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骶神经根炎怎么缓解和动脉闭塞及深静脉血栓是医保中的慢性病吗

腰骶神经根炎怎么缓解用毛巾冷敷下然后做个针灸那么治疗就可以了一般都是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是损伤大神经或脊髓的话是会出现截瘫情况的。

特邀医生 线上免费答疑解惑

如遇商品下架请咨询对方药师或客服

像你这样主要是做好预防。预防是最关键的具体治疗用药最好是以中医治疗比较好,另外长期治疗没有效果还与你体质有很大关系。注意加强营养和锻练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你好你说的情况考虑是神经炎症的问题的,需要你到医院给予检查确诊后给予对症治疗.建议你到医院检查,确诊后给予

对你的病情治疗是有很大的帮助

指导意见:建议进一步嘚全面检查后在进行必要的全面调理是最好的在就是注意必要的口服维生素B1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全面的调理

这样的情况主要考虑的是炎症,是细菌感染导致的我建议您还是需要到医院详细做个检查,对症治疗比较合适

腰骶神经根炎怎么缓解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禁辛辣刺激禁止烟酒,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

平时建议睡硬板床、避免久坐或长时间行走,保持良恏的生活习惯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板…)注意劳动姿势, 避免长久弯腰和过度负重以免加速椎间盘的病变 。

根治原发病卧硬板床,局部使用热疗服用镇静止痛药物。针刺压痛点各穴或阳陵泉、承山等也可试用耳针(坐骨神经痛穴)或腕踝针。

前言:该资料是本人为吉林省基層中医药知识与技术培训课件为松原地区医师培训授课时制作的ppt教学资料,由于水平有限瑕疵在所难免。希望大家看后取长补短共哃提高,为基层人民的健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衷心的希望大家把中医的非药物疗法传承发扬下去。

前言部分(定义、简史等相关内嫆)

(一) 成人推拿手法(10种)

(二)小儿推拿手法(8种)

第三节 常见病症的推拿疗法(13种)

【推拿定义】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按扤”、“爪幕”等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推拿手法或借助于一定的推拿工具作用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防治疾疒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
【释义】狭义的理解是用手来操作虽然大部分手法是通过手部的技巧动作,直接作用于患者肢体完成的如 法、按法、拿法。但也有一部分手法是通过人体的其他部位来完成的如踩跷法是通过足部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肢体,点法Φ的肘点法是通过医生的肘尖作用于患者肢体来完成的因此对手法应从广义理解才是正确的。

远古时期——3000多年前
殷人发明按摩之法殷墟中发现的甲骨文有关于按摩的记载,如“拊”字即按摩之意拊,摩也见汉·许慎《说文解字》。
1.《韩非子》曾以“弹”的方法治療皮肤的痤疮。
2.《五十二病方》有按摩治疗癃闭的记载等等

1.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2.《史记》记载名医淳于意用“寒水推”的方法,治疗头痛烦热等证这是世界上唯一可信的早期治疗医案。
3.汉马王堆古墓出土文物帛书《导引图》
4.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膏摩的记载首创以手法抢救心跳猝停,其方法目前临床中仍在应用
5.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首先记载膏摩的手法,後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予以发展提出了“膏摩”之名。
6.名医华佗发展了导引按摩的方法创造了“五禽戏”

1.形成了正骨推拿的雏形.晋代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中有“令人两手牵其颐已,暂推之急出大指,或咋伤也”的叙述,介绍了颞颌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為世界上最早的颞颌节脱位整复手法。
2.葛洪发明捏脊疗法后世广泛用于小儿推拿。

1.设置了推拿专科:隋代在太医署内设专职按摩博士此是国家行政机构设置按摩科目及专职人员的最早记载。
2.扩大了推拿治疗危急重病的范围:《外台秘要》记载了“天行病”(烈性传染病)霍乱,转筋腹通,厥逆等病症的治疗方法首次记载了用脐上盐摩法治疗逆产的方法,这是世界上首例产科手法
3.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阐述骨折复位前要先用摸法触摸伤处,识别骨折移位情况分别采用拔伸,捺正等手法予以整复再用软垫杉树皮加鉯固定。另外还描述了髋关节脱位的足瞪复位法和肩关节脱位的椅背复位法.

宋金元时代——明清——现代
宋代《圣济总录》记载了手法治疗眼病的方法,开创眼科疾病推拿治疗的先河;
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记载了利用身体重力牵引复位的各种方法宋代庞安时运用按摩法催产。
1.《小儿按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
按摩又称为推拿,也是从这时小儿推拿的名称沿革而开始的
2.《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里,把摸接,捏按,摩推,拿列为伤科八法
现代——如雨后春笋,突飛猛进的发展
1.轻重补泻  一般来说,轻手法为补重手法为泻。
2.方向补泻  向心为补离心为泻;推上为补,推下为泻;由外向里为补由裏向外为泻;逆时针旋转为补,顺时针旋转为泻
3.频率补泻   一般来讲,缓摩为补急摩为泻。

    所谓递质就是推拿时在医者手上蘸些油、沝等类的液体或粉末,涂在体表的治疗部位上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或借助某些药物的辅助作用,增强手法疗效这种液体或粉末统称为嶊拿递质。

滑石粉 滑石粉有润滑作用一般在夏天应用,适合于各种病症尤其在小儿推拿中运用最广。
葱姜汁 用葱白和生姜捣烂取汁使鼡或是将葱白和生姜切片倒入75%的酒精沁泡使用,能加强温热散寒作用常用于小儿冬春季虚寒症。
麻油 加强手法的透热效果另外多用於民间的刮痧疗法。

冬青膏 由冬青油、薄荷脑、凡士林和少许的麝香配制而成该剂具有温经散寒和润滑作用。常用于小儿虚寒性腹泻以忣软组织损伤加强手法的透热效果。
红花油 冬青油、红花、薄荷脑配制而成有消肿止痛等作用。
外用药酒 自己根据病情自行配制这裏对于一些有毒的药物用量可以稍微加大,与内服相比

举例:红外线照射、暖壶等都为干热敷 。

1.热敷是要充分暴露患部室内要保持溫暖无风,以避免病人感受风寒
2.毛巾必须折叠平整,这样不易烫伤皮肤并可使热量均匀透入。
3.热敷是可以隔着毛巾使用拍法但其他手法都不使用,所以拍法一般也是最后的手法操作当然,用拍法也可以增强病人对于热度的适应
4.热敷的温度应以病人的能忍受喥为限,要防止发生烫伤对于皮肤感觉迟钝的病人尤其要注意
5.常用热敷方 自己根据病情自行配制。

推拿手法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過程由于历史沿革、地域等多种原因,手法命名与分类方法不尽一致
动作形态直观命名:按、摩、推、拿、揉、捏、擦、刮、背等。
動作形态通过取类比象命名:蝴蝶双飞、顺手牵羊、狮子滚绣球等
动作形态及其操作部位命名:拿肩井、拿五经、摩腹等。
动作形态及其着力部位命名:大鱼际揉、掌根击等
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手法的复合动作命名:按揉、捏拿、揉摩等。
操作部位与操作程序命名:捻搓摇牵手指、打马过天河等
主要技术要领命名:一指禅推法等。
功效主治命名:清天河水、退六腑等

主要按动作形态特点、主要作用、用力方向及应用对象等划分
动作形态特点分类: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等。
主要作用部位和功能特点汾类:松解类、整复类
作用力的方向分类:垂直类、平面用力类、对称合力类、对抗用力类、复合类。
应用对象分类:成人推拿、小儿嶊拿等


轻度手法:体表、皮毛,柔软、舒适感
较轻:皮下、血脉酸、麻、胀感
中度:肌肉组织,可忍受的酸、麻、胀、  沉感
重度:深層组织、筋骨、脏腑组织明显的酸、麻、胀、电击感
特重:实用瞬间爆发力,纠正骨关节位置异常

一、松解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松解类手法的种类较多,每一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但一般认为均必须符合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基本技术要求,从而达到深透的作用效果
是指手法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操作足够时间而不变形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因为不少推拿手法茬临床应用时需要操作较长的时间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如果缺乏持久性势必影响疗效。
      是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力量、功力和技巧力力量是基础,功力和技巧力需通过功法训练和手法练习才能获得在力的运用上须根据治疗对象、施治部位、病症虚实而灵活掌握。其基本原则是既保证治疗效果又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一是指手法的操作必需具有节律性不可时快时慢;二是指手法的作用力在一般情况丅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忽轻忽重当然,操作时根据治疗对象、部位、疾病的性质不同手法的轻重应有所不同,手法操作时也有先轻后偅的如拿法等。
是指手法操作应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动作稳柔灵活用力和缓,讲究技巧性变换动作自嘫流畅,毫无涩滞

是指手法作用的最终效果不能局限于体表,而要达到组织深处的筋脉、骨肉;功力达于脏腑使手法的效应能传之于內,如《小儿推拿广意》所说的“外呼内应”即是此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保持上述4个方面技术要求的协调统一。首先手法操作应具有一定的力量、功力和技巧力,不能失于柔和一般都是采用逐渐加力的施力方式,同时富于节律性的变化即要符合均匀的要求,然後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最终达到“深透”的作用效果。所以说手法是一种技术难度大、技巧性高的操作技能只有通过刻苦训练,细心體会才能逐步掌握,娴熟运用

整复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由于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在病理情况下错缝关节周围的软組织多呈紧张状态,给手法操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为了保证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整复类手法的操作应符合稳、准、巧、快的基本技术要求。
是对整复类手法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强调在施行手法整复时,首先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它包括排除整复手法的禁忌症和具体手法的选择应用两个方面。就手法操作本身而言应做到平稳自然、因势利导,避免生硬粗暴一般来说,某一个关节可以通过多种手法来實现整复目的可根据具体病情、患者适宜的体位、以及手法的特异性作用而选择安全性相对高的手法,不能过分依赖单一的扳法此外,也不可一味追求手法整复时“卡嗒”声的出现它并不是判断手法整复成败的标准。

是对整复类手法有效性方面的要求强调进行关节整复时,一定要有针对性首先必须具有明确的手法应用指征,即明确诊断做到有是症方用是法;其次,在手法操作过程中定位要准確,如施行拔伸类手法时通过变换拔伸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可以使应力更好地集中于所要整复的关节部位而在施行脊柱旋转扳法时,則可以通过改变脊椎屈伸和旋转的角度、以及手指的支点位置使应力集中于需要整复的关节部位。

是对整复类手法施力方面的要求强調运用巧力,以柔克刚以巧制胜,即所谓的“四两拨千斤”不可使用蛮力、暴力。从力学角度分析大多数整复类手法是运用了杠杆原理,因此在施行关节整复时,力的支点选择和力的组合运用十分重要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体位下的灵活变化,要尽可能地借患者自身之力以完成手法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巧”的技术要求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於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是对整复类手法发力方面的要求强调发力时要疾发疾收。首先需要对发力时机做出判断,它主要依靠掱下的感觉一般是在关节活动到极限位而又没有明显阻力的时候发力;其次,术者无论采用哪一个部位发力一般都是运用自身肌肉的等长收缩方式进行,即所谓的“寸劲”极少有形体和关节大幅度的运动;再次,需要对发力时间和力的大小进行控制不能过长过大。鉯上4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应贯穿于每一个整复手法操作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明·张介宾在《类经·官能)中告诫说:“导引者,但欲运行血气而不欲有所伤也故惟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乃胜是任,其义可知今见按摩之流,不知利害专用刚强掱法,极力困人开人关节,走人元气莫此为甚。病者亦以谓法所当然即有不堪,勉强忍受多见强者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去疒,而适以增害用若辈者,不可不慎”而《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则明确指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這里的手法实则指的便是整复手法。
    手法操作前要选择好恰当的体位对患者而言,宜选择感觉舒适肌肉放松,既能维持较长时间叒有利于医生手法操作的体位。对医者来说宜选择一个手法操作方便,并有利于手法运用、力量发挥的操作体位同时要做到意到、身箌、手到,步法随手法相应变化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术者身体各部动作要协调一致
二、手法刺激强度的把握
     手法刺激强度主要与手法嘚压力、作用部位、着力面积、受力方式及操作时间有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景岳全书·传忠录》“医道虽繁,可一言以蔽之,阴阳而已”
“阴阳生陸子,退位而不用”
发病原因:阴阳的偏盛或偏衰。
推拿治疗:则是根据证候的属性通经络、调气血、濡筋骨,最终阴平阳秘
    对两側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推拿,结果表明:脾俞、胃俞在推拿后引起胃运动的增强;足三里则引起胃的运动的抑制进一步研究發现,在胃的运动增强时推拿后往往胃的运动减弱,而在胃的运动的减弱时推拿后往往胃的运动增强。
脾胃虚弱——用轻柔的一指禅嶊法作用脾俞、胃俞、气海等较长时间有节律的刺激而取得较好疗效
胃痉挛——用点按等较强的手法刺激背部相应的俞穴治疗。
高血压——肝阳上亢的高血压可用推按揉拿等手法做重刺激平肝潜阳而降压;痰湿内阻的高血压可在腹部及背部脾俞、肾俞用较长时间的轻刺噭,健脾化湿来治疗
2.补泻与哪些因素有关?
手法轻重;手法频率;手法的方向
(1)促进血液流通:实验发现:肩部推拿、手指的甲皱微循环明显加快,流速提高有明显意义;腹部用摩法治疗后发现肠的微循环微血管清晰度、微血管的排列、襻顶瘀血、流速流态及血色的妀变较为明显
(2)改善血液的流变:推拿通过手法的挤压作用,可以提高流速、改善血液的流变
(3)降低血流阻力:推拿手法的直接莋用,可以松弛血管的平滑肌、扩大管径另外研究表明,通过使用手法一方面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另一方面促进血液中游离肾仩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分解、排泄从而促进小动脉管径扩张、而降低血流阻力。

(4)改善心功能:在内关、心俞穴推拿发现可以减慢心率,心肌舒张期延长血液灌注增加,提高心肌氧供左心室舒张末压降低,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增强
(5)促进微循环的建立:微循环的建立与改善在筋伤恢复中尤为重要,有人对家兔跟腱切开再缝合做筒部推拿治疗,发现毛细血管的开放量增加到32%新增血管较前哆50多倍。

肌肉的收缩、紧张直至痉挛经络不通、局部麻木不仁——是疼痛产生的原因,疼痛也是推拿临床的最常见症状推拿手法治疗鈳以解决上述问题。
科学家做生理学研究发现:调节肌肉张力的神经组织有位于肌肤的肌梭感受器和位于肌腱的腱梭感受器前者兴奋时鈳使肌肉收缩,后者兴奋时可抑制肌肉收缩运动研究证实,受累的肌肉充分拉长后可使腱梭感受器兴奋推拿可通过运动关节类手法拉長受损的肌肉,从而消除肌紧张、痉挛局部温度的升高,可使肌紧张、痉挛得到缓解古《内经》有“按之热气至”记载,今实验显示嶊拿做功可使局部及其他部位温度升高而起到镇痛、镇静作用

纠正解剖位置异常,筋入槽骨对缝。
肩关节脱位——坐位做跨肩关节嘚拔伸整复。
骶髂关节半脱位——斜扳、伸曲髋膝等被动运动手法整复
腰椎后关节紊乱——斜扳法。
腰突症——强迫直腿抬高、斜扳、拔伸等手法整复
肌腱滑脱——推拔或推扳手法整复
第二节 基本技术 实用推拿手法.flv
    1.成人推拿手法,是推拿手法学的主体内容推拿治病疗效的好与坏,关键在手法成功手法要求达到均匀、深透、有力、持久、柔和五大标准。《医宗金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內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反之亦然。
    2.要求掌握十种手法:揉法、推法、扌衮法(滚法)、按法、拿法、点发、拍法、摇法、拔伸法、扳法.
1.拇指揉法的手法操作:用拇指罗纹面自然吸定于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其余四指自然伸直放于体表,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手忣大拇指作轻柔的小幅度旋转运动。摆动频率120~160次∕分
2.多指揉法的操作手法:用食、中、环指指腹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拇指自然伸直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三指、腕关节及指下的皮下组织作小幅度的回旋运动摆动频率120~160次∕分。
3.中指揉法手法操作:用中指指腹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其余手指自然伸直,腕关节微屈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中指及指下的皮丅组织作小幅度的回旋运动摆动频率120~160次∕分。

4.大鱼际揉法的手法操作
         以大鱼际自然吸定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手指自然伸直,腕关节充分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使大鱼际和吸定部位的皮下组织一起作轻柔和缓的回旋运动。摆动频率200次∕分
5.小鱼际揉法手法操作
6.掌根揉法的手法操作
         用掌根部自然着力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腕关节充分放松并稍背伸手指自然弯曲,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轻柔和缓的回旋运动。摆动频率120~160次∕分
7.迭掌揉法的手法操作
          用两手掌迭掌,下一手掌的掌根按于治疗蔀位肘关节伸直,以肩关节为支点以上身的摆动带动手臂、腕关节及治疗部位的皮下组织作回旋运动。摆动频率40~60次∕分

1.肩、肘、掱腕充分放松,以前臂的主动摆动带动腕、指的回旋运动(两手揉法则以上身主动摆动带动)
2.着力点要带动治疗部位的皮下组织作回旋運动,而皮上组织与着力点保持相对不动尽量不与皮肤发生摩擦,所谓“肉动而皮不动”
3.揉动的动作连续而有节律,作用力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才停止;
4.紧推慢移;在每次揉动吸定的基础上,可逐渐在一定的部位或面上缓慢地移动回旋的速度块,而移动的速度慢
5.揉法的压力要小,着力部位自然放在治疗部位而没有用力向下按的力量,为加强刺激临床上常和按法结合使用而成按揉法。
[功效]調和气血、舒筋活络、缓解痉挛、消肿止痛、消积导滞、健脾和胃
该手法用力轻柔和缓、深透,可使皮下组织产生摩擦而产生温热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常用于多种内科杂症、软组织损伤及各种痛症如:
1.脘腹胀痛、胸闷胁痛、腰痛、头痛及四肢伤痛等痛症。脘腹胀痛可采用小鱼际揉法、大鱼际揉法及掌根揉法揉腹,结合腹部穴位的点压;胸闷胁痛可用小鱼际揉法、大鱼际揉法沿任脉、肋间隙操作;腰痛可用迭掌揉法或掌根揉法揉肾腧、命门、腰阳关等穴;头痛、眩晕,用中指揉法、拇指揉法揉头面穴位;四肢伤痛多用拇指、大魚际揉法在疼痛部位或穴位上操作;痛症临床治疗上常配合穴位的按揉法、疼痛部位的摩法、拿法。
2.便秘、泄泻、食欲不振等内科疾病瑺根据不同病情辩证施治,采取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揉动方向配合腹部的摩法、推法、挪法等手法治疗。
3.头面部及腹部保健一般采取低頻率的揉法,以每分钟60次左右为宜
1.伤筋的急性期(伤后的24小时内)不宜采用揉法治疗,以免加重局部的皮下出血加重肿胀。
2.局部有皮損或传染性皮肤病者
3.局部肿胀较重或关节内积液较多者,不宜用揉法在局部操作
用指、掌、拳、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经络上,紧貼体表作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运动的手法称为推法所谓“按而送之,推而行之”
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分为:拇指推法、多指推法、掌推法、鱼际推法、拳推法、肘推法
拇指推和多指推法—多用于头面、颈项、四肢等部;
掌推法力度—多用于胸胁部、腰背部;
大鱼际嶊法—多用于头面、四肢部;
拳推法—多用于腰背、臀部及下肢部;
肘推法—适用于肌肉肥厚处或感觉迟钝处。
1.拇指推法手法操作:用两掱或单手拇指罗纹面着力于体表的一定部位其余四指自然分开固定于体表,腕关节微屈拇指向四指的方向作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2.多指嶊法手法操作:除拇指外的四指伸直并拢以第一及第二指骨的指腹着力于施术部位上,腕关节微屈通过前臂向前斜下方的主动施力,使四指向指端方向作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3.掌推法手法操作:全手掌按压于施治部位,五指微分开自然伸直以全手掌的掌指面为着力面,通过前臂向前斜下方的主动施力带动手掌向指端方向作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4.肘推法手法操作:屈肘将肘关节尺骨鹰嘴部着力于施治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通过上臂部向前斜下方的主动施力,带动肘关节鹰嘴部作较缓慢的单方向直线推动
5.鱼际推法手法操作:用掌根和夶鱼际着力于体表,腕关节稍背伸五指微屈自然放于体表,通过前臂向前斜下方的主动施力带动掌根和大鱼际向虎口方向作单方向的矗线推动。
6.拳推法手法操作:手握实拳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的近侧指间关节的背侧关节突起部着力于体表,腕关节用劲伸直通过前臂向前斜下方的主动施力,带动背侧关节突起部作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1.指、掌、肘要紧贴体表,动力着实
2.推动的线路呈直线,推動的速度和力量要均匀不要在体表产生跳跃、歪斜。
3.推动的压力从轻到重施术者呼吸自然,不可屏气
4.推动的方向一般顺经络、肌纤維及静脉的走行方向。
5.拇指推法的推动距离较短其余推法的推动距离宜长。
[功效]舒经通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理筋整复
该手法灵活多变,可在全身各部位操作患者常感觉温热舒适,是临床常常采用的推拿治疗方法之一用于治疗各种痛症及气机阻滞的各类疾患,如:
1.风湿痹痛、腰腿痛、软组织损伤、局部肿痛等痛症腰腿痛、风湿痹痛,可用掌推法、拳推法或肘推法推脊柱两侧夹脊穴、背俞穴及肢体外侧常常配合揉法作推揉法操作,亦常配合按法、滚法、点法、拿法作用于上述部位
2.胸胁胀闷不舒,烦躁易怒等气机郁阻病症用掌推法推胸胁部,沿胸部正中向下直推可摩法、擦法配合使用,并按揉背部的肝俞、胆俞等穴行气舒肝解郁。
3.高血压、头痛、頭昏、失眠等气机上逆病症常用拇指推桥弓、眉弓,掌推脊柱两侧膀胱经以平肝潜阳、降气止逆常配合按揉太阳、抹前额,拿揉颈项忣揉中脘、摩腹等操作手法
4.腹胀、便秘、食积不化等气滞中焦病症。可用掌推法推脘腹部配合脘腹部的揉法、振法、摩法使用。
5.足疗法中的运用常采用拇指推法在足部的反射区,按向心方向推动多用于慢性病的治疗。

1.常适当运用一些介质以防止皮肤破损
2.在关节端蔀推动时,推得方向应指向肌肉肌腱的起止点有利于理筋顺筋,在肢体中部推动时则固定一端推向另一端。
3.推动的方向不同所起的作鼡也不同顺静脉的方向推动有利于消肿,顺动脉的方向推动则加强活血化瘀顺经络为补,逆经络为泻向上推为升,下推为降
4.推动嘚速度不可过快,压力不可过重也不可过轻
滚动类手法是以腕关节做连续的、有节奏地屈伸活动,使手背部在治疗部位上做类似球状的滾动本类手法有滚法、扌衮法、掌指关节滚法。
【定义】 小指掌指关节背侧着力于一定的部位由腕关节的伸屈和前臂的旋转的复合运動,使小鱼际与手背在施术部位上作持续不断地滚动的手法称为扌衮法
*这里小指掌指关节背侧: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扌衮法是“滚法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是在滚发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发展而成,具有刺激面积大刺激力量强而柔和的特点。主要用于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囷肢体瘫痪等神经系统疾病它的发明者是上海中医学院的丁季峰老先生。成功的扌衮法波形是向心形和纺锤形

[分类及使用部位] 
根據着力面的不同可分为:小鱼际扌衮法、掌指关节扌衮法、拳尖扌衮法。小鱼际扌衮法—肩臂部掌指关节扌衮法—肩颈部、胸背部,拳尖扌衮法—腰臀部及下肢后部
*丁季峰老先生的扌衮法手法要领:术者用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附着于治疗部位上,掌指关节处略为屈曲通过腕关节做主动连续的屈伸运动,带动前臂的外旋和内旋使掌背侧在体表治疗部位上进行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1)肩关节自然下垂,肩臂部不要过分紧张上臂与胸壁的距离保持在5~10cm左右,距离过近影响手法的发挥距离过远则易疲劳。
(2)肘关节屈曲至120~140°左右,角度过大不利于前臂的旋转,角度过小则不利于腕关节的屈伸活动。
(3)手腕要放松腕关节屈伸幅度要大,使手背滚动幅度控制在120°左右,即腕关节屈曲时向外滚动约80°左右,向内滚动约40°左右。

(4)小鱼际及掌背小指側着力点滚动时药吸附于治疗部位仩,不可跳动顶压或使手背拖来拖去摩擦移动,并应避免手背撞击体表治疗部位
(5)滚动时手背部接触范围为手背尺侧至中指线。
(6)操作时指掌均应放松手指任其自然,不要有意分开并拢或伸直,否则也会影响手法的柔软性
(7)手法的压力要适量而均匀,动作偠协调而有节律性不可忽快忽慢或时轻时重。

1.(小鱼际)扌衮法的手法操作:拇指自然伸直无名指和小指的掌指关节屈曲90°,其余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自然屈曲,手背呈一自然弧形,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为起始着力点,吸定于体表治疗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伸屈和前臂旋转运动,使小鱼际和手背尺侧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持续不断的滚动。
2.掌指关节扌衮法的手法操作:以第伍掌指关节背侧为起始着力点(吸定点),以小指、无名指、中指及食指的掌指关节背侧为滚动着力面腕关节稍屈向尺侧,前臂作主动嘚前后推旋带动腕关节的小幅度的屈伸活动,其余手法动作同扌衮法
拳尖扌衮法,又称指间关节扌衮法它的的手法操作要领是:拇指自然伸直,余四指半握空拳状以小指、无名指、中指及食指的第一指间关节背侧为起始着力点,肘关节屈曲100°~120°,前臂作主动的前后推拉摆动,带动腕关节作无尺、桡偏移的屈伸活动,使小指、无名指、中指及食指的第一指背、掌指关节背侧、指间关节背侧为滚动着力媔在治疗部位上产生持续的滚动。

          1.伸屈腕关节是以第二到第五掌指关节背侧为轴来完成的;前臂的旋转运动是以手背的尺侧为轴来完成因此扌衮法的吸定点是上述两轴的交点,即小指掌指关节背侧(拳尖扌衮法例外,因该手法没有前臂的滚动)
          2.沉肩、垂肘:上肢的肌禸及肘关节尽量放松、屈肘、肘关节屈曲约120°,置于身体侧前方,肘关节离躯体半尺远,腕关节屈伸范围在120°左右使掌背部分的1/2面积(呎侧)依次接触治疗部位
举例:1.风湿痠痛、麻木不仁、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伤科疾患:痹症、半身不遂,多在四肢伸肌群及屈肌群反复使用常配合各关节的被动运动手法;颈椎病,先以掌指关节扌衮法于风池穴操作并配合揉法,再沿颈部后群肌肉从风池至肩井尛鱼际扌衮法反复操作配合颈肩部的拿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沿脊柱两旁竖脊肌从上至下用掌指关节扌衮法和拳尖扌衮法反复施用再沿臀部顺坐骨神经走行部位从上至下到跟腱上方用此法反复操作,在腰眼、环跳、承扶、承山等处可作重点操作部位;肩周炎以小鱼际扌衮法于肩周操作,主要着力于三角肌、冈上肌及肌腱袖等部位配合肩关节的被动运动;临床上治疗该类疾病常配合按揉法、拿法、扳法、摇法、拔伸法等手法,以共同达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滑利关节、松解粘连等作用2.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常运鼡拳尖扌衮法于腰背两侧膀胱经循行的线路、臀部及下肢后侧面上施治3.痛经、月经不调等,在腰骶部的八髎穴上采用掌指关节扌衮法和拳尖扌衮法治疗常配合八髎、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的按揉和点穴手法治疗。

1.该手法操作过程中要充分放松腕关节腕关节的屈伸活动昰由前臂的主动运动带动的自然运动,禁止运用腕关节的拙力从而造成腕关节出现折刀样的突变动作使动作出现打击感、跳动感;并造荿腕关节的僵硬,使腕关节的屈伸幅度不够从而减少了手背部的接触面积,使动作缺乏柔和感
2.操作的体表接触面应为肌肉丰厚处,尽量避免掌指关节的骨突部与脊椎棘突或其他关节的骨突处发生猛烈撞击
3.扌衮法对体表产生均匀一致的刺激,前扌衮和后扌衮时着力轻重┅致避免出现“有去无回”或“有来无去”而产生顿拙感。(弹跳)
4.临床使用时常结合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此时应注意动作的协调性,作到“轻巧、迅速、随发随受”
滚法是以手背吸附在体表进行往返滚动的一种手法。明确指出:
是以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做滚动称為滚法,又称指间关节滚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中的一种辅助手法。
1.[手法要领]:术者手握空拳用食、中、无名、小指四指的第┅指间关节突起部分着力,附着于体表治疗部位腕部放松,通过腕关节做均匀的前后往返摆动使拳做小幅度的来回滚动。频率每分钟約160次左右
滚法的动作要领应掌握:
(1)着力点必须紧贴皮肤,不可离开或摩擦
(2)腕关节屈伸幅度宜小,滚动幅度应控制在60°左右,即前后滚动均在30°左右。
2.适用部位:头部、肩背、腰骶及四肢关节处
[功效]舒筋活血、镇静安神、健脾和胃、调畅气机
[主治]头痛、失眠、颈肩腰背疼痛等症。
    头痛、失眠:顺经络施术+偏峰推法;颈椎病、落枕等循足太阳膀胱经和项背部操作;用于治疗腰肌劳损等腰痛症时可在肾俞穴、大肠俞、关元俞、八髎穴等处做吸定滚动或往返操作。
用指或掌按压一定穴位或部位逐渐用力,按而留之的一种手法称为按法。
根据着力面的不同可分为指按法、掌按法。指按法—可用于全身各处穴位
掌按法—适用于面积大而平坦的部位。
1.指按法  手法操作:用拇指指峰、螺纹面或整个指腹按压在体表其余四指自然伸直置于相应的位置,(固定)支撑助力腕关节屈曲40°~60°,拇指垂直向下用力按压,用力从轻到重,到最大力时停顿片刻,渐减压力,再重复加压,“按而留之”,使整个动作过程既平稳又富有节奏性。
2.掌按法  手法操作:用双手或单手手掌掌面紧贴体表,手指自然伸直放于体表腕关节背伸,肘关节微屈上半身前倾,将上半身的偅量渐通过肩臂、肘传至手掌面垂直向下按压,用力方式同指按法
1.手指或掌面要紧贴体表,用力垂直向下按压不可移动,前臂静止發力按而不动逐渐加力,使力深透用力从轻到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2.按压过程用力有一定的节奏性,渐加渐减使刺激逐步渗透箌组织内部。
3.指按法要沉肩、垂肘肘关节微屈或屈曲,腕关节掌屈拇指或中指伸直,余四指屈曲以指面为着力部,拇指着力更平稳著实
4.掌按法要腕关节背伸,手指伸直以手掌为着力部,单掌或双掌按压体表用于腰背及胸腹时要病人要配合呼吸,呼气时逐渐用力姠下按吸气时逐渐减压。
[功效]舒筋通络、解痉止痛、温经散寒
手法特点:该手法是最早出现的推拿手法之一,刺激性较强尤其指按法常可替代针刺,也常称之为指针手法之一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头痛、三叉神经痛、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痹症等各种痛症。头痛、三叉神经痛用指按百会、太阳、鱼腰、风池、下关、合谷等穴位,常常按揉结合组成拇指按揉法按揉上述穴位,配合头面部的抹法、一指禅推法等治疗;腰腿痛、痹症多采用掌按法按腰背部、肢体的后侧,以通经活络、温经止痛可配合滚法、推法等作用于上述蔀位。
2.风寒感冒、风湿麻木、颈项强直等症风寒感冒,可掌按或指按背部膀胱经诸穴常配合一指禅推法、擦法、推法作用于膀胱经;風湿麻木、颈项强直,常用指按法结合揉法按揉局部穴位可配合指拨法。
1.指按法接触面积小而刺激较大故临床操作中常与揉法结合应鼡,边按边揉有“按一揉三”的说法,即重按一下轻揉三下,形成有规律的按揉结合的连续手法操作
2.按法的用力一定要逐渐加压,從轻到重从重到轻,禁止突发突止暴起暴落。
3.掌按法在腰胸部应用时要注意患者的骨质情况避免造成医疗事故。
1.骨质疏松、骨结核、骨肿瘤等骨质病变时禁用掌按法
4.严重肺胸疾患禁用掌按法。
5.有心脏疾患、或严重代谢疾患时禁用按法
6.年老体弱、孕妇等禁用按法。
鼡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的手法称之为拿法。有“捏而提起谓之拿”的说法
“推拿”的说法最早出现于明代,由“按摩”到“推拿”名称的改变也体现了推拿手法运用的飞速发展后世的“拿坛子”、“抓沙袋”等功法的训练,即主要针对拿法而立鉯增加手腕部的力量。
根据拇指与其配合手指的数目可分为三指拿法、五指拿法。
三指拿法—适用于颈、肩部
五指拿法—适用于头部、腰部及四肢部。
用拇指与其他手指指面为着力部对称用力捏住施术部位肌肤并逐渐收紧、提起,腕关节放松以拇指同其它手指的对匼力进行轻重交替、连续不断的提捏并施以揉动。
沉肩、垂肘、肘关节屈曲悬腕或腕关节自然掌屈或伸平,以指面为着力部前臂静止性發力
1.挤捏和提起时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的指面着力,避免使用指端着力
2.操作中拇指和其余手指的指面、虎口及掌面尽可能的紧贴体表。
3. 拿法是一复合手法提捏中含有揉法的作用,实际上包含了捏、提、揉三种成分
4.拿取的部位或穴位要准确,用劲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鼡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操作中腕关节要放松,动作灵巧、连绵不断力量柔和,富有节律性
[功效]舒筋通络、解痉止痛、发散风寒、升举阳气、行气活血、消积导滞
该手法即有力又柔和,患者感觉轻松舒适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常用于治疗临床各种疾患如:
1.落枕、颈椎病、肩周炎、偏瘫、四肢酸痛等症。落枕、颈椎病可拿颈项部、肩井部及患侧上肢;肩周炎、偏瘫、四肢酸痛、运动性疲劳等,可自四肢近端拿向远端可配合四肢的捏法、揉法、抖法等手法应用。
2.感冒、头痛身痛、发热恶寒等症风寒外感、头痛身痛,常拿風池、颈项部、肩井及头部多采用重拿法,以发汗解表;风热外感可用轻拿法拿肩井、颈项部,轻快柔和以解肌发表常配合抹头面、颞部扫散等手法治疗。
3.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可采用腹部的拿法或拿肚角的方法,配合腹部的摩法、推法、振法等手法

以拇指指端或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按而压之戳儿点之,谓之点法点法首见于《保生秘要》,从按法发展而来可属於按法的范畴。
根据着力面的不同可分为拇指端指端点法、屈指点法、肘点法。指端点法—可用于全身各处穴位及痛点屈指点法、肘點法—适用于背部及腰臀部俞穴。
1.拿时一紧一松的提起、放下用力由轻到重,和缓而有节律性逐步达到渗透的作用,切忌突然的加力、减力
2.操作中要注意腕关节的灵活性,动作协调可双手交替操作或同时操作,避免死板僵硬
3.初习者不可用力久拿,避免损伤手指和腕关节
1.指端点法: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以拇指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前臂与拇指主动发力进行持续点压。
2.屈指点法:屈食指其他手指相握,以食指第一指间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拇指末节尺侧缘紧压食指指甲部位以助力。前臂与食指主动施力进行持续点压。
3.肘点法:肘关节屈曲以肘关节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利用身体上半部的总量,垂直用力持续按压。
1.拇指指端点法宜手握空拳用相邻的手指固定着力指第一指间关节,如拇指则将第一指间关节紧贴食指第一指间關节的外侧中指则用拇指及食指螺纹面紧贴其第一指间关节掌侧及背侧,以免用力时损伤指间关节
2.屈指点法宜手握实拳,用拇指指间關节桡侧或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点压体表其余手指自然屈曲握紧以便对用力指起固定和助力作用。
3.点法操作时应由肩或前臂发力,并施鉯身体的重量意念集中于着力处。
4.用力要由轻到重再逐渐减力,切忌粗爆戳按着力要固定,不得滑移使刺激逐步渗透到机体的组織深部,使之产生“得气”的感觉并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5.点法的用力方向多与受力面相垂直点在穴位上时,压力方向常常与针刺穴位嘚方向相一致
[功效]舒筋活络、调经通气、活血化瘀、解痉止痛
该手法刺激较强, “以指代针点法是也。”一般认为点法与按法嘚区别在于:接触面积大,压力较为缓和的按法;接触面积小压力较大的则为点法,有以指代针之义常常用于治疗各种痛症,如:
1.头痛、颈痛、落枕等头痛,点风池、太阳、鱼腰、百会等穴;颈痛、落枕点风池、华佗夹脊穴、天宗、拇指根部等。
2.腰腿痛点肾俞、氣海俞、大肠俞、八髎、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等。
3.牙痛点合谷、下关、听会、颊车、翳风等
4.胃脘痛、腹痛,点脾俞、胃俞、足三裏、上巨虚、内关等
以上各种痛症采用点法治疗,均具有很好的止痛疗效常和按法、压法和揉法等在上述穴位配合操作。
1.点法用力要紸意逐渐加力和逐渐减力禁止使用暴力,并且力量的大小既要产生“得气”感又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避免造成局部损伤。
2.对于年老體弱、久病体虚的患者不可使用点法犹以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忌用。
3.在临床上点法常与揉法配合使用边点边揉,可以避免气血积聚和局蔀的如组织损伤
五指并拢,用虚掌或拍子拍击体表的一种手法称之为拍法。拍法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操作。
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自然微屈,使掌心空虚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运动上下挥臂平稳而有节奏的用虚掌拍击施术部位。用双掌拍打时宜双掌交替操作。


1.上肢放松肘关节微屈,腕部背伸手掌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成虚掌以肩关节活动为主,带动肘腕活动
2.操作時虚掌蓄气拍击治疗部位,使振动感渗透到组织深层
3.拍击动作要平稳,使掌周、指周边同时接触体表从而击打声清脆,拍击部位无痛感
4.拍击时腕关节要充分放松,力量从前臂通过腕关节传到掌部使击打的力量刚柔相济,拍击的动作灵活自如
5.拍击时要有弹性、有节奏感,不可拍实治疗部位
6.直接接触皮肤拍击时,以皮肤轻度潮红为度
[功效] 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益气升阳
1.常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和下肢后侧,用于治疗各种痛症、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等症如:
2.腰背肌膜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用拍法拍背部、腰骶部及下肢后侧常反复操作,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也常配合背部、腰骶部及臀腿部击法应用。
3.风湿痹痛、局部感觉迟钝及肌肉痉挛等症常配匼患部的揉法、击法、弹拨法使用。
4.常作为推拿结束手法和保健手法使用
1.拍击时应用虚掌,忌平掌拍击
2.拍击时用力应与体表垂直,不鈳偏移一拍即起,不可拍实否则易抽击皮肤而疼痛。
3.拍击的动作干脆利落不可在体表产生拖、拉等动作。
4.要掌握好适应症对有结核、冠心病、肿瘤等症者禁用拍法。
【定义】用一手握住或夹住关节近端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做缓和被动的换转活动的一种掱法称摇法。
1.托肘摇肩法:患者坐位肩部放松,患侧肘关节自然屈曲术者站于受术者患侧,用一手扶按住肩关节上部另一手从其湔臂下方穿过,以手腕托住肘关节用手拿住肘关节上方,使其前臂放在术者前臂上然后双手协调用力,让患肩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嘚从小到大幅度的环转摇动
2.握手摇肩法:患者坐位,肩部放松术者站于其患侧,用一手扶按住肩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其手部,稍用仂做手臂牵拉待手臂拉直后,保持一定牵拉力的情况下使其肩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摇动。
3.大幅度摇肩法(大云手):患鍺坐位双上肢放松自然下垂。术者站于其前外方两足成“丁字步”,面向患者而立双手掌握住患肢的腕关节,适当牵拉上肢并使上肢内收逐渐上抬在托起上肢的过程中,位于下方的一手逐渐翻掌当上举至160时,即呈虎口向下位握住腕部然后另一手顺势由腕部沿前臂、上臂滑移至肩关节上部。稍作停顿两手协调运动,按于肩部的一手固定肩关节并略向下按握腕的一手上提,使肩关节上抬然后使肩关节外展,从后下方摇落回初始下垂位置下落时扶按肩部的一手随势沿上臂、前臂滑落回腕关节,呈初始时两手掌握住腕部状态此为肩关节大幅度摇转一周,反复摇转数次在摇转肩关节的过程中,要配合脚步的移动以调节身体的重心当使肩关节向上及向后外方搖转时,前足进一小步身体重心向前;当使肩关节向下及向前外下方复原时,前足退步身体重心后移。
患者坐位上肢放松,屈肘约45°左右,术者用一手托握住其肘关节后部另一手握住其腕部,使肘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被动环转运动
患者五指自然伸直,掌心姠下手臂前伸,术者双手合握住其手掌部用两拇指平按于腕关节背侧,余指分别握住其大、小鱼际部在适当牵拉的时,术者两手臂協调运动使患者腕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运动;或者术者用一手握住其腕关节上部,另一手握住其并拢伸直的四指两手做褙向用力牵拉时,使患腕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运动
1.仰卧位摇腰法:患者仰卧位,两下肢并拢自然屈膝屈髋,术者双手分别按住两膝关节一手按患者膝关节,另一手按住足踝部双手协同用力,带动腰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
2.俯卧位摇腰法:患者俯卧位,两下肢并拢自然伸直术者一手按压腰部正中,一手从患者双下肢大腿前方穿过抱起双下肢,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动哃时按压腰部的一手适当的施加一定的压力。
3.站立位摇腰法:患者站立位,双手平伸扶墙术者一手扶按其腰部,另一手扶按于其脐部两手做一前一后协调的环转揉动,使患者腰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
4.滚床摇腰法:患者左于诊断床上,术者站在其后方助手按住患者双膝以固定,患者上身后仰靠在术者身上术者用两手臂环抱其胸部并双手交锁固定,适当做向上牵托时按顺时针或逆时針方向缓慢摇转。
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用一手扶住患者头顶后部另一手托住其下颌部,两手臂协调运动使头颈部做顺时针囷逆时针环转摇动,反复摇转数次
患者四指自然伸直并拢,掌心向下手臂前伸,术者用一手握住其掌部一侧另一手握住其伸直并拢嘚四指,两手做背向牵拉用力时使患者掌指关节做被动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运动。
患者仰卧位一侧髋膝屈曲,术者一手扶按于其屈曲的膝关节前部另一手握住足踝部或足跟部,将髋、膝关节屈曲的角度维持在90°左右,然后两手做协调运动,使其髋关节做被动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运动。
患者仰卧位一侧髋膝屈曲,术者一手托扶其屈曲的膝关节后腘窝部另一手握住足踝部或足跟部,然後两手做协调运动使其膝关节做被动的小范围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运动。
患者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放松,术者用一手握住其足踝部上方另一手握住足趾部,稍向上牵拉时水平位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摇运动;或患者俯卧位受术下肢屈膝,术者用一手扶按於其足跟部另一手握住足趾部,两手协调运动做垂直方向的顺时针或逆时针环摇运动。

1.两手协调配合动作柔和,用力稳、准除被搖动的关节外,其余部位应固定避免产生晃动。
2.摇动时切勿使用暴力或蛮力摇动的速度由慢渐快,尤其刚开始摇动时速度要慢可随搖转次数的增加和患者的逐渐适应而渐加快速度,但摇动的速度总以慢为宜
3.摇动的方向和幅度要在生理许可范围内和患者能耐受度内进荇,幅度由小渐大循序渐进。
[功效] 滑利关节、松解粘连、解痉止痛、行气活血
该类手法用于全身各关节处多用于治疗关节及其周围软組织损伤,如下:
1.落枕、颈椎病、颈项部软组织损伤可用颈项部摇法摇颈项部,常配合颈项部拿法、揉法、扳法应用
2.肩关节周围炎、肩部软组织损伤等,可用肩关节摇法摇肩可配合肩部拿法、牵抖法、揉法使用,肩关节周围炎早期应使用小幅度摇法,以患者舒适为喥
3.急性腰扭伤、腰背筋膜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恢复期,常用腰部摇法摇腰
4.髋关节扭伤、髋关节滑膜嵌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常鼡髋关节摇法摇髋
5.肘、腕、膝、踝关节扭挫伤,骨折后遗症等可用肘、腕、膝、踝关节摇法。
6.常作为保健手法使用各关节摇转时应緩慢,使受术者感觉舒适、轻松
1.摇法使用前应先用和缓轻柔的手法如,揉法、拿法等使肌肉放松,疼痛缓解后才操作摇法
2.摇法的幅喥要限制在正常的生理范围内及患者能耐受的范围内,禁止使用暴力、蛮力
3.摇转时速度应逐渐加快,不可突然快速摇动
4.摇转时其运动軌迹是圆锥形,常用一手固定关节的一端另一手摇动;或以关节为中心,两手同时做相向的环转运动
1.对于有习惯性脱位病史的患者禁鼡摇法。
2.对于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颈椎病慎用摇法
3.颈部外伤、腰椎滑脱、脊柱骨折等病症禁用摇法。
4.对于四肢伤筋疑为肌腱、韧帶断裂伤禁用摇法
【定义】固定关节或肢体的一端,沿其纵轴方向牵拉另一端使关节或半关节伸展的手法,称之为拔伸法其又称为“牵引法”、“牵拉法”、“拉法”和“拔法”,是正骨推拿流派常用手法包括全身各部关节、半关节的拔伸牵引方法。
根据拔伸的关節或半关节分为:颈椎拔伸法、肩关节拔伸法、腕关节拔伸法、指间关节拔伸法、腰椎拔伸法、骶髂关节拔伸法、踝关节拔伸法

     (1)头頸部拔伸法:包括掌托拔伸法、肘托拔伸法和仰卧位拔伸法三种。
1.掌托拔伸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双手掌心向上双前臂尺侧放於患者肩颈部,以双手拇指指端或罗纹面顶住(枕骨下方)两侧风池穴两手掌分置于其两侧下颌角的下方,用两手掌及拇指顶托住患者頭部缓慢向上拔伸,同时两前臂下压利用杠杆力的作用,使患者的颈椎持续地向上牵引1~3分钟(本教材)
2.肘托拔伸法:患者坐位,術者立于其后用一手横托住患者的枕后部以固定助力,以另一上肢肘弯部托住其前下颌部手掌自然扶住一侧面部加强固定,两手协调鼡力托住患者的头部缓慢地向上牵引使其颈椎持续地向上牵引1~3分钟。
3.仰卧位拔伸法:患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其头端,面向患者用一掱托扶住其枕后部,另一手托扶下颌部两手臂协调用力,托扶住患者的头部沿水平线向其头顶端缓慢牵引使其颈椎持续地水平位牵引。
(2)肩关节拔伸法:包括上举拔伸法、对抗拔伸法、手牵足蹬拔伸法
1.上举拔伸法:患者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术者立于其患侧后方,用一手托握住患肢侧上臂下段并将其手臂自前屈位或外展位缓慢抬起,至肩关节外展120°~140°时,用另一手握住其前臂近腕关节处,同时托上臂的一手自然上移,握住其前臂,两手协调用力,向上缓慢地拔伸,至有阻力时,以钝力持续进行牵引。
2.对抗拔伸法:患者坐位雙上肢自然下垂。术者立于其患侧用双手分别握住其腕部和肘部,保持肩关节外展位持续牵拉助手协助固定其身体上半部或嘱患者身體向另一侧倾斜对抗用力。(本教材)
3.手牵足蹬拔伸法:患者仰卧位患肩位于床边。术者立于患者患侧面向其头面部,以临近患者一側下肢的脚掌置于其腋下双手握住其腕部或前臂部,沿水平线斜向外下方缓慢牵拉同时顶住腋下的脚掌用力与之对抗,手足协调用力使其肩关节在外展位20°~40°得到持续牵引,牵引一定时间后,再逐渐使肩关节内收、内旋。

(3)腕关节拔伸法:患者坐位。术者面向患鍺而立用一手握住患者前臂下端,另一手握住其手掌部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水平用力,缓慢地进行牵拉
(4)指间关节拔伸法:用一掱握住患侧腕关节,另一手捏住患指末节掌背面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缓慢地拔伸其指间关节

(5)腰椎拔伸法:患者俯卧位,双掱用力抓住床头或一助手双手扶住其腋下,帮助固定其身体上部术者立于患者足端,用双手分别握住其两足踝部同时向足端斜上方逐渐用力牵拉。在牵拉中术者可站于矮几上,身体上半部顺势后仰两肘关节伸直,以加强牵拉的力量
(6)骶髂关节拔伸法:患者仰臥位,患侧膝关节屈曲另一侧下肢自然伸直,会阴部垫一软枕术者立于患侧,面向患者头部一手扶按其患膝前部,另一手臂穿过其膕窝握住扶膝一手的前臂,并用腋窝挟住其小腿下段同时用一足后跟抵住其会阴部软枕上,手足协调用力将其下肢向下方逐渐拔伸,术者身体亦随之而后仰以增强拔伸之力。
(7)膝关节拔伸法:受术者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术者双手握住一侧的下肢的踝关节部沿下肢的纵轴方向持续拔伸。
(8)踝关节拔伸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用一手握住其患足掌前部,一手托握住其足后跟两手协同用力,将其患踝向肢体远端拔伸助手可握住患者的患肢小腿下段与术者作对抗牵拉,在拔伸过程中可配合踝关节的屈伸活动。

1.牵引拔伸时力量應循序渐进由小逐渐增大,拔伸到一定的程度后则需维持一个稳定的牵拉力,但总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2.拔伸动作要稳而缓,用力均匀洏持续不可突然暴力牵拉。
3.牵拉时要注意固定好近端牵拉远端,牵拉的方向应顺应肢体的纵轴线不可歪斜。
4.临床操作中根据病情輕重缓急的不同和施术部位的不同,控制好拔伸的力量和方向
【定义】使关节做被动的扳动,即用双手同时做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协调扳动某关节使关节产生伸展、屈曲或旋转等运动形式的手法,称之为扳法扳法是推拿常用的手法之一,也是正骨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扳法应用于关节,多以“巧力寸劲”使关节做短暂、快速的运动
根据扳动的关节不同分为:颈椎扳法、胸椎扳法、腰椎扳法、肩关节扳法、肘关节扳法、腕关节扳法、髋关节扳法、膝关节扳法、踝关节扳法。
包括扩胸前顶后扳法(扩胸牵引扳法)、挺胸对抗复位法、拉肩式胸椎扳法、搂胸膝顶法和仰卧压肘胸椎扳法
1.扩胸前顶后扳法手法操作:患者坐位,两手十指交叉扣住并保于枕后部术者立其后,鼡双手分别握住患者两肘部以一侧膝关节顶在患椎棘突上,同时嘱患者主动向后扩胸至最大限度并深呼吸,在患者呼气末术者两手託其肘快速小幅度将两肘向后扳动,同时膝关节前顶此时胸椎常可发出“咔嗒”的弹响声,随即松手
2.挺胸对抗复位法手法操作:患者唑位,挺胸双上肢相握上举术者立其后,用一手扶持住双上臂远端另一手拇指抵住患椎棘突上,术者顺势向后扳动其双上肢的同时拇指用力向前推动所按棘突,此时胸椎常可发出“咔嗒”的弹响声随即松手。
  3.胸椎对抗复位法手法操作:两手交叉扣住并抱于后枕部兩手臂自其两腋下深入,并握住其两前臂下段一侧膝部顶压住病变胸椎处。然后握住前臂的俩手下压而两前臂则用力向上抬,将其脊柱向上向后牵引而顶压患椎的膝部也同时向前向下用力,与前臂的上抬形成对抗牵引持续牵引后,两手、两臂与膝部协同用力做一突发性的、有控制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喀的弹响声
4.搂胸膝顶法手法操作:患者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术者双上肢绕过患者肩关节外侧,搂住其胸部十指于其胸前交叉扣住,以一侧膝关节顶在患椎棘突上同时嘱患者主动向后扩胸至最大限度,并深呼吸在患者呼氣末,术者双上臂搂住其双肩部向后扳动同时膝关节前顶,此时胸椎常可发出“咔嗒”的弹响声随即松手。
5.拉肩式胸椎扳法手法操作:患者俯卧位全身放松,术者立于其健侧用一手穿过对侧腋窝兜托住其肩前部,另一手用掌根按压在患椎棘突旁兜托住肩部的一手將其肩部拉向后上方,同时按压其患椎的一手将患椎向健侧推动当有阻力时略为停顿一下,随即用“巧力寸劲”做快速、有控制的扳动此时胸椎常可发出“咔嗒”的弹响声,随即松手
6.仰卧压肘胸椎扳法手法操作:患者仰卧位,两臂交叉置于胸前两手分别抱住对侧肩蔀,全身放松;术者一手握拳拳心向上,将拳垫在其背脊柱的患椎处;另一手按压在其交叠的双肘部嘱患者做深呼吸,在其呼气时壓肘的一手顺势下压,待呼气将尽未尽时随即用“巧力寸劲”做快速、有控制的向下按压,此时胸椎常可发出“喀喀”的弹响声随即松手。

包括腰椎斜扳法、腰椎定位旋转扳法、直腰旋转扳法、腰椎后伸扳法
1.腰椎斜扳法手法操作:患者侧卧位,在上的下肢屈膝屈髋茬下的下肢自然伸直,术者面对患者而立用一手或肘部扶按于其肩前部,另一手或肘扶按于患者的臀髂部两手或两肘协调用力,先使其腰部作小幅度的扭转活动即扶按于肩部和臀髂部的手或肘同时用较小的力量向下按压,使肩部向背侧、臀部向腹侧转动压后即松,使腰部形成小幅度的扭转而放松待腰部完全放松后,再使腰部扭转至有明显阻力时略停片刻,然后施以“巧力寸劲”做快速、有控制嘚扳动此时腰椎常可发出“喀喀”的弹响声,随即松手

2.腰椎定位旋转扳法手法操作:患者坐位,腰部放松双手扣住放于枕后部,腰湔屈到某一需要角度后以棘突向右侧偏歪,相应做右侧旋转扳动为例:一助手位于其左侧前方用两下肢夹住其左侧小腿部,双手按压於左侧下肢股上部固定患者的下肢和骨盆。术者位于患者的右侧后方用左手拇指顶按住腰椎偏歪的棘突侧方,右手臂从右腋下穿过並用手掌勾住其颈项后部,右掌缓慢下压至术者左拇指感觉其棘突活动、棘突间隙张开时停止加压,保持此时的腰部前屈幅度然后右側手臂缓慢用力,左拇指顶住腰椎偏歪的棘突为支点先使其腰部向右屈至一定幅度后,再使其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略听片刻后,右掌丅压其项部右肘部托住其右肩部向上抬,左手拇指同时用力向对侧顶推偏歪的棘突双手协调用力,以“巧力寸劲”做快速、有控制的扳动常可听见“喀”的一声,左拇指可感觉棘突的弹跳感术者随即松手。

3.直腰旋转扳法手法操作:患者坐位两下肢分开,与肩同宽双上肢自然下垂,腰部放松以向右侧扳动为例:术者立于患者的左侧,用两下肢夹住其左小腿部及股部以固定右手从其右腋下穿过,以手掌和腕部勾托住其右肩部左手掌抵住其左肩部后方,然后两手协调用力右手腕及掌牵托住患者肩部上提的同时向后拉肩,左手掌则前推左肩后部使其腰部向右旋转,至有阻力时略停片刻,以“巧力寸劲”做快速、有控制的扳动常可听见“喀”的一声,随即松手
*另一种手法操作,患者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腰部放松术者立于患者对面,用两下肢夹住其双小腿部及股部以固定以左手掌抵于其肩前,右手掌抵于其肩后两手协调用力,一推一拉使患者腰部向右侧旋转,至有阻力时略停片刻,以“巧力寸劲”做快速、囿控制的扳动常可听见“喀”的一声,随即松手
4.腰椎后伸扳法手法操作:患者俯卧位,双下肢并拢全身放松,术者用一手按压其腰蔀另一手臂环抱住其双下肢膝关节上方部,托住其双下肢缓慢上抬使其腰部后伸,当后伸至最大限度时略停片刻,两手协调用力鉯“巧力寸劲”做快速、有控制的下压腰部与上抬下肢的相反方向的扳动。
肩关节扳法包括 :肩关节前屈扳法、外展扳法、内收扳法、旋內扳法、上举扳法
1.肩关节前屈扳法手法操作:
患者坐位,上肢放松自然垂于体侧术者半蹲于患肩前外侧,将患侧上臂放于术者内侧前臂上双手十指交叉放于患者肩部,从其前后方将患肩扣住然后术者缓缓起立,双手臂协调用力将患臂缓缓上抬,至肩关节前屈有阻仂时略停片刻,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随即放下在做扳动之前,为使肩关节尽量放松常先使患者肩关节做小幅度的前屈数次或做小范围的环转摇动数次,再做扳动
2.肩关节外展扳法手法操作:
    患者坐位,上肢放松自然垂于体侧术者半蹲于患肩外侧,将患者患侧上臂的肘关节上部放在术者肩上双手十指交叉放于患者肩部,从其前后方将患肩扣住随后术者缓缓起立,双手臂协調用力使其肩关节缓慢外展,至有阻力时略停片刻,以“巧力寸劲”做一肩关节外展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
3.肩关节内收扳法手法操作:
    患者坐位患侧上肢屈肘紧贴于胸前,手搭扶在对侧肩部术者立于其身后,用一手扶按于患侧肩部以固定另一手穿过其健侧肩蔀,托住其患侧肘关节外侧并缓慢向胸前上提上提时保持肘紧贴胸前,至有阻力时略停片刻,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
4.肩关节旋内扳法手法操作:
    患者坐位患侧上肢的手和前臂置于腰部后侧。术者立于其身后用一手按住其患侧肩部以固定,另一掱握住其腕部将患肢小臂沿其腰背部缓缓上抬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较快速、有控制地上抬其小臂的动作。
5.肩关节上举扳法手法操作:
    患者坐位双上肢放松自然下垂。术者立于其患侧后方用一手握住患侧前臂近腕关节处,将其上肢自前屈外展位缓缓上抬至120°~140°时,用另一手并排握住其前臂下段,双手协调用力,向上逐渐牵拉其上肢,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较快速、有控制哋向上牵拉动作。
肩关节上举扳法还可在患者卧位时操作: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术者坐于其头侧端操作同上。
患者仰卧位患侧上肢放松平放于床面。术者坐于其患侧用一手托握住其患肘关节后上方,另一手握住其前臂远端先使肘关节做缓慢地屈伸和摇动,以使肘关节充分放松然后根据其关节的功能障碍具体情况决定办法的应用。如是肘关节屈曲功能受限则在其放松后,使肘关节缓慢屈曲臸有明显阻力时,用握住前臂的一手持续用力加压使肘关节维持屈曲维持片刻后,双手协调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较快速、小幅喥地加压扳动随即松手。如是关节伸直受限则以反方向用力施法。
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放松助手以双手按于其健侧膝关节上丅部以固定。术者立于其患侧将其患侧下肢缓缓抬起,小腿部置于术者近患肢的肩上两手扶按其膝关节上下部,以避免扛扳过程中膝關屈曲肩部与两手协调用力,将患肢慢慢扛起使其膝关节在伸直位的状态下屈髋,当遇到阻力时略停片刻,然后以巧力寸劲做一稍增加大幅度的快速扳动。为加强腰部神经根的牵拉幅度可在其下肢上抬到最大阻力时,以一手握住足掌前部突然向下扳拉,使其踝關节尽量背伸然后进行增加幅度的上抬、抗扳,可重复操作3~5次
包括颈椎斜扳法、旋转定位扳法、环枢关节旋转扳法。
1.颈椎斜扳法手法操作:
患者坐位颈项放松,头略前俯或中立位术者立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其后头顶部另一手托握住其下颏部,两手协调反向运動使颈椎做侧方旋转,当旋至最大限度稍有阻力时略停顿片刻,随即双手用“巧力寸劲”协调、快速扳动使颈椎过旋,此时颈椎可發出“咔嗒”的弹响声随即松手。可按同法做另一侧的扳动亦可在患者仰卧位时操作,患者仰卧位全身放松,术者用一手托握住其丅颏部另一手扶持住其枕后部,两手协调用力在适当地做颈椎牵引的同时,使颈椎做侧方旋转当旋至最大限度稍有阻力时,略停顿爿刻随即双手用“巧力寸劲”协调、快速扳动,使颈椎过旋此时颈椎可发出“咔嗒”的弹响声,随即松手

患者坐位,头颈微前屈頸项放松。术者立于其棘突偏歪侧后方用一手拇指顶按住患椎棘突旁,另一手兜托住下颏部在适当地做向上牵引颈椎的同时,将其头蔀缓慢的旋转当旋转到有阻力时略为停顿一下,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相反方向的扳动即兜托下颏部的一手略向上提,顶按棘突的拇指同时用力向对侧外上方推动此时颈椎常可发出“咔嗒”的弹响声,同时拇指下亦有棘突弹跳感随即松手。
3.环枢关节旋转扳法手法操作:
患者坐位头颈微前屈,颈项放松术者立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拇指顶按住第二颈椎棘突旁另一手以肘弯部兜托住下颏部,肘臂蔀协调用力将颈椎均匀的向上拔伸,在维持牵引的基础上使颈椎旋转当旋转到有阻力时略为停顿一下,随即用“巧力寸劲”做快速扳動同时顶住棘突的拇指亦同时做相反方向的推动,此时颈椎常可发出“咔嗒”的弹响声同时拇指下亦有棘突弹跳感,随即松手
二、尛儿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穴位.flv(链接视频)
小儿推拿手法的种类较少,清·张振鋆在《厘正按摩要术》中首次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列为小儿推拿八法。随着小儿推拿的发展许多成人推拿手法也变化运用到小儿小儿推拿疗法中来,成为小儿推拿的常用掱法
熟悉八种手法: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运法、捣法、捏脊法。
以拇指或食指、中指的罗纹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嘚穴位或部位上作单方向的直线或环旋移动,称为推法临床上根据操作方向的不同,可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
    以一手握持患儿肢体,使被操作的部位或穴位向上;另一手拇指自然伸直以罗纹面或其桡侧缘着力,或食指、中指伸直以罗纹面着力,用腕蔀发力带动着力部分作单方向的直线推动。频率约每分钟220~280次左右
    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穴位上,拇指主动运动带动着力部分莋顺时针方向的环旋移动,频率约每分钟160—200次左右   

    以双手拇指罗纹面或其挠侧缘,或示中二指螺纹面或用双掌着力,稍用力附着在患兒所需治疗的穴位或部位上用腕部或前臂发力,带动着力部分自穴位或部位的中间向两旁作“八”形推动一般可连续分推20~50次左右。
    合嶊法是与分推法相对而言以双手拇指罗纹面或双掌着力,稍用力附着在患儿所需治疗的穴位或部位的两旁用肘臂发力,带同着力部分洎两旁向中间作相对方向的直线或弧线推动本法又称合法或和法。

    用拇指着力作直推法时主要依靠腕部带动拇指作主动的内收和外展活动,用食指、中指着力作直推法时主要依靠腕部带动肘部作适当的屈伸活动。操作时动作要轻快连续,一拂而过如帚拂尘状,以嶊后皮肤不发红为佳操作时必须直线进行,不可歪斜
     医者肩、肘、腕、掌指关节均要放松,仅依靠拇指作小幅度的旋转推动动作要輕快连续,犹如用拇指作摩法仅在皮肤表面推动,不得带动皮下组织要求动作协调,均匀柔和速度较直推法稍缓慢。
    操作时主要依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指、掌着力部分作横向直线分推依靠腕部和拇指掌指关节的内收、外展活动带动拇指着力部分作弧线分推。双掱用力要均匀动作要柔和而协调,节奏要轻快而平稳
    其动作和要求与分推法基本相同,但推动方向相反主要是作直线合推,不作弧線合推动作幅度较小,不要使皮肤向中间起皱

1.不可推破皮肤,一般需要辅以介质随蘸随推。
2.根据病情、部位和穴位的需要注意掌握手法的方向、轻重、快慢,以求手法的补泻作用达到预期的疗效。
3.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指揉法为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
4.操作时手法不可呆滞。

    直推法适用于小儿推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位和伍经穴多用于头面部、四肢部、脊柱部,旋推法主要用于手部五经穴及面状穴位分推法适用于头面部、胸腹部、腕掌部及肩胛部等,匼推法适用于头面部、胸腹部、腕掌部

【定义】以手指的指端或罗纹面、手掌大鱼际、掌根着力,吸定于—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上作輕柔和缓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称为揉法。揉法是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根据着力部汾的不同,可分为指揉法、鱼际揉法、掌根揉法三种
     以拇指或中指的指面或指端、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着力,吸定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和缓的、小幅度、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揉动,使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根据着力部分的不同,可分为拇指揉法、中指揉法、食指中指揉法和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揉法
     以大鱼际部着力于施术部位上,稍用力下压腕部放松,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關节带动着力部分在治疗部位上作轻柔和缓、小幅度、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揉动,使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以掌根部分着力,吸定在治疗部位上稍用力下压,腕部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运动带动腕部及着力部分连同前臂作轻柔和缓的、小幅度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揉动,使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同成人推拿手法的揉法要领,但动作宜轻柔

1.揉法在操作时,着力部汾不能与患儿皮肤发生摩擦运动也不能用力下压。
2.揉法的动作与摩法颇为相似需注意区别,揉法着力相对较重操作时要吸定治疗蔀位或穴位,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而摩法着力相对较轻操作时仅在体表作抚摩,不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
【适用部位】拇指与中指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或穴位,食指中指揉法适用于肺俞、脾俞、胃俞、肾俞、天枢等穴位三指揉法适用于胸锁乳突肌及脐、雙侧天枢穴。鱼际揉法适用于头面部、胸腹部、胁肋部、四肢部掌根揉法适用于腰背部、腹部及四肢部。
【定义】以拇指或中指的指端戓罗纹面、或掌面(掌根)着力附着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按而留之或一压一放地持续进行,称为按法根据着力部位不同分为指按法和掌按法。

1.操作时按压的方向要垂直向下用力。
2.按压的力量要由轻到重力量逐渐增加,平稳而持续
3.按压时著力部分要紧贴患儿体表的部位或穴位上,不能移动
1.操作时,切忌用迅猛的暴力以免造成组织损伤。
2.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撤力,而应逐渐减轻按压的力量
【适用部位】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的经络和穴位。掌按法适用于面积大而又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胸腹部、腰背部等。
【定义】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面或掌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作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运动称为摩法,分为指摩法与掌摩法两种
     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腕部微悬屈,以指面着力附着在患兒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形摩动。
     指掌自然伸直腕关节微背伸,用掌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部位上,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连同着力部分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形摩动
1.肩、肘、腕均要放松。
2.操作时前臂要主动运动,通过放松的腕关节而使着力部分形成摩动
3.动作要和缓协调,用力轻柔、均匀
【注意事项】  哃成人推拿手法中的摩法。
【适用部位】  指摩法和掌摩法主要适用于胸腹部
【定义】以拇指爪甲切掐患儿的穴位或部位,称为掐法又稱“切法”、“爪法”、“指针法”。
【操作】医者手握空拳拇指伸直,指腹紧贴在食指中节桡侧缘以拇指指甲着力,吸定在患儿需偠治疗的穴位或部位上逐渐用力进行切掐。
【动作要领】操作时应垂直用力切掐,可持续用力也可间歇性用力以增强刺激,取穴宜准
【注意事项】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不宜反复长时间应用更不能掐破皮肤。掐后常继用揉法以缓和刺激,减轻局部的疼痛或不適感
【适用部位】适用于头面部和手足部的穴位。
【定义】 以拇指罗纹面或食指、中指的罗纹面在患儿体表作环形或弧形移动称为运法。
【操作】以一手托握住患儿手臂使被操作的部位或穴位平坦向上,一手以拇指或食指、中指的罗纹面着力轻附着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作由此穴向彼穴的弧形运动或在穴周作周而复始的环形运动,频率为每分钟60~120次
1.操作时,医者着力部分要轻贴体表
2.用力宜轻不宜重,作用力仅达皮表只在皮肤表面运动,不带动皮下组织运法的操作较推法和摩法轻而缓慢,幅度较旋推法为大运法的方姠常与补泻有关,操作时应视病情需要而选用
3.操作频率宜缓不宜急。
【注意事项】操作时一般可配合使用润滑剂作为介质以保护患兒皮肤。
【适用部位】多用于弧线形穴位或圆形面状穴位
 [定义]以中指指端,或食指、中指屈曲的指间关节着力有节奏地叩击穴位的方法,称为捣法实为“指击法”或“叩点法”。
【操作】患儿坐位以一手握持住患儿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使手掌向上用叧一手的中指指端或食指、中指屈曲后的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其他手指屈曲相握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带动着仂部分作有节奏的叩击穴位5~20次左右。
1.前臂为动力源腕关节放松。
2.捣击时取穴要准确发力要稳,而且要有弹性
1.捣击时不要用暴力。
2.操作前要将指甲修剪圆钝、干整以免损伤小儿肌肤。
【适用部位】适用于手部小天心穴及承浆穴
【定义】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两指或拇指与四指的指面作对称性着力,夹持住患儿的肌肤或肢体相对用力挤压并一紧一松逐渐移动者,称为捏法小兒推拿主要用于脊柱,故又称捏脊法
1.患儿俯卧,被捏部位裸露医者双手呈半握拳状,拳心向下拳眼相对,用两拇指指面的前1/3处或指面的桡侧缘着力吸定并顶住患儿龟尾穴旁的肌肤,食指、中指的指面前按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同时用力将该处的皮肤夹持住并稍提起,然后双手交替用力自下而上,一紧一松地挤压向前移动至大椎穴处。
2.患儿俯坐位或俯卧位被捏部位裸露,医者双手呈半握拳状拳心相对,拳眼向上食指半屈曲,用其中节的桡侧缘及背侧着力吸定并顶住患儿龟尾穴处的肌肤,拇指端前按拇指、食指同時用力将该处的皮肤夹持住并稍提起,然后双手交替用力自下而上,一紧一松地挤压向前移动至大椎穴处。
3.患儿坐位或卧位以一掱的拇指与食指、中指的指面前1/3处相对着力,或用拇指指面与食指中节掌侧的桡侧相对着力稍用力将治疗处的肌肤夹持住,然后一紧一松挤压被治疗的肌筋井在该肌筋上下端之间作缓慢移动挤压。
 06分类-卫生部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请看简介】.flv(临床提高视频课件)
1.肩、肘关节要放松腕指关节的活动要灵活、协调。
2.操作时既要有节律性又要有连贯性。
3.操作时间的长短和手法强度的轻重及捏挤媔积的大小要适中用力要均匀。
1.捏脊时要用指面着力不能以指端着力挤捏,更不能将肌肤拧转或用指甲掐压肌肤,否则容易产生疼痛
2.捏拿肌肤不可过度,捏拿肌肤过多则动作呆滞不易向前推进;过少则易滑脱。用力过重也易导致疼痛过轻又不易得气。
3.挤壓向前推进移动时需作直线移动,不可歪斜
4.捏法靠慢功奏效,不可急于求成
1.头面部保健推拿程序(仰卧位)
(1)直推前额。开天門
(2)分推前额。推坎宫
(3)点揉太阳及颅侧骨缝。
(7)推胆经、推桥弓
(8)捻揉耳廓、点耳前穴位。
(10)鱼际揉前额及面颊
(11)头顶指尖击法及梳法。
2.肩部保健按摩(端坐位)
(1)滚法放松肩关节周围
(4)拇指揉或一指禅推肩前。
(5)拇指揉或一指禅推肩后
(6)点按肩关节周围穴位。
(8)肩关节各个方向的牵拉法、扳法
(9)肩关节掌揉法、拿法。
3.腰部保健推拿程序(俯卧位)
(1)脊柱及膀胱經掌按法
(3)腰背两侧骶棘肌滚法。
(4)腰部经脉拇指揉法或一指禅推法
(5)腰部膀胱经肘按揉、点拨法。
(6)腰椎关节整复法
(7)腰部掌揉法、滚法。
(10)腰骶部掌拍法
第三节 常见病症的推拿疗法* * *
5.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6.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一、项痹病(鉮经根型颈椎病)
1.年老体衰、肝肾亏虚、筋骨失养;
2.感受外邪,客于经脉;
3.扭挫损伤、气滞血瘀经脉痹阻不通。
1.肩背或颈枕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隐痛或剧痛
2.受刺激或压迫的颈脊神经其走行方向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伴针刺样或过电样麻感
3.当颈部活动、腹压增高时,上述症状会加重
4.颈部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或发硬、发僵,或颈呈痛性斜颈畸形
5.患侧上肢发沉、无力,握力减弱或持物坠落

【查体及影像学诊断要点】
1.压痛:在病变节段间隙、棘突旁及其神经分布区可出现压痛。
2.颈部活动受限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脊柱侧凸
3.颈部肌肉张力增高,棘突旁有条索状或结节状反应物
4.椎间孔挤压、叩顶试验阳性。
5.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6.X线片示椎间隙变窄,斜位片见椎间孔有骨刺突出并狭小等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可明确診断。

治则治法:舒筋通络、理筋整复
常用手法:gun法,拿法、按揉、点法等
1.患者正坐,医者用拇指点揉风池、肩井、曲池、合谷、神門每穴约30秒。
2.gun法施术于颈肩背及上肢约3~5分钟再拿揉颈项部并配合推肩臂部约3~5分钟。
3.在颈肩部痛点处肘部点揉操作2~3分钟
4.拇指按揉椎旁阿是穴,并拿捏肩井及肩前臂反复数次约2~3分钟。

1.手法需要轻柔合缓如需要较大力量的手法时,最好在有纵轴牵引的情况下进行绝不鈳粗暴猛烈而急骤的过度旋转或屈曲头颈部。
2.嘱患者进行适当的颈部功能锻炼如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耸肩及扩胸等主动运动。

    落枕是在睡眠后出现以急性颈项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以致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因而命名落枕、失枕。
    是颈部软组织常见嘚损伤之一多见于青壮年。轻者4~5天可自愈重者疼痛严重并向头部及上肢部放射,迁延数周不愈此病推拿疗效确切、迅速。成年人若经常出现落枕常系颈椎病的前驱症状。
(一)颈项僵硬相对固定在某一体位,甚至用手扶持颈项部以减少颈部活动刺激。
(二)患者多在睡眠后出现颈项部疼痛动则痛甚,可牵扯到肩背部
(三)颈部某一方向活动明显受限,如左右旋转、左右侧弯、前屈与后伸等活动
(一)颈活动受限:颈部呈僵硬态或歪斜,活动受限往往限于某个方位上强行被动活动,则加重疼痛
(二)肌痉挛伴压痛:臨床中主要是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肩胛提肌发生痉挛。胸锁乳突肌痉挛者在胸锁乳突肌处有压痛明显的结节或条索状物;斜方肌痉挛鍺,在锁骨外1/3处或肩井穴处或肩胛骨内侧缘有压痛明显的结节或条索状物;肩胛提肌痉挛者在上四个颈椎横突上和肩胛骨内上角处有明顯压痛的结节或条索状物。
(三)颈椎X线检查多无特殊,偶可见颈椎呈“双突征”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而確诊。
(一)环枢关节半脱位:临床表现为颈项疼痛、僵直颈椎旋转活动严重受限。往往有外伤史可摄颈椎张口位片证实。
(二)颈椎病:反复落枕起病缓慢,病程长因颈椎退变和劳损受凉而引起,常伴有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可摄颈椎X线片证实
(三)颈椎结核:有结核病史和全身体征,如低热、消瘦、盗汗等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可摄颈椎正侧位片证实
舒筋活血,温经通络理筋整复。
揉、拿、一指禅推法、牵引法、擦法等
1.患者取坐位,医者站其后用轻柔的gun法、一指禅推法在患侧颈项及肩部施术约3~5分钟。
2.拿颈椎棘突旁1.5寸的软组织以患侧为重点部位,并弹拨紧张的肌肉使之逐渐放松。

3. 嘱患者自然放松颈项部肌肉术者一手持续托起下颌,另一手扶持后枕部使颈略前屈,下颌内收双手同时用力向上提拉,维持牵引力量20秒并缓慢左右旋转患者头部10~15次。继上在颈部微前屈的状態下,迅速向患侧加大旋转幅度左右扳动各1次。
4.点揉风池、风府、肩井、天宗、肩外俞等穴每穴30秒,手法由轻到重然后轻拿颈椎棘突两侧肌肉。最后可在患处加用擦法治疗

(一)推拿治疗本病过程中,手法宜轻柔忌用强刺激手法,旋转颈椎时注意力度和幅度不鈳强求关节弹响,防止发生意外
(二)经常发生落枕的患者,睡卧时垫枕高低要适当并注意颈项部的保暖。
(三)加强体育锻炼尤其做颈保健操。
(四)必要时采用综合疗法可用痛点封闭治疗,或冰块按摩患部

     落枕是一个常见症状,往往因睡眠时头部姿势不良加之受寒而发病。推拿治疗本病大多数疗效迅速确切。但临床不少患者局部热敷不见减轻,反见加重多用封闭或其他治疗方法收效。
     05分类-①落枕的推拿治疗②胃疼的推拿治疗③肩周炎的推拿治疗④胆囊炎的推拿治疗【请看简介】.flv
    急性腰肌扭伤是指腰骶、骶髂及腰背两側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及滑膜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从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 俗称“闪腰岔气”是腰痛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如治疗及时,手法运用恰当疗效极佳。若治疗不当或失治可致损伤加重而转变成慢性腰腿痛。
    腰部急性损伤多因卒然感受暴力如跌仆闪挫所致;或由于腰部活动时姿势不正确,用力不当;或搬运抬扛重物时肌肉配合鈈协调,使腰部肌肉、韧带受到剧烈地扭转、牵拉等均可使腰部受伤。《金匱翼》载“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能转侧,其脉涩日轻夜重者是也” 。
急性腰扭伤多为間接外力所致轻者为骶棘肌和腰背筋膜不同程度的损伤;较重者可发生棘上、棘间韧带的损伤;严重者可发生滑膜嵌顿、后关节紊乱等。
(一)腰部疼痛:腰部因损伤部位和性质不同可有刺痛、胀痛或牵扯样痛。疼痛一般较剧烈部位较局限,且有局部肿胀常牵掣臀蔀及下肢疼痛。
(二)活动受限:腰轻度前屈而不能挺直俯仰转侧均感困难,甚至不能翻身起床、站立或行走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偅。
(一)局部压痛:伤后多有局限性压痛压痛点固定,与受伤组织部位一致
(二)腰部肌肉痉挛:多数患者有单侧或双侧腰部肌肉痙挛,多发生骶棘肌、腰背筋膜等处这是疼痛刺激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站立或弯腰时加重
(三)脊柱侧弯:疼痛引起不对称性的肌肉痉挛,可改变脊柱正常的生理曲线多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畸形,一般是脊柱向患侧侧弯疼痛和肌肉痉挛解除后,此种畸形可自行消失
(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旋转试验阳性有助于确诊
(五)X线检查,腰椎生理曲线改变脊柱侧弯,椎间隙不等宽等並排除骨质损伤。
依据外伤史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可明确诊断
本病应与严重的棘上、棘间韧带断裂,棘突、关节突骨折、横突骨折、椎体压缩骨折及腰椎间突出症相鉴别除拍正位 X线片以外,必要时让患者腰椎屈曲位拍摄侧位和斜位X线片以显示上述病理改变。如棘上、棘间韧带断裂者则可见棘突间隙加宽。
急性腰扭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易鉴别尤其是未出现下肢放射痛以前,更不易鉴别可先行治疗观察,待症状明显后方可鉴别
滚法、点法、推法、拍法、摇法等。
1.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滚法在压痛点周围治疗,逐渐移至疼痛處往返3~4遍约3~5分钟。
2.用肘点法点按腰阳关、肾俞、委中穴以酸胀为度,每穴约1分钟
3.患者站立,弯腰扶住床边医生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者的腹部另一会走扶住患者的腰部,两手相对用力环旋摇动患者的腰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约2~3分钟。
4.双手虚掌拍击腰部以皮肤微红为度,约2~3分钟
5.掌推双腿;两手掌心相对,分别放在左腿内外侧从大腿根部开始,由上而下顺推下肢1分钟再鉯此方法推右腿1分钟。

(一)损伤早期要减少腰部活动卧板床休息,以利损伤组织的修复
(二)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適宜的手法以免加重损伤。
(三)疼痛严重者可予局部痛点封闭,以缓解肌肉痉挛
(四)注意局部保暖,病情缓解后逐步加强腰褙肌肉锻炼。
急性腰扭伤多由间接外力所致90%以上发生在骶棘肌和腰骶关节,这是由于腰骶关节是脊柱的枢纽外力集中的支点。骶棘肌是对抗外力的主力军腰部运动中体重产生的压力和外来的冲击力主要作用于这些部位,故损伤的机会最多推拿治疗本病效果很好,這是因为手法能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改善血液循环使损伤的组织修复,并对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者可纠正其紊乱,使嵌顿的滑膜複位具有显著的效果。轻则2~3天重则2 周左右,症状逐渐消失基本恢复健康,但尚不能进行负重和腰部剧烈运动
【定义】 慢性腰肌勞损或称“腰背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等。主要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

A、腰背痛以下背部与腰骶部为

D、嚴重时有节段性感觉障碍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本题答案收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上传,不对本题的答案作百分之百的保证請做题朋友知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骶神经根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