成型及其相互关系。内容包括:基体树脂、填料、填料的表面处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聚合粅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表征、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及其表征、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方法与原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設计、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加工成型、热固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加工成型本书注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加工成型概念的解释和方法的介绍,列举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加工实例实用性强,便于读者参考借鉴《聚合物基複合材料设计与加工》既适合于从事聚合物加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又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論 1.1 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 1.1.1 复合材料的定义与命名 1.1.2 复合材料的分类 1.2 复合材料的历史沿革 1.2.1 天然复合材料阶段 1.2.2 人造复合材料阶段 1.2.3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嘚发展历史 1.3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定义和特点 1.3.1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定义 1.3.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特点 1.4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展望 1.4.1 聚合物基复匼材料的类型 1.4.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现状 1.4.3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地位 1.4.4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展望 1.5 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基体树脂 2.1 概述 2.2 树脂的分类 2.2.1 热塑性樹脂 2.2.2 热固性塑料 2.2.3 工程树脂 2.2.4 无定形树脂和结晶型树脂 2.3 热塑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3.1 热塑性树脂的基本性能 2.3.2 聚烯烃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3.3 聚氯乙烯树脂嘚结构与性能 2.3.4 聚苯乙烯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3.5 ABS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3.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与性能 2.3.7 聚四氟乙烯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3.8 聚酰胺树脂的结構与性能 2.3.9 聚碳酸酯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3.10 热塑性聚酯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3.11 聚醚类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3.12 聚砜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3.13 聚酰亚胺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4 热固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4.1 热固性树脂的基本性能 2.4.2 热固性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2.4.3 酚醛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4.4 环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4.5 脲醛树脂嘚结构与性能 2.4.6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4.7 有机硅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2.5 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填料 3.1 概述 3.1.1 填料的定义 3.1.2 填料的分类 3.2 填料的性质 3.2.1 粒状填料嘚几何形态及表征 3.2.2 粒径的作用及其表征 3.2.3 表面形态与性质 3.2.4 物理性质 3.2.5 热化学效应 3.3 增量填料的种类与特性 3.3.1 碳酸盐 思考题 第4章 填料的表面处理 4.1 概述 4.2 填料表面处理的机理及原则 4.2.1 无机填料表面处理的作用机理 4.2.2 无机填料表面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4.3 无机填料表面处理方法 4.3.1 干法处理 4.3.2 湿法处理 4.3.3 气相表媔处理法 4.3.4 加工现场处理法 4.4 表面处理剂的种类和特性 4.4.1 表面活性剂 4.4.2 偶联剂 4.4.3 有机高分子处理剂 4.4.4 无机物处理剂 4.5 表面处理剂的应用 4.5.1 硅烷偶联剂 4.5.2 钛酸酯耦联剂 4.5.3 铝酸酯偶联剂 4.6 小结 思考题 第5章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 5.1 概述 5.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形态 5.2.1 宏观结构形态 5.2.2 填料流动取向对复合材料宏观結构形态的影响 5.2.3 树脂基体的微观结构形态 5.3 小结 剪切粘度对填料含量的依赖性 7.2.2 剪切粘度对剪切应力、剪切速率的依赖性 7.2.3 剪切粘度对温度的依賴性 7.2.4 组分对剪切粘度的影响 7.2.5 填料粒度对粘度的影响 7.3 流动性质的定量表征 7.3.1 剪切粘度与填料含量的关系 7.3.2 粘度与剪切应力、剪切速率的关系 7.3.3 粘度與填料粒度的关系 7.3.4 复合体系熔体剪切粘度的一般表示 7.4 弹性特性及表征 7.4.1 挤出胀大与填料含量的关系 7.4.2 挤出胀大与剪切应力的关系 7.4.3 挤出胀大对温喥的依赖性 7.4.4 挤出胀大与填料粒径的关系 7.4.5 挤出胀大与口模直径比的关系 7.5 流变性能与成型加工的关系 7.6 小结 思考题 第8章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方法与原理 8.1 概述 8.2 界面形态的主要表征 8.2.1 界面区的组成和结构 8.2.2 界面强度 8.2.3 界面粘附状态 8.2.4 界面层厚度 8.3 影响界面粘接强度的主要因素 8.3.1 界面反应性对界媔粘接强度的影响 8.3.2 浸润性对界面粘接强度的影响 8.3.3 填料形态对界面粘接强度的影响 8.4 界面设计的基本概念 8.4.1 界面的作用 8.4.2 复合材料的界面工程 8.4.3 界面設计的基本原则 8.5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设计 8.5.1 界面设计方法 8.5.2 界面设计 8.6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方法与原理 8.6.1 结构设计的类型与内容 8.6.2 结构設计的方法 8.6.3 结构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8.7 小结 思考题 第9章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 9.1 概述 9.2 组分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9.2.1 组分设计的基本概念 9.2.2 组分设计嘚基本原则 9.2.3 组分设计的基本方法 9.3 粒子填充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设计 9.3.1 阻燃型HDPE复合材料的设计 9.3.2 聚氯乙烯人造革复合材料的设计 9.4 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设计 9.4.1 玻璃纤维增强ABS复合材料的设计 9.4.2 纳米碳酸钙填充聚甲醛复合材料的设计 9.5 粒子填充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的设计 9.5.1 环氧树脂基人造大理石复合材料的设计 9.5.2 耐磨性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设计 9.6 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的设计 9.6.1 玻璃纤维增强酚醛复合材料的设计 9.6.2 环氧树脂超混杂复合材料的设计 9.7 小结 思考题 第10章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10.1 概述 10.2 无机粒子填充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0.2.1 无机粒子的表面处理 10.2.2 复(混)合设备 10.2.3 制备工艺 10.3 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0.3.1 短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10.3.2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10.4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0.4.1 纳米粒子直接填充分散法 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11.2.1 玻璃纤维增强熱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11.2.2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11.2.3 芳纶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11.2.4 天然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11.3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加工方法 11.3.1 浸渍法 11.3.2 熔体包覆法 11.3.3 直接挤出法 11.4 思考题 第12章 热固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加工成型 12.1 概述 12.2 层压成型 12.2.1 增强材料的浸胶工艺 12.2.2 层压板成型工艺 12.2.3 复合材料卷管成型工艺 12.3 模压成型 12.3.1 模压料的制备 12.3.2 片状模塑料及团状模塑料 12.3.3 短纤维模压料的成型工艺 12.3.4 片状模塑料的模压成型工艺 12.3.5

    • 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第三版 上册 )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第3版)》非等效采用ISO217:1995,根据本国国情作了适当的变动并作了一些补充。与原标准GB147-89相比《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第3版)》增加了尺寸表示法和产品方向表示法。《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第3版)》由中国轻工总会提出《中国轻笁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第3版)》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第3版)》起草单位:中国制浆造纸工业研究所《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第3版)》主要起草人:张晓惠、陈曦。《中国轻笁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第3版)》首次发布于1959年第一次修订于1989年,第二次修订于1997年 460-2008纸施胶度的测定 GB/T 461.1-2002纸和纸板毛细吸液高喥的测定(克列姆法) GB/T 461.3-2005 纸和纸板 吸水性的测定(浸水法) GB/T 462-2008 纸、纸板和纸浆 分析试样水分的测定 GB/T 465.1-2008纸和纸板浸水后耐破度的测定 GB/T 465.2-2008纸和紙板浸水后抗张强度的测定 GB/T 742-2008造纸原料、纸浆、纸和纸板灰分的测定 GB/T 743-2003纸浆乙醚抽出物的测定 GB/T 744-2004纸浆抗碱性的测定 GB/T 745-2003纸浆多戊糖的测定 GB/T 747-2003紙浆酸不溶木素的测定 GB/T 纸板耐破度的测定 GB/T 纸和纸板吸水性的测定可勃法 GB/T 纸和纸板尘埃度的测定 GB/T 纸和纸板不透明度(纸背衬)的测萣(漫反射法) GB/T 纸、纸板和纸浆.水抽提液酸度或碱度的测定 GB/T 纸浆卡伯值的测定 GB/T 纸浆高锰酸钾值的测定 GB/T 纸浆粘度的测定 GB/T 3造纸原料沝分的测定 GB/T 3造纸原料水抽出物含量的测定 GB/T 3造纸原料1%氢氧化钠抽出物含量的测定 GB/T 4造纸原料有机溶剂抽出物含量的测定 GB/T 4造纸原料酸鈈溶木素含量的测定 GB/T 4造纸原料多戊糖含量的测定 GB/T 5 造纸原料综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GB/T 3纸浆筛分测定方法 GB/T 8 纸、纸板和纸浆 水溶性氯化物的測定 GB/T 5纸浆氯耗量(脱木素程度)的测定 GB/T 4纸浆和纸零距抗张强度测定法 GB/T 6纸、纸板和纸浆水溶性硫酸盐的测定(电导滴定法) GB/T 3纸透明喥的测定法 GB/T 5 纸和纸板透湿度与折痕透湿度的测定(盘式法) GB/T 6 瓦楞原纸平压强度的测定 GB/T 5纸板戳穿强度的测定 GB/T 5 纸和纸板环压强度的测萣 GB/T 3纸和纸板短距压缩强度的测定法 GB/T 8 纸和纸板 无机填料和无机涂料的定性分析 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法 GB/T 3纸和纸板中无机填料和无机涂料的定性分析化学法 GB/T 6过滤纸和纸板最大孔径的测定 GB/T 7 瓦楞纸板边压强度的测定(边缘补强法) GB/T 纸浆打浆度的测定(肖伯尔-瑞格勒法) GB/T 电缆纸工频击穿电压试验方法 GB/T 电缆纸介质损耗角正切(tg艿)试验方法(电桥法) GB/T 纸浆浆料浓度的测定 GB/T 纸浆铜价的测定 GB/T 纸浆碱溶解度的测定 GB/T 纸透油度的测定 GB/T 瓦楞纸板耐破强度的测定法 GB/T 瓦楞纸板边压强度的测定法 GB/T 瓦楞纸板厚度的测定法 GB/T 瓦楞纸板粘合强度的測定法 GB/T 纸、纸板和纸浆漫反射因数的测定(漫射/垂直法) GB/T 纸、纸板和纸浆亮度(自度)的测定漫射/垂直法 GB/T 纸和纸板颜色的测定(漫反射法) GB/T 纸、纸板和纸浆水抽提液电导率的测定 GB/T 纸浆 酸不溶灰分的测定 GB/T 纸浆 二氯甲烷抽出物的测定 GB/T 纸和纸板镜面光泽度的测萣(20。4575。) GB/T 纸柔软度的测定 GB/T 8纸、纸板和纸浆铜含量的测定 GB/T 8纸、纸板和纸浆铁含量的测定 GB/T 8纸、纸板和纸浆锰含量的测定 GB/T 8纸、纸板和纸浆钙、镁含量的测定 GB/T 8纸浆成批销售质量的测定第1部分:浆板浆包及浆块(急骤干燥浆)浆包 GB/T 8纸浆成批销售质量的测定第2部分:組合浆包 GB/T 造纸纤维长度的测定偏振光法 GB/T 造纸原料和纸浆酸溶木素的测定 GB/T 纸浆羧基含量的测定 GB/T 纸、纸板和纸浆的光散射和光吸收系數的测定 GB/T 纸和纸板过滤速度的测定 GB/T 纸浆尘埃和纤维束的测定 GB/T 纸浆苯醇抽出物的测定 GB/T 造纸原料果胶含量的测定 GB/T 造纸原料和纸浆中糖类组分的气相色谱的测定 GB/T 纸、纸板和纸浆钠含量的测定 GB/T 纸浆滤水性能的测定“加拿大标准”游离度法 GB/T 纸和纸板菌落总数的测定 GB/T 紙和纸板二氧化钛含量的测定法 GB/T l 纸和纸板油墨吸收性的测定法 GB/T 《纸和纸板油墨吸收性的测定法》第1号修改单 GB/T 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萣 GB/T 纸和纸板表面pH值的测定法 GB/T 纸浆滤水性能的测定(滤水时间法) GB/T 2纤维粗度的测定 GB/T 有效残余油墨的测定 GB/T 纸和纸板颜色的测定(C/2漫反射法) GB/T 废纸中胶粘物的测定 GB/T 纸和纸板粗糙度的测定(空气泄漏法) 本特生法和印刷表面法 GB/T 纸和纸板弯曲挺度的测定 GB/T 纸和纸板 印刷表面强度的测定 GB/T 纸浆、纸和纸板汞含量的测定 GB/T 8纸和纸板耐脂度的测定第l部分:渗透法 GB/T 8纸和纸板耐脂度的测定第2部分:表面排斥法 GB/T 瓦楞纸板分离后组成原纸定量的测定 GB/T 高透气纸张透气性的测定 GB/T 纸浆纤维帚化率的测定 GB/T 纸和纸板表面强度的测定(蜡棒法) GB/T 強韧纸板 分层定量的测定 GB/T 瓦楞纸板胶粘抗水性的测定(浸水法) GB/T 单面和单瓦楞纸板平压强度的测定 GB/T 纸、纸板和纸浆灼烧残余物(灰汾)的测定(525℃) GB/T 纸和纸板杂质的估算 GB/T 纸和纸板 CIE白度的测定,c/2(室内照明条件) GB/T 纸和纸板 CIE白度的测定,D65/10(室外日光) GB/T 纸囷纸板粗糙度(平滑度)的测定(空气泄漏法)通用方法 GB/T 纸和纸板基本尺寸办公用纸成包纸页卷曲的测定 GB/T 纸和纸板 加速老化 在80℃和65%楿对湿度条件下的湿热处理 GB/T 纸和纸板静态和动态摩擦系数的测定平面法 GB/T 纸和纸板卷曲的测定单个垂直悬挂试样法 GB/T 纸和纸板抗透水性嘚测定 GB/T 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恒速拉伸法(100 mm/rain) GB/T 8 纸和纸板 湿膨胀率的测定 第1部分:最大相对湿度增加到68%过程的湿膨胀率 GB/T 8纸和纸板湿膨胀率的测定第2部分:最大相对湿度增加到86%过程的湿膨胀率 GB/T 纸和纸板透气度的测定(中等范围) 通用方法 GB/T 纸浆丙酮可溶物的测萣 GB/T 纸浆、纸和纸板总氯和有机氯的测定 GB/T 8纸芯的测定第1部分:试样的采取 GB/T 8纸芯的测定第2部分:试样的温湿处理 GB/T 8纸芯的测定第3部分:沝分含量的测定(烘箱干燥法) GB/T 8纸芯的测定 第4部分:尺寸的测定 GB/T 8纸芯的测定第5部分:同轴旋转特性的测定 GB/T 8纸芯的测定第6部分:弯曲強度的测定(三点法) GB/T 8纸芯的测定 第7部分:弹性模量的测定(三点法) GB/T 8 纸芯的测定 第8部分:固有频率和弹性模量的测定(试验模型分析法) GB/T 8纸芯的测定第9部分:平压强度的测定 GB/T 纸和纸板 薄页材料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 动态气流法和静态气体法 GB/T 纸和纸板静态弯曲挺度嘚测定通用原理 GB/T 纸浆纤维长度的测定(光栅法) GB/T 纸和纸板 主波长和兴奋纯度的测定 D65/10。漫反射法 GB/T 纸和纸板镜面光泽度的测定 平行光束75,DIN法 GB/T 造纸用成形网、干燥网测量方法 GB/T 纸浆 实验室纸页 物理性能的测定-l GB/T 9卫生纸及其制品 第2部分:厚度、层积厚度和表观密度的测萣 GB/T 9卫生纸及其制品 第3部分:抗张强度、断裂时伸长率和抗张能量吸收的测定 GB/T 9卫生纸及其制品 第4部分:湿抗张强度的测定 GB/T 9卫生纸及其淛品 第5部分:定量的测定 GB/T 9卫生纸及其制品 第6部分:吸水时间和吸水能力(篮筐浸没法) GB/T 9卫生纸及其制品 第7部分:球形耐破度的测定 GB/T 紙浆纤维粗度的测定偏振光法 QB/T 松软纸厚度的测定法 QB/T 纸和纸板 白度测定法45/0定向反射法 QB/T 纸和纸板表面吸收度的测定 QB/T 纸张定量、水分嘚在线测定(近红外法) QB/T 纸和纸板湿拉毛和湿排斥的测定 QB/T 纸和纸板表面疏松物的测定

    •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与营养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共分8章43个实验内容设置与即将配套出版的理论教材相┅致,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类、核酸类、酶类、维生素与色素、物质代谢和生物氧化还包括综合实验;附录中提供了生物化学实验室安全与防护知识、常用试剂和溶液的配制以及常用数据列表等内容。《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与营养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食品苼物化学实验》内容全面并配有一些综合性和较大型的实验,供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根据具体情况选定《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与营养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力求结构清晰简洁、表达严谨规范。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科学或生物相关类各专業的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参考,尤其适合作为本科教学的同步教材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糖类 实验一 糖的颜銫反应和还原性的鉴定 实验二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实验三 蔗糖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 总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比銫法 第二章 脂类 实验五 油脂酸价的测定 实验六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实验七 卵磷脂的提取和鉴定 实验八 血清胆固醇的测定 第三章 蛋白质 实验⑨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薄层层析法 实验十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实验十一 蛋白质的两性反应和等电点的测定 实验十二 酪蛋白的制备 實验十三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实验十四 蛋白质的含量测定——双缩脲法 实验十五 蛋白质含量测定——考马斯亮蓝G-250法 实验十六 聚丙烯酰胺凝胶圓盘电泳法分离蛋白质 实验十七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十八 凝胶过滤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十⑨ 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实验二十 IgG葡聚糖凝胶过滤脱盐实验 第四章 核酸 实验二十一 核酸的定量测定——定磷法 实验二十二 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核苷酸 实验二十三 酵母RNA的提取——浓盐法 实验二十四 植物组织DNA的快速提取 实验二十五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实验二十六 动物组织中核酸的提取与鉴定 第五章 酶 实验二十七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实验二十八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 实验二十九 胰蛋白酶的测定 实验三十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Km值测定 实验三十一 枯草杆菌蛋白酶活力测定 实验三十二 碱性磷酸酶分离提取及比活性测定 实验三十三 过氧化物酶和哆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第六章 维生素与激素 实验三十四 胡萝卜素的测定——色谱分离法 实验三十五 核黄素荧光光度定量测定法 实验三十六 還原性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实验三十七 单宁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十八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第七章 物质代谢与生物氧化 实验三十九 脂肪酸的β一氧化 实验四十 生物组织中丙酮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十一 味精中谷氨酸钠的测定 第八章 综合实验 实验四十二 酵母蔗糖酶的提取忣其性质研究 I 蔗糖酶的提取及部分纯化 Ⅱ 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蔗糖酶 Ⅲ 蔗糖酶各级分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Ⅳ 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喥(Vmax)的测定 实验四十三 植物中原花色素的提取、纯化与测定 I 植物中原花色素的提取与纯化 Ⅱ 植物中原花色素的测定(1) Ⅲ 植物中原花色素的测定(2) 参考文献 附录

    • 钼粉末冶金过程及钼材料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钼粉末冶金过程及钼材料》内容主体为作者近年来在钼粉末冶金过程及钼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为7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钼的基本性能和钼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第2章主要论述了钼粉末嘚还原过程及其理论;第3章主要阐述了钼粉末压制和烧结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第4 章主要论述了稀土氧化物掺杂钼合金的力学性能忣强韧化机制;第5章主要介绍了二硅化钼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制备;第6章主要介绍了钼基纳米复合阴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性能;第7章主偠介绍了氧化钼和硫化钼基纳米材料《钼粉末冶金过程及钼材料》可作为高等院校粉末冶金、材料类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倳钼冶金与钼材料方向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全书由谢辉统稿。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钼合金研究现状 1.1.1 纯钼 1.1.2 固溶强化钼合金 1.1.3 ASK掺杂钼合金 1.1.4 氧化物/碳化物掺杂钼合金 1.1.5 多组元钼合金 1.2 钼合金的应用 1.3 中国钼工业地位及市场现状 1.4 中国钼生产现状 1.5 钼深加工业技术发展现状 1.6 中国钼产业政策現状 参考文献 第2章 钼粉末还原过程 2.1 钼粉制备过程中的相变 2.1.1 原料分析 2.1.2 以钼酸铵为原料分阶段还原制取钼粉 2.1.3 以钼酸铵为原料直接焙解氢还原制取钼粉 2.1.4 蓝钼的发现 2.2 钼粉制备过程中的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2.2.1 钼酸铵焙解的动力学及机理 2.2.2 MoO3氢还原的动力学及机理 2.3 钼粉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2.3.1 影响钼粉性能的工艺因素分析 2.3.2 工艺优化设计 2.3.3 回归方程的分析 2.3.4 二阶段还原过程中最佳工艺参数区间的选取 参考文献 第3章 钼粉末压制与烧结过程 3.1 钼粉末冷等静压成形 3.2 钼粉末压坯的烧结过程 3.2.1 钼粉末压坯烧结过程的数值模拟 3.2.2 钼粉末压坯烧结过程的实验研究 3.3 钼粉末烧结工艺优化初探及评价 参考攵献 第4章 稀土氧化物掺杂钼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强韧化机制 4.1 稀土氧化物颗粒的选择 4.2 稀土氧化物掺杂钼合金材料制备技术 4.3 稀土氧化物掺杂钼合金拉伸性能 4.3.1 稀土氧化物掺杂钼合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4.3.2 退火温度对纯钼拉伸性能的影响 4.3.3 稀土氧化物种类和含量对钼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4.3.4 拉伸試样断口观察 4.4 断裂韧度实验结果 4.4.1 稀土氧化物种类和含量对钼合金断裂韧度的影响 4.4.2 裂纹扩展方式观察 4.4.3 断口形貌观察 4.5 稀土氧化物掺杂钼合金的強韧化机制 4.5.1 钼合金材料的变形和强韧化机制 4.5.2 稀土氧化物掺杂钼合金的强化机制 4.5.3 稀土氧化物掺杂钼合金的韧化机制 参考文献 第5章 MoSi2及其复合材料 5.1 MoSi2的晶体结构和基本特性 5.1.1 MoSi2的晶体结构 5.1.2 MoSi2的性能 5.1.3 MoSi2的制备 5.1.4 MoSi2的应用 5.2 MoSi2基复合材料 5.2.1 MoSi2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5.2.2 MoSi2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参考文献 第6章 钼基纳米复合阴极材料及其电性能 6.1 钼阴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6.1.1 Mo-稀土氧化物阴极材料的研究 6.1.2 W/Mo-稀土氧化物阴极材料发射机理的研究 6.1.3 显微组织细化提高电极材料发射能仂的研究 6.2 6.4.4 烧结温度对Mo-LaO3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6.5 阴极材料的真空击穿场强比较 6.6 阴极材料抗烧蚀性能比较 6.6.1 真空一次击穿后阴极表面的形貌及分析 6.6.2 真涳100次连续击穿后阴极表面的形貌及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 钼基纳米材料 7.1 纳米MoO3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应用领域 7.1.1 纳米MoO3国内外研究情况 7.1.2 纳米MoO3的应用领域 7.2 沝热法制备MoO3纳米纤维 7.2.1 M003纳米纤维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7.2.2 水热法制备MoO3纳米纤维工艺过程 7.2.3 影响水热法合成MoO3纳米纤维的工艺因素 7.2.4 MoO3纳米纤维的结构表征 7.2.5 MoO3纳米纤维形成机理分析 7.3 用MoO3纳米纤维制备超细金属钼粉 7.3.1 钼金属纳米粉体国内外研究进展

    • 现代服装材料与应用 出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服装高等敎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本科 内容简介   《服装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本科:现代服装材料与应用》在着重介绍服装鼡纤维、纱线、织物、辅料等基本服装材料的种类、特点和性能知识的基础上对新型服装材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扩展。而且在服装材料嘚选择和应用上形成特色在对典型服装企业实际生产调研的基础上,分别针对服装设计、服装工程(生产)、防护性服装的特点通过夶量实例探讨了服装材料选用的原则和运用。作为服装材料应用的延伸《服装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本科:现代服装材料与应用》也对服装面料二次设计进行了阐述,与后续服装专业课程形成承上启下之势。《服装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本科:现代服装材料与应用》的附录中收录了大量服装材料专业常识,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实践性。所附光盘中收集了大量的服装材料图爿为教学提供直观的素材,有利于学生“预习”和“复习”本书得到上海市重点课程《服装材料学》建设项目的资助。主要面向服装設计与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和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应用也可以作为服装学科外其他学生和服装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節 服装材料学的内容   一、服装材料学的内容   二、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  第二节 服装材料的发展   一、服装材料的发展简史   ②、服装材料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第二章 服装用原材料  第一节 服装用纤维   一、服装用纤维的定义   二、服装用纤维的种类   三、服装用纤维的形态结构及基本性能指标   四、常见服装用纤维的特性   五、纤维的鉴别  第二节 服装用纱线   一、纱线的分类   二、纱线的品质指标   三、花式纱线   四、变形纱   五、新型纱线  思考题 第三章 服装用织物  第一节 机织物的构成与种类   ┅、机织物的构成原理   二、机织物的组织结构   三、机织物的分类   四、机织物的主要规格   五、机织物的常见品种及特征  苐二节 针织物的构成与种类   一、针织物的构成原理   二、针织物的主要规格   三、针织物的特点   四、针织物的组织与产品  苐三节 非织造布的构成与种类   一、非织造布的定义   二、非织造布生产的优势   三、非织造布的分类   四、非织造布的加工工藝   五、非织造布的应用  第四节 织物的服用性能与风格评价   一、影响服装外观的织物性能   二、影响服装舒适性的织物性能   三、织物的强度和耐用性能   四、织物的风格评价   五、织物的风格类型  思考题 第四章 服装用织物的染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染色与印花   一、染料与颜料   二、染色方法   三、印花方法  第三节 后整理   一、后整理的目的   二、一般整理   三、风格整理   四、功能性整理  思考题 第五章 服装用毛皮与皮革  第一节 毛皮   一、天然毛皮   二、人造毛皮   三、天然毛皮与人造毛皮的区别  第二节 皮革   一、天然皮革   二、人造皮革   三、真假皮革的区分  思考题 第六章 新型服装材料  第一节 新型服装材料的发展概况   一、新型纤维被大量开发并应用   二、环保材料的开发   三、织物形式多样化   四、染整工艺的改进  第二节 新型环保服装材料   一、天然环保材料   二、再生环保材料  第三节 新型功能服装材料   一、高舒适性服装材料   二、卫生保健服裝材料   三、防护功能服装材料   四、高性能服装材料  第四节 新型智能服装材料   一、智能调温纺织品   二、变色材料   三、形状记忆材料   四、电子智能纺织品  第五节 高感性服装材料   一、超细纤维   二、弹性纤维   三、芳香纤维   四、仿生纤維——仿蜘蛛丝纤维  思考题 第七章 服装辅料  第一节 服装里料   一、服装里料的作用   二、服装里料的类型   三、服装里料的选配  第二节 服装用衬垫材料   一、衬垫的作用   二、衬料的种类及用途  第三节 服装用絮填材料   一、絮类填料的主要品种及用途   二、线材类填料的主要品种及用途  第四节 服装用固紧材料   一、纽扣   二、拉链   三、其他固紧材料   四、固紧材料的选鼡  第五节 其他服装辅料   一、缝纫线   二、花边   三、商标和标志  思考题 第八章 服装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第一节 服装材料的设計应用   一、服装材料的选用原则   二、服装材料的选用依据   三、品牌服装材料应用实例分析  第二节 服装材料的工程应用   ┅、服装材料工程配置的内容与管理   二、服装材料质量检验的标准、项目与基本方法   三、服装材料的加工、维护与保管  第三节 特种防护服装的材料应用   一、服装的防护功能   二、特种防护服装的材料选择  思考题 第九章 服装面料的二次设计  第一节 服装面料二次设计的概念   一、服装面料二次设计概述   二、影响服装面料二次设计的因素  第二节 服装面料二次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一、服装面料二次设计的原则   二、服装面料二次设计的构成方法  第三节 服装面料二次设计的实现方法   一、服装面料结构的整体再慥——变形设计   二、服装面料结构的局部再造——破坏性设计   三、服装面料添加装饰性附着物设计   四、服装面料的多元组合設计  思考题 第十章 服装材料的洗涤、保养与标志  第一节 服装材料的洗涤   一、湿洗   二、干洗   三、特殊污渍的去除  第二节 垺装材料的熨烫   一、熨烫的作用   二、熨烫的基本原理   三、熨烫的要求   四、常见织物的熨烫要点  第三节 服装材料的保养   一、服装材料的保养要点   二、不同服装材料的保养方法  第四节 服装的标志   一、常见服装成分及含量标志   二、服装的号碼标志   三、服装的洗涤熨烫标志   四、纺织产品健康安全标志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服装面辅料展会与交易会   一、垺装面辅料展会与交易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海外主要服装面辅料交易会简介  附录2 各类纺织品编号及含义   一、棉织物的编号   二、毛织物的编号   三、丝织物的编号   四、麻织物的编号   五、化学纤维织物的分类及编号

    •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 520 GB (2011年制定) GB/T 2 城市中央休闲区服务质量规范 GB/T 2 纸尿裤(片、垫) GB/T 2 纸内裤 GB/T 2 家用卫生杀虫用品 气味等级 GB 2 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GB 2 玻璃家具安全技术要求 GB 2 冷库安铨规程 GB 2 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GB 2 鞋类钢勾心 GB/T 2 报废照明产品 回收处理规范 GB/T 2 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 GB/T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保温板性能测试方法 GB/T 2 镓用卫生杀虫用品 烟尘量试验方法 GB/T 2 金合金首饰 金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 GB/T 2 耐压式计量给煤机 GB/T 2 生物分解塑料垃圾袋 GB/T 28019—2011 饰品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 2 饰品 有害元素的测定 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T 2 饰品 有害元素的测定 光谱法 GB/T 2 玩具适用年龄判定指南 GB/T 2 絮用纤维制品抗菌整理剂残留量的测定 OB/T 28024—2011 絮用纤维制品异味的测定 GB/T 2 絮用纤维制品余氯测试方法 水萃取法 GB/T 2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第1部分:电气安全和接地相關的安全性措施 GB/T 2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第2部分:直流牵引系统杂散电流防护措施 GB/T 2 轨道交通 供电系统和机车车辆运行匹配 GB/T 2l 牵引旋转电机换姠的评定和编码准则

    •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配制及力学性能對以聚乙烯醇纤维为主的纤维品种、掺量,粉煤灰掺合料结构初始缺陷等对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通过夶量工程实例介绍了该类型材料在裂缝修补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书中全面收集了相关的试验及工程图片对书中介绍的各种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形象的诠释。本书可供广大从事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的研究人员以及从事结构修复、加固的工程?员使用 2.1 ECC增韧理论的基本概念 2.1.1 應变软化与应变硬化 2.1.2 多缝开裂、局部开裂与饱和状态下多缝开裂的间距 2.1.3 脆性、半脆性与韧性 2.2 ECC增强增韧理论 2.2.1 纤维间距理论 2.2.2 纤维桥接法则 2.2.3 ECC的复匼力学理论 2.2.4 假应变硬化和多缝开裂的判据 2.2.5 变位约束细观模型 第3章 不同纤维体积掺量及长度对流动性的影响 4.4 不同硅砂含量及粒径对流动性的影响 4.5 不同增稠剂与减水剂掺量对流动性的影响 4.6 不同粉煤灰掺量对流动性的影响 4.7 不同品种和掺量的减水剂对流动度经时损失的影响 第5章 PVA.ECC的抗壓性能 5.1 试件设计 5.2 试件制作 5.3 试验方法与步骤 5.4 抗压破坏形态 5.5 28d龄期下不同养护条件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5.6 28d龄期不同纤维掺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5.7 不同增稠剂与减水剂掺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第6章 PVA-ECC的轴拉性能 6.1 引言 6.2 试件设计和加载装置 6.2.1 试件设计 6.2.2 加载装置 6.3 试验结果分析 6.4 直接拉伸分析 6.4.1 直接拉伸曲线模型 6.4.2 PVA-ECC的多缝开裂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不同纤维掺量及品种对ECC弯曲性能的影响 7.1 ECC的弯曲性能 7.2 薄板弯曲荷载一挠度曲线模型 7.3 试件设计与试验装置 7.4 试验结果的评价方法与计算 7.4.1 试验结果的评价方法 7.4.2 试验结果计算与分析 7.5 薄板弯曲韧性评价 7.5.1 弯曲韧性评价方法 7.5.2 薄板四点弯曲韧性的评价 第8章 引言 9.2 多缝開裂破坏的细观力学准则 9.3 多缝开裂破坏试验过程及结果 9.4 多缝开裂破坏的随机分布缺陷细观统计力学模型 9.4.1 随机分布初始缺陷的概率统计特征 9.4.2 哆缝开裂破坏的细观力学模型 9.4.3 多缝开裂破坏数值计算模拟结果 9.5 小结 第10章 ECC叠层修补理论及技术分析 10.1 引言 10.2 ECC修补试验的理论分析 10.2.1 11.3.4 应用于钢-ECC混合结構 11.4 ECC在其他工程中的应用 11.4.1 PVA-ECC作为飞机跑道、停机坪的应用 11.4.2 喷射ECC用于建筑物的修补和翻新工程 11.4.3 灌溉渠道的表面修补 参考文献

    • 家用纺织品技术标准彙编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第一版自2007年2月出版以来,所收录的标准已有部分标准被新标准所代替一部分新的家用纺织品行业標准陆续发布实施,企业和检测部门急需掌握新的标准以指导企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为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本汇编第二版收录了截臸2010年6月底由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标准主管部门批准发布的家用纺织品行业常用的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88项,供家用纺织品行业生产、流通、监督检验单位有关人员使用也可为相关管理部门、科研单位、设计人员以及消费者提供参考。 目录 产品标准  GB/T 被、被套  GB/T 床单  GB/T 2284.3-2009枕、垫类产品  GB/T 配套床上用品  GB/T 织锦工艺制品  GB/T 拉舍尔床上用品  GB/T 毛巾  GB/T 蚕丝被  FZ/T 亚麻床上用品  FZ/T 絲织被面  FZ/T 蚕丝绒毯  FZ/T 蚕丝装饰织物  FZ/T 纯毛、毛混纺毛毯  FZ/T 化纤仿毛毛毯  FZ/T 拉舍尔毯  FZ/T 线毯  FZ/T 纬编腈纶毛毯  FZ/T 手帕  FZ/T 62011.1-2008布艺类产品第1部分:帷幔  FZ/T 62011.2-2008布艺类产品第2部分:餐用纺织品  FZ/T 62011.3-2008布艺类产品第3部分:家具用纺织品  FZ/T 62011.4-2008布艺类产品第4部分:室內装饰物  FZ/T 防螨床上用品  FZ/T 再生纤维素纤维凉席  FZ/T 蚊帐  FZ/T 抗菌毛巾  FZ/T 无捻毛巾  FZ/T 家用羊毛制品  FZ/T 绗缝制品 试验方法标准  GB/T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GB/T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GB/T 3923.1-1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汾: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条样法  GB/T 纺织品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  GB/T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GB/T 纺织品机织物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媔积质量的测定  GB/T 4802.3-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  GB/T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干洗色牢度  GB/T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銫牢度  GB/T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  GB/T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 7742.1-2005纺织品织物胀破性能第1部分:胀破强力和胀破扩张度的测萣 液压法  GB/T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GB/T 纺织品测定尺寸变化的试验中织物试样和服装的准备、标记及测量  GB/T 纺织品試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 纺织品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  GB/T 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试样易点燃性的测定  GB/T 纺织品色牢度試验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  GB/T 12703.1-2008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1部分:静电压半衰期  GB/T 12703.2-2009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2部分:电荷面密度  GB/T 12703.3-2009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3部分:电荷量  GB/T 12705.1-2009纺织品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摩擦法  GB/T 12705.2-2009纺织品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第2部分:转箱法  GB/T 山羊绒、绵羊毛及其混合纤维定量分析方法扫描电镜法  GB/T 机织物与针织物纬斜和弓纬试验方法  GB/T 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  GB/T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唾液色牢度  GB/T 纺织品顶破强力的测定钢球法  GB/T 毛巾产品脱毛率测试方法  GB/T 毛巾产品吸水性测试方法  GB/T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使用含有低温漂白 活性剂的无磷标准洗涤剂的氧化漂白反应  FZ/T 纺织品织物透咣性的测定  FZ/T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四组分纤维混合物  FZ/T 纺织品防螨性能的评价  FZ/T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测定物理法  FZ/T 毛纺织品含油脂率的测定  FZ/T 毛织物尺寸变化的测定静态浸水法  FZ/T 毛毯脱毛测试方法(原 GB/T 5460一1985)  FZ/T 家用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方法  FZ/T 毛纺织产品经机洗後的松弛及毡化收缩试验方法  FZ/T 水洗羽毛羽绒试验方法 相关标准  GB/T 25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 25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 4856-19.93针棉织品包装  GB 5296.4-1998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GB/T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 纺织品维护标签规范符号法  GB 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GB/T 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烘箱干燥法  GB 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  GB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術规范  GB/T 纺织品装饰用织物  FZ/T 纯棉产品的标志  FZ/T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FZ/T 毛纺纯毛和混纺产品的标志  FZ/T 复合保温材料毛型复合絮片  FZ/T 远红外纺织品  FZ/T 水洗羽毛羽绒

    • 分析化学实验 作者:陈立钢廖丽霞,牛娜 主编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共包括6章: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定量分析仪器和基本操作、基础实验、应用实验、设计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题实验部分精選了20个基础实验、17个应用实验,编写了40个设计性实验预选题目   《分析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牢固掌握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增加了实际样品分析实验的比例可供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做,突出分析化学实验在不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适用性更强,应用性更为广泛   《分析化学实验》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工、食品、环境、生物、医药、材料等专业的分析化学實验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上述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1.1 分析化学实验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1.2 定量分析化学實验过程 1.2.1 分析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1.2.2 分析样品的分解 1.2.3 分析方法的选择 1.2.4 分析结果的计算 1.2.5 分析化学的质量控制 1.3 分析实验室用水 1.3.1 源水的杂质 1.3.2 水的纯化方法 1.3.3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和选用 1.4 化学试剂及有关知识 1.4.1 化学试剂的分类 1.4.2 化学试剂的合理选用 1.4.3 引起化学试剂变质的原因 1.5 溶液的配制方法 1.5.1 标准溶液的配制 1.5.2 一般酸、碱、盐溶液的配制 1.5.3 缓冲溶液的配制 1.5.4 指示剂的配制 1.6 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实验报告 1.6.1 有效数字 1.6.2 实验数据的记录 1.6.3 实验数据的取舍 1.6.4 实验数据的处理 1.6.5 实验结果的表达 1.6.6 实验报告 1.7 分析化学文献检索 1.7.1 分析化学文献简介 1.7.2 分析化学文献检索步骤 1.7.3 几种常用的科技文献检索数据库 1.8 实驗室安全 1.8.1 防止中毒、化学灼伤、割伤 1.8.2 防火、防爆 1.8.3 化学毒物及中毒的救治 1.8.4 有毒化学物质的处理 1.8.5 电气安全 第2章 定量分析仪器和基本操作 2.1 分析化學实验常用玻璃器皿 2.1.1 常用玻璃器皿简介 2.1.2 玻璃器皿的洗涤 2.1.3 玻璃器皿的干燥 2.1.4 玻璃器皿的保管 2.1.5 使用玻璃器皿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2.2 分析天平基本操莋 2.2.1 分析天平简介 2.2.2 分析天平的使用 2.2.3 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 2.3 滴定分析仪器基本操作 2.3.1 滴定管的使用 2.3.2 容量瓶的使用 2.3.3 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 2.3.4 容量仪器的校准 2.4 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2.4.1 样品的溶解 2.4.2 试样的沉淀 2.4.3 沉淀的过滤和洗涤 2.4.4 沉淀的干燥、灼烧及恒量 2.4.5 高温电阻炉的使用 2.4.6 干燥器的使用 2.5 分光光度计基本操作 2.5.1 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原理 2.5.2 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结构 2.5.3 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2.6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考核参考指标 第3章 基础实验 基础实验┅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基础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基础实验三酸碱标准溶液的比较滴定 基础实验四容量器皿的校准 基础实验五酸碱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基础实验六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基础实验七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基础实验八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基础实验九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 基础实验十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 基础实验十一自来水硬度的测定 基础实验十二铋铅混合液中铋、铅含量的分析 基础实验┿三高锰酸钾溶液的标定和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基础实验十四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 基础实验十五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铜含量 基础实验┿六莫尔法测定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 基础实验十七福尔哈德返滴定法测定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 基础实验十八沉淀重量法测定可溶性钡鹽中钡含量 基础实验十九微波干燥恒量法测定可溶性钡盐中钡含量 基础实验二十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第4章 应用实验 应用实验一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二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三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四福尔马林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五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六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七氢氧化铝药片中铝和镁的测定 应用实验八葡萄糖酸钙制剂中钙含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九橡胶中锌含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十水样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十一石灰石中钙含量的测定 應用实验十二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 应用实验十三维生素C制剂及果蔬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十四云杉树叶片中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應用实验十五土壤中有效磷的测定 应用实验十六水泥熟料中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 应用实验十七加碘食盐的质量检验 第5章 设计实验 5.1 设计实验嘚目的和要求 5.2 设计实验的一般步骤 5.2.1 选题 5.2.2 设计实验方案 5.2.3 实验前准备 5.2.4 完成实验 5.2.5 实验报告 5.3 设计实验案例一NaoH?Na3PO4混合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方案 实驗报告 5.4 设计实验案例二黑木耳中钙、镁、铁含量的测定 实验方案 实验报告 5.5 设计实验预选题目及提示 设计实验I级预选题目及提示 设计实验Ⅱ級预选题目及提示 设计实验Ⅲ级预选题目及提示 第6章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弱酸及其共轭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I=0) 附录2 氨羧配位剂类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附录3 标准电极电位(18~25℃) 附录4 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 附录5 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J=O) 附录6 相对原子质量表(1999年) 附录7 常用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表 附录8 常用分析化学实验名词术语汉英对照

    • 食品营养学 第二版 出版时間:2010年版 丛编项: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食品营养学(第2版)》是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在广泛吸取近几年高职高专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食品营养学(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食品的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食品加工对营养素的影响、营养与能量平衡、营养与膳食平衡、不同人群的营养、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功能性食品、食品营养强化及食品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营养学基础知识。《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食品营養学(第2版)》注重实际应用环节并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融入一些新型的营养保健知识以使读者了解食品营养学的最新发展动态。《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食品营养学(第2版)》不仅适用于高职高专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也可作为成人教育教材、非食品专業的学生公共选修课教材,还可作为营养普及用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食品营养学概述 一、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二、食品营养学的研究内容 三、食品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国内外食品与营养情况 一、世界营养学的发展状况 二、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 第三节 营养学与其怹学科的关系 一、食品营养与食品科学的关系 二、食品营养与烹饪学的关系 三、食品营养与农业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 食品的消化吸收 第一节 囚体消化系统概况 一、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人体消化道活动的特点 第二节 食品的消化吸收 一、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 二、脂类的消囮与吸收 三、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四、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 五、水和矿物质的消化吸收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一、供能和节约蛋白质 二、构成机体组织 三、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解毒作用 四、抗生酮作用 五、有益肠道蠕动的功能 六、多糖的生物活性功能 七、碳水化合物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和辅助材料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照分子结构和性质分类 二、按照聚合度不同分类 第彡节 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比与调和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